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不同生境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种群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贾美清 高玉葆 +3 位作者 刘海英 高慧 吴建波 包晓影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8-613,共6页
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进行了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形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种群内不同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种群间生殖枝中的一部分形态性状以及营养枝高度和营养枝干重均存在较大差异;(3)每穗小花数、每穗籽粒... 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进行了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形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种群内不同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种群间生殖枝中的一部分形态性状以及营养枝高度和营养枝干重均存在较大差异;(3)每穗小花数、每穗籽粒数、每穗小穗数、生殖枝高、穗干重、生殖枝干重、每穗种子重、种子重/生殖枝重比等性状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随生境条件变差而增加,即在生殖上投入增加以增大适合度;(4)主成分分析表明穗长、种子重/生殖枝重比、每穗小花数、每穗籽粒数、生殖枝高、基盘长、第二芒柱长、营养枝高、千粒重、芒针长是不同种群差异的主要指标。这些形态性状的差异可以看作克氏针茅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6
2
作者 师广旭 耿浩林 +2 位作者 王云龙 王玉辉 齐晓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08-3416,共9页
基于LI6400-09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的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草原2005年5月至9月的土壤呼吸作用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生长季动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克氏针茅... 基于LI6400-09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的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草原2005年5月至9月的土壤呼吸作用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生长季动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季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0:00~13:00和凌晨4:00左右;生长季日均最大值(0.14mgCO2m-2s-1)出现在6月份,日均最小值(0.03mgCO2m-2s-1)出现在8月份。在日尺度上,随着生长期的变化,控制土壤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不同;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土壤呼吸速率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总辐射,而在生长中期,控制因子则为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长季的尺度上,极显著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则为土壤含水量(0~10cm、10~20cm、20~30cm)、总辐射和气温。约有72%的土壤呼吸作用生长季变异是由表层土壤含水量和总辐射共同决定的,其中0~10c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节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可以单独解释土壤呼吸作用变异的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 土壤呼吸 环境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土壤与优势植物碳氮含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9
3
作者 徐新影 张卫青 +3 位作者 李金霞 赵利萌 乌兰图雅 万志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55-2263,共9页
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阿巴嘎旗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禁牧(UG)、轻牧(LG)、中牧(MG)、重牧(HG)下土壤及优势植物克氏针茅、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糙隐子... 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阿巴嘎旗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禁牧(UG)、轻牧(LG)、中牧(MG)、重牧(HG)下土壤及优势植物克氏针茅、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轻牧草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草场(P<0.05),而各放牧强度对土壤碳氮比均无显著影响;与禁牧相比,放牧降低了克氏针茅和羊草有机碳含量,却增加了它们的全氮含量;糙隐子草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与植物的碳氮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从提高土壤与植物碳氮含量方面考虑,轻度放牧是克氏针茅草原适宜的放牧强度,禁牧并非合理的利用方式,但应避免重度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放牧 碳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遗传资源的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万里 解新明 +2 位作者 王振兴 杨锡麟 付秀丽 《中国草地》 CSCD 1995年第3期12-15,共4页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内蒙古典型草原6个不同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下的克氏针茅(StipsKryloviiRoshev.)种群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通过对酶谱的Rf值和相似系数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不同地理位...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内蒙古典型草原6个不同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下的克氏针茅(StipsKryloviiRoshev.)种群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通过对酶谱的Rf值和相似系数的比较分析,作者认为,不同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对克氏针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有影响,并在酶谱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较小。全面比较所有酶带的差异程度,各样地间的相似系数值均大于84%,说明克氏针茅种群的种内分化较小,它们的遗传资源是相对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同工酶 遗传资源
原文传递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区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赵念席 高玉葆 +4 位作者 王金龙 陈磊 阮维斌 任安芝 刘惠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0-566,共7页
采用 RAPD-PCR技术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 7个克氏针茅 (Stip a krylovii Roshev.)种群进行了分析。从 10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 1个有效引物 ,共扩增出 2 2 9条稳定的 DNA带 ,其中 171条带具有多态性 ,多态性百分比 (PPB)为... 采用 RAPD-PCR技术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 7个克氏针茅 (Stip a krylovii Roshev.)种群进行了分析。从 10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2 1个有效引物 ,共扩增出 2 2 9条稳定的 DNA带 ,其中 171条带具有多态性 ,多态性百分比 (PPB)为74.67%。将每个扩增产物看作一个独立的性状 ,按其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 ,计算 Jaccard、简单匹配系数 (SM)和 Dice遗传相似性系数 ,通过 UPGMA法构建分子标记聚类图 ;并通过主成分分析 (PCA)和主轴法分析 (PAF) ,将 7个种群分类 ;统计各个种群特异性 DNA带 ,计算占总扩增条带的百分数。结果表明 :(1)不同地理种群之间扩增结果差异明显 ,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 )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这种分化是与种群之间的实际距离相联系的 ,相距越远 ,种群相似程度越低 ,进一步分析表明种群的分化是与所处生境逐渐旱化相一致的 ;(3 )聚类图上将 7个种群分为 3类 ,PCA和 PAF分析通过 3个成分或因子也将 7个种群分为 3类 ,支持了聚类图的分类结果 ;(4)特异性位点所占百分比与种群所处生境也有一定的联系 ,它与环境干燥度的相关系数为 0 .76(P<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克氏针茅 种群 遗传分化 RAPD 地理种群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区克氏针茅形态特征和RAPD遗传分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金龙 高玉葆 +3 位作者 赵念席 刘景玲 林枫 宋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8-714,共7页
以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草甸草原、中部典型草原和中西部荒漠化草原的4个克氏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用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还是用RAPD所... 以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草甸草原、中部典型草原和中西部荒漠化草原的4个克氏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用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还是用RAPD所得无偏差的Nei’s遗传距离矩阵,与种群分布的地理距离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受自然选择的影响。(2)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分化和遗传分化(p<0.05)。(3)对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和RAPD所得Nei’s无偏差遗传距离矩阵进行Mantel检验所得结果不显著,表明对克氏针茅形态分化和遗传分化起主要作用的选择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草原 克氏针茅 遗传分化 RAPD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51
7
作者 白永飞 李德新 +1 位作者 许志信 魏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9-479,共1页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过度放牧使克氏针茅株丛发生破碎和小型化,营养生长的株丛密度增加,生殖生长的株丛密度减少,生殖枝比例下降,枝条生物量和种子产量下降,分蘖节向地表移动,...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了牧压梯度对克氏针茅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过度放牧使克氏针茅株丛发生破碎和小型化,营养生长的株丛密度增加,生殖生长的株丛密度减少,生殖枝比例下降,枝条生物量和种子产量下降,分蘖节向地表移动,株丛茎基部和根系的储藏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减少。而中度放牧干扰使克氏针茅的株丛大小和生殖枝营养枝比例保持适中,有利于发挥株丛和枝条各自的生长和繁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压梯度 克氏针茅 生长 繁殖 株丛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的叶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贾美清 高玉葆 杨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和相同生境下二者的叶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从典型草原西部边缘到典型草原东部,贫瘠生境中克氏针茅和大针茅采取单位面积高氮含量的生存策略、... 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和相同生境下二者的叶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从典型草原西部边缘到典型草原东部,贫瘠生境中克氏针茅和大针茅采取单位面积高氮含量的生存策略、相对肥沃生境中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则采取单位面积低氮含量的生存策略,二者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均与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即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高则比叶面积相对较高;在相同生境下,克氏针茅采取高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大针茅采取低比叶面积、高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大针茅 比叶面积 单位面积氮含量 单位重量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峰 李琪 +2 位作者 薛红喜 吴东丽 王云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53-1459,共7页
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驱动机制研究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co)的变化,探讨了2010年生长季内温度对该系统NEE、GEP和R... 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驱动机制研究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方面。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co)的变化,探讨了2010年生长季内温度对该系统NEE、GEP和Reco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日尺度上NEE和GEP只出现了1个明显的吸收峰,Reco则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克氏针茅草原空气温度与NEE、GEP和Reco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气温日较差对该系统碳通量的影响程度较小;土壤温度与NEE、GEP和Reco之间也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温度的增加会同时提高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初级生产力及呼吸作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都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碳通量 克氏针茅 生态系统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克氏针茅草原生物量围栏封育效应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康博文 刘建军 +1 位作者 侯琳 李胜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40-2546,共7页
以自由放牧为对照,采用收获法和土芯法研究了围栏禁牧对蒙占国退化克氏针茅草原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提高了退化草原地上生物量,以及地带性草原群落优势种克氏针茅的地上生物量比例和重... 以自由放牧为对照,采用收获法和土芯法研究了围栏禁牧对蒙占国退化克氏针茅草原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禁牧提高了退化草原地上生物量,以及地带性草原群落优势种克氏针茅的地上生物量比例和重要值,促进了退化克氏针茅的正向恢复演替;(2)围栏禁牧区与自由放牧区草地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符合指数函数或幂函数减小规律,围栏禁牧区0~1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占地下生物量比例高于自由放牧区,10~20cm土层的低于自由放牧区,根系有向E层土壤聚集的趋势,有利于在干旱地区对有限降水的有效利用;(3)围栏1~3a禁牧区地下部累计生产力显著高于同期自由放牧区。围栏禁牧是蒙古国退化克氏针茅草原改良的一种措施,但其提高地下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效应也不是无限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栏禁牧 生物量 克氏针茅草原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寒退化草地阿尔泰针茅种群的小尺度点格局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成章 任珩 +2 位作者 盛亚萍 高福元 石福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388-6395,共8页
种群空间格局是种群自身特性、种间相互关系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选择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等4种高寒草地,分析了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种群斑块特征、株... 种群空间格局是种群自身特性、种间相互关系及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采用草地群落学调查与点格局分析方法,在祁连山北坡选择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等4种高寒草地,分析了阿尔泰针茅(Stipa krylovii)种群斑块特征、株丛结构和点格局特征。结果表明:阿尔泰针茅在衰退过程中种群密度和种群领地面积减小,空斑面积增大,领地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小株丛(株丛径0.1—1.0 cm)比例增加,大株丛(株丛径2.1—7.0 cm)比例减小;不同草地梯度中阿尔泰针茅种群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未退化草地中阿尔泰针茅种群在0—64 cm尺度上为均匀分布,64—100 c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中度退化草地中阿尔泰针茅种群在0—70 c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而在70—100 cm尺度上为聚集分布;轻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中阿尔泰针茅种群在0—100 cm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在放牧干扰和种间竞争作用下,阿尔泰针茅种群斑块从中心开始破碎,并逐渐向四周辐散,引起小尺度上种群斑块间分布格局出现"随机分布-聚集分布-随机分布"转变,促使原有斑块被分割为多个直径较小的"岛"状小斑块并进一步分化,最终种群斑块完全破碎、草毡层逐步消失,从而造成阿尔泰针茅种群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针茅 斑块 空间格局 株丛结构 种群衰退 祁连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梯度对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冰 王俊 +2 位作者 赵萌莉 许志信 索培芬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对重度退化、轻度退化和正常样地的克氏针茅种群进行 RAPD研究。结果表明 ,3个种群扩增条带总数、多态位点比率、种群内稀有位点数、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均是正常种群 >轻度退化种群 >重度退化种群。用Shannon指数估算 3个种... 对重度退化、轻度退化和正常样地的克氏针茅种群进行 RAPD研究。结果表明 ,3个种群扩增条带总数、多态位点比率、种群内稀有位点数、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均是正常种群 >轻度退化种群 >重度退化种群。用Shannon指数估算 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其中 72 .3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2 6 .89%存在于种群间。重度退化与轻度退化种群 ,重度退化与正常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 0 .8993和 0 .815 9。在重度退化情况下克氏针茅种群遗传结构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种群 多态位点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琪 薛红喜 +2 位作者 王云龙 胡正华 李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5-610,共6页
草地和大气间碳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c)o的变化,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 草地和大气间碳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c)o的变化,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土壤温度和水分对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NEE、GEP和Reco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日尺度上NEE和GEP都出现了3个峰,二者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eco则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克氏针茅草原土壤温度与NEE、GEP呈二次曲线的关系,而与Reco呈指数关系,土壤水分的增加会提高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初级生产力及呼吸作用。土壤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碳通量 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增温与增雨对克氏针茅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闫玉龙 张立欣 +4 位作者 万志强 谷蕊 苏力德 杨劼 高清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50,共11页
本文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open top chamber)于2011与2012年进行模拟增温,同时实施降水量增加的处理,研究增温与增水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克氏针茅光合作用的影响。于2012年生长季使用Li-6... 本文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open top chamber)于2011与2012年进行模拟增温,同时实施降水量增加的处理,研究增温与增水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克氏针茅光合作用的影响。于2012年生长季使用Li-6400对克氏针茅叶片的各光合作用特征参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增温明显降低克氏针茅的叶片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并存在明显季节变化趋势。在7月与9月增温分别使Pn降低17%和27%,使Gs分别降低24%和32%。同时增温降低克氏针茅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核酮糖-1,5-二磷酸(RuBP)羧化的最大速率(Vcmax)、RuBP再生能力的最大速率(Jmax)、表观量子效率(AQE)与最大光合速率(Pnmax),但使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16.5%。降水增加对高温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具有补偿效应。降水增加促进了克氏针茅的Pn、Gs、Tr、叶绿素含量、Vcmax、Jmax、AQE与Pnmax,但对WUE影响不明显。温度水分对克氏针茅光合作用与WUE的影响,是由气孔开合与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增温与增水条件下克氏针茅气孔导度在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间存在权衡。温度与降水增加显著影响克氏针茅叶片各光合特性参数,但二者交互作用对植物光合作用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光合作用 克氏针茅 典型草原 模拟增温与增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对鄂尔多斯高原克隆植物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雅娟 叶学华 +2 位作者 初玉 高树琴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2-963,共12页
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半干旱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通过沿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到西的天然降水梯度的样带调查,分析了克隆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占物种总数的比例和重要值以及根状茎型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均... 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半干旱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通过沿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到西的天然降水梯度的样带调查,分析了克隆植物的分布特征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占物种总数的比例和重要值以及根状茎型克隆植物的物种数量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5种优势植物克氏针茅、本氏针茅、黑沙蒿、赖草和短花针茅均为克隆植物,它们的分布也受降水影响。克氏针茅的密度、本氏针茅的盖度和密度、黑沙蒿的高度、盖度和密度以及赖草的高度均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然而,赖草的盖度以及短花针茅的高度、盖度和密度均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因此,克隆植物在鄂尔多斯高原植被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其作用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克隆植物 根状茎型克隆植物 克氏针茅 本氏针茅 黑沙蒿 赖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克氏针茅与冰草的生存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建 刘苗 +4 位作者 李胜功 胡中民 孙晓敏 温学发 张雷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48-2158,共11页
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生态恢复试验站,选择优势种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冰草(Agropyroncristatum),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二者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生长季变化,微气象观测系统测定环境因子变化(DOY155-2... 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生态恢复试验站,选择优势种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冰草(Agropyroncristatum),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二者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生长季变化,微气象观测系统测定环境因子变化(DOY155-265)。结果表明:(1)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冰草的水分利用率(WUE)显著相关(P<0.01),与克氏针茅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关度不显著(P<0.05);(2)光合有效辐射与冰草的光合利用率(LUE)显著相关(P<0.05),与克氏针茅的光合利用效率相关度不显著(P<0.05);(3)相对湿度(RH)与冰草和克氏针茅的气孔导度(Gs)均显著相关(P<0.01),与冰草的光能利用率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4)饱和水汽压差(VPD)与冰草的气孔导度显著相关(P<0.05)。(5)冰草与克氏针茅的气孔导度受5cm和20cm深度土壤含水率(SWC)的影响较大,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这种影响呈下降趋势。表层5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与冰草、克氏针茅的拟合度分别为0.4192和0.3057,20cm土层深度拟合度分别为0.3763和0.2546。(6)植物水分利用率和光合利用率可作为评价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优良指标,冰草在土壤含水率很低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水分利用率,为胁迫忍耐性对策者;而克氏针茅在整个生长季的光能利用率低于冰草,反而在降水充沛、土壤含水量较高的生境下光能利用率高于冰草,为竞争性对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策略 克氏针茅 冰草 典型草原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生长季碳通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薛红喜 李琪 +1 位作者 王云龙 吴东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42-1747,共6页
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以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 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观测有助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控制机理。以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法为主要技术手段,探讨了2008年生长季内克氏针茅草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进程可以依据高峰出现的时间分为两种,一种具有一个吸收高峰,出现在11:00左右,另一种则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在正午前后出现碳释放现象。2008年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最大的CO2吸收速率为-0.4mg·m-·2s-1。克氏针茅草原在4月和10月的NEE昼夜变化比较平缓,在5—9月日间CO2吸收量和夜间CO2排放量都开始增大,出现了明显的CO2日吸收峰值,但各月的日动态格局差异较大。2008年生长季中7—9月白天碳吸收活动最强,6—9月夜间CO2释放量较大。克氏针茅草原碳通量日累积量在2008年出现了3个明显的碳吸收峰;NEE的日最大累积吸收量和最大累积释放量分别为-2.38和1.47gC·m-·2d-1,并且出现在植被生长最旺盛的7、8月份。研究表明,温度和水分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碳通量 生长季 变化 涡度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氮沉降对克氏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祁瑜 Mulder J +1 位作者 段雷 黄永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04-1113,共10页
为更好地了解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2011年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上开展了模拟氮沉降的控制实验,设置对照(CK)和5个模拟氮沉降(NO-3)处理,分别为2(N1)、5(N2)、10(N3)、25(N4)和50 g N m-2a-1... 为更好地了解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2011年在内蒙古太仆寺旗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上开展了模拟氮沉降的控制实验,设置对照(CK)和5个模拟氮沉降(NO-3)处理,分别为2(N1)、5(N2)、10(N3)、25(N4)和50 g N m-2a-1(N5)。生长季末,采集每个样地中0—2 cm和2—10 cm深度土壤进行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分析,并进行实验室矿化培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态有机碳(POC)对氮添加响应敏感,N1和N2处理下的POC含量高于CK,N3、N4和N5处理则低于CK。5个模拟氮沉降处理下的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差别不显著。不同氮沉降水平下0—2 cm土层的碳矿化潜势为N2>N1>N4>N3>CK>N5,且N1,N2,N3和N4处理均显著高于CK和N5;2—10 cm土层的碳矿化潜势为N2>N1>N3>CK>N4>N5,N1、N2和N3显著高于CK、N4及N5。不同施氮处理对群落净第一性生产力有明显影响,N5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和其它施氮处理,N1的0—10 cm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N5的凋落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模拟氮沉降短期内对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克氏针茅草原 土壤有机碳分组 碳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与种群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赵登亮 刘钟龄 +4 位作者 杨桂霞 辛小平 梁存柱 王炜 王立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3,共8页
在内蒙古草原区中部的克氏针茅草原,连续4年(2006-2009年)进行了夏秋季划区轮牧实验;利用摄影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和种群格局的生态作用效应。摄影图像和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实验小区... 在内蒙古草原区中部的克氏针茅草原,连续4年(2006-2009年)进行了夏秋季划区轮牧实验;利用摄影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方法,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和种群格局的生态作用效应。摄影图像和测定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实验小区形成了大小不一、结构不同的群落斑块,并显示出不同放牧强度与放牧周期的植物群落及种群斑块结构的生态梯度格局。在不放牧的围封对照小区内(G5)保持原有的克氏针茅群落斑块和羊草群落斑块,二者的斑块数量、斑块面积之比、斑块的植物组成与生物量都比较稳定;在不同放牧强度的实验小区(G1、G2、G3),群落斑块的数量、面积、种群结构、植物多度、株丛冠幅、生物量等都形成了相对应的梯度差异。不同放牧强度导致克氏针茅群落与种群斑块的不同破碎化程度和植物个体(株丛)小型化。适度放牧使得斑块结构与生物量表现出中度干扰下植物补偿性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植物群落斑块结构与种群格局的变化是草原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拓殖与衰退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态演替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草原 放牧强度 摄影图像分析 植物群落与种群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高原克氏针茅种群的生态分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韩冰 赵萌莉 +2 位作者 杨劼 珊丹 韩国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3,共7页
采用野外形态调查和DNA分子标记方法,对内蒙古高原7个不同地理分布的克氏针茅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区克氏针茅种群的表型性状受环境影响改变程度的差异不同,其中营养枝高度、生殖枝高度、千粒重、颖果长、芒柱长具有随降... 采用野外形态调查和DNA分子标记方法,对内蒙古高原7个不同地理分布的克氏针茅种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分布区克氏针茅种群的表型性状受环境影响改变程度的差异不同,其中营养枝高度、生殖枝高度、千粒重、颖果长、芒柱长具有随降水量递减而变小、变短的趋势;而颖果直径表现为随降水量的递减逐渐增加的趋势。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表明,16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2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28个(99.22%)。AMOVA分析显示,克氏针茅种群64.9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内,35.0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处生境的年均温呈显著相关关系(r=0.802,t=3.003>t0.05=2.571)。聚类分析表明,7个种群一级聚类分为4个分支,有相似生态条件的种群具有优先聚类的趋势,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的相关性。克氏针茅有较大的形态变化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环境适应潜力大,可作为西部地区植被恢复及草地生态建设的首选植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表型 生态因子 遗传变异 生态分化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