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重分析法研究煤粉燃烧过程动力学的Arrhenius方程修正式 被引量:9
1
作者 杜瑞岭 吴铿 +3 位作者 巢昌耀 徐大安 张黎 张兵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86,共6页
煤粉的燃烧过程常被作为能量的提供者应用于不同工业,为研究升温速率对煤粉燃烧过程动力学的影响.本文采用热重分析法对20℃/min、25℃/min、30℃/min和35℃/min升温速率下的煤粉燃烧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煤粉燃烧... 煤粉的燃烧过程常被作为能量的提供者应用于不同工业,为研究升温速率对煤粉燃烧过程动力学的影响.本文采用热重分析法对20℃/min、25℃/min、30℃/min和35℃/min升温速率下的煤粉燃烧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煤粉燃烧过程有明显的热滞后现象.根据煤粉燃烧过程的特点,以反应速率曲线波谷对应的温度点,将着火点到燃尽点的燃烧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采用界面化学反应模型和内扩散模型来描述相应阶段的动力学过程.由所获得动力学参数可知,不同升温速率下活化能E_(ai)和指前因子Ai的动力学补偿效应可表示为ln A_i=a E_(ai)+b,升温速率β对活化能E_(ai)的影响可表示为E_(ai)=△E_alnβ_i+E_(a0).随将常用的Arrhenius方程ln k_i=-E_(a0)/RT+ln A_0修正为ln k_i=-E_(a0)/RT+△E_a(a-1/RT)lnβ_i+ln A_0来描述升温速率β对煤粉燃烧过程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而后,采用10℃/min、15℃/min、40℃/min和45℃/min升温速率下的煤粉燃烧试验对Arrhenius方程修正式的外推性进行验证,效果良好.因此,Arrhenius方程修正式不仅能很好地描述升温速率β对煤粉燃烧过程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外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升温速率 Arrhenius方程正式 动力学参数 非等温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K方程的莫德列夫修正式系数的约束条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京莲 《现代情报》 2009年第9期15-16,24,共3页
B-K方程的莫德列夫修正式是研究文献老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人们在使用该修正式时混淆了公式中系数的约束条件。本文从B-K方程的莫德列夫修正式出发,详细讨论了公式中系数的约束条件以及它的科学意义。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B-K方程的... B-K方程的莫德列夫修正式是研究文献老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人们在使用该修正式时混淆了公式中系数的约束条件。本文从B-K方程的莫德列夫修正式出发,详细讨论了公式中系数的约束条件以及它的科学意义。经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B-K方程的莫德列夫修正式中系数a,b的第一个约束条件是ae0.1+be0.2=1,另一个约束条件为0≤a≤2e0.1且1-2e0.1≤b≤1。认为第一个约束条件的意义是初始化约束条件,第二个约束条件的意义是文献的老化来源于文献的不断增加和文献自身的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老化 B—K方程正式 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VDW方程的Soave修正式计算极性混合物的热力参数
3
作者 王剑锋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53-58,共6页
选用G.S.Soave对于Van Der Waals方程的两种修正式和H.Vidal混合模型,编写了计算单组分和混合物的热力参数和汽液平衡常数的电算程序,并对含氢系统和极性混合物进行了校核计算。结果表明,该程序对单组分、含氢系统和极性混合物的计算具... 选用G.S.Soave对于Van Der Waals方程的两种修正式和H.Vidal混合模型,编写了计算单组分和混合物的热力参数和汽液平衡常数的电算程序,并对含氢系统和极性混合物进行了校核计算。结果表明,该程序对单组分、含氢系统和极性混合物的计算具有较满意的精度,能满足设计计算的需要,同样具有如同PR、GDSRK、BWSR等方法的简单、快速、输入数据较少等优点。本程序对多组分的分离计算,特别是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的轻烃回收系统具有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W方程 Soave正式 热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HDPE导电复合体系中Kerner-Nielson方程修正及电渗流与粘弹渗流的相关性 被引量:8
4
作者 郑强 吴刚 +1 位作者 沈烈 宋义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86-1188,共3页
The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ical percolation and viscoelastic percolation for carbon black(CB) fil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 conductive composites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examining the fill... The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ical percolation and viscoelastic percolation for carbon black(CB) fille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HDPE) conductive composites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examining the filler volume fraction dependence of the volume resistivity(ρ) and normalized dynamic storage modulus,G c/G p,in which G c,G p are dynamic storage modulus of the composites and the matrix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ritical filler volume fraction of viscoelastic percolation approached the lower threshold(φ1) of the electrical percolation,indicating an insulator-semiconductor change corresponding to the beginning of network structure formation. Substituting K for A,a modified Kerner-Nielson equation was obtained and use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 structure. It is suggested that parameter K is associated with CB volume fraction.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高密度聚乙烯导电复合体系 渗流 动态粘弹性 Kerner-Nielson方程正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A稳定的CdTe量子点合成及Cu^(2+)检测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江波 黄麒 +4 位作者 卢强 李曹龙 王飞 仁青加 仁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1-316,共6页
通过水相法制备3-巯基丙酸(MPA)稳定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即MPA-CdTe QDs。研究Cu^(2+)对发射波长为599 nm的MPA-CdTe QDs荧光猝灭效应,发现Cu^(2+)浓度与荧光猝灭强度之间满足Stern-Volmer修正方程的线性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出... 通过水相法制备3-巯基丙酸(MPA)稳定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即MPA-CdTe QDs。研究Cu^(2+)对发射波长为599 nm的MPA-CdTe QDs荧光猝灭效应,发现Cu^(2+)浓度与荧光猝灭强度之间满足Stern-Volmer修正方程的线性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得出Cu^(2+)浓度在2.28×10^(-6)~18.24×10^(-6)mol/L和4.8×10^(-7)~12×10^(-7)mol/L两个区间范围内与MPA-CdTe QDs的荧光强度F_0/F的多项式关系分别为:F_0/F=7.999-2.470c+0.339c^2,F_0/F=3.154-0.160 c+0.049 c^2,拟合度分别为0.991,0.993。MPA-CdTe QDs对Cu^(2+)检测限可达1.326×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MPA-CdTe量子点 Cu^2+检测 stern-volmer方程修正式 多项式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