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4D CT和3D/4D CBCT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模体靶区体积差异
1
作者 王涛 刘晓男 +2 位作者 毛荣虎 程秀艳 郭跃信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4047-4051,共5页
目的评估3D/4D CT和3D/4D CBCT在不同运动模式下模体的内靶区成像的体积差异,以期探讨不同运动模式下各种成像方式在肺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图像引导放疗应用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采用CIRS胸部动态模体模拟呼吸运动,使用直径3 c... 目的评估3D/4D CT和3D/4D CBCT在不同运动模式下模体的内靶区成像的体积差异,以期探讨不同运动模式下各种成像方式在肺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图像引导放疗应用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采用CIRS胸部动态模体模拟呼吸运动,使用直径3 cm小球插件,设定振幅分别为5 mm、10 mm的sin(x)和cos 4(x)波形的运动曲线,周期4 s,分别采集3D/4D CT(飞利浦CT)和3D/4D CBCT(医科达加速器)图像,测量不同运动模式下,3D CT、4D 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4D CT-AIP)、4D CT的最大密度投影CT(4D CT-MIP)、4D CT的全部时相(4D CT-ALL%)和3D CBCT、4D CBCT的平均密度投影CT(4D CBCT-AIP)、4D CBCT的最大密度投影CT(4D CBCT-MIP)各自图像插件小球内靶区体积并进行分析。结果3D CT的靶区体积最小;4D CT-ALL、4D CT-MIP和4D CBCT-MIP三者靶区体积大小接近;3D CT的ITV与ITV-ALL的相似度最低,3D CBCT的ITV与ITV-ALL的相似度接近,4D CT和4D CBCT的ITV(MIP-ALL)的相似度最高,4D CT和4D CBCT图像ITV(AIP-ALL)的相似度均低于ITV(MIP-ALL)。结论对于运动靶区,4D CT联合4D CBCT更能准确提供各时相的肿瘤靶区勾画和运动轨迹验证,是一种可靠的肺SBRT定位及引导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锥形束CT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下肺癌立体定向放疗摆位误差研究及剂量验证
2
作者 朱国雄 胡昊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手臂固定方式对于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患者体位误差的影响及剂量验证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4例肺部SBRT治疗患者,分别采用双手交叉握杆(对照组)和双手抱肘置... 目的研究不同手臂固定方式对于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中患者体位误差的影响及剂量验证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附属湘雅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4例肺部SBRT治疗患者,分别采用双手交叉握杆(对照组)和双手抱肘置于前额(观察组)的方式固定手臂进行体位固定。每例患者每次治疗时均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将CBCT扫描图像与CT模拟定位时的图像进行自动匹配,并结合靶区和骨性标志进行调整,计算患者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并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选取阈值标准为(2%,2 mm,10%)和(3%,3 mm,10%)的条件下分析比较ArcCHECK模体理论计算剂量和ArcCHECK模体实测剂量之间的差异。结果34例研究对象共得到510组CBCT影像。其中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次治疗前体位误差分别为左右方向LAT(1.69±4.43)和(2.25±1.54),头脚方向LNG(1.88±1.39)和(2.40±1.61),腹背VRT(1.26±0.98)和(1.70±1.08)。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误差数值均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阈值标准为(2%,2 mm,10%)时,两组SBRT计划的绝对通过率均大于95%;当阈值标准为(3%,3 mm,10%)时,两组SBRT计划的绝对通过率均大于90%,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结论在肺癌SBRT治疗中,两种手臂固定方式基于ArcCHECK模体验证的绝对剂量通过率均满足临床要求,但双手交叉握杆的手臂固定方式对于患者体位的重复性和精准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剂量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法中图像引导准确性、摆位误差的影响
3
作者 刘震寰 雷亚松 唐枭雄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NCSLC)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法(SBRT)中图像引导准确性、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CSLC患者97例,均行SBRT治疗。研究对象均行CBCT采集图像。于SBRT治疗前行CBCT扫描,扫描获取图像和计...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对非小细胞肺癌(NCSLC)患者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法(SBRT)中图像引导准确性、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CSLC患者97例,均行SBRT治疗。研究对象均行CBCT采集图像。于SBRT治疗前行CBCT扫描,扫描获取图像和计划CT图像匹配,获取Y轴、X轴、Z轴线性误差,探讨误差与其分布规律、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影响。结果X轴是(-0.4±2.62)mm,Y轴是(1.41±5.26)mm,Z轴是(-0.82±2.32)mm;X轴、Y轴、Z轴摆位误差区间≤3 m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摆位误差区间(P<0.05);首次扫描、其他各次扫描的X轴、Y轴、Z轴之间对比,P<0.05;模拟未移床V5、V10、V20、V30、Dmax以及Dmean为原计划(102.42±5.33)%、(104.11±6.41)%、(106.40±13.42)%、(110.25±39.04)%、(98.22±6.720)%、(92.33±5.67)%、(88.13±9.39)%、(98.75±5.11)%;PTV D95与原计划对比,P<0.05。结论CBCT可纠正接受SBRT治疗NCSLC患者摆位误差,减少正常组织、靶区射线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非小细胞肺癌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法 摆位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胰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量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永瑞 马秀梅 +7 位作者 侯艳丽 陈海燕 周荻 唐剑敏 戴立言 曹鸿斌 吴旭东 叶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0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直线加速器X射线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3D-CRT组)与常规适形放疗加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SBRT加量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4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接受直线加速器X射线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3D-CRT组)与常规适形放疗加γ射线体部立体定向放疗加量治疗(SBRT加量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4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6~83岁,中位年龄72岁。3D-CRT组28例,SBRT加量组12例。ⅡA期(T3N0)6例,ⅡB(T1-3N1)5例,Ⅲ(T4N0-1)29例。单纯3D-CRT组计划总剂量46~50 Gy。SBRT加量组的常规适形放疗剂量计划为40 Gy(20次),然后采用SBRT追加加量16Gy(8次)。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随访时间3~44个月),全组适形放疗中位肿瘤靶体积(GTV)为75.3 mL(GTV为17.5~191.7 mL),中位CTV为349.7 mL(CTV为114.4~727.9 mL)。SBRT加量CT定位时中位GTV为47.5mL(GTV为11.7~96.9mL)。3D-CRT组中位照射剂量46Gy(照射剂量18~50Gy),SBRT组适形放疗中位照射剂量40 Gy(照射剂量40~46 Gy),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加量中位照射剂量16 Gy(照射剂量14~20 Gy)。全组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生存时间1.4~35.1个月),3D-CRT组与SBRT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生存时间1.4~21.2个月)、17.7个月(生存时间2.9~35.1个月),P>0.05。两组治疗相关急性和后期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适形放疗加γ射线立体定向放疗加量耐受性好,有提高生存期的趋势。能否真正地提高生存率,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适形放射治疗 Γ射线 体部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对早期肺癌治疗剂量、效率的预测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基永 洪丹丽 +1 位作者 吴丽丽 陆佳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9期47-49,共3页
目的比较无均整滤过器模式单、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对早期肺癌的剂量和效率的预测结果。方法选取18例早期肺癌患者,先行胸部CT检查,将CT影像导入Eclipse10.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无均整滤过器模式6 MV X射线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 目的比较无均整滤过器模式单、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对早期肺癌的剂量和效率的预测结果。方法选取18例早期肺癌患者,先行胸部CT检查,将CT影像导入Eclipse10.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无均整滤过器模式6 MV X射线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D-RA)和单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S-RA),处方剂量48 Gy,12 Gy/次,照射4次。比较D-RA、S-RA计划95%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的百分数(V95%)、90%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的百分数(V90%)、105%的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的百分数(V105%)、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机器官(OAR)受照剂量、计划设计时间(PT)、机器跳数(MU)、治疗时间(TT)。结果 D-RA、S-RA的V90%、V95%、V105%间比较,P均>0.05。D-RA、S-RA的CI、TT间比较,P<0.05。D-RA、S-RA各OAR受照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RA、S-RA的PT、MU间比较P均>0.05。结论无均整滤过器模式DRA、S-RA计划的照射剂量均能覆盖早期肺癌患者的肿瘤靶区,各OAR受照剂量均满足限量要求。D-RA和S-RA计划的靶区覆盖情况及各OAR受照剂量差异较小。D-RA的适形性和均匀性均优于S-RA,S-RA治疗时间短、机器跳数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双弧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无均整滤过器模式 肺癌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运动管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曹楠楠 倪昕晔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7-37,共11页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治疗临床上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选方式,是一种分割次数较少、单次放疗剂量大的大分割放射治疗方法。因此,对靶区位置的精度及重复性具有较高要求。针对此,临床上采用影像引导技术、合...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作为治疗临床上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选方式,是一种分割次数较少、单次放疗剂量大的大分割放射治疗方法。因此,对靶区位置的精度及重复性具有较高要求。针对此,临床上采用影像引导技术、合适的固定装置以及呼吸运动管理技术等辅助治疗来减小呼吸运动造成的影响。本文总结了这几种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基于各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 运动管理技术 固定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永双 刁睿 +1 位作者 陈治梁 余天雾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202-208,224,共8页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相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有关体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相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6月。依据事先设置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临床研究,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临床研究,总计17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使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比较,有较好的客观有效率(Z=9.59,P<0.001,OR=4.71,95%CI:3.43~6.46)、1年生存率(Z=5.00,P<0.001,OR=2.36,95%CI:1.69~3.31)、2年生存率(Z=3.61,P<0.001,OR=2.76,95%CI:1.59~4.79),骨髓抑制发生率(Z=0.07,P=0.95,OR=0.98,95%CI:0.51~1.87)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Z=0.01,P=0.99,OR=1.0,95%CI:0.58~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与单独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比较,有较高的客观有效率(Z=4.97,P<0.001,OR=2.68,95%CI:1.82~3.95)、2年生存率(Z=4.40,P<0.001,OR=3.86,95%CI:2.11~7.04)和骨髓抑制发生率(Z=2.49,P=0.01,OR=4.51,95%CI:1.38~14.72),1年生存率Z=0.84,P=0.40,OR=1.46,95%CI:0.60~3.54)和消化道反应发生率(Z=0.84,P=0.40,OR=1.68,95%CI:0.50~5.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这些结果还需要未来在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 化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立体定向放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价值的meta分析
8
作者 解啸明 孙恒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3113-311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NLR和接受SBRT治疗的NSCLC预后的全部研究,筛选出... 目的系统评价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接受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NLR和接受SBRT治疗的NSCLC预后的全部研究,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研究。以总生存期(OS)和无病发生存期(DFS)为观察终点,其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变量,利用meta分析合并HR和95%CI以评估预后价值。通过逐一剔除法评估结果稳健性。利用漏斗图、Egger及Begg检验评价发表偏倚。结果7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包含1621例NSCLC患者被纳入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NLR升高的患者其OS(HR=1.48,95%CI 1.22~1.80,P=0.030)和DFS(HR=1.16,95%CI 1.02~1.32,P=0.028)较差。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有较好的稳定性。发表偏倚评价提示未存在明显偏倚。结论NLR可作为NSCLC患者SBRT治疗方便、较准确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