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宁夏中部干旱带旱灾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丛士翔 王融融 +2 位作者 常文静 余海龙 黄菊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32,共10页
[目的]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旱灾危险性的时空特征,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生产、农业灾害防治、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灌溉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沙坡头区、中宁县、同心县、盐池县、海原县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 [目的]揭示宁夏中部干旱带旱灾危险性的时空特征,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农业生产、农业灾害防治、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灌溉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沙坡头区、中宁县、同心县、盐池县、海原县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近39年(1981—2019年)干旱等级的时空变化,并结合GIS技术评价其旱灾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SPI 12结果表明代际干旱趋势呈波动中加剧趋势(趋势线斜率范围为-0.004~0.003)。SPI 3结果表明季尺度旱灾危险性时空分布异质性明显,空间上呈现出南低北高的特征,而时间上则表现为连旱特征突出。春冬两季旱灾发生频率高于45%;夏、秋两季干旱现象不显著,干旱发生频率处于10.26%~43.59%之间;旱灾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评价结果表明代际旱灾危险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季尺度旱灾危险性时空差异明显,空间上表现为旱灾危险性由南向北升高,时间上表现为春冬两季旱灾危险性较高,而夏、秋两季旱灾危险性较低。[结论]宁夏中部干旱带季尺度旱灾危险性时空异质性明显,沙坡头区、中宁县旱灾危险性高,未来应加强春、秋、冬三季的旱灾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灾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宁夏中部干旱带 时空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滇池流域旱情诊断及思考
2
作者 李宝芬 袁树堂 +3 位作者 崔松云 朱玲 李晓鹏 董盛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105,166,共8页
2023年处于云贵高原腹地的滇池流域受高温少雨影响,河湖来水严重偏少,为提高应对高频率发生旱灾事件的能力、指导干旱叠加效应影响下的抗旱工作,基于流域内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GIS空间插值、数理统计法分析2023年流域雨水情势,利用标准... 2023年处于云贵高原腹地的滇池流域受高温少雨影响,河湖来水严重偏少,为提高应对高频率发生旱灾事件的能力、指导干旱叠加效应影响下的抗旱工作,基于流域内长系列水文资料,采用GIS空间插值、数理统计法分析2023年流域雨水情势,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枯水重现期对2023年旱情进行诊断。结果表明:2023年滇池流域发生空间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干旱事件;河道径流出现汛期反枯和提前进入枯水的现象,4—7月份、9—12月份各径流断面均出现100 a或超百年一遇枯水,造成区域工程蓄水、城乡供用水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提高滇池流域抗旱减灾的能力,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建立健全干旱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加快滇中调水和抗旱保供水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和科学调度水资源、加强区域雨洪资源化利用研究、开展滇池动态控制水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情诊断 长系列水文资料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干旱强度 枯水重现期 滇池流域 抗旱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指数的近50年重庆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德亮 吴建峰 +1 位作者 李威 曹广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197-203,共7页
[目的] 揭示重庆地区年和季度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演变特征,为该区应对干旱灾害,制定针对性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基于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1964-2011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干旱指标方法进行... [目的] 揭示重庆地区年和季度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的演变特征,为该区应对干旱灾害,制定针对性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 基于重庆地区34个气象观测站1964-2011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干旱指标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干旱强度频率方面,重庆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其中年、春、夏和冬季干旱发生频率相差不大,在25.9%~35.1%范围,秋季的发生频率范围幅度较大,介于16.7%~40.0%之间。干旱强度方面,在年和季节尺度上整体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其中秋季和年度相对趋势更明显,近50 a研究区年度和四季主要以轻旱和中旱为主,整体上夏季和秋季干旱强度比另外两个季度和年度表现更强一些。[结论]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适用于重庆地区,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监测指标;重庆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站点降雨量最优拟合函数的SPI指数计算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绍飞 张翔 +2 位作者 王俊钗 刘建峰 潘国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5-564,共10页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间尺度和区域的旱涝状况,时空适应性较强,成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描述多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指标,采用不同的概率分布函数拟合降雨量系列,将会得到不同的SPI值。利用淮河流域30个气象站...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时间尺度和区域的旱涝状况,时空适应性较强,成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描述多时间尺度的气象干旱指标,采用不同的概率分布函数拟合降雨量系列,将会得到不同的SPI值。利用淮河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51-2013年间约60 a的逐月降雨资料,分别采用7种不同分布函数(Gamma分布、皮尔逊III型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广义Pareto分布、广义Logistic分布和Weibull分布)对各站点不同时间尺度(1、3、6、12和24 mon)各月份降雨系列进行拟合,以K-S方法检验了各分布函数的拟合效果,并以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准则选取的站点各月份最优分布函数OPT作为参考,分析比较上述7种分布函数模拟的不同时间尺度下的SPI时间序列。结果表明:在各不同时间尺度上,采用皮尔逊III型分布作为计算SPI指数的分布函数误差最小,其模拟的SPI值各站点总偏差平均值均在5%以下,Weibull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计算得到的SPI时间系列结果次之,它们模拟的SPI值各站点总偏差平均值介于5%-10%之间;当前我国气象部门统一采用的Gamma分布函数,并非计算SPI指数的最佳选择,各不同时间尺度下,采用Gamma分布计算的SPI值各站点总偏差平均值均在10%左右。其他函数,如正态分布、广义Pareto分布和广义Logistic分布,其误差介于10%-30%之间,均超过采用Gamma分布计算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干旱指标 标准化降水指数 分布函数 K-S检验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干旱指数的海口市干旱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秋慧 徐国宾 +1 位作者 马超 陈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8-65,81,共9页
根据海口市8个雨量站1970-2012年的逐日降雨资料,采用降雨平均和SPI(标准化降水指数)平均两种不同的SPI处理方案计算了三个时间尺度(3、6、12个月)的SPI值。将两种处理方案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计算所得的干旱情况与实际干旱情况做了比较,... 根据海口市8个雨量站1970-2012年的逐日降雨资料,采用降雨平均和SPI(标准化降水指数)平均两种不同的SPI处理方案计算了三个时间尺度(3、6、12个月)的SPI值。将两种处理方案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计算所得的干旱情况与实际干旱情况做了比较,选择适用于海口市干旱评估的处理方案,应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口市1970-2012年间各季节的干旱变化趋势和年干旱变化周期。结果显示:降雨平均方案更适用于评估海口市的干旱情况;海口市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频率高达56%,多发生在春、秋两季,频率分别为51%和41%,秋季特旱发生频率为14%;海口市整体干旱有加重趋势且秋季加重趋势明显;海口市干旱具有13a左右的第一主周期,4a和22a的第二、三周期。研究结果可为海口市干旱评估和预报以及制定抗旱减灾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标准化降水指数) 干旱特征 MANN-KENDALL检验 小波分析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的郑州市近60年旱涝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志良 曹蕾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0-32,共3页
利用郑州市1951—2010年的月降水资料,根据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郑州市不同时间尺度的旱涝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的旱涝变化剧烈,旱灾较为频繁出现,近5年来,处于降水相对较多时期,近年内有较大旱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旱涝 郑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和SPEI的淮河中上游流域气象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慧 王景才 +1 位作者 黄金柏 蒋陈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59-67,共9页
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7年逐月降水、气温资料,采用SPI、SPEI等干旱指数和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年和四季气象干旱的趋势性、周期性及干旱频次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年、夏冬两季两种... 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7年逐月降水、气温资料,采用SPI、SPEI等干旱指数和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年和四季气象干旱的趋势性、周期性及干旱频次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年、夏冬两季两种干旱指数呈微弱增加趋势,SPEI较SPI上升幅度略大,春秋两季均呈微弱减少趋势,SPEI较SPI下降幅度略大;研究时段内同一区域的两种干旱指数反映的干湿变化周期性基本一致;年尺度淮河以北SPEI显示中旱频次较多而SPI显示轻旱频次较多,其他时间尺度南北区域接近一致;两种干旱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除夏季较为一致外,年、春秋两季在同一区域上SPEI显示的干旱化趋势较SPI略强,冬季SPI显示绝大部分区域呈湿润化趋势而SPEI呈干旱化趋势;两种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四季SPEI显示的干旱频次普遍比SPI统计的干旱频次高。研究结果对于干旱客观性评估和水旱灾害防治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时空分布 标准化降水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的近3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旱涝时空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任建成 巩在武 郑宝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8-271,277,共5页
根据1981—201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该地区的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干旱较为频繁,90年代中后期和2002年以后则雨涝较为频繁,其他时段呈现出... 根据1981—2010年黄河三角洲地区11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该地区的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干旱较为频繁,90年代中后期和2002年以后则雨涝较为频繁,其他时段呈现出旱涝交替变化的趋势;黄河三角洲地区四季旱涝变化的特征不同,但从长期趋势来看,四季均表现出向雨涝方向发展的趋势;黄河三角洲的区域旱涝变化特征基本趋于一致,且均呈现出多雨的趋势,但旱涝变化幅度有细微差别;黄河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旱涝变率最大,其次是21世纪00年代中前期,其他时间变率较小,区域变率总体上与全区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时空特征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短序列区域站资料计算干旱指数SPI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兴 陈鲜艳 +2 位作者 张强 黄鹏程 潘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5-1337,共13页
干旱是全球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是干旱监测业务和科研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气象干旱指数之一。目前,中国已建设了大量高密度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站由于缺乏长历史序列数据,无法用于计算SPI,如... 干旱是全球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是干旱监测业务和科研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气象干旱指数之一。目前,中国已建设了大量高密度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这些站由于缺乏长历史序列数据,无法用于计算SPI,如何利用这些短时间序列区域站数据开展精细化干旱监测评估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利用1960-2020年2032个国家气象站和2010-2020年云南省1009个区域站日降水数据,选取31个国家站作为方法试验站,构建了通过伽马分布参数插值法来拟合区域站的SPI(Iab),并与常用的邻站替代法、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了对比,进行交叉检验和误差分析。通过对比拟合值与真值的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得出,除在中国西北站点稀疏的地区外,拟合值Iab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的拟合结果。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尺度下,参数插值法拟合得到的SPI(Iab)效果最好,特别是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的Iab值较其他方法平均误差减小0.02~0.30;北京、昆明历年拟合值Iab与真值Iz误差变幅最大为0.16,不到半个干旱等级0.25;拟合值Iab与真值Iz的相关系数达0.999,通过0.001的显著性检验。采用该方法进行区域站干旱过程的监测结果显示,利用高密度区域站计算的干旱指数SPI比仅利用国家站插值得到的SPI更接近干旱灾害实况。总体而言,伽马分布参数插值法可以用于高精度短序列区域站降水资料推算干旱指数SPI,从而实现气象干旱精密监测、预报和评估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短序列区域站 参数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的1961~2016年陕西省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璨然 陈浩 +1 位作者 宁忱 丁永建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根据1961~2016年陕西省35个标准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降水指数法(SPI),分析了陕西省在年、季时间尺度上气象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基于干旱范围等级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1961年至2016年,陕西全省... 根据1961~2016年陕西省35个标准气象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降水指数法(SPI),分析了陕西省在年、季时间尺度上气象干旱的变化特征,以及基于干旱范围等级的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1961年至2016年,陕西全省整体上呈干旱化趋势,且干旱范围逐步扩大,春、秋季干旱化较为明显。但自2000年以来,干旱化趋势得到缓解,干旱范围有所减少;(2)根据干旱范围等级得到的各地区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有整体一致、南北相反、中部相反和东西相反等类型;(3)关中地区在全省发生全局干旱时,其干旱频率和强度为省内最高,而在全省发生局部干旱时,其干旱频率和强度为省内最低;而陕北风沙区的干旱特征与关中地区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陕西省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的安徽省1961—2019年干旱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世为 邱阳阳 +3 位作者 郁凌华 蒋琳 华俊玮 凌遵斌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56-60,65,共6页
为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基于SPI从干旱频率、站次比和干旱强度3个方面分析了1961—2019年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安徽省各地区干旱频率总体呈南高北低分布,轻旱、中旱、重旱... 为分析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中的适用性,基于SPI从干旱频率、站次比和干旱强度3个方面分析了1961—2019年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9年安徽省各地区干旱频率总体呈南高北低分布,轻旱、中旱、重旱平均频率分别为31.7%、15.7%和6.1%;1961年以来安徽省轻旱以上平均站次比高达31.7%,有15年发生全域性干旱,1978年是干旱发生面积最广的年份,共发生18次全域性春旱、14次全域性夏旱、17次全域性秋旱和16次全域性冬旱;1961年以来安徽省干旱总体以轻旱到中旱为主,且呈微弱下降趋势,最强年份1978年为特旱级别,各季节干旱强度表现为夏旱>秋旱、春旱>冬旱,2011年的春旱、1978年的夏旱、2019年的秋旱和1968年的冬旱是1961年以来各季节性干旱最强年份。SPI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监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干旱 时空变化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指数的黑河地区5—9月干旱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山山 王志国 +1 位作者 孙波 艾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183-184,192,共3页
利用黑河地区1968—2015年5—9月的降水资料对时间尺度为12个月的SPI指数进行了计算,探讨了黑河地区干旱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8年内SPI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最小值出现在2008年;2007年以后总趋势在向干旱发展,2015年前后达... 利用黑河地区1968—2015年5—9月的降水资料对时间尺度为12个月的SPI指数进行了计算,探讨了黑河地区干旱发展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8年内SPI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最小值出现在2008年;2007年以后总趋势在向干旱发展,2015年前后达到顶点,未来几年黑河地区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从旱涝趋势的变化周期来看,16年的时间尺度为旱涝变化的第1主要周期。2015年黑河地区处于丰水期,预计未来将逐渐向枯水期转换。干旱指数变化的突变点发生在198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转入多水年,2000年以后,趋势向少水发展,到2010年前后,再次出现突变点,气候转向湿润。从黑河地区干旱发生频次来看,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旱和重旱频次一直在增加,到2000—2010年,旱情达到最重,中旱和重旱频次显著高于其他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指数 干旱趋势 变化周期 发生频次 黑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的旱涝气候演变及对洪湖水位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邓艳君 周守华 +2 位作者 杨超 夏智宏 刘凯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32-37,共6页
利用洪湖市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和洪湖水位站水位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其干旱等级,分析洪湖市旱涝气候演变及不同时间尺度旱涝气候事件演变特征,探讨降水量、不同时间尺度SPI与洪湖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洪湖市... 利用洪湖市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和洪湖水位站水位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其干旱等级,分析洪湖市旱涝气候演变及不同时间尺度旱涝气候事件演变特征,探讨降水量、不同时间尺度SPI与洪湖水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洪湖市近62年来干旱年和洪涝年频次和等级均相差较小,不同季节旱涝变化及等级频次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洪湖市呈湿润化演变趋势,SPI以0.086/10年的速率弱增长,春、秋季SPI呈下降趋势,干旱略加剧,夏、冬季SPI呈增长趋势,洪涝加剧;洪湖水位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但时间上有所滞后,洪湖水位与SPI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程度因SPI的时间尺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PI3与水位相关性最好,利用3个月时间尺度的SPI3来监测洪湖水位变化,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采用SPI3指数监测洪湖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spi 洪湖 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a演变特征 被引量:329
14
作者 黄晚华 杨晓光 +4 位作者 李茂松 张晓煜 王明田 代姝玮 马洁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59,共10页
近年来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订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降水资料,选择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近年来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发生规律,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制订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的气象台站降水资料,选择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干旱指标,计算了南方地区最近58a(1951-2008年)各月干旱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年及各季季节性干旱的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程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干旱的季节性特征为春旱和秋旱有加重的趋势,而夏旱和冬旱有减轻的趋势。季节性干旱空间演变特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等各区域季节性干旱变化与整个南方总体干旱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南方干旱整体上呈现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加重的趋势。研究和验证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能很好地体现季节性干旱的年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特征描述 研究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干旱站次比 干旱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50
15
作者 李斌 李丽娟 +4 位作者 李海滨 梁丽乔 李九一 柳玉梅 曾宏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2,I0002,共7页
干旱是澜沧江流域的突出自然灾害,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流域干旱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该文基于澜沧江流域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日降水数据,利用多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流域干旱变化的时... 干旱是澜沧江流域的突出自然灾害,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流域干旱变化特征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该文基于澜沧江流域及其周边35个气象站点1960-2005年的日降水数据,利用多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流域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发现,主成份分析与K-means聚类的多元统计方法可分别将流域在空间上分为4个具有不同干旱演化特征的区域,2种分区方案具有很高的空间一致性。对划分的4个区域典型站点的小波分析表明,流域干旱变化的周期一般在3~6a。研究结论可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干旱 PCA 小波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 标准化降水指数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MM数据的山东省干旱监测及其可靠性检验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杜灵通 田庆久 +1 位作者 黄彦 刘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26,I0004,共7页
为了兼顾卫星遥感干旱监测的高时空覆盖性和气象站点干旱监测的普遍适应性,使用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3B43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和单站干旱监测Z指数方法,对区域干旱过程进行监测。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主产区的山东省为例,使用该方法对1... 为了兼顾卫星遥感干旱监测的高时空覆盖性和气象站点干旱监测的普遍适应性,使用热带降水测量卫星(TRMM)3B43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和单站干旱监测Z指数方法,对区域干旱过程进行监测。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冬小麦主产区的山东省为例,使用该方法对1998年1月-2010年12月间的逐月干旱情况进行了监测,并利用同期气象数据计算出来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TRMM-Z指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TRMM-Z指数监测出的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与实际相符,其监测结果与站点SPI相关系数为0.83,达极显著水平。该干旱监测方法在区域干旱监测与评估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精度,为有效获取气象与农业旱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监测 遥感 TRMM Z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5年新疆降水及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6
17
作者 谢培 顾艳玲 +1 位作者 张玉虎 向柳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2-339,共8页
基于1961-2015年新疆地区51个气象站过去55 a逐日降水资料,借助标准化降水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表征干旱,利用线性趋势,K-means聚类,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过去55 a降水及干旱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过去55 ... 基于1961-2015年新疆地区51个气象站过去55 a逐日降水资料,借助标准化降水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表征干旱,利用线性趋势,K-means聚类,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过去55 a降水及干旱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过去55 a新疆降水量、雨日整体呈上升趋势,相关系数为0.83,降水量增加主要表现为雨日增长;降水空间分布和聚类得出,降水呈现显著"北多南少"格局,3个降水分区的降水量表现为Ⅲ区>Ⅱ区>Ⅰ区。(2)干旱指数SPI、降水距平Pa极显著相关,干旱频次、影响范围、严重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干旱变化率空间分布整体存在一致性,由南向北干旱缓解趋势增大,但局域上又有异质性,北疆个别站点干旱加剧;(3)干旱变化具有周期性,主周期为8 a,次主周期为4 a、16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降水距平百分率 K-MEANS聚类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6
18
作者 卢洪健 莫兴国 +1 位作者 孟德娟 刘苏峡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1059,共9页
基于中国东北地区98个气象站点历史数据和WCRP多模式耦合CMIP3输出的IPCC SRES A1B、A2和B1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降雨资料,计算3、6、12和24个月尺度上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M-K检测、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研究东北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 基于中国东北地区98个气象站点历史数据和WCRP多模式耦合CMIP3输出的IPCC SRES A1B、A2和B1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降雨资料,计算3、6、12和24个月尺度上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M-K检测、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研究东北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 SPI能较好地检测东北地区干湿变化状况,4个时间尺度上主要的空间模态具相似的分布型,其中12个月尺度SPI显示东北大部分地区在过去50 a干旱程度呈显著加剧、范围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其中南部和中部辽河流域是干旱严重区;2干旱时间变化特征具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干旱第一主周期为11 a,北部则为3.5 a;3气候变化情景下,2011-2060年的干旱以前30 a趋强,之后趋缓,且干旱高发区存在一定的北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模式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微地形土壤水分对降水特征的响应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维军 马欢 +3 位作者 朱清科 张岩 刘蕾蕾 王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8-124,共7页
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吴起县1957—2012年的全年、生长季的降水特征,以及缓坡和陡坡不同微地形土壤水分在2008—2012年生长季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1957—1986年的降水波动较大,出现极端、严重干旱和湿润年份,但1987... 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吴起县1957—2012年的全年、生长季的降水特征,以及缓坡和陡坡不同微地形土壤水分在2008—2012年生长季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吴起县1957—1986年的降水波动较大,出现极端、严重干旱和湿润年份,但1987年以来则表现为轻微干旱、湿润或正常;生长季标准化降水指数与各点土壤水层厚度变化值呈正相关关系,与塌陷、缓坡的相关程度(R^2)低于0.8,与切沟、缓台及浅沟的相关程度介于0.8-0.9之间,与其他各点的相关程度大于0.9;生长季各点土壤水层厚度变化值存在显著差异,且缓坡、塌陷和缓台的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微地形 土壤水分 降水 标准化降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马尔可夫模型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干旱预测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彦集 刘峻明 +3 位作者 王鹏新 韩萍 朱德海 张树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8-203,共6页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干旱监测结果,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采用加权马尔可夫链方法对未来干旱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36个气象站39年逐月降水量为分析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该方法在不同时间尺度(... 基于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干旱监测结果,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采用加权马尔可夫链方法对未来干旱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关中平原和渭北旱塬36个气象站39年逐月降水量为分析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该方法在不同时间尺度(从1个月到1年)上的预测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对所选的5个时间尺度该方法都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预测正确率也相应提高。同时,该方法对无旱的预测比较准确,对干旱的发生也有一定预测能力,可以作为早期干旱预警的参考。但是,该方法对干旱状态突变的预测能力较弱;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其预测能力也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教 加权马尔可夫链 干旱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