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二氧化硅微粒表面特性调控对电子封装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丽丽 胡海军 +9 位作者 李厚文 聂兴成 李斌 张海琳 胡乔巨 郑德州 张国庆 井金峰 刘文星 高长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8-144,共7页
系统研究了硅烷偶联剂(SCA)界面改性对二氧化硅微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能谱分析验证了硅烷偶联剂在二氧化硅微粒表面的成功接枝,并制备了高填料含量(质量分数,50%)的环氧树脂基封装膜,对比了SiO_(2)改性前后所得复合... 系统研究了硅烷偶联剂(SCA)界面改性对二氧化硅微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表面能谱分析验证了硅烷偶联剂在二氧化硅微粒表面的成功接枝,并制备了高填料含量(质量分数,50%)的环氧树脂基封装膜,对比了SiO_(2)改性前后所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环氧基团参与树脂交联反应,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显著提升了界面结合强度,对应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70.38℃)、导热系数(0.15 W/mK)及拉伸强度(102.79 MPa)均最高;由于苯环的疏水性与共轭效应,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BM-573)赋予复合材料最大的水接触角(114.9°),但力学性能略低;由于氨基极性,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40)改性体系导致材料介电性能与疏水性改善有限.研究结果表明,改性二氧化硅微粒对“力学-热学-电学”性能具有协同作用,为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定向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二氧化硅微粒改性 电子封装 环氧树脂 介电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DVB—AA树脂微粒的合成及其在亲水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潘春跃 刘清泉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20,共3页
介绍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St-DVB-AA)亲水树脂微粒的合成,讨论了稳定剂对此聚合反应体系,反应时间和丙烯酸用量对树脂微粒径,以及树脂微粒粒径对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亲水树脂微粒,使亲水涂膜的亲水性... 介绍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丙烯酸(St-DVB-AA)亲水树脂微粒的合成,讨论了稳定剂对此聚合反应体系,反应时间和丙烯酸用量对树脂微粒径,以及树脂微粒粒径对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亲水树脂微粒,使亲水涂膜的亲水性能有很大的改善,降低了亲水箔与水的初期接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dvb-aa树脂微粒 合成 亲水涂料 应用 粒径 涂膜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氢氧化镍和氧化镍超细微粒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秀英 胡志国 赵春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9-110,共2页
以离子交换树脂为沉淀剂 ,合成了Ni(OH) 2 和NiO超细微粒。初步探讨了合成Ni(OH) 2 的实验条件 ,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NiO超细微粒晶化过程的影响 ,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测得微粒的大小。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超细微粒 氢氧化镍 氧化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型偕胺肟树脂/SiO_2功能复合微粒的制备 被引量:7
4
作者 高学超 高保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微米级硅胶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采用溶液聚合法,在改性硅胶微粒表面接枝丙烯腈(AN),制备了接枝微粒PAN/SiO2。用盐酸羟胺对接枝PAN进行偕胺肟(AO)化转变,制得了接枝有偕胺肟树脂(P... 用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微米级硅胶进行了表面化学改性,采用溶液聚合法,在改性硅胶微粒表面接枝丙烯腈(AN),制备了接枝微粒PAN/SiO2。用盐酸羟胺对接枝PAN进行偕胺肟(AO)化转变,制得了接枝有偕胺肟树脂(PAO)的复合型功能微粒PAO/SiO2。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技术,对接枝微粒PAN/SiO2以及功能微粒PAO/SiO2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AN的接枝聚合过程及对PAN的偕胺肟化转变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的接枝聚合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5%,反应温度为75℃。接枝聚合5h可制得接枝度为0.14g/g的接枝微粒PAN/SiO2。受偕胺肟基团空间位阻的影响,PAN的偕胺肟化转变反应不能进行彻底,适宜的PAN/SiO2偕胺肟化转变反应条件为:介质pH值为6~7,温度70℃,反应时间4h。所制得的功能微粒PAO/SiO2腈基转化率约为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接枝聚合 偕胺肟树脂 硅胶 功能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新平 方瑞娜 +1 位作者 白金潮 宋怀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7-269,共3页
以多聚甲醛与三聚氰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羟甲基反应生成预聚体;在体系中加入超细氢氧化镁,以冰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5,预聚体在该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粒。对该微粒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与粒径分析,结果表明:... 以多聚甲醛与三聚氰胺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羟甲基反应生成预聚体;在体系中加入超细氢氧化镁,以冰乙酸调节体系pH值为5,预聚体在该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粒。对该微粒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与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失重温度为431℃,微粒物的平均粒径为24.3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甲醛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氢氧化镁 树脂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量Al_(2)O_(3)微粒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和导电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佳 高志鹏 +2 位作者 刘艺 刘倩 熊政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4,共7页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10%~40%)微米级Al_(2)O_(3)颗粒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Al_(2)O_(3)微粒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热和导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_(2)O_(3)微粒质量分数为10%和20%时,微粒在基体中分散良好,随着Al_(2)O... 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10%~40%)微米级Al_(2)O_(3)颗粒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Al_(2)O_(3)微粒含量对复合材料导热和导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_(2)O_(3)微粒质量分数为10%和20%时,微粒在基体中分散良好,随着Al_(2)O_(3)微粒含量增加,微粒相互接触并出现团聚结块现象;随着Al_(2)O_(3)微粒质量分数由10%增加到40%,复合材料在室温下的热导率由0.30 W·m^(-1)·K^(-1)增加到1.11 W·m^(-1)·K^(-1),玻璃化转变温度由115.44℃升高到122.89℃,线膨胀系数由56.86×10^(-6)K^(-1)降至34.86×10^(-6)K^(-1),电阻率由4.27×10^(10)Ω·cm降至3.01×10^(10)Ω·cm,50 Hz下的介电常数由7.97增大至10.36,在大于100 Hz高频率下的介电损耗因子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Al_(2)O_(3)微粒 热导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羧基聚氨酯树脂微粒的制备及性能
7
作者 马建明 吴海坪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74-76,82,共4页
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含羧基的交联型聚氨酯微粒,考察它对Cu(Ⅱ),Zn(Ⅱ),Co(Ⅱ)的吸附作用,pH和交联度的影响,吸附容量和再生性能。
关键词 羧基 吸附 金属离子 聚氨酯树脂 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微粒对环氧树脂直流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邵千秋 孙魄韬 +3 位作者 司马文霞 许航 杨鸣 刘春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51-1659,共9页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触头在频繁分合闸过程中会由于电弧烧蚀和机械磨损等原因而产生铜微粒,铜微粒会沉积在断路器断口环氧树脂表面,并显著降低其沿面绝缘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搭建了试验平台,研究了直流电场下铜微粒粒径和位置对环氧树脂沿...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触头在频繁分合闸过程中会由于电弧烧蚀和机械磨损等原因而产生铜微粒,铜微粒会沉积在断路器断口环氧树脂表面,并显著降低其沿面绝缘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搭建了试验平台,研究了直流电场下铜微粒粒径和位置对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规律;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环氧树脂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沿面闪络模型,分析了铜微粒粒径和位置对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附着铜微粒会显著降低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电压,铜微粒紧贴高压电极表面时,沿面闪络电压随铜微粒粒径的增加而下降;铜微粒位置亦会对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电压产生影响,铜微粒与电极间距越小,沿面闪络电压下降就越明显;铜微粒粒径和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初始放电发生过程和正负流注头部最大电场强度,进而改变了环氧树脂沿面闪络电压。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解决高压直流断路器中铜微粒引起的沿面闪络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断路器 微粒 环氧树脂 沿面闪络电压 COMSOL MULTIPHYSICS 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沿面闪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树脂电路基板的超微粒子银糊
9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树脂电路基板 微粒子银糊 日本阪东化学公司 印刷电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工艺
10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4-214,共1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工艺。双酚A在NaOH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加入纳米TiO2或纳米CaCO2等耐碱性的纳米微粒,经过强烈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共同作用后达到良好分散,然后加入环氧氯丙烷进行聚合,通过单体在无机纳米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工艺。双酚A在NaOH溶液中完全溶解后,加入纳米TiO2或纳米CaCO2等耐碱性的纳米微粒,经过强烈机械搅拌和超声波共同作用后达到良好分散,然后加入环氧氯丙烷进行聚合,通过单体在无机纳米微粒表面和微粒之间的聚合作用进一步分散纳米微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该方法能使具有极强自聚作用的纳米微粒充分分散于在聚合过程中生成的环氧树脂基质中,且所得的树脂由一步水洗法来纯化,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工业上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环氧树脂 纳米微粒 制备工艺 NAOH溶液 纳米TIO2 透射电镜观察 聚合作用 环氧氯丙烷 共同作用 聚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酚醛树脂的耐磨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剑 齐暑华 杨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35,共7页
综述了近十余年来国内酚醛树脂耐磨性的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植物油改性酚醛树脂、微粒增韧酚醛树脂、硼化合物改性酚醛树脂以及纤维增强酚醛树脂等。
关键词 酚醛树脂 丁腈橡胶 天然植物油 微粒增韧 纤维增强 硼化合物 蛭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l_2O_3复合微粒磨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百军 刘龙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了不饱和聚酯(UP)/A l2O3复合微粒,考察了分散剂用量、分散助剂、油水比、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微粒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均方偏差及其目标粒径质量分率的影响,测定了复合微粒的硬... 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制备了不饱和聚酯(UP)/A l2O3复合微粒,考察了分散剂用量、分散助剂、油水比、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微粒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均方偏差及其目标粒径质量分率的影响,测定了复合微粒的硬度。得到UP/A l2O3复合微粒悬浮聚合的最佳配方及工艺为UP 100份、A l2O355份、羟基磷酸钙0.5份、聚乙烯醇8份、NaC l 1.6份、过氧化苯甲酰1.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3份、油水比1∶4、反应温度85℃和搅拌速度600 r/m in。制备出圆整光滑的复合微粒磨料,目标微粒的质量分率达到5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三氧化二铝 复合微粒 磨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微粒增韧改性环氧基层压板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克洪 孟运东 潘子洲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15,共5页
为了改善酚醛环氧/线型酚醛固化体系在印制电路用层压板材料中韧性较差的问题,采用聚氨酯微粒对该固化体系进行分相增韧改性,并对其增韧效果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微粒对酚醛环氧/线型酚醛固化体系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而且对... 为了改善酚醛环氧/线型酚醛固化体系在印制电路用层压板材料中韧性较差的问题,采用聚氨酯微粒对该固化体系进行分相增韧改性,并对其增韧效果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微粒对酚醛环氧/线型酚醛固化体系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而且对环氧固化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影响较小,其增韧原理基本符合微粒分相增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微粒 环氧树脂 增韧改性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Al_2O_3陶瓷/Al_2O_3超微粉/环氧树脂新型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景媛 李强 +1 位作者 孙旭东 李晓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3-536,共4页
以孔隙规则排列的Al2O3多孔陶瓷为骨架,制备了多孔Al2O3陶瓷/Al2O3超微粉/环氧树脂新型复合材料。研究了三维连通陶瓷骨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高温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材料具有更优越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当陶... 以孔隙规则排列的Al2O3多孔陶瓷为骨架,制备了多孔Al2O3陶瓷/Al2O3超微粉/环氧树脂新型复合材料。研究了三维连通陶瓷骨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高温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复合材料具有更优越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当陶瓷骨架含量为16.8%时,其室温的抗弯强度、抗弯模量、抗压强度和抗压模量分别为115.5MPa、3.6GPa、170.2MPa、2.4GPa。在120℃压缩时,其抗压强度、抗压模量分别为47.8MPa、0.9GPa。新型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尺寸稳定性,在180℃尚未发现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多孔Al2O3陶瓷 Al2O3微粒 环氧树脂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微粒在聚合物中的复合与组装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俊虎 杨柏 《塑料》 CAS CSCD 2000年第2期4-8,共5页
介绍了将纳米微粒引入聚合物光学材料制备高功能性的复合光学树脂 ,以及通过在有序膜中的界面组装制备功能化复合膜材料的工作 ,并研究了复合材料中纳米微粒的性质。
关键词 光学树脂 复合材料 纳米微粒 沉积膜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性微粒对硬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37-40,共4页
概述了刚性微粒对硬聚氯乙烯加工性、热稳定性、光老化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结构-加工-性能关系角度分析说明刚性微粒的组成与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聚氯乙烯的塑化状态是决定硬聚氯乙烯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选择适当的刚性微粒,控制... 概述了刚性微粒对硬聚氯乙烯加工性、热稳定性、光老化性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结构-加工-性能关系角度分析说明刚性微粒的组成与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聚氯乙烯的塑化状态是决定硬聚氯乙烯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选择适当的刚性微粒,控制塑炼工艺条件可获得性能优异的硬聚氯乙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刚性微粒 性能 硬质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性醇酸树脂性能的方法
17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50,共1页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水性醇酸树脂性能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通过至少一种无机纳米微粒改性水性醇酸树脂,或通过聚氨酯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再通过至少一种无机纳米微粒改性水性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提高了产品稳定性、硬度,色泽、耐水...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水性醇酸树脂性能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通过至少一种无机纳米微粒改性水性醇酸树脂,或通过聚氨酯改性水性醇酸树脂,再通过至少一种无机纳米微粒改性水性聚氨酯改性醇酸树脂,提高了产品稳定性、硬度,色泽、耐水性,冲击强度、耐磨性和热性能,无机纳米微粒在聚合物水分散液中均匀分布,无团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醇酸树脂 树脂性能 改性醇酸树脂 水性聚氨酯 纳米微粒 产品稳定性 冲击强度 均匀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AicaT业公司开发出柔软性优良的聚氨酯微粒子
18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5-575,共1页
日本Aica工业公司开发出柔软性优良的聚氨酯微粒子,其商品名为“Grand Pearl GU-0700P/GU-2000P”。该产品是一种以聚氨酯树脂与硅石的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圆球状微粒子,其GU-0700P的粒子直径约为7pm,GU-2000P的粒子直径约为20gm。... 日本Aica工业公司开发出柔软性优良的聚氨酯微粒子,其商品名为“Grand Pearl GU-0700P/GU-2000P”。该产品是一种以聚氨酯树脂与硅石的混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圆球状微粒子,其GU-0700P的粒子直径约为7pm,GU-2000P的粒子直径约为20gm。公司预计在2016年其产品的销售额达1亿日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树脂 微粒 柔软性 开发 日本 粒子直径 GRAND 商品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和碳酸钙微粒生态涂料
19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71,共1页
欧洲科研人员研制出能协助清除汽车所排放的包括氧化氮在内的废气的生态涂料。当这种生态涂料涂在建筑物表面后,能吸附和消除氧化氮气体,这种作用长达5年。生态涂料中含有直径仅20nm的光触媒二氧化钛和碳酸钙微粒,它与聚硅氧烷树脂... 欧洲科研人员研制出能协助清除汽车所排放的包括氧化氮在内的废气的生态涂料。当这种生态涂料涂在建筑物表面后,能吸附和消除氧化氮气体,这种作用长达5年。生态涂料中含有直径仅20nm的光触媒二氧化钛和碳酸钙微粒,它与聚硅氧烷树脂混合而产生作用。由于微粒非常细小,这种涂料是清澈透明的,能添加各种颜料调成想要的颜色。聚硅氧烷具有相当多的细孔,能让氧化氮气体通过后被吸附在二氧化钛微粒上。二氧化钛微粒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利用其能量产生化学反应将氧化氮气体转化成硝酸,再利用碱性的碳酸钙予以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微粒 生态涂料 二氧化钛 氧化氮气体 聚硅氧烷树脂 科研人员 气体转化 化学反应 建筑物 光触媒 紫外线 太阳光 再利用 吸附 混合 颜料 硝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原位聚合物的水崩解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峰 赵磊 于善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5期165-167,173,共4页
将苯乙烯、交联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微粒、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配成非水溶剂悬浮液,采用原位共混聚合法制备了能够遇水崩解的环境友好材料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共混物;考察了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的添加量、表面活性剂对共混材料水崩解性能的影... 将苯乙烯、交联聚丙烯酸钠吸水树脂微粒、表面活性剂及引发剂配成非水溶剂悬浮液,采用原位共混聚合法制备了能够遇水崩解的环境友好材料苯乙烯/聚丙烯酸钠共混物;考察了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的添加量、表面活性剂对共混材料水崩解性能的影响,观察了材料崩解前后的微观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苯乙烯/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原位聚合共混物的水崩解机理。结果表明:苯乙烯/聚丙烯酸钠交联微粒原位聚合共混物遇水时,聚苯乙烯因交联聚丙烯酸钠微粒吸水膨胀而崩解破坏或失去机械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丙烯酸钠 崩解性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环境友好材料 原位聚合 共混物 树脂微粒 非水溶剂 共混材料 微观形态 机械强度 吸水膨胀 聚苯乙烯 悬浮液 引发剂 聚合法 添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