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3+,Tb3+,Eu3+共掺杂Sr2MgSi2O7体系的白色发光和能量传递机理 被引量:8
1
作者 吴静 张吉林 +4 位作者 周文理 荣春英 余丽萍 李承志 廉世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12,共7页
通过正交试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x-y-zMgSi2O7∶xCe3+,yTb3+,zEu3+系列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发光性质,并讨论了Ce3+-Tb3+-Eu3+共掺杂Sr2MgSi2O7体系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327 nm波长... 通过正交试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x-y-zMgSi2O7∶xCe3+,yTb3+,zEu3+系列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发光性质,并讨论了Ce3+-Tb3+-Eu3+共掺杂Sr2MgSi2O7体系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327 nm波长激发下,所合成荧光粉的发射峰主要位于387 nm(蓝紫)、542nm(绿)和611 nm(红)处;分别以387,542和611 nm为监控波长,所得激发光谱显示荧光粉在327 nm处有最好的激发.在327 nm光激发下,系列样品发光进入白光区.最优化的荧光粉为Sr1.91MgSi2O7∶0.01Ce3+,0.05Tb3+,0.03Eu3+,其色坐标为(0.337,0.313),是一种潜在的发光二极管(LED)用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 Ce3+ Tb3+ eu3+ 白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2+),Eu^(3+)掺杂对Sr_2MgSi_2O_7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宁青菊 乔畅君 +3 位作者 董成思 高海宁 胡昌志 代旭飞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1-4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Eu2+和Eu3+掺杂的Sr2MgSi2O7荧光粉.在356nm近紫外光激发下,Sr2MgSi2O7:Eu3+荧光粉呈多峰红光发射,主峰位于590nm、615nm、650nm和700nm,分别对应于Eu3+离子5D1→7FJ(J=1,2,3,4)能级的跃迁.在371nm近紫外光激发下... 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Eu2+和Eu3+掺杂的Sr2MgSi2O7荧光粉.在356nm近紫外光激发下,Sr2MgSi2O7:Eu3+荧光粉呈多峰红光发射,主峰位于590nm、615nm、650nm和700nm,分别对应于Eu3+离子5D1→7FJ(J=1,2,3,4)能级的跃迁.在371nm近紫外光激发下,Sr2MgSi2O7:Eu2+荧光粉发射峰介于425~550nm之间,呈蓝光发射,主峰位于476nm,对应Eu2+的4f65d1→4f7跃迁.随着Eu2+浓度的增大,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sr2 mgsi2o7 eu3+ sr2 mgsi2o7 eu2+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合成红色荧光粉Ca_2MgSi_2O_7:Eu^(3+)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翟永清 王莉莉 +3 位作者 马健 胡志春 王腾 姜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制备了Ca2MgSi2O7∶Eu3+红色荧光粉,运用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表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助熔剂用量、Eu3+浓度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四方晶系的Ca2MgSi2O7晶体结构。Ca2... 采用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制备了Ca2MgSi2O7∶Eu3+红色荧光粉,运用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表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助熔剂用量、Eu3+浓度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四方晶系的Ca2MgSi2O7晶体结构。Ca2MgSi2O7∶Eu3+的激发光谱由一宽带和一组锐线峰组成,分别归属于Eu3+-O2-之间的电荷迁移态和Eu3+的f→f跃迁。样品的发射光谱主要由两个强发射峰组成,分别位于591 nm和619 nm处,属于Eu3+的5D0→7F1磁偶极跃迁和5D0→7F2的电偶极跃迁。研究发现:当焙烧温度为1000℃、助熔剂H3BO3用量为15%时,样品发光性能较好;Eu3+浓度(x)对样品Ca2-xMgSi2O7∶Eu3x+的发光强度影响较大,当Eu3+浓度x在0.02~0.16范围内变化时,随着Eu3+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不断增加,未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mgsi2o7 eu3+ 红色发光粉 凝胶燃烧法 发光强度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荧光粉α-Sr_2P_2O_7∶Eu^(3+)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鄢蜜昉 薛丽红 +1 位作者 严有为 姚山山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98-2000,2004,共4页
以尿素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出α-Sr2P2O7∶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RD、FSEM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激活剂Eu3+浓度、煅烧温度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光谱测量表明α-Sr2P2O7∶Eu3+的5 D0→7F1、5 D0→7F2跃迁发射最强,为... 以尿素为原料,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出α-Sr2P2O7∶Eu3+红色荧光粉。利用XRD、FSEM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激活剂Eu3+浓度、煅烧温度对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光谱测量表明α-Sr2P2O7∶Eu3+的5 D0→7F1、5 D0→7F2跃迁发射最强,为红光发射;该荧光粉可被394nm近紫外光和464nm蓝光有效激发,有望成为一种近紫外LED和蓝光LED用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燃烧法 α-sr2P2o7 eu3+ 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_2MgSi_2O_7:Eu^(2+),Ln^(3+)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7
5
作者 翟永清 孟媛 +1 位作者 曹丽莉 周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128,共4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稀土掺杂的Sr2MgSi2O7:Eu20.+02,Ln30.+04(Ln=La,Ce,Nd,Sm,Gd,Tb,Dy,Ho,Er,Tm)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了不同...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稀土掺杂的Sr2MgSi2O7:Eu20.+02,Ln30.+04(Ln=La,Ce,Nd,Sm,Gd,Tb,Dy,Ho,Er,Tm)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了不同稀土离子的Sr2MgSi2O7:Eu2+,Ln3+的晶体结构均为四方晶系结构;其激发、发射光谱的峰形、峰位基本无变化,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402nm处,次激发峰位于415nm处,与高温固相法制得的样品相比,激发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68nm附近,是由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强度与余辉性质有所差别,其中Dy3+是最理想的共掺杂稀土离子,Sr2MgSi2O7:Eu2+,Dy3+的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可达5h以上;而Sr2MgSi2O7:Eu2+,Sm3+的发光强度最低,余辉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eu2+ Ln3+ 凝胶-燃烧法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长余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MgSi_(2)O_(7)∶Eu^(2+),Eu^(3+)发光性能及颜色调控 被引量:3
6
作者 何玲 温顺 +3 位作者 孙卫民 董其铮 徐仰涛 杨小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2-2210,共9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在不同气氛下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Eu^(3+)纤维,研究其晶体结构和形貌;将纤维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后获得Sr_(2)MgSi_(2)O_(7)∶Eu^(2+),Eu^(3+)‐PDMS复合材料,研究其光致发光和应力发光性能。研... 采用静电纺丝法在不同气氛下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Eu^(3+)纤维,研究其晶体结构和形貌;将纤维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复合后获得Sr_(2)MgSi_(2)O_(7)∶Eu^(2+),Eu^(3+)‐PDMS复合材料,研究其光致发光和应力发光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氮气、空气下制备样品的XPS图谱同时出现Eu^(2+)和Eu^(3+)结合能特征峰;在360 nm和395 nm激发下复合材料的光致发光光谱中,不但有Eu^(2+)位于469 nm处的蓝色宽带发射,还包含Eu^(3+)位于615 nm的多个红色窄带发射。因为Eu^(3+)在电荷补偿下还原成Eu^(2+)并在刚性结构保护下不被氧化,证实了Eu^(3+)在Sr_(2)MgSi_(2)O_(7)中的自还原现象。随着Eu^(3+)的掺杂浓度增大,光致发光和应力发光强度都先增大后减小,Eu^(2+)和Eu^(3+)的发射分别在5%和10%时达到最强。应力发光强度与应力的增长是线性关系,Eu^(2+)的发射增长量大于Eu^(3+)。在实物照片和CIE坐标中观测到光致发光颜色从蓝色逐渐接近红色,应力发光颜色在应力增大时逐渐从粉红色变为紫粉色。该材料的研究将为发光调控提供参考,在应力传感和防伪等领域有着潜在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mgsi_(2)o_(7)∶eu^(2+) eu^(3+) 纤维 自还原 应力发光 发光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永虎 施朝淑 +3 位作者 KIRM M TRUE M VIELHAUER S ZIMMERER G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德国HASYLAB实验室的SUPERLUMI实验站)和真空紫外激光(157.6nm)对新型蓝光发射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0·2%),Dy3+(8%)进行了光谱研究。在170nm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下,观察到对应Eu2+:5d-4f跃迁的477nm发射带和... 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德国HASYLAB实验室的SUPERLUMI实验站)和真空紫外激光(157.6nm)对新型蓝光发射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0·2%),Dy3+(8%)进行了光谱研究。在170nm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下,观察到对应Eu2+:5d-4f跃迁的477nm发射带和对应Dy3+:4f-4f跃迁的两组线谱发射,其中只有来自Eu2+的5d-4f发射对长余辉光谱有贡献。在157.6nm激光激发下,除了上述发射外,还明显观察到对应Eu3+的红色线谱(590,614,626nm)。结合这些光谱特性,对Sr2MgSi2O7∶Eu2+,Dy3+中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以及长余辉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Eu2+充当空穴陷阱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材料 稀土 sr2mgsi2o7:eu^2+ Dy^3+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光纤维用SrMgSi_2O_7∶Eu^(2+),Dy^(3+)/光转换剂红色发光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亚楠 王建 葛明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光源中心稀土硅酸镁锶发光材料(SrMgSi_2O_7∶Eu^(2+),Dy^(3+)),通过偶联剂作用将SrMgSi_2O_7∶Eu^(2+),Dy^(3+)和光转换剂结合在一起。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激发发射光谱、余辉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光转换剂在...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光源中心稀土硅酸镁锶发光材料(SrMgSi_2O_7∶Eu^(2+),Dy^(3+)),通过偶联剂作用将SrMgSi_2O_7∶Eu^(2+),Dy^(3+)和光转换剂结合在一起。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激发发射光谱、余辉等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光转换剂在SrMgSi_2O_7∶Eu^(2+),Dy^(3+)发光材料表面均匀分布,有利于光能的吸收。SrMgSi_2O_7∶Eu^(2+),Dy^(3+)/光转换剂对250~575nm之间的光均具有一定的吸收,且可有效激发SrMgSi_2O_7∶Eu^(2+),Dy^(3+)/光转换剂。光转换剂会对SrMgSi_2O_7∶Eu^(2+),Dy^(3+)的发光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SrMgSi_2O_7∶Eu^(2+),Dy^(3+)/光转换剂的发射光谱分别在470nm和600nm处出现发射峰。随着光转换剂添加量的增加,SrMgSi_2O_7∶Eu^(2+),Dy^(3+)/光转换剂余辉亮度逐渐降低、余辉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mgsi2o7∶eu2+ Dy3 光转换剂 发光性能 发射光谱 激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燃烧法合成Sr_2MgSi_2O_7:Eu^(2+),Dy^(3+)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 被引量:2
9
作者 翟永清 孟媛 +1 位作者 刘元红 张少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Sr2MgSi2O7:Eu02.+02,Dy03.+04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2MgSi2O7:Eu02.+02,Dy03.0+4的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激发光谱为...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Sr2MgSi2O7:Eu02.+02,Dy03.+04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2MgSi2O7:Eu02.+02,Dy03.0+4的晶体结构为四方晶系.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402 nm处,次激发峰位于415 nm处,与高温固相法和溶胶-凝胶法相比,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现象;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68 nm附近,是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与传统高温固相法相比,凝胶-燃烧法具有离子分散均匀、合成温度低、操作简单等优点,所得样品余辉时间长,可达5 h以上.同时探讨了多种工艺条件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 eu^2+ DY^3+ 凝胶-燃烧法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长余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MgSi_2O_7∶Eu^(2+),Dy^(3+)的余辉性能及Dy^(3+)对余辉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娟 田超 张义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8-380,共3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蓝色长余辉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较强的蓝光,峰值位于464 nm,来源于Eu2+的4f65d1→4f7的宽带发射;通过对2个样品热释光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比较,发现Dy3+的掺入在基质中产生了更密也更深的陷阱,使得材料的蓄光...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蓝色长余辉材料,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较强的蓝光,峰值位于464 nm,来源于Eu2+的4f65d1→4f7的宽带发射;通过对2个样品热释光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比较,发现Dy3+的掺入在基质中产生了更密也更深的陷阱,使得材料的蓄光性能大大增强,从而起到了延长余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材料 溶胶-凝胶法 sr2mgsi2o7∶eu^2+ Dy^3+ 热释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3+)掺杂对Sr2MgSi2O7:Eu^(2+)荧光粉的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少华 江柳杨 +1 位作者 张璟 谢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4-827,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Sr2MgSi2O7∶Eu2+,xBi3+(x=0,0.02,0.04,0.06,0.08,0.1)荧光粉,并用XRD、TG-DTA及激发与发射谱仪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单掺杂Bi3+的Sr2MgSi2O7样品的发射光谱所用的材料的激...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Sr2MgSi2O7∶Eu2+,xBi3+(x=0,0.02,0.04,0.06,0.08,0.1)荧光粉,并用XRD、TG-DTA及激发与发射谱仪对样品的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单掺杂Bi3+的Sr2MgSi2O7样品的发射光谱所用的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一主峰为286 nm的宽带谱,这是由于激发态时Bi3+的3P1→1S0电子能级跃迁而造成的;单掺杂Eu2+的Sr2MgSi2O7样品的发射光谱所用的材料的激发光谱为一主峰为358 nm的宽带谱,这是典型的Eu2+的4f65d1→4f7跃迁而引起的。当Bi3+离子掺杂到Sr2MgSi2O7∶Eu2+样品的摩尔分数为0.04时,样品的发射强度是未掺杂Bi3+离子样品的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3+ sr2mgsi2o7 溶胶-凝胶法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2+),Dy^(3+)及其基质的VUV-UV激发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符义兵 张国斌 +3 位作者 戚泽明 施朝淑 罗昔贤 肖志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4,共5页
Sr2MgS i2O7∶Eu2+,Dy3+是一种有效的蓝色长余辉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MgS i2O7,Sr2MgS i2O7∶Dy3+,Sr2MgS i2O7∶Eu2+及Sr2MgS i2O7∶Eu2+,Dy3+,利用同步辐射研究了它们的VUV-UV激发特性。在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在基质中发现了稍... Sr2MgS i2O7∶Eu2+,Dy3+是一种有效的蓝色长余辉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MgS i2O7,Sr2MgS i2O7∶Dy3+,Sr2MgS i2O7∶Eu2+及Sr2MgS i2O7∶Eu2+,Dy3+,利用同步辐射研究了它们的VUV-UV激发特性。在真空紫外光激发下,在基质中发现了稍弱的位于385 nm的发射带,在双掺杂的样品中,除了Eu2+的4 f5d→4 f发射带(465 nm)外,还观察到了575 nm处的发射峰;通过和Dy3+单掺杂样品的发射谱比较,发现它是来自于Dy3+的4 f-4 f(4F9/2→6H13/2)跃迁。在它们的激发谱上可以看出Dy3+与基质发射的有效激发均处于真空紫外区,在近紫外及可见区激发下未见到它们发光。另外在Sr2MgS i2O7∶Eu2+,Dy3+中观察到Dy3+的发射也说明了Dy3+在该类长余辉材料中不仅作为陷阱用来延长余辉,而且也以发光中心形式存在于基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余辉材料 同步辐射 sr2mgsi2o7:eu^2+ Dy^3+ 真空紫外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橙红色荧光体Sr_2MgSi_3O_9:Eu^(3+)的制备和光谱性质
13
作者 翟永清 冯仕华 +1 位作者 张张 牛强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9-613,共5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橙红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Eu3+.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此发光材料与Sr2MgSi2O7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同属...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橙红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Eu3+.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此发光材料与Sr2MgSi2O7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同属四方晶系.样品的一次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0 nm左右.样品Sr2MgSi3O9:Eu3+的激发光谱在220~300 nm内出现一宽带吸收,归属于Eu3+-O2-之间的电荷迁移带,300 nm以后出现的锐线峰为Eu3+的f→f跃迁吸收峰,其最强锐线峰位于400 nm,对应于Eu3+的基态到5L6激发态跃迁吸收,因而,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发射光谱由2个强发射峰组成,位于592 nm和618 nm处,分别属于典型的Eu3+的5D0→7F1和5D0→7F2跃迁.此外,研究还发现共掺杂适量Ti使得发光颜色由橙红色向红色转变,发光强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3o9:eu3+ 发光 凝胶-燃烧法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2+)掺杂荧光粉Ca_2Nb_2O_7∶Eu^(3+)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耿娟 田莲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5-949,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Ca1.97-xSrxNb2O7∶3%Eu3+(x=0.10,0.50,1.0,1.5,1.97)红色荧光粉,研究了Ca1.97-xSrxNb2O7∶3%Eu3+的发光特性及Sr2+的浓度对该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随着Sr2+浓度的改变,Ca2-xSrxNb2O7∶Eu3+的XRD呈现不同的相。C...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Ca1.97-xSrxNb2O7∶3%Eu3+(x=0.10,0.50,1.0,1.5,1.97)红色荧光粉,研究了Ca1.97-xSrxNb2O7∶3%Eu3+的发光特性及Sr2+的浓度对该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随着Sr2+浓度的改变,Ca2-xSrxNb2O7∶Eu3+的XRD呈现不同的相。Ca1.97Nb2O7∶3%Eu3+(x=0)的激发光谱中,302 nm附近的强宽带来自于O2-→Eu3+电荷转移跃迁,272 nm附近的肩峰来自于NbO7-6基团的电荷转移跃迁,350~600 nm范围内的锐锋属于Eu3+的特征4f-4f组内跃迁。在398 nm激发下,发射光谱的最强峰位于616 nm,属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发射出强烈的红光。当Ca2+逐渐被Sr2+取代时,Ca2-xSrxNb2O7∶Eu3+的各激发峰的强度先提高后降低,且O2-→Eu3+电荷转移跃迁发生明显红移。少量Sr2+的掺杂可以有效提高Ca2-xSrxNb2O7∶Eu3+的红光发射强度,当x=0.01时该荧光粉的红光发射达到最强,可以被紫外LED芯片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掺杂Ca2Nb2o7∶eu3+ sr2+离子 铌酸盐 红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用荧光材料Sr_3B_2O_6∶Eu^(3+),Na^+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荣 徐进 陈朝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83-987,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用于白光LED的Sr3B2O6∶Eu3+,Na+荧光粉。研究了煅烧时间、稀土Eu3+掺杂量等条件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掺入Eu3+、Na+之后,基质的晶格结构未发生变化;稀土Eu3+掺杂摩尔分数为6%,煅烧时间为3 h时最...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可用于白光LED的Sr3B2O6∶Eu3+,Na+荧光粉。研究了煅烧时间、稀土Eu3+掺杂量等条件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掺入Eu3+、Na+之后,基质的晶格结构未发生变化;稀土Eu3+掺杂摩尔分数为6%,煅烧时间为3 h时最佳;作为电荷补偿剂的Na+的引入,较大地提高了荧光粉发光强度。该荧光粉可被394 nm近紫外光激发,在615 nm处红光发射最强,是一种潜在的近紫外白光LED用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3B2o6∶eu3+ Na+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白光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细蓝色荧光粉Sr_2MgSi_3O_9∶Eu^(2+)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5
16
作者 翟永清 冯仕华 +2 位作者 孔令帅 殷天亮 郝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78-1082,共5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Eu2+。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2-xMgSi3O9∶Eu2x+...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蓝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Eu2+。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发光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Sr2-xMgSi3O9∶Eu2x+系列样品的衍射峰数据与Sr2MgSi2O7的JCPDS卡片(卡号:75-1736)衍射峰数据基本一致,属四方晶系。其一次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0nm左右。激发光谱分布在250~450nm的波长范围,主激发峰位于424nm处,次激发峰位于400nm处,可以被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70nm附近,是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Sr2MgSi3O9∶Eu2+是一种很有前途用于白光LED的蓝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白光LED sr2mgsi3o9∶eu2+ 凝胶-燃烧法 激发和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Zr_2O_7:Eu^(3+)纳米微粒的合成与变温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殿元 王庆凯 +2 位作者 常章用 郭艳艳 吴杏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Y2Zr2O7∶Eu3+纳米微粒,用XRD和HRTEM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作为对比,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2Zr2O7∶Eu3+体相材料,对其变温发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Y2Zr2O7∶Eu3+纳米晶的606和6...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Y2Zr2O7∶Eu3+纳米微粒,用XRD和HRTEM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作为对比,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2Zr2O7∶Eu3+体相材料,对其变温发光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Y2Zr2O7∶Eu3+纳米晶的606和628nm发射(5D0→7F2)最强,与5D0→7F1磁偶跃迁相对发光强度较体相材料增强60%,且随着温度的降低,Eu3+离子5D0→7FJ(J=1,2,3,4)跃迁发光强度均有变化.另外,采用盐酸"浸蚀"技术对Y2Zr2O7∶Eu3+纳米微粒进行了表面处理,室温发射光谱测试表明:5D0→7F2,3,4电偶跃迁与5D0→7F1磁偶跃迁的相对强度较表面处理前减小约15%.对观测到的结果通过纳米微粒的表面效应和激活离子所处局域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定性解释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Zr2o7∶eu3+纳米晶 燃烧合成 变温发光特性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ZnSi_2O_7∶Eu^(3+)的低温合成与发光性能
18
作者 何凌云 李湘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6-1310,共5页
以介孔二氧化硅MCM-41为硅源,采用低温水热反应与后续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合成Sr2-xZnSi2O7∶xEu3+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表明,150℃水热处理16 h后的反应产物含Sr2ZnSi2O7相,经后续950℃煅烧3h得到Sr2ZnSi2O7纯相。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有效... 以介孔二氧化硅MCM-41为硅源,采用低温水热反应与后续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合成Sr2-xZnSi2O7∶xEu3+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表明,150℃水热处理16 h后的反应产物含Sr2ZnSi2O7相,经后续950℃煅烧3h得到Sr2ZnSi2O7纯相。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有效激发下,Sr2-xZnSi2O7∶xEu3+荧光粉显示Eu3+离子的特征跃迁发射,以615 nm的5D0→7F2跃迁发射峰为最强。适量Eu3+的掺杂对Sr2ZnSi2O7相结构几乎没有影响,当Eu3+离子的掺杂量x=0.10时,荧光粉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ZnSi2o7∶eu3+ 红色荧光粉 水热处理 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热劣化机理研究
19
作者 齐同刚 张占辉 +2 位作者 关豆豆 彭伟康 黄志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53-56,共4页
Sr_2MgSi_2O_7∶Eu^(2+),Dy^(3+)存在热稳定性不好、热劣化机理不明确的问题,为了探讨其热劣化机理,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表征了余辉性能和光谱性质,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余辉性能和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600... Sr_2MgSi_2O_7∶Eu^(2+),Dy^(3+)存在热稳定性不好、热劣化机理不明确的问题,为了探讨其热劣化机理,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表征了余辉性能和光谱性质,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余辉性能和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600℃时,余辉性能变化不明显,发射强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缓慢降低;而高于600℃的热处理温度可以使余辉性能显著劣化,且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发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并在900℃附近出现极大值。上述余辉性能劣化和发射强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陷阱能级捕获电子能力的减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r_2MgSi_2O_7∶Eu^(2+),Dy^(3+)热劣化的陷阱能级受热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 热处理 热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用Sr2MgSi2O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婧 周雪松 +2 位作者 常石岩 蔡永丰 沈毅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83-2189,共7页
通过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了添加不同金属络合剂对样品粒径、分散性、发光性能的影响及表面修饰后样品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激发发射光谱及余辉性能测试研究了... 通过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了添加不同金属络合剂对样品粒径、分散性、发光性能的影响及表面修饰后样品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激发发射光谱及余辉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金属络合剂对Sr_2MgSi_2O_7∶Eu^(2+),Dy^(3+)结晶性能、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TEM图分析研究了不同金属络合剂对颗粒粒径、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DTA时样品结晶与发光性能良好且粒径为50~200 nm,为制备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颗粒的最佳添加剂。此外,将样品进行表面修饰后,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势分析研究了其官能团的连接情况和电势大小,通过纳米粒度分析、SEM和TEM图谱分析研究了表面修饰后样品的粒径分布、形貌以及核壳结构,结果表明样品表面修饰后成功包裹了SiO_2壳层,并通过悬浮测试证明了SiO_2包覆后的长余辉纳米粒子悬浮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sr2mgsi2o7∶eu2+ Dy3+纳米发光材料 金属络合剂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