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2+)掺杂荧光粉Ca_2Nb_2O_7∶Eu^(3+)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耿娟 田莲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5-949,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Ca1.97-xSrxNb2O7∶3%Eu3+(x=0.10,0.50,1.0,1.5,1.97)红色荧光粉,研究了Ca1.97-xSrxNb2O7∶3%Eu3+的发光特性及Sr2+的浓度对该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随着Sr2+浓度的改变,Ca2-xSrxNb2O7∶Eu3+的XRD呈现不同的相。C...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Ca1.97-xSrxNb2O7∶3%Eu3+(x=0.10,0.50,1.0,1.5,1.97)红色荧光粉,研究了Ca1.97-xSrxNb2O7∶3%Eu3+的发光特性及Sr2+的浓度对该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随着Sr2+浓度的改变,Ca2-xSrxNb2O7∶Eu3+的XRD呈现不同的相。Ca1.97Nb2O7∶3%Eu3+(x=0)的激发光谱中,302 nm附近的强宽带来自于O2-→Eu3+电荷转移跃迁,272 nm附近的肩峰来自于NbO7-6基团的电荷转移跃迁,350~600 nm范围内的锐锋属于Eu3+的特征4f-4f组内跃迁。在398 nm激发下,发射光谱的最强峰位于616 nm,属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发射出强烈的红光。当Ca2+逐渐被Sr2+取代时,Ca2-xSrxNb2O7∶Eu3+的各激发峰的强度先提高后降低,且O2-→Eu3+电荷转移跃迁发生明显红移。少量Sr2+的掺杂可以有效提高Ca2-xSrxNb2O7∶Eu3+的红光发射强度,当x=0.01时该荧光粉的红光发射达到最强,可以被紫外LED芯片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掺杂ca2nb2o7∶eu3+ sr2+离子 铌酸盐 红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2+),Eu^(3+)掺杂对Sr_2MgSi_2O_7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宁青菊 乔畅君 +3 位作者 董成思 高海宁 胡昌志 代旭飞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1-45,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Eu2+和Eu3+掺杂的Sr2MgSi2O7荧光粉.在356nm近紫外光激发下,Sr2MgSi2O7:Eu3+荧光粉呈多峰红光发射,主峰位于590nm、615nm、650nm和700nm,分别对应于Eu3+离子5D1→7FJ(J=1,2,3,4)能级的跃迁.在371nm近紫外光激发下... 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Eu2+和Eu3+掺杂的Sr2MgSi2O7荧光粉.在356nm近紫外光激发下,Sr2MgSi2O7:Eu3+荧光粉呈多峰红光发射,主峰位于590nm、615nm、650nm和700nm,分别对应于Eu3+离子5D1→7FJ(J=1,2,3,4)能级的跃迁.在371nm近紫外光激发下,Sr2MgSi2O7:Eu2+荧光粉发射峰介于425~550nm之间,呈蓝光发射,主峰位于476nm,对应Eu2+的4f65d1→4f7跃迁.随着Eu2+浓度的增大,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sr2 MgSi2o7 eu3+ sr2 MgSi2o7 eu2+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Tb3+,Eu3+共掺杂Sr2MgSi2O7体系的白色发光和能量传递机理 被引量:8
3
作者 吴静 张吉林 +4 位作者 周文理 荣春英 余丽萍 李承志 廉世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12,共7页
通过正交试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x-y-zMgSi2O7∶xCe3+,yTb3+,zEu3+系列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发光性质,并讨论了Ce3+-Tb3+-Eu3+共掺杂Sr2MgSi2O7体系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327 nm波长... 通过正交试验,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2-x-y-zMgSi2O7∶xCe3+,yTb3+,zEu3+系列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表征了样品的物相和发光性质,并讨论了Ce3+-Tb3+-Eu3+共掺杂Sr2MgSi2O7体系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327 nm波长激发下,所合成荧光粉的发射峰主要位于387 nm(蓝紫)、542nm(绿)和611 nm(红)处;分别以387,542和611 nm为监控波长,所得激发光谱显示荧光粉在327 nm处有最好的激发.在327 nm光激发下,系列样品发光进入白光区.最优化的荧光粉为Sr1.91MgSi2O7∶0.01Ce3+,0.05Tb3+,0.03Eu3+,其色坐标为(0.337,0.313),是一种潜在的发光二极管(LED)用白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 Ce3+ Tb3+ eu3+ 白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LED)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Sr_2MgSi_2O_7:Eu^(2+),Ln^(3+)的合成和性质 被引量:7
4
作者 翟永清 孟媛 +1 位作者 曹丽莉 周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5-128,共4页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稀土掺杂的Sr2MgSi2O7:Eu20.+02,Ln30.+04(Ln=La,Ce,Nd,Sm,Gd,Tb,Dy,Ho,Er,Tm)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了不同...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系列稀土掺杂的Sr2MgSi2O7:Eu20.+02,Ln30.+04(Ln=La,Ce,Nd,Sm,Gd,Tb,Dy,Ho,Er,Tm)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了不同稀土离子的Sr2MgSi2O7:Eu2+,Ln3+的晶体结构均为四方晶系结构;其激发、发射光谱的峰形、峰位基本无变化,激发光谱为一宽带,最大激发峰位于402nm处,次激发峰位于415nm处,与高温固相法制得的样品相比,激发峰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发射光谱也为一宽带,最大发射峰位于468nm附近,是由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强度与余辉性质有所差别,其中Dy3+是最理想的共掺杂稀土离子,Sr2MgSi2O7:Eu2+,Dy3+的亮度最高、余辉时间最长,可达5h以上;而Sr2MgSi2O7:Eu2+,Sm3+的发光强度最低,余辉时间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eu2+ Ln3+ 凝胶-燃烧法 激发光谱 发射光谱 长余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合成红色荧光粉Ca_2MgSi_2O_7:Eu^(3+)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翟永清 王莉莉 +3 位作者 马健 胡志春 王腾 姜楠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3,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制备了Ca2MgSi2O7∶Eu3+红色荧光粉,运用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表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助熔剂用量、Eu3+浓度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四方晶系的Ca2MgSi2O7晶体结构。Ca2... 采用微波辅助凝胶燃烧法制备了Ca2MgSi2O7∶Eu3+红色荧光粉,运用XRD、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表征,并探讨了焙烧温度、助熔剂用量、Eu3+浓度等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四方晶系的Ca2MgSi2O7晶体结构。Ca2MgSi2O7∶Eu3+的激发光谱由一宽带和一组锐线峰组成,分别归属于Eu3+-O2-之间的电荷迁移态和Eu3+的f→f跃迁。样品的发射光谱主要由两个强发射峰组成,分别位于591 nm和619 nm处,属于Eu3+的5D0→7F1磁偶极跃迁和5D0→7F2的电偶极跃迁。研究发现:当焙烧温度为1000℃、助熔剂H3BO3用量为15%时,样品发光性能较好;Eu3+浓度(x)对样品Ca2-xMgSi2O7∶Eu3x+的发光强度影响较大,当Eu3+浓度x在0.02~0.16范围内变化时,随着Eu3+浓度的增加,样品的发光强度不断增加,未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MgSi2o7 eu3+ 红色发光粉 凝胶燃烧法 发光强度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掺杂对12CaO·7Al_2O_3电子化合物电输运及发射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赵伟康 张忻 +6 位作者 冯琦 赵吉平 刘洪亮 李凡 肖怡新 刘燕琴 张久兴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1-528,共8页
12CaO·7Al_2O_3电子化合物(C12A7:e~–)是一种具有低工作温度和低逸出功等优点的新型电子化合物阴极材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r掺杂(Ca_(1–x)Sr_x)12A7 (0≤x≤0.05)块体,并在1100℃采用Ti颗粒还原20h成功... 12CaO·7Al_2O_3电子化合物(C12A7:e~–)是一种具有低工作温度和低逸出功等优点的新型电子化合物阴极材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Sr掺杂(Ca_(1–x)Sr_x)12A7 (0≤x≤0.05)块体,并在1100℃采用Ti颗粒还原20h成功制得电子化合物(Ca_(1–x)Sr)x)12A7:e~–。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Ca_(1–x)Sr_x)12A7:e~–与C12A7:e~–相比,框架导带下移,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增加,这将有利于电输运和发射性能的优化。室温电输运测试结果表明, Sr掺杂有利于C12A7:e–电输运性能的优化,其中(Ca_(0.96)Sr_(0.04))12A7:e~–样品在室温下具有最高电导率(1136 S/cm)以及最高载流子浓度(2.13×1021 cm^(–3)),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C12A7:e–样品相比,载流子浓度提高近2个数量级,表明Sr掺杂可以有效缩短制备C12A7:e~–的制备时间。热电子发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热电子发射性能逐渐提高,其中(Ca_(0.96)Sr_(0.04))12A7:e~–样品具有最佳的热发射性能,在1100℃外加电压3500V时,发射电流密度达到1.45A/cm^2,零场发射电流密度达到0.74 A/cm^2,理查生逸出功降低至1.86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cao·7Al2o3电子化合物 sr掺杂 电输运 发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掺杂的Y_(1-x)Ca_xBa_2Cu_3O_(7-δ)超导体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爱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94,共4页
应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Ca掺杂的Y1-xCaxBa2Cu3O7-δ(x=0、0.1、0.2、0.3)超导粉体及超导块体。主要研究了Ca掺杂对Y1-xCaxBa2Cu3O7-δ超导体显微结构及捕获磁通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掺Ca量为x=0.2的Y1-xCaxBa2Cu3O7-δ超导体,晶粒进一... 应用固态反应法,制备了Ca掺杂的Y1-xCaxBa2Cu3O7-δ(x=0、0.1、0.2、0.3)超导粉体及超导块体。主要研究了Ca掺杂对Y1-xCaxBa2Cu3O7-δ超导体显微结构及捕获磁通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掺Ca量为x=0.2的Y1-xCaxBa2Cu3O7-δ超导体,晶粒进一步长大呈棒状,晶粒尺寸在15 um左右,各晶粒间紧密结合,晶界尤为明显;其捕获磁场的峰值随外加磁场的增大而变化的幅度最小,这表明合适的摻Ca量为x=0.2。本实验对制备高临界电流密度Jc的YBa2Cu3O7-δ超导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掺杂的Y1-xcaxBa2Cu3o7-δ超导体 固态反应法 正交单一相 显微结构 捕获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钒掺杂对Bi_2(Zn_(1/3)Nb_(2/3))_2O_7陶瓷烧结温度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东 丁士华 +1 位作者 宋天秀 杨秀玲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4,42,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了(Bi1.975Li0.025)(Zn2/3Nb4/3-xVx)O7陶瓷,研究了锂、钒掺杂对于Bi2(Zn1/3Nb2/3)2O7(BZN)陶瓷烧结温度、相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锂、钒掺杂能显著降低BZN陶瓷的烧结温度,可由1 000℃降至860℃;当掺杂...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出了(Bi1.975Li0.025)(Zn2/3Nb4/3-xVx)O7陶瓷,研究了锂、钒掺杂对于Bi2(Zn1/3Nb2/3)2O7(BZN)陶瓷烧结温度、相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锂、钒掺杂能显著降低BZN陶瓷的烧结温度,可由1 000℃降至860℃;当掺杂量x≤0.05时,陶瓷相结构保持单一的单斜焦绿石相,介电损耗出现明显的弛豫现象;当x为0.005,0.01,0.02和0.05时,陶瓷的介电弛豫峰值温度分别为125,120,112,100℃,介电弛豫激活能的减小使弛豫温区向低温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Zn1/3nb2/3)2o7陶瓷 掺杂 介电弛豫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Tb,Mn,Bi元素微量掺杂对Ca_(10)(Si_2O_7)_3Cl_2∶Ce^(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兆 吴坤尧 +1 位作者 王永锋 曹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6-198,共3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铈(Ce^(3+))掺杂的氯硅酸钙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Ca_(10)(Si_2O_7)_3Cl_2基质中微量掺入稀土离子镝(Dy^(3+))、铽(Tb^(3+))、锰(Mn^(2+))、铋(Bi^(3+))等离子...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铈(Ce^(3+))掺杂的氯硅酸钙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Ca_(10)(Si_2O_7)_3Cl_2基质中微量掺入稀土离子镝(Dy^(3+))、铽(Tb^(3+))、锰(Mn^(2+))、铋(Bi^(3+))等离子对掺铈氯硅酸钙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掺铈氯硅酸钙是高发光性能发光材料,发射光波长位于435nm,555nm的可见光区,是一种可用于白光LED的发光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0(Si2o7)3Cl2∶Ce3+荧光粉 掺杂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ZnSi_2O_7∶Eu^(3+)的低温合成与发光性能
10
作者 何凌云 李湘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6-1310,共5页
以介孔二氧化硅MCM-41为硅源,采用低温水热反应与后续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合成Sr2-xZnSi2O7∶xEu3+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表明,150℃水热处理16 h后的反应产物含Sr2ZnSi2O7相,经后续950℃煅烧3h得到Sr2ZnSi2O7纯相。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有效... 以介孔二氧化硅MCM-41为硅源,采用低温水热反应与后续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合成Sr2-xZnSi2O7∶xEu3+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表明,150℃水热处理16 h后的反应产物含Sr2ZnSi2O7相,经后续950℃煅烧3h得到Sr2ZnSi2O7纯相。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有效激发下,Sr2-xZnSi2O7∶xEu3+荧光粉显示Eu3+离子的特征跃迁发射,以615 nm的5D0→7F2跃迁发射峰为最强。适量Eu3+的掺杂对Sr2ZnSi2O7相结构几乎没有影响,当Eu3+离子的掺杂量x=0.10时,荧光粉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ZnSi2o7∶eu3+ 红色荧光粉 水热处理 MCM-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_2MgSi_2O_7∶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热劣化机理研究
11
作者 齐同刚 张占辉 +2 位作者 关豆豆 彭伟康 黄志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53-56,共4页
Sr_2MgSi_2O_7∶Eu^(2+),Dy^(3+)存在热稳定性不好、热劣化机理不明确的问题,为了探讨其热劣化机理,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表征了余辉性能和光谱性质,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余辉性能和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600... Sr_2MgSi_2O_7∶Eu^(2+),Dy^(3+)存在热稳定性不好、热劣化机理不明确的问题,为了探讨其热劣化机理,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热处理,表征了余辉性能和光谱性质,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余辉性能和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低于600℃时,余辉性能变化不明显,发射强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缓慢降低;而高于600℃的热处理温度可以使余辉性能显著劣化,且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发射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并在900℃附近出现极大值。上述余辉性能劣化和发射强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陷阱能级捕获电子能力的减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r_2MgSi_2O_7∶Eu^(2+),Dy^(3+)热劣化的陷阱能级受热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 热处理 热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用Sr2MgSi2O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樊婧 周雪松 +2 位作者 常石岩 蔡永丰 沈毅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83-2189,共7页
通过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了添加不同金属络合剂对样品粒径、分散性、发光性能的影响及表面修饰后样品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激发发射光谱及余辉性能测试研究了... 通过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材料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了添加不同金属络合剂对样品粒径、分散性、发光性能的影响及表面修饰后样品的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激发发射光谱及余辉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金属络合剂对Sr_2MgSi_2O_7∶Eu^(2+),Dy^(3+)结晶性能、发光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和TEM图分析研究了不同金属络合剂对颗粒粒径、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EDTA时样品结晶与发光性能良好且粒径为50~200 nm,为制备Sr_2MgSi_2O_7∶Eu^(2+),Dy^(3+)纳米发光颗粒的最佳添加剂。此外,将样品进行表面修饰后,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势分析研究了其官能团的连接情况和电势大小,通过纳米粒度分析、SEM和TEM图谱分析研究了表面修饰后样品的粒径分布、形貌以及核壳结构,结果表明样品表面修饰后成功包裹了SiO_2壳层,并通过悬浮测试证明了SiO_2包覆后的长余辉纳米粒子悬浮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 sr2MgSi2o7∶eu2+ Dy3+纳米发光材料 金属络合剂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2MgSi2O7:Eu2+,Dy3+荧光粉包覆改性后的热稳定性能研究
13
作者 熊敏 花开慧 税安泽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2-1737,共6页
以Al(NO3)3作为包覆材料,通过直接沉淀法在Sr2MgSi2O7:Eu2+,Dy3+荧光粉表面包覆了一层勃姆石(γ-AlOOH)。采用XRD、SEM、TEM、TG-DSC和瞬态/稳态荧光光谱仪对未包覆的荧光粉和包覆后的荧光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γ-AlOOH包覆膜均... 以Al(NO3)3作为包覆材料,通过直接沉淀法在Sr2MgSi2O7:Eu2+,Dy3+荧光粉表面包覆了一层勃姆石(γ-AlOOH)。采用XRD、SEM、TEM、TG-DSC和瞬态/稳态荧光光谱仪对未包覆的荧光粉和包覆后的荧光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γ-AlOOH包覆膜均匀地沉积在荧光粉的表面,且其厚度约为40nm。γ-AlOOH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会转变成Al2O3。当热处理温度≥1000℃时,Al2O3与Sr2MgSi2O7基质发生固相置换反应并生成了SrAl2Si2O8,MgO和SrO,包覆后的荧光粉新出现了一个峰值为384nm的紫外发射带。当热处理温度为900℃、1000℃、1150℃和1200℃时,包覆后的荧光粉的蓝光发光强度比包覆前的荧光粉更强,而在1050℃和1100℃时反而更弱,这与Al2O3晶体的F色心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MgSi2o7:eu2+ Dy3+荧光粉 直接沉淀法 热衰减 热稳定性能 F色心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掺杂对Ba(Fe_(0.5)Nb_(0.5))O_3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卓 王春 +3 位作者 房明瑞 王添 肖雨佳 曹凡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50-54,共5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Ba_(1-x)Ca_xBa(Fe_(0.5)Nb_(0.5))O_3陶瓷材料,研究了Ca^(2+)掺杂对Ba(Fe_(0.5)Nb_(0.5))O_3陶瓷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在1 200℃煅烧制备出了单一物相的Ba_(1-x)Ca_xBa(Fe_(0.5)Nb_(0.5))O_3(x=0,0.03,0.06,0.12,0.... 采用固相法制备Ba_(1-x)Ca_xBa(Fe_(0.5)Nb_(0.5))O_3陶瓷材料,研究了Ca^(2+)掺杂对Ba(Fe_(0.5)Nb_(0.5))O_3陶瓷显微结构及介电性能的影响.在1 200℃煅烧制备出了单一物相的Ba_(1-x)Ca_xBa(Fe_(0.5)Nb_(0.5))O_3(x=0,0.03,0.06,0.12,0.15)粉体,并在1 350℃烧结得到相对密度较高、显微结构致密的BCFN陶瓷.随着Ca^(2+)含量的增加,其晶粒尺寸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其介电常数则呈现相反趋势.当x=0.06时,介电常数在1kHz可达到45 000,而其介电损耗在室温1kHz下无明显变化.此外,Ca^(2+)掺杂不仅明显提高了陶瓷的介电常数,且有效提高了其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Fe0.5nb0.5)o3 ca2+掺杂 A位取代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长余辉材料的耐酸碱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聪 钱欣欣 葛明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6-29,共4页
分别对发光性能最好的铝酸盐基质长余辉材料SrAl2O4∶Eu2+,Dy3+与硅酸盐基质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Dy3+进行酸、碱处理(以HNO3和NaOH为例),研究其耐酸碱性能。XRD、SEM、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余辉特性测试的结果表明:SrAl2O4∶E... 分别对发光性能最好的铝酸盐基质长余辉材料SrAl2O4∶Eu2+,Dy3+与硅酸盐基质长余辉材料Sr2MgSi2O7∶Eu2+,Dy3+进行酸、碱处理(以HNO3和NaOH为例),研究其耐酸碱性能。XRD、SEM、激发光谱、发射光谱以及余辉特性测试的结果表明:SrAl2O4∶Eu2+,Dy3+及Sr2MgSi2O7∶Eu2+,Dy3+经酸、碱处理后物相发生了部分改变,其激发与发射光谱的强度随着酸碱度的增大而降低,但峰形与峰位没有改变;SrAl2O4∶Eu2+,Dy3+经酸碱处理后表面变得更不平整,棱角变得不明显;SrAl2O4∶Eu2+,Dy3+经酸处理后的初始亮度为未处理时的39.2%,经碱处理后的初始亮度为未处理时的14.0%;Sr2MgSi2O7∶Eu2+,Dy3+经酸碱处理后晶体的结构、形貌、表面及余辉衰减情况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l2o4∶eu2+ DY3+ sr2MgSi2o7∶eu2+ DY3+ HNo3 NaoH耐酸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