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永平铜矿区花岗岩热液蚀变与岩石成因:矿物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6
1
作者 朱碧 蒋少涌 +3 位作者 丁昕 姜耀辉 倪培 顾连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00-1916,共17页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 永平铜矿床是位于华南钱塘江—信江断裂坳陷带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和少量石英斑岩脉,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及接触带发育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钨多金属矿化。对岩体中黑云母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黑云母具有富镁贫铁高钛的特点,Fe/(Fe+Mg)为0.21~0.33,TiO_2含量为2.12%~4.28%;而石英斑岩脉中黑云母更加富镁贫铁,Fe/(Fe+Mg)为0.10~0.15,TiO_2含量为2.43%~3.86%。黑云母的化学组成表明花岗质岩浆形成时的氧逸度很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含铜花岗质岩体相吻合。永平花岗岩体遭受了较强的热液蚀变作用,部分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石英斑岩中绿泥石具有富铁贫镁低钛的特征(Fe/(Fe+Mg)=0.72~0.76;TiO_2=0.02%~0.06%),其形成温度为139~224℃。而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绿泥石相对贫铁富镁高钛(Fe/(Fe+Mg)=0.36~0.44;TiO_2=0.05%~0.36%),形成温度稍高,为229~346℃,与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的成矿温度(220~ 400℃)基本吻合。Sr-Nd-Hf 同位素综合研究表明,永平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且相对较高的ε_(Hf)(t)值(-0.1~-10.3)和ε_(Nd)(t)值(-5.83~-7.95),反映岩石具有明显的壳幔混合成因特征。而石英斑岩的ε_(Hf)(t)值(-8.4~-12.5)和ε_(Nd)(t)值(-9.93~-10.2)均稍低于拟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反映其形成过程中幔源物质贡献相对较小。永平岩体的地壳端元很可能就是该区中元古代基底地层重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平铜矿 花岗岩 壳幔混合 sr-nd—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武山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5
2
作者 蒋少涌 李亮 +4 位作者 朱碧 丁昕 姜耀辉 顾连兴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79-1690,共12页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 武山铜矿床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九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Sr-Nd-Hf 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黑云母富镁,为金云母,其 Fe^(3+)/Fe^(2+)组成表明岩浆氧逸度很高;角闪石具有 Mg/(Mg+Fe)高而 Si 低的特征,为阳起石和镁质角闪石,角闪石压力计计算表明岩体具有超浅成侵位特征。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 SiO_2(64.9%~68.62%,平均66.52%)和 Al_2O_3(14.0%~15.3%,平均14.8%)含量,同时岩石的 Mg~#很高(0.53~0.71),并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容元素含量;岩石富集轻稀土((La/Yb)_N=27.8~64.5),Eu 负异常不明显,岩石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 Sr/Y 比值(35.0~68.2)。岩石的初始^(87)Sr/^(86)Sr 比值为0.7067~0.7075,ε_(Nd)(t)值为-4.08~-4.44,锆石的ε _(Hf)(t)值为-2.1~-7.0。详尽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是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很有可能是由拆沉的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在其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橄榄石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山铜矿 花岗闪长斑岩 地球化学特征 sr-nd—hf同位素组成 壳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营前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春丽 毛景文 陈毓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9-937,共19页
赣南营前岩体由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在前者中普遍发育暗色基性包体。SHRIMP锆石U-Pb测年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172.2±3.1Ma,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168±3Ma,包体为167.6±3.3Ma。所有的岩石均... 赣南营前岩体由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在前者中普遍发育暗色基性包体。SHRIMP锆石U-Pb测年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172.2±3.1Ma,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为168±3Ma,包体为167.6±3.3Ma。所有的岩石均为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显示LREE富集,HREE亏损,Eu负异常并不明显的特征,Nb-Ta负异常显示壳源物质的特征。晚期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早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暗色包体的(87Sr/86Sr)i和εNd(t)值分别为0.70885~0.70965、0.71058~1.46393、0.70788~0.70923和-6.38~-5.31、-6.51~-5.17、-5.47~-4.31;锆石εHf(t)值分别为-12.4~-5.7、-9.2~-4.2、-9.4~+0.1。结合岩相学、地球化学研究,初步认为营前岩体的两期花岗质岩石源于地壳重熔,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熔融形成营前岩体,基性岩浆加入到未冷却的酸性岩浆中形成了目前所见到的暗色包体。结合区域上的研究资料,认为中侏罗世期间,沿"十杭"断裂带及与其相平行的一些深断裂发生了板块的撕裂,这些缝合带是岩石圈相对薄弱的地带,有利于幔源物质底侵上升以及壳幔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锆石hf同位素 暗色包体 营前岩体 十杭带 南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部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的侵位年龄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0
4
作者 张宏福 杨岳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华北克拉通内部金伯利岩中金云母巨晶的Ar-Ar同位素年龄和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的Hf同位素组成特征,并结合金伯利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对华北金伯利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金伯利岩中金云母巨晶的年代...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华北克拉通内部金伯利岩中金云母巨晶的Ar-Ar同位素年龄和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的Hf同位素组成特征,并结合金伯利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对华北金伯利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金伯利岩中金云母巨晶的年代学分析显示华北克拉通内部的蒙阴和复县金伯利岩具有一致的侵位年龄,约465±2Ma。这与以前发表的金伯利岩中钙钛矿的U-Pb年龄和金云母的Rb-Sr等时线年龄一致。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蒙阴和复县金伯利岩皆具有很小的Nd同位素变化范围(ε_(Nd)分别为-0.4~0.2和-3.4~-2.3)。然而,这些金伯利岩却具有极大的Sr同位素组成范围(I_(Sr)分布为-0.2~28.1和0~75)。其中复县比蒙阴金伯利岩具有较低的Nd同位素和更宽的Sr同位素组成。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蒙阴和复县两岩区内部各金伯利岩岩管具有非常一致的铪同位素组成,类似于Nd同位素组成特征,其中蒙阴金伯利岩的^(176)Hf/^(177)Hf初始值为0.282474~0.282416,相应的ε_(Hf)值为-2.37~-0.30;复县金伯利岩的^(176)Hf/^(177)Hf初始值为0.282305~0.282369;相应的ε_(Hf)值为-6.29~-4.04。这说明蒙阴金伯利岩与复县金伯利岩相比具有较高的Hf同位素组成。结合Sr-Nd同位素组成,暗示蒙阴和复县金伯利岩的Hf同位素组成的不同可能反映金伯利岩岩浆形成时软流圈、岩石圈地幔以及俯冲的洋壳物质参与比例的不同。Sr-Nd-Hf同位素特征说明我国华北古生代金伯利岩的形成同样与华北用边的古大洋岩石圈向华北内部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年代学 sr-nd同位素 hf同位素 古生代 金云母 金伯利岩 华北克拉通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凤山晚古生代闪长岩-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22
5
作者 凤永刚 刘树文 +2 位作者 吕勇军 田伟 柳小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70,共12页
冀北风山地区侵位于前寒武纪岩石组合中的晚古生代的闪长岩一花岗质岩石,具有富Na,高Sr,低Y和重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Sr/Y在37.15~151.22之间变化,绝大多数样品均显示正Eu异常(一个样品例外),Eu^*在0.92~1.53之间变... 冀北风山地区侵位于前寒武纪岩石组合中的晚古生代的闪长岩一花岗质岩石,具有富Na,高Sr,低Y和重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Sr/Y在37.15~151.22之间变化,绝大多数样品均显示正Eu异常(一个样品例外),Eu^*在0.92~1.53之间变化。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闪长岩(JB6024)和二长花岗岩(样品JB6037—1)分别形成于315±2.8Ma和306.6±6Ma,即该区晚古生代存在两个岩浆作用幕。地球化学、全岩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揭示凤山晚古生代闪长岩是EMI型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与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混合作用结果,而花岗质岩石则是闪长质岩浆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残余岩浆同化上部地壳岩石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和花岗质岩石 锆石U—Pb年代学 sr-nd—hf同位素体系 岩石成因 晚古生代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里曼丹岛西南部Lamandau地区辉石闪长玢岩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
6
作者 李双 杨晓勇 孙卫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5,共11页
Lamandau地区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南部巽他陆块,该区辉石闪长玢岩与铁铜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辉石闪长玢岩具有正的εNd(t)值(2.08~3.15)和较低的(87Sr/86Sr)i值(0.704230~0.704296),指示其来自... Lamandau地区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南部巽他陆块,该区辉石闪长玢岩与铁铜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辉石闪长玢岩具有正的εNd(t)值(2.08~3.15)和较低的(87Sr/86Sr)i值(0.704230~0.704296),指示其来自亏损地幔源区,具有相对年轻的单阶段Nd模式年龄(0.67~0.74 Ga)。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与高温橄榄岩接近,进一步表明岩浆源区为新生的年轻岩石圈地幔。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具有较低的εHf(t)(-2.80~2.20)值,低于全岩εNd(t)值,出现Nd-Hf同位素解耦现象,是受"石榴子石效应"影响的结果。岩石的Nd-Hf模式年龄属于新元古代,表明岩浆源区中可能有俯冲再循环的大洋沉积物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闪长玢岩 sr-nd同位素 锆石hf同位素 Nd-hf解耦 加里曼丹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古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桂萍 郭瑞清 +4 位作者 魏震 孙敏佳 崔涛 吴华楠 宋志豪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50,共12页
白海子南岩体是库鲁克塔格地区典型的古生代花岗质侵入岩。深入了解该岩体岩石成因及物质来源,对研究库鲁克塔格地区构造背景及古生代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白海子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及锆石微量元素... 白海子南岩体是库鲁克塔格地区典型的古生代花岗质侵入岩。深入了解该岩体岩石成因及物质来源,对研究库鲁克塔格地区构造背景及古生代地壳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白海子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岩体具有中等I_(Sr)(0.71001~0.71287)比值,富集的εNd(t)值(-21.01~-18.07)和εHf(t)值(-26.55~-17.28),对应的Nd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和Hf模式年龄(T_(DMC))分别为2.60~2.84 Ga和2.43~3.00 Ga,表明其是古元古代早期—新太古代地壳物质再循环的产物。锆石微量元素分析表明,该岩体锆石为壳源岩浆锆石,T_(Zr)均值为745℃,T_(Ti)均值为692℃,属于“冷”岩浆,岩体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是南天山洋向南俯冲到塔里木克拉通之下后期阶段的产物,俯冲过程中幔源岩浆底侵产生的余热为该岩体熔融提供热源。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发现多期次古生代花岗质侵入岩,这些岩体的εNd(t)值和锆石εHf(t)值随年龄的减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合前人已有资料,推测在南天山洋向塔里木克拉通俯冲过程中,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纪—早石炭世地壳演化经历了先减薄再加厚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sr-nd同位素 hf同位素 南天山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金井咀金矿早白垩世闪长岩Sr-Nd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
8
作者 李岩 程春 +5 位作者 苏绍明 高剑峰 黄费新 熊映志 张岩 黄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3-1585,共13页
【研究目的】金井咀金矿床早白垩世闪长岩的岩石成因及岩浆起源对于讨论成岩成矿关系、完善区域成矿规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对矿区赋矿闪长岩开展了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金井咀闪长岩具有相对... 【研究目的】金井咀金矿床早白垩世闪长岩的岩石成因及岩浆起源对于讨论成岩成矿关系、完善区域成矿规律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对矿区赋矿闪长岩开展了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金井咀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059~0.7062),负的εNd(t)值(-7.93~-7.58)和锆石εHf(t)值(-12.2~-6.5),表明岩浆形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后经历了演化分异,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陆壳混染。【结论】通过与区域上已经发现的矿床对比发现,金井咀矽卡岩型金矿床与鄂东南矿集区矽卡岩型金矿床具有相同的成岩成矿时代和类似的岩石成因及岩浆源区,但是金井咀矿床金矿体主要赋存在闪长岩体内部,这与其他矿床主要赋存在碳酸盐岩地层或岩体内外接触带明显不同。金井咀矿床的发现,对于完善区域成矿规律,指导金矿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锆石hf同位素 闪长岩 金井咀Au矿 地质调查工程 鄂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地块南缘石炭纪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9
作者 朱涛 王洪亮 +5 位作者 徐学义 陈隽璐 马中平 李智佩 朱小辉 李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1-502,共12页
侵位于敦煌杂岩中的青石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锆石LA 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35±2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具有高SiO2、高Al2O3和低MgO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强烈富集Sr、亏损Yb和Y,具有较高的Sr/Y比... 侵位于敦煌杂岩中的青石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锆石LA 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35±2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具有高SiO2、高Al2O3和低MgO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强烈富集Sr、亏损Yb和Y,具有较高的Sr/Y比值等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青石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的Nd和Hf同位素值(εNd(t)=-9.39^-11.03,εHf(t)=-7.6^-16.6)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壳源特征;Nd及Hf模式年龄值(Nd模式年龄t DM=1.83~1.98Ga,Hf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1.53~1.95Ga)均表明其源区可能与元古代敦煌杂岩相关;结合较高的Mg#,低Cr和Ni含量,无Eu异常等特征,暗示该岩体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敦煌地区早石炭世处于由陆陆俯冲(地壳加厚)作用向陆内伸展体制转化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U-PB年代学 sr-nd同位素 hf同位素 青石沟 敦煌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晚侏罗世九龙脑钨锡铅锌矿集区不同成矿类型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5
10
作者 郭春丽 陈毓川 +2 位作者 黎传标 陈郑辉 楼法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88-1205,共18页
九龙脑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东部,它周围分布着众多钨、锡和铅锌矿床(点)。本文选择岩体北侧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东侧宝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底部的隐伏花岗岩,对比九龙脑岩体开展了成岩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研究。上述岩体的SHRIMP锆... 九龙脑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东部,它周围分布着众多钨、锡和铅锌矿床(点)。本文选择岩体北侧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东侧宝山矽卡岩型铅锌矿底部的隐伏花岗岩,对比九龙脑岩体开展了成岩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研究。上述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是158.7±3.9Ma、157.7±2.7Ma、154.9±2.2Ma,形成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为晚侏罗世产物。SiO2含量较高(69.67%~76.99%),Al2O3=12.41%~14.32%,A/CNK=1.00~1.37,属于准铝-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宝山矿区隐伏花岗岩的TiO2、CaO、TFe2O3、FeO、LOI含量相对偏高。九龙脑花岗岩、淘锡坑隐伏花岗岩和宝山隐伏花岗岩的εNd(t)值分别为-10.5^-9.1,-10.6^-10.2,-9.4^-8.6,t2DM值分别为1.84~1.63Ga、1.78~1.74Ga、1.61~1.54Ga,低于华夏地块大部分地区基底岩石(2.2~1.8Ga)和华南典型S型花岗岩(1.8Ga)的Nd模式年龄。三个岩体均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九龙脑岩体兼具淘锡坑和宝山隐伏花岗岩的两种特征,宝山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基性组分参与的程度更高。幔源物质的加入可能与中生代地壳拉张减薄作用有关,而地幔物质的上涌对华南地区一些重要金属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锆石hf同位素 九龙脑 淘锡坑石英脉型钨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南地区阮家湾和犀牛山花岗闪长岩的时代、成因及成矿和找矿意义 被引量:42
11
作者 颜代蓉 邓晓东 +1 位作者 胡浩 李建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373-3388,共16页
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位于鄂东南矿集区东南缘,前者产有鄂东南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而后者迄今仅发现有斑岩型铜矿化点。本文对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 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位于鄂东南矿集区东南缘,前者产有鄂东南地区最大的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床,而后者迄今仅发现有斑岩型铜矿化点。本文对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以深入讨论这些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成矿和找矿意义。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43±1Ma和147±1Ma(1σ),是鄂东南地区最老的含钨-铜-钼矿化侵入岩。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岩体,富集Rb、Ba、Th和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和Zr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具有Sr含量高(分别为681×10-6~874×10-6和575×10-6~687×10-6)、Y含量低(分别为12.0×10-6~17.4×10-6和9.7×10-6~14.0×10-6)、Sr/Y比值大(分别为39~61和47~62)、轻重稀土分馏强烈(Yb含量分别为0.90×10-6~1.49×10-6和0.62×10-6~1.01×10-6;La/Yb比值分别为42~54和48~60)等特点。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阮家湾花岗闪长岩的(87Sr/86Sr)i为0.7062~0.7063,εNd(t)为-5.8~-6.2,εHf(t)为-12.0~-6.8;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为~0.7065,εNd(t)为-5.6~-6.5。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阮家湾花岗闪长岩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是由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同化混染下地壳物质并发生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矿物组合及矿物化学组成表明,阮家湾钨铜钼矿床的含矿岩体具有更低的氧逸度和更多的地壳物质混染,而犀牛山花岗闪长斑岩则具有较高的氧逸度(以出现岩浆硬石膏为标志)。另外,犀牛山岩体中挥发份的含量与鄂东南地区最大的斑岩-矽卡岩型铜矿——铜山口矿床的含矿岩体类似,表明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犀牛山岩体内部斑岩型铜矿点和铁帽发育,进一步说明犀牛山岩体具有较大的斑岩型铜矿床找矿潜力,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sr-nd—hf同位素 岩浆氧逸度 斑岩型铜矿 鄂东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矿段蚀变、矿化及含矿斑岩年代学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邹兵 林彬 +4 位作者 郑文宝 宋扬 唐攀 张泽斌 高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3-967,共15页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矿段新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铜、铅、锌均已超过大型规模,但其矿化结构、蚀变特征与主矿体有明显差异,成岩成矿作用时限尚不明确。勘查成果表明,南坑矿段矿体以矽卡岩型为主,呈不规则"厚板状"产于推滑覆构造体... 西藏甲玛矿床南坑矿段新取得重大找矿突破。铜、铅、锌均已超过大型规模,但其矿化结构、蚀变特征与主矿体有明显差异,成岩成矿作用时限尚不明确。勘查成果表明,南坑矿段矿体以矽卡岩型为主,呈不规则"厚板状"产于推滑覆构造体系中。矿石类型以块状铜铅锌矿石为主,具有厚度大、品位富等特征。本文以南坑矿段的典型矿化蚀变特征研究为基础,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获得含矿斑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 8Ma,与主矿体岩浆活动时限(17. 0~13. 9Ma)一致,说明二者属于同一岩浆作用的产物。同时,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南坑矿段含矿斑岩的^(176)Hf/^(177)Hf比值较高,为0. 282803~0. 282902,ε_(Hf)(t)值均为正值,主要集中在1. 4~4. 9,平均值为3. 6,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存在幔源组分的加入,是碰撞后伸展背景下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此外,南坑矿段明显受滑覆构造控制,区域推覆构造形成的红塔复背斜轴部高位岩块失稳向北滑覆,形成铜山滑覆体,岩浆热液沿滑覆构造交代角岩和大理岩形成厚大的富铜铅锌矿体。因此,岩浆活动时限和矿床地质特征,均揭示甲玛矿区南坑矿段与主矿段属于中新世同一岩浆作用的产物,但南坑矿段的成岩成矿作用受滑覆构造控制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推-滑覆体系 南坑 甲玛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地块北缘早志留世辉绿岩脉岩石成因与构造启示: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有炘 王盟 +5 位作者 马晓伟 魏星 裴先治 朱生强 曹明 布龙巴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29-2444,共16页
伊犁地块北缘发育新元古代、石炭纪等多期基性岩脉,记录了区域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报道了在伊犁地块北缘温泉县乌斯图一带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新识别出早志留世辉绿岩脉及其围岩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岩石地球化... 伊犁地块北缘发育新元古代、石炭纪等多期基性岩脉,记录了区域构造体制转换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报道了在伊犁地块北缘温泉县乌斯图一带出露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新识别出早志留世辉绿岩脉及其围岩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并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辉绿岩锆石U-Pb年龄为442±7Ma,形成于早志留世;围岩(淡色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901±3Ma,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辉绿岩样品具有较高的Fe_(2)O_(3)T(8.34%~9.81%)、全碱含量(K_(2)O+Na_(2)O=5.72%~6.86%)和较低的MgO(3.69%~4.38%)和TiO2(1.69%~2.00%)含量,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Ti),具有较低的Nb/Th比值(0.13~1.16)、Nb/La比值(0.42~0.45)及较高的Zr/Hf比值(39.6~42.2),锆石εHf(t)值介于+3.0~+9.1,全岩εNd(t)值介于+1.9~+3.6,暗示其来源于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岩石圈地幔,源区岩石主要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同时,岩石具有较低的Mg#值(49.6~52.5)和Cr(39.8×10^(-6))、Ni(17.1×10^(-6))含量,表明岩浆的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镁铁质矿物的分离结晶,受地壳混染作用不明显。岩石Zr(212×10^(-6)~242×10^(-6))、Hf(5.16×10^(-6)~6.02×10^(-6))、Nb(6.69×10^(-6)~9.24×10^(-6))、Ta(0.60×10^(-6)~0.81×10^(-6))元素含量及Zr/Y(5.21~6.82)、Hf/Th(0.69~0.91)比值等指示辉绿岩脉形成于伸展环境,可能与奥陶纪末阿克陶-温泉微地块拼贴到伊犁地块后诱发的俯冲板片角度变化或构造体制转换而导致的伸展构造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县 基性岩脉 早古生代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全岩sr-nd同位素 板内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晚古生代构造转折: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岩浆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修财 吴艳爽 +1 位作者 吴昌志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51-2678,共28页
东天山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强烈,是理解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然而,前人对东天山构造带由俯冲向碰撞转变的时间和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东天山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广泛出... 东天山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强烈,是理解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然而,前人对东天山构造带由俯冲向碰撞转变的时间和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东天山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广泛出露的晚古生代岩浆岩开展了野外考察和岩相学鉴定,进行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限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进而探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红山南-天木东地区岩浆岩主要为早石炭世火山岩和侵入岩,次为早二叠世侵入岩。早石炭世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328.8±2.0Ma)和英安岩,侵入岩主要为辉长闪长岩(328.7±1.8Ma);早二叠世侵入岩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90.3±2.1Ma)和石英闪长岩(290.0±1.6Ma)。早石炭世岩浆岩富含角闪石和斜长石,为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富Rb、Ba、Th、U和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是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相对于早石炭世岩浆岩,早二叠世侵入岩富含黑云母和碱性长石,富集SiO_(2)、Na_(2)O和K 2O,贫Al_(2)O_(3)、MgO、Fe_(2)O T_(3)及CaO,同位素更亏损,为碰撞后背景下新生加厚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总之,红山南-天木东地区的早石炭世与早二叠世岩浆岩地球化学差异显著,指示东天山构造背景从早石炭世大洋俯冲体制转变为早二叠世碰撞后造山体制,即其构造转折时间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hf同位素 构造背景 东天山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攀天阁地区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5
作者 王秋宇 李赛赛 +2 位作者 张洪瑞 辛良伟 吴江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6,共26页
江达—维西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还存在争议,有龙木措—双湖—昌宁—孟连古特提斯主洋盆向东俯冲、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盆向西俯冲及随后的碰撞过程两种不同认识。该构造背景的争议影响了古特提斯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在江达—维西岩浆岩带... 江达—维西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还存在争议,有龙木措—双湖—昌宁—孟连古特提斯主洋盆向东俯冲、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盆向西俯冲及随后的碰撞过程两种不同认识。该构造背景的争议影响了古特提斯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在江达—维西岩浆岩带南部攀天阁地区新发现一套侵入岩,主要成分为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和花岗质等,岩体糜棱岩化明显。花岗质岩石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43.0±4.8)Ma,代表其结晶年龄,属于中三叠世。上述3类岩石明显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右倾型。花岗质岩石锆石εHf(t)值全为负,主要介于-11.92~-8.54,全岩初始87Sr/86Sr值为0.717229~0.725994;εNd(t)值全为负,介于-14.2~-7.8。这些特征表明,闪长质岩浆是由古元古代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质岩浆是由古元古代上地壳变质泥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并有地幔物质的加入;花岗质岩浆起源于古元古代上地壳变杂砂岩的部分熔融,再经过结晶分异形成,并有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区域构造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江达—维西岩浆岩带系古特提斯主洋盆向东俯冲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hf同位素 中三叠世 三江造山带 古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