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与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雷 赵元艺 +3 位作者 王宗起 刘妍 曹洁 定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9-1016,共18页
江西山南铀矿区位于相山铀矿田的北部,矿区内出露有大量的流纹岩和花岗斑岩,两者也是矿区内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具有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69.47%~72.19%和72.32%~78.6%)、富钠(K2O/N... 江西山南铀矿区位于相山铀矿田的北部,矿区内出露有大量的流纹岩和花岗斑岩,两者也是矿区内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具有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69.47%~72.19%和72.32%~78.6%)、富钠(K2O/Na2O为0.4~0.52和0.4~0.67之间)的碱性岩特征,具有过铝质特征;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富集Th、U、Pb等高场强元素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Zr、Ti、Ta、Ce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REE/HREE分别为9.32~11.59和2.12~8.27),(La/Yb)N值分别为10.59~14.26和1.41~9.47,两者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0.41~0.56和0.09~0.32),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形成于低压环境,属于板内环境;锆石饱和温度计得出两者具有较高的结晶温度,分别为812.5~904.9℃和772.1~826℃;流纹英安岩和花岗闪长斑均具有较大的I Sr含量,较小的εNd(t)值(-7.81^-8.93)。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山南矿区的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具有明显的S型花岗岩特征,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部分熔融和同化混染作用。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及铀矿化具有强烈的壳源特征,区域内分布的元古代变质岩中的砂质岩和泥质岩很可能就是两者的源岩。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和本次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说明相山矿田山南矿区内的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及相应的铀矿化形成与中生代华南地区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伸展减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 火山杂岩 岩石成因 物质来源 相山铀矿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蛇绿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初探 被引量:38
2
作者 高俊 汤耀庆 +1 位作者 赵民 王军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85-97,共13页
南天山蛇绿岩带分布于哈尔克山南坡-霍拉山-带,以色日克牙依拉克剖面的蛇绿岩出露较为完整。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其次为含单斜辉石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堆晶辉长岩可能已变质为斜长角门质糜棱岩,枕状熔岩主要为N-MO... 南天山蛇绿岩带分布于哈尔克山南坡-霍拉山-带,以色日克牙依拉克剖面的蛇绿岩出露较为完整。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其次为含单斜辉石的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堆晶辉长岩可能已变质为斜长角门质糜棱岩,枕状熔岩主要为N-MORB。枕状熔岩的87Sr/86Sr初始比值较高(0.764~0.7099),△207Ph/204Ph(8.71~23.54),△208Ph/204Ph(41.23~78.75),△Nd(6.75~15.09),表明南天山蛇绿岩的源区为亏损的软流圈地幔(DMM)与第2类富集地幔(EMII)相混合的异常地幔区。南天山蛇绿岩形成于晚古生代早期塔里木板块和南天山微板块之间的有限洋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sr.Nd.Ph同位素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裂谷闭合和区域隆起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3
作者 王银喜 顾连兴 +4 位作者 张遵忠 张开均 李惠民 吴昌志 杨杰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102-104,共3页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是晚古生代的大陆裂谷。经研究,博格达大石头-色皮口地区的流纹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307.1±1.3Ma,表明博格达地区火山活动由早石炭世持续到晚石炭世。该年龄可视为...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和吐鲁番-哈密两个前寒武纪地块之间,是晚古生代的大陆裂谷。经研究,博格达大石头-色皮口地区的流纹岩Rb-Sr同位素年龄为307.1±1.3Ma,表明博格达地区火山活动由早石炭世持续到晚石炭世。该年龄可视为博格达裂谷闭合和区域隆什之后造山阶段产物的形成年龄。该区流纹岩其源区物质主要来自于亏损地幔或是由玄武岩浆演化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流纹岩这一特征是十分罕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头-色皮口流纹岩 Rb-sr地质年代学 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裂谷闭合和区域隆什 大陆裂谷 同位素年代学 地质意义 闭合 同位素年龄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狮子山矿田南洪冲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杨小男 徐兆文 +6 位作者 张军 王云健 徐夕生 蒋少涌 凌洪飞 刘良根 陈达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43-1551,共9页
南洪冲岩体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隐伏岩体,通过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获得^(206)Pb/^(238)U 年龄为141.2±1.6Ma,与矿田内其它岩体形成时代较为接近,说明南洪冲岩体是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主... 南洪冲岩体是狮子山矿田内一个隐伏岩体,通过 LA-ICPMS 锆石 U-Pb 定年,获得^(206)Pb/^(238)U 年龄为141.2±1.6Ma,与矿田内其它岩体形成时代较为接近,说明南洪冲岩体是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主量元素以富碱(Na_2O>K_2O)、准铝质和高钾钙碱性为特征;微量元素表现为 Rb、Ba、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HLE)和 Th、U富集,Nb、Ta、Ti 等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LREE 与 HREE 分馏显著((La/Yb)_N=21.07~24.28),无明显的 Eu 异常(δEu=0.92~1.03)。岩体的(^(87)Sr/^(86)Sr)_i 值偏高(0.70792~0.70793),ε_(Nd)(t)值偏低(-9.5~-9.1),Nd 模式年龄为中元古代(1.67~1.71Ga),与铜陵地区,特别是狮子山矿田内岩浆岩的 Sr-Nd 同位素初始组成和 Nd 模式年龄相仿。上述研究表明,南洪冲花岗闪长岩与矿田内乃至铜陵地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具有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成岩物质起源于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地壳由挤压向伸展-减薄过渡的构造转换期,岩浆上升侵位,以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作用方式产生了大量岩体。但南洪冲花岗闪长岩的形成主要与分离结晶作用有关,反映了岩浆作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 U-PB定年 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 花岗闪长岩成因 铜陵南洪冲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多山花岗岩时代、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树文 王宗起 +3 位作者 闫全人 李秋根 张德惠 王建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352,共10页
沿鲜水河断裂分布的折多山花岗岩由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略晚的主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构成。早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其侵位结晶于18±0.3Ma,使折多山花岗岩岩... 沿鲜水河断裂分布的折多山花岗岩由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略晚的主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构成。早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其侵位结晶于18±0.3Ma,使折多山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和鲜水河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提前近6Ma。岩石中保存有818±47Ma和156±8Ma的继承锆石.表明存在扬子西缘元古宙和中生代陆壳物质的再循环。在K_2O对SiO_2分类图上,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落在钙碱性系列区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落在橄榄玄粗岩系列区域,两个系列岩石总体上为铝饱和到过饱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具有中等的稀土总量(162×10^(-6)~224×10^(-6))、高的(La/Yb)_N(74~118)和明显的正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和Ti亏损,形成于岛弧钙碱性火山岩低度部分熔融。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只是稀土总量和(La/Yb)n较低,形成于杂砂岩部分熔融。主体岩性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很宽的稀土总量(最高达533×10^(-6)),(La/Yb)_N随着稀土总量增加而增加(最高达523),明显负Eu异常,大粒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Nb、Ta、Sr、P和Ti亏损,(^(87)Sr/^(86)Sr)_0=0.7084~0.7133,ε_(Nd)(t)=-5.67~-8.69,形成于元古代上部陆壳物质—砂页岩的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各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部分熔融源区的物质组成继承了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某些地球化学特性,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部分熔融残留相主要为石榴石等。部分熔融过程发生于鲜水河断裂早期活动的剪切熔融过程,岩浆作用之前可能发生过强烈挤压而产生了高压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多山花岗岩 SHRIMP锆石年龄 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 部分熔融 高压变质源岩 鲜水河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