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沙地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谢远云 孙磊 +4 位作者 康春国 迟云平 刘璐 王嘉新 杜慧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1-780,共10页
作为亚洲风尘源区的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Sr⁃Nd同位素组成已得到很好的研究,但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的松嫩沙地尚是空白,这影响了对该地区风尘系统的深入理解。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9个区域90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并对这些... 作为亚洲风尘源区的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Sr⁃Nd同位素组成已得到很好的研究,但位于欧亚黄土带最东端的松嫩沙地尚是空白,这影响了对该地区风尘系统的深入理解。为此,系统采集了松嫩沙地19个区域90个河流沙和风成沙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了分粒级处理(<63μm、63~30μm、30~10μm、<10μm和<30μm)。对116个分粒级子样的酸不溶物(硅酸盐组分)进行了Sr⁃Nd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松嫩沙地可划分出两个大区(嫩江水系和松花江水系)和七个小区,嫩江水系沉积物的Nd同位素组成显著高于松花江水系,而Sr同位素组成明显偏低。松嫩沙地8个剖面纵向上的同位素特征显示,Sr⁃Nd同位素组成存在“时间效应”,即随时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了源区地球化学组成的不稳定性。分粒级组成表明,粒度对87Sr/86Sr比值的影响很小,但对Nd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影响,且存在Nd同位素比值富集在粗颗粒组分中的趋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无论是地质历史时期还是现在,嫩江水系沉积物(大庆、杜蒙、齐齐哈尔、泰来、白城)对哈尔滨粉尘的贡献都很小。哈尔滨黄土与现代尘暴粉尘有不同的物源,哈尔滨黄土是春季尘暴天气作用的产物,有一个混合源,松花江水系沉积物(扶余、德惠、榆树等地)是哈尔滨黄土的主要粉尘源区,内蒙古中东部的沙地也为哈尔滨黄土贡献了部分的细颗粒粉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组成 松嫩沙地 哈尔滨黄土 粉尘源区 物源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顾玉超 陈仁义 +1 位作者 杜继宇 鞠楠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6,共26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环境 锆石U−Pb年龄 黄岗梁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坪金矿白钨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76
3
作者 熊德信 孙晓明 +3 位作者 石贵勇 王生伟 高剑锋 薛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3-741,共9页
利用ICP-MS和同位素质谱分析了大坪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白钨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m-Nd、Rb-Sr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大坪白钨矿中富Sr、Ba,而亏损Mo、Bi、Sn、Nb、Ta等,指示原始成矿流体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无关,并非前人普遍认为的岩... 利用ICP-MS和同位素质谱分析了大坪金矿含金石英脉中白钨矿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Sm-Nd、Rb-Sr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大坪白钨矿中富Sr、Ba,而亏损Mo、Bi、Sn、Nb、Ta等,指示原始成矿流体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无关,并非前人普遍认为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样品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高度一致的右倾和MREE富集型,Eu出现正异常,表明白钨矿与流体之间REE元素发生了强烈分异,白钨矿中REE的配分行为主要表现为REE^(3+)与Na^+成化合价补偿形式替代Ca^(2+)选择性进入白钨矿晶格中,成矿流体是相对封闭的高温、富Na^+的还原性热液体系;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本区原始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下地壳,但不排除有幔源物质加入。原始成矿流体的形成与区域性剪切带的活动有关,韧性剪切作用导致下地壳富CO_2流体上升,并与闪长岩发生强烈的水岩反应,而剪切带中脆性断裂的形成是成矿流体迁移、集中、沸腾和矿质沉淀的触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srnd同位素 成矿流体 闪长岩 大坪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白垩纪双峰式火山岩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2 位作者 薛怀民 赵宇 陶奎元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96-804,共9页
浙东白垩纪火山岩以发育双峰式岩石组合为特征,其成因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其两端元岩石——玄武岩和流纹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出发,论证了玄武岩起源于经过俯冲来源的物质交代(或混染)的富集型地幔楔,流纹岩主要由古老变质基底重... 浙东白垩纪火山岩以发育双峰式岩石组合为特征,其成因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其两端元岩石——玄武岩和流纹岩的Sr,Nd同位素特征出发,论证了玄武岩起源于经过俯冲来源的物质交代(或混染)的富集型地幔楔,流纹岩主要由古老变质基底重熔生成,并与玄武岩岩浆发生过低度混合。在混合过程中,玄武岩的Sr同位素组成基本未受到影响,Nd同位素组成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流纹岩的Sr同位素组成则有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意义 sr nd同位素 双峰式火山岩 白垩纪 浙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幔源区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招崇 李兆鼐 +3 位作者 李树才 辛影 李兆木 王先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49-357,共9页
本文首次对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空间上生成的玄武岩在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上差别明显,但其Sr、Nd、Pb同位素组成却有明显的相似性,均具有低Sr、P... 本文首次对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空间上生成的玄武岩在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上差别明显,但其Sr、Nd、Pb同位素组成却有明显的相似性,均具有低Sr、Pb和相对高的Nd同位素值(^(87)Sr/^(86)Sr=0.70396~0.704537;^(143)Nd/^(144)Nd=0.512656~0.512786;^(206)Pb/^(204)Pb=17.0856~17.5034;^(207)Pb/^(204)Pb=15.2689~15.3461;^(208)Pb/^(204)Pb=37.0999~37.4363),由此指示了该区玄武岩的源区是DMM和EMI二端元混合的结果。本文将其解释为与含有再循环的下地壳物质的地幔柱活动引起该区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但在部分熔融之前发生了交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玄武岩 源区 镜泊湖地区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凹陷新近系沉积物的C、O、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对古环境变迁的记录 被引量:6
6
作者 蔡观强 郭锋 +4 位作者 刘显太 隋淑玲 李超文 高晓峰 赵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9-577,共9页
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Ng)广泛发育了一陆相螺化石层。来自螺化石层上下沉积层位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Nm)泥灰岩的C、O、Sr、Nd同位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螺化石层所在Ng4段泥灰岩具有比其上下部泥灰岩较低的δ13C值和较高的δ18O值,而螺化... 沾化凹陷新近系馆陶组(Ng)广泛发育了一陆相螺化石层。来自螺化石层上下沉积层位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Nm)泥灰岩的C、O、Sr、Nd同位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螺化石层所在Ng4段泥灰岩具有比其上下部泥灰岩较低的δ13C值和较高的δ18O值,而螺化石埋藏层位的泥灰岩具有相对较低的δ13C和87Sr/86Sr值以及相对较高的δ18O值。143Nd/144Nd比值在剖面上的变化不明显,反映Ng、Nm沉积时期凹陷具有稳定的物源区;而C、O、Sr同位素组成的系统变化则指示了古沉积环境的变化。其中Ng4段沉积时期气候相对干热,Ng3、Nm1+2段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热;螺化石层泥灰岩所表现出的低87Sr/86Sr值和螺化石壳体相对高的δ13C和δ18O值可能代表了区域上一次重要的气候干热化事件,该时期大气降水明显减少,湖泊蒸发量较大,使得盆地的水体盐度增加,水体中87Sr/86Sr降低和δ18O值增加,同时水体营养生物和河流输入的营养物质减少,致使田螺最终死亡。随后环境气候相对湿热,生物生产力提高和碎屑物质供应的增加使得87Sr/86Sr值和δ13C值增加,大气降水补给导致沉积介质的δ18O值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化石 C、O、 sr nd同位素 海侵作用 新近系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中基性岩墙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团华 毛景文 +2 位作者 谢桂青 叶安旺 李宗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80-1591,共12页
对出露于华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的中基性岩墙的Sr、Nd、Pb同位素研究显示:岩墙的(87Sr/86Sr)i变化于0.712310~0.735100,平均值0.722117,(143Nd/144Nd)i变化于0.511160~0.512066,平均值0.511436。用t=130Ma计算的岩墙的εSr(t)变化... 对出露于华北南缘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的中基性岩墙的Sr、Nd、Pb同位素研究显示:岩墙的(87Sr/86Sr)i变化于0.712310~0.735100,平均值0.722117,(143Nd/144Nd)i变化于0.511160~0.512066,平均值0.511436。用t=130Ma计算的岩墙的εSr(t)变化于113.06~436.61,εNd(t)变化于-7.9~-25.57,岩墙的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极端富集特征。岩墙的206Pb/204Pb变化于16.1921~19.8149,平均17.7067,207Pb/204Pb变化于15.3245~15.7540,平均15.6638,208Pb/204Pb变化于36.8607~41.6251,平均38.9494,其铅同位素比值显示出明显的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通过对岩墙与区域太华群、熊耳群地层和中生代花岗岩的对比示踪研究表明,岩墙岩浆源区显示出与洋壳和深海沉积物质混染有关的特征,形成岩墙的岩浆物质与扬子陆块具有更大的亲缘性,由此证明秦岭造山带是由扬子陆块俯冲于华北陆块南缘之下造山的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结合现今的秦岭造山带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认为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构造域的兴起是导致秦岭造山带地区由陆陆碰撞向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体制转化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大规模花岗岩体和中基性岩墙的浅成侵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墙 srnd、Pb同位素示踪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 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花岗岩类型与成岩模型的REE及O、Pb、Sr、Nd同位素组成依据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振华 王中刚 +1 位作者 邹天人 增田彰正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根据 REE 分布模式和 O、Pb、Sr、Nd 同位素组成特征,采用构造环境、物质来源和形成方式等多级标准,将阿尔泰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系列、五种类型,即造山花岗岩系列(阿尔泰系列),包括:壳-幔同熔型(青格里型),地壳交代型(额尔齐斯型),地壳... 根据 REE 分布模式和 O、Pb、Sr、Nd 同位素组成特征,采用构造环境、物质来源和形成方式等多级标准,将阿尔泰花岗岩类划分为两个系列、五种类型,即造山花岗岩系列(阿尔泰系列),包括:壳-幔同熔型(青格里型),地壳交代型(额尔齐斯型),地壳重熔型(尚可兰型);非造山花岗岩系列(乌伦古系列),包括:幔源分异型(布尔根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nd PB REE sr 同位素组成 尔泰 构造环境 分布模式 代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斯坦雷克迪克斑岩型Cu-Au矿集区典型矿床闪长岩Pb、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示踪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吕鹏瑞 姚文光 +4 位作者 张海迪 于小亮 杨博 孟广路 田浩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03-2817,共15页
雷克迪克斑岩型Cu-Au矿集区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斑岩型Cu-Au矿产地之一,发育20个斑岩型Cu-Au矿床(点),其中包括世界级的H14、H15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分析探讨了Pb、Sr、Nd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计算了铅同位素的H-H单阶段演化模... 雷克迪克斑岩型Cu-Au矿集区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斑岩型Cu-Au矿产地之一,发育20个斑岩型Cu-Au矿床(点),其中包括世界级的H14、H15矿床。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分析探讨了Pb、Sr、Nd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计算了铅同位素的H-H单阶段演化模式年龄,以及Pb、Sr、Nd同位素的μ、ω、Th/U、△α、△β、εSr、εNd等重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雷克迪克矿集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受岩浆作用控制的壳幔混合物质,是新特提斯洋岩石圈俯冲及再循环或幔源岩浆注入地壳的结果。该矿集区的含矿斑岩可能是在岛弧碰撞造山带演化过程中伴随着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而形成的,属于洋壳俯冲消减和大陆碰撞过程中导致地壳增生加厚的结果,它们与扬子地块具有亲缘关系,属于特提斯构造区,构成了特提斯构造域多岛洋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该矿集区的铅主要为混入了放射性成因Pb的混合铅,具有典型DUPAL异常的特征。其中,异常铅(放射性铅)来源于富含U、Th的上地壳物质,而DUPAL异常可能直接产生于欧亚大陆南缘EMII与DM的混合源区,并以异常铅的形式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rnd同位素 示踪 雷克迪克 斑岩型 巴基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块晚中生代中—基性岩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宁培松 龙群 +2 位作者 程婷 胡昭平 陈福坤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62-76,共15页
报道了鲁西地块西北部晚中生代中—基性岩锆石U-Pb年龄、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样品分别采集自济南、邹平、泰安和章丘4个地区,这些中—基性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Sr含量... 报道了鲁西地块西北部晚中生代中—基性岩锆石U-Pb年龄、全岩主微量元素含量和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样品分别采集自济南、邹平、泰安和章丘4个地区,这些中—基性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显著,Sr含量高,Y、Yb含量低,具有岛弧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章丘和泰安中—基性岩形成年龄为124;128 Ma。4个地区中—基性岩表现出相似的、相对富集的Sr-Nd同位素组成,其二阶段Nd模式年龄集中在1.85 Ga。在Pb同位素组成上,邹平中—基性岩类似于洋脊玄武岩特征,而其他3个地区岩石有明显的类似于古老地壳物质特征,暗示岩浆源自受过华北陆块古老的地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地幔源区。这些岩石可能是在晚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北陆块俯冲作用过程中,古老的华北地壳物质重新循环进入地幔,产生富集型熔/流体交代上覆的华北岩石圈地幔,富集型地幔橄榄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鲁西地块晚中生代中—基性岩侵入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晚中生代 中-基性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鲁西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幔作用导致武平花岗岩形成——Sr-Nd-Hf-U-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47
11
作者 于津海 周新民 +3 位作者 赵蕾 蒋少涌 王丽娟 凌洪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51-664,共14页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U-Pb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显示,武平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形成时代和成因不同的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指示前者形成于161.4 Ma,后者形成于113 Ma。黑云母花岗岩以中等富集... 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Hf-U-Pb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显示,武平花岗质杂岩体是由形成时代和成因不同的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指示前者形成于161.4 Ma,后者形成于113 Ma。黑云母花岗岩以中等富集大多数不相容元素和中等轻重稀土分异为特征,岩石具有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710)和高的εNd(t) 值(-2.6--5.7)。结合与附近基底变质岩的同位素对比,论文指出黑云母花岗岩岩浆是由元古代基底变质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岩浆的强烈混合形成。不均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Hf(t)=-3.6--10.8)支持了这种混合成因模式。含石榴子石花岗岩以富Si、Al、Na、K、Nb、Ta、Y和HREE而贫P、Sr、Ba、LREE、Zr和Hf含量为特征,它们具有低的(La/Yb)n, Zr/Hf、Nb/Ta比值和高的Rb/Sr比值,显示了强烈的以斜长石为主的分异特征;它们的87Sr/86Sr初始比值大于0.710,εNd(t) =-7.1,锆石的Hf同位素较低且相对均匀(εHf(t)平均值为-9.7),表明岩浆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幔组分混染。结合它们高的HREE含量,论文指出它们的母岩浆很可能是由早期熔融事件的富石榴子石残留相再次熔融形成。因此,南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差异很可能反映了岩浆形成过程中壳幔作用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平花岗岩 壳幔作用 锆石U—Ph定年 srnd—Hf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康古尔塔格蛇绿岩SHRIMP年龄、Nd-Sr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0
12
作者 李文铅 马华东 +2 位作者 王冉 王核 夏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3-780,共8页
通过对东天山康古尔塔格蛇绿岩中的辉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得出康古尔塔格蛇绿岩形成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494±10Ma)。Nd-Sr同位素研究表明,康古尔塔格蛇绿岩中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及角斑岩的ε_(Nd)(t)... 通过对东天山康古尔塔格蛇绿岩中的辉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得出康古尔塔格蛇绿岩形成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494±10Ma)。Nd-Sr同位素研究表明,康古尔塔格蛇绿岩中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及角斑岩的ε_(Nd)(t)值变化于+5.7~+10.5之间,与现代大洋岛弧火山岩的ε_(Nd)(t)值一致;(^(87)Sr/^(86)Sr)_i值变化于0.703475~0.704923之间,与现代典型大洋中脊新鲜玄武岩的^(87)Sr/^(86)Sr值变化范围基本一致。上述特征显示出康古尔塔格蛇绿岩与准噶尔蛇绿岩一样,属SSZ型蛇绿岩,其岩浆来自亏损上地幔,且在演化过程中没有受到陆源物质的明显混染。该蛇绿岩形成时代、源区组成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等暗示康古尔塔格断裂以北地区可能属于准噶尔板块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Z型蛇绿岩 SHRIMP测年 ndsr同位素 康古尔塔格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22个燕山期花岗岩的源区特征及成因:元素及Nd-Sr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39
13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7 位作者 孙涛 蒋少涌 姜耀辉 倪培 高剑峰 黄国龙 叶海敏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687-2703,共17页
根据主要元素组成,将所研究的22个广东省燕山期花岗岩分为强过铝花岗岩和弱过铝花岗岩两类,后者又区分出分异和未分异两种。它们总体具有较为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即都是以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Nb,Ta,P与 Ti 呈负异常、... 根据主要元素组成,将所研究的22个广东省燕山期花岗岩分为强过铝花岗岩和弱过铝花岗岩两类,后者又区分出分异和未分异两种。它们总体具有较为相似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即都是以大离子元素明显富集、Ba,Sr,Nb,Ta,P与 Ti 呈负异常、Eu 亏损为特征,但分异弱过铝花岗岩(包括禾洞、大埔、荷泗、白浆岩体)的 Ba、Ti 呈负异常和 Eu 亏损更为明显。强过铝和弱过铝花岗岩的 Nd 同位素组成区别明显:象头山等6个强过铝花岗岩体具有低的ε_(Nd)(t)值(-13.4~-10.0,平均为-12.1)和较老的 Nd 模式年龄(1.76~2.08Ga,平均为1.96Ga),是由成熟度较高的陆壳部分熔融形成;在弱过铝花岗岩中,石背岩体以及禾洞和大埔两个分异岩体具有高的ε_(Nd)(t)值(-3.6~-4.9,平均为-4.4)和年轻的 Nd 模式年龄(1.23 ~1.34Ga,平均为1.3Ga),反映其源区存在一定数量的地幔物质;佛冈等其余12个弱过铝花岗岩体(包括荷泗、白浆2个分异花岗岩)的ε_(Nd)(t)值(-12.3~-8.1,平均为-9.7)和 Nd 模式年龄(1.56~1.94Ga,平均为1.74Ga)都介于上述两类花岗岩之间,但相对较接近于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成熟度不同程度地低于强过铝花岗岩源区的陆壳变质岩部分熔融形成。广东省燕山期花岗岩主要是在伸展构造及玄武岩底侵条件下,由以沉积变质岩为主的中下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饱和指数 srnd同位素 构造伸展 燕山期花岗岩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隆起带皖赣相邻区燕山期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33
14
作者 袁峰 周涛发 +3 位作者 范裕 岳书仓 朱光 侯明金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表明,皖南燕山期花岗岩体、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与赣东北燕山期斑岩体在成岩物质来源上具有明显差异。皖南燕山期花岗岩和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成岩... 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表明,皖南燕山期花岗岩体、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与赣东北燕山期斑岩体在成岩物质来源上具有明显差异。皖南燕山期花岗岩和斑岩体及赣东北燕山期花岗岩成岩物质以壳源为主,成岩物质来源区夹有一定的幔源物质,而赣东北燕山期斑岩体则具有幔源特征,这是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而皖南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NdSr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与地球物理、成岩构造背景和稀土元素等研究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sr同位素 燕山期 岩浆岩 江南隆起 皖赣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榴辉岩和片麻岩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赵子福 郑永飞 +1 位作者 陈斌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5-338,共14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岩芯样品(Ⅰ:734.21-737.16m和Ⅱ:929.67-932.86m)分别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榴辉岩具有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SiO2含量为46.8%-59.8%),表现出...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岩芯样品(Ⅰ:734.21-737.16m和Ⅱ:929.67-932.86m)分别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榴辉岩具有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SiO2含量为46.8%-59.8%),表现出平坦或轻稀土(LREE)富集的分布模式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或亏损以及Nb、Ta负异常特征。部分榴辉岩样品具有明显低的活动性元素(Rb、Ba和K)含量,指示了板块俯冲过程中的脱水变质效应;(2)两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其中第Ⅰ段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含量(61.3%~66.2%)和高的重稀土(HREE)含量,而第Ⅱ段具有明显偏高的SiO2含量(73.8%~74.1%)和低的HREE含量。但两段均表现出LREE富集和Eu负异常以及LILE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负异常特征;(3)榴辉岩和第Ⅰ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相近的且偏高的εNd(750Ma)值(-3.6-+0.5),而第Ⅱ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明显偏低的εNd(750Ma)值(-8.7)。部分片麻岩样品表现出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070)和非常低的Rb/Sr比值(0.008),指示岩石Rb-Sr同位素体系受到了变质扰动。非活动性元素如Zr、Hf、Nb、Ta、Ti、Y、REE和Ti在脱水变质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扰动,因此可用于恢复榴辉岩和片麻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根据分析样品的元素和Nd同位素特点,推测榴辉岩原岩具有板内玄武岩性质,第Ⅰ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原岩为玄武质岩浆上升过程中同化地壳物质形成的中性岩,而第Ⅱ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原岩为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酸性岩。因此,深钻榴辉岩和片麻岩原岩为新元古代华南陆块北缘裂谷构造带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经历了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片麻岩 元素 srnd同位素 裂谷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今7Ma以来甘肃灵台剖面Nd和Sr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杨杰东 陈骏 +2 位作者 张兆峰 季峻峰 陈旸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共6页
测定了7MaB.P.以来灵台剖面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溶物Sr和Nd同位素组成。样品酸不溶物87Sr/86Sr变化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7MaB.P.到2.5MaB.P.,为红粘土层,酸不溶物87Sr/86Sr稳定位于高值,反映了东亚冬季风处于相... 测定了7MaB.P.以来灵台剖面红粘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酸不溶物Sr和Nd同位素组成。样品酸不溶物87Sr/86Sr变化可明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7MaB.P.到2.5MaB.P.,为红粘土层,酸不溶物87Sr/86Sr稳定位于高值,反映了东亚冬季风处于相对平稳的弱势。第二个阶段,从2.5MaB.P.到现在,酸不溶物87Sr/86Sr呈下降趋势,波动加强,反映了东亚冬季风不断增强,并且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变化加强。7MaB.P.以来灵台剖面红粘土和上覆的黄土-古土壤的Nd同位素组成一致,并揭示7MaB.P.以来,北太平洋中部沉积物与黄土高原黄土都来自相同的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粘土 nd同位素 sr同位素 风尘沉积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石炭—二叠纪后碰撞花岗岩的Nd、Sr、Pb同位素源区示踪 被引量:51
17
作者 徐学义 马中平 +3 位作者 夏祖春 夏林圻 李向民 王立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8,共18页
天山造山带不仅是中亚巨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集中区,蕴含着丰富的古亚洲洋演化的复合地质信息。笔者以探索天山晚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为目标,采用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该区不同构造... 天山造山带不仅是中亚巨型造山带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西部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集中区,蕴含着丰富的古亚洲洋演化的复合地质信息。笔者以探索天山晚古生代花岗岩浆活动的物质来源为目标,采用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该区不同构造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现天山不同构造单元中花岗岩Sr、Nd、Pb同位素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在与其围岩的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于不同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纪花岗岩的可能源区。觉罗塔格石炭—二叠纪裂谷带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具有最高的εNd(t)值和最低的(87Sr/86Sr)t值,如,以康古尔石英闪长岩为代表的二叠纪花岗岩的源岩可能是早期泥盆纪大南湖岛弧火山岩(新生地壳);博格达地区的晚石炭—二叠纪花岗岩是早期基性火山岩,亦可能是底侵基性岩部分熔融的产物。中新元古代基底晚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花岗岩的源岩亦为同期基性火山岩,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受到古老基底地壳的混染,导致其εNd(t)值低于石炭—二叠纪裂谷带中花岗岩,而(87Sr/86Sr)t高于石炭—二叠纪裂谷带花岗岩。南天山东段和前寒武系微地块及其边缘中的晚古生代(含个别早古生代花岗岩)花岗岩分别是类似于库米什斜长角闪岩的古老地壳和西天山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它们均具有负的εNd(t)值和异常高的(87Sr/86Sr)t值。上述认识对于了解天山晚古生代区域岩石圈演化及深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特征 物质来源 花岗岩 石炭-二叠纪 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姑婆山花岗岩单颗粒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全岩Sr-Nd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57
18
作者 顾晟彦 华仁民 戚华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3-553,共11页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组成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的东、西岩体和里松岩体的年龄分别为160.8±1.6Ma、165.0±1.9Ma、163.0±1.3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整个姑婆山岩体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燕山中期第一阶... 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表明,组成广西姑婆山花岗岩的东、西岩体和里松岩体的年龄分别为160.8±1.6Ma、165.0±1.9Ma、163.0±1.3Ma,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说明整个姑婆山岩体是同一时代的产物,是燕山中期第一阶段华南大规模陆壳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的产物。姑婆山花岗岩中的各个岩体虽然形成于同一时代,但它们之间在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除了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有所不同外,Rb-Sr、Sm-Nd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姑婆山西岩体的粗粒花岗岩、东岩体、里松岩体及其包体的平均(87Sr/86Sr)i=0.7064、εNd(t)平均为-3.03,反映它们的源区有较多地幔物质组分参与;而姑婆山西岩体的细粒花岗岩的(87Sr/86Sr)i=0.7173、εNd(t)平均为-5.00,具强烈的Eu亏损、高Rb/Sr值等特征,它的源区可能是由一个相对古老地壳组分和年轻地幔组分组成的混合源区。此外,姑婆山东岩体(GP-1)中发现的继承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806.4Ma,与杭州—诸广山—花山花岗岩带(HZH)上的赣北九岭堇青石花岗岩、广西英桥混合花岗岩的年龄相似,为HZH带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提供了锆石年代学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婆山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Rb—sr sr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成因的元素及Sr-O-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2
19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6-997,共12页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属典型的大陆板内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对会昌橄榄玄粗岩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07.3±2.3Ma。会昌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Sr-O-Nd-Pb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偏高的ISr(0.7098~0.7115);较低的δ18O值(5.3‰~7.0‰);中等的εNd(t)(-0.61^-3.60);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i=17.32~18.29,(207Pb/204Pb)i=15.34~15.65,(208Pb/204Pb)i=37.51~38.60)。会昌橄榄玄粗岩的Δ7/4Pb值为-7.8^+16.8(平均值为+5.42),Δ8/4Pb值为27.3~97.3(平均值为68.04),ΔSr值为96.2~114.1(平均值为104.3),这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O,Sr-Nd,Sr-Pb,Nd-Pb,Pb-Pb同位素相关特征,判明会昌橄榄玄粗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和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各占50%左右。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带的形成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晚期发生的一起重要的伸展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玄粗岩 sr O nd PB同位素 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 Dupal同位素异常 赣南会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5
20
作者 任康绪 阎国翰 +7 位作者 牟保磊 蔡剑辉 童英 李凤棠 赵凤三 古丽冰 杨斌 储著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具有硅过饱和(出现石英,w(SiO2)=62.01%~67.28%)、准铝(w(Al2O3)=12.20%~16.83%)、富碱(w(Na2O) +w(K2O) = 11. 14% ~ 14. 18%,里特曼指数σ= 6. 40 ~ 8. 65)、富钾(w(K2O)/w(Na2O)=1.01~1.79)和低铁、镁的特征。... 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具有硅过饱和(出现石英,w(SiO2)=62.01%~67.28%)、准铝(w(Al2O3)=12.20%~16.83%)、富碱(w(Na2O) +w(K2O) = 11. 14% ~ 14. 18%,里特曼指数σ= 6. 40 ~ 8. 65)、富钾(w(K2O)/w(Na2O)=1.01~1.79)和低铁、镁的特征。总稀土较高,稀土配分曲线呈陡右倾模式。微量元素强烈富集LILE和LREE,相对亏损Nb、Ta、Ti 和P。上述特征以及低钕(ε(Nd,t) = - 7. 3 ~ - 9. 4)高锶(ε(Sr,t)=+53.9^+99.9)的同位素特征反映物质来源主要与富集型上地幔有关,但受到不同程度壳源物质的混染作用。Nd、Sr、Pb联合示踪表明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与华北断块北缘印支期富碱侵入岩带具有相似性,但不同于塔里木北缘富碱侵入岩。结合时空分布、同位素组成以及所处的构造动力学体系等因素将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和燕辽—阴山印支期富碱性侵入岩带划归为同一印支期富碱性侵入岩带。指出至少到晚古生代—印支期时阿拉善断块已经与华北断块构成了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侵入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sr nd和Pb同位素 阿拉善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