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张宏芝 王立红 +8 位作者 时佳 孔德鹏 王重 高新 李剑峰 王春生 夏建强 樊哲儒 张跃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育春小麦抗旱品种及制定节水高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为选育春小麦抗旱品种及制定节水高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号为材料,设置3种水分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春小麦旗叶SOD、CAT活性在扬花期呈升高的趋势,而在灌浆期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OD活性在扬花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灌浆期则呈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SOD、POD活性表现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抗旱性中等的品种新春37号>抗旱性较弱的品种新春26号,MDA活性在春小麦品种间则呈相反的趋势。收获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均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处理下,其收获穗数和穗粒数降低幅度小于新春37号和新春26号,且产量高于新春37号和新春26号。【结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新春46号在有限灌溉和亏缺灌溉条件下,旗叶SOD、POD酶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活性氧清除能力较强,有效延缓了小麦植株的衰老,收获穗数和穗粒数较抗旱性中等的新春37号和抗旱性较弱的新春26号下降幅度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土壤水分 抗旱性品种 保护性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阎龙霞 马建涛 +6 位作者 柴雨葳 张姚 王彦萍 李博文 常磊 程宏波 柴守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5-1194,共10页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光合特性的影响,在陇中半干旱区,设置了露地无覆盖(CK)、秸秆带状覆盖(SM4、SM5)和地膜覆盖(PM),对不同处理下小麦田土壤水热状况、叶片光合指标和产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CK比较,SM... 为了探明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热、光合特性的影响,在陇中半干旱区,设置了露地无覆盖(CK)、秸秆带状覆盖(SM4、SM5)和地膜覆盖(PM),对不同处理下小麦田土壤水热状况、叶片光合指标和产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与CK比较,SM4、SM5和P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冬小麦播种至收获期的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幅分别为7.0%、9.0%和8.5%;SM4和SM5处理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降幅分别为11.3%和13.7%,而PM处理显著增加了全生育期土壤平均温度,增幅为6.7%;SM4、SM5和PM处理使小麦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分别增加了16.3%、18.4%、2.6%,17.2%、19.2%、8.9%和26.0%、30.7%、8.9%,使胞间CO_(2)浓度(C_(i))分别降低7.2%、9.1%和3.1%,SM5处理较SM4处理的变幅更大。与CK相比,SM4、SM5、PM处理显著增加了冬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幅分别为11.9%、18.0%、20.9%和16.7%、19.0%、25.5%。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籽粒产量与旗叶P_(n)(r=0.539*)和T_(r)(r=0.633*)呈显著正相关;冬小麦开花期和灌浆前期旗叶光合生理特性对籽粒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大于灌浆后期。可见,在旱地小麦种植中,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改善土壤水热情况,提高旗叶光合能力,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覆盖 秸秆带状覆盖 土壤水温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量氮肥与配施生物炭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立宁 张力月 +4 位作者 孟祥睿 郭颂 杨梅 马磊 杨卫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0-1187,共8页
【目的】探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量氮肥与配施生物炭在北疆灌区的合理施用与农田增产增效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优质品种春小麦“新春37号”为... 【目的】探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量氮肥与配施生物炭在北疆灌区的合理施用与农田增产增效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优质品种春小麦“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氮肥(N1:300 kg/hm^(2))、氮肥减量15%(N2:255 kg/hm^(2))、氮肥减量30%(N3:210 kg/hm^(2));设2个生物炭水平∶不施生物炭(B0:0 kg/hm^(2))、生物炭(B1:20×10^(3) kg/hm^(2)),共B0N0、B1N0、B0N1、B1N1、B0N2、B1N2、B0N3、B1N38个处理;测量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和转运,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及其构成等,明确不同量氮肥与配施生物炭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生物炭不施氮肥(B0N0)相比,氮肥减量15%配施生物炭(B1N2)可以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转运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B1N2处理下,在春小麦不同时间段,SPAD值增长13.17%~91.70%,净光合速率提高17.42%~87.30%,气孔导度提高16.00%~29.41%,蒸腾速率提高25.35%~79.81%;在春小麦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提高28.87%,产量增加30.23%。【结论】生物炭2.0×10^(4) kg/hm^(2)、配施氮肥255 kg/hm^(2)(B1N2)可初步达到春小麦增产和氮肥减施的目的,为北疆灌区农田氮肥及生物炭科学施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光合特性 春小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水下限对北疆棉花光合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齐文婷 王航 +4 位作者 薛皓文 王政钧 马晓鹏 王建东 肖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101,110,共8页
针对不同灌水下限对棉花叶片光合参数及产量影响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以当地常规滴灌作为对照(CK)分别在蕾期设置两种灌水下限:60%~65%田间持水量(θ_(田))、70%~75%θ_(田),花铃期设置3种灌水下限:55%~60%θ_(田)、60%~65%θ_(田)、70%... 针对不同灌水下限对棉花叶片光合参数及产量影响的问题,通过大田试验,以当地常规滴灌作为对照(CK)分别在蕾期设置两种灌水下限:60%~65%田间持水量(θ_(田))、70%~75%θ_(田),花铃期设置3种灌水下限:55%~60%θ_(田)、60%~65%θ_(田)、70%~75%θ_(田),共设计6种不同灌水下限处理,分析其对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并探究了土壤重量含水率与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重量含水率与棉花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综合考虑棉花灌水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差异,运用TOPSIS熵权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建议蕾期和花铃期灌水下限均设置为70%~75%θ_(田),此时全生育期灌溉定额较CK降低26.32%,产量为6946.65 kg/hm^(2),较CK处理提高26.46%,实现了棉花灌溉定额的大幅度降低和产量的显著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水分调控 光合特性 土壤重量含水率 产量 TOPSIS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铃期不同灌溉处理对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齐文婷 薛皓文 +4 位作者 王政钧 王航 马晓鹏 肖娟 王建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0-352,共13页
【目的】揭示花铃期不同灌水下限对棉花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北疆植棉区灌溉制度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在新疆昌吉开展大田试验,以中棉所125为供试品种,在花铃期设置3种灌水下限,分别为55%(T1)、60%(T2)和70%(... 【目的】揭示花铃期不同灌水下限对棉花叶片光合特征参数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北疆植棉区灌溉制度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在新疆昌吉开展大田试验,以中棉所125为供试品种,在花铃期设置3种灌水下限,分别为55%(T1)、60%(T2)和70%(T3)田间持水量,以当地常规的滴灌模式作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花铃期土壤含水率、棉花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并探究了光合指标与叶面温度和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结果】花铃期T3处理的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维持在相对较高且稳定的范围(18.5%~21.6%)。花铃前期(7月11日),T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最大,呈升-降-升-降的日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与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叶面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和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T3处理的籽棉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较CK显著提高26.46%和71.43%。基于秩和比法的多目标综合评价表明,T3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优。【结论】在水资源短缺的北疆膜下滴灌棉田,花铃期灌水下限、上限分别设置为70%、90%田间持水量可以实现节水且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含水率 花铃期 光合特性 产量 灌水下限 田间持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深施对干旱条件下春小麦旗叶光合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薛云贵 张绪成 +4 位作者 侯慧芝 尹嘉德 郭宏娟 梁进宇 王硕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目的】探明施肥深度对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旱地春小麦深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陇春35号,设置湿润化肥浅施15 cm(W15),湿润化肥深施30 cm(W30)、干旱化肥浅施15 cm(D15)、干旱化肥深... 【目的】探明施肥深度对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旱地春小麦深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选用陇春35号,设置湿润化肥浅施15 cm(W15),湿润化肥深施30 cm(W30)、干旱化肥浅施15 cm(D15)、干旱化肥深施30 cm(D30)4个处理,测定春小麦旗叶SPAD值、叶面积、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果】化肥深施(W_(30)、D_(30))可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和旱地春小麦旗叶SPAD值;促进干物质同化积累向籽粒转运。深施肥(W_(30)、D_(30))在挑旗期的旗叶SPAD值较浅施肥处理(W15、D15)分别增加3.1%、5.8%;旗叶叶面积分别增加19.5%、23.7%;花后20~40 d春小麦平均灌浆速率分别增加7.0%、6.7%;成熟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12.9%、11.1%。30 cm施肥Pn、Gs、Tr显著高于15 cm施肥,而Ci则相反;在干旱条件下效果更明显;深施肥(W_(30)、D_(30))较浅施肥(W15、D15)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分别增加14.0%、7.7%和3.8%、9.3%;产量提高13.0%和16.0%。【结论】深施肥能弥补水分亏缺,促进春小麦光合和籽粒灌浆,且保持较高的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可在西北黄土高原旱作春小麦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深度 干旱 春小麦 光合特征 产量形成 盆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亏缺对春小麦产量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润宁 王浩莎 黄兴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2,52,共9页
于2022和2023年在甘肃武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下春小麦叶面积、叶水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和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选定“永良4号”(YL4)和“陇春41号”(LC41)2个品种的春小麦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设置4个处理,包括2个... 于2022和2023年在甘肃武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条件下春小麦叶面积、叶水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和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选定“永良4号”(YL4)和“陇春41号”(LC41)2个品种的春小麦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品种设置4个处理,包括2个水分处理即充分灌溉W1(预测作物需水量)和调亏灌溉W2(在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灌溉预测作物需水量的65%,其余生育期灌溉量为预测作物需水量的100%),2个氮肥处理即N1(当地传统施氮量,220 kg/hm^(2))和N2(减量施氮,110 kg/hm^(2))。分析了小麦旗叶面积(LA)、叶水势(Ψ_(pd))、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和气体交换参数(P_(n)、G_(s))、产量在不同水氮处理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C41的叶面积、叶水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产量均高于YL4,水分和氮素胁迫可以降低小麦的叶面积、叶水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产量;叶面积和叶水势通过调节作物光合性能影响作物产量,叶面积、叶水势和光合性能的单个性状的组合效应解释了小麦83%的产量变化,水氮胁迫通过植株水力特性降低Gs从而影响产量,较高的Ψ_(pd)和Gs是保证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在高氮条件下进行一定的水分亏缺减产较少,因此减少非关键生长阶段的灌水量可以维持一定的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水氮胁迫 水力特性 光合特性 生理机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河西灌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郑天翔 程红玉 +6 位作者 郭增鹏 徐昭 田晓琴 王丽娟 濮超 马金 王勤礼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112,共9页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 【目的】研究减量施氮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氮肥施用下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河西灌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_(1)(常规施氮量,300 kg/hm^(2))、N_(2)(氮肥减量10%,270 kg/hm^(2))、N_(3)(氮肥减量20%,240 kg/hm^(2))、N_(4)(氮肥减量30%,210 kg/hm^(2))4个氮水平,测定小麦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结果】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比N_(1)处理显著降低6.69%、7.14%,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蒸腾速率(Tr)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2)处理最大,Pn分别比N_(3)、N_(4)处理显著提高10.04%、13.17%,Tr分别比N_(1)、N_(3)和N_(4)处理显著提高9.32%、15.37%和23.56%;叶片胞间CO_(2)浓度(Ci)也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_(3)处理最大,叶绿素含量(SPAD)和叶片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N_(3)、N_(4)处理分别比N_(1)处理显著降低8.08%、17.41%和10.32%、13.76%,但N_(1)和N_(2)处理无显著差异;小麦穗粒数、穗数和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产量在N_(2)处理最大,比N_(1)、N_(4)处理显著提高10.71%、7.91%,比N_(3)处理提高2.52%。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光合特性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高效的光合特性是小麦获得高产的基础。【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减氮10%,即270 kg/hm^(2)是河西灌区春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量施氮 春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源投入对灰漠土农田土壤呼吸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9
作者 刘盈锐 王西和 +4 位作者 程军回 杨金钰 屈小慧 刘晓菊 黄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149,184,共11页
为了探明不同碳源投入对春小麦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新疆乌鲁木齐市长期定位试验的8个典型处理[对照(CK),氮磷钾(NPK),常量氮磷钾+常量有机肥(NPKM),增量氮磷钾+增量有机肥(1.5NPKM),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 为了探明不同碳源投入对春小麦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新疆乌鲁木齐市长期定位试验的8个典型处理[对照(CK),氮磷钾(NPK),常量氮磷钾+常量有机肥(NPKM),增量氮磷钾+增量有机肥(1.5NPKM),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秸秆还田(NPKS),单施秸秆(S),撂荒(CK_(0))]为研究对象,通过LI-COR 8200S土壤智能测量室、LI-7180痕量气体分析仪和Stevens HydraProbe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对以上处理进行田间原位监测。结果表明:不同碳源投入下,土壤呼吸速率(NCER)差异显著,且NPKM处理全天中12:00达到最大值,其平均NCER最高,NCER值为13.48μmol·m^(-2)·s^(-1)。不同碳源投入下春小麦各生育期差异显著,且NCER最大值均在拔节期;成熟期,与CK相比,NPK、CK0和NPKS处理间差异显著,NCER值降低,降低了3.11~6.18μmol·m^(-2)·s^(-1),S处理较CK处理,土壤平均NCER均降低,降低了26.00%~38.00%。NCER随着土壤温度、水分升高而增加,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单施化肥和添加有机物料(有机肥、秸秆)的处理都可增加作物产量和生物量。综上所述,NCER受土壤温度、水分影响,NCER因春小麦生育期而异,S处理可以减少NCER,其中单施化肥和添加有机物料(有机肥、秸秆)的处理均可以增加作物产量和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灰漠土 土壤呼吸速率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理化性质 春小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和种植密度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3
10
作者 骆兰平 于振文 +2 位作者 王东 张永丽 石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9-1059,共11页
2008—2010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密度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年在150株m-2(M1)和225株m-2(M2)2个密度下设置3个土壤含... 2008—2010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的方法,研究土壤水分对不同密度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1年在150株m-2(M1)和225株m-2(M2)2个密度下设置3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即拔节期65%+开花期60%(W0)、拔节期75%+开花期75%(W1)和拔节后7d75%+开花后7d75%(W2);第2年选用第1年的节水高产密度处理M1,但土壤含水量调整为拔节期75%+开花期60%(W’0)、拔节期85%+开花期75%(W’1)和拔节后7d85%+开花后7d75%(W’2)。两种基本苗密度相比较,M1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显著高于M2处理。W2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Fv/Fm和ΦPSⅡ显著高于W1处理,而W’2处理灌浆中后期的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W’1处理。在M1密度下,W2处理的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W1处理,获得了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两年中结果趋势一致。在150株m-2密度下,0~140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拔节后7d和开花后7d均为75%和75%,是本试验条件下节水高产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密度 光合性能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4
11
作者 马东辉 赵长星 +2 位作者 王月福 吴钢 林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896-4901,共6页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土壤含水量下,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速率、Fv/Fo和Fv/Fm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多(30... 在防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土壤含水量下,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速率、Fv/Fo和Fv/Fm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增加施氮量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多(300kg/hm^2)或过少(150kg/hm^2)施氮均不利于穗粒数和干粒重的提高,而导致减产。在相同施氮量下,均表现为花后土壤含水量60%~70%处理的旗叶SPAD值、光合速率、Fv/Fo和Fv/Fm最高,40%~50%处理最低,80%~90%处理居中,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80%~90%)或过低(40%-50%)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最终使产量降低。表明花后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影响小麦旗叶的光合特性降低,而适当增施氮肥可以改善旗叶的光合特性,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土壤含水量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根区水分对春小麦根系分布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冀川 徐雅丽 +2 位作者 高山 韩秀峰 徐翠莲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6,共6页
通过小区滴灌根区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亏缺、丰水、适水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根系特征的垂直分布、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扬花是滴灌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在... 通过小区滴灌根区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亏缺、丰水、适水不同水分处理对春小麦根系特征的垂直分布、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扬花是滴灌春小麦根系生长的关键时期,其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根长密度和根干重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呈y=A×e-Bx的负指数递减趋势。不同根区水分对春小麦根系生长及分布有显著影响,亏缺处理深层土壤根量比例较高,但总根干重明显下降;丰水处理根量最大,但主要集中在浅层土壤,易产生倒伏,且同化物向穗器官分配比例较低;适水处理根系分布较为合理,根长、根表面积、根干重密度在灌浆期保持较高水平,根功能期延长,单穗重和WUE明显高于限量处理和过量灌溉处理,产量最高。通过滴灌控制小麦根区水分状况,可以实现以水调根,促进小麦高产形成并获得较高的效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根区水分 根系分布 产量 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54
13
作者 王健波 严昌荣 +2 位作者 刘恩科 陈保青 张恒恒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6-305,共10页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 【目的】小麦开花后光合特性对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具有重要作用,而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研究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免耕覆盖的蓄水保墒作用和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传输特征,及其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转运规律的影响,以期为旱区作物生产及农田高效用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山西临汾20年免耕覆盖和常规耕作两种耕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3年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对土壤水分,小麦生育后期光合有效辐射、旗叶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测定。【结果】在休闲期和小麦生育期,与常规耕作方式相比,免耕覆盖耕作0—16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显著增加,平均提高了12%,其中在土壤水分含量的最低时期(灌浆前期)比常规耕作提高21%(P<0.01)。在抽穗和灌浆前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比常规耕作高163μmol/(m2·s),其中在灌浆前期二者差异最大,达19.3%(P<0.05),并且免耕覆盖下小麦中上层和中下层都有充分利用光能的机会。在灌浆前期免耕覆盖比常规耕作处理的小麦旗叶气孔导度平均增加39%,二氧化碳利用能力平均增加1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2%;小麦抽穗后到成熟期免耕覆盖处理的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平均比常规耕作高39%,收获期籽粒重和植株总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57%和46%(P<0.01),并且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达到了64%。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免耕覆盖的小麦穗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常规耕作高31%和10%,实收产量比常规耕作高41%(P<0.01)。免耕覆盖耕作方式下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缓解了因水分胁迫作用而出现的光合午休现象,保证了小麦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免耕覆盖增强了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并且籽粒干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而常规耕作则是以开花前贮藏的同化物量为主要来源。【结论】在晋南旱区,采用长期免耕覆盖的耕作方式可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和光能截获能力,增强冬小麦的净光合效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免耕覆盖 光合有效辐射 土壤水分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耦合对春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2 位作者 李艳华 张秋英 杨恕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5-68,共4页
利用可精确控制水分条件的水肥平衡场 ,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条件下 ,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条件下 ,春小麦灌浆期的光合速率不同 ,其中 ,增施有机肥的处理的光合速率... 利用可精确控制水分条件的水肥平衡场 ,在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条件下 ,研究了水肥耦合对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水肥耦合处理的条件下 ,春小麦灌浆期的光合速率不同 ,其中 ,增施有机肥的处理的光合速率高于不施有机肥的无机肥处理 ,且光合速率衰减率较小 ,表现出良好的产量潜力 ,尽管仅施化肥的处理在充足水分条件下光合速率衰减较自然水处理减缓慢 ,但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产量差异 ;光合速率不是增施有机肥处理间蛋白含量差异的原因。在自然降水条件下 ,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使春小麦既高产又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灌浆期 水肥耦合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北疆地区春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彦君 庄丽 +2 位作者 徐红军 周萍 穆培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目的]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的滴灌定额和施氮量对北疆地区春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北疆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水氮耦合条件下春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 [目的]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的滴灌定额和施氮量对北疆地区春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北疆地区春小麦节水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水氮耦合条件下春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拔节总茎数、抽穗数以及产量指标的相关研究来筛选最佳的灌水施氮模式。[结果]在春小麦的整个生育期,以灌水量500 m^3/667 m^2,施氮量30 m^3/667 m^2(M_3N_1)处理的春小麦的Pn、Ci、Gs、Tr及拔节总茎数和抽穗数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以灌水量400 m^3/667m^2,施氮量50 m^3/667 m^2(M_2N_3)处理的春小麦其千粒重、单株穗粒重和产量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千粒重和单株穗粒重分别为43.04和1.672 g,从节约水资源而言,以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30 m^3/667m^2(M_1N_1)、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40 m^3/667 m^2(M_1N_2)和灌水量3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m^2(M_1N_3)处理的小麦灌溉水分生产率最高,分别为2.166、2.257和2.255 kg/m^3,但产量大大降低,相反,以灌水量4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 m^2(M_2N_3)处理的小麦水分生产率为1.935 kg/m^3,产量却高达8709.1 kg/hm^2。[结论]在滴灌条件下,建议以灌水量400 m^3/667 m^2,施氮量50 m^3/667 m^2(M_2N_3)处理为最佳。既提高了小麦产量,又节约了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春小麦 光合特性 水分生产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滴灌量对南疆春小麦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冀川 高山 +1 位作者 徐雅丽 韩秀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8,共7页
通过设置不同滴灌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南疆春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对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限量滴灌(轻度亏缺和重度亏缺)造成麦田土壤水分亏缺,单叶光合速率(Pn)和群体光合速率(CAP)降低,在扬花期单叶蒸腾速率(Tr)和群体呼吸速率(CR)也... 通过设置不同滴灌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南疆春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对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限量滴灌(轻度亏缺和重度亏缺)造成麦田土壤水分亏缺,单叶光合速率(Pn)和群体光合速率(CAP)降低,在扬花期单叶蒸腾速率(Tr)和群体呼吸速率(CR)也均低于适量灌水处理,同时限量滴灌处理单叶光合速率日变化中的"午休"现象明显,影响了叶片同化功能;过量灌溉造成小麦营养体增长过快,Pn、CAP、CR、叶源量(CLSC)虽然较高,但后期下降快,不利于有效产量形成,生产效率低;适宜滴灌处理(3 750 m3/hm2)的单叶、群体光合性能均处于优化状态,在生育后期(灌浆期)能较长时间保持高的Pn、WUE、CAP、CR和CLSC等,保证了籽粒发育和灌浆的养分需求,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滴灌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保墒措施下施氮量对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6 位作者 潘晓莹 张洁梅 何方 张玉亭 王喆 王越 韩伟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5,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普通耕作、深松、秸秆覆盖、保水剂与氮肥(0、120、240 kg/hm^2N)相结合对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找出潮土区小麦高产的合理保墒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总体上氮肥用量适中时,小麦全生育期的总耗水... 采用大田试验,探讨了普通耕作、深松、秸秆覆盖、保水剂与氮肥(0、120、240 kg/hm^2N)相结合对小麦耗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期找出潮土区小麦高产的合理保墒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总体上氮肥用量适中时,小麦全生育期的总耗水量较大,而不施氮肥和氮肥用量较大时,小麦耗水量较低,其中以秸秆覆盖处理最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总体上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各处理以处理6(深松+120 kg/hm^2N)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以处理10(深松+240 kg/hm^2N)和处理11(秸秆覆盖+240 kg/hm^2N)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各保墒措施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小麦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处理6最高,较对照(普通耕作)提高30.5%,其次为处理8(保水剂+120 kg/hm^2N),两者差异不显著,之后为处理7(秸秆覆盖+120 kg/hm^2N)、处理10、处理11;但水分生产效率以处理11最高,较对照提高50.4%,其次为处理10、处理8,三者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保墒措施 光合特征 产量 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不同秋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及春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超 吴杨 +3 位作者 黄方园 贾志宽 蔡铁 任小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5,共7页
为了提高旱作农区降雨利用效率,并解决春旱问题,在西北半干旱地区设置了秋季地膜全覆盖(PA)和秋季沟垄集雨半膜覆盖(RH)两种覆膜方式,以裸地不覆盖(CK)为对照,对土壤水分、春玉米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提高旱作农区降雨利用效率,并解决春旱问题,在西北半干旱地区设置了秋季地膜全覆盖(PA)和秋季沟垄集雨半膜覆盖(RH)两种覆膜方式,以裸地不覆盖(CK)为对照,对土壤水分、春玉米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不同秋覆膜方式显著增加了春玉米播前0~100 cm土壤储水量,2013年春旱严重,PA和RH处理分别提高了26.15%和13.40%;2014年春季有雨雪,两种覆膜方式分别提高了10.44%和11.20%。不同秋覆膜处理的春玉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_0)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且2014年增幅高于2013年。2013年PA和RH处理的籽粒产量较CK分别提高了40.98%和25.8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29.70%和22.87%;2014年两个处理春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74.60%和48.64%,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64.87%和47.08%。试验表明,不同秋覆膜方式在西北半干旱地区均可提高春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并显著提高春玉米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偏旱的年份效果尤为明显,且秋季地膜全覆盖优于秋季沟垄集雨半膜覆盖,是西北半干旱区春玉米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秋季覆膜 土壤水分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军 石书兵 +3 位作者 马林 李鸿亮 毛吉贤 郭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90-995,共6页
为探明不同时期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免耕春小麦不套种草木樨作为对照(CK),分别在春小麦拔节期(T1)、孕穗期(T2)、扬花期(T3)、灌浆期(T4)套种草木樨,研究了不同处理模式下春小麦花后单株... 为探明不同时期套种绿肥对免耕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以免耕春小麦不套种草木樨作为对照(CK),分别在春小麦拔节期(T1)、孕穗期(T2)、扬花期(T3)、灌浆期(T4)套种草木樨,研究了不同处理模式下春小麦花后单株叶面积、旗叶叶叶绿本素含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套种草木樨后,小麦单株叶面积,旗叶叶片中Chl(a+b)、chla、ehlb含量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扬花期各处理小麦单株叶面积增加7.18%。13.66%、叶绿素含量提高8.26%~27.20%,不同处理之间T2表现最优;随着小麦叶片的衰老各处理光合指标逐渐下降,CK下降较快。各时期套种草木樨对小麦产量构成因子影响显著,穗数、穗粒数明显增加,依次为T2〉T3〉T4〉T1〉CK,与对照相比,春小麦千粒重增加5.9%-17.1%,T1、T2、T3、T4产量分别增长了11.1%、24.7%、15.9%、12.5%,T2处理产量最高,达5452.5kg/hm^2,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绿肥 套种 免耕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剂对镉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运红 和爱玲 +6 位作者 杨占平 郑春风 张洁梅 杜君 骆晓声 潘晓莹 薛毅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7-63,共7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镉(Cd)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Cd污染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无土壤改良剂的对照相比,添加海藻复合物处理可提高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镉(Cd)污染土壤小麦抗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Cd污染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无土壤改良剂的对照相比,添加海藻复合物处理可提高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幅分别为18. 9%和2. 2%,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增强小麦对Cd胁迫的抗性;增加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增幅为7. 1%;提高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分别为57. 7%、38. 8%、44. 2%和3. 9%;最终促进产量显著增加30. 94%,且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增加。生物炭和腐植酸有机肥处理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Cd胁迫下小麦的生长,但与海藻复合物配合施用效果不及海藻复合物单施处理,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下降。秸秆还田处理对小麦生育前期生长及干物质积累不利,但随生育期的推进长势渐好。综上,海藻复合物可有效降低Cd毒害,促进Cd胁迫下小麦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镉胁迫 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