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概述 被引量:17
1
作者 武怀恒 黄民松 +1 位作者 雷朝亮 万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9期142-144,共3页
概述了我国斜纹夜蛾的分布区以及在各分布区的始见虫时间。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内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则分布较少,在华北... 概述了我国斜纹夜蛾的分布区以及在各分布区的始见虫时间。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内除西藏未见报道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华南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则分布较少,在华北和东北地区分布介于二者之间;该虫可在1~2月的华南和西南地区越冬,甚至在部分地区终年可见,之后随着气温升高,向北迁飞,在长江流域、华东地区乃至华北和东北地区逐渐为害;在1~2月的华南和西南地区,该虫的寄主作物主要是槟榔芋、草莓、白莲、烟草、柑橘和蔬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分布区 危害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乡县松墨天牛的发生规律
2
作者 赵晓谷 张祥 +5 位作者 高晓萌 南俊科 祁靖宇 郭改改 马驹 贺虹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1,共9页
通过在西乡县松材线虫病疫区悬挂诱捕器,分析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近年来在当地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主要受害树种(马尾松、白皮松、华山松)进行疫木解析,统计松墨天牛在寄主树干上的侵入孔和越冬幼虫数量,研究其在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分布规律... 通过在西乡县松材线虫病疫区悬挂诱捕器,分析媒介昆虫松墨天牛近年来在当地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主要受害树种(马尾松、白皮松、华山松)进行疫木解析,统计松墨天牛在寄主树干上的侵入孔和越冬幼虫数量,研究其在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18—2023年,西乡县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马尾松林中的种群数量高于白皮松林,羽化高峰期在当年的7、8月。松墨天牛以3~4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蛹期为4月下旬—6月下旬;成虫羽化期为5月中旬—10月下旬,6月中旬产卵,6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12月以幼虫越冬。枯死松树树干上,松墨天牛侵入孔及越冬幼虫垂直分布规律因寄主树种而异,在马尾松上是随树高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在白皮松上是随树高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华山松上随着树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松墨天牛的侵入孔和越冬幼虫在3种松树上均呈聚集分布。本研究明确了松墨天牛在西乡县的发生情况,为该区域松材线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种群数量 羽化规律 生活史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中亚热带山地森林表土孢粉多样性与现代植物多样性和景观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盈香 廖梦娜 +1 位作者 李凯 倪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31-3443,共13页
植物多样性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孢粉记录可为了解植物多样性变化和生态系统动态提供长期视角,为生态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孢粉多样性对植物多样性的代表性及其与景观结构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了解。鉴... 植物多样性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稳定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孢粉记录可为了解植物多样性变化和生态系统动态提供长期视角,为生态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孢粉多样性对植物多样性的代表性及其与景观结构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了解。鉴于此,利用浙江中部亚热带森林24个现代样方植物调查和表土孢粉数据计算植物及孢粉丰富度和均匀度,基于研究区植被分布图计算斑块多样性指标(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并采用数值方法研究表土孢粉多样性与现代植物多样性、海拔及景观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孢粉丰富度和均匀度对样方尺度植物丰富度和均匀度的代表性不强,但对孢粉数据进行木本和草本类群划分可增强孢粉与植物丰富度的相关性;在海拔梯度上,孢粉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随海拔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对于景观结构特征,孢粉均匀度与300m范围内的斑块均匀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亚热带山地森林孢粉丰富度与均匀度无法作为小尺度植物多样性的可靠指标,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景观结构特征和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还揭示了植被类型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孢粉多样性对植物多样性的显著高估或低估,因此在利用化石孢粉记录重建植物多样性动态变化时需特别注意地质历史时期植被类型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孢粉 丰富度 均匀度 斑块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区系特征与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4
作者 格桑 和鑫明 +5 位作者 杨莹 扎史吾木 孙庆蕾 树雪花 斯那卓玛 和怀芝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为探究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垂直分布格局,对该保护区内的杜鹃花属植物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有杜鹃花属植物94种(含70种、8亚种、16变种),隶属于3亚属25... 为探究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Rhododendron Linn.)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征和垂直分布格局,对该保护区内的杜鹃花属植物开展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有杜鹃花属植物94种(含70种、8亚种、16变种),隶属于3亚属25组(亚组)。不同亚属中,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Bl.)K.Koch〕有60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占比64%,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 K.Koch)有33种,占比35%,马银花亚属(subgen.Azaleastrum Planch.ex K.Koch)仅有1种,占比1%。不同组(亚组)中,大理杜鹃亚组(subsect.Taliensia Sleumer)、火红杜鹃亚组(subsect.Neriiflora Sleumer)和高山杜鹃亚组〔subsect.Lapponica(Balf.f.)Sleumer〕种类较为丰富,分别有24、11和11种。此外,裂毛杜鹃(R.×sinosimulans D.F.Chamb.)为云南省分布新记录种。从分布区类型看,亚属水平分为2个分布型,组和亚组水平分为8个分布型,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物种组成与中国东部、川西山地和喜马拉雅地理单元联系密切。保护区内的杜鹃花属植物分布在2100~5000 m的垂直海拔带上,其中,分布在海拔3500~4000 m的种类最丰富,占总种数的71.3%。半数杜鹃花属植物在阳坡和阴坡都有分布,近20%种类处于受威胁状态。综上,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种类丰富,地理分布类型多样;海拔梯度引起的环境变化是影响该保护区内杜鹃花属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 杜鹃花属 物种多样性 植物区系 垂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广宁红花油茶生境植物多样性特征——以东莞青山为例
5
作者 张剑锋 柳军 +1 位作者 徐煲铧 张应中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4期86-93,共8页
为了揭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生境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选择1958年建于东莞市黄江镇青山的广宁红花油茶林,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的方法,统计生境群落乔、灌、草、藤层的植物科、属、种数量... 为了揭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生境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选择1958年建于东莞市黄江镇青山的广宁红花油茶林,通过野外样方调查的方法,统计生境群落乔、灌、草、藤层的植物科、属、种数量及优势种,植物多样性指标以及垂直、水平分布,并探究群落不同结构层次间植物多样性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科、属、种数量明显多于草本层和藤本层,乔、灌、草、藤各层级分别以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var.oblongifolia、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和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等为主要优势种;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及藤本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层级相应指数中最高;群落植株的高度及乔灌木的胸(基)径和冠幅峰值均位于总体分布的较低值区间。在广宁红花油茶生境植物群落中,垂直分层较为清晰,灌木层的植物多样性在各层级中最高,群落植物的科、属、种数量和多样性水平在各层次结构上呈现出分布不均衡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广宁红花油茶 植物多样性 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碧罗雪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及其垂直梯度分布格局研究
6
作者 杨天淼 罗怀秀 +2 位作者 徐吉洪 俞瑶 金蔚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为定量评价碧罗雪山西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其垂直分布格局,根据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对碧罗雪山西坡进行生态系统分类,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等指标,通... 为定量评价碧罗雪山西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其垂直分布格局,根据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对碧罗雪山西坡进行生态系统分类,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选取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等指标,通过文献资料和公共数据完善了评估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碧罗雪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并分析其垂直梯度分布格局。该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247907.86 hm^(2),森林生态服务年总价值为206.19亿元。其中,森林保育土壤价值和涵养水源价值合占总价值的77.90%,体现了该区域森林在水源涵养和保育土壤等方面的重大价值;单位面积价值整体呈现出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征,其中单位面积最高的13.51~18.34万元/hm^(2)等级主要分布于碧罗雪山北部、中部地区,面积为5927.12 hm^(2),占评估总面积的2.38%。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垂直分布明显,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海拔2500~3100 m出现下降后反弹,最高值出现在海拔3100 m以上及1500~2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垂直梯度分布格局 价值评估 碧罗雪山西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中南部地区蚂蚁物种分布格局研究
7
作者 陈欣康 徐正会 张新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4,共8页
为揭示川西高原中南部蚂蚁物种分布规律,采用样地法对该地区的蚂蚁进行了分布格局研究,分别对蚂蚁物种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栖息生境、觅食场所以及筑巢场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高原中南部共采集了蚂蚁标本1458号69053头,通过... 为揭示川西高原中南部蚂蚁物种分布规律,采用样地法对该地区的蚂蚁进行了分布格局研究,分别对蚂蚁物种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栖息生境、觅食场所以及筑巢场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高原中南部共采集了蚂蚁标本1458号69053头,通过分类鉴定,隶属于5亚科31属,共计88种(包括9个待定种);通过对其水平分布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蚂蚁只分布在1~2个区域;在垂直分布上可以看出川西高原中南部蚂蚁的生态适宜范围较为狭窄,筑巢场所主要是在隐蔽性较好的土壤和石下,而觅食场所则在资源较为充裕的土壤和地表。综上所述,蚂蚁的分布主要受自身的适应力的影响,同时还与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类型、海拔高差以及物质资源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蚂蚁 分布格局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物种 觅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萌 李斌 +10 位作者 高红梅 梁程博 宋鹏飞 顾海峰 覃雯 张婧捷 刘道鑫 江峰 蔡振媛 徐波 张同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26-8843,共18页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祁连山南坡共观测到鸟类17目41科157种,其中留鸟81种(51.59%)、夏候鸟61种(38.85%)、冬候鸟3种(1.91%)、旅鸟12种(7.64%);在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共102种(64.97%),其次为广布种34种(21.66%)、东洋界21种(13.38%)。在季节变化中,夏季鸟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秋季(P<0.001);在划分的8种生境类型中,草地生境鸟类丰富度最高(108种),且与湿地生境鸟类群落最相似,而与荒漠生境鸟类群落相似度最低;在鸟类垂直分布格局上,祁连山南坡鸟类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现为中锋模式,在海拔3100—3400 m处达到最大值。另外,该地区留鸟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变化,随着夏季向秋季的季节变换,鸟类的垂直分布范围主要向下或向上移动。物种本底数据的调查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了解该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数据及其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对保护祁连山南坡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陀山冬季降水天气分型及冬奥预报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陶亦为 张芳华 +3 位作者 胡宁 胡艺 刘珺 柳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30,共13页
基于2019—2021年1月1日至3月15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以下简称海陀山)降水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期间34次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分型,并对各天气型下不同海拔的降水实况特征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海陀山降水根据天气系统及... 基于2019—2021年1月1日至3月15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以下简称海陀山)降水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期间34次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分型,并对各天气型下不同海拔的降水实况特征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海陀山降水根据天气系统及地形影响可分为偏北气流型、偏东气流型、低涡低槽型、回流低涡低槽型四种天气型。不同天气型下海陀山地形高度以下主要气流方向和强度、水汽垂直分布等条件,以及与地形相互作用使得不同海拔之间降水量、持续时间等呈现显著差异。偏北气流型受500 hPa槽后整层强偏北气流控制,形成越山气流,降水集中在高海拔地区;偏东气流型受低层偏东气流影响,降水集中在低海拔地区,以上两种天气型无天气尺度系统配合,由地形强迫作用主导,降水量不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低涡低槽型受高空东移低涡低槽作用,配合低层西南气流,高海拔降水量更多,同时该型也是海陀山冬季最主要的降水天气型;回流低涡低槽型受高空东移低涡低槽影响,配合降水前东风回流对低层增湿并起到冷垫作用,低海拔降水量更多,以上两种天气型均存在天气尺度系统,并叠加海陀山地形作用,降水量显著且持续时间长,会对赛事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上述特征统计结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一次强降雪预报服务中得到验证和应用,证明上述结果可以在冬季海陀山复杂地形降水预报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陀山 冬季降水 降水垂直分布 地形降水 天气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低山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10
作者 聂海娟 张亚祖 +3 位作者 闫晓东 卜书海 麻友俊 郑雪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2-631,共10页
海拔梯度下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为了解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夹日法并辅以陷阱法,按照200 m垂直梯度在海拔800~2423 m内连续设置8个海拔... 海拔梯度下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研究物种多样性分布规律的重要关注点之一。为了解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格局,本研究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采用夹日法并辅以陷阱法,按照200 m垂直梯度在海拔800~2423 m内连续设置8个海拔带40个样点,累积布夹8858夹次,陷阱240桶次。结果显示:(1)共捕获小型兽类357只,隶属3目7科13属20种,包括啮齿目16种、劳亚食虫目和兔形目各2种,保护区增加5个新纪录物种;(2)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均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中、低海拔地区最高,小型兽类群落主要由华南针毛鼠(Niviventer huang)、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和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组成;(3)物种相对多度和插值矫正丰富度的回归拟合为显著的一元三次曲线模型(P<0.01),高峰值(5.55%,13)出现在海拔1200 m左右,显示物种多样性在低海拔地区最高。长青保护区中低山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呈明显的左偏倚中峰模式,提示保护区今后也应重视对低海拔段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栎类老龄林的空间结构分析
11
作者 骆秀琼 何吉安 李远发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目的]研究喀斯特栎类老龄林的分布格局、空间关联和标记特征,探明垂直分层在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维系中的作用。[方法]在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的喀斯特老龄林(>300 a)中建立1块面积为200 m×110 m的固定样地,依据树高和物种... [目的]研究喀斯特栎类老龄林的分布格局、空间关联和标记特征,探明垂直分层在喀斯特森林生物多样性维系中的作用。[方法]在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的喀斯特老龄林(>300 a)中建立1块面积为200 m×110 m的固定样地,依据树高和物种组分将树木划分为林分上层和林分下层,用负指数函数分析了径阶与物种多度和丰富度的数量关系,用双相关函数g(r)分析林分上层、林分下层以及它们各自主要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用标记相关函数kmm(r)分析树种和树木大小的空间分布。[结果](1)林分、林分上层和林分下层的径阶分布均呈倒J型,林分和林分下层的物种丰富度随径阶的增大而减小,而林分上层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林分上层在多数尺度上呈规则或随机分布,仅在小尺度(r=0~1 m、4~6 m)上表现为聚集分布,林分下层的聚集强度和尺度皆大于林分上层;(3)林分上层和林分下层之间,以及它们各自的主要种群之间均以随机关联为主,只有个别种间对在小尺度(r=0~2 m)上呈正关联或负关联;(4)林分和林分下层在所有观测尺度上表现为同种聚集,强度明显大于林分上层;林分和林分上层的个体大小分化明显,小径木聚集。林分下层的个体大小相近,在多数尺度上混生。[结论]垂直分层决定了林分上层、林分下层的物种组分、多度、分布格局和空间关联,在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老龄林 垂直分层 大小分化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克里格法刻画砂岩型铀矿U、Ra和U-Ra平衡系数垂向分布规律--以二连盆地芒来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伟 武正乾 +3 位作者 熊攀 刘坤鹏 黄镪俯 王晓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砂岩型铀矿是绿色经济可采的重要能源矿种,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铀矿勘探类型之一。二连盆地芒来铀矿床、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铀矿体多呈板状产出,板状铀矿体成因备受关注。为研究砂岩型铀矿内部U、Ra和铀镭平衡系数(Kp)分布的垂向... 砂岩型铀矿是绿色经济可采的重要能源矿种,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铀矿勘探类型之一。二连盆地芒来铀矿床、鄂尔多斯盆地纳岭沟铀矿床铀矿体多呈板状产出,板状铀矿体成因备受关注。为研究砂岩型铀矿内部U、Ra和铀镭平衡系数(Kp)分布的垂向分布规律,本文以二连盆地芒来铀矿床为例,采用具有网格精度高优点的克里格插值法研究U、Ra和Kp垂向分布规律,分别利用放射性样品分析数据和定量伽马测井五点式反褶积法反演U含量数据,通过克里格法精细刻画砂岩型矿体中U、Ra和Kp分布的垂向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该矿床板状矿体内部具有卷状的特征,Kp分布形态可以用来判断含氧含铀水的运移方向以及氧化强弱。该方法对研究铀矿体形态、铀矿成矿规律和后续地浸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格法 砂岩型铀矿 U、Ra和 U-Ra平衡系数 Kp 五点式反褶积法 垂向分布规律 芒来铀矿床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研究
13
作者 陈静 张振华 +2 位作者 魏久锋 赵清 张虎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8,共9页
为明确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的6-9月在该地区开展蝽类昆虫多样性调查和垂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和2023年6-9月共采集到蝽类昆虫6 103头,隶属于25科41亚科110属共计189种。不同海拔梯度... 为明确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的6-9月在该地区开展蝽类昆虫多样性调查和垂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和2023年6-9月共采集到蝽类昆虫6 103头,隶属于25科41亚科110属共计189种。不同海拔梯度下的蝽类昆虫优势类群不同,海拔段Ⅱ(770~1 140 m)、海拔段Ⅲ(1140~1510 m)、海拔段Ⅴ(1880~2250 m)的优势类群均为盲蝽科,海拔段Ⅰ(400~770 m)的优势类群是蝽科,海拔段Ⅳ(1510~1880 m)的优势类群是龟蝽科;海拔对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物种个体数、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对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影响;不同海拔间蝽类昆虫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相似性系数为0.0408~0.1475,以海拔段Ⅱ和海拔段Ⅲ蝽类昆虫较为相似;对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物种数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采集地最热季度的降水量(BIO18),相关系数为0.238(P<0.05),对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个体数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采集地的年降水量(BIO12),相关系数为0.263(P<0.05)。综上,山西太行山地区生态环境多样,蝽类昆虫资源丰富,低海拔和高海拔区间蝽类昆虫物种丰富度较低,中海拔区间的蝽类昆虫物种丰富,垂直分布格局为单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蝽类昆虫 生物多样性 海拔 垂直分布格局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草莓斜纹夜蛾的空间分布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孙红霞 李强 +5 位作者 张长波 李红叶 张志恒 王强 施祖华 祝增荣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3-668,共6页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大棚草莓生长初期的重要害虫。为明确斜纹夜蛾在草莓上的时空动态,连片调查了草莓上低龄幼虫数、中高龄幼虫数、受害叶片数以及叶片受害率,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M-m的回归法进...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大棚草莓生长初期的重要害虫。为明确斜纹夜蛾在草莓上的时空动态,连片调查了草莓上低龄幼虫数、中高龄幼虫数、受害叶片数以及叶片受害率,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M-m的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呈明显的聚集分布,中高龄幼虫则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受害叶片和受害率呈明显的聚集分布;通过聚集均数(λ)判断低龄幼虫高密度时λ>2,聚集由于成虫产卵块、初孵幼虫成聚集危害引起;低龄幼虫低密度时λ<2,聚集由植株间距等影响初孵幼虫的扩散因子引起;中高龄幼虫呈随机分布的田块的λ<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斜纹夜蛾 空间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被引量:134
15
作者 杨玉盛 陈光水 +3 位作者 林鹏 黄荣珍 陈银秀 何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719-1730,共12页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季节动态与净生产力进行的为期3a(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4.944t/hm2、3.198t/hm...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季节动态与净生产力进行的为期3a(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4.944t/hm2、3.198t/hm2和1.485t/hm2,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3.563t/hm2、2.749t/hm2和1.287t/hm2;死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41.9%、46.2%和46.4%;<0.5mm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31.2%、29.4%和69.9%。3种林分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但年份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活细根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份,最小值一般出现在5~7月份或11~翌年1月份间。0~10cm表土层格氏栲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高达295.65g/m2,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2.4倍和8.1倍;该层格氏栲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占全部活细根生物量的59.8%,均高于格氏栲人工林(39.07%)和杉木人工林(24.51%)。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1a后的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8.34%~80.13%、63.51%~77.95%和47.69%~60.78%;年均分解量分别为8.747、5.143和2.503t/hm2;死亡量分别为8.632、5.148和2.492t/hm2;年均净生产量分别为8.797、5.425和2.513t/hm2,年周转速率分别为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垂直分布 动态 生产力 周转 天然林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 被引量:30
16
作者 卢训令 胡楠 +4 位作者 丁圣彦 范玉龙 廖秉华 翟元杰 柳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790-5798,共9页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方,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发现:α多样性,乔木层在中海拔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稍呈上升趋势,草本层在低海拔次生林带和山顶矮林带物种多... 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方,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发现:α多样性,乔木层在中海拔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最高,灌木层随海拔升高稍呈上升趋势,草本层在低海拔次生林带和山顶矮林带物种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总体上呈"~"型变化,在中海拔建群种发生更替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最高,物种更替速率最快,其次是山顶附近。γ多样性大致沿海拔升高递减,以700m以下和过渡带落叶阔叶混交林区总物种丰富度最高。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总体上表现为由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向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林更替,在建群种发生更替的中海拔过渡带形成混交林带,短柄枹(Quercus glandulifera var.brevipetiolata)、槲栎(Quercus aliena)等夹杂其间在一些小生境中形成优势种群。总体上体现了过渡带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和更替速率,总物种丰富度隐含着沿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垂直梯度格局 重要值 多样性指数 伏牛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海拔格局 被引量:41
17
作者 何艳华 闫明 +3 位作者 张钦弟 张直峰 苗艳明 毕润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52-2462,共11页
在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地,以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各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乔木层的胸高截面积沿海拔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α多样性,乔木层丰... 在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地段设立样地,以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计算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运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各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结果表明:乔木层的胸高截面积沿海拔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α多样性,乔木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都呈显著的单峰分布格局(P<0.01),灌木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大体呈以中高海拔1507m为峰值的偏峰分布格局,均匀度指数大体呈显著递增趋势(P<0.05),草本层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指数较低海拔下随海拔升高递减,较高海拔下变化不大,均匀度指数大体呈递增趋势;β多样性大体呈"~"型变化;γ多样性,大体呈单峰分布格局。沿海拔梯度升高,水热组合发生变化,地带性植被以及群落内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都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鹿山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 广义可加模型 海拔格局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种群空间动态 被引量:6
18
作者 蒋杰贤 梁广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82-386,共5页
利用频次分布法和分布型指数研究了斜纹夜蛾低中龄幼虫在菜芯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地内的种群空间分布图式,并研究了各龄幼虫在菜株上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低中龄幼虫在菜株上呈聚集分布.频次分布拟合的结果大部分样本... 利用频次分布法和分布型指数研究了斜纹夜蛾低中龄幼虫在菜芯BrassicaparachinensisBailey地内的种群空间分布图式,并研究了各龄幼虫在菜株上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低中龄幼虫在菜株上呈聚集分布.频次分布拟合的结果大部分样本符合负二项分布,半数样本符合奈曼分布,而不符合泊松分布.幼虫在菜株上的分布,随幼虫虫龄的增长,其分布重心逐渐向菜株下部移动,低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植株的中上部,5,6龄幼虫则主要分布在地面、落叶和地下.幼虫感染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后,在菜株上的分布重心逐渐上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垂重分布 空间图式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黎贡山中段鸟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9
作者 梁丹 高歌 +7 位作者 王斌 王新文 陈奕欣 吴新然 赵超 蒋德梦 韩联宪 罗旭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0-940,共11页
由于较难到达等客观原因,以往对高黎贡山中段的鸟类调查比较缺乏。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样线法对高黎贡山中段六库-姚家坪-风雪垭口-片马一线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旨在完善该区域不同海拔和生境的鸟类信息。野外共观察到225种鸟类... 由于较难到达等客观原因,以往对高黎贡山中段的鸟类调查比较缺乏。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采用样线法对高黎贡山中段六库-姚家坪-风雪垭口-片马一线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旨在完善该区域不同海拔和生境的鸟类信息。野外共观察到225种鸟类,其中有3个高黎贡山新纪录鸟种。结合以往资料,高黎贡山中段共记录鸟类357种,隶属于18目60科,占云南省鸟类903种的39.53%。其中,留鸟282种,占78.99%。该区鸟类垂直分布呈单峰型,以2300~280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的种类最多。该区域鸟类G-F指数高,多样性十分丰富,而且受危和特有现象明显,保护鸟类42种,横断山区特有鸟类57种,分别占所记录鸟类的11.76%和15.97%。结合该区域鸟类的垂直分布特征,提出保护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对该区域鸟类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建议以后也应对该区域低海拔生境的鸟类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布 鸟类多样性 鸟类区系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变化格局研究进展与述评 被引量:13
20
作者 梁红柱 刘丽丽 +3 位作者 付同刚 高会 李敏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7-1090,共14页
山地植被垂直变化和分布历来是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从文献计量统计和文献分析两个方面,对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文献统计分析主要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检索了该研究领域1915年1月至2020... 山地植被垂直变化和分布历来是山地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从文献计量统计和文献分析两个方面,对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文献统计分析主要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检索了该研究领域19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国内外期刊论文,分析了山地植被垂直格局的研究历程、现状、进展和趋势。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的文献、作者、国家和机构数量均呈增长趋势,全球范围的研究主要涵盖了美国、德国、中国、西班牙和法国等85个国家,共计34.7%的文献集中在25个主要期刊。基于CiteSpace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了国内外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热点领域,并对理论与假说、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领域等进行了述评。山地植被垂直格局历经了从单因子描述、多因子分析到机理和假说的求证,代表性理论包括:时间学说、空间异质性学说、竞争共存理论、中性理论及生态位理论等;从传统研究方法、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遥感影像信息技术、模型及数字信息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方法概述;并对热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和述评,主要包括:山地植被垂直分布与驱动因素、山地植被生产力垂直变化、植物群落的谱系结构、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植被分布预测等。总之,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地植被及生态系统响应敏感且变化剧烈,山地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植被垂直带谱的数字信息化、水土耦合下的山地生态循环与生态系统服务等领域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多尺度、多学科融合是本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生态系统 植被垂直带 分布格局 时空变化 文献计量法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