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物转化富硒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峰 郭云飞 +2 位作者 陈昱 凌钦婕 黄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 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 SP,从Se 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 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 SPPB)、硒藻蓝蛋白(Se SP-PC)、硒多糖(...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 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 SP,从Se 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 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 SPPB)、硒藻蓝蛋白(Se SP-PC)、硒多糖(Se SP-PS)和纳米红硒(Nano-Se);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硒含量;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由基清除率,Reed-Muench算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Se SP-TP、Se SP-PB和Se SP-PC与不含硒相同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对·O2和·OH清除作用的EC50明显降低(P<0.05),Se SP中Se SP-PB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高,其中Se SP-PC可能起主要作用;Se SP-PS硒的质量分数低,其中硒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尚不明确;微藻转化的NanoSe也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Se SP生物转化富硒活性形式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与活性硒元素的掺入有关,藻体转化生成的富硒蛋白质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生物转化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活性硒形态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生物转化 抗氧化剂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吸收转化亚硒酸钠生成纳米元素硒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永林 任璐艳 +3 位作者 靳兴媛 张逸波 凌钦婕 黄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富硒培养过程中转化亚硒酸钠产生的红色纳米元素硒(Nano-Se)进行鉴定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红色微粒的纳米形貌,激光散射仪分析其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和X-线能谱(EDX)联用表征纳米粒中的元...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富硒培养过程中转化亚硒酸钠产生的红色纳米元素硒(Nano-Se)进行鉴定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红色微粒的纳米形貌,激光散射仪分析其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和X-线能谱(EDX)联用表征纳米粒中的元素硒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Nano-Se中的金属元素构成和含量,回归分析螺旋藻细胞总蛋白含量及还原性巯基水平与转化Nano-Se生成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从富硒螺旋藻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分离鉴定到Nano-Se,其为较均一的球形或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60 nm,其中硒的质量比为58.5%,原子比为34.7%,除主要含硒元素外,也含有微量的Cu、Zn、Fe、Mn和Ca等元素,并含有少量蛋白质.还发现Nano-Se的生成与藻细胞总蛋白和还原性巯基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螺旋藻可转化亚硒酸钠生成Nano-Se,为富硒微藻中活性硒形态的研究及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纳米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加硒法培养高富硒量螺旋藻及其对藻体光合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填烽 崔小峰 +2 位作者 杨芳 郑文杰 白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51,共4页
在螺旋藻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次添加无机硒(Na2SeO3)进行富硒处理。设置11个实验组,分别从第1天至第10天分次加硒,观察不同硒处理组中螺旋藻对无机硒的富集转化及其光合色素、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螺旋藻生长的第7、8、9三天分次... 在螺旋藻生长的不同阶段分次添加无机硒(Na2SeO3)进行富硒处理。设置11个实验组,分别从第1天至第10天分次加硒,观察不同硒处理组中螺旋藻对无机硒的富集转化及其光合色素、蛋白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螺旋藻生长的第7、8、9三天分次加硒(实验组7),可获得硒产率1743.06μg/L、有机硒比率为86.85%的高富硒量螺旋藻,与对照相比,其硒含量增加150倍,生物量也明显提高(1.34g/L,对照组为1.18g/L);该实验组藻体中的硒主要分布在水溶性蛋白质中,占总硒含量的60.51%,占有机硒含量的69.67%;螺旋藻主要营养物质藻蓝蛋白(PC)、别藻蓝蛋白(APC)、类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此富硒方法是螺旋藻高值化处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光合色素 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 富硒量 螺旋藻 藻体 别藻蓝蛋白 水溶性蛋白质 胡萝卜素含量 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中蛋白质结合硒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峙 郑文杰 +1 位作者 向军俭 郭宝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3期86-90,共5页
目的 :研究富硒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干藻 (含硒 :4 62 .6μg·g- 1)中蛋白质含硒量及差异 .方法 :采用硫酸铵分级、DEAE - 52纤维素及SephadexG - 10 0柱层析分离纯化蛋白质 ;经紫外吸收光谱和SDS梯度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纯度及亚基组... 目的 :研究富硒培养的钝顶螺旋藻干藻 (含硒 :4 62 .6μg·g- 1)中蛋白质含硒量及差异 .方法 :采用硫酸铵分级、DEAE - 52纤维素及SephadexG - 10 0柱层析分离纯化蛋白质 ;经紫外吸收光谱和SDS梯度凝胶电泳检测蛋白质纯度及亚基组成 ;以 2 ,3-二氨基萘 (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含硒量 .结果 :蛋白质结合的硒占藻体总硒的 58.7% ;不同饱和度 ( 2 5%、50 %、10 0 % )硫酸铵分级沉淀蛋白质中的硒占总硒的情况分别为 4 .6%、18.7%、6.5% ;DEAE - 52柱层析蛋白洗脱峰蛋白含硒量依次为 2 58、4 31、2 0 4、4 84 μg·g- 1;分离纯化的含硒藻蓝蛋白有较高的含硒量 ( 2 67μg·g- 1) ,两个亚基相对分子质量为α =1950 0 ,β =2 150 0 ,两亚基含硒量相对之比为 1.6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顶螺旋藻 含硒藻蓝蛋白 生物有机化 含硒量 结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硫比值对钝顶螺旋藻有机化硒的影响及藻体中硒的形态、价态构成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峙 郑文杰 +2 位作者 向军俭 杨红宇 郭宝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62,共3页
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硫酸钾培养钝顶螺旋藻 ,研究硒、硫不同克分子比 (Se∶S)对钝顶螺旋藻有机化硒的影响 ,用2,3 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藻体中总硒、有机硒、4价硒及6价硒含量 ,分析藻体中硒的形态、价态构成。结果显示 ,... 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硫酸钾培养钝顶螺旋藻 ,研究硒、硫不同克分子比 (Se∶S)对钝顶螺旋藻有机化硒的影响 ,用2,3 二氨基萘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藻体中总硒、有机硒、4价硒及6价硒含量 ,分析藻体中硒的形态、价态构成。结果显示 ,一定范围内Se∶S对钝顶螺旋藻产率影响不大 ,但硒浓度为3.80mmol/L、Se∶S=0.812时螺旋藻产量、总硒及有机硒含量均最高 ,富硒钝顶螺旋藻中以有机硒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硫比值 钝顶螺旋藻 有机化硒 硒形态 价态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胁迫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思嘉 杨芳 +3 位作者 郑文杰 白燕 黄峙 周艳晖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6-711,共6页
在钝顶螺旋藻的对数生长期进行硒胁迫处理,研究硒胁迫强度和硒胁迫时间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酶系统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设置4个胁迫实验组,分别从第5天到第10天分次加硒,累计加硒量均为1000 mg/L。结果表明,硒胁迫实验组中钝顶螺旋... 在钝顶螺旋藻的对数生长期进行硒胁迫处理,研究硒胁迫强度和硒胁迫时间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酶系统与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设置4个胁迫实验组,分别从第5天到第10天分次加硒,累计加硒量均为1000 mg/L。结果表明,硒胁迫实验组中钝顶螺旋藻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相当,其中GPX的变化最大,实验组Ⅰ中的GPX活性为对照组的20.5倍;SOD的变化趋势与GPX相近,但对较低的硒胁迫的响应不敏感;POD、CAT和APX的活性均随硒胁迫强度的减小而上升;各硒胁迫实验组中只有实验组Ⅰ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藻体对.OH的清除能力与藻体的MDA含量呈负相关,提示了硒对钝顶螺旋藻抗氧化系统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抗氧化酶 硒胁迫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对锌和硒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必链 庄惠如 +1 位作者 余望 吴松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7-29,共3页
研究不同浓度锌和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富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为200mg/L,锌浓度为4mg/L时,螺旋藻富集能力最大,达到752.7μg/g和371.2μg/g,但在该浓度下,螺旋藻的生长速度、硝酸盐还原酶... 研究不同浓度锌和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富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为200mg/L,锌浓度为4mg/L时,螺旋藻富集能力最大,达到752.7μg/g和371.2μg/g,但在该浓度下,螺旋藻的生长速度、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略低于不加锌硒(对照)。锌、硒浓度较低时,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加速藻细胞对锌、硒的生物转化过程的进行,高浓度则抑制生长。当硒浓度为700mg/L,锌浓度为9mg/L,该藻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生物富集 螺旋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中的累积和分布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大志 程兆第 高亚辉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32-438,共7页
本文研究了硒对纯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生化组成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低于50mg/dm3时,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低浓度下(<10mg/dm3)可促进其生长;当硒浓度超过50mg/dm3时... 本文研究了硒对纯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细胞生化组成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低于50mg/dm3时,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低浓度下(<10mg/dm3)可促进其生长;当硒浓度超过50mg/dm3时则起抑制作用,高浓度对藻体起毒害作用。藻细胞中总硒含量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在0~40mg/dm3范围内,硒含量随着培养液中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0mg/dm3的2.50×10-5(m/m,dw)到40mg/dm3的231.45×10-6(m/m,dw),至50mg/dm3,又开始降低为174.26×10-6(m/m,dw);硒在S.platensis生化组成中的分布,以蛋白质含量为最高,可达总硒的49.22%~71.49%,而脂类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中的含量则较低,分别为总硒含量的3.59%~6.18%和1.45%~2.56%,硒在各组成中的含量与培养液中的硒浓度有关,其变化趋势与总硒含量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累积 分布 细胞 钝顶螺旋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对硒的富集和有机化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峙 郑文杰 +1 位作者 向军俭 郭宝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113-117,共5页
目的 :研究钝顶螺旋藻 (Spirulinaplatensis ,S .P)对硒的富集和有机化作用 .方法 :培养基中添加无机硒亚硒酸钠培养S .P ,2 ,3-二氨基萘 (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增殖期藻体含硒量 .结果 :①S .P生长的迟缓期富集硒较快 ,而在快速... 目的 :研究钝顶螺旋藻 (Spirulinaplatensis ,S .P)对硒的富集和有机化作用 .方法 :培养基中添加无机硒亚硒酸钠培养S .P ,2 ,3-二氨基萘 (DA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增殖期藻体含硒量 .结果 :①S .P生长的迟缓期富集硒较快 ,而在快速期则有机硒增量较明显 ;②在高浓度无机硒条件下培养 ,藻体的总硒、有机硒、有机化率均呈现下降趋势 ;③S .P对硒的生物有机化率在培养第 3d时较低 ,第 6d时较高 ;添加 15 0mg·L- 1硒培养的富硒螺旋藻 ,第 6d时硒主要与水溶性蛋白质结合 ,占 65 .5 %.结论 :S .P中总硒含量、有机硒含量、硒的有机化率及硒在藻体中的分布均呈现动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微量元素硒 有机硒 富集作用 生物有机化作用 光合自养型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脉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螺旋藻中的微量元素 被引量:15
10
作者 程存归 洪庆红 +2 位作者 李丹婷 范勐海 蔡小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35-1737,共3页
将微量脉冲进样技术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对钝顶螺旋藻中的Ni,Zn,Mn,Cu,Mg,Fe,Ca和Pb等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含有丰富的镁,锌,铁及钙,铜。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58%~106.12%,RSD〈4.26%,具... 将微量脉冲进样技术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结合,对钝顶螺旋藻中的Ni,Zn,Mn,Cu,Mg,Fe,Ca和Pb等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钝顶螺旋藻含有丰富的镁,锌,铁及钙,铜。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58%~106.12%,RSD〈4.26%,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结果可为探讨钝顶螺旋藻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其药效的相关性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脉冲进样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钝顶螺旋藻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对不同无机硒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喻达辉 刘少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硒吸收 无机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螺旋藻对肝叶切除大鼠肝细胞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峰 黄峙 +3 位作者 杨芳 郑文杰 丁自海 钟世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Se-SP)对大鼠肝叶切除术后肝细胞的抗氧化效应。方法:采用W istar大鼠复制67%肝切除模型,3个不同剂量组的大鼠于术前连续7 d按每天每公斤体质量灌胃150 mg(H)、50 mg(M)、15 mg(L)的Se-SP,另设生理盐水(P)和假手术...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Se-SP)对大鼠肝叶切除术后肝细胞的抗氧化效应。方法:采用W istar大鼠复制67%肝切除模型,3个不同剂量组的大鼠于术前连续7 d按每天每公斤体质量灌胃150 mg(H)、50 mg(M)、15 mg(L)的Se-SP,另设生理盐水(P)和假手术(F)对照组。在手术前(0h)及术后12 h和48 h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肝细胞,检测肝细胞中硒(Se)、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P、F组相比,H、M组肝细胞中Se、G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Se水平与GPx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2=0.75,P<0.05)而与MDA呈明显负相关(R2=0.70,P<0.05)。结论:Se-SP对肝切除大鼠肝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护效应,对GPx活性具有明显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肝叶切除术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浓度对钝顶螺旋藻吸附、吸收和转化砷酸盐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淑 许平平 +3 位作者 刘聪 王亚 张春华 葛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首先用0~300μg·L-1砷酸盐[As(Ⅴ)]处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分析了螺旋藻对As(Ⅴ)的吸附和吸收特性,并在300μg·L-1 As(Ⅴ)处理下,研究了不同磷浓度(P正、1/10 P正、1/25 P正、1/50 P正)对螺...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首先用0~300μg·L-1砷酸盐[As(Ⅴ)]处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分析了螺旋藻对As(Ⅴ)的吸附和吸收特性,并在300μg·L-1 As(Ⅴ)处理下,研究了不同磷浓度(P正、1/10 P正、1/25 P正、1/50 P正)对螺旋藻吸附、吸收和转化As(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研究As(Ⅴ)处理范围内,螺旋藻的干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随着As(Ⅴ)浓度的升高,藻体富集的总砷含量增加,当As(Ⅴ)处理浓度为150~300μg·L-1时砷富集量为1.006~1.569 mg·kg-1,超过了国家保健(功能)食品的砷污染限量1.0 mg·kg-1(GB 16740—1997)。随着培养基中磷浓度的降低,螺旋藻体内吸收的砷含量呈现增多趋势。在正常磷(P正)和1/10 P正条件下,螺旋藻体内的砷均为As(Ⅴ);当磷浓度降低至1/25 P正时,藻细胞中的砷有3.28%为As(Ⅲ);当磷浓度降低为1/50 P正时,螺旋藻吸收的砷增加至1.457 mg·kg-1,其中有9.24%和37.35%分别转化为As(Ⅲ)和二甲基砷(DMA),表明降低培养基中磷浓度促进了螺旋藻体对As(Ⅴ)的吸收、还原和甲基化,但藻细胞中砷的主要形态仍为As(Ⅴ)。在正常磷浓度培养下,藻体富集的砷以藻细胞表面吸附为主,通过磷酸盐缓冲液脱附可去除95%以上螺旋藻富集的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吸附 吸收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剂量对钝顶螺旋藻的生理生化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思嘉 杨芳 郑文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2,共6页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硒处理,以单位生物量S.platen-sis的加硒量为硒剂量(xSe=CSe/W(S.platensis)),通过每天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硒,维持螺旋藻生长期的硒剂量为恒定水平(即每天的xSe相同),研究不同...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进行不同剂量水平的硒处理,以单位生物量S.platen-sis的加硒量为硒剂量(xSe=CSe/W(S.platensis)),通过每天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硒,维持螺旋藻生长期的硒剂量为恒定水平(即每天的xSe相同),研究不同硒剂量对S.platensis的生理生化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抗氧化酶的活性除了APX之外基本上随xSe的增大而增大;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S.platensis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藻体MDA含量小于或接近于对照组;当xSe不小于0.2时,藻的色素含量与蛋白含量下降,其中,xSe为0.4的实验组的生物量则比对照组下降了21%;藻体MDA含量随xSe的增大而上升.实验结果提示,当xSe不大于0.1时,硒对螺旋藻产生营养作用,而当xSe不小于0.2时硒对螺旋藻产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剂量 钝顶螺旋藻 营养作用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钝顶螺旋藻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的光谱学特性及机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华莲 陈填烽 +1 位作者 尹希 郑文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9-754,共6页
研究了亚硒酸钠预处理对H2O2氧化胁迫下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生长、藻丝体形态、谱学特性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探究硒拮抗氧化胁迫保护螺旋藻的机制。结果显示,H2O2氧化胁迫明显抑制螺旋藻的生长,藻丝体严重受... 研究了亚硒酸钠预处理对H2O2氧化胁迫下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生长、藻丝体形态、谱学特性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探究硒拮抗氧化胁迫保护螺旋藻的机制。结果显示,H2O2氧化胁迫明显抑制螺旋藻的生长,藻丝体严重受损,可见光吸收440nm峰增强,620和680nm峰降低;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特征峰强度明显降低,藻胆蛋白特征发射峰由660nm蓝移至650nm;红外光谱透射峰没有发生位移,蛋白质和多肽的特征谱带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相对强度降低;细胞内ROS相对含量显著性升高。硒预处理24h呈剂量效应地减轻由H2O2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效地抑制胞内ROS的过度累积,提高螺旋藻的抗氧化能力,缓解了氧化胁迫对光能捕获和传递等重要生理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氧化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H_2O_2胁迫钝顶螺旋藻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尹希 陈填烽 +1 位作者 杨芳 郑文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3-740,共8页
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为实验对象,用H2O2构建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硒对H2O2胁迫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干重、水溶性蛋白、光合色素、抗氧化酶(SOD、POD、APX、CAT和GSH-PX)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硒作为过... 以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为实验对象,用H2O2构建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硒对H2O2胁迫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干重、水溶性蛋白、光合色素、抗氧化酶(SOD、POD、APX、CAT和GSH-PX)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硒作为过氧化保护剂的可能性及其机制。结果显示:(1)在0.25-2.5 mmol/L H2O2胁迫下,钝顶螺旋藻的藻密度、干重均显著降低,藻丝出现明显的断裂、破碎,藻体中MDA含量呈剂量性增加。(2)预添加一定浓度(2-1 000μmol/L)的Na2SeO3可显著抑制1 mmol/L H2O2胁迫下的钝顶螺旋藻藻密度和干重的降低趋势,改善藻丝的断裂受损,诱导藻体中SOD、POD、APX、CAT和GSH-PX抗氧化酶系活性的提高,同时显著增加水溶性蛋白的含量,缓解脂溶性色素的降解,降低MDA的积累和羟自由基的相对含量,拮抗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研究表明,硒的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钝顶螺旋藻的抗氧化能力,对氧化胁迫引起的生理伤害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以达到较理想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氧化损伤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螺旋藻对肝叶切除大鼠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峰 黄峙 +2 位作者 郑文杰 杨芳 丁自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0-933,共4页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对肝叶切除大鼠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用Wistar大鼠复制67%肝叶切除动物模型,术前灌胃富硒螺旋藻7d,于手术时(0h)及术后12h、48h取鼠肝细胞,检测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活性,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对肝叶切除大鼠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用Wistar大鼠复制67%肝叶切除动物模型,术前灌胃富硒螺旋藻7d,于手术时(0h)及术后12h、48h取鼠肝细胞,检测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活性,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细胞DNA合成率。实验设150(H)、50(M)、15(L)mg.kg-1.d-1剂量组以及安慰剂(P)组和假手术对照组(F)。结果:与P、F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肝细胞GPx和TR活性及PCNA指数和[3H]-TDR掺入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发现,GPx和TR活性与PCNA表达指数均有明显正相关(r2=0.77和0.87,P<0.05),与[3H]-TDR掺入水平也具有高度正相关(r2=0.73和0.84,P<0.05)。结论:结果提示Se-SP对肝叶切除大鼠具有明显促肝细胞再生效应,这些硒酶活性上调可能在增强肝细胞再生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肝切除术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螺旋藻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茜 黄伟 黄蓓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4-197,共4页
通过在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获得了硒含量达758.6μg/g的富硒螺旋藻。采用量子共振技术检测富硒螺旋藻的主要氨基酸、维生素及抗癌能力、免疫功能、抗高脂血症相关功能性指标的量价值,发现富硒螺旋藻以上各项指标的量价值... 通过在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亚硒酸钠的方法获得了硒含量达758.6μg/g的富硒螺旋藻。采用量子共振技术检测富硒螺旋藻的主要氨基酸、维生素及抗癌能力、免疫功能、抗高脂血症相关功能性指标的量价值,发现富硒螺旋藻以上各项指标的量价值均高于普通螺旋藻。同时考察富硒螺旋藻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给予小鼠连续2周灌胃富硒螺旋藻,通过尾静脉单次注射400 mg/kg的Triton WR-1339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18 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血脂水平。结果表明:与Triton WR-1339对照组相比较,富硒螺旋藻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普通螺旋藻高剂量组相比,富硒螺旋藻高剂量组小鼠的血清中TG、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显著上升(P<0.05)。富硒螺旋藻对急性高脂血症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螺旋藻 量子共振 急性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e和Te对两种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郑文杰 贺鸿志 +2 位作者 黄峙 杨芳 郭宝江 《生态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研究了硫分族 S(Na_2SO_3)、Se(Na_2SeO_3)和 Te(Na_2TeO_3)双组分共存时,对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um)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e 和 Te 对两种螺旋藻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 Te 的毒性明显强于 Se。在一... 研究了硫分族 S(Na_2SO_3)、Se(Na_2SeO_3)和 Te(Na_2TeO_3)双组分共存时,对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um)和钝顶螺旋藻(S.plat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Se 和 Te 对两种螺旋藻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而 Te 的毒性明显强于 Se。在一定浓度范围内,S 可不同程度的缓解 Se 和 Te 的毒性,而在较高浓度时缓解作用下降;Se 也可缓解 Te 的毒性,但在较高浓度时二者却产生毒性协同作用。S、Se 和 Te 对 S.maximum 和 S.platensis 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对于 S.maximum,随 S(Ⅳ)浓度提高,对 Se 毒性缓解作用增强,当 S(Ⅳ)浓度达到600 mg·L^(-1)时,可完全解除600 mg·L^(-1)Se(Ⅳ)的毒性,但对 Te 的毒性缓解作用较弱。在 S.maximum 的生长后期,25 mg·L(-1) Se 可缓解 Te 的毒性:对于 S.platensis,50 mg·L^(-1)S(Ⅳ)对 Se,200 mg·L^(-1)S(Ⅳ)对 Te 的毒性的缓解作用最强,但不能完全解除600 mg·L^(-1)Se 或200 mg·L^(-1)Te 的毒性,50 mg·L^(-1)的 Se对 Te 毒性的缓解作用最大,而200 mg·L^(-1)Se 却与 Te 产生毒性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SE TE 螺旋藻 生长 有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螺旋藻中痕量硒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波静 钱利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10-612,共3页
将被测试液、氢化元素-NaOH-NaBH4溶液及HCl溶液用三道蠕动泵在相同速率下,提取送入T型动态反应器,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由氩气载入等离子气中,测量谱线强度,该方法不需分离,直接测定,灵敏度高,干扰少的特点,是测定... 将被测试液、氢化元素-NaOH-NaBH4溶液及HCl溶液用三道蠕动泵在相同速率下,提取送入T型动态反应器,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由氩气载入等离子气中,测量谱线强度,该方法不需分离,直接测定,灵敏度高,干扰少的特点,是测定痕量硒的一种有效分析手段,方法下限可达0.017μg·g-1,样品回收率为98.89%~101.20%,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 螺旋藻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