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放氢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龙敏南 林志 +3 位作者 詹雄凌 吴健民 张凤章 许良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21-924,共4页
螺旋藻含有可逆性氢酶,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催化放氢.研究表明:当培养基的pH值为8.5~9.5,气相氧浓度为1%的条件时,能使螺旋藻放氢达到最大效率.外加葡萄糖、蔗糖有利于放氢,葡萄糖、蔗糖的最适浓度为0.1mol/L,... 螺旋藻含有可逆性氢酶,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催化放氢.研究表明:当培养基的pH值为8.5~9.5,气相氧浓度为1%的条件时,能使螺旋藻放氢达到最大效率.外加葡萄糖、蔗糖有利于放氢,葡萄糖、蔗糖的最适浓度为0.1mol/L,而a-酮戊二酸、柠檬酸等对螺旋藻的放氢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氢酶 放氢 活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变性剂和pH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别藻蓝蛋白(APC)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站平 刘鲁宁 +3 位作者 陈秀兰 张熙颖 张玉忠 周百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5,共7页
采用不同光照条件、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脲 ,以及不同pH等条件处理钝顶螺旋藻别藻蓝蛋白 (APC) ,检测其光谱变化、生成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变化 ,对纯化的钝顶螺旋藻别藻蓝蛋白 (APC)在不同条件下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不同光照条件、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脲 ,以及不同pH等条件处理钝顶螺旋藻别藻蓝蛋白 (APC) ,检测其光谱变化、生成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变化 ,对纯化的钝顶螺旋藻别藻蓝蛋白 (APC)在不同条件下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光照下 ,APC具有生成自由基的能力 ;黑暗中 ,APC却表现为清除自由基。SDS是一种很强的变性剂 ,1mmol/L的SDS即可以使APC完全变性 ,能量传递功能丧失 ,光照下 ,APC生成自由基的能力丧失 ,自由基清除能力明显增强。 1 6mol/L的脲作用后 ,只使APC部分变性 ,导致APC能量传递效率降低 ,光照下 ,表现为生成自由基的能力下降。随着脲浓度的升高 ( 3 2mol/L、6 4mol/L) ,APC的结构逐渐变化 ,能量传递功能逐渐丧失 ,表现为生成自由基的能力逐渐下降 ,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逐渐增强。APC具有较宽的pH稳定性 ,在pH为 7— 1 0的范围内非常稳定 ;当pH为 1 1时 ,APC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在日光灯下 ,pH为 7时 ,APC具有生成自由基的能力 ;pH为 8时 ,APC的荧光光谱虽然没有发生变化 ,但它们表现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pH的增加 ,自由基清除能力也增强。因此 ,APC具有产生和清除自由基的双重功能 ,光照是调控自由基清除与产生的关键因素 ,并且只有APC具有能量吸收和传递功能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别藻蓝蛋白 脱辅基蛋白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物转化富硒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峰 郭云飞 +2 位作者 陈昱 凌钦婕 黄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 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 SP,从Se 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 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 SPPB)、硒藻蓝蛋白(Se SP-PC)、硒多糖(... 目的:比较研究和评价富硒螺旋藻(Se SP)生物转化产生的主要富硒活性形式在体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方法:利用富硒培养技术制备Se SP,从Se SP中分级提取纯化硒总蛋白(Se SP-TP)、硒藻胆蛋白复合体(Se SPPB)、硒藻蓝蛋白(Se SP-PC)、硒多糖(Se SP-PS)和纳米红硒(Nano-Se);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硒含量;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化学发光体系检测自由基清除率,Reed-Muench算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Se SP-TP、Se SP-PB和Se SP-PC与不含硒相同形态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显著提高(P<0.05),对·O2和·OH清除作用的EC50明显降低(P<0.05),Se SP中Se SP-PB在体外对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高,其中Se SP-PC可能起主要作用;Se SP-PS硒的质量分数低,其中硒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尚不明确;微藻转化的NanoSe也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Se SP生物转化富硒活性形式对自由基清除的增强效应与活性硒元素的掺入有关,藻体转化生成的富硒蛋白质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明显,生物转化纳米硒作为一种新型活性硒形态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生物转化 抗氧化剂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管越强 张义科 +1 位作者 陈勇 田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2期182-184,共3页
利用CuSO4 溶液研究了Cu2 + 对钝顶螺旋藻 (Spirulinaplatensis)的毒性影响。Cu2 + 在24和48h时对钝顶螺旋藻的半数有效浓度 (EC50)分别为46.84和23.91μmol/L,对钝顶螺旋藻的安全浓度为1.869μmol/L。与其他藻类相比 ,钝顶螺旋藻对Cu2 +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毒性 耐受性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废水培养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的营养物质构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昆 张逸波 +1 位作者 黄峙 郑文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研究生活废水培养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构成.用厨房废水(kitchen wastewater,KW)摇瓶培养SP,观察藻细胞在KW中的生长状态,以及低、高光照强度(36μmol/m2.s和108μmol/m2.s)对SP生长的影响.化学比色法检测KW... 研究生活废水培养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构成.用厨房废水(kitchen wastewater,KW)摇瓶培养SP,观察藻细胞在KW中的生长状态,以及低、高光照强度(36μmol/m2.s和108μmol/m2.s)对SP生长的影响.化学比色法检测KW培养的SP(KW-SP)中的总蛋白质(Pr)、脂(Lip)和水溶性多糖(Ploys)等主要营养物质的构成.结果发现,SP在KW中的生长速率、生物量及产率可达在Zarrouk培养液(ZM)中的80%以上,并表现有明显氮营养缺乏特点;与ZM培养的SP(ZM-SP)相比,低、高光照强度下培养的KW-SP中Pr(分别占干质量的47.7%和40.3%)明显降低(P<0.05),Lip(26.5%和19.3%)显著增高(P<0.05),高光照强度下培养的KW-SP中Ploys(24.1%)显著增高(P<0.05);KW-SP中天冬氨酸(Asp)和蛋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精氨酸、组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用生活废水培养的SP营养价值仍然较高,培养过程中氮缺乏和光照强度对KW-SP中蛋白质、脂、多糖及氨基酸构成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营养物质 生活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水培养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实验 被引量:4
6
作者 骆育敏 齐雨藻 +1 位作者 洪英 林兰英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以纯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为实验材料,以无毒加富的1/10浓度的氮肥厂废水为基本培养液,并加入4.2g/LNaHCO3和0.25g/lKHCO3两咱营养盐,结果螺旋藻生长良好,此加入量仅为Z... 以纯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为实验材料,以无毒加富的1/10浓度的氮肥厂废水为基本培养液,并加入4.2g/LNaHCO3和0.25g/lKHCO3两咱营养盐,结果螺旋藻生长良好,此加入量仅为Zarrouk培养基中NaHCO3量的1/4和k2HPO4量的1/2.经14d培养后,其最终生物量为5.3g/ml,而用Zarrouk培养基作对照试验,其最终生物量为5.6g/ml,可见二者的生物量基本相同.因此,加富的广州氮肥厂的废水适合钝顶螺旋藻的生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生物量 废水 培养基 钝顶螺旋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两种不同形态藻丝体的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林重阳 沈晓文 +2 位作者 赵振坤 吴韩志 徐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2-1157,共6页
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离纯化获得了螺旋形和直线形两种不同形态的藻丝体.通过对二者光合作用的研究发现,螺旋形藻丝体具有较高的光饱和光合作用速率(PmChla)和光饱和点,比直线形藻丝体更能适应较高光强的环境;而直线形... 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离纯化获得了螺旋形和直线形两种不同形态的藻丝体.通过对二者光合作用的研究发现,螺旋形藻丝体具有较高的光饱和光合作用速率(PmChla)和光饱和点,比直线形藻丝体更能适应较高光强的环境;而直线形藻丝体具有较低的光补偿点,能在更低的光强下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对两种不同形态藻丝体的总蛋白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了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和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3个蛋白与肽聚糖代谢有关,2个蛋白与光合作用有关,1个蛋白与细胞分裂调控相关,1个蛋白为外膜通道蛋白,2个蛋白为功能未知的假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形态差异 光合作用 双向电泳 差异表达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吸收转化亚硒酸钠生成纳米元素硒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永林 任璐艳 +3 位作者 靳兴媛 张逸波 凌钦婕 黄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富硒培养过程中转化亚硒酸钠产生的红色纳米元素硒(Nano-Se)进行鉴定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红色微粒的纳米形貌,激光散射仪分析其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和X-线能谱(EDX)联用表征纳米粒中的元...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富硒培养过程中转化亚硒酸钠产生的红色纳米元素硒(Nano-Se)进行鉴定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红色微粒的纳米形貌,激光散射仪分析其粒径分布,透射电镜(TEM)和X-线能谱(EDX)联用表征纳米粒中的元素硒形态,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测定Nano-Se中的金属元素构成和含量,回归分析螺旋藻细胞总蛋白含量及还原性巯基水平与转化Nano-Se生成量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从富硒螺旋藻培养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分离鉴定到Nano-Se,其为较均一的球形或近似球形,平均粒径约60 nm,其中硒的质量比为58.5%,原子比为34.7%,除主要含硒元素外,也含有微量的Cu、Zn、Fe、Mn和Ca等元素,并含有少量蛋白质.还发现Nano-Se的生成与藻细胞总蛋白和还原性巯基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实验结果表明,螺旋藻可转化亚硒酸钠生成Nano-Se,为富硒微藻中活性硒形态的研究及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纳米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D和6-BA对提高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Geitler)生物产量的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晓春 吴晓玉 +1 位作者 刘传飞 陈善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37-438,共2页
2.4-D和6-BA对于钝顶螺旋藻藻株D和藻株E的生物产量具有明显的提高趋势。其最适浓度为:6-BA10mg/L,2.4-D0.1mg/L(对藻株D)和1mg/L(对藻株E)。藻株F的生物产量基本上不受2.4-D和6... 2.4-D和6-BA对于钝顶螺旋藻藻株D和藻株E的生物产量具有明显的提高趋势。其最适浓度为:6-BA10mg/L,2.4-D0.1mg/L(对藻株D)和1mg/L(对藻株E)。藻株F的生物产量基本上不受2.4-D和6-BA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 6-BA 钝顶螺旋藻 生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天赐 杨世杰 毛炎麟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用Cor线照的常状体群体,率是300krud,是示了100krad以下量可以的生长,用超声波把螺单位死剂量是100krad,致,单隹死剂量是100krad,致死剂量是2krad,在100krad对的细总代中,大细长的细胞系,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Γ射线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刺激红系细胞集落生成的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蛋白 被引量:7
11
作者 汤国枝 张鹤云 +2 位作者 金以丰 倪军 曾昭琪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2期377-380,共4页
从螺旋藻体中通过DEAE纤维素层析、硫酸铵分部沉淀和葡聚糖G75凝胶过滤得到一种具有离体情况下刺激红系细胞集落生成的功能蛋白质.SDS—PAGE测分子量为15000道尔顿,等电点为4.8,含有藻蓝胆素.该蛋白命名为螺... 从螺旋藻体中通过DEAE纤维素层析、硫酸铵分部沉淀和葡聚糖G75凝胶过滤得到一种具有离体情况下刺激红系细胞集落生成的功能蛋白质.SDS—PAGE测分子量为15000道尔顿,等电点为4.8,含有藻蓝胆素.该蛋白命名为螺旋藻15000蛋白(Spiruliaplatensis15000,SP—15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蛋白质 红系细胞集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对生活污水的生物净化与修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昆 黄峙 郑文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6,共4页
探讨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对生活污水的生物修复与净化作用。用厨房污水(KW)接种SP后摇瓶光照培养,观察藻细胞在KW中的生长状态,分析其中β-胡萝卜素和C-藻蓝蛋白的含量,并比较接种前和培养10d后KW中BOD、COD、NH3-N、N... 探讨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SP)对生活污水的生物修复与净化作用。用厨房污水(KW)接种SP后摇瓶光照培养,观察藻细胞在KW中的生长状态,分析其中β-胡萝卜素和C-藻蓝蛋白的含量,并比较接种前和培养10d后KW中BOD、COD、NH3-N、NO3-N和PO4-P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SP可在KW原液(KW100)和80%(体积分数)KW(KW80)中维持较好生长,并且藻细胞中C-藻蓝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培养10d后,KW100中BOD、COD、NH3-N、NO3-N和PO34-P的去除率分别为77.6%、75.2%、97.8%、98.2%和64.5%,对KW100中Zn、Se等元素能够有效富集,对一些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率也大于50%。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藻培养对生活污水有较好的生物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厨房污水 生物净化 Β-胡萝卜素 C-藻蓝蛋白 营养元素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养殖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大志 单保党 +1 位作者 程兆弟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0-484,共5页
螺旋藻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的营养保健品,它的丰富营养物质和明显的药效作用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重视,被誉为明天最理想的保健品和超级食品[1,2].近来螺旋藻产业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着生产... 螺旋藻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推荐的营养保健品,它的丰富营养物质和明显的药效作用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重视,被誉为明天最理想的保健品和超级食品[1,2].近来螺旋藻产业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着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已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 钝顶螺旋藻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沙区碱湖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低温适应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凌岩 乔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5期421-423,共3页
采用比色法、大幅度降温法和冰冻法,对鄂尔多斯沙区碱湖的钝顶螺旋藻低温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9.3μmol·m^(-2)·s^(-1)连续光照下(7 d),该藻生长的最适温度的最低点约为24℃;温度从35℃骤降到13℃时其能够缓慢生长;... 采用比色法、大幅度降温法和冰冻法,对鄂尔多斯沙区碱湖的钝顶螺旋藻低温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9.3μmol·m^(-2)·s^(-1)连续光照下(7 d),该藻生长的最适温度的最低点约为24℃;温度从35℃骤降到13℃时其能够缓慢生长;在-18%冰冻后依然可以复生;其对低温的适应特性是引进品系所不具备的。研究可为我国螺旋藻产业所需的低温型藻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沙区 碱湖 钝顶螺旋藻 低温适应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2-DE 分析蛋白制备方法改进及试用于螺旋手性差异蛋白研究
15
作者 王景梅 汪志平 +5 位作者 于金鑫 刘新颖 邵斌 蓝瑾瑾 马丽芳 陈子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采用冻融破壁和蛋白质分步提取等技术,对钝顶节旋藻2-DE分析蛋白制备方法作了改进,并试用于螺旋手性差异表达蛋白研究,结果表明:(1)钝顶节旋藻细胞反复冻融5次完全破碎,用Tris-HCl提取液提取3次可提得近87%的水溶性蛋白,再用SDS(十二烷... 采用冻融破壁和蛋白质分步提取等技术,对钝顶节旋藻2-DE分析蛋白制备方法作了改进,并试用于螺旋手性差异表达蛋白研究,结果表明:(1)钝顶节旋藻细胞反复冻融5次完全破碎,用Tris-HCl提取液提取3次可提得近87%的水溶性蛋白,再用SDS(十二烷基磺酸钠)提取液可从沉淀中提得水不溶性蛋白;(2)将上述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蛋白分别用TCA/丙酮法纯化后作双向电泳(2-DE)分析,可辨蛋白点分别达500和760多个,而两者间的匹配率仅7%,说明分离度好且质量高;(3)利用此法获得了13个与钝顶节旋藻螺旋手性相关的候选蛋白,其中5个为首次发现,候选蛋白功能涉及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物质外排和环境适应等;(4)本文所建的"冻融破壁分步提纯法"与现有节旋藻2-DE蛋白制备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仪器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及信息量更丰富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节旋藻 蛋白质 制备方法 双向电泳 螺旋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培育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株系Sp-J(M)的研究
16
作者 叶继术 方哲红 +1 位作者 汪志平 吴次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226-229,共4页
钝顶螺旋藻Sp J细胞经 0 .5 %EMS和 2 .4kGyγ 射线诱变处理后 ,得到了一株藻丝长度比Sp J长 10倍、且能在用发酵 4 0d的猪粪配成的培养液中良好生长的突变体 [Sp J(M) ]。Sp J(M)干藻粉的蛋白质、多糖、水分和灰分含量分别为 5 1.2 %、... 钝顶螺旋藻Sp J细胞经 0 .5 %EMS和 2 .4kGyγ 射线诱变处理后 ,得到了一株藻丝长度比Sp J长 10倍、且能在用发酵 4 0d的猪粪配成的培养液中良好生长的突变体 [Sp J(M) ]。Sp J(M)干藻粉的蛋白质、多糖、水分和灰分含量分别为 5 1.2 %、8.4 %、6 .8%和 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猪粪 发酵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ology of factorial design deriving guidelines for simulation of growth curve and production of sugars by Spirulina (Arthrospira) maxima 被引量:1
17
作者 NIE Zhen yuan XIA Jin lan LEVERT J.M.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1年第4期228-233,共6页
It is practical, economic and sometimes essential to derive rules or conclusions by performing lesser runs of experiments. In this part, a methodology based on 2 f factorial design was brought up to derive guidelines ... It is practical, economic and sometimes essential to derive rules or conclusions by performing lesser runs of experiments. In this part, a methodology based on 2 f factorial design was brought up to derive guidelines to simulate growth curve and production of sugars by Spirulina (Arthrospira) maxima . The growth curve or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sugars was idealized by sets of straight lines limited by phase transfers of growth or accumulation of sugars. Normal analyses of the critical values of the transfers were used to derive their linear relationships with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experimental factors. These linear functions were called guidelines and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growth curve or accumulation of sugars. Generalization of the guideline technique was determined by the kinetic limitation of nutrient nitrogen or sulfur that was dependent upon their stoichiometric deficiency directly derived from their initial values in the medium. This method uses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culture and does not need measurements of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 sulfate and pigments during cultivation. It is a practical and useful alternative way to trace and predict approximately the growth curve and production of sugars by S. maxi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torial design GUIDELINE SIMULATION growth production of sugar arthrospira spirulina maxi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action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cyanobacterium Spirulina (Arthrospira) maxima in nitrogen-limited batch culture 被引量:1
18
作者 聂珍媛 夏金兰 J.M.LEVERT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年第2期81-86,共6页
By a sequentially selective extraction procedure, polysaccharides (PS) from cyanobacterium Spirulina (Arthrospira) maxima that can be bio functionally healthy components were fractionated in four parts including the c... By a sequentially selective extraction procedure, polysaccharides (PS) from cyanobacterium Spirulina (Arthrospira) maxima that can be bio functionally healthy components were fractionated in four parts including the culture medium (PSCM), the external layers of the cell (PSEL), the cell wall (PSCW) and storage granules (PSSG). The four fractionated parts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GLC) equipped with FID and fused silica capillary column (15 m×0.53 mm i. d.). The contents of PSCM, PSEL, PSCW and PSSG were about 2.0%, 2.6%, 10.0% and 52.0% to cell dry matter, respectively. Glucose was almost the only monosaccharide in PSSG and PSCW and most predominant in PSEL, while in PSCM, xylose, rhamnose and glucose were the main ones. Two uronic acids represented by glucuronic acid and galacturoic acid, six neutral monosaccharides including fucose, rhamnose, xylose, mannose, galactose and glucose, and two possible unidentified sugars were found in PSEL and PSCM. These data are valuable for the selective productions of high added value sugars from Spirulin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zation CYANOBACTERIUM extraction FRACTIONATION 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 POLYSACCHARIDES spirulina (arthrospira) maxi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汞胁迫下饲料添加螺旋藻对马口鱼生长、抗氧化、免疫功能和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陈旭波 汤自强 +2 位作者 赵洋 黄晓盛 刘子明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175,共9页
文章探究0.107 mg/L(1/396h LD50)的汞暴露(汞胁迫组)及汞胁迫下饲料添加4%螺旋藻(汞+4%藻组)或8%螺旋藻(汞+8%藻组)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指标和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在汞暴露两周后,汞胁迫组马口鱼... 文章探究0.107 mg/L(1/396h LD50)的汞暴露(汞胁迫组)及汞胁迫下饲料添加4%螺旋藻(汞+4%藻组)或8%螺旋藻(汞+8%藻组)对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指标和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在汞暴露两周后,汞胁迫组马口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汞+4%藻和汞+8%藻组与对照组都无显著差异。养殖第2周,汞胁迫组马口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汞+4%藻组马口鱼的CAT和T-AOC活性都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SOD、ACP、AKP、LZM活性均无显著变化;汞+8%藻组检测的所有抗氧化和免疫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养殖第1和第2周,汞胁迫下饲料添加4%或8%的螺旋藻均能显著提高马口鱼的热休克蛋白70和热休克蛋白90表达,其中8%添加量的效果最佳。总言之,高浓度汞暴露会抑制马口鱼的生长性能并降低抗氧化和免疫指标,饲料添加适量的螺旋藻(8%)能补偿马口鱼因汞胁迫被抑制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同时提高马口鱼的抗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抗氧化 免疫 热休克蛋白 马口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分子标记技术用于螺旋藻(Spirulina)分类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晋楠 汪志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用 1 0 6条随机引物对Sp 1等 7株钝顶螺旋藻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 :(1 )绝大多数引物的PCR扩增结果均相同 ,与它们同属于钝顶螺旋藻种的事实相符。 (2 )筛选出 2 3条具有明显多态性的随机引物 ,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 1 5 1 ,平均每条引... 用 1 0 6条随机引物对Sp 1等 7株钝顶螺旋藻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 :(1 )绝大多数引物的PCR扩增结果均相同 ,与它们同属于钝顶螺旋藻种的事实相符。 (2 )筛选出 2 3条具有明显多态性的随机引物 ,扩增出的总条带数为 1 5 1 ,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条带数为6 5 7;其中多态性条带为 1 2 0 ,占总带数的 79 5 %。 (3 ) 7株材料经聚类分析可聚成 2大类 ,Sp 1和Sp 2与Sp 6聚成第Ⅰ类 ,Sp 3、Sp 4及Sp 5与Sp 7聚成第Ⅱ类。 (4)第Ⅰ类和第Ⅱ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9 76 3 9,而两大类内部各藻株间的遗传距离仅为 2 6 4 5 8— 4 5 82 8,说明两大类间的遗传背景差异较大 ,而两大类内部各藻株间的遗传背景差异相对较小。上述分类结果与 7株材料的某些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相吻合 ,但与依据藻丝体形态特征的经典分类结果有较大出入。本研究首次将RAPD分子标记技术用于螺旋藻的分类 ,为在DNA水平建立螺旋藻分类与新品种 (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 RAPD 聚类分析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