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堂冲突中教师情感的发生轨迹与转化策略——基于斯宾诺莎的情感理论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国秀 万瀚龙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9,共7页
基于斯宾诺莎的情感理论,对一则课堂冲突事件中教师情感的产生与变化轨迹展开分析,教师情感的目的是维持自我保存,发生机制是身心一体的过程,本质原因是师生之间的力量博弈。情感的诱因、情感的身体反应、情感的因果链条证明教师产生被... 基于斯宾诺莎的情感理论,对一则课堂冲突事件中教师情感的产生与变化轨迹展开分析,教师情感的目的是维持自我保存,发生机制是身心一体的过程,本质原因是师生之间的力量博弈。情感的诱因、情感的身体反应、情感的因果链条证明教师产生被动情感具有必然性。但教师可以发挥心灵理性的力量,通过洞悉情感过程、辨析情感对象、觉察身体感触、思考情感原因及塑造心灵德性五大方法,实现被动情感向主动情感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 发生轨迹 转化策略 斯宾诺莎情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人格特质如何影响其创意实施贡献——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2
作者 张慧颖 米学娇 曲霏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9-128,共10页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用户创新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需求洞察能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创新灵感和方向,对企业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的创新价值... 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用户创新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需求洞察能够为企业提供宝贵的创新灵感和方向,对企业持续创新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开放创新社区中用户的创新价值(如用户的创意实施贡献)展开研究。基于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构建用户人格特质影响创意实施贡献的作用路径和边界条件模型,以MIUI社区用户数据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用户开放性人格特质显著正向影响创意实施贡献,而神经质人格特质显著负向影响创意实施贡献;②认知能力、用户契合行为在开放性人格对创意实施贡献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消极情感、用户契合行为在神经质人格对创意实施贡献影响过程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③同伴认可显著正向调节认知能力在开放性人格与创意实施贡献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显著正向调节消极情感、用户契合行为在神经质人格与创意实施贡献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用户人格特质影响创意实施贡献的具体机制,优化企业在开放创新社区中的用户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特质 用户创意实施贡献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用户契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离还是困陷?智能算法推荐下短视频用户信息茧房突破的心理动因 被引量:3
3
作者 乐承毅 张金萍 +1 位作者 王子鑫 陈涛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56,共14页
[目的/意义]探究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下,短视频用户信息茧房突破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为平台助力用户突破信息茧房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情感—行为意愿”(Cognition-Affect-Conation,CAC)理论框架和矛盾态度理论,构... [目的/意义]探究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下,短视频用户信息茧房突破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为平台助力用户突破信息茧房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情感—行为意愿”(Cognition-Affect-Conation,CAC)理论框架和矛盾态度理论,构建用户信息茧房突破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与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多群组分析探究短视频内容类型的差异化影响。[结果/结论]感知控制可以通过提高心流体验和减少心理抗拒,降低信息茧房突破意愿。感知信息同质产生矛盾的情感体验,既降低又增加突破意愿。感知信息过载加重心理抗拒,促进突破意愿。享乐型和实用型视频中,用户的情感体验和突破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茧房 智能算法推荐 突破意愿 CAC理论 矛盾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驱动视域下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形成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
4
作者 尹新乐 刘伟 +3 位作者 刘俊萍 周玥 吴群红 梁立波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共5页
防御性医疗行为是医疗制度变迁与医疗风险泛化共同催生的复杂临床决策现象。基于多维驱动视域,将防御性医疗行为解构为质量改进行为、保证行为与回避行为3种类型,整合事件系统理论(event system theory,EST)、情感事件理论(affective ev... 防御性医疗行为是医疗制度变迁与医疗风险泛化共同催生的复杂临床决策现象。基于多维驱动视域,将防御性医疗行为解构为质量改进行为、保证行为与回避行为3种类型,整合事件系统理论(event system theory,EST)、情感事件理论(affective events theory,AET)、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on theory,SCT)及自我价值定向理论(self-worth oritation theory,SWOT),构建“环境—事件—情感—认知—态度—行为”多维驱动传导链条,系统解构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形成机制。多维驱动分析表明,事件的强度-时间-空间三维属性联合触发行为调适;情感要素直接或通过态度中介间接影响决策;环境-认知-行为三元交互形成循环互构;行为受态度定向调节产生分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纠纷处理机制、营造医患信任氛围、完善价值激励体系等协同治理策略,为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提供理论支撑以及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性医疗 事件系统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孤独特质小学生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特点
5
作者 乐贝林 高言 +2 位作者 谢有洪 王毅 陈楚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高孤独特质小学生在共情和心理推理能力的认知和情感2个维度的社会认知功能特征。方法:选取某小学五年级学生174名,根据孤独症谱系商数量表(AQ)得分的四分位数划分高低孤独特质组[AQ得分≥25分和AQ得分≤18分],每组43名,均完... 目的:探讨高孤独特质小学生在共情和心理推理能力的认知和情感2个维度的社会认知功能特征。方法:选取某小学五年级学生174名,根据孤独症谱系商数量表(AQ)得分的四分位数划分高低孤独特质组[AQ得分≥25分和AQ得分≤18分],每组43名,均完成认知与情感共情问卷(QCAE)、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同时采用Yoni和失言觉察任务考察心理推理能力。结果:高孤独特质小学生的QCAE认知共情、情感共情维度得分均低于低孤独特质小学生(均P<0.01);2组小学生在Yoni和失言觉察任务的认知心理推理能力、情感心理推理能力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孤独特质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共情层面可能呈现较差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但心理推理能力可能不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特质 社会认知 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 心理推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进情感与信任: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的价值指向
6
作者 凡景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践行“四真”要求,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需要基于“讲道理”的课程本质、“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政治引导”的课程功能等理论逻辑,引导教育... 践行“四真”要求,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需要基于“讲道理”的课程本质、“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政治引导”的课程功能等理论逻辑,引导教育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实现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在“四真”要求引领下,高校思政课需注重情感交流和信任建立,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在政治态度、政治觉悟、政治信仰和政治担当上实现全面提升。按照教学逻辑将“四真”要求准确融入教学全程,可通过设计“真问题”、创设“真情境”、激发“真情感”、组织“真实践”的教学引导,有效激活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共鸣与信任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情感 信任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价值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公众对中美科技实力认知的情感控制研究——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薇 丁宇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31,共10页
国家间科技实力的较量在大国博弈中作用显著,也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变量。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美国公众对中美科技实力的比较性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情感控制论的认知框架下,受访者对中国大国地位... 国家间科技实力的较量在大国博弈中作用显著,也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变量。基于“寰球民意指数”(2023)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美国公众对中美科技实力的比较性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情感控制论的认知框架下,受访者对中国大国地位评价越积极,越认可中国的科技实力,但这种认知呈现出内部分裂的特质,积极与消极并存。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政策的损己效能显著影响公众对中美科技实力比较的认知,国际事务关注度则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认知具有消极影响。研究勾勒了美国公众对中国科技实力和形象认知的民意轮廓,为我们思考跨文化情境下国际公众的情感政治基础提供了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实力 科技形象 情感控制论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多群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建军 柳倩 +1 位作者 卢霄娟 程思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为研究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不同群体居民出行意向影响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提出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多群组模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整合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响应程度以及低碳理念,构建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模型... 为研究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不同群体居民出行意向影响存在的差异性问题,提出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多群组模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整合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响应程度以及低碳理念,构建新能源汽车政策下居民出行意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及修正,划分多群组,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多群组分析,研究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不同出行方式偏好群体影响机理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响应以及低碳理念对出行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的影响在不同出行方式偏好下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越积极、低碳理念越强,则选择新能源汽车或公共交通出行的意向越强;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响应越积极,则选择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意向越强;改善居民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态度、响应,可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通过提升居民的低碳理念,可提高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或新能源汽车出行的意向.研究可为通过交通政策调整居民出行意向以及制定交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意向影响机理 结构方程模型多群组分析 新能源汽车政策 计划行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的影响机制
9
作者 谭春平 闫伊娜 张羽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139,共11页
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使得员工的知识破坏问题日趋明显,严重损害组织可持续发展。以两阶段配对的772份问卷为样本,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从员工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探究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领导底线心智... 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使得员工的知识破坏问题日趋明显,严重损害组织可持续发展。以两阶段配对的772份问卷为样本,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从员工认知和情感两条路径探究领导底线心智对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领导底线心智通过违反规范可接受感知与职场焦虑引发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相较于情感路径(职场焦虑),认知路径(违反规范可接受感知)的影响更显著;高水平合作氛围不仅会弱化领导底线心智对违反规范可接受感知和职场焦虑的影响,而且会削弱领导底线心智通过二者对员工知识破坏行为的传导作用。研究结论对保护员工与组织免受知识破坏侵害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破坏行为 知识隐藏 领导底线心智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领导者心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团队韧性的驱动机制——基于智能化矿山矿工心理韧性的上行传递模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淼 栗继祖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为挖掘并验证矿工心理韧性上行传递模型实现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情感事件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山西某智能化示范煤矿367名一线矿工的真实样本数据进行路径检验及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工个体心理韧性上... 为挖掘并验证矿工心理韧性上行传递模型实现机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情感事件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山西某智能化示范煤矿367名一线矿工的真实样本数据进行路径检验及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工个体心理韧性上行传递效应对煤矿团队韧性的驱动机制,包括情感传递和认知传递2条路径,且存在协调作用;矿工正念和组织认同感在个体心理韧性对团队韧性的情感传递路径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矿工自我效能感和组织认同感在个体心理韧性对团队韧性的行为传递路径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智能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提供1种可借鉴的管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矿山 心理韧性 上行传递 团队韧性 社会交换理论 情感事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基于科技公司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祥婧 徐鹏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110,共12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与传统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实质性融合,员工在经历传统雇佣模式的动荡后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本文以科技公司为样本,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作用机理,并考察员工消极情绪...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与传统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实质性融合,员工在经历传统雇佣模式的动荡后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本文以科技公司为样本,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框架,实证检验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作用机理,并考察员工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与企业组织公平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具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消极情绪在人工智能警觉与员工工作倦怠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即人工智能警觉通过激发员工消极情绪影响工作倦怠。调节作用检验结果显示,组织公平程度越高,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促进作用越弱。有调节的中介作用表明,组织公平程度越高,人工智能警觉通过员工消极情绪对工作倦怠的正向影响越弱。该结论揭示了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过程机制和情境约束,对企业优化人工智能管理、缓和劳资冲突以及促进就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警觉 工作倦怠 消极情绪 组织公平 情感事件理论 资源保存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价值共创行为对游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游客感恩的中介效应与特质犬儒主义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涂红伟 陈晔 江梓铭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4,197,共11页
旅游中的游客公民行为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视角探讨游客公民行为的发生过程,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情绪驱动机制。本文在情感事件理论的基础上,以491份游客样本为基础,深入考察游客感恩在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公... 旅游中的游客公民行为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认知视角探讨游客公民行为的发生过程,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情绪驱动机制。本文在情感事件理论的基础上,以491份游客样本为基础,深入考察游客感恩在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特质犬儒主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居民价值共创行为能诱发游客感恩;游客感恩在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特质犬儒主义不仅会抑制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感恩之间的正向关系,还会削弱游客感恩在居民价值共创行为与游客公民行为关系间的传递效应。该研究对旅游目的地倡导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主客关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美德等方面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价值共创行为 游客公民行为 游客感恩 特质犬儒主义 情感事件理论 主客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心理生理计算场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斌 钱昆 +4 位作者 董群喜 沈健 孙淑婷 孙乃迪 蔡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0-749,共10页
人类心智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是脑科学领域的未解之谜,“心理生理计算”理论的提出为探究心智工作机制提供了量化度量的方法,即可以通过采集人体生理参数,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法实现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然而,当前“心理生理... 人类心智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是脑科学领域的未解之谜,“心理生理计算”理论的提出为探究心智工作机制提供了量化度量的方法,即可以通过采集人体生理参数,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方法实现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量化评估.然而,当前“心理生理计算”理论离全面、客观地认识心智工作机制还存在一定距离.提出一种“心理生理计算场理论”,旨在通过引入物理学场理论的方法,结合“心理生理计算”理论构建客观量化反映人类心理状态动态变化规律的模型,推进精神疾病的分层分类和个性化、精准化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理计算 情感计算 场理论 脑科学 社会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对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的影响——基于情感体验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雯 罗卿思园 +1 位作者 董健康 付谦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目的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对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医生个人基本信息和责任感、医共体效能、情感体验3... 目的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对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医生个人基本信息和责任感、医共体效能、情感体验3个变量。选取湖北省2个典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23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紧密型县城医共体对医生责任感的影响。结果医共体效能对乡镇卫生院医生情感体验具有正向影响,情感体验对医生责任感有正向影响,医共体效能对医生责任感的直接效应值为0.044,间接效应值为0.236,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84.3%。结论情感体验在医共体效能与乡镇卫生院医生责任感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 医生责任感 县域医共体 情感事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ASD)家具中情感可供性的设计实践路径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棋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探析可供性理论辅助情感化设计方法在家具产品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以更好地满足孤独症儿童群体在家具产品领域中的情感化诉求,进而总结针对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具设计方法。调研并分析了全球孤独症儿童家具的发展现状和设计特点... 探析可供性理论辅助情感化设计方法在家具产品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以更好地满足孤独症儿童群体在家具产品领域中的情感化诉求,进而总结针对孤独症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家具设计方法。调研并分析了全球孤独症儿童家具的发展现状和设计特点,并列举实例进行深入剖析。介绍了情感化设计的发展和方法,以此方法的三层次理论即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为基础,并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家具产品中的孤独症儿童所需要的安全感、依恋感、共情感、亲密感等六种情感化要素诉求。本文阐述了可供性理论及家具产品对于用户的认知、感知、行为、功能四个方面的可供性,探讨了由情感化设计中的“人”的情感需求到可供性理论中的“物”的情感供应的交互闭环关系。提出了孤独症儿童家具的情感化可供性的设计方法,设计了“动物乐园”家具系列产品,进而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诉求进行补偿,并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设计路径的分析研究。由情感化设计中“人”的情感要素的思考到可供性理论“物”的反馈,形成由用户对于产品的情感诉求精准分析,再从家具产品到用户的情感供应的闭环系统,进而将该方法应用到孤独症儿童的家具设计当中,为这一特殊群体的情感满足提供设计方法路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 情感化设计 可供性理论 设计方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祖平 阮荣彬 宋格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4,共11页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 平台的开放共享特征促使用户更主动地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企业吸纳用户参与创新过程成为其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认知—情感双重视角出发,以创新自我效能感、情感承诺为中介变量,以主动型人格为调节变量,探究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对用户创新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与情感承诺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主动型人格分别在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用户创新行为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平台 激励机制 约束机制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主动型人格 用户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呈旭 七十三 +3 位作者 金童林 曾小叶 安叶青 卜塔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09-1220,共12页
在错误信息鉴别的研究领域,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和经典推理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影响个体错误信息鉴别的因素,但两者在认知能力的作用解释上存在分歧。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引入情绪、信息特征和个体立场及其深层次动机等因素,进一... 在错误信息鉴别的研究领域,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和经典推理理论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影响个体错误信息鉴别的因素,但两者在认知能力的作用解释上存在分歧。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引入情绪、信息特征和个体立场及其深层次动机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基于信号检测论的错误信息鉴别层级模型,旨在深化对不同因素如何影响错误信息鉴别的理解。该模型通过区分不同因素对信息鉴别中辨别敏感性和判断标准的影响,不仅有效地调和了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和经典推理理论在认知能力作用观点上的分歧,也为理解错误信息鉴别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更为细致和结构化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信息 信号检测论 影响因素 系统2动机性推理理论 经典推理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冲突到融合:个性化交易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8-2030,共13页
随着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从标准雇佣走向互利共生,如何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现阶段建立在组织目标基础上的一致性及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难以满足员工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的个人目标;越来越多员工主动与组织沟... 随着员工与组织的关系从标准雇佣走向互利共生,如何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议题。现阶段建立在组织目标基础上的一致性及标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难以满足员工日益个性化、动态化的个人目标;越来越多员工主动与组织沟通或协商,获得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人力资源安排,即个性化交易。本研究旨在将个性化交易引入个人−组织目标关系改善领域,并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探讨员工如何通过个性化交易主动改善两者关系:(1)辨析个性化交易提出的言语策略及达成条件;(2)厘清个性化交易在员工个人−组织目标冲突与融合感知间的作用机理;(3)阐明个性化交易改善两者关系的动态过程。研究成果将为改善个人−组织目标关系、促进组织−员工协同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交易 个人−组织目标关系 组织−员工协同发展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育理论的情感建构:表现、理路与方法论启示
19
作者 王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1,共11页
道德教育研究应立足人的道德成长现实和需求,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文化回应性的理论创建。其中,“情感”作为贯通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独特因子,在重建国人伦理道德、应对道德教育现实问题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尤其值得挖掘。基... 道德教育研究应立足人的道德成长现实和需求,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文化回应性的理论创建。其中,“情感”作为贯通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独特因子,在重建国人伦理道德、应对道德教育现实问题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尤其值得挖掘。基于情感的德育理论建构表现为将“道德情感”作为整全人培养的生命基础,并围绕“情感”展开系统的道德教育育人图景。这一建构并非是简单的情感视角,而是在生命现实中追问“何以为人”的情感的道德意义、探问如何在德以成人中彰显生命的整全、显现在德育中育人的情感价值方向等维度和逻辑层面上,建构了以“情感”为逻辑根基的本土化德育理论。经由探问意义—追问本原—寻找立场,通过在“情感”“道德”“生命”之间架起一座精神发育的桥梁,“情感性道德教育”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的立场出发,将“情感”放置在具体历史文化和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加以检视,形成既尊重社会传统而体现现实关怀,又兼收并蓄而彰显文明对话的方法论特征。在建设教育强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时期,其理论努力显示出深刻的思想光芒和文化自觉,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性道德教育 情感教育 德育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动理论视域下书籍装帧设计的情感表现研究
20
作者 卢雅 张碧云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28-234,共7页
目的为规避书籍设计研究中情感主体变化的矛盾,首次选取情动理论作为书籍情感化设计研究的理论工具,以期为书籍情感设计实践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基于斯宾诺莎、德勒兹、马苏米等人对情动(affect)的理解,从人、物、人与物的交互3个方面分... 目的为规避书籍设计研究中情感主体变化的矛盾,首次选取情动理论作为书籍情感化设计研究的理论工具,以期为书籍情感设计实践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基于斯宾诺莎、德勒兹、马苏米等人对情动(affect)的理解,从人、物、人与物的交互3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书籍的情感来源及其传递过程、书籍装帧设计中情感的表现方式以及设计的情感传达等内容。结论书籍中蕴含的情感是作者、编辑、设计师和读者等多个主体情感表达与传递的结果,设计师应从整体角度综合运用多种情感表现方式,突出情感的强度和变化,助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发生情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理论 书籍艺术 装帧设计 情感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