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2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ear behavior of extruded basalt fibers/7075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used for drill pipes
1
作者 MA Yin-long SUN Zhi-gang +3 位作者 XIONG Hong-wei REN Jie ZHAO Jing-jing GUO Cheng-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1期21-33,共13页
Basalt fibers/7075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to meet the demand of aluminum alloy drill pipes for material wear resistance.Th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basalt fiber addition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e... Basalt fibers/7075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to meet the demand of aluminum alloy drill pipes for material wear resistance.Th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basalt fiber additions were prepared by hot pressed sintering and hot extrusion.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by microstructure analysis,tensile experiments,friction and wear experi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asalt fibers were oriented and uniformly distributed and led to local grain refinement in the alloy matrix.The hardness and elongation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and the maximum wear depth and wear amount decreased,then increased,then decreased again with the growth of basalt fiber addition.Meanwhile,the inclusion of basalt fibers mitigated the uneven wear of the extruded 7075 aluminum alloy.The value of wear depth difference of 7075-0.2BF was the smallest,and that of 7075-2.0BF was close to it.The maximum wear depth and wear volume the 7075-0.2BF and 7075-2.0BF were also the smallest.The inhibition of uneven wear by basalt fibers enhanced of wear resistance for 7075 aluminum alloy,which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luminum alloy drill pi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basalt fib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ar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improvement of fiber quality in tetraploid cotton:an overview of major QTLs and genes involved in and edited for the quality of cotton fibers 被引量:1
2
作者 BAGHYALAKSHMI Kari PRIYANKA Rajendran Ariyapalayam +2 位作者 SARATHAPRIYA Govindaraj RAMCHANDER Selvaraj PRAKASH Arkalgud Hiriyannaiah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4期399-410,共12页
Cotton,an important industrial crop cultivated in more than 70 countries,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livelihood of millions of farmers and industrialists.Cotton is mainly grown for its fiber,an economic component that c... Cotton,an important industrial crop cultivated in more than 70 countries,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livelihood of millions of farmers and industrialists.Cotton is mainly grown for its fiber,an economic component that can be differentiated from its epidermal cells in the outer integument of a developing seed.Fiber length,fiber strength,and fiber fineness are three main attribut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quality of cotton fibers.Recent advancements in genomics have identified key genes,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govern these three traits,can be introduced into cultivars of interest via gene editing,marker-assisted selection,and transgenics,thus the narrow genetic background of cotton can be addressed and its fiber quality traits can be enhanced.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have been mapped for different fiber traits,approximately 1850 QTLs have been mapped for fiber length,fiber strength,and fineness among which a few genes have been edited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in cotton.In this background,the current review cover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se traits,along with the reported genes,QTLs,and the edited genomes for trait impr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Fiber length Fiber strength MICRONAIR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Genome edi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erver-based robust high-order fully actuated attitude autopilot design for spinning glide-guided projectiles 被引量:2
3
作者 Wei Wang Yuchen Wang +2 位作者 Shiwei Chen Yongcang Guo Zhongjiao Sh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82-294,共13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sign of an attitude autopilot for a dual-channel controlled spinning glideguided projectile(SGGP),addressing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Based on fixed-time stable theor...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sign of an attitude autopilot for a dual-channel controlled spinning glideguided projectile(SGGP),addressing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external disturbances.Based on fixed-time stable theory,a disturbance observer with integral sliding mode and adaptive techniques is proposed to mitigate total disturbance effects,irrespective of initial conditions.By introducing an error integral signal,the dynamics of the SGGP are transformed into two separate second-order fully actuated systems.Subsequently,employing the high-order fully actuated approach and a parametric approach,the nonlinear dynamics of the SGGP are recast into a constant linear closed-loop system,ensuring that the projectile's attitude asymptotically tracks the given goal with the desired eigenstructure.Under the proposed composite control framework,the ultimately uniformly bounded stability of the closed-loop system is rigorously demonstrated via the Lyapunov method.Valid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ttitude autopilot design is provided through extensive numerical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ning glide-guided projectile Attitude control Sliding mode disturbance observer Fixed-time stable theory High-order fully actuated appro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亚胺化中应力对聚酰亚胺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彪 李源 +1 位作者 董杰 张清华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 为提高聚酰亚胺(PI)前驱体环化纤维的力学性能,并优化其微结构,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测试,研究了在热亚胺化过程中施加一定应力对PI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应力加快了热亚胺化反应的进程,300℃保温120 s,纤维亚胺化程度达到90%,相比于松弛状态下提升了17%,这有利于纤维性能的提升;在纤维聚集态结构方面,应力作用下,纤维轴向晶面间距增大,取向度和结晶度提高;相较于松弛状态下,经400℃应力热亚胺化反应,纤维内部(004)晶面的取向度由0.63提升至0.80,结晶度由14.20%提升至16.73%,表明纤维内部形成更加完善的晶体结构,纤维径向分子链有序度增加,但大部分仍为非晶结构;得益于热亚胺化过程中分子链取向度的提高,纤维的强度和模量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下降,且在应力作用下,经400℃热亚胺化处理纤维的5%和10%热失重温度分别达到529℃和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 聚酰亚胺纤维 干喷湿纺 热亚胺化 应力 聚集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龚建伍 田富磊 杨泰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以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BF)体积掺量、聚丙烯纤维(PPF)体积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纤维呈现出正混杂效应,在相应的最优掺量下,混杂... 以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BF)体积掺量、聚丙烯纤维(PPF)体积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纤维呈现出正混杂效应,在相应的最优掺量下,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劈拉、轴压和抗折等强度指标的最大增幅分别为9.7%、35.2%、10.6%和20.1%。(2)RCA取代率控制在30%内不会显著改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当取代率超过30%时,随取代率增加混凝土强度显著降低。(3)RCA取代率对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BF掺量次之,PPF掺量再次;BF体积掺量为0.1%、PPF体积掺量为0.15%、RCA取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具有相对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4)随着纤维掺量的递增,再生混凝土的破坏特征由脆性破坏逐渐过渡为一定程度的塑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混杂纤维 玄武岩纤维 聚丙烯纤维 力学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和弱反射光栅阵列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飞 吕中虎 +1 位作者 孟庆佳 王晨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0,共7页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类型最多、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雨量监测和形变监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以及在降雨期间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文中基于STM32微控制器、LORA模块、4...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类型最多、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雨量监测和形变监测在地质灾害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确保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长期运行以及在降雨期间的稳定运行尤为重要。文中基于STM32微控制器、LORA模块、4G模块设计了一款物联网数据采集控制板,并结合压电式雨量传感器、拉绳位移传感器研制了雨量智能监测仪、裂缝位移智能监测仪;结合物联网数据采集控制板和弱反射光栅阵列传感技术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弱反射光栅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地质灾害体的定时监测和降雨期间的自动监测;最后将雨量智能监测仪、裂缝位移智能监测仪和弱反射光栅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应用于桐梓县大河镇新场火车站新场滑坡、崩塌的监测实验中。监测数据表明,弱反射光栅监测系统测得传感光缆41#弱反射光栅传感段的位移变化达5 mm,在其附近的位移监测仪也测到有位移变化,可有效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定时监测和降雨期间的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反射光栅 地质灾害 物联网 雨量监测 位移监测 光纤传感 光栅传感器 滑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喷湿法中温度对再生纤维素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周普查 安锋 +1 位作者 滕娜 刘耀东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3-227,共5页
采用干喷湿法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研究了凝固浴温度和牵伸倍数对纤维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探究了纤维晶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体系,最大牵伸倍数和再生纤维的力学性能受凝固浴温度影响较大,凝固浴温度显著影... 采用干喷湿法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研究了凝固浴温度和牵伸倍数对纤维性能和结构的影响,探究了纤维晶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溶剂体系,最大牵伸倍数和再生纤维的力学性能受凝固浴温度影响较大,凝固浴温度显著影响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在凝固浴温度为0℃时,纤维的拉伸强度最高可达198MPa,而在-20℃时拉伸模量达到最高值17.3GPa。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纤维强度和模量显著提高,纤维截面更为规则,孔洞和裂纹数量减少。低温条件有利于纤维形成致密的微观结构和较高的结晶度。凝固浴温度和牵伸倍数可显著调控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和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再生纤维 氯化锂/二甲基乙酰胺 干喷湿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莉彦 殷荣政 +5 位作者 谭晶 侯钦正 李长金 杨涛 杨卫民 李好义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深入了解化工产品聚乙烯超细纤维制备现状,从纤维细度出发,对国内外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进行综述分析。梳理了凝胶纺丝、闪蒸相分离、静电纺丝、熔喷4条路线的成丝机理、细化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凝胶纺丝中溶胀、溶解行... 为深入了解化工产品聚乙烯超细纤维制备现状,从纤维细度出发,对国内外聚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工艺进行综述分析。梳理了凝胶纺丝、闪蒸相分离、静电纺丝、熔喷4条路线的成丝机理、细化方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凝胶纺丝中溶胀、溶解行为及高品质凝胶液与超倍拉伸的关联;探讨了闪蒸相分离中的相态变化、超临界CO_(2)“绿色制造”方法;针对聚乙烯非极性、分子量大、黏度高的物性,归纳了使用溶剂、添加导电粒子的溶液电纺以及通过共混小分子极性物质、提高降解温度升温降黏、增设环境温度延长鞭动时间来细化纤维的熔体电纺;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共混熔喷后开纤剥离多组分纤维的影响。最后指出使用超临界绿色流体、无卤素环境友好型溶剂等绿色制备方式为未来热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聚乙烯 相分离 熔喷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延性混凝土单轴拉伸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邓明科 王一童 +1 位作者 杨家盛 张阳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7,共10页
为探究高强高延性混凝土(high-strength and high-ductility concrete,HSHDC)的单轴拉伸性能,设计了12组试件进行了薄板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水胶比(0.14、0.16和0.18)、PE纤维体积率(1.5%、2.0%、2.5%)、纤维种类(PE和PVA)及PE纤维直径... 为探究高强高延性混凝土(high-strength and high-ductility concrete,HSHDC)的单轴拉伸性能,设计了12组试件进行了薄板单轴拉伸试验,研究了水胶比(0.14、0.16和0.18)、PE纤维体积率(1.5%、2.0%、2.5%)、纤维种类(PE和PVA)及PE纤维直径(22μm、35μm和40μm)对薄板单轴拉伸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峰值前应变能密度分析了上述因素对HSHDC能量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HSHDC的抗拉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极限拉伸应变呈增大趋势;HSHDC的抗拉强度随着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而增大,而HSHDC的极限拉伸应变在水胶比较小时随着纤维体积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水胶比较大时则相反;与0.14水胶比相比,在0.16和0.18水胶比下,HSHDC的峰值前应变能密度较大;与掺入PVA纤维的HSHDC试件相比,掺入PE纤维的HSHDC的拉伸性能和能量吸收能力更优,且小直径的PE纤维更适合制备HSHDC.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研究了HSHDC致密的基体和粗糙的PE纤维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延性混凝土 纤维直径 纤维体积率 抗拉强度 极限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裴强 杨雨航 +2 位作者 钟颖竹 祁鹏飞 张禄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65-2473,共9页
本文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打印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3%、0.6%、0.9%、1.2%、1.5%(质量分数)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通过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和层间抗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宏... 本文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层间黏结性能进行研究,设计并打印了玄武岩纤维掺量分别为0%、0.3%、0.6%、0.9%、1.2%、1.5%(质量分数)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通过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和层间抗剪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宏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并结合SEM和BET对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了微观结构对宏观层间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掺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掺加玄武岩纤维的3D打印混凝土的流变性能、层间抗拉强度和层间抗剪强度都得到提升;玄武岩纤维能够在水泥浆体中桥接裂缝,抑制界面区微裂缝的扩展,但玄武岩纤维掺量过高则会导致3D打印混凝土孔隙率增加,从而降低层间黏结性能;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6%时,3D打印混凝土的层间黏结性能显著提升,层间抗拉强度和层间抗剪强度分别达到3.51和6.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3D打印混凝土 纤维掺量 层间黏结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对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玉梅 李月兰 +1 位作者 高雪 黄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171,共10页
聚乙烯醇(PVA)纤维能抑制混凝土裂缝扩展,但抑制效果局限于基体内部的微裂缝,对纳米级裂缝的抑制效果甚微.本文研究纳米CaCO_(3)对PVA纤维混凝土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试验分析其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 聚乙烯醇(PVA)纤维能抑制混凝土裂缝扩展,但抑制效果局限于基体内部的微裂缝,对纳米级裂缝的抑制效果甚微.本文研究纳米CaCO_(3)对PVA纤维混凝土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试验分析其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aCO_(3)掺量为1.5%时,PVA纤维混凝土的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显著提高.当养护时间为28 d,纳米CaCO_(3)掺量为1.5%、PVA纤维掺量为0.6%时,与未掺加纳米CaCO_(3)的同掺量PVA纤维混凝土相比,静态劈裂抗拉强度提高了8.6%,在2.25~3.08 s^(-1)应变率下的动态劈裂抗拉强度和耗散能分别提高了11.2%和12.4%.SEM图像分析表明,加入纳米CaCO_(3)能够促进水化产物的生成来填补PVA纤维与基体的结合界面以及水泥基体内部的孔隙和微裂缝,增强纤维与基体之间的黏结度和PVA纤维的阻裂作用,从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静动态劈裂抗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聚乙烯醇纤维 动态测试 纤维混凝土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长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杰超 陈洪科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4-3201,共8页
以4种不同长度(3,6,9和12 mm)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固定纤维的掺杂量,研究了短切玄武岩纤维的长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孔结构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纤维对混凝土流动性的阻碍作用较小,长度超过6 mm的纤维... 以4种不同长度(3,6,9和12 mm)的短切玄武岩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固定纤维的掺杂量,研究了短切玄武岩纤维的长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孔结构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切纤维对混凝土流动性的阻碍作用较小,长度超过6 mm的纤维在混凝土中易发生团聚形成纤维束,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流动度,削弱纤维对混凝土的增韧效果。6 mm纤维掺杂的混凝土试样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46.8和8.8 MPa,具有更大的延性和韧性。当快速冻融循环次数达到100次时,6 mm纤维掺杂的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仅0.29%,相对动弹性模量高达86.94%。通过CT扫描分析得出,6 mm纤维掺杂的混凝土的孔隙率最低仅0.62%,孔隙平均体积最小为0.332 mm^(3)。综合可知,6 mm长度的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提升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混凝土 冻融循环测试 力学性能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重纳米圆盘结构中斯格明子边界态的微磁模拟研究
13
作者 张红 高峰 +2 位作者 厉桂华 孙丰伟 吕刚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7,共6页
磁性材料中的自旋拓扑结构磁斯格明子在下一代超高密度、低能耗、高稳定性的信息存储器件和微波发射器件的研制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基于Co/Ni材料的自由层与极化层均为垂直磁各向异性的自旋阀模型,应用微磁模拟与傅里叶分... 磁性材料中的自旋拓扑结构磁斯格明子在下一代超高密度、低能耗、高稳定性的信息存储器件和微波发射器件的研制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基于Co/Ni材料的自由层与极化层均为垂直磁各向异性的自旋阀模型,应用微磁模拟与傅里叶分析相结合的技术研究了具有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DMI)的四重连接圆盘结构中非完整性磁斯格明子边界态转动模式的动力学行为特性。通过沿垂直膜面方向同时施加电流和磁场,在自由层内可观察到两种稳态振荡模式:单边界态模式和双边界态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周期性振荡模式的基频值随着重叠程度的减小而降低;双边界态基频振荡频率高于单边界态基频值;四重旋转对称性样品中的基频振荡频率高于两重旋转对称性样品中的基频值。我们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受限于几何形状多层膜纳米柱结构中的斯格明子动力学特性的物理机制的理解,可为基于斯格明子自旋转矩纳米振荡器及磁存储器件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格明子 自旋转矩 纳米振荡器 垂直磁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注浆材料试验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明磊 桂强 +5 位作者 白洁 王超 穆富江 张斌 陈晴宇 王先锋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为探究碳纤维对水泥基注浆料性能的影响,以普通水泥基注浆料为基体材料、0.5 mm短切碳纤维(CF)为增强相、聚丙烯酸钠(PAAS)为碳纤维分散剂,制备不同CF比例的水泥基注浆料。对各注浆料试样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测试和微... 为探究碳纤维对水泥基注浆料性能的影响,以普通水泥基注浆料为基体材料、0.5 mm短切碳纤维(CF)为增强相、聚丙烯酸钠(PAAS)为碳纤维分散剂,制备不同CF比例的水泥基注浆料。对各注浆料试样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测试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适量的CF可以有效增强注浆料的各项力学性能。随CF比例增加,水泥基注浆料的力学性能先增强后降低;当CF体积分数为0.2%时,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注浆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压强度提升31.4%、抗折强度提升7.4%、劈裂抗拉强度提升44.7%;当CF体积分数为0.3%时,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注浆料的劈裂抗拉强度达到最佳,且提升64.9%。研究为碳纤维增强水泥基注浆料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注浆料 聚丙烯酸钠 预分散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创业如何促进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与治理?——基于海尔卡奥斯的案例研究
15
作者 李志刚 王娜 +2 位作者 张越 刘振 刘志文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0,共15页
随着海尔、华为等大量企业通过裂变创业的方式构建卡奥斯、华为云平台等外部数字平台,各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现有研究对裂变创业在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关注不足。因此,基于资源依赖... 随着海尔、华为等大量企业通过裂变创业的方式构建卡奥斯、华为云平台等外部数字平台,各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现有研究对裂变创业在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关注不足。因此,基于资源依赖的理论视角,利用“动因—行为—结果”分析框架,选用海尔及其裂变的卡奥斯作为核心研究对象,阐明裂变创业驱动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与治理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在内部平台阶段,母体企业驱动内部孵化,利用寄生依赖关系搭建了内部数字平台;在由内转外阶段,母体企业驱动数字平台外部化,利用附生依赖关系推动了数字平台企业成立;在外部平台阶段,数字平台企业分化产生多个行业子平台,利用赋生依赖关系构建了数字平台生态;在生态系统阶段,母体企业与数字平台通过共生依赖关系促进生态归核化,推动生态系统治理。通过阐明裂变创业情境下数字平台继承母体企业的资源依赖,拓展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构建与治理研究,为企业主动利用裂变创业实现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持续演化提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创业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 构建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50℃超宽温运行光纤激光器实现2 kW功率输出
16
作者 王鹏 吴金明 +7 位作者 王小林 杨明烨 张汉伟 吴函烁 奚小明 习锋杰 许晓军 陈金宝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共2页
提高光纤激光器的宽温运行能力,可有效提升光纤激光器在极端高低温条件下的环境适应能力与运行可靠性,确保其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输出,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近期,国防科技大学利用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直接泵浦实现... 提高光纤激光器的宽温运行能力,可有效提升光纤激光器在极端高低温条件下的环境适应能力与运行可靠性,确保其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输出,为相关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近期,国防科技大学利用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直接泵浦实现了可在−50~50℃内稳定运行的近单模全光纤激光振荡器,输出功率达到2 kW,是目前公开报道的宽温度范围运行光纤激光器最高输出功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振荡器 宽温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早期抗裂性能研究
17
作者 张丽娟 何萌 +1 位作者 赵军 王志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将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掺入自密实再生混凝土中制备试件,通过试验研究了纤维对其坍落扩展度、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的影响;基于ASTM C1579设计了一种小型平板开裂模具,使用该模具测试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对比分析了两种纤维... 将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掺入自密实再生混凝土中制备试件,通过试验研究了纤维对其坍落扩展度、抗压强度、劈拉强度的影响;基于ASTM C1579设计了一种小型平板开裂模具,使用该模具测试了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对比分析了两种纤维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纤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使用再生骨料使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降低2.4%,平均裂缝宽度增加15.9%,裂缝变异系数增大58.8%;两种纤维的掺入进一步降低了再生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但改善了其早期抗裂性能;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裂缝降低系数最高分别达到65.4%和53%,并使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裂缝变异系数减小了55.6%和66.7%;纤维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较弱,对劈拉强度的增强效果较为明显,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掺入使劈拉强度最高增幅分别达到了127%和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自密实再生混凝土 钢纤维 聚丙烯纤维 流动性 力学性能 早期抗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化木质素/PVA基碳纤维前驱体的制备及其性能
18
作者 宋俊 王梦蝶 +1 位作者 王林锋 李传盟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3,25,共7页
为了制备性能最佳的木质素基碳纤维前驱体,采用1,10-二溴癸烷对硫酸盐木质素(KL)进行烷基化改性,然后将烷基化木质素(KLS)与聚乙烯醇(PVA)以不同比例共混,通过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KLS/PVA复合纤维,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纺丝液对复合纤维... 为了制备性能最佳的木质素基碳纤维前驱体,采用1,10-二溴癸烷对硫酸盐木质素(KL)进行烷基化改性,然后将烷基化木质素(KLS)与聚乙烯醇(PVA)以不同比例共混,通过干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KLS/PVA复合纤维,并研究了不同配比的纺丝液对复合纤维形貌、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化程度随着1,10-二溴癸烷比例的增加而提高,当KL与1,10-二溴癸烷的质量比为1∶0.2(KLS2)时,KLS分子质量达到9.15×10^(6)g/mol,溶解性相对较好;当KLS2与PVA的比例为7∶3时,KLS2/PVA溶液具有较好的可纺性,所得纤维表面均一光滑,断裂强度达224 MPa,热失重后纤维残碳量达33.18%,为后续制备低成本碳纤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木质素 聚乙烯醇 烷基化改性 干湿法纺丝 碳纤维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特性对磷酸镁基免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陈畅 丁学成 +1 位作者 酒少武 陈延信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4-100,共7页
免蒸压加气混凝土(NAAC)存在强度低和易开裂的问题。本工作采用磷酸镁水泥(MPC)作为基体制备磷酸镁基免蒸压加气混凝土(MPC-NAAC),通过添加聚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对其进行增强,系统研究了纤维长度和掺量对其物理、力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 免蒸压加气混凝土(NAAC)存在强度低和易开裂的问题。本工作采用磷酸镁水泥(MPC)作为基体制备磷酸镁基免蒸压加气混凝土(MPC-NAAC),通过添加聚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对其进行增强,系统研究了纤维长度和掺量对其物理、力学和耐水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揭示了纤维的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可以在降低MPC-NAAC干密度的同时提高其抗压和抗折强度,聚丙烯纤维和玻璃纤维的最佳长度均为9 mm,最佳掺量均为0.1%。此时,聚丙烯纤维增强的MPC-NAAC抗压和抗折强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95%和16.46%;玻璃纤维增强的MPC-NAAC抗压和抗折强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70%和11.39%。此外,纤维与基体之间的作用是物理作用,聚丙烯纤维表现出拔出破坏机制,玻璃纤维表现出断裂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镁水泥 纤维长度 纤维掺量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监测的锚杆锚固应力分析与应用研究
20
作者 王毅 范劲松 +5 位作者 肖海 袁强 张孟军 张丁丁 黄文祥 李红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5,共9页
以龙滩煤矿310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引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研究锚杆支护的应力变化。首先,根据光纤与锚杆间的界面应变传递理论分析得出应变传递系数平均值为0.879,并用于解调光纤监测数据;然后,设计不同围岩压力下的光纤锚杆拉... 以龙滩煤矿3103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引入光纤传感技术作为监测手段,研究锚杆支护的应力变化。首先,根据光纤与锚杆间的界面应变传递理论分析得出应变传递系数平均值为0.879,并用于解调光纤监测数据;然后,设计不同围岩压力下的光纤锚杆拉拔试验,利用BOTDA监测光纤锚杆在锚固剂凝固过程中及拉拔试验中的应变,监测结果显示光纤能够精准监测到微小应变及应变变化速率,进而分析不同围岩压力与拉拔力在锚杆长度上的应变表征显现;最后,将试验成果应用于工程现场,结果表明光纤传感器在监测周期内能够更好地识别锚杆支护中的异常数据。研究成果可为深部开采环境下巷道锚杆支护监测体系优化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锚杆 拉拔试验 BOTDA 应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