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errors of real-time wear-depth detecting for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tester 被引量:1
1
作者 LI Wei HU Zhan-qi +2 位作者 YANG Vu-lin FAN Bing-li ZHOU Hai-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33-545,共13页
Because of various error factors,the detecting errors in the real-tim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wear depth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detecting data.The self-made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tester was studied,and its tes... Because of various error factors,the detecting errors in the real-tim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wear depth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detecting data.The self-made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tester was studied,and its testing principle of the wear depth of the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was introduced.Meanwhile,the err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wear-depth detecting precision were analyzed.Then,the comprehensive error model of the wear-depth detecting system of the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was built by the multi-body system theory(MBS).In addition,the thermal deformation of the wear-depth detecting system caused by varying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was detected.Finally,according to the abov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the thermal errors of the related parts of the comprehensive error model were calculated by F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mulation value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 is less than 0.005 mm,and the two values are close.The correctness of the comprehensive error model is verified under the thermal erro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tester self-lubricating spherical plain bearing wear depth multi-body system theory comprehensive error model thermal err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erical-Cymbal换能器位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石林 张玘 +1 位作者 黄芝平 潘仲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位移性能的球冠钹型(Spherical-Cymbal)压电复合换能器。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由厚度方向极化的压电陶瓷薄圆片夹持在两个球形金属端帽间制成,每个金属端帽内表面均有一个浅球冠形空腔,球形金属端帽起机械放大作用,...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位移性能的球冠钹型(Spherical-Cymbal)压电复合换能器。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由厚度方向极化的压电陶瓷薄圆片夹持在两个球形金属端帽间制成,每个金属端帽内表面均有一个浅球冠形空腔,球形金属端帽起机械放大作用,它将压电陶瓷薄圆片的微小径向位移转换并放大为垂直其表面的较大的轴向位移。在变形假设条件下,建立了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的位移简化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Spherical-Cymbal换能器比钹型(Cymbal)换能器具有更好的位移特性,某给定几何尺寸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的轴向位移是无端帽压电陶瓷薄圆片轴向位移的43.7倍,是相同尺寸Cymbal换能器轴向位移的1.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冠钹型(spherical—Cymbal) 钹型(Cymbal) 换能器 位移模型 位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端帽自由胀形过程建模 被引量:1
3
作者 吴石林 张玘 黄芝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0-184,共5页
为掌握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端帽自由胀形的成形规律,在端帽材料选定、几何尺寸(包括外径D、空腔底部直径dc和厚度te)及胀形压边力不变且线性加载等约束条件下,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几种不同加载终压P下端帽的自由胀形成形过程进... 为掌握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端帽自由胀形的成形规律,在端帽材料选定、几何尺寸(包括外径D、空腔底部直径dc和厚度te)及胀形压边力不变且线性加载等约束条件下,采用ANSYS/LS-DYNA软件对几种不同加载终压P下端帽的自由胀形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非线性曲线拟合分别得到了加载后端帽中心高度与加载终压(HP-P)、卸载回弹量与加载终压(ΔH-P)及卸载后端帽中心高度与加载终压(H-P)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上约束条件下,所建数学模型揭示了Spherical-Cymbal换能器端帽的自由胀形成形规律,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rical-Cymbal换能器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自由胀形 端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two-degree-of-freedom spherical ultrasonic motor using three travelling-wave type annular stators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剑 胡锡幸 +1 位作者 王班 郭吉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298-1306,共9页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olerance and controllability of the multi-degree-of-freedom(M-DOF) ultrasonic motor, a novel two-degree-of-freedom(2-DOF) spherical ultrasonic motor using three traveling-wave type annular st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olerance and controllability of the multi-degree-of-freedom(M-DOF) ultrasonic motor, a novel two-degree-of-freedom(2-DOF) spherical ultrasonic motor using three traveling-wave type annular stators was put forward. Firstly,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is motor were introduced, especially a spiral spring as the preload applied component was designed for adaptive adjustment. Then, the friction drive model of 2-DOF spherical motor was built up from spatial geometric relation between three annular stators and the spherical rotor which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tor.The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for minimum norm solution of three stators' angular velocity was proposed, using Moore-Penrose generalized inverse matrix. Finally, a 2-DOF prototype was fabricated and tested, which ran stably and controllably. The maximum no-load velocity and stall torque are 92 r/min and 90 m N·m, respectively. The 2-DOF spherical ultrasonic motor has compact structure, easy assembly, good performance and stable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degree-of-freedom ultrasonic motor spherical rotor friction drive model optimal control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着陆缓冲气囊缓冲过程解析建模与分析
5
作者 郭金生 鲁一成 +2 位作者 霍佳伟 吴凡 姜连祥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7,共10页
针对着陆器以较大着陆速度(50~100 m/s)在月面进行着陆时缓冲气囊模型缺少、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单个球形气囊着陆缓冲过程进行简化分析,提出了有褶皱的单气囊形变模型,考虑了缓冲过程中气囊产生褶皱引起的接触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并从能... 针对着陆器以较大着陆速度(50~100 m/s)在月面进行着陆时缓冲气囊模型缺少、收敛速度慢的问题,对单个球形气囊着陆缓冲过程进行简化分析,提出了有褶皱的单气囊形变模型,考虑了缓冲过程中气囊产生褶皱引起的接触面积和体积的变化,并从能量的角度引入气囊织布弹性势能以考虑气囊织布弹性的影响,完成了单气囊缓冲过程的解析建模。同时采用建模软件进行了单气囊和多气囊的有限元参数验证,检验了建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单气囊和多气囊算例下的峰值过载误差分别为3.07%和5.28%,表明解析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气囊参数的变化且精度较高,可以对单个和多个球形气囊的缓冲特性进行快速有效的预估。最后基于该解析模型对气囊的缓冲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弹性模量、初始气压、排气口面积以及排气口开启阈值等参数对气囊缓冲特性的影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缓冲 球形气囊 解析建模 缓冲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面爆轰波下不同孔径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特征
6
作者 楼晓明 林杰 +2 位作者 王新龙 刘怀宇 王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9,共12页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 为分析岩石爆破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的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孔径耦合装药炮孔轴向孔壁压力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球面爆轰波理论,建立炮孔内爆轰作用模型;以爆轰波与孔壁的入射角和炮孔直径关系为基础,推导出各阶段爆轰作用下的孔壁压力理论计算公式,得到不同孔径的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孔壁的变化曲线。为验证理论分析的合理性,进一步利用混凝土厚壁圆筒模型试验,运用高速多路动态应变测试系统对孔壁压力进行监测,同时建立不同炮孔直径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不同孔径炮孔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分布结果,并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耦合装药孔壁压力沿炮孔轴向方向呈现不均匀分布,起爆点近区孔壁压力急剧增大,达到最大压力峰值后开始衰减,最后孔壁压力趋于平稳波动的特征;炮孔直径与孔壁压力存在正相关,最大压力峰值和平稳波动阶段孔壁压力随炮孔直径增大而增大;在d=40 mm炮孔轴向孔壁压力的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均较小,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爆轰波 孔壁压力 耦合装药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2017地磁场模型在中国地区的精度评估及初步改进
7
作者 杨琳青 赵旭东 +1 位作者 阿里木江·麦麦提依明 何宇飞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5-2261,共17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38个地磁基准台2016年和2017年的地磁场观测数据与EMM2017地磁场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EMM2017模型X、Y、Z分量与地磁台站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93.43nT、63.80nT、359.25nT,其中...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38个地磁基准台2016年和2017年的地磁场观测数据与EMM2017地磁场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7年EMM2017模型X、Y、Z分量与地磁台站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93.43nT、63.80nT、359.25nT,其中均方根误差超过300nT的台站分别占比44.7%、0.0%和63.2%,该模型计算的Y、X、Z分量在中国地区的误差依次增大.另外,模型误差与区域磁场的复杂程度有关,即磁场空间变化越复杂的区域,模型误差越大.因此,该模型不能准确描述中国地区磁场复杂的空间变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基于中国地磁台网地磁基准台站和INTERMAGNET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利用球冠谐分析改进了EMM2017模型在中国地区的磁场.改进后地磁场模型X、Y、Z分量相比EMM2017模型,其精度分别提高了65.89%、2.67%和67.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模型 球谐分析 球冠谐分析 精度评估 模型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和柱形装药近场爆炸冲击波载荷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瑞龙 王昕捷 +2 位作者 孙志民 尤飒 黄风雷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6,共15页
为研究典型装药结构(球形和圆柱形)近场爆炸(0.06 m/kg^(1/3)<Z<1 m/kg^(1/3))(Z为对比距离)冲击波特性,支撑弹药抗殉爆技术发展,设计开展kg级柱形装药近场爆炸冲击波载荷表征试验,构建炸药近场爆炸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得到球形和... 为研究典型装药结构(球形和圆柱形)近场爆炸(0.06 m/kg^(1/3)<Z<1 m/kg^(1/3))(Z为对比距离)冲击波特性,支撑弹药抗殉爆技术发展,设计开展kg级柱形装药近场爆炸冲击波载荷表征试验,构建炸药近场爆炸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得到球形和柱形装药近场爆炸冲击波结构和峰值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场反射载荷受爆轰产物影响,超压曲线存在多峰结构和锯齿形波动,原因可能是多次反射波效应和马赫区后爆轰产物复杂流动;爆轰产物-空气冲击波界面压力和密度梯度互异引起Rayleigh-Taylor不稳定效应,产生的界面微射流提高了多次反射波结构的复杂度,导致近场反射载荷试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增大;近场入射超压曲线表现为典型双峰结构,峰值分别由空气冲击波和爆轰产物主导,同时受结构效应影响,柱形装药入射峰值载荷沿轴向和径向空间非均匀性较强,方位角为30°~60°时受桥联波效应影响空间散布较大;修正的预测模型可描述柱形装药(长径比为0.8)中心起爆时,0.06 m/kg^(1/3)<Z<1 m/kg^(1/3)范围内任意方位角和对比距离处入射峰值超压和冲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偏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装药 柱形装药 近场爆炸冲击波 结构效应 爆轰产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臂空间机器人球形外包络抓捕控制
9
作者 夏新会 贾英宏 张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3-1683,共11页
针对双臂空间机器人抓捕目标的控制问题,设计一种利用双臂球形外包络捕获运动目标的抓捕方案。为避免机械臂抓捕时推离目标,进行双臂球形外包络的结构设计,通过几何特性约束目标运动,避免目标逃逸。根据球形外包络与目标的接触碰撞条件... 针对双臂空间机器人抓捕目标的控制问题,设计一种利用双臂球形外包络捕获运动目标的抓捕方案。为避免机械臂抓捕时推离目标,进行双臂球形外包络的结构设计,通过几何特性约束目标运动,避免目标逃逸。根据球形外包络与目标的接触碰撞条件,分别建立碰撞检测模型与精确的球形外包络接触碰撞模型,利用球形外包络与目标之间的摩擦降低目标运动速度,为机械臂提供安全的抓捕环境。基于视觉伺服方法设计2部机械臂抓捕运动目标的实时期望轨迹,并基于逆动力学方法完成双臂协调抓捕控制律的设计。完成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实验,自由漂浮双臂空间机器人对立方星目标进行球形外包络抓捕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球形外包络抓捕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臂空间机器人 球形外包络 目标抓捕 轨迹规划 碰撞检测 接触力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导航重力扰动影响与补偿方法综析
10
作者 陈喆 卞鸿巍 +1 位作者 林泓一 林丽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6,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研究分析惯性导航系统重力扰动影响与补偿:在阐释重力扰动对惯性导航系统精度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球谐模型法、组合模型法和重力图法等基于模型的重力扰动补偿方法进行总结;接着分析载体速度、载体高... 为了进一步提升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研究分析惯性导航系统重力扰动影响与补偿:在阐释重力扰动对惯性导航系统精度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球谐模型法、组合模型法和重力图法等基于模型的重力扰动补偿方法进行总结;接着分析载体速度、载体高度、补偿频率和导航系统性能参数等影响模型选择和补偿效果的多种因素,以及冰盖融化、大气负荷、潮汐效应和日月引力摄动等环境变化因素对基于模型补偿方法的影响;然后探讨优化惯性导航系统的控制特性和重力在线测量等基于非模型的重力扰动补偿方法;最后分析归纳不同应用需求下的惯性导航重力扰动补偿方法的选择要点和未来重力补偿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扰动补偿 惯性导航系统 球谐模型 重力图 环境重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载磁导航中弹体磁化场建模研究
11
作者 张平安 高敏 +2 位作者 汪伟 王毅 李超旺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9-1326,共8页
为实现地磁导航在弹体制导中的高精度应用,提出一种弹体磁化场解算模型。采用四面体单元对弹体模型进行剖分离散,通过求和每个离散单元对测量点的磁感应强度,进而计算弹体周围任何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球壳解析模型计算结果和弹体模型的AN... 为实现地磁导航在弹体制导中的高精度应用,提出一种弹体磁化场解算模型。采用四面体单元对弹体模型进行剖分离散,通过求和每个离散单元对测量点的磁感应强度,进而计算弹体周围任何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球壳解析模型计算结果和弹体模型的ANSYS(analysis systems)仿真实验表明,弹体磁化场解算模型相对误差分别为0.42%和0.55%。弹体缩比模型野外试验结果表明,测量点的测量值和计算值变化趋势的相对误差为1.09%。通过3种方式验证了弹体磁化场解算模型能够高精度测量弹体周围任何位置的磁感应强度,表明解算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导航 磁化场模型 ANSYS仿真 球壳数值解析 弹体缩比模型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水准面异常来源初探
12
作者 闫沛龙 张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0,共8页
针对特提斯构造域大尺度重力场响应问题,通过对全球大地水准面的球谐谱和核函数分析,将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模型作为地幔结构,进行大地水准面正演计算,探究由特提斯洋动力过程产生的地幔结构与当今特定球谐阶数的特提斯域大地水准面异常之... 针对特提斯构造域大尺度重力场响应问题,通过对全球大地水准面的球谐谱和核函数分析,将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模型作为地幔结构,进行大地水准面正演计算,探究由特提斯洋动力过程产生的地幔结构与当今特定球谐阶数的特提斯域大地水准面异常之间可能的联系。全球大地水准面观测的球谐谱分析结果表明,特提斯构造域的大地水准面异常具有球谐7阶的波长尺度。通过全球大地水准面核函数的分析,初步约束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水准面异常的密度源深度。最后,通过全球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计算,测试并验证地幔425~1000 km深度处的球谐7阶密度异常与特提斯构造域大地水准面异常在印度尼西亚、缅甸、青藏高原及扎格罗斯地区具有很好的对应性,认为目前观测到的球谐7阶大地水准面异常指示位于地幔425~1000km深度的特提斯洋中-东段的板片残余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水准面 特提斯构造域 球谐谱 核函数 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准地震下城际铁路高架桥梁延性抗震性能
13
作者 邬歆 冯玉林 +1 位作者 庄海洋 谢宇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837,共9页
针对既有城际铁路高架桥不同水准地震下抗震性能认知的不足,开展不同水准地震下既有城际铁路高架桥梁延性抗震能力评估研究。以某三跨32.7 m标准城际铁路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建立三维纤维梁柱单元城际铁路高架桥有限元模型,... 针对既有城际铁路高架桥不同水准地震下抗震性能认知的不足,开展不同水准地震下既有城际铁路高架桥梁延性抗震能力评估研究。以某三跨32.7 m标准城际铁路高架桥为研究对象,基于OpenSees建立三维纤维梁柱单元城际铁路高架桥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进而开展多遇、设计及罕遇地震下城际铁路高架桥地震响应分析,研究不同水准地震下城际铁路高架桥的支座、桥墩的地震反应规律与损伤破坏特征,并对桥墩进行延性抗震验算。结果表明:对比验证模型前6阶自振周期误差均在5%以内,说明所建立的OpenSees三维纤维梁柱单元城际铁路高架桥模型准确。多遇地震下各支座均未屈服,设计和罕遇地震下支座会进入屈服状态,但均在允许范围内。罕遇地震下,桥墩在横桥向均进入屈服状态,非线性位移比最大为1.52,但未达到极限位移,满足铁路规范中的延性抗震验算要求。建议罕遇地震下延性设计增加防落梁、销钉等支座位移限制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高架桥梁 延性抗震 纤维模型 弹塑性分析 球形钢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的天然气泄漏溯源定位模型开发与评估
14
作者 陈学忠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5,共11页
天然气站场突发气体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高度依赖于泄漏位置与泄漏量等关键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当前,多数天然气站场已配备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该设备具备感知微小泄漏的能力,但由于缺乏配套气云循迹与搜索算法,无法实现对泄漏源的自主... 天然气站场突发气体泄漏事故的应急响应高度依赖于泄漏位置与泄漏量等关键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当前,多数天然气站场已配备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该设备具备感知微小泄漏的能力,但由于缺乏配套气云循迹与搜索算法,无法实现对泄漏源的自主搜寻。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建立了全局式泄漏源搜索模型(GSRC)和球形泄漏源搜索模型(SSRC),并分别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评估其有效性和优缺点。结果表明,基于实时气云浓度和搜索算法建立的GSRC和SSRC两种泄漏源搜索模型,赋予了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对泄漏的自动搜寻和定位功能,同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确定了模型的基本参数值;建立了西部典型站场全尺度CFD泄漏扩散模型,模拟发现SSRC模型具有最小的搜寻路径长度和平均搜寻时间,即最高的搜寻效率;将SSRC模型内嵌至云台式激光甲烷检测仪的工控平台后,现场试验数据显示,在10~60 m^(3)/h泄漏速率条件下,86%的泄漏事件可在4 min内完成定位,且44%定位误差不超过2 m,72%定位误差不超过4 m。该泄漏源搜寻模型可大幅提高搜寻精度,为应急抢险和恢复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站场 泄漏溯源 计算流体力学 全局式泄漏源搜索模型 球形泄漏源搜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UNIFIED INTER-SPHERICAL ACTING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OF TIBET PLATEAU
15
作者 Bi Siwen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41-341,共1页
At first, the paper review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uplifting mechanism and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of Tibet plateau. Coal\|bearing strata and coal seam were discovered by surveying and many rocks samples and struc... At first, the paper review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uplifting mechanism and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of Tibet plateau. Coal\|bearing strata and coal seam were discovered by surveying and many rocks samples and structur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hich establishe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ing. From all above, the paper has studied strata system, time\|spatial evolution, magma activity and its regularity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of Tibet plateau and rock’s mechanical feature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paper has also summerized tectonic features, studied geological process by time coordinate and proposed multidisciplinary geological model. The paper has proposed evolutinal model of modern structural stress field in early quaternary, modern structural stress field and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explored geophysical field features and deep structures from man\|mad earthquake, regional gravity field and electrical structures, thus established geophysical field model. In addition, the paper proposed overall dynamic model according to stress field, displacement orientation and velocity restriction condition, indoplate collision to Eurasia.Thoroughly, the paper has studied and stated mechanical system, non\|stability, multibody collision mechanics and mantle plume mechanical model and established mechanical model. Finally, the paper has studied numeral simulation about spheric inter\|acting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 of Tibet plateau, from this, analysed and inferred its evolution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et plateau continental collision unified inter\|spherical acting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钛合金耐压球壳极限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博文 万正权 +2 位作者 赵青 徐强 张爱锋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2,共11页
本文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框架下,以深海载人装备耐压球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Bonora损伤模型适用性研究。首先,设计TA31钛合金加载卸载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Bonora模型参数对材料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规律;随后,提出一种模型参数校... 本文在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理论框架下,以深海载人装备耐压球壳结构为研究对象,开展Bonora损伤模型适用性研究。首先,设计TA31钛合金加载卸载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Bonora模型参数对材料应力应变响应的影响规律;随后,提出一种模型参数校准方法,依据试验数据确定TA31钛合金的模型参数;最后,将Bonora模型通过VUMAT子程序的形式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开展钛合金球壳结构的极限强度分析,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耐压球壳极限强度分析中,引入Bonora模型可以准确模拟耐压球壳结构的失效模式和破坏压力。该模型在材料本构关系中考虑了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以及最大塑性应变的影响,结构失效的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对材料性能的优化与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耐压球壳 连续介质损伤力学 Bonora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型钢丝绳隔振器非对称迟滞模型
17
作者 孙自强 高留洋 +1 位作者 闫明 张春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1,共7页
针对球型钢丝绳隔振器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导致迟滞模型表征困难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弹性因子和修正因子改进的归一化Bouc-Wen迟滞模型,结合Simulink仿真完善改进的迟滞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改进模型进行参... 针对球型钢丝绳隔振器的非线性刚度和阻尼特性导致迟滞模型表征困难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弹性因子和修正因子改进的归一化Bouc-Wen迟滞模型,结合Simulink仿真完善改进的迟滞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改进模型进行参数识别。通过数值仿真绘制GGQ25-62L型球型钢丝绳隔振器在不同工况的迟滞环,并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参数识别方法准确可靠,实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曲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隔振器的动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型钢丝绳隔振器 迟滞环 非线性 弹性因子 修正因子 BOUC-WEN模型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公共点的高精度激光跟踪仪自标定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齐志军 朱东辉 +2 位作者 罗涛 苗学策 何晓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多台激光跟踪仪组成的测量系统能够得到高精度的坐标观测值,在加速器准直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该系统需要自标定仪器中心的距离,目前基于球面拟合的自标定方法虽然测量效率较高,但是其精度有限。为了提高其精度,分析基于拟合的自标定... 多台激光跟踪仪组成的测量系统能够得到高精度的坐标观测值,在加速器准直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该系统需要自标定仪器中心的距离,目前基于球面拟合的自标定方法虽然测量效率较高,但是其精度有限。为了提高其精度,分析基于拟合的自标定方法精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三角形结构的自标定方法,定量对比了新方法和基于球心拟合方法的精度。新方法建立非线性误差模型进行参数迭代求解,能够应用于激光跟踪仪的三维自标定。通过模拟仿真和实测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比基于球心拟合的自标定方法在精度上有了大幅度提升。文中算法无需增加额外设备,改进了原先基于球心拟合方法并提高其自标定精度,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跟踪仪 自标定 球面拟合 非线性模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解析卫星轨道不确定性快速估计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彦君 岳程斐 +2 位作者 李化义 陈雪芹 刘培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基于半解析法和球形单边采样无迹变换提出一种轨道不确定性快速估计方法。首先在考虑J2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的基础上,构建轨道要素解析模型用于瞬时轨道要素快速估计。随后基于该轨道要素快速估计方法,结合球形单边采样无迹变换传播初始... 基于半解析法和球形单边采样无迹变换提出一种轨道不确定性快速估计方法。首先在考虑J2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的基础上,构建轨道要素解析模型用于瞬时轨道要素快速估计。随后基于该轨道要素快速估计方法,结合球形单边采样无迹变换传播初始轨道不确定性,依据高斯摄动方程和球形单边采样点的特性对传播后的采样点进行修正,估计传播后的轨道不确定性。最后将提出的半解析法与高斯和模型相结合,以提高精度。数值仿真分析了所提出的轨道不确定性估计方法相较无迹变换法的计算效率提升程度,并依据似然一致性度量将所提出的方法与蒙特卡洛法、无迹变换法等进行了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效率相较于传统无迹变换法有较大提升,且具有合适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预报 不确定性传播 轨道要素 球形单边采样 无迹变换 高斯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及邻区高分辨率三维岩石圈磁场修正球冠谐模型(CUG_CLMFM3Dv1)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攀 杜劲松 李厚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6-1880,共15页
日益完善的大区域地面航磁调查与卫星磁测给建立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地磁场模型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地磁场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利用全球岩石圈磁力异常汇编网格WDMAMv2中提取的近地表总磁场强度异... 日益完善的大区域地面航磁调查与卫星磁测给建立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地磁场模型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地磁场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利用全球岩石圈磁力异常汇编网格WDMAMv2中提取的近地表总磁场强度异常数据与CHAMP卫星近十年的矢量测量数据,联合构建了中国及邻区高分辨率三维岩石圈磁场的修正球冠谐模型.该区域岩石圈磁场模型的分辨率可达球谐3500阶/次,进而基于该模型正演计算了研究区域不同高度的矢量数据.将区域模型与高分辨率的球谐模型分别在空间域与频率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区域模型中的高频成份更加丰富,所描绘出的磁异常的形态和幅值更加接近原始建模数据,且在由低分辨率球谐模型补空的区域更加平滑.该应用案例证明,联合可靠的近地面标量与卫星矢量磁测数据,基于修正球冠谐分析方法,有能力构建出高精度与高分辨率的区域三维岩石圈磁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球冠谐分析 岩石圈磁场 高分辨率 三维模型 中国及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