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8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SG的Speedtree植物模型绘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颖 罗岱 黄心渊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06-2409,2416,共5页
针对提高林业可视化中的森林植物真实感这一核心需求,提出引入Speedtree绘制技术解决此问题,具体做法是将Speedtree的植物模型导入OpenSceneGraph(以下简称OSG)三维渲染引擎,从而提高林业可视化系统中植物模型的真实感。探讨了Speedtre... 针对提高林业可视化中的森林植物真实感这一核心需求,提出引入Speedtree绘制技术解决此问题,具体做法是将Speedtree的植物模型导入OpenSceneGraph(以下简称OSG)三维渲染引擎,从而提高林业可视化系统中植物模型的真实感。探讨了Speedtree植物模型的特性及其在OSG中绘制的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并研究Speedtree植物模型导入OSG的原理,基于Speedtree渲染接口实现Speedtree植物模型在OSG中的绘制。渲染结果显示Speedtree绘制技术的引入满足了林业可视化提高植物模型真实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dtree植物模型 绘制 真实感 OSG三维渲染引擎 林业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MAS模型在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丽丽 李修平 +3 位作者 周英华 申健 田立娟 杨洪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4期165-168,共4页
高级植物生理学是研究生选修课,结合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的特点将O-AMAS教学模型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践行OBE教学理念的同时发挥专业课“立德树人”的作用,该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 高级植物生理学是研究生选修课,结合高级植物生理学课的特点将O-AMAS教学模型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践行OBE教学理念的同时发挥专业课“立德树人”的作用,该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好地完成课程目标。通过该模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将严谨的科学态度、辩证思维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专业课讲授过程中,起到很好的育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植物生理学 O-AMAS模型 OBE教学理念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带有时滞的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3
作者 徐婷玉 袁梦 +1 位作者 未莹莹 原三领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针对传粉者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理论,探讨了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支的临界时滞,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决定Hopf分支方向和周期解稳... 针对传粉者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理论,探讨了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支的临界时滞,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决定Hopf分支方向和周期解稳定性的条件,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时滞的一个临界值,当时滞小于该临界值时,系统的正平衡点稳定;而当时滞大于该临界值时,系统会失稳,此时植物、传粉者和食草动物以周期振荡的形式共存。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时滞对植物、传粉者和食草动物三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食草动物从摄食到完成自身转化所需的时间过长,会引起系统的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模型 传粉互利共生 时滞 Hopf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ee模型的北京10条绿道木本植物的生态效益评估
4
作者 王希 徐敏 王美仙 《园林》 2025年第5期106-113,共8页
植物是发挥绿道生态功能的重要载体,量化植物的生态效益不仅能更直观地表现绿道的生态价值,而且可以为未来建设或更新绿道植物景观时选择高生态效益植物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调查北京10条绿道木本植物的应用情况,运用i... 植物是发挥绿道生态功能的重要载体,量化植物的生态效益不仅能更直观地表现绿道的生态价值,而且可以为未来建设或更新绿道植物景观时选择高生态效益植物提供数据支撑,进而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调查北京10条绿道木本植物的应用情况,运用i-Tree模型量化绿道以及单种本本植物在吸收CO_(2)、净化空气、截留雨水、节能4方面的生态效益,并探索绿道和植物特征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北京10条绿道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较高,且种数分布比较均匀,生长状态稳定,有利于生态结构稳定性的维持以及生态效益的发挥;10条绿道共产生节能效益(672.82万元)>净化空气效益(135.73万元)>截留雨水效益(124.57万元)>吸收CO_(2)效益(16.68万元);乔木的单株生态效益高于灌木,高生态效益乔木有桑、胡桃、悬铃木、毛白杨、美国皂荚、刺槐、鹅掌楸、黑杨、臭椿、黑松;灌木有野茉莉、胡枝子、贴梗海棠、黄栌、平枝栒子、迎春、金银忍冬、欧洲荚蒾、暴马丁香、锦带花;株高高于6 m、胸径(地径)大于20 cm、冠幅大于4 m的木本植物生态效益较高;适当延长绿道长度、增加木本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群落配置层次,可以提高绿道的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绿道 木本植物 生态效益 i-Tree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水循环综合模型的制作
5
作者 李金耿 王海霞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24,共2页
教材中平面图的呈现方式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设计了立体模型形式,直观地呈现蒸腾作用、降水和径流等环节,并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呈现植被对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可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概念。
关键词 综合模型 绿色植物 初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稻区镉植物有效性预测模型
6
作者 佘梓健 戴湲 +3 位作者 李林峰 李奇 罗伟林 李义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45-1553,共9页
为明确田间条件下,水稻土中镉(Cd)的植物有效性与铁氧化物的定量关系,在南方Cd污染风险较大的稻田采集178件糙米样品及对应的根际土壤样品,探索铁氧化物形态转化对土壤Cd植物有效性的影响,构建基于铁氧化物的水稻土中Cd植物有效性预测... 为明确田间条件下,水稻土中镉(Cd)的植物有效性与铁氧化物的定量关系,在南方Cd污染风险较大的稻田采集178件糙米样品及对应的根际土壤样品,探索铁氧化物形态转化对土壤Cd植物有效性的影响,构建基于铁氧化物的水稻土中Cd植物有效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土Cd污染大多以中度、中度-重度和重度Cd污染为主,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与稀盐酸提取法、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提取法和乙酸铵提取法相比,采用氯化钙提取法提取的有效态Cd含量(CaCl_(2)-Cd)与糙米Cd累积量(Cdr)关系最为密切;CaCl_(2)-Cd与土壤中铁全量(Fes)极显著正相关,与铁氧化物的游离度(Fed/Fes)极显著负相关;Cdr与Fes极显著正相关,与游离铁氧化物含量(Fed)和晶形铁氧化物含量(Fec)显著负相关,与铁氧化物的活化度(Feo/Fed)显著正相关,与Fed/Fes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d植物有效性预测模型对研究区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糙米Cd累积量的预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值分别为0.034和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植物有效性 铁氧化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素发现史”的模型建构教学设计
7
作者 吴晓杰 张霞 崔维科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5,共5页
利用“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调节模型”“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模型”,将生长素发现史中多位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贯穿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胚芽鞘向光性机制”的模型,进一步将该模型迁移至植物向触性的探究中。将科学史与模型建构有效结合,... 利用“生物适应环境的基本调节模型”“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模型”,将生长素发现史中多位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贯穿起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胚芽鞘向光性机制”的模型,进一步将该模型迁移至植物向触性的探究中。将科学史与模型建构有效结合,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能力,提高学生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构建 核心素养 科学史 植物生长素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ViT模型的城市草地草本植物智能分类
8
作者 南喆 杨宏伟 杨梦鹭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8-637,共10页
在干旱半干旱城市草地监测领域中,草本植物分类识别的用处及贡献不容小觑,但当前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样本数据偏重且规模较小的任务中尚有不足之处。城市草地监测能够有效地评估草地的生长状况,并根据草本植物的分类,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 在干旱半干旱城市草地监测领域中,草本植物分类识别的用处及贡献不容小觑,但当前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样本数据偏重且规模较小的任务中尚有不足之处。城市草地监测能够有效地评估草地的生长状况,并根据草本植物的分类,对当地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提供判断信息。基于ViT(VisionTransformer)和ResNet50(深度残差网络)构建了混合神经网络模型ResViT。ResViT在测试集准确率上最高,优于AlexNet、ResNet50和VGG19模型,在平均召回率和F1评分上也均优于AlexNet、ResNet50和VGG19模型。ResViT的训练时间约是VGG19的一半。ResViT在16分类任务中测试集达到了95.45%的准确率和0.95的F1评分。综上所述,ResViT模型可以准确高效地完成草本植物分类的图像识别任务,比其他3种模型均有优势。其在偏重的小规模数据集上展现出优异的性能,显著降低了前期数据准备的成本,同时提升了训练效率,减少了训练时间。因此,ResViT的建立为草本植物分类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有望在干旱半干旱城市草地监测的广泛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分类 卷积神经网络 ResViT模型 干旱半干旱 草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ree模型的滁州苏州公园植物群落及生态效益研究
9
作者 杨含 周豆豆 +4 位作者 李亚鹏 王诗娴 蔡磊 陶玉彪 盛璐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75-77,共3页
为提升滁州市苏州公园生态效益,加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建设,对滁州市苏州公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苏州公园15个样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利用i-Tree模型量化研究15个样地的植物群落在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和产生氧气方面的生态效... 为提升滁州市苏州公园生态效益,加强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建设,对滁州市苏州公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了苏州公园15个样地的植物群落组成。利用i-Tree模型量化研究15个样地的植物群落在吸收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和产生氧气方面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15个样地的植物分为46科65属,共78种405株植物。其中重要值最高的是樱花,占总效益值的34%,其次是桂花,占19.8%;就每株植物的固碳量而言,最有价值的是榔榆,效益价值为69.97元;此外,在空气净化方面,栾树的单株效益最高,为506.54元,樱桃的单株效益最低,为97.81元。同时为苏州公园提出相应的群落优化策略,以提高公园植物群落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i-Tree模型 生态效益 滁州市苏州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消落带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预测模型及环境解释--基于XGBoost-SHAP模型框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瑞雪 李佳轩 李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52-9669,共18页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预测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传统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来构建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多变量关系模型。空间大数据技术及机器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为探索环境-生物多样性关系和预测生物多样性空间... 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预测对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传统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来构建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多变量关系模型。空间大数据技术及机器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为探索环境-生物多样性关系和预测生物多样性空间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构建了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预测模型,融合实地调查的植物多样性数据和来自多源数据库的环境变量数据,分别构建了气候、地形、土壤、水文和人类活动5类共34个环境变量与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的关系模型,对丹江口水库消落带的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进行预测,同时结合SHAP框架确定关键环境因素;并进一步预测2050年水库消落带的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表明,XGBoost算法在预测水库消落带植物多样性方面表现较好,3个多样性指标中谱系多样性的预测模型展现了最优的预测能力,而物种多样性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相对较低。结合SHAP分析发现年平均水淹时长、人类足迹与最冷季平均气温是影响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的关键环境因素,其中年平均水淹时长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年平均水淹时长增加,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降低。本研究构建的可解释预测模型可有效揭示消落带的植物多样性空间格局,为消落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新方法,对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空间格局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吸水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乐 龙兰 +3 位作者 艾施荣 施俊林 王龙飞 李紫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6-1337,共12页
根系是植物获取水分的主要器官,它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输水量以及生命活动。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了解根系生长过程中的需水特性并提高农业中水资源的利用率,一直是节水灌溉技术中研究创新的热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植物根系的吸... 根系是植物获取水分的主要器官,它直接影响整个植株的输水量以及生命活动。在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下,了解根系生长过程中的需水特性并提高农业中水资源的利用率,一直是节水灌溉技术中研究创新的热点。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植物根系的吸水量进行精确估算,建立根系吸水模型是定量化研究植物根系吸水特性的重要方法。概述根系吸水的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对不同研究方法下的根系吸水模型进行分类研究,并阐述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同时介绍了水盐共同胁迫下的根系吸水模型。最后对目前的根系吸水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为构建水稻根系三维动态吸水模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系 吸水模型 宏观模型 微观模型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生境下6种紫珠属植物的光响应模型拟合分析
12
作者 邓丽 张旻 冯世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01-106,153,共7页
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对南亚热带生境下的6种紫珠属(Callicarpa)植物进行光合参数分析和光响应曲线拟合。通过对比4种模型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 利用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模型,对南亚热带生境下的6种紫珠属(Callicarpa)植物进行光合参数分析和光响应曲线拟合。通过对比4种模型计算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暗呼吸速率(R_(d))和表观量子效率(AQE)以及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等参数,筛选出6种紫珠属植物最适光响应模型。结果表明: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是6种紫珠属植物进行光合研究的最适用光响应模型,杜虹花对强光和弱光的利用能力均最高,朝鲜紫珠的光合潜能最大。综上,不同紫珠属植物对光的利用能力既表现出种间差异性,又表现出种间相似性,4种光响应模型在紫珠属植物的光合参数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模型的拟合优度和拟合精度上存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珠属植物 光响应模型 光合特性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滇池流域湿地植物氮含量估算模型构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迈 李晓琳 +2 位作者 郑毅 欧朝蓉 孙仕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R3500光谱仪采集芦苇、菰、香蒲和风车草4种典型滇池湿地植物的光谱数据,应用A3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湿地植物叶片氮含量,筛选出氮含量最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和变换形式参量,建立湿地植物叶片高光谱氮含量估...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利用S-R3500光谱仪采集芦苇、菰、香蒲和风车草4种典型滇池湿地植物的光谱数据,应用A3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湿地植物叶片氮含量,筛选出氮含量最敏感的光谱特征波段和变换形式参量,建立湿地植物叶片高光谱氮含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的光谱曲线与健康绿色植被的光谱曲线趋势一致,但在800~1350 nm和1650~1800 nm波段存在差异,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和“三边”参数光谱变换可以更加突出4种湿地植物的光谱特征;芦苇二阶微分1836 nm、香蒲二阶微分881 nm、菰一阶微分1264 nm、风车草二阶微分1665 nm波长和氮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菰的“三边”参数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的比值、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的归一化值,香蒲的红边幅值、红边面积、“绿峰”反射率和“红谷”反射率比值、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比值和氮含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且呈极显著相关(P<0.01);4种湿地植物基于光谱二阶微分构建的氮含量估算模型精度比一阶微分高,基于光谱“三边”参数构建的氮含量的估算模型精度最高且误差最小;4种湿地植物基于“三边”参数构建的氮含量估算多元逐步回归模型估测效果较好。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湿地植物养分含量估算模型技术可以长时序快速地监测大面积湿地植被养分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为湿地植物远程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高光谱 湿地植物 氮含量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建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茴香胺值检测模型
14
作者 彭丹 苏敏 +3 位作者 徐一川 周琪 郑少帅 李军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47,共8页
为实现植物油氧化品质的快速检测,以大豆油和葵花籽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油脂氧化过程中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植物油p-茴香胺值(p-AV)与弛豫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基于LF-NMR建立大豆油、葵花籽油及两种油脂总样... 为实现植物油氧化品质的快速检测,以大豆油和葵花籽油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油脂氧化过程中低场核磁共振(LF-NMR)弛豫信号的变化规律,研究植物油p-茴香胺值(p-AV)与弛豫特性指标间的相关性,基于LF-NMR建立大豆油、葵花籽油及两种油脂总样本的p-AV模型,分别考察建模数据、预处理方法及建模方法对p-AV模型性能的影响,优化建模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大豆油和葵花籽油的p-AV逐渐增加,弛豫时间则呈下降趋势,其峰面积变化幅度大小顺序均为S23>S22>S21,油脂p-AV与弛豫特性指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大豆油、葵花籽油以及总样本p-AV模型的最佳建模数据均为1~1 000,预处理方法分别为正交信号校正(OSC)、无、OSC,建模方法均为偏最小二乘法(PLS);最佳建模条件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AV模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3.448和2.572,总样本p-AV模型预测大豆油和葵花籽油p-AV的RMSEP分别为4.523和4.437。综上,基于LF-NMR检测植物油p-AV是可行的,单一油脂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而两种油脂总样本所建模型的通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场核磁共振 植物 p-茴香胺值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植杆菌发酵黑木耳多糖的结构表征及降血糖机制研究
15
作者 何荣军 胡溢鑫 +3 位作者 钟浩 沈佶儿 刘世柱 孙培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41,共8页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1发酵对黑木耳多糖的影响,采用乙醇沉淀提取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300柱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黑木耳发酵多糖FAAP-2-1(fermented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 为探究植物乳植杆菌N1发酵对黑木耳多糖的影响,采用乙醇沉淀提取多糖,经Sevag法脱蛋白,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300柱分离纯化,得到了纯化的黑木耳发酵多糖FAAP-2-1(fermented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polysaccharide-2-1,FAAP-2-1),建立胰岛素抵抗HepG2(insulin resistance HepG2,IR-HepG2)细胞模型与斑马鱼糖尿病模型进行降血糖活性进行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降血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FAAP-2-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8×10^(6)Da,主要由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岩藻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8种单糖组成,其比例为4.27∶55.27∶0.36∶1.90∶16.34∶1.54∶2.51∶17.81。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FAAP-2-1可以恢复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使糖尿病斑马鱼血糖下降73.52%,上调糖尿病相关基因AKT、PI3K、IRS和GLUT2的相对表达量,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恢复和改善糖尿病斑马鱼葡萄糖代谢异常的症状,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多糖 植物乳植杆菌N1 发酵 降血糖活性 斑马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炜 颜雅涵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0,共9页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 【目的】在空间信息模型、三维实景和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信息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标准已获得广泛应用。绿地植被作为生命体,其分枝形态和生长过程有别于其他基础设施类型,基于构件的传统信息模型并不能满足绿地的数字化需求。针对绿地特征,提出城市绿地信息模型构建方法,用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和管理评估实践。【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数字信息模型标准中绿地相关部分的总结和分析,结合不同应用需求,从模型组成部分、数据逻辑和评估应用途径3个方面,探讨适用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表达方式。【结果】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组成部分包括空间几何模型和属性关联模型,模型各部分需要基于不同绿地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数据结构化表达。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数据逻辑包含细节层级划分、三维模型构建和生长过程模拟3个部分。在评估分析方面,城市绿地信息模型可以满足三维绿量指标计算、三维景观格局分析和三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实践需求。【结论】基于城市绿地信息模型的构建需求,可以建立相应的框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途径,包括建模标准构建、共享平台开发和生成算法研究3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三维绿量 建筑信息模型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 植物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对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抑制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文敏 董庆利 +2 位作者 刘阳泰 辛宝 钱文文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人类患李斯特菌病的概率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最大污染浓度(Nmax)紧密相关。益生菌作为生物保护菌应用在食品中控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复杂的食品环境中,益生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特... 人类患李斯特菌病的概率和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最大污染浓度(Nmax)紧密相关。益生菌作为生物保护菌应用在食品中控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长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复杂的食品环境中,益生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特性的影响可通过细菌间的竞争抑制模型来描述。本研究首先确认益生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CICC6257(以下简称为植物乳杆菌CICC6257)在猪肉中的生长能力,探究该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然后对选择性培养基的菌落计数能力进行验证,最后基于预测微生物学方法研究植物乳杆菌CICC6257对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CICC6257在13℃贮藏的猪肉中生长良好,60h左右生长达到稳定期,并且在货架期内对猪肉的pH值无显著影响(P≥0.05);选择性培养基可以很好地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植物乳杆菌CICC6257进行分离计数;Jameson-effect模型能够准确描述植物乳杆菌CICC6257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抑制作用;植物乳杆菌CICC6257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迟滞时间(λ)和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将猪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Nmax显著降低0.75(lg(CFU/g))(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CICC6257 猪肉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抑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熵模型在植物生态评估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惠惠 张国帅 +1 位作者 张智 黄林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248-257,264,共11页
最大熵(MaxEnt)模型能够高效评估植物种群响应环境变化导致的适宜生境变迁问题。为深入了解MaxEnt模型在植物生态评估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沿趋势,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1—2023年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HistCite TM和R-S... 最大熵(MaxEnt)模型能够高效评估植物种群响应环境变化导致的适宜生境变迁问题。为深入了解MaxEnt模型在植物生态评估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沿趋势,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1—2023年该领域的相关文献,利用VOSviewer、HistCite TM和R-Studio等软件,系统总结并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以及结构概念等。结果显示,中国(410篇,22.82%)、美国(231篇,12.85%)和印度(81篇,4.51%)是发文量排名前3的国家。中国科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以及陕西师范大学是高产量的研究机构。Smith M.J.、Wan J.和Kumar S.分别是引文量排名第1,发文量最多和发文持续时间最长的学者。社会结构分析揭示,该领域整体呈现小世界,分散未网络化的合作特征,来自同一个国家的机构之间合作更为密切,国际间合作较为匮乏。关键词分析揭示11个热门关键词的频率≥150次,如气候变化(252次)、植物(247次)。MaxEnt模型在该领域主要被用于解决植物应对气候和环境胁迫、种群多样性和适宜生境分布范围的扩张或收缩变化的问题。3个热点方向值得被重点关注,即优化物种分布模型存在的缺陷、单一模型评估植物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多种模型联合评估植物响应环境变化的生境变迁规律。该研究为MaxEnt模型在植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评估数据和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植物 文献计量学 气候变化 物种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
19
作者 陶陶 包雷 +1 位作者 许依宁 汪子涵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136-142,152,共8页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旨在精确界定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为制定与实施植物多样性的就地与迁地保护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精准的定位服务。[方法]借助MaxEnt模型、SDMtoolbox工具以及ArcGIS平台,将重庆市2 504个植物... [目的]探究植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旨在精确界定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为制定与实施植物多样性的就地与迁地保护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精准的定位服务。[方法]借助MaxEnt模型、SDMtoolbox工具以及ArcGIS平台,将重庆市2 504个植物物种与生物气候、地形及土壤等多维度数据相结合,通过迭代计算,精确描绘这些植物物种的潜在适宜生境,评估并绘制重庆市植物多样性地图。[结果]重庆市的高植物多样性生境面积为31 550 km^(2),占比37%,在空间上呈现渝东北和两江四山一主一次两个植物多样性中心。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植物多样性保护特征为渝东北三峡库区定位高度契合高植物多样性生境的空间分布,生态保护用地显著集中于渝东北植物多样性主中心,且对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不足。[结论]扩大生态保护用地有效范围,构建区域性的生态保护用地网络,并实施融合保护和发展理念的社区生态保护用地策略,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用地空间格局,促进重庆市植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生态保护用地 MaxEnt模型 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截留动态全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玉粉 张升堂 赵文昊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130,共6页
近年来极端天气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制定大面积造林种草的国土绿化规划,利用植物拦截降雨、延迟汇流、削弱洪峰,抑制洪涝灾害。目前存在的植物截留动态过程模型大都基于数据拟合,关注植物截留内在机... 近年来极端天气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国制定大面积造林种草的国土绿化规划,利用植物拦截降雨、延迟汇流、削弱洪峰,抑制洪涝灾害。目前存在的植物截留动态过程模型大都基于数据拟合,关注植物截留内在机理的模型较少,且大都没有完整探究植物截留全过程。为阐述树冠特征及降雨特征对植物截留过程的影响,准确刻划植物截留动态全过程,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建立模型,模型分为:树冠截留阶段、树干截留阶段、树冠及树干饱和阶段、雨后干燥阶段,完整描述植物累计截留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并通过叠加全过程模型曲线的方式解决持续性降雨的植物截留问题。经验证,植物截留动态全过程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处于0.0435~0.0714之间,均方根误差处于0.0753~0.0910之间,对植物截留过程的模拟效果整体较好,具体体现为:①模型与实验的累计截留量变化过程曲线在降雨阶段、饱和阶段及雨后水滴滴落阶段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②模型与实验的饱和截留量及达到饱和的时间相近,且模型整体呈现降雨强度越大,拟合效果越精确的特点。模型可以较好呈现不同降雨特征及植物特性下的累计截留量变化过程,可以用于植物截留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截留 动态过程模型 持续性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