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听力干预短期效果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蕴 张宏征 +5 位作者 蔡洁青 黄美萍 杨璐 闫冰岩 宋依航 郗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比较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对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干预短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55例听力损失患者(年龄18~82岁;传导性听力损失9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混合性听力损失31例;左右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 目的 比较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对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干预短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55例听力损失患者(年龄18~82岁;传导性听力损失9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混合性听力损失31例;左右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骨导纯音听阈均≤60 dB HL)配戴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分别于配戴助听器前和配戴第14±2 d行声场总体听阈、单音节识别率及安静环境语句识别阈测试,比较配戴助听器前后的结果差异。并于配戴第14±2 d使用IOI-HA问卷对助听器使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配戴后挂式骨导式助听器后声场四个频率平均听阈(39.3±4.9 dB HL)较配戴前(56.5±8.2 dB HL)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助听前单音节识别率(给声强度:患者助听前双音节言语识别阈减5 dB)为29.8%±11.4%,配戴第14±2 d为72.4%±14.4%,配戴后单音节识别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语句识别阈由配戴前的48.6±9.7 dB HL降至34.3±5.6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戴14±2 d时IOI-HA问卷评估总分平均值为29.0±3.8分。结论 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可显著提高传导性、0.5~4 kHz骨导纯音听阈不超过60 dB HL的混合性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骨导助听器 言语识别率 语句识别阈 IOI-HA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识别阈(SRT)在伪聋鉴别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蔚 郑芸 +1 位作者 王恺 王力红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5-176,共2页
目的 探讨言语识别阈(speechrecognitionthreshold ,SRT)在伪聋鉴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外伤后自述听力下降的139名患者进行综合听力测试,以综合测试的结果与SRT判断伪聋的结果比较。结果 SRT诊断伪聋敏感性达84 % ,特异性达94 % ... 目的 探讨言语识别阈(speechrecognitionthreshold ,SRT)在伪聋鉴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外伤后自述听力下降的139名患者进行综合听力测试,以综合测试的结果与SRT判断伪聋的结果比较。结果 SRT诊断伪聋敏感性达84 % ,特异性达94 % ,准确性为89%。结论 SRT诊断伪聋简便易行、特异性高、可靠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识别阈 伪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耳助听器佩戴对儿童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
3
作者 仇心悦 郗昕 +1 位作者 刘晓明 袁志彬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3-929,共7页
目的运用普通话口语识图测试(standard Chinese spoken word-picture identification test-adaptive version,MAPID-A),采用自身对照方式,探讨在不同空间噪声环境中,学龄前儿童单耳或双耳佩戴助听器时的言语识别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 目的运用普通话口语识图测试(standard Chinese spoken word-picture identification test-adaptive version,MAPID-A),采用自身对照方式,探讨在不同空间噪声环境中,学龄前儿童单耳或双耳佩戴助听器时的言语识别表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至2018年8月在郑州市某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接受语训的母语为普通话的双侧助听器佩戴的儿童作为受试者23例,应用MAPID-A测试软件中自适应噪声下双音节词语识别测试模块,测试每位受试者在言语频谱噪声环境中的言语识别阈(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50%of speech in noise,SNR50)。当目标语音来自正前方,噪声分别来自前方(0°)、右侧(+90°)或左侧(-90°)时,统计分析助听器单、双耳助听器佩戴模式下儿童言语识别表现的差异。结果噪声来自前方时,单、双耳助听器佩戴模式下言语识别阈具有显著差异(M=2.38,P<0.05);噪声来自单耳佩戴助听器的同侧时,增加佩戴对侧助听器可以显著提高言语识别能力(M=4.90,P<0.05;M=5.02,P<0.05)。双耳佩戴助听器时,相比于噪声来自前方(言语和噪声空间混合),在噪声来自任一侧方(言语和噪声空间分离)的情况下,儿童没有获得显著的空间听觉掩蔽释放(spatial release from masking,SRM)(M=0.07,P>0.05;M=-0.72,P>0.05);学龄前听障儿童在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上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结论相比于单耳助听器佩戴,双耳助听器佩戴可以提高儿童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但是对于空间噪声环境中的听觉能力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听器 双耳聆听 言语识别阈 空间听觉掩蔽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整句识别的同质性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郗昕 赵阳 +2 位作者 冀飞 Teresa Ching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获得嘈杂语噪声背景下汉语短句识别率-信噪比(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的斜率和50%的得分所对应的信噪比(记为SNR50),并对所有短句的同质性进行评估和调整。方法采用16张(每张20句)新编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普通话短句识别表作... 目的获得嘈杂语噪声背景下汉语短句识别率-信噪比(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的斜率和50%的得分所对应的信噪比(记为SNR50),并对所有短句的同质性进行评估和调整。方法采用16张(每张20句)新编嘈杂语噪声下汉语普通话短句识别表作为测试材料。选取年龄为21~25岁之间、听力/言语发育正常且日常以汉语普通话为交流方式的48名受试者按"随机区组设计"在-1、-4、-7、-10dB四种信噪比条件下进行言语识别率的心理声学测量。使用Statistica7.0软件进行P-I函数拟合和统计分析。结果320句语句在嘈杂语噪声下的言语识别P-I函数曲线的阈值呈正态分布,斜率呈不规则分布。剔除P-I函数强健性增长(斜率>55%/dB)的语句,并保留阈值变异度在±2!内的语句,精选出同质性良好的240句。结论逐个调整每句的SNR以实现同质性,可为编制"等言语识别阈级"的句表奠定扎实的心理声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测听 嘈杂语噪声 语句 言语识别阈 同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力图正常者的信噪比损失现象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刚 郑芸 +3 位作者 朱珍珍 陶勇 孟照莉 胥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听力图正常者是否存在信噪比损失(signal-to-noise ratio loss,SNR loss)现象。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听力及耳科门诊就诊,主诉为生活环境中聆听言语较困难,但纯音测听、声导抗和常规言语分辨率(word re... 目的探讨听力图正常者是否存在信噪比损失(signal-to-noise ratio loss,SNR loss)现象。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听力及耳科门诊就诊,主诉为生活环境中聆听言语较困难,但纯音测听、声导抗和常规言语分辨率(word recognition score,WRS)测试结果正常的10名患者进行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听(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并将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的M-HINT正常值进行比较(以结果高于正常值判断为出现了SNR loss现象),评估患者是否存在SNR loss现象。结果在噪声环境中,当噪声来自患者正前方时,10名患者均出现了SNR loss现象;当噪声来自患者右侧或左侧时,9名患者出现了SNR loss现象。结论听力图正常者也可能存在SNR loss现象,对于主诉为生活环境中聆听言语困难者,即使纯音听力图正常也应考虑进行噪声下言语测听(如M-HINT测试),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SNR loss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音听力图 言语接受阈 言语分辨率 普通话版噪声下言语测试 信噪比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动与自动取值对普通话双音节测试中言语识别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中伟 张华 王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手动测试取值与软件自动描记取值所得普通话双音节词汇表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28例正常人(听力正常组)以及57例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噪声组)为受试对象,均以普通话... 目的比较手动测试取值与软件自动描记取值所得普通话双音节词汇表言语识别阈(speech recognition threshold,SRT),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128例正常人(听力正常组)以及57例从事噪声作业的工人(噪声组)为受试对象,均以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方式。应用丹麦Madsen Conera临床诊断听力计,采用难度等价性一致的一组双音节词汇表作为测试材料,测试初始给声强度为PTA上20dB,将手动取值获得的言语识别阈与Conera听力计工作软件自动生成的言语识别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听力正常组语频听阈均值7.63±5.78dB HL,自动取值所得SRT为7.84±3.98dB HL,手动取值所得SRT为9.19±4.47dB HL;噪声组语频听阈均值27.18±19.13dB HL,自动取值所得SRT为16.10±8.40dB HL,手动取值所得的SRT为18.81±9.52dB HL。两组手动取值所得的SRT值高于自动取值所得的SRT值(P<0.01)。结论自动取值SRT与手动取值SRT有差异,听力正常人的言语识别阈可用自动取值方法测试,便于听力正常人群的筛查;对听力障碍人群的SRT检查,更适合应用手动测试取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词 言语测听 言语识别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耳不对称性方向性策略对助听器使用者空间言语识别能力的提升 被引量:1
7
作者 郗昕 庞安然 胡永福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究助听器麦克风的双耳不对称性方向性策略与双耳波束成型方向性策略在嘈杂环境下对助听器使用者言语识别阈的影响。方法筛选18例双侧中度到中重度感音性听力损失的受试者入组,每例受试者均交替佩戴双耳不对称性、双耳波束成型两... 目的探究助听器麦克风的双耳不对称性方向性策略与双耳波束成型方向性策略在嘈杂环境下对助听器使用者言语识别阈的影响。方法筛选18例双侧中度到中重度感音性听力损失的受试者入组,每例受试者均交替佩戴双耳不对称性、双耳波束成型两种方向性技术的助听器,采用心爱飞扬言语测听软件中的噪声下中文BKB短句言语识别阈测试模块,测试每例受试者分别使用两种方向性技术助听器时,在多人交谈语噪声环境中当目标言语声来自前方、左侧、后方时的言语识别阈,统计分析两种方向性技术的差异。结果目标言语声来自正前方时,两种方向性策略助听下测得的受试者言语识别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言语声来自侧方及后方时,应用双耳不对称性方向性技术助听测得的受试者言语识别阈值显著低于使用双耳波束成型方向性技术助听时(P<0.01)。结论相比于双耳波束成型方向性策略,双耳不对称性方向性策略能提高助听器使用者在噪声环境中当言语声来自侧方及后方时的言语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耳不对称性方向性 双耳波束成型方向性 言语识别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实时检测语音基频的新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水宝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37-42,共6页
汉语浊音基频的实时检测是语音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一种采用模拟滤波技术,使语音信号工作在滤波器的过渡带上,从而有效地抑制高次谐波,精确实时提取语音基频的新方法。文章还对其基频检测机理和采用“过零检测,信号分离”技术... 汉语浊音基频的实时检测是语音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一种采用模拟滤波技术,使语音信号工作在滤波器的过渡带上,从而有效地抑制高次谐波,精确实时提取语音基频的新方法。文章还对其基频检测机理和采用“过零检测,信号分离”技术提高基频量测精度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基频实时检测 门限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语音增强算法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娜 郑德忠 刘海龙 《控制工程》 CSCD 2007年第5期495-496,531,554,共4页
干净语音环境下识别率很高的说话人识别系统,在有噪声语音环境下识别性能显著降低。针对这一问题,将小波语音增强算法应用于说话人识别系统,提出一种结点阈值去噪新方法。语音增强主要目的是从带噪语音中尽可能地提取纯净的原始语音。... 干净语音环境下识别率很高的说话人识别系统,在有噪声语音环境下识别性能显著降低。针对这一问题,将小波语音增强算法应用于说话人识别系统,提出一种结点阈值去噪新方法。语音增强主要目的是从带噪语音中尽可能地提取纯净的原始语音。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比传统的阈值法能更好地提高语音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话人识别 小波变换 结点阈值 语音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燕 汪琪璇 +4 位作者 盛海斌 李海峰 李蕴 黄治物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调查老年性聋患者对助听器效果的满意度,探讨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62~89岁老年性聋患者行助听前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获取平均听阈和最大言语识别率,进行规范化和个性化助听器验配(其中双侧助听35例... 目的调查老年性聋患者对助听器效果的满意度,探讨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3例62~89岁老年性聋患者行助听前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获取平均听阈和最大言语识别率,进行规范化和个性化助听器验配(其中双侧助听35例,单侧助听18例),助听至少3个月(3~48个月)后使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OI-HA)进行助听效果满意度调查,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主要因素对助听效果的影响。结果53例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前言语识别率为84.6%±15.1%,助听前后纯音听阈均值分别为60.8±8.7 dB HL和34.8±5.6 dB HL,IOI-HA量表总评分平均为26.2±3.6分,其中双侧干预组平均26.5±4.0分,单侧干预组平均26.0±3.5分;线性回归分析表明IOI-HA总分与助听后平均听阈呈线性相关(P=0.02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仅助听前最大言语识别率对总评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裸耳最大言语识别率是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满意度的主要因子,验配意愿和助听后听力水平对验配效果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聋 助听器验配 最大言语识别率 助听听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环境下的语音端点检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静 王建国 +1 位作者 孙文杰 张帆 《电讯技术》 2008年第10期59-62,共4页
由于传统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仅以信号的短时能量、过零率等简单的单一特征作为判决特征参数,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多都无法满足系统的需要。针对机载环境下的带噪语音进行研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作了两点改进:把短时能量和过零率结... 由于传统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仅以信号的短时能量、过零率等简单的单一特征作为判决特征参数,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很多都无法满足系统的需要。针对机载环境下的带噪语音进行研究,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作了两点改进:把短时能量和过零率结合为一个特征即短时能零积,并把其和短时自相关函数结合起来作为端点检测的特征参数。对于短时自相关的门限,不是利用传统的主副峰比值,而是利用达到副峰的时间间隔作为判决门限。通过对不同信噪比的机载环境下的带噪语音进行试验仿真,发现这种方法比单一的特征参数更有优越性,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机载噪声 语音端点检测 能零积 短时自相关 判决门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数门限的语音端点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凤梁 吴及 王作英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89,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门限(ET)的端点检测方法.ET法为短时能量的概密函数(PDF)建立起统一的语音和噪声模型,根据当前语音数据的信噪比估计出最优的检测门限,并给出了最优检测门限的指数型公式.在'八六三'大词汇量连续语音数据库... 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门限(ET)的端点检测方法.ET法为短时能量的概密函数(PDF)建立起统一的语音和噪声模型,根据当前语音数据的信噪比估计出最优的检测门限,并给出了最优检测门限的指数型公式.在'八六三'大词汇量连续语音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ET法具有较好的检测性能,在噪声环境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健性,信噪比为0 dB时,检测正确率可达89.5%.在信噪比为0~15dB时,检测正确率要明显高于基本能量法、对数能量聚类法(LEC)以及χ2法等语音检测(VAD)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语音检测 指数门限 端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抗噪的清/浊/静音判决算法
13
作者 李荣芸 赵晓群 徐静云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清/浊/静音判决(UVS)是语音压缩、合成以及识别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解决传统判决方法训练过程复杂,导致语音编码效率低的问题,给出一种无训练过程的判决方法。提取基于循环平均幅度差的特征参量,利用判决参数间的相关性,自适应调整阈... 清/浊/静音判决(UVS)是语音压缩、合成以及识别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解决传统判决方法训练过程复杂,导致语音编码效率低的问题,给出一种无训练过程的判决方法。提取基于循环平均幅度差的特征参量,利用判决参数间的相关性,自适应调整阈值,实现清/浊/静音判决。该判决方法具有很好的抗噪声干扰能力,有效提高判决的准确率。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化了清/浊/静音判决的计算量,清音误判率降低了10%,浊音误判率保持在4%以内;将该算法应用于低速率语音编码方案MELP(mixed excitation linear prediction)0.6 kbps的清浊音判决中,解码后的合成语音质量优于原始MELP编码方案,PESQ分数提高0.3,具有较好的可懂度和自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清/浊/静音判决 自适应阈值 低信噪比 低速率语音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路卷积神经网络的中文语音识别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昱 李鸿燕 +1 位作者 邢璐 任健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0-886,共7页
为解决卷积神经网络在中文语音识别中识别准确率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卷积神经网络的声学建模方法。利用多尺度学习方法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将软阈值非线性转换层和注意力机制进行融合后嵌入残差网络,减轻网络梯度问题,... 为解决卷积神经网络在中文语音识别中识别准确率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路卷积神经网络的声学建模方法。利用多尺度学习方法提取多尺度特征信息;将软阈值非线性转换层和注意力机制进行融合后嵌入残差网络,减轻网络梯度问题,加强网络特征信息传递,提高特征学习效果;采用连接时序分类技术分类,简化语音识别流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与传统识别模型相比,词错误率降低了7.52%,在3种噪声环境下,错误率也低于传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多尺度学习 软阈值 注意力机制 残差网络 连接时序分类 端到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文发音中错误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兴刚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9-182,共4页
传统的英文发音识别系统对于学习者的错误发音不能及时进行反馈与纠正,存在误导学习者以及学习者英文水平提高缓慢的弊端。在此设计新的英文发音错误语音自动识别系统,其由语音录制模块、语音播放模块、英语发音评分模块和发音共振峰图... 传统的英文发音识别系统对于学习者的错误发音不能及时进行反馈与纠正,存在误导学习者以及学习者英文水平提高缓慢的弊端。在此设计新的英文发音错误语音自动识别系统,其由语音录制模块、语音播放模块、英语发音评分模块和发音共振峰图像显示模块构成,给出评分模块的发音评分流程,实现英文发音的有效评分以及评分的存储,系统通过发音共振峰图形显示模块,清晰地表达出学习者发音与标准发音的不同之处,纠正其错误读音。通过英语音素检错程序使用独立阈值的方式来提高错误读音的检测性能,对不同音素用独立阈值进行衡量,使得英语发音中的错误语音自动识别结果更加科学化、精准化。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较高的错误语音自动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发音 错误语音 自动识别 发音评分 发音共振峰图像显示 独立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