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al matching algorithm based on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and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被引量:4
1
作者 Dong Liang Pu Yan +2 位作者 Ming Zhu Yizheng Fan Kui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453-459,共7页
A new spectral match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us- ing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and scale-invariant fea- ture transform. The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is used to decompose an image into a low freq... A new spectral match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by us- ing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and scale-invariant fea- ture transform. The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is used to decompose an image into a low frequency image and several high frequency images, and the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is employed to extract feature points from the low frequency im- age. A proximity matrix is constructed for the feature points of two related images. By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of the proximity matrix, a matching matrix (or matching result) reflecting the match- ing degree among feature points is 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reduce time complexity and possess a higher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nt pattern matching 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 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pectral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ral matching based remote sensing identification of two main crop rotation patterns in a large irrigation district
2
作者 DUAN Yuanyuan CHEN Xiuhua +3 位作者 LIU Jun YE Mao LU Wenjing LIU Hongjie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50,共11页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lanting patterns for major crops in a large irrigated district has vital importance for irrigation management,water fee collection,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In this study,the OTSU algorith...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planting patterns for major crops in a large irrigated district has vital importance for irrigation management,water fee collection,and crop yield estimation.In this study,the OTSU algorithm and Mean-Shift algorithm were employed to automatically determine threshold values for mapping two main rotated crop patterns at the pixel scale.A time series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tra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ice-wheat and wheat-maize rotations in the Chuanhang irrigation district from 2016 to 2020.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oth threshold segmentation algorithms are reliable in extrac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crops,with an overall accuracy exceeding 80%.Additionally,both Kappa coefficients surpass 0.7,indicating better performance by OTSU method.Over the period from 2016 to 2020,the area occupied by rice-wheat rotation cropping ranged from 12500 to 14400 hm 2;whereas wheat-maize rotation cropping exhibited smaller and more variable areas ranging from 19730 to 34070 hm 2.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remote sensing-based approaches can provide reliable support for rapid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in crop rotation patterns within a large irrigation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anhang irrigation district rotate crop pattern spectral matching OTSU algorithm Mean-Shift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线性分解算法研究多组分的天麻粉荧光光谱
3
作者 李雷 吴庆州 王涛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67,共5页
为了解决化学提纯方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采用三线性分解算法、平方误差和法、折半信度法与同步荧光光谱相结合,对多组分共存的天麻粉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并确定了天麻粉溶液荧光的算法模型具有3种组分。结果表明,第1组分... 为了解决化学提纯方法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采用三线性分解算法、平方误差和法、折半信度法与同步荧光光谱相结合,对多组分共存的天麻粉荧光光谱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并确定了天麻粉溶液荧光的算法模型具有3种组分。结果表明,第1组分荧光特征峰激发波长λ_(ex)在275 nm~280 nm,发射波长λ_(em)在305 nm~310 nm,该组分对应的荧光物质应该是天麻中含量较高的天麻素;第2组分荧光特征峰激发波长λ_(ex)在305 nm~310 nm,发射波长λ_(em)在400 nm~405 nm;第3组分荧光特征峰激发波长λ_(ex)在355 nm~360 nm,发射波长λ_(em)在440 nm~445 nm;采用数学分离三线性分解算法可以替代繁杂的化学分离,同时具有去除背景噪声干扰、简化高维光谱分析等优点,且从整体视角、全局特征表达了多组分共存物质的荧光特性。该研究对多组分物质的光谱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荧光光谱 同步光谱 三线性分解算法 天麻 多组分共存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下基于交替优化的秩二波束赋形算法
4
作者 周凯 喻兰 国强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98-2107,共10页
针对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的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该文以最大化系统频谱效率为目标,在满足基站发射功率和IRS反射单元模约束的条件下,设计基站处主动波束成形向量和IRS的相移矩阵。首先为了实现更高的波束形成自由度,采用... 针对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的下行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该文以最大化系统频谱效率为目标,在满足基站发射功率和IRS反射单元模约束的条件下,设计基站处主动波束成形向量和IRS的相移矩阵。首先为了实现更高的波束形成自由度,采用了基于空间时间块编码(STBC)的秩二波束形成方案。随后为了求解非凸深度耦合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交替优化算法。针对IRS相移矩阵的求解,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黎曼流形共轭梯度法(IRMG)进行优化,同时使用加权最小均方误差(WMMSE)设计主动波束形成向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同时能有效提升系统频谱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反射面 波束成形 频谱效率 黎曼共轭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WNN-LSTM算法的红外CO痕量气体压力补偿与时序浓度分析
5
作者 田富超 张海龙 +3 位作者 苏嘉豪 梁运涛 王琳 王泽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4-1007,共14页
红外光谱分析是工业环境气体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当前红外气体检测仪的测量精度受环境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导致检测数据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偏离实际气体浓度。为提高红外气体传感器的精度,选择了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红外光谱分析是工业环境气体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当前红外气体检测仪的测量精度受环境压力变化影响较大,导致检测数据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偏离实际气体浓度。为提高红外气体传感器的精度,选择了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和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WNN)相结合的压力补偿算法,并结合长短期记忆法(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对补偿后的数据进行预测。通过搭建工业环境气体压力补偿实验平台,使用高精度配气仪配置100~900 ppm标准CO气体,在80~120 kPa范围内进行数百组重复实验,发现CO气体传感器在负压条件下测量值小于标气浓度,正压条件下测量值大于标气浓度,并随压力变化呈线性关系,绝对误差最高为86 ppm。将传感器数据使用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误差降低,初步补偿后的CO误差降至26 ppm,但由于参数可移植性较差,个别数据误差较大。进一步使用鲸鱼优化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参数后,补偿效果显著提升,传感器测量值与真值之差保持在0.004%以内且数据稳定。最终结合LSTM进行气体浓度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0.1,平均绝对误差(MAE)均小于0.020,实验结果表明,WOA-WNN-LSTM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红外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成功消除环境压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工业环境气体检测提供了更为可靠和精准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分析 环境压力补偿 鲸鱼优化算法 小波神经网络 时序浓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多表达式编程算法的木材染色配方预测
6
作者 管雪梅 张威 杨渠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65-2873,共9页
由于珍贵木材日益稀缺以及过度开发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有必要通过对普通木材进行染色来模仿珍贵木材的外观。在本研究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染色技术,实现对普通木材的高精度染色,从而创造出外观类似珍贵木材的替代品,减少人们对它们的依赖... 由于珍贵木材日益稀缺以及过度开发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有必要通过对普通木材进行染色来模仿珍贵木材的外观。在本研究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染色技术,实现对普通木材的高精度染色,从而创造出外观类似珍贵木材的替代品,减少人们对它们的依赖。首先,基于基因表达编程(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 GEP)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多表达式编程(multi-expression programming, MEP)算法来预测染料配比,考虑到多种染料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采用多基因表达,MEP算法能够处理这些复杂的多种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到更直观的函数表达式。为了提高MEP的函数挖掘准确性,自适应调整突变和重组算子的概率,并使用并行编程来增强函数挖掘效率。与基因表达编程的结果相比,MEP深入挖掘了函数关系,并在颜色预测中获得了0.113的相对偏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染色 基因表达编程 多表达式编程 计算机颜色匹配 遗传算法 光谱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特征逼近谱图注意力网络的滚动轴承半监督智能故障诊断研究
7
作者 宁少慧 杜越 周利东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9,共7页
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诊断模型在故障诊断全监督任务中有较好的表现,但在半监督任务中表现欠佳。针对此问题,构建一种基于快速特征逼近谱图注意力网络的半监督滚动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模型。通过K近邻图方法将振动信号转为可用于诊断的图数据... 基于图注意力网络的诊断模型在故障诊断全监督任务中有较好的表现,但在半监督任务中表现欠佳。针对此问题,构建一种基于快速特征逼近谱图注意力网络的半监督滚动轴承智能故障诊断模型。通过K近邻图方法将振动信号转为可用于诊断的图数据,丰富了数据特征;将图数据输入到构建的诊断模型中,学习故障信息特征,并分析不同的标签比例训练集的诊断结果。同时,分析了Sum、Mean、Max 3种池化方式和超参数对诊断模型的影响;最后,分别在两组实验轴承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地捕获图的全局模式,降低计算复杂度,在全监督诊断任务中其诊断准确率可以保持在99%以上;在标签比例为10%的半监督任务中,其诊断准确率仍能保持在93.5%,所提诊断模型在半监督任务中有良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故障诊断 快速特征逼近谱图注意力网络 K近邻图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质拟对称非负张量H-谱半径的算法
8
作者 林志兴 吕洪斌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16,共6页
首先,定义一类本质拟对称非负张量,其是涵盖本质正张量、弱正张量和广义弱正张量的更广泛的张量类.其次,应用张量的H-特征值在对角相似变换下的不变性质,给出本质拟对称非负张量H-谱半径的算法,并用数值例子说明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本质拟对称非负张量 H-谱半径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贝叶斯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9
作者 李小军 张誉潇 +1 位作者 荣棉水 倪萍禾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7-2252,共16页
基于散射场理论的水平竖向谱比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正演算法建立了地表HVSR与场地土层特性的联系,通过与地震动地表观测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反演。然而,当前的HVSR大多采用传统确定性的反演方法... 基于散射场理论的水平竖向谱比HVSR(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正演算法建立了地表HVSR与场地土层特性的联系,通过与地震动地表观测数据的结合实现了场地土层速度结构的反演。然而,当前的HVSR大多采用传统确定性的反演方法,导致反演结果具有明显的不唯一性,且难以评估其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针对土层速度结构的贝叶斯反演方法,可以实现反演参数不确定性的评估。该方法将贝叶斯原理与地震动的水平竖向谱比(earthquake horizontal-to-vertical spectral ratio,简称EHV)正演算法相结合,以强震动观测记录的S波成分作为数据源,实现了场地土层结构的反演。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贝叶斯反演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场地土层速度结构,并能够对反演模型中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竖向谱比(HVSR) 强震动观测记录 贝叶斯反演方法 土层速度结构 井上井下谱比(SBSR) 正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四阶辛-谱元的三维宽频带地震动数值模拟方法
10
作者 巴振宁 寇阔 +1 位作者 赵靖轩 张郁山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92-2208,共17页
基于确定性物理模型的震源-传播-场地全过程地震动模拟是目前地震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随着模拟频率的不断提高,对目前数值模拟方法中显式时间积分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双重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四阶PEFRL(position extende... 基于确定性物理模型的震源-传播-场地全过程地震动模拟是目前地震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随着模拟频率的不断提高,对目前数值模拟方法中显式时间积分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双重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四阶PEFRL(position extended Forest-Ruth like)辛积分与谱元法(spectral element method,SEM)的三维高效数值模拟方法,旨在突破现有SEM中在宽频带模拟中精度、稳定性和效率上的瓶颈问题.其中,PEFRL算法通过优化传统Forest-Ruth算法的步进策略,将加速度求解次数由5次降至4次,并采用位移-速度交替更新机制,能够有限降低内存需求与计算成本.将提出的方法针对均匀、多层与盆地半空间模型,分别与二阶的Newmark和四阶的Runge-Kutta时间积分算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数值实验表明,随着模型复杂和模拟频率的上升,改进后的PEFRL-SEM方法精度提升效果愈加显著.针对半空间模型、多层介质模型与盆地模型模拟的时程结果相位相对误差分别降低16.7%,20.7%和21.3%,能量相对误差分别降低20.6%,22.3%和24.7%;针对10 Hz半空间模型模拟工况,相位相对误差和能量相对误差分别降低55.4%和36.3%,计算效率较LDDRK算法最高可提升约33%.进一步,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1994年北岭MW6.7地震的三维宽频带(0~10 Hz)地震动模拟,模拟结果与观测记录在振幅及频谱特征上均表现出良好一致性.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宽频带地震动场模拟的稳定性与计算效率的问题,显著提升了宽频带强地震动场模拟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实用性,为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工程抗震评估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高效率宽频带地震动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辛方法 宽频带模拟 确定性地震动模拟 显式时间积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集与聚类投票机制的光谱双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琦 杨海峰 蔡江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3-468,共6页
光谱双星通常是指光谱中呈现双主导成分特征,由于该双成分复杂多样,其成因也多种多样,同时光谱信噪比相对比较低,现有许多分析方法将双成分系统光谱分离成两条光谱进行分析,而分离方法无法保证光谱的准确性,现有聚类方法的单次聚类可靠... 光谱双星通常是指光谱中呈现双主导成分特征,由于该双成分复杂多样,其成因也多种多样,同时光谱信噪比相对比较低,现有许多分析方法将双成分系统光谱分离成两条光谱进行分析,而分离方法无法保证光谱的准确性,现有聚类方法的单次聚类可靠性比较低。提出一种基于粗集与聚类投票机制的光谱双星分析与评估方法,采用多次聚类和投票思想,给出每条光谱属于相应类别的梯度可靠性。该方法包含两个部分:(1)采用不同思想的聚类算法,将光谱双星数据集进行重构,将每种聚类算法标签采用匈牙利算法将聚类标签对齐作为光谱属性,从而重构数据集。(2)利用投票机制,得票数反映聚类结果的一致程度,获得每条光谱的类别,定义粗集示踪每类光谱特征,采用上/下近似集给出每条光谱所归类别的可靠性。选择郭守敬望远镜(LAMOST)DR10发布光谱双星集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基于划分的K-means、基于模型的GMM(Gaussian mixture model)、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和层次聚类(agglomerative clustering)四种聚类算法重构光谱数据集,选择得票数下界μ为2,通过投票得到1、0.75、0.5为可靠性梯度的聚类结果。其中大约1/3的样本可靠性为1,说明这批样本的四种聚类结果完全一致;对每类光谱和投票数的信噪比进行统计分析,投票数低的样本的信噪比相对较低,是它们被不同的聚类算法划分到不同类别的原因之一;对可靠性为1的6类光谱样本进行了物理成因的分析,其中以双星、河内星云+目标恒星两种为主,聚类标签的差异可能由于两种成分流量差异或拼接、定标等数据处理所导致。也有可能由于光谱质量较低导致pipeline误判的因素,其天区位置分布与低质量数据分布特征的研究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双星 光谱分析 聚类算法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CARS-RF的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算
12
作者 李雨鸿 冯锐 +5 位作者 纪瑞鹏 张霞 武晋雯 于文颖 王婷 李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10,共8页
以辽宁昌图和苏家屯区149个黑土样本为基础,结合地面高光谱数据与实验室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化学测定,系统分析了不同高光谱预处理与建模方法对SOM反演精度的影响,旨在构建快速且精准的SOM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通过Savitzky-Golay平滑法... 以辽宁昌图和苏家屯区149个黑土样本为基础,结合地面高光谱数据与实验室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化学测定,系统分析了不同高光谱预处理与建模方法对SOM反演精度的影响,旨在构建快速且精准的SOM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型。通过Savitzky-Golay平滑法(SG)对光谱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后,对比分析了倒数(1/R)、倒数的对数(log(1/R))、一阶导数(FDR)、标准化(SNV)及连续统去除(CR)五种光谱变换方法,并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PCC)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CARS)算法筛选特征波段,结合偏最小二乘(PLSR)、多元线性回归(MLR)和随机森林(RF)三种建模方法,构建了12种反演模型,对各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CR变换显著增强了光谱与SOM的相关性,2 166 nm之后的128个波段相关系数绝对值超过0.5,最高达0.75;(2)CARS算法有效压缩了特征波段数量,将其控制在全波段的6%以下,与PCC-PLSR和PPC-RF相比,CARS-PLSR和CARS-RF模型预测精度显著提升,其决定系数(R2)分别提高13.4%和14.5%,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降低12.8%和11.9%;(3)非线性RF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优,与MLR和PLSR相比,其R2分别提升32.1%和3.5%,RMSE分别降低34.9%和4.4%;(4)在12种预测模型中,CR-CARS-RF模型表现最佳,其建模R2为0.91,RMSE为1.76 g·kg^(-1);预测R2为0.79,RMSE为2.49 g·kg^(-1),表明CR-CARS-RF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可为辽宁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效精准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 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E-DWT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的红小豆锈病诊断方法
13
作者 付强 关海鸥 李嘉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48-2657,共10页
红小豆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植物病害,主要通过感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作物产量显著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变换(E-DWT)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的新型红小豆锈病诊断方法。选用“宝清红”红小豆作为实验对... 红小豆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常见植物病害,主要通过感染叶片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作物产量显著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小波变换(E-DWT)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的新型红小豆锈病诊断方法。选用“宝清红”红小豆作为实验对象,使用手持可见/近红外光谱仪对960例红小豆叶片进行为期10天的连续光谱数据采集,获取波长范围为326~1075 nm的红小豆叶片反射率数据。首先,采用改进的E-DWT算法对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去噪处理。该算法结合了经验模态分解(EMD)和小波阈值去噪技术,能够在去除噪声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信号的有效信息。通过对比RMSE和SNR指标确定了最佳的小波基函数(sym5)和分解层数(4层)。为了进一步降低高维数据中的冗余信息,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从750个初始波长中筛选出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波长,实现了数据降维,将特征波长数量减少了98.4%。接着,结合格拉姆角场(GAF)方法,将一维波长序列转换为二维光谱图像,增强了不同波段之间的相关性,便于后续的模型训练。在模型设计上,采用了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卷积块注意力机制(CBAM)的深度学习模型。CBAM模块通过引入通道和空间注意力机制,能够有效区分光谱数据中不同特征波长和时间节点的权重,使模型更加关注影响红小豆锈病识别的关键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BAM的CNN模型在训练集中的识别率为99.31%,而在测试集中的识别率为98.33%,召回率达到98.89%,明显高于传统CNN模型的表现。与现有的其他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在识别准确性、稳定性以及训练收敛速度上均具有显著优势。总体而言,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改进E-DWT算法与CBAM-CNN模型的红小豆锈病诊断方法,不仅实现了高效、精准的病害检测,还为未来数据驱动型作物病害诊断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锈病 光谱数据处理 E-DWT算法 深度学习模型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SPA-CARS算法的小麦条锈病特征波段优选与监测模型构建
14
作者 谷玲霄 方涛 +4 位作者 杜林丹 吴喜芳 李长春 连增增 岳哲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87-498,共12页
作物病害会严重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传统的病害监测方法效率低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高光谱分辨率和客观真实性在作物病害监测中展现出重要潜力。本文利用多生育期冬小麦地面高光谱及田间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 作物病害会严重制约作物产量和品质,传统的病害监测方法效率低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高光谱分辨率和客观真实性在作物病害监测中展现出重要潜力。本文利用多生育期冬小麦地面高光谱及田间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基于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和连续投影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分别对光谱数据进行光谱特征降维,通过构建最优参数的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算法优选小麦条锈病敏感波段,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算法建立基于特征光谱的病情指数模型,比较不同建模方法的建模效果,实现小麦条锈病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均显示小麦条锈病敏感特征波段多集中于近红外和短波红外波段,其中挑旗期为842、850、858 nm,灌浆期为947、953、1275、1277、1590、1663、1665 nm;对比不同建模算法,PLSR模型表现最佳,满足小麦早期病虫害监测需求,且在病害中期显示更明显特征;挑旗期和灌浆期分别以SPA-CARS-MCX和CA-CARS-MSC数据构建PLSR模型预测效果最优,验证集R2分别为0.782和0.861,RMSE分别为0.022和0.094,RPD分别为2.140和2.687。本文构建算法能够为不同生育期小麦条锈病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光谱变换 特征波段选择 相关性分析 连续投影法 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融合降噪的FBG光谱寻峰算法
15
作者 潘红宇 吕峥 +2 位作者 欧建臻 徐春锋 祝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0-269,共10页
针对基于CCD的光谱衍射法对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导致FBG中心波长解调精度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VMD-WT-SG融合降噪算法。通过结合不同降噪算法的优势以及算法参数的调整,实现了对光谱信号... 针对基于CCD的光谱衍射法对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导致FBG中心波长解调精度和稳定性降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VMD-WT-SG融合降噪算法。通过结合不同降噪算法的优势以及算法参数的调整,实现了对光谱信号中噪声成分的有效去除,在保留原始信号大部分特征的同时光谱波形更加平滑和连续,降噪效果明显。与传统的VMD降噪、SG降噪、Kalman滤波3种方法对比,经VMD-WT-SG融合降噪法处理后的光谱信噪比为20.14 dB,均方根误差为0.017,信噪比分别提升了23.94%、41.14%和94.97%,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39.29%、45.16%和67.92%,在4种降噪方法中效果最好。为了提高解调速率,在常用寻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降噪后多峰光谱的中垂线相交寻峰算法,通过计算峰值点与左、右次大值点连线的中垂线的交点坐标来求取中心波长。并通过实验与多项式拟合、质心、高斯拟合算法对比了寻峰精度。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平均寻峰偏差为3.3 pm,优于质心法与多项式拟合法,算法平均运行时间为0.261 ms,优于多项式拟合法和高斯拟合法。实时应用中在保证精度的同时解调速率可达4 kHz,同时该算法的稳定性较好,解调的波长平均标准差为1.8 pm,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对FBG传感网络中的多峰值实时快速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G传感 VMD分解 光谱降噪 寻峰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A-VMD-FastICA的信噪比提升方法研究
16
作者 何淑典 李杰 +5 位作者 胡陈君 王镜淇 张元园 高正阳 杜增辉 曹宇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4,48,共8页
炮射导弹是通过一些先进的制导及传感技术来提高命中精度的新型弹药。为了精确剔除炮射导弹部件在采集中的噪声,提高被测信号的信噪比,准确获取参数信息,提出一种联合开普勒优化算法(KOA)、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ICA... 炮射导弹是通过一些先进的制导及传感技术来提高命中精度的新型弹药。为了精确剔除炮射导弹部件在采集中的噪声,提高被测信号的信噪比,准确获取参数信息,提出一种联合开普勒优化算法(KOA)、变分模态分解(VMD)和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ICA)的信号降噪方法。利用KOA优化VMD的分解参数,将含噪信号分解后利用将最大化输出信号的非高斯性来达到盲源分离的目的,引入功率谱熵判断的方法实现噪声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对仿真信号,KOA-VMD-FastICA相比于传统分解方法,信噪比最大提升了14.256 dB,归一化相关系数最大提升了0.291,均方根误差最多降低了0.642;对实测数据,降噪效果优异。分析表明,KOA-VMD-FastICA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提升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射导弹 开普勒优化算法 变分模态分解 功率谱熵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带约束谱聚类的启发式车辆路径规划算法优化方法
17
作者 罗蒙 高超 王震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7-1394,共8页
针对现有启发式算法在解决大规模多车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MDVRP)时存在的初始解质量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带约束谱聚类(CSC)的启发式车辆路径规划算法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待配送客户点的地理位置和需求量生成配送点的地理信息特征矩... 针对现有启发式算法在解决大规模多车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MDVRP)时存在的初始解质量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带约束谱聚类(CSC)的启发式车辆路径规划算法优化方法。首先,根据待配送客户点的地理位置和需求量生成配送点的地理信息特征矩阵和需求信息特征矩阵;其次,根据地理信息特征矩阵和需求信息特征矩阵生成CSC的约束矩阵,并完成聚类操作;最后,使用谱聚类的结果生成启发式算法的初始解,选择合适的启发式算法完成车辆路径规划问题(VRP)的求解。在标准数据集的21个算例上的实验结果显示,CSC相较于SCSC(SelfConstrained-Spectral-Clustering)在标准化互信息(NMI)和Fowlkes-Mallows指数(FMI)上分别提升了18.75%和31.18%;在车辆路径规划任务中,使用CSC进行初始化的启发式算法在21个不同规模算例中的16个算例上求得了最短路径,并且启发式算法的运行时间相较于使用SCSC缩短了13.05%。实验结果表明,CSC能够有效提高客户点的聚类精度,进而能够有效提高VRP的求解速度和解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聚类 车辆路径规划问题 多车场车辆路径规划问题 启发式算法 标准化互信息 Fowlkes-Mallows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融合算法的青年男性三维足型类别划分及特征提取
18
作者 白啸天 刘静民 +4 位作者 霍洪峰 王朋飞 武梦旖 王冲 邢泽宇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8-645,共8页
目的 通过将我国青年男性足型进行分类,提取出足型的特征指标,构建足型常模数据库。方法 采集1 483名青年健康男性的足型数据,通过谱聚类算法进行足型类别划分,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结合逐层... 目的 通过将我国青年男性足型进行分类,提取出足型的特征指标,构建足型常模数据库。方法 采集1 483名青年健康男性的足型数据,通过谱聚类算法进行足型类别划分,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进行分类模型的训练,结合逐层相关传播(layer-wise relevance propagation,LRP)和相关系数法完成足型特征的提取,对比不同足型特征差异。结果 通过谱聚类得到4种足型分类,其中足型1表现为翘拇指、内收小趾、高足跟宽足;足型2表现为拇指外翻的窄足;足型3表现为拇指外翻的低弓足;足型4表现为翘拇指的高弓足。结合可解释神经网络和相关系数法,从27个足型指标中提取出踵心到足底长、拇指高、足舟骨高、足跟外缘高、拇外翻角度、小趾角度、足背围、后跟角度、纵弓角度9个指标,所提取指标构建的分类模型总判别准确率达93.67%。结论 我国青年男性分可为4种常规足型,在后足、中足和前足3个部分,可提取包含长度、高度、围度和角度共9个足型特征指标,为构建符合我国青年男性足型常模数据和足踝生物力学研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型 特征提取 谱聚类 多融合算法 深度神经网络 逐层相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算法的稳定点自动分析方法研究
19
作者 张超 邓扬 +3 位作者 李爱群 周泰翔 李雨航 钟国强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200,共9页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 为了提高辨识稳定图中真实模态的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首先,从稳定点定义方式的角度论述了聚类算法效果欠佳的原因,并采用异阶系统非等权重的定义方式输出稳定点;其次,基于数据挖掘思想,采用改进的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简称OPTICS)算法自动清洗稳定点集,通过遍历性搜索的方式确定输入参数;然后,提出结合度矩阵去噪的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local density adaptive spectral clustering,简称SC-DA)算法分析稳定点集,并以簇中值作为模态参数的代表值,实现模态参数的自动化识别;最后,将含有密集模态的外滩大桥作为识别对象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与频域分解(frequency domain decomposition,简称FDD)法的频率结果最大相差仅为0.012 3 Hz,且在线识别的准确率达到82.86%,显著高于基于层次聚类的自动识别方法,实现了无人工干预下模态参数的自动、准确识别,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自动化 聚类分析 辨识聚类结构的有序点算法 自适应局部密度谱聚类算法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位移时序中粗差与阶跃的自动化改正算法
20
作者 吴浩 钟敏 +1 位作者 沈迎春 田嘉翔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9,共11页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位移时序中由于存在粗差和阶跃,导致很难准确提取地壳形变信号,而现有研究阶跃改正往往依赖于先验信息,须人工检验,不利于高精度与自动化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抗泄漏最小二乘... 针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位移时序中由于存在粗差和阶跃,导致很难准确提取地壳形变信号,而现有研究阶跃改正往往依赖于先验信息,须人工检验,不利于高精度与自动化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和抗泄漏最小二乘谱分析(ALLSSA)算法的自动化改正方法:利用LSTM学习GNSS位移时序复杂特征,实现抗阶跃干扰的粗差精准检测与去除;然后通过ALLSSA算法识别并改正位移时序中的阶跃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多个GNSS位移时序粗差和阶跃问题的改正,与轨道与永久阵列中心(SOPAC)经过后处理的位移速率的差异为0.06~0.62 mm/a,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提升19.2%,证明该方法不仅可提高GNSS位移时序的观测精度,还可减少人工干预,能够为高精度GNSS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位移时序 粗差探测 阶跃探测 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 抗泄漏最小二乘谱分析(ALLSSA)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