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择伐的云冷杉天然林结构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丽 郭韦韦 +8 位作者 柳晓东 王平 白洁 赵恩全 温晖 周大猷 胡晓生 张志刚 李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50,共12页
【目的】探究择伐对林分结构的长期影响,为林分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内的20块云冷杉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20块样地分为5组,每组分别设置对照(0%)、弱度(20%)、中度(30%)和重度(40%)4种... 【目的】探究择伐对林分结构的长期影响,为林分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内的20块云冷杉天然针阔混交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20块样地分为5组,每组分别设置对照(0%)、弱度(20%)、中度(30%)和重度(40%)4种初始择伐强度(按蓄积量计算)。1986年所有样地初次择伐,1992年第3组样地二次择伐,1994年第1和2组样地二次择伐,1997年第4组样地二次择伐,第5组样地未经历二次择伐,共获取初次择伐后8期(1986-2019年)监测数据。采用Weibull分布密度函数拟合林分直径结构,分析2次择伐对林分非空间结构的动态影响;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胸径大小比数及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分析不同择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①初次择伐后33年(2019年),与期初相比,择伐样地大径级林木增幅大于对照样地,其中中度(30%)和重度(40%)择伐样地大径级林木占比分别增加28和33个百分点,对照样地增加27个百分点。②1986-2019年,第5组样地Weibull分布曲线最高峰位置对应的胸径值整体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由8~10 cm(1986年)增加到18~20 cm(2019年);在相同年份,初始择伐强度越大,曲线最高峰对应的胸径值总体越大。③Weibull分布曲线显示,1~4组样地二次择伐后,总体上中、小径阶林木株数频率升高,大径阶林木株数频率降低。④各样地FSSI随时间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二次择伐后FSSI进一步上升,初次择伐后33年间,各样地FSSI由55.813~70.426(1986年)增加到64.211~74.194(2019年)。⑤1986-2019年,第5组样地FSSD随时间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弱度(20%)择伐林分FSSD由57.419降低到49.381,且始终低于其他林分,表明其与其他林分相比拥有更理想的林分空间结构。【结论】通过调控择伐强度可优化调整金沟岭林场云冷杉天然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择伐强度以20%~3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 林分结构 云冷杉天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林不同强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变化动态 被引量:36
2
作者 陈辉荣 周新年 +3 位作者 蔡瑞添 胡喜生 巫志龙 周成军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0-237,共8页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结构参数,研究了4种不同强度择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后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弱度和中度择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呈增长趋...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结构参数,研究了4种不同强度择伐(弱度13.0%、中度29.1%、强度45.8%、极强度67.1%)后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弱度和中度择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呈增长趋势,强度和极强度择伐则呈下降趋势;择伐并未改变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各样地林分均为聚集分布,中度择伐处于随机分布状态的林木数大幅增加。总的来说,弱度和中度择伐后林分空间结构正趋向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择伐 动态 天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4
3
作者 胡云云 闵志强 +1 位作者 高延 冯启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4,共10页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K值和a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林 择伐 胸径 蓄积 径级结构 负指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叶松人工林空间结构优化的探讨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成程 李凤日 赵颖慧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2-636,640,共6页
基于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固定标准地ML707的每木检尺数据,针对人工林普遍具有混交度低,分布均匀的特点。主要从林分竞争机制和树冠营养空间利用情况等方面提出了利用Hegyi竞争指数、生长空间指数、生长空间竞争指数分析... 基于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固定标准地ML707的每木检尺数据,针对人工林普遍具有混交度低,分布均匀的特点。主要从林分竞争机制和树冠营养空间利用情况等方面提出了利用Hegyi竞争指数、生长空间指数、生长空间竞争指数分析优化林分空间结构,进一步比较了不同择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变化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4%左右为林分最优的择伐强度,空间优化达到最佳,优化后林分竞争态势减小,营养空间利用程度增大,林分空间结构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空间结构优化 Hegyi竞争指数 生长空间指数 生长空间竞争指数 择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强度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蔚 杨华 +1 位作者 亢新刚 沈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共6页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择伐强度(未择伐、20%、30%、40%)对长白山区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择伐强度的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大,30%择伐次之,40%择伐样地平均混交度最小;不同择伐强度对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影响不是太大:20%择伐样地林木成均匀分布,未采伐样地和30%采伐样地林木成随机分布,40%择伐样地林木成团状分布。总的来说,20%择伐更有利于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 择伐强度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伐经营对不同坡向云冷杉天然林伐后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梦丽 张青 +2 位作者 亢新刚 杨英军 王全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9-776,共8页
以8块云冷杉天然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林层指数4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择伐强度(0%,20%,30%,40%)下不同坡向云冷杉天然林伐后空间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择伐样地中,林地平均混交度与择... 以8块云冷杉天然林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林层指数4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择伐强度(0%,20%,30%,40%)下不同坡向云冷杉天然林伐后空间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择伐样地中,林地平均混交度与择伐强度呈负相关,且东北坡大于西南坡,东北坡向20%择伐样地的平均混交度(0.76)最大;各样地林木大小比数几乎不受择伐强度及坡向的影响;东北坡向20%的择伐样地水平空间成均匀分布,其余为随机分布;东北坡向20%的择伐样地林层指数最大,为0.37。因此,在东北坡进行20%的择伐作业有利于云冷杉天然林伐后空间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冷杉天然林 择伐强度 空间结构 林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次生林不同择伐强度后林分生长动态仿真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新年 胡喜生 +5 位作者 陈辉荣 郑丽凤 林海明 巫志龙 周成军 郑端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构建单木生长模型和具有时间序列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模型,并结合OnyxTREE和3DsMAX技术,实现不同强度择伐样地不同生长时期的林分生长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林分生长模拟,具有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对... 基于长期跟踪复测数据,构建单木生长模型和具有时间序列的林分直径分布预测模型,并结合OnyxTREE和3DsMAX技术,实现不同强度择伐样地不同生长时期的林分生长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林分生长模拟,具有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对森林的经营决策和林业课程的直观教学等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林 生长动态 择伐强度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经营模式对锐齿栎次生林林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秋丽 张岗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是筛选有效经营技术和森林经营决策的基础,为了探讨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状态对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的响应,为天然次生林经营提供有益方法,以小陇山林区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为参照,从空间利用、树种多样... 森林经营模式评价是筛选有效经营技术和森林经营决策的基础,为了探讨小陇山林区锐齿栎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状态对不同森林经营模式的响应,为天然次生林经营提供有益方法,以小陇山林区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为参照,从空间利用、树种多样性、建群种竞争势、林分组成4个方面采用遗传绝对距离和相对差异率法量化不同经营模式锐齿栎天然混交林与参照林分的状态差异。结果表明,按结构化森林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的次生林,其林分状态与参照林分最为接近,其次是天然林采育择伐模式和近自然森林经营模式,平均差异分别为0.141、0.183和0.197。结构化森林经营能使所经营的次生林更加接近自然,尤其在物种多样性和建群种竞争态势方面与地带性顶级群落状态特征差异最小,仅为0.047和0.0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育择伐 结构森林经营 近自然森林经营 森林经营模式 锐齿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灌阳县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动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勇 温小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328-10332,共5页
该研究以灌阳县天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阳县天然阔叶混交林2005年和2010年2期森林清查数据对比,结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这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来说明5年期间该地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的变化及特点。分析发现,该地天... 该研究以灌阳县天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阳县天然阔叶混交林2005年和2010年2期森林清查数据对比,结合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这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来说明5年期间该地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的变化及特点。分析发现,该地天然阔叶混交林混交度指数呈增大趋势,2期数据林分混交度值波动明显,总体上由弱度混交向中度混交转变。角尺度参数变化较稳定,林木空间分布多为团状分布状态,随林龄增大,其平均角尺度多有降低趋势,林分结构有向随机分布演变的趋势。该地林分在胸径生长大小上的分布状态均为中庸状态,各样地大小比数值波动不大,荷木在胸径生长大小上占据较大优势,主要分布的栎类2010年在胸径生长上的优势有所增加,也均处在中庸分布。总体来说,灌阳县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分有向稳定森林群落发展的趋势,其空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阳县 天然阔叶混交林 动态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金盆山天然混交林采伐模拟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晨昊 王建军 +3 位作者 周光 余林 龚循胜 孟京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以江西信丰金盆山林场内天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择伐措施,将空间结构优化作为主要目标、非空间结构作为首要的约束条件,确定采伐木并对样地中林木进行采伐模拟,对林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天然阔叶混交林的全混交度为0.... 以江西信丰金盆山林场内天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择伐措施,将空间结构优化作为主要目标、非空间结构作为首要的约束条件,确定采伐木并对样地中林木进行采伐模拟,对林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天然阔叶混交林的全混交度为0.5486,大小比数为0.4845,角尺度为0.5464,空间结构综合指数为22.4674,林分现有结构存在着林木间竞争强度大且林木呈团状分布的问题。基于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从样地内420株林木中选取出39株备选木进行模拟采伐,采伐强度为9.286%,对比采伐前后的空间结构指标,样地的全混交度增大了0.1641%、大小比数减小了0.2477%、角尺度值减小了8.4919%,且更接近于0.5,总体空间结构得到了优化。本研究提出了金盆山林场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抚育采伐方式,考虑物种空间分布关系,通过对比分析采伐前后空间结构指标,证明了该采伐方式的科学合理性,为金盆山林场天然阔叶混交林抚育经营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天然阔叶混交林 空间结构 择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不同择伐强度下云冷杉林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亦彤 王新杰 +2 位作者 刘丽 和敬渊 杨英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78,89,共11页
[目的]探讨择伐强度对云冷杉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天然林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选择不同择伐强度(0%,20%,30%,40%)的典型云冷杉天然次生林各设置3块样地,根据样地中林木坐标点图构建林分的Vorono... [目的]探讨择伐强度对云冷杉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天然林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选择不同择伐强度(0%,20%,30%,40%)的典型云冷杉天然次生林各设置3块样地,根据样地中林木坐标点图构建林分的Voronoi图,同时建立TIN三角网,结合Voronoi图结点距离判定对样地进行边缘校正,利用角尺度、昆交度、竞争指数、林木点密度、林层指数和开阔比数6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比分析不同择伐强度下云冷杉天然次生林林分及林分中云杉、冷杉、红松、紫椴、枫桦等5个主要树种的空间结构变化.[结果]择伐对云冷杉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影响不大,择伐后10年各林分处于均匀分布状态,5个主要树种亦呈均匀分布.不同择伐强度云冷杉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630~0.716,林分处于强度混交状态,其中40%择伐强度下林分的混交度最高,20%择伐强度次之,5个主要树种均属强度或极强度混交.采用竞争指数和林木点密度分析不同择伐强度下云冷杉林分的林木竞争压力,得到相似的排序结果,均为0%>30% >40%>20%,可知择伐强度20%林分的竞争指数和林木点密度皆小于其他样地,林分所受竞争压力最小,有较大的生长活力,其中冷杉作为优势种所受竞争压力较大.各林分中林木大部分位于中上层,林分整体垂直分层较单一,择伐强度30%林分的林层指数为0.398,林层丰富度高于其他林分,冷杉、红松、云杉多占据林分上层.不同择伐强度云冷杉林的平均开阔比数为0.712~0.743,林分整体处于开阔状态,其中择伐强度20%林分的开阔比数高于其他林分,说明择伐强度20%林分内光照条件和透光性优于其他林分;各林分中红松、冷杉、云杉开阔比数均较高,紫椴、枫桦开阔比数均较低.[结论]择伐强度20%云冷杉林分的状态整体优于其他林分,择伐强度30%林分的垂直层次丰富度较高,因此云冷杉天然次生林采伐强度在20%~30 %较合理;另外需结合实际情况对林分进行补植,补植选择中心木附近且将角尺度调整为0.5左右,建议补植云杉、红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强度 云冷杉天然林 林分空间结构 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伐强度对小陇山辽东栎天然林空间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映栋 张宋智 +1 位作者 王鹏 曹安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4-170,共7页
应用混交度、角尺度及大小比数3个结构参数,结合Hegyi竞争指数评价小陇山辽东栎天然林不同采伐强度0(对照)、20%(中度)、30%(强度)、40%(极强度)下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强度采伐下,林分混交程度高,林分结构最稳定;采伐强... 应用混交度、角尺度及大小比数3个结构参数,结合Hegyi竞争指数评价小陇山辽东栎天然林不同采伐强度0(对照)、20%(中度)、30%(强度)、40%(极强度)下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强度采伐下,林分混交程度高,林分结构最稳定;采伐强度对林木大小分化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不明显。分析采伐强度与林分及树种空间竞争关系表明,树种辽东栎竞争指数随采伐强度加大而提高,华山松竞争指数变化趋势呈"凹"型,椴树呈倒"J"型,认为采伐能达到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和提高林分及主要树种的竞争力的目的,采伐强度以20%或30%为宜,采伐强度不宜过大。研究采伐强度与森林空间结构、林木竞争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辽东栎天然林经营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强度 辽东栎天然林 空间结构 竞争指数 小陇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西段锐齿栎林分经营状态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段昌盛 王军辉 +2 位作者 马建伟 袁士云 杜彦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6,共6页
应用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秦岭西段锐齿栎林分抚育间伐前后的经营状态进行评价,评价参数包括重要值、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优势度和开敞度等。结果表明:干扰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由轻微团状分布变为随机分布;锐齿栎林平均混交度... 应用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秦岭西段锐齿栎林分抚育间伐前后的经营状态进行评价,评价参数包括重要值、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优势度和开敞度等。结果表明:干扰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由轻微团状分布变为随机分布;锐齿栎林平均混交度略有上升,但顶级树种锐齿栎的混交度呈明显上升趋势;锐齿栎林胸径大小比数变化不大,保持了顶级树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开敞度则由于抚育间伐后林木间距的增大而得以提高,达到了优化目的,创建最佳的符合秦岭西段天然次生林特点的森林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西段 锐齿栎 天然林 林分空间结构 抚育间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椴次生林枯立木与活立木数量及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月 许丽颖 +2 位作者 王玉娇 于江波 杨立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9,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干扰模式(未择伐、择伐)下紫椴次生林中枯立木和活立木的数量及空间结构特征,探究林分生长状态、演替过程以及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紫椴次生林的生长、保护以及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活立木、枯立木物种组... 【目的】通过分析两种干扰模式(未择伐、择伐)下紫椴次生林中枯立木和活立木的数量及空间结构特征,探究林分生长状态、演替过程以及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为紫椴次生林的生长、保护以及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活立木、枯立木物种组成、径级结构、高度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结果】(1)在择伐林分中,紫椴和色木槭以及其他活立木占优势地位的树种在枯立木中也同样占优势地位,而未择伐林分中,紫椴在活立木和枯立木中占优势,但色木槭只在活立木中占优势,枯立木中并不多见。(2)两个林分中小径阶的活立木和枯立木均占优势,径阶结构均大致呈倒J型。两个林分活立木高度级结构大致呈左偏山峰状,而枯立木大致呈倒J型,小个体枯立木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可以分析出两个林分枯立木形成主要的原因是林木间竞争。(3)由空间结构参数三元分析可知,两个林分中呈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占优势的活立木较多。而大多数枯立木处于随机分布、劣势状态,且周围林木均为其他树种或仅有1株为同树种。(4)通过枯立木结构参数四元分布可知,两个林分枯立木总体呈现随机分布,具有很强的种间混交,且大小分化很明显。四元分布能反映出该状态下的枯立木周围存在3~4株活立木。【结论】以上信息进一步说明林木种间竞争是该种林分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分析了2种紫椴次生林活立木及枯立木空间结构及数量特征,不仅可以探究该类型次生林枯立木形成的主要原因,也为其保护和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次生林 活立木 枯立木 空间结构 择伐 种间竞争 三元分布 四元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木混生林中观光木的空间结构及竞争力比较
15
作者 赖建明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17-23,共7页
于2020年3—5月,在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的竹木混生林中,采用3种择伐方式(HW、HE、JW处理),以不间伐的林分作为对照(CK),选择观光木为对象木,与观光木相邻的4株林木作为竞争木,测定混交度(M_(i))、角尺度(W_(i))、密集度(C_(i))等主要空... 于2020年3—5月,在福建省明溪县夏阳乡的竹木混生林中,采用3种择伐方式(HW、HE、JW处理),以不间伐的林分作为对照(CK),选择观光木为对象木,与观光木相邻的4株林木作为竞争木,测定混交度(M_(i))、角尺度(W_(i))、密集度(C_(i))等主要空间结构指标,并采用Hegyi竞争模型计算观光木竞争指数,对其空间结构及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对照(保留竹木混生林原有状态)中,观光木的M_(i)、W_(i)、C_(i)分别为1.0、0.6667、0.7083,属极重度混交,呈团状、密集分布;同一高度级林木竞争指数基本上高于择伐处理,由于空间结构不合理,观光木受到以毛竹为主的竞争木上层遮盖和侧方挤压程度大,竞争力较低。择伐处理中,以HE处理(以对象木为中心,砍伐半径2 m范围内所有竞争木)效果最好,观光木的M_(i)、W_(i)、C_(i)分别为1.0、0.3125、0.2500,混交度仍属极重度混交,但分布格局呈均匀、开阔分布,同一高度级竞争指数较大幅度降低,观光木竞争力增强;不同高度级观光木的平均竞争指数存在差异,小于10~12 m高度级观光木的平均竞争指数基本大于0.5;大于10~12 m高度级的观光木竞争指数在0.1280~0.4870之间,竞争指数较大幅度降低,趋于平稳,观光木竞争力增强。在观光木树高达到10 m之前,采取人工干预是必要且关键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 毛竹 竹木混生林 择伐 空间结构 竞争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