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都市土地利用功能优化配置研究
1
作者 徐芷一 张佳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51-55,63,共6页
采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识别、分类、统计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计算空间连接性和生态安全性指标,并采用多目标规划(GMOP)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结果表明,2015—2020年宜都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 采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识别、分类、统计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计算空间连接性和生态安全性指标,并采用多目标规划(GMOP)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结果表明,2015—2020年宜都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减少,园地、水域、其他商业用地面积增加,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尽管耕地和林地面积减少,但其比例仍较高,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园地和水域的增加反映了农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建设用地和其他商业用地的变化则反映了城市扩展和商业发展的需求。形态空间格局分析表明,景观格局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核心区面积减少,边缘区和其他区域面积增加,MSPA指数的增加证明了景观的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环境的连通性和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 优化配置 生态安全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农村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及实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晓磊 冯长委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85-188,共4页
因为农村各类用地数据具有样本小、非线性等特点,导致土地利用空间配置结果的适宜性较差,所以本文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农村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农村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得到各类用地面积数据,... 因为农村各类用地数据具有样本小、非线性等特点,导致土地利用空间配置结果的适宜性较差,所以本文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农村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农村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得到各类用地面积数据,对各类用地进行满足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多目标函数的优化配置。实例结果表明,农村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结果中各用地类型高度适宜区域的面积占比均超过75%,证实了设计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农村土地 土地利用 空间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土地适宜性空间分析及其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62
3
作者 郑宇 胡业翠 +1 位作者 刘彦随 赵庚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5,共6页
基于山东省自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区域土地资源自然质量指数、土地资源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计算、分... 基于山东省自然、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图形资料,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同时对区域土地资源自然质量指数、土地资源综合适宜度、相对适宜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适宜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的空间叠加,计算、分析了待调整土地资源的多度及重要值。以土地资源空间分析为基础,多度、重要值为依据,进行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结果表明,优化后农用地减少10994.82hm2,林牧用地增加13083.56hm2,未利用地减少1438.8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资源 空间分析 优化配置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矿业开采引发的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及优化配置 被引量:32
4
作者 冯宇 毕如田 +2 位作者 王瑾 吕春娟 张迁迁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2-40,共9页
研究目的:揭示流域内采矿及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空间冲突问题,对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以山西省亳清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并构建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对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5个... 研究目的:揭示流域内采矿及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空间冲突问题,对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以山西省亳清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并构建空间冲突测度模型,对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划分5个等级,并将流域大致分为冲突区和非冲突区;通过参与式农户调查,将冲突区划分矿业环境特殊调控区、矿业生态复垦区、城镇优化建设区、城乡发展协调区和生态农业协调区5亚区,非冲突区划分现代农业发展区、生态农业种植区、林果种植保育区、湿地廊道保育区、生态农业后备区和生态涵养区6亚区;结合各区特点提出了适合流域的人—地—矿协同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冲突高发地集中于采矿活动频繁区域,亳清河上游是矿区与城镇集聚地,冲突水平高于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冲突功能区优化建设空间80%以上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建设区,湿地及生态空间70%以上属禁止建设区,分区结果基本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研究结论:生态风险模型测算结果较好反映流域冲突特点,进行公众参与调查,利于冲突诊断和合理规划流域三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优化配置 空间冲突测度 公众参与调查 流域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多情景模拟研究——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许月卿 罗鼎 +1 位作者 郭洪峰 周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3-529,共7页
利用CLUE-S模型,以甘肃省榆中县为案例区,基于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对2008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在200 m×200 m模拟尺度下,Kappa指数为0.82。在此基础上,设置耕地保护、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情景,模拟2020年不同情... 利用CLUE-S模型,以甘肃省榆中县为案例区,基于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对2008年土地利用进行模拟,在200 m×200 m模拟尺度下,Kappa指数为0.82。在此基础上,设置耕地保护、建设发展和生态保护3种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情景,模拟2020年不同情景下榆中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果表明: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稳定性较高,分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在榆中盆地,耕地转出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主要转变为草地和林地;建设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围绕榆中县城关镇扩展,主要由耕地和草地转入,耕地的稳定性较差;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得到较好保护,呈现集中连片特征,地势较高处的耕地转变为林地和草地。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聚集性最高,连通性最好。CLUE-S模型是模拟榆中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有力工具,模拟结果可为该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未来城市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空间布局 CLUE-S 情景模拟 榆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钟学斌 喻光明 +1 位作者 刘成武 何国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8,F0003,共6页
依据2002年Landsat 5的3个波段合成TM假彩色影像、土壤类型图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MapGIS6.5)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资料,以亚热带丘陵山区——湖北省崇阳县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用地分区规划、适宜性评价以及线性规... 依据2002年Landsat 5的3个波段合成TM假彩色影像、土壤类型图和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MapGIS6.5)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资料,以亚热带丘陵山区——湖北省崇阳县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用地分区规划、适宜性评价以及线性规划模型的构建,探讨地形条件复杂、景观类型多样、较大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问题。研究显示,耕地、园地和林地面积均做了较大调整,耕地集中配置于地势平坦、水源有保障的山间盆地区,而其他分区内的坡耕地均转为园地或林地。优化结果符合该区土地利用特点,优化后的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水土流失问题将得到改善,有助于提升农业景观的生态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GIS 优化配置 崇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 被引量:49
7
作者 李益敏 管成文 +3 位作者 郭丽琴 朱军 段亚苹 谢亚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67-276,共10页
为优化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该文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为研究区,将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模型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以高度... 为优化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该文以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为研究区,将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模型和生态敏感性分析应用于江川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以高度敏感区为CLUE-S模型中区域约束文件,突出研究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并以综合生态敏感性分区为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提出一种将生态敏感性融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的过程和结果中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方法,并借助2006年和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对江川区自然发展情景和土地生态优化情景2种模式下2025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优化配置,并基于生态敏感性分区对优化配置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情景下2025年江川区土地利用格局既有共同特征也存在差异。在2种情景下均有效的保护了原有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格局,但新增林地、草地等空间分布格局不同。根据2025年2种情景与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在不同敏感性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表明,情景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于自然发展情景和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结果认为土地生态优化情景更为合理,该结果可为江川区生态保护和城镇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生态敏感性 空间格局 优化配置 江川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龚媛 李飞雪 +3 位作者 王丽妍 姜朋辉 黄秋昊 李满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9-205,共7页
如何通过配置耕地的空间布局,缓解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国土资源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首先,从耕地的自然禀赋、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区位条件和规划预测五个方面入手,共选取18个指标因... 如何通过配置耕地的空间布局,缓解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国土资源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首先,从耕地的自然禀赋、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区位条件和规划预测五个方面入手,共选取18个指标因子,构建了耕地资源保护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S型模糊隶属度函数标准化指标数值,并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理想点逼近法,以实际地块为单元,对评价结果进行优劣排序;最后,根据最大相似性原理,将研究区内的耕地分为五级,以预测模拟的目标年份耕地需求量为基准,确定耕地空间上的最优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新北区耕地需求量的模拟值为10 679.93hm^2,前四级耕地总量能够满足其要求,故将相应耕地划入最优区域。春江镇和孟河镇分别以其广大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耕地质量成为耕地保护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空间优化配置 灰色关联度 TOPSIS 新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 被引量:39
9
作者 董品杰 赖红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5,共4页
针对如何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难点,以及常规的叠加法等土地利用配置方法难以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有效地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匹配到具体的土地单元问题,该文利用... 针对如何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难点,以及常规的叠加法等土地利用配置方法难以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有效地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匹配到具体的土地单元问题,该文利用遗传算法的内在并行机制及其全局优化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强、灵活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遗传算法 土地利用规划 空间结构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婉 李鹏 于书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143-21146,共4页
选择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对象,分析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优化的关系。在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主要研究内容、实现方法和研究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认为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土地利用... 选择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对象,分析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优化的关系。在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主要研究内容、实现方法和研究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认为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主要方法是模型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和空间配置模型。已有研究中,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空间配置模型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配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CA)和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模型(CLUE-S)等,分析并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方法的发展弱势和现有模型无法完成从数量优化到空间配置的完整过程是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随着对配置结果精度和可行性要求的提高,空间配置模型的发展完善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同时开发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到空间格局配置的完整模型也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配置 模型法 空间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鸿辉 曾永年 刘慧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6-1065,共10页
为探索一种客观、量化且能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目标约束下,设计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多智能体遗传进化算法,构建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MOSOLUA(Mu... 为探索一种客观、量化且能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目标约束下,设计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多智能体遗传进化算法,构建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MOSOLUA(Multi objective spati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land use allocation)模型;以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为例,进行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OSOLUA模型得到的优化后的土地利用格局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程度较优化前有明显提高;MOSOLUA模型的收敛速度较普通遗传算法模型的快,实证应用所花时间由8.57 h减少到3.31 h,运行效率提高61.38%;模型的总体适应度与采用普通遗传算法的优化配置模型相比提高了1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配置 多目标空间优化 多智能体系统 遗传算法 资源节约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鹏飞 赵筱青 张龙飞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138-143,共6页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是指土地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定性、定量和定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依据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概述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概念、理论体系及一般流程;重点阐述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方法...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是指土地要素在地域空间上的定性、定量和定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依据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研究的最新成果,概述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概念、理论体系及一般流程;重点阐述了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方法与模型,从理论原则、模型构建、算法优化、与GIS空间分析模块结合四个角度分析了各种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展望,认为土地利用空间优化仍可从理论完善、单个模型或算法的改进、转换规则的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 模型 构建 算法改进 转换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庄浪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梁烨 刘学录 汪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8,104,共7页
选取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的甘肃省庄浪县进行实例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建立目标函数,得出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用常规的叠加法将确定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方案优化配置到具体的... 选取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的甘肃省庄浪县进行实例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建立目标函数,得出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并用常规的叠加法将确定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方案优化配置到具体的地域空间.结果表明:庄浪县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用地盲目性、随意性大,导致结构与布局不稳定;以最优化理论为指导思想,得出3个备选方案,方案一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案二经济效益最大化,方案三不仅使耕地面积达到72 890.87hm2,实现庄浪县耕地保有量目标规划的要求,而且通过增加2 297.26hm2的园地面积和5 429.57hm2的林地面积来提高生态效益,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城镇用地规模增加至1 765.05hm2,农村居民点面积减少了476.45hm2,且采矿、交通等非农建设用地也分别有所增加;在Arcgis中将最优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实现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有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空间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耕地空间结构适宜度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以平阴县为例
14
作者 董金玮 郑新奇 王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0,共3页
山地丘陵类地区耕地的优化研究,对农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耕地“空间结构适宜度”定量评价模型,在适宜性评价成果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能力差异,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不同耕地类型在不同适宜级别... 山地丘陵类地区耕地的优化研究,对农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耕地“空间结构适宜度”定量评价模型,在适宜性评价成果及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能力差异,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不同耕地类型在不同适宜级别的均衡因子矩阵,从而建立了空间结构适宜度模型。选取具有典型低山丘陵特征的平阴县为研究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价当前耕地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耕地的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空间结构适宜度 理论研究 耕地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发展权交易与国土资源空间配置优化: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茂钢 吴柏钧 胡凤霞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2-75,共14页
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交易的本质及内在机制,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土地开发建设外部性内生于其决策行为的带约束最优化模型,以论证土地发展权交易能够通过改进国土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空间配置优化,进而运用半参数DID模型对土... 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交易的本质及内在机制,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土地开发建设外部性内生于其决策行为的带约束最优化模型,以论证土地发展权交易能够通过改进国土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国土资源空间配置优化,进而运用半参数DID模型对土地发展权交易的国土空间配置优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土地发展权交易通过让渡开发权益,运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资金以保护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消减土地开发的负外部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土地发展权交易在政府有效的行政规制下,辅之以交易税和专项转移支付等收入再分配手段,能够改进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国土资源配置的空间优化。本文据此提出建立土地发展权交易制度、建设土地发展权交易平台、系统设计土地发展权交易税、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建议,以健全土地发展权市场交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交易 土地资源配置机制 国土空间优化 半参数DI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凯山丰威汉市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玉玲 徐学娴 +3 位作者 隗剑秋 刘斐旸 秦文杰 夏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0-165,F0003,共7页
[目的]通过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各类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为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GIS空间分析技术、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与CLUE-S模型相结合,以老挝凯山丰威汉市为研究区域,开展... [目的]通过土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各类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为区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GIS空间分析技术、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与CLUE-S模型相结合,以老挝凯山丰威汉市为研究区域,开展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在空间适宜性和数量结构的约束下,以用地需求、限制因素、转换规则和空间特征为基础进行模型运算,对凯山丰威汉市土地资源进行空间优化配置。[结果]城市建设用地和水田在原有基础上向适宜区域扩张,分布较为稀疏的林业用地因得到开发利用而相应减少,其他用地类型在数量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均不明显。[结论]城镇化建设和农业发展能够为凯山丰威汉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同时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促进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优化配置 CLUE-S模型 老挝凯山丰威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