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爪鲵种群的空间遗传结构
1
作者 李振鑫 贺晨 +3 位作者 刘恩志 周瑜 杨宝田 董丙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利用13个微卫星位点对4个地理种群的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23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各种群的差异等位基因数(Na)为1.538~4.462,遗传多样性较低。除本溪县新开村种群(... 利用13个微卫星位点对4个地理种群的辽宁爪鲵(Onychodactylus zhaoermii)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23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各种群的差异等位基因数(Na)为1.538~4.462,遗传多样性较低。除本溪县新开村种群(PopⅣ)外,岫岩县华山村(PopⅠ)种群、辽阳县鸡爪村(PopⅡ)种群、辽阳县韩家村(PopⅢ)种群间无显著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部。在以水系划分种群时,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差异。在采样位点直线距离小于500 m时,辽宁爪鲵个体间具有较高的遗传相似性。4个种群之间存在3个屏障,结合地理因素,PopⅣ与其他3个种群之间形成了显著的地理阻隔,建议将各地理种群确立为一个管理单元,加强栖息地保护,减少生境片段化对辽宁爪鲵野生资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爪鲵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空间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天然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军 陈益泰 +4 位作者 孙宗修 姜景民 何贵平 饶龙兵 吴天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52,共8页
利用8对微卫星标记对分布于我国的3个毛红椿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收集毛红椿3个天然居群209个单株材料并对每个单株的位置进行定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了解该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濒危机制,并为制定... 利用8对微卫星标记对分布于我国的3个毛红椿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收集毛红椿3个天然居群209个单株材料并对每个单株的位置进行定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了解该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濒危机制,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居群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5.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6;2)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99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5893;3)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揭示毛红椿宜丰天然居群在0~240m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4)宾川和师宗居群内遗传变异在空间上为随机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空间遗传结构;5)导致居群内空间遗传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花粉种子局限传播、微环境异质性和居群密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红椿 空间遗传结构 空间自相关分析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遗传变异的空间相关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周艺彪 赵根明 +2 位作者 彭文祥 韦建国 姜庆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湖北钉螺的空间遗传结构。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0省或自治区(云南、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25个钉螺种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钉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 目的探讨湖北钉螺的空间遗传结构。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0省或自治区(云南、四川、广西、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浙江)25个钉螺种群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分析钉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25个钉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D和Nei无偏遗传距离,都与其地理距离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4和0.5622;湖北钉螺指名亚种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也存在正相关(P<0.001),遗传距离D的相关系数为0.5276,Nei无偏遗传距离的为0.5770;无论是肋壳钉螺还是光壳钉螺,钉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都与地理距离存在正相关(P<0.001),肋壳钉螺种群间的遗传距离D和Nei无偏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12和0.3916,光壳钉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35和0.7500。结论在我国大陆广泛分布的湖北钉螺种群间具有明显的空间遗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遗传变异 遗传结构 空间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算法支持下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特征尺度域的识别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浩 李岩 +2 位作者 史文中 陈晓玲 付东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22-1830,共9页
针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特征只存在于有限尺度域的现象,采用无标度区内离散点拟合的离差平方和平均值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特征尺度域的识别方法,用于准确计算分形维数的有效区间范围。以武汉市武... 针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特征只存在于有限尺度域的现象,采用无标度区内离散点拟合的离差平方和平均值最小作为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特征尺度域的识别方法,用于准确计算分形维数的有效区间范围。以武汉市武昌区水域空间分形特征为例,利用Quickbird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空间信息,重点讨论了基于遗传算法识别土地利用空间分形特征尺度域范围的总体思路、适应度函数和遗传算子等环节;然后分别从测定系数、标准差和无标度区间3个角度,将其同人工判断法、相关系数法以及强化系数法进行对比讨论;并结合研究区域实际的水域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不同方法计算所得半径维数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分形特征尺度域的范围对分形维数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相对于传统计算方法来说,遗传算法在尺度无标度区间识别上具有更高的精度,可以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形特征的研究提供客观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分形特征 尺度域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天台山甜槠种群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祁彩虹 金则新 李钧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130-5137,共8页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浙江天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甜槠种群全部个体及不同年龄级个体的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探讨甜槠种群内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11个ISSR引物所提供的多态位点,经GenAlEx 6软件...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浙江天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甜槠种群全部个体及不同年龄级个体的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探讨甜槠种群内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根据11个ISSR引物所提供的多态位点,经GenAlEx 6软件计算地理坐标和遗传距离矩阵在10个距离等级下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在样地内,甜槠种群内个体在空间距离小于10 m时存在显著的正空间遗传结构,其X-轴截矩为9.945。甜槠种群的空间遗传结构与其种子短距离传播和广泛的花粉传播有关。Ⅰ年龄级、Ⅱ年龄级和III年龄级个体在空间距离小于10 m时存在显著的正空间遗传结构,其X-轴截矩分别为11.820、9.746和9.792。当距离等级为5 m时,其空间自相关系数r分别为0.068、0.054和0.070。Ⅳ年龄级个体在所有空间距离等级中均不存在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甜槠是多年生、长寿命植物,自疏作用是导致IV年龄级个体空间遗传结构消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空间自相关 空间距离 遗传结构 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新田大冠岭野生大豆居群遗传结构与空间分布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赵青松 赵云云 +4 位作者 王朋 邓小娟 马启彬 年海 杨存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49,55,共9页
【目的】揭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在特定微环境中演化和分化的信息,为自然居群的取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1对SSR引物对湖南新田大冠岭地区及其周围的16个居群612份野生大豆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 【目的】揭示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在特定微环境中演化和分化的信息,为自然居群的取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41对SSR引物对湖南新田大冠岭地区及其周围的16个居群612份野生大豆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居群多样性与空间分布间的关系.【结果和结论】41个SSR位点在612份野生大豆材料中共检测出414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4~19个,平均为10.1个.每个位点Shannon指数(I)变异范围为0.283~2.542,平均为1.751.通过比较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指数,发现大冠岭区域向西岭至桑梓一带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丰富,拥有较多的等位变异,与其周围居群间有较高的基因流.用基于混合模型的Structure2.3软件分析群体结构,可将野生大豆居群分为19个组群,大冠岭区域向西岭至桑梓一带野生大豆居群互混成不同组,而远离大冠岭的野生大豆居群则大都独立.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1400 m以内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向西岭至桑梓一带是大冠岭区域野生大豆居群的一个多样性中心,周围野生大豆自然居群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遗传多样性与地理距离、海拔呈正相关,大冠岭野生大豆传播方式为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辐射传播.因此认为该地区野生大豆遗传结构模式应属于距离隔离模式和陆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空间分布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钢结构临时支撑布置的应变能跟踪算法 被引量:7
7
作者 罗尧治 娄荣 刘海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32-2336,共5页
针对传统经验方法用于确定空间钢结构临时支撑体系布置方案时的不合理性,提出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优化算法,该算法以指数尺度变换后的结构总应变能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格雷编码作为染色体的编码方式,对于规则的搜索区域,以连续的... 针对传统经验方法用于确定空间钢结构临时支撑体系布置方案时的不合理性,提出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优化算法,该算法以指数尺度变换后的结构总应变能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格雷编码作为染色体的编码方式,对于规则的搜索区域,以连续的空间位置作为遗传算法的决策变量;对于不规则的搜索区域,以离散的空间节点作为决策变量,在进化过程中引入自适应的遗传算子和改进的最优个体保存策略;模拟"鸟巢"结构的一榀主桁架,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矩形平板网架和某异形网壳的最优临时支撑布置方案.分析表明:应变能综合反映了结构的受力性能,该应变能跟踪算法对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体系方案确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钢结构 临时支撑 应变能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具刚毛荸荠居群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波 陈媛媛 +1 位作者 李守淳 李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51,共7页
采用ISSR标记对鄱阳湖的2个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进行了研究。5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其中49个为多态位点,占57.65%。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 采用ISSR标记对鄱阳湖的2个具刚毛荸荠(Heleocharis valleculosa f.setosa)居群共1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克隆结构进行了研究。5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85个位点,其中49个为多态位点,占57.65%。具刚毛荸荠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545,Shannon信息指数I=0.2400),两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小。具刚毛荸荠的克隆多样性很高(D=0.9975),两居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型。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具刚毛荸荠居群内遗传变异为随机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刚毛荸荠 遗传结构 克隆多样性 克隆分化 克隆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 被引量:39
9
作者 董品杰 赖红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5,共4页
针对如何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难点,以及常规的叠加法等土地利用配置方法难以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有效地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匹配到具体的土地单元问题,该文利用... 针对如何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难点,以及常规的叠加法等土地利用配置方法难以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有效地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匹配到具体的土地单元问题,该文利用遗传算法的内在并行机制及其全局优化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客观性强、灵活性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遗传算法 土地利用规划 空间结构 优化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铜矿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军强 张超 李志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7-69,73,共4页
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认识其成矿作用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斑岩铜矿的概念、时空分布特征、成矿构造环境、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化分带、成因模式等斑岩型铜矿床研究中的重要进展,供找... 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认识其成矿作用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本文总结了斑岩铜矿的概念、时空分布特征、成矿构造环境、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化分带、成因模式等斑岩型铜矿床研究中的重要进展,供找矿实践和成矿理论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床 时空分布 构造环境 围岩蚀变 成因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丹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左威 宋文静 +1 位作者 金则新 李钧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761-5768,共8页
活血丹(Glechoma lonituba)是唇形科活血丹属的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斑块活血丹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以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并探讨其与生境异质性、繁殖体传播和人为干扰... 活血丹(Glechoma lonituba)是唇形科活血丹属的多年生克隆草本植物。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ISSR)分子标记技术,比较分析了3个不同斑块活血丹的遗传多样性、克隆多样性以及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并探讨其与生境异质性、繁殖体传播和人为干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活血丹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很低,各斑块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以水渠边斑块最高,平葛村斑块次之,竹林下斑块最低。2)活血丹物种水平的克隆多样性较高,各斑块活血丹的克隆多样性以水渠边斑块最大,平葛村斑块次之,竹林下斑块最低。3)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129,表明活血丹的遗传变异大部分存在于斑块间;斑块间的基因流较小,仅为0.2004。4)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活血丹一定的空间距离下存在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竹林下斑块在10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05.994cm;平葛村斑块在20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35.388cm;水渠边斑块在150cm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其X轴截矩为240.336cm。应用软件SPAGeDi 1.2软件对各斑块的空间遗传结构进行量化,表明平葛村斑块具有最强的空间遗传结构,水渠边和竹林下斑块的空间遗传结构较弱。活血丹的遗传结构、克隆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受到其繁殖体传播特征、人为干扰和繁殖权衡的影响,是其对生境异质性的适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丹 克隆植物 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地区喀什河谷流域密叶杨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小虎 程世平 +1 位作者 陈幻林 康向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98,128,共7页
为研究新疆伊犁地区喀什河谷流域密叶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与空间地理位置上、中、下游变化的关系,选用26对微卫星标记对2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629;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 为研究新疆伊犁地区喀什河谷流域密叶杨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与空间地理位置上、中、下游变化的关系,选用26对微卫星标记对2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629;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100%,期望杂合度(He)在上、中、下游3个群体中都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0.548、0.567和0.591;分子方差分析(AMOVA)的结果表明,7%的遗传分化来自种群间,遗传变异主要集中在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38,表明群体分化处于较低水平,而检测到群体间的基因流(Nm)则为12.818,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密叶杨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在空间地理位置上未产生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并提出了密叶杨种群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叶杨 SSR 遗传多样性 空间地理位置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植物的裂断、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滕小华 洪锐民 乌云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4,共7页
植物克隆分株集群的裂断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功能行为,裂断可以引发克隆植物生长、繁殖和散布。文章论述了克隆植物裂断现象、裂断行为、裂断命运、遗传变异和空间遗传的研究,介绍了裂断分克隆的克隆构型、克隆结构、遗传结构以及空间遗... 植物克隆分株集群的裂断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功能行为,裂断可以引发克隆植物生长、繁殖和散布。文章论述了克隆植物裂断现象、裂断行为、裂断命运、遗传变异和空间遗传的研究,介绍了裂断分克隆的克隆构型、克隆结构、遗传结构以及空间遗传结构,较深入地评述了研究裂断、裂断分克隆、克隆构型和遗传演化的意义及其前景,并对裂断命运研究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裂断行为 克隆构型 克隆结构 空间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冷杉大院种群的小尺度空间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招辉 卢永彬 +2 位作者 张启伟 刘燕华 唐绍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144,共5页
资源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极度濒危植物,其中湖南省炎陵县大院分布的资源冷杉种群是最大的种群.本研究应用SSR分子标记对湖南省炎陵县大院的4个资源冷杉种群进行小尺度的空间结构分析.Sp统计量表明,4个种群的空间遗传结构强度为:鸡麻捷(0.... 资源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极度濒危植物,其中湖南省炎陵县大院分布的资源冷杉种群是最大的种群.本研究应用SSR分子标记对湖南省炎陵县大院的4个资源冷杉种群进行小尺度的空间结构分析.Sp统计量表明,4个种群的空间遗传结构强度为:鸡麻捷(0.018 6)>香菇棚(0.018 4)>和平坳(0.011 8)>中牛石(0.007 1).种群内成对个体的多位点平均相关性系数Fij表明,中牛石种群呈随机分布,香菇棚、鸡麻捷和和平坳这3个种群具有一定的空间遗传结构,间接估算基因流扩散距离分别为:16~37m、21~47 m和28~63m.对于具有空间遗传结构的3个种群,迁地保护取样时应分别相隔10m、10m和25 m以上,以减少遗传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冷杉 小尺度空间结构 基因流扩散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空间结构动力响应模糊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建波 王社良 +2 位作者 纪庆波 赵祥 苗璐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9,共9页
针对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灾变主动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介绍了主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空间状态方程,采用遗传算法对大跨空间结构主动控制作动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了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结... 针对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灾变主动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超磁致伸缩作动器.介绍了主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受控系统的空间状态方程,采用遗传算法对大跨空间结构主动控制作动器的布置位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了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模糊控制器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并设计了标准模糊控制器.应用MATLAB软件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振动进行了模糊控制分析,结果表明,超磁致伸缩作动器具有良好的作动效应,利用遗传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控制优化设计效率,同时实现了对结构的整体优化,模糊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大跨空间结构的振动反应,是一种较好的结构振动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空间结构 动力响应 主动控制 超磁致伸缩作动器 遗传算法 优化设计 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PO模型的德清县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世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30-238,F0003,共10页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的快速扩张,土地利用的强度逐年增大,中国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该文从减少土地细碎度、保护生物生境和提高土地集中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多重角度出发,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设置了3种...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的快速扩张,土地利用的强度逐年增大,中国土地细碎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该文从减少土地细碎度、保护生物生境和提高土地集中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多重角度出发,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设置了3种情景模式,构建了基于GIS、GA、多目标决策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上的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模型,并对模型的研究尺度、转换规则和算法流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在利用Annelie Holzkamper等提供的LUPOlib1.0软件包基础上,采用C/C++语言进行程序的二次开发,以德清县为例,对其土地的空间布局优化进行了计算机动态模拟仿真。通过优化模型,虽然工业和城镇用地的集聚度有所降低,但耕地、园地、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等的集聚程度都有所提高,整体而言,土地的细碎度得到了降低。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优化土地的空间布局,减少土地的细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遗传算法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细碎度 空间布局优化 德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片断化对植物种群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刚标 郭小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89,共6页
空间遗传结构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正确解释植物种群遗传特征,探讨植物适应、物种的形成与进化等因素交互作用,揭示珍稀植物濒危的种群遗传学原因的前提。森林片断化,是全球森林保护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空间遗... 空间遗传结构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正确解释植物种群遗传特征,探讨植物适应、物种的形成与进化等因素交互作用,揭示珍稀植物濒危的种群遗传学原因的前提。森林片断化,是全球森林保护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植物种群空间遗传结构。本文综述了森林片断化对植物空间遗传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植物种群空间遗传结构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对植物空间遗传结构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片断化 空间遗传结构 交配系统 基因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林碳增汇多目标经营规划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元 刘兆刚 姜孟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6-392,共7页
以木材收获、地上碳储量以及林分空间结构为目标,以择伐为经营手段,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经营规划模型;以大兴安岭盘古林场的2008年二类调查数据与2011年设置的标准地调查数据为源数据,通过遗传算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求... 以木材收获、地上碳储量以及林分空间结构为目标,以择伐为经营手段,非空间结构作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经营规划模型;以大兴安岭盘古林场的2008年二类调查数据与2011年设置的标准地调查数据为源数据,通过遗传算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在约束条件下,有效而精确的控制林分采伐木22株,获得3.715 7 m3的木材生产量,林分地上部分的碳储量增加0.089 t,同时空间结构综合目标值由1.378 5增加到2.734 4,使林分的整体空间结构得到很大的改善;此规划方案是一个最优的方案。因此本经营规划方案可为长期实现木材生产、增加森林碳储量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持林分空间结构的完整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生产 林分空间结构 碳储量 多目标规划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遗传结构概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博 刘合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064-7064,7095,共2页
空间遗传结构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影响植物居群内遗传结构的生态和进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研究介绍了空间遗传结构的概念、度量方法及应用前景。随着空间遗传结构理论和模型的不断完... 空间遗传结构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影响植物居群内遗传结构的生态和进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空间遗传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研究介绍了空间遗传结构的概念、度量方法及应用前景。随着空间遗传结构理论和模型的不断完善,今后空间遗传结构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遗传结构 亲缘关系系数 空间自相关分析 距离隔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江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6-89,94,共5页
为了提高传统建筑景观的直观性,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并且实现绿色环保的设计,提出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优化目的主要包括建筑成本、绿化带等公共设备。对景观格局优化的目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提高生物多样性、... 为了提高传统建筑景观的直观性,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并且实现绿色环保的设计,提出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生态景观格局空间结构优化,优化目的主要包括建筑成本、绿化带等公共设备。对景观格局优化的目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能量、物质的流通、维持景观格局的稳定性、提高生活环境品质;实现景观规划的优化,包括确定生态廊道、不同高度城市风速模拟、不同高度城市温度场空间扩散模拟;实现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优化,并且对优化结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人们对于大部分建筑景观评价因子都表示比较满意,说明人们对景观优化之后的空间布局认可,证明所提算法能够优化建筑景观空间,提高居民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生境遗传算法 生态景观 空间结构 结构优化 景观格局优化 优化结果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