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重信息自注意力的综采工作面目标行为识别
1
作者 杨艺 杨艳磊 +1 位作者 王田 王科平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5-1442,共18页
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和人员的行为识别是开采环境信息智能感知的基础和核心。然而,综采工作面光照条件普遍较差,煤尘和水雾等干扰容易引起视频画面模糊,导致识别目标行为的关键特征难以提取,使得设备和人员的行为识别准确度无法达到实际... 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和人员的行为识别是开采环境信息智能感知的基础和核心。然而,综采工作面光照条件普遍较差,煤尘和水雾等干扰容易引起视频画面模糊,导致识别目标行为的关键特征难以提取,使得设备和人员的行为识别准确度无法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标准。为此,基于ResT网络架构,建立一种包含空间、时间、通道的多重信息自注意力模型和特征融合机制,扩展了模型特征提取的信息源,将其从单纯的空间信息扩展到空间、时间和通道的多重信息,提升了模型对目标行为的表征能力。其中,空间信息是对目标行为在空间上的深度解析,展现了目标的纹理、位置和形状等一系列深层特征;时间信息是从连续的视频帧中提取目标行为的时序特征,反映了行为发生的顺序以及演变关系;通道信息则是对空间和时间层面上的扩展与深入,从多角度挖掘空间和时间信息,并将原始数据表征在特征通道上,提供了目标行为的全局特征。算法的有效性在综采工作面行为识别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真实综采工作面环境下,行为识别的准确度可达到96.90%。相较于Swin-Transformer、Timesformer等主流的行为识别算法,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1.06%和10.62%。算法经过ONNX模型转换和TensorRT加速后,在GPU上实现了推理,具备工程应用价值。据此,研发了综采工作面行为识别系统,并将算法模型以插件的形式嵌入到行为识别系统的Pipeline中,实现在DeepStream框架下对综采工作面关键设备和人员行为的实时推理和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 行为识别 空间−时间−通道信息 网络模型 工程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轻量级MobileNet V2-DeepLab V3^(+)模型的恐龙谷环状地区土地利用分类
2
作者 任聪 甘淑 +2 位作者 袁希平 罗为东 朱智富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1,共6页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全局特征捕捉不足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DeepLab V3^(+)全局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型.通过处理无人机影像数据,以轻量级网络MobileNet V2为主干网络,结合通道注意力、通道洗牌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增强了特征的...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全局特征捕捉不足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DeepLab V3^(+)全局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型.通过处理无人机影像数据,以轻量级网络MobileNet V2为主干网络,结合通道注意力、通道洗牌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增强了特征的全局特征捕捉能力,有效提升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在以专家经验构建的道路、耕地、草地等样本中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准确率、平均召回率、平均F_(1)分数、平均交并比及К系数比原始DeepLab V3^(+)模型分别提高了1.90%、2.22%、2.22%、3.37%、2.74%,其分割效果相比其他模型,更加关注图像的全局特征,提升了对复杂纹理类别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通道空间注意力 MobileNet V2网络 DeepLab V3+模型 土地利用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缩图像与YOLOv5模型的架空输电线路缺陷检测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敏 姜亮 +2 位作者 田杨阳 张璐 陈岑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目的】输电线路作为电能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稳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输电线路日常巡检具有重要作用。重大事故通常由微小缺陷隐患发展而来,日常巡检通常采用人工、无人机、可视化通道等手段,... 【目的】输电线路作为电能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稳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输电线路日常巡检具有重要作用。重大事故通常由微小缺陷隐患发展而来,日常巡检通常采用人工、无人机、可视化通道等手段,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处理大量可视化、红外或者紫外照片。但由于输电线路的特殊性,架设条件涉及多种环境,其巡检图像背景通常较为复杂,采用人工复核审查的方式精度较高,但对经验依赖较大且效率极低。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架空线路巡检图片是架空输电线路缺陷识别的关键。传统输电线路巡检图片识别方法在复杂背景的干扰下,容易出现缺陷识别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方法】为提高架空输电线路巡检图像复杂背景下的检测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兼顾识别效率和准确性的缺陷检测方法。基于压缩图像技术并结合YOLOv5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稀疏卷积的非对称特征聚合压缩算法,将原始图像通过编码减少图像存储所需空间以便于存储和传输,经过信息通道传输到解密器后,再将压缩图像进行解码复原以提升局部集合特征的学习效率。同时,通过融入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从特征图中得到注意力通道权重矩阵和空间权重矩阵,并通过权重矩阵判断特征图区域的重要程度,完成对YOLOv5模型处理效率的提升。【结果】将压缩恢复后的图像输入改进YOLOv5模型中,利用通道注意力模块(CAM)和空间注意力模块(SAM)分别对图像进行通道与空间上的注意力数据处理,通过全局平均池化和最大池化处理增强目标区域的特征,并引入空间注意力模块增强通道注意力对特征位置信息的关注,以检测出存在缺陷的设备,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论】以某架空线路的巡检图像数据集为基础,对检测方法开展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巡检图像经所提技术压缩后,尺寸明显减小,恢复后的图像尺寸较原图约降低了3 MB且未出现失真;改进YOLOv5模型具有较高的检测精确度,其检测准确率和时间分别为0.91和0.87 s,算法在降低图像尺寸提升检测速度的同时保证了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缺陷检测 图像压缩 改进YOLOv5模型 非对称特征聚合编解码网络 通道空间注意力模块 逐通道稀疏残差卷积 检测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信道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琪 窦建武 +1 位作者 张楠 崔亦军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3-904,共12页
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在近期取得了快速发展并有望在未来无线通信,尤其是在中频和毫米波频段取得广泛应用。随着天线孔径的提升,近场效应变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因此传统远场平面波假设不再适用。为更准确地对近场通信进行性能评估,建立准确反... 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在近期取得了快速发展并有望在未来无线通信,尤其是在中频和毫米波频段取得广泛应用。随着天线孔径的提升,近场效应变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因此传统远场平面波假设不再适用。为更准确地对近场通信进行性能评估,建立准确反映近场信道特性的信道模型尤为关键,基于电磁理论和物理光学,建立了一般散射体的散射模型。通过对近场散射体散射特性的研究,分析了非视距(Non-Line of Sight,NLoS)径信道状态的变化特点以及近场场景中的空间非平稳(Spatial Non-Stationary,SNS)特征。基于大规模收发天线阵元间空间一致性特性,结合散射体散射特性,设计了基于空间一致性的近场信道参数生成方法,并提出一种衰减因子计算方法,用以表征空间非平稳特性。在3GPP标准信道建模流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近场电磁波传播的信道模型。提出的信道模型同时建模了球面波和空间非平稳特性对近场通信的影响,可准确评估近场通信性能,为近场码本设计、波束成型等技术的发展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 信道建模 散射模型 空间非平稳特征 空间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Net:基于运动捕捉和通道注意力的行为识别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志鑫 冯秀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5-1811,共7页
针对视频行为识别过程中面临的特征信息利用不充分、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捕捉和通道注意力的行为识别模型。模型利用卷积和池化层提高关键特征的利用率,利用空间通道注意力模块在通道维度利用自适应学习参数聚合信息,降... 针对视频行为识别过程中面临的特征信息利用不充分、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捕捉和通道注意力的行为识别模型。模型利用卷积和池化层提高关键特征的利用率,利用空间通道注意力模块在通道维度利用自适应学习参数聚合信息,降低背景冗余信息的影响,引入时空注意力机制融合特征信息获得分类结果。所提模型在公开数据集UCF101、Kinetics-400以及HMDB51上分别获得了94.5%、80.2%和61.9%的精确度,对比其它模型具有更加精准的识别结果以及更少的计算量,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视频 混合模型 注意力机制 时空特征 自适应 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E系统中基于估计波束到达角的多用户调度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张节 洪赟 +1 位作者 许威 赵春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8-462,共5页
根据3GPP TR 25.996中描述的空间信道模型(SCM),提出了波束到达角估计算法和基于波束到达角的多用户调度算法.针对具有明显来波方向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首先根据上行信道信息估计出每个用户的波束到达角,然后根据用户无线信道到达角将... 根据3GPP TR 25.996中描述的空间信道模型(SCM),提出了波束到达角估计算法和基于波束到达角的多用户调度算法.针对具有明显来波方向的无线通信系统,基站首先根据上行信道信息估计出每个用户的波束到达角,然后根据用户无线信道到达角将多用户进行分组,从每个分组中选择信道质量最好的用户,以实现多用户分集增益.相对于传统的波束到达角估计算法,该估计算法具有较低的复杂度.与基于信道容量的用户调度算法相比,该调度算法能够明显降低运算量,在系统中更容易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调度算法可以在有效降低系统计算复杂度和反馈信息量的前提下,获得与传统方案相近的多用户调度性能增益,同时还能获得较好的公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道模型(scm) 波束到达角 用户相关性 算法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冲积河流的河型空间转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31
7
作者 倪晋仁 王随继 王光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论述了现代冲积河流系统中常见河型的自然分布及转化特征 ,归纳了河型从上游向下游发生空间转化的 5种主要模式。这些河型转化模式发生的相对频率是不同的 ,其中从辫状河流向曲流河流转化的发生频率最大。
关键词 河型 空间转化模式 影响因素 冲击河流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Tiny-YOLO模型的群养生猪脸部姿态检测 被引量:22
8
作者 燕红文 刘振宇 +2 位作者 崔清亮 胡志伟 李艳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69-179,共11页
生猪脸部包含丰富的生物特征信息,对其脸部姿态的检测可为生猪的个体识别和行为分析提供依据,而在生猪群养场景下,猪舍光照、猪只黏连等复杂因素给生猪脸部姿态检测带来极大挑战。该文以真实养殖场景下的群养生猪为研究对象,以视频帧数... 生猪脸部包含丰富的生物特征信息,对其脸部姿态的检测可为生猪的个体识别和行为分析提供依据,而在生猪群养场景下,猪舍光照、猪只黏连等复杂因素给生猪脸部姿态检测带来极大挑战。该文以真实养殖场景下的群养生猪为研究对象,以视频帧数据为数据源,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Tiny-YOLO相结合的检测模型DAT-YOLO。该模型将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信息引入特征提取过程中,高阶特征引导低阶特征进行通道注意力信息获取,低阶特征反向指引高阶特征进行空间注意力筛选,可在不显著增加参数量的前提下提升模型特征提取能力、提高检测精度。对5栏日龄20~105d的群养生猪共35头的视频抽取504张图片,共计3712个脸部框,并标注水平正脸、水平侧脸、低头正脸、低头侧脸、抬头正脸和抬头侧脸6类姿态,构建训练集,另取420张图片共计2106个脸部框作为测试集。试验表明,DAT-YOLO模型在测试集上对群养生猪的水平正脸、水平侧脸、低头正脸、低头侧脸、抬头正脸和抬头侧脸6类姿态预测的AP值分别达到85.54%、79.30%、89.61%、76.12%、79.37%和84.35%,其6类总体mAP值比Tiny-YOLO模型、仅引入通道注意力的CAT-YOLO模型以及仅引入空间注意力的SAT-YOLO模型分别提高8.39%、4.66%和2.95%。为进一步验证注意力在其余模型上的迁移性能,在同等试验条件下,以YOLOV3为基础模型分别引入两类注意力信息构建相应注意力子模型,试验表明,基于Tiny-YOLO的子模型与加入相同模块的YOLOV3子模型相比,总体mAP指标提升0.46%~1.92%。Tiny-YOLO和YOLOV3系列模型在加入注意力信息后检测性能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注意力机制有利于精确、有效地对群养生猪不同类别脸部姿态进行检测,可为后续生猪个体识别和行为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模型 目标检测 Tiny-YOLO 通道注意力 空间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语计算30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9
作者 姚登峰 江铭虎 +2 位作者 鲍泓 李晗静 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135,共25页
手语的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文本和语音为主要载体的传统语言计算的工作重点已从编码、输入方法和字音的研究逐渐转移到语法层面,并进入深度计算的阶段.然而手语信息处理却严重滞后... 手语的自然语言处理是计算机学科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文本和语音为主要载体的传统语言计算的工作重点已从编码、输入方法和字音的研究逐渐转移到语法层面,并进入深度计算的阶段.然而手语信息处理却严重滞后,处于空白起步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用于机器学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手语语料库资源,同时传统的语言计算技术也存在不足,这些都阻碍了手语机器翻译、手语问答系统、手语信息检索等信息处理的应用研究.该文首先阐述了手语计算与传统语言计算的本质差异在于空间建模,这种差异导致了前者核心任务是单信道与多信道转换,后者根本任务是消歧.从词法、句法、语义、语用、应用等层面对手语计算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手语机器翻译和分类词谓语计算,指出分类词谓语是手语计算的关键以及取得突破的切入点.从展望的角度,认为互联网时代体感设备的出现、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深度学习的进展等新技术为手语计算带来了新的机遇.将手语计算与传统语言计算进行比较,分析了手语计算的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手语的认知计算是从手势的物理特征到语义表征的映射转换过程,其计算趋势是填补音韵特征、语义单元这样的中间步骤,避免直接从底层特征得到语义概念,关注在手语行为与语言特征的关系上进行机器学习,建立融合空间特征的统计学习模型.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资源建设、文景转换、隐喻理解,其中文景转换有助于实现空间信息抽取,即物体的空间方向、位置等信息,结合知识库消除自然语言的模糊性,进而实现三维场景构建.指出手语计算正从萌芽期过渡到发展期,若取得重大突破,手语计算将扩展语言计算体系,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语计算 分类词谓语 机器翻译 空间建模 多信道 空间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输入多输出信道容量研究及天线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志刚 高铭 陈喆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9-1023,1029,共6页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第三代合作伙伴(3GPP)长期演进(LTE)等先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MIMO无线系统的大容量实现和其他性能的提高均极大地依赖于MIMO低空间相关度和天线优化配置。根据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基于空间信道模型(SCM)分析了...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第三代合作伙伴(3GPP)长期演进(LTE)等先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MIMO无线系统的大容量实现和其他性能的提高均极大地依赖于MIMO低空间相关度和天线优化配置。根据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基于空间信道模型(SCM)分析了LTE MIMO系统的空间相关性和信道容量。在分析信道容量过程中,结合了互耦情况的信道容量模型并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在城市微小区和郊区宏小区环境移动台天线间距dMS=0.4λ,下行4×4阶天线配置能达到零相关度和12.5bps/Hz(城市微小区)、10.5bps/Hz(郊区宏小区)的信道容量。这些配置能广泛应用于LTE系统终端天线阵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空间相关性 scm 信道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高架槽形梁足尺模型破坏试验与空间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丽 王振领 张宇宁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5,共5页
通过某城市地铁高架试验段槽形梁桥足尺模型破坏试验,测定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其空间受力变形特性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限状态下的极限荷载分别为设计荷载的1.68和3.0倍,具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三维有限元数... 通过某城市地铁高架试验段槽形梁桥足尺模型破坏试验,测定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研究其空间受力变形特性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极限状态下的极限荷载分别为设计荷载的1.68和3.0倍,具有足够的安全系数。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底板存在剪力滞后现象,越接近梁端愈明显。底板纵向剪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梁端附近截面底板与腹板相交处,支座脱空效应对脱空支座位置的底板应力影响较大,设计中需对梁端进行局部加强处理。跨中截面腹板出现拉应力,最大可达0.91 MPa,设计中应考虑设置一定的竖向抗拉钢筋,防止裂缝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高架桥 槽形梁 足尺模型 破坏试验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的三维MIMO信道建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丽莲 刘阔 项建弘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5-1189,共5页
针对无人机通信环境特点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将三维空间相关法建模和机身遮挡现象相结合,提出一种无人机的三维移动空间信道模型(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spatial channel model,3DD-SCM)。... 针对无人机通信环境特点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将三维空间相关法建模和机身遮挡现象相结合,提出一种无人机的三维移动空间信道模型(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spatial channel model,3DD-SCM)。推导了无人机天线阵列的相关性表达式,同时提出一种遮挡控制器来表示无人机与地面在通信过程中受到机身遮挡的影响。通过仿真分别分析了无人机不同飞行方向和机身遮挡对信道性能的影响,验证了该信道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无人机通信模型可用于指导无人机天线设计,研究编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建模 多输入多输出 空间信道建模 机身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无线通信系统研究现状及其技术路线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海林 欧阳缮 聂在平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98,共5页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本文分析了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空域相关性、信道建模以及信道估计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路...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富有竞争力的技术之一。本文分析了MIMO无线通信系统的空域相关性、信道建模以及信道估计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线,这些为更加深入地研究MIMO通信技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空域相关 信道建模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快速单幅图像去雾算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红英 张赛楠 +1 位作者 吴亚东 吴斌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53-1757,1761,共6页
为从降质图像中去除天气的影响,提出一种快速的图像去雾算法。该算法基于二色大气散射模型,针对雾天图像的亮度分布特点以及人眼的视觉特性,首先采用亮度分量来估计粗略传输图,然后采用线性空域滤波对粗略传输图进行细化处理,并利用大... 为从降质图像中去除天气的影响,提出一种快速的图像去雾算法。该算法基于二色大气散射模型,针对雾天图像的亮度分布特点以及人眼的视觉特性,首先采用亮度分量来估计粗略传输图,然后采用线性空域滤波对粗略传输图进行细化处理,并利用大气散射模型得到复原图像,最后采用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拟合函数对复原图像进行亮度调节,使恢复的图像更自然、清晰。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恢复的图像在对比度、信息熵和运算时间等客观评价标准上都优于现存算法,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去雾 大气散射模型 暗通道先验 空域滤波 人眼视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多通道联合稀疏模型及其组织病理图像分类 被引量:4
15
作者 汤红忠 李骁 +1 位作者 张小刚 张东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4-1521,共8页
针对传统联合稀疏模型中共有分量与独有分量都采用相同的字典进行特征表示,导致编码系数判别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多通道联合稀疏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病理图像的分类.该模型通过K均值对样本特征进行聚类,分别得到R,G与B通... 针对传统联合稀疏模型中共有分量与独有分量都采用相同的字典进行特征表示,导致编码系数判别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多通道联合稀疏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组织病理图像的分类.该模型通过K均值对样本特征进行聚类,分别得到R,G与B通道的字典;其次利用样本特征与3个字典之间的互信息,剔除弱相关原子且构造了1个共有字典与3个独有字典,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多通道联合稀疏模型;同时引入图像的空间信息,结合空间金字塔匹配模型对不同层次的图像特征进行联合稀疏编码,利用编码系数训练SVM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特征表示能力,大大提高了编码系数的判别性,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性能与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信息 多通道联合稀疏模型 空间金字塔匹配 组织病理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时信道建模与智能天线系统性能仿真 被引量:4
16
作者 戎璐 谢剑英 支小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231-1234,1238,共5页
性能仿真对于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之一的智能天线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Matlab / Simulink为平台,介绍了智能天线性能仿真的基本方法。首先建立了智能天线性能仿真所需的空-时信道模型,说明了该模型在仿真中的实... 性能仿真对于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之一的智能天线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Matlab / Simulink为平台,介绍了智能天线性能仿真的基本方法。首先建立了智能天线性能仿真所需的空-时信道模型,说明了该模型在仿真中的实现方法,然后讨论了空-时二维信号处理系统结构和智能天线算法,给出了智能天线性能仿真的软件构架和流程,最后结合对一些智能天线新技术的具体研究,说明了多种仿真中常用的智能天线性能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天线 空-时信道模型 蒙特卡洛仿真 移动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入多出超宽带信道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晓亚 王永生 +2 位作者 许家栋 王顶 何帅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74-1679,共6页
在IEEE802.15.3a超宽带(UWB)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平行波近似理论,根据天线阵列的结构和多径的传播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入多出(MIMO)超宽带统计信道模型。各个子信道的多径幅度、相位和波达时间被引入了信道模型。子信道的信道特征... 在IEEE802.15.3a超宽带(UWB)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平行波近似理论,根据天线阵列的结构和多径的传播方向,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入多出(MIMO)超宽带统计信道模型。各个子信道的多径幅度、相位和波达时间被引入了信道模型。子信道的信道特征参数满足超宽带信道的特征。实际测量的统计结果表明,波离角(AOD)和波达角(AOA)服从拉普拉斯分布。空间相关性、信道容量和天线间距、角度扩展之间的关系表明,该信道模型满足实际的空间相关统计特性。该模型对MIMOUWB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多入多出 平行波 信道模型 空间相关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尺度的图像动态场景盲去模糊网络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述 万盛道 +4 位作者 谢显中 杨书丽 黄容 顾佳 郑万鹏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98-3511,共14页
近几年,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单幅图像动态场景盲去模糊(single image dynamic scene blind deblurring, SIDSBD)方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成功主要是源于多尺度模型或者多块模型、编解码器架构的... 近几年,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的单幅图像动态场景盲去模糊(single image dynamic scene blind deblurring, SIDSBD)方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成功主要是源于多尺度模型或者多块模型、编解码器架构的设计和残差块结构的设计3个方面.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MSCNN)来进一步开发多尺度模型、编解码器架构和残差块结构的优势,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动态场景盲去模糊.首先,受到空间金字塔池化(spatial pyramid pooling, SPP)和多块模型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分等级的多块通道注意力机制(hierarchical multi-patch channel attention, HMPCA).提出的HMPCA通过利用特征图的全局特征统计量和局部特征统计量来自适应地对特征图进行逐通道的权重赋值.因为利用了局部信息,因此HMPCA可以被认为是增加了通道方向的感受野,也正因如此,提出的HMPCA能够进一步增强网络的表达能力.其次,不同于现有的多尺度模型,发展出了一种新的多尺度模型,该模型中的每个尺度是由多个编码器和多个解码器构成的.因为HMPCA,使得同一尺度内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提出的多尺度模型可以被看作是增加了编解码器的深度,因此能够提升每一个尺度的去模糊性能,最终实现更高质量的动态场景盲去模糊.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较近几年的一些成功的SIDSBD方法相比,能够复原出更高质量的去模糊图像,在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主观的视觉效果上均有显著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动态场景盲去模糊 多尺度模型 通道注意力机制 空间金字塔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三维空地信道模型的空间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治 熊天波 +1 位作者 陈建侨 马楠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针对现有无人机(UAV)空地信道几何统计模型(GBSM)对信号到达角和出射角分布的假设过于理想,无法准确描述UAV空地传播环境的空间统计特性,影响建模准确性的问题,面向基于圆柱散射体的UAV三维空地信道模型,从俯仰面和水平面详细分析了到... 针对现有无人机(UAV)空地信道几何统计模型(GBSM)对信号到达角和出射角分布的假设过于理想,无法准确描述UAV空地传播环境的空间统计特性,影响建模准确性的问题,面向基于圆柱散射体的UAV三维空地信道模型,从俯仰面和水平面详细分析了到达角和出射角对应散射区域的空间几何特征,进而推导得到角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通过仿真研究了信道模型的多种参数对概率密度函数的影响,证明了所提成果能够准确地刻画UAV空地信道到达角和出射角的分布,可为空地通信信道的准确建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空地信道模型 圆柱散射体 空间统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通信室内外空间几何信道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邱琳 周杰 +1 位作者 李春梅 菊池久和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52-1959,共8页
针对频率非选择性无线多径衰落信道,基于室外通信环境下的空心圆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室内通信环境的空心圆模型。通过推导接收信号的空时联合分布以及边缘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分析和比较了两种空心圆几何信道模型的空时统计特性... 针对频率非选择性无线多径衰落信道,基于室外通信环境下的空心圆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应于室内通信环境的空心圆模型。通过推导接收信号的空时联合分布以及边缘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分析和比较了两种空心圆几何信道模型的空时统计特性。通过空心圆的空心率以及收发机间距的信道参数变化,仿真结果阐明了空心圆模型在圆盘模型和圆环模型之间过渡的变化机理,以及不同无线通信环境下的信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室外和室内环境 几何信道模型 空心圆 概率密度函数 圆盘模型 椭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