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23年1406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逸文 王林焰 +12 位作者 陈豪琦 袁素娟 王芳 李柯 赵晓林 杨瑾 汪孝璊 任林荣 郑素娇 王晓莉 叶文武 郑小波 王源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和分析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项目实施9年(2015—2023年)以来收集的1 406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病性。[方法]利用8个具有不同毒力的代表性大豆疫霉菌株,采用大豆黄化苗下胚轴创伤接种法进行室内接种,根据制定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和分析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项目实施9年(2015—2023年)以来收集的1 406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病性。[方法]利用8个具有不同毒力的代表性大豆疫霉菌株,采用大豆黄化苗下胚轴创伤接种法进行室内接种,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判定供试大豆品种(系)对单菌株的抗感类型和对多菌株的综合抗性等级。[结果]供试大豆品种(系)对不同菌株表现抗病或中抗的比例为18.8%~96.7%,其中抗强毒力菌株PsJS2的品种(系)数量最少,仅167份。所有品种(系)的综合抗性等级平均值从2015年的1.9(中感以下)逐步上升到2023年的3.2(中抗以上),综合抗性为3~5级(中抗及以上)的品种(系)占比从32.6%上升至66.8%。综合抗性为4~5级(抗病至高抗)的357份品种(系)中,中作、冀豆、圣豆、中黄、安豆、邯豆、郑7个系列各有15份以上,综合抗性为5级(高抗)的105份品种(系)中,冀豆、中黄、周豆、中作、圣豆、安豆、邯豆、郑、徐豆、商豆、沧豆11个系列各有5份以上。[结论]2015—2023年每年供试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性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评价结果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选育与布局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品种 大豆疫霉 根腐病 抗性鉴定 大豆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抑制剂对大豆疫霉的生物活性及与靶标互作分析
2
作者 徐继涛 李秀 +4 位作者 黄启凤 高祯 李欣航 王瑞龙 杨新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1-470,共10页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生产中的严重土传病害之一。本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三种抑制剂对大豆疫霉的生物活性;评价了三种抑制剂对大豆疫霉孢子囊、游动孢子、卵孢子和致病能...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生产中的严重土传病害之一。本文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氟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三种抑制剂对大豆疫霉的生物活性;评价了三种抑制剂对大豆疫霉孢子囊、游动孢子、卵孢子和致病能力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预测三种抑制剂与大豆疫霉靶标PsHMGR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在40~200μg/mL浓度处理下,三种抑制剂均抑制大豆疫霉菌丝生长;在40μg/mL浓度处理下,抑制大豆疫霉孢子囊和卵孢子产量、休止孢萌发、促进游动孢子休止,其中阿托伐他汀抑制大豆疫霉产孢活性较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强;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抑制大豆疫霉菌丝生长活性较阿托伐他汀强;在40μg/mL浓度下,三种物质使致病能力平均降低23.9%、39.6%和69.7%。三种抑制剂与靶标PsHMGR通过疏水作用、氢键、卤键、π-π堆积和π-阳离子等形成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 大豆根腐病 他汀类抑制剂 生物活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对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3
作者 张武 李春杰 +5 位作者 焦晓丹 杨树 项鹏 吴俊彦 李艳杰 战丽莉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502,共7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耐情况,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适宜该地区种植的113份大豆育成品种或育种材料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开展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19%;5份中间类...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耐情况,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法,对适宜该地区种植的113份大豆育成品种或育种材料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开展鉴定。结果显示:共鉴定出7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6.19%;5份中间类型种质,占鉴定总数的4.42%。其中,从第三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1份抗病种质,中间类型种质1份;从第四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3份,中间类型种质2份;从第五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1份,中间类型种质2份;从第六积温带种质中鉴定出抗性种质2份,未见中间类型种质。结果表明在不同积温带参试材料中均存在抗性种质。该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培育和利用抗疫霉根腐病大豆种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种质资源 抗病性鉴定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筛选 被引量:31
4
作者 朱振东 霍云龙 +2 位作者 王晓鸣 黄俊斌 武小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4-30,共7页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已在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发生,并在局部地区造成较大产量损失。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筛选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该病已在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发生,并在局部地区造成较大产量损失。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筛选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源,为病害防治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对120个栽培大豆品种(系)进行接种,鉴定其对10个具有不同毒力大豆疫霉菌菌株的抗性。有110个品种(系)分别抗1~10个大豆疫霉菌菌株,其中以河南大豆品种(系)对疫霉菌的抗性最丰富,安徽、湖北和山西大豆品种(系)也具有抗性多样性。120个大豆品种(系)对10个大豆疫霉菌菌株共产生57个反应型,有4个抗性反应型分别与单个抗病基因的反应型一致,有7个抗性反应型与2个已知基因组合的反应型相同,其他抗性反应型为新的类型。一些大豆品种(系)中可能存在有效的抗大豆疫霉根腐病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大豆疫霉菌 抗性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药剂筛选 被引量:19
5
作者 朱振东 王晓鸣 +1 位作者 田玉兰 武小菲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9-44,共6页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 8种内吸性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甲霜灵、甲霜灵锰锌、安克锰锌、杀毒矾、霜脲锰锌、克露和加瑞农为有效杀菌剂 ,霜霉威不具有抑菌效果。甲霜灵的 EC50 值为0 .4 870 μg/ m L,抑菌效果最好 ,安克... 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 8种内吸性杀菌剂对大豆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甲霜灵、甲霜灵锰锌、安克锰锌、杀毒矾、霜脲锰锌、克露和加瑞农为有效杀菌剂 ,霜霉威不具有抑菌效果。甲霜灵的 EC50 值为0 .4 870 μg/ m L,抑菌效果最好 ,安克锰锌、甲霜灵锰锌的 EC50 值分别为 1.4 2 6 1μg/ m L和 1.76 97μg/ m L,效果次之。在活体条件下 ,甲霜灵和甲霜灵锰锌能完全抑制大豆疫霉菌对感病大豆品种的侵入 ,并具有较长的药效期 ,安克锰锌、杀毒矾和霜霉威虽然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药效期很短。大豆疫霉菌菌株间对甲霜灵锰锌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但这种差异与菌株来源没有相关性 ,EC50 平均值为 1.830 2μg/ m L ,没有发现耐药性菌株。在我国黑龙江省目前缺乏有效抗病品种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疫霉菌 杀菌剂 化学防治 药剂筛选 农药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18
6
作者 霍云龙 朱振东 +2 位作者 李向华 黄俊斌 武小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初步筛选,以期探讨野生大豆的抗性水平、分布和获得抗性野...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初步筛选,以期探讨野生大豆的抗性水平、分布和获得抗性野生大豆资源。通过苗期接种大豆疫霉菌对4 12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有13 4 %的资源抗大豆疫霉根腐病,15 3%的资源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对野生大豆资源的来源分析表明,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抗性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抗性 大豆疫霉菌 大豆疫霉根腐病 筛选 大豆资源 毁灭性病害 抗病性鉴定 大豆生产 抗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诱导大豆抗病性与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杜茜 初佳芮 +5 位作者 郭永霞 张正坤 张金花 彭辉 陈光 李启云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中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农用链霉菌,为明确农抗"769"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免疫诱抗作用及对大豆生长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盆栽种植不同大豆品种...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中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农用链霉菌,为明确农抗"769"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免疫诱抗作用及对大豆生长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盆栽种植不同大豆品种植株进行下胚轴创伤接种,鉴定大豆幼苗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接种7 d后测定幼苗叶片PAL、PPO、MDA、SOD、CAT、POD、GLU的活性及Chl的含量。小区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播种后以农抗"769"菌液浇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并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生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农抗"769"菌液浇灌后不同品种的大豆幼苗在抵御疫霉根腐病侵染时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个品种在农抗"769"诱导下抗性顺序为:Williams 82>沈农9号>九农21>Jack,分别比对照提高74.74%、68.82%、14.32%和8.30%。农抗"769"诱导可增强大豆幼苗的诱导抗性,且在病原菌侵入时具有更强的系统抗性。在病原菌与农抗"769"的双重诱导下,PAL、PPO、SOD、CAT、GLU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5.22%、34.55%、9.46%,73.01%和10.71%,Chl的含量比对照高18.19%;MDA比对照降低了33.47%,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69%,差异不显著。农抗"769"菌液浇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化及土壤酶活性升高具有促进作用。农抗"769"菌液浇灌后大豆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真菌菌群数量降低,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最高分别提高342.59%、73.98%和150.27%,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农抗"769"诱导可提升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并对其生长的土壤微环境的改良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 大豆 疫霉根腐病 诱导抗性 微生物种群 土壤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花叶病毒及耐疫霉根腐病的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卢双勇 韩英鹏 +1 位作者 滕卫丽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6-750,共5页
抗大豆花叶病毒而感大豆疫霉根腐病亲本东农93-046与感大豆花叶病毒耐大豆疫霉根腐病亲本Conrad及其杂交所得的160个F5RIL群体分别接种SMV N1、SMV N3株系及从佳木斯田间分离得到的疫霉根腐病混合菌种,结果表明:东农93-046对花叶病毒表... 抗大豆花叶病毒而感大豆疫霉根腐病亲本东农93-046与感大豆花叶病毒耐大豆疫霉根腐病亲本Conrad及其杂交所得的160个F5RIL群体分别接种SMV N1、SMV N3株系及从佳木斯田间分离得到的疫霉根腐病混合菌种,结果表明:东农93-046对花叶病毒表现为抗病而对疫霉根腐病表现为感病,Conrad则相对应的表现为感病和耐病;RIL群体中对花叶病毒SMV N1、SMV N3的抗感表现都按1∶1分离(χ2=0.64*,χ2=0.43*),疫霉根腐病病害损失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skew=0.93,kurtosis=0.86)。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该群体进行花叶病毒病抗性基因定位和疫霉根腐病的耐性QTL分析,分别将花叶病毒抗性基因RN1、RN3定位于F连锁群,其与Satt114的距离分别为5.2 cM和4.9 cM,同时在该连锁群检测到一个与疫霉根腐病耐病性相关的QTL即QPR_1,其与Satt252的距离为4.5 cM,在D1b+W连锁群上检测到两个与疫霉根腐病耐病性相关的QTL即是QPR_2、QPR_3,其与Satt428(Satt579)、Satt274的距离分别为1.05 cM,2.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大豆疫霉根腐病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豆根腐疫病鉴定初报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华 李国英 +2 位作者 战勇 王朴 张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6-108,共3页
从新疆石河子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样对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与诱发。结果在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上共分离和诱发到phy1,phy2,phy3,phy4,phy5五个疫霉菌株,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此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从新疆石河子和伊犁大豆种植区采样对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进行分离与诱发。结果在新大豆1号和石大豆1号上共分离和诱发到phy1,phy2,phy3,phy4,phy5五个疫霉菌株,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此鉴定为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由于该菌属重要植物检疫对象,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希望尽快组织普查,加强检疫,搞清疫区范围,组织力量尽快将其消灭或严格控制在一定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 疫霉菌 新疆 疫霉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许修宏 曲娟娟 +1 位作者 张喜萍 杨庆凯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综合评述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展历史、生理小种分化情况、寄主抗病机制以及抗源的筛选 ,重点评述了抗病机制和抗源的筛选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发展历史 生理小种分化 寄主 抗病机制 抗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主要栽培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多抗性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朱振东 王化波 +1 位作者 王晓鸣 武小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接种鉴定黑龙江省 6 0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对 5个具有不同毒力大豆疫霉菌菌株4 1 4、PMC1、USAR4、PSZJ6和USAR17的抗性。有 5 0个品种 (系 )抗 1个或 1个以上菌株或表现中间类型 ,其中有 5个、8个、16个和 2 ... 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接种鉴定黑龙江省 6 0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对 5个具有不同毒力大豆疫霉菌菌株4 1 4、PMC1、USAR4、PSZJ6和USAR17的抗性。有 5 0个品种 (系 )抗 1个或 1个以上菌株或表现中间类型 ,其中有 5个、8个、16个和 2 1个品种 (系 )分别对 4个、3个、2个和 1个菌株表现抗性或中间类型。 6 0个品种 (系 )对 5个菌株共产生 12种反应模式 ,其中呈RRSSR反应类型的品种 (系 )可能含有Rps1a或Rps1c基因 ,品系农大 386 1可能含有Rps3c基因 ,呈SSSSS反应模式的品种 (系 )可能含有Rps7基因 ,或不含抗病基因 ;其它 9种反应模式与含有已知单基因品种或单基因组合的反应模式不同 ,可能具有未知抗病基因。该研究结果表明 ,黑龙江省具有较丰富的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品种 (系 ) ,大部分品种 (系 )的抗性是有效的 ,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疫霉根腐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 栽培 大豆 品种 疫霉根腐病 抗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7
12
作者 申宏波 姚文秋 +5 位作者 于永梅 丁俊杰 顾鑫 杨晓贺 赵海红 文景芝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4-1056,共3页
对Harpins蛋白、B5、G3、嗜线虫杆菌、蜡介轮支菌菌土、"818"发酵液和恩益碧种衣剂7种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Harpins蛋白在使用浓度为45 mg.L-1时防治效果最好... 对Harpins蛋白、B5、G3、嗜线虫杆菌、蜡介轮支菌菌土、"818"发酵液和恩益碧种衣剂7种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Harpins蛋白在使用浓度为45 mg.L-1时防治效果最好,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平均发病率仅为0.12%,防治效果达到75%,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7%。其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所提供的"818"发酵液,防治效果达到58.3%。45 mg.L-1Harpins蛋白、"818"发酵液防效与对照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大豆疫霉根腐病 Harpins蛋白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综合防治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晓贺 张瑜 +5 位作者 顾鑫 赵海红 姚亮亮 刘伟 申宏波 丁俊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4-558,共5页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较难防治的大豆病害之一,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是根本有效的防治途径,为此,采用定点调查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方法,从抗病品种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抗病品...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较难防治的大豆病害之一,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是根本有效的防治途径,为此,采用定点调查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方法,从抗病品种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抗病品种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为有效,其中合丰34防效达到98%;在化学药剂田间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筛选试验中,中科院的大豆种衣剂26-甲和58%瑞毒霉防治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分别为83.7%和70.1%,比对照分别增产12.7%和10.1%;在生物防治方面,供试的6种生物制剂中,以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harpins蛋白防治效果最好,平均发病率为0.12%,防治效果达到75%,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粘类芽孢杆菌XZ-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3种大豆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波 周涧楠 +5 位作者 黄忠勤 王幸 丁震乾 常勇 苏在兴 周兴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7-1202,共6页
【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 【目的】XZ-2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研究课题组分离到的1株大豆内生多粘类芽孢杆菌,为明确该菌株的发酵条件及其对3种主要大豆病害的室内生防潜力。【方法】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XZ-2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研究该菌株对引起大豆主要病害的3种病原菌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XZ-2在pH值6~8生长情况最佳,在氯化钠浓度0~15 g/L生长情况相对较好,对光暗不敏感,致死温度为100℃,10min;XZ-2发酵液对3种大豆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活性,抑菌带直径分别为22.3,24.2和23.6 mm;显微观察发现XZ-2发酵滤液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的菌丝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受抑制的菌丝膨大、畸形,分枝增多;24 h后对照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而XZ-2发酵滤液处理的大豆炭疽病菌孢子不萌发,说明XZ-2发酵滤液可抑制大豆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结论】XZ-2对大豆疫霉病菌、大豆炭疽病菌和大豆菌核病菌等3种病菌菌丝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大豆炭疽病孢子萌发,说明该菌株对供试的3种大豆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生物学特性 大豆疫霉病 大豆炭疽病 大豆菌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大豆疫霉根腐病QTL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英鹏 李文滨 +4 位作者 Kangfu Yu Terry R.Anderson Vaino Poysa 文景芝 高继国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利用1200个RAPD随机引物和341对SSR引物对Conrad×OX760的重组自交系(RIL)F2:6群体的耐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进行QTL定位。试验设两个地点、两个年限,在MLG D1b+W和MLG M连锁群上检测到3个QTL,即QP-1(OPL18-800bp)、QP-2(OPN03-600bp)... 利用1200个RAPD随机引物和341对SSR引物对Conrad×OX760的重组自交系(RIL)F2:6群体的耐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进行QTL定位。试验设两个地点、两个年限,在MLG D1b+W和MLG M连锁群上检测到3个QTL,即QP-1(OPL18-800bp)、QP-2(OPN03-600bp)和QP-3(Satt536和Satt463)。每个QTL对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从13.34%到22.31%不等。QP-1和QP-2经多重QTL分析(Mapmaker/QTL1.1)对两年(2000年和2001年)两点(Wood-slee和Werver)平均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合计达44.5%,QP-3对2001年Woodslee试验点的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为15.2%,QP-1对2000年Woodslee试验点的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为21.55%,对2000年Wever试验点的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16.71%,及对两年两点平均病害损失率的贡献率为22.31%。在大多数生态环境下能稳定的、再次被检测出的QTL,可以作为育种工作中的重点选择指标,用以指导耐大豆疫霉根腐病品种的分子辅助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QTL 耐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马淑梅 李宝英 丁俊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 ,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1号生理小种对 5 80份大豆材料 (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 )进行鉴定 ,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 ,也...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 ,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 1号生理小种对 5 80份大豆材料 (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 )进行鉴定 ,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 ,也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并对其抗性遗传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 抗病资源 抗性遗传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豆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及毒性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武晓玲 赵晋铭 +6 位作者 王永林 孙石 郭娜 唐庆华 王源超 盖钧镒 邢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1-64,共4页
对2005、2006年夏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试验田发生的大豆根腐病,采用特异性PCR检测到发病组织中有大豆疫霉,经室内诱捕和分离,从发病田块的土壤和发病植株上共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菌株PNJ1、PNJ2、PNJ3和PNJ4。用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14... 对2005、2006年夏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试验田发生的大豆根腐病,采用特异性PCR检测到发病组织中有大豆疫霉,经室内诱捕和分离,从发病田块的土壤和发病植株上共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菌株PNJ1、PNJ2、PNJ3和PNJ4。用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14个鉴别寄主测定这4个大豆疫霉菌株的毒力公式,PNJ1和PNJ2为1d,2,3b,3 c,4,6,7;PNJ3为1 a,1b,1 c,1d,1k,2,3b,3 c,5,7;PNJ4为1 a,1b,1 c,1d,1k,2,3b,3 c,4,6,与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大豆疫霉菌株的毒力公式不同,为新的生理小种。该研究可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大豆疫霉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世名 李魏 戴良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0-329,共10页
大豆疫霉根腐病由卵菌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是一种大豆生产上危害非常严重的病害。大豆对疫霉菌的抗性表现有2种,一种是由单位点显性基因Rps控制的完全抗性,对大豆疫霉菌小种具有特异性,另一种为多基因控制的部分... 大豆疫霉根腐病由卵菌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侵染引起,是一种大豆生产上危害非常严重的病害。大豆对疫霉菌的抗性表现有2种,一种是由单位点显性基因Rps控制的完全抗性,对大豆疫霉菌小种具有特异性,另一种为多基因控制的部分抗性,由数量性状位点控制,对所有大豆疫霉菌小种具有广谱抗性。迄今已定位、鉴定了26个单位点Rps基因,分别分布在第2(1个)、3(12个)、10(1个)、13(4个)、16(2个)、17(1个)、18(4个)及19(1个)条染色体上。其中,Rps1k提供了最稳定的PRR抗性。尽管在Rps2等位点区域检测到了抗病基因簇,但至今仅从Rps1k位点分离出了功能基因Rps1k-1和Rps1k-2,二者均为CC-NBS-LRR类型基因,且在细胞内可重组形成Rps1k-3。单位点基因的PRR抗性一般能维持8~15年左右,QTL控制的PRR抗性则较稳定、持久。有待不断发现新的PRR抗性资源和鉴定新的抗性基因,以及阐明大豆抗PRR的遗传与分子机制以长期、有效地防治大豆PRR。本文主要针对大豆的PRR抗性研究,尤其是近年在多个新Rps基因的鉴定、相关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小RNA及蛋白质组学上的研究,以及影响大豆PRR抗性的基因功能鉴定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phytophthora sojae 疫霉根腐病 抗病性 抗性位点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感反应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淑珍 徐鹏飞 +4 位作者 靳立梅 陈维元 吴俊江 李文滨 陈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共6页
研究对来自我国9个省份的4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优势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份野生大豆中,表现抗病的野生大豆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中间反应类型的有12份,占... 研究对来自我国9个省份的40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优势1号生理小种的抗感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40份野生大豆中,表现抗病的野生大豆资源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中间反应类型的有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30%;表现感病的植株有16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40%。30个座位共检测到223个等位变异,平均片断长度在200—2000bp之间,等位变异数目的变化范围是3-11个。平均等位变异数目为7.43个,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表现差异,其中Satt294等位变异数较少,仅3个;Satt409等住变异数最多,有11个。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化范围为0.74~0.86,83.35%的野生大豆间的相似系数在0.78~0.83之间,遗传差异较大,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抗感反应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豆1498——疫霉根腐病抗性新种质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志民 陈亚光 +6 位作者 周青 杨慧风 王凤菊 郑丽敏 郭海芳 李明军 徐淑霞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5-860,共6页
利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鉴定了77份大豆品种(系)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的抗性反应,通过基因推导方法分析品种(系)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77份大豆品种(系)对8个菌株共产生24个不同的反应型,安豆1498反应型为RRRRRRRR,是参试品种(系)中唯一一... 利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鉴定了77份大豆品种(系)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的抗性反应,通过基因推导方法分析品种(系)的抗病基因。结果表明,77份大豆品种(系)对8个菌株共产生24个不同的反应型,安豆1498反应型为RRRRRRRR,是参试品种(系)中唯一一个抗8个大豆疫霉菌株的品种。本文将为安豆1498在疫霉根腐病流行区域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抗性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安豆1498 疫霉根腐病 抗性鉴定 下胚轴创伤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