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黄浆水和豆胚芽中生物活性物质分析
1
作者 赵瑜 施润杰 +4 位作者 巩佳慧 汪生建 田景奎 陶益 李守信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8期82-85,91,共5页
对大豆黄浆水与豆胚芽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为其综合利用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比色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黄浆水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千张黄浆水中的总固形物、总糖、异黄酮、皂苷、Na、K... 对大豆黄浆水与豆胚芽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质量浓度进行了测定,为其综合利用和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比色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黄浆水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千张黄浆水中的总固形物、总糖、异黄酮、皂苷、Na、K、Ca、Mg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9%、14.2 g/L、0.194 g/L、0.867 g/L、0.843 mg/L、125.805 mg/L、0.937 mg/L、22.959 mg/L,而在豆干黄浆水中分别为3.0%、17.4 g/L、0.177 g/L、1.247 g/L、0.565 mg/L、106.450 mg/L、0.679 mg/L、15.923 mg/L。豆胚芽中异黄酮和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3.515、15.468 mg/g(以干质量计)。黄浆水中植酸质量浓度很低,可忽略不计。总糖和K质量浓度较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千张黄浆水和豆干黄浆水异黄酮及总皂苷质量分数接近,无显著差异。异黄酮质量分数约为0.18 kg/t,总皂苷质量分数约为1.00 kg/t。黄浆水和豆胚芽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浆水 豆胚芽 大豆异黄酮 大豆皂苷 苯酚-硫酸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叶金玲 范秋丽 +5 位作者 王一冰 林厦菁 阮栋 罗琦丽 苟钟勇 蒋守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7-1867,共11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期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为促进黄羽肉鸡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2(添加或不添加...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期通过营养调控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为促进黄羽肉鸡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2(添加或不添加大豆异黄酮)×3(不添加磷脂、添加大豆磷脂或溶血磷脂)双因子设计。选用900只健康、体重一致的48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第1组饲粮添加3.00%菜籽油(对照组);第2组饲粮添加1.00%大豆磷脂,等量替代第1组饲粮中的菜籽油;第3组在第1组基础上添加500 mg/kg溶血磷脂;第4~6组分别在第1~3组基础上添加300 mg/kg大豆异黄酮。试验期32 d。于80日龄以重复为单位对肉鸡进行空腹称重并统计采食量,计算生长性能;每重复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肉鸡采血和屠宰,测定屠宰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取胸肌评价肉品质,并测定丙二醛(MDA)、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48~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饲粮中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均可显著降低肉鸡死亡率(P<0.05),并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饲粮中添加磷脂或大豆异黄酮均可显著降低血浆中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MDA含量(P<0.05),均可显著增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P<0.05);饲粮中添加溶血磷脂或大豆异黄酮均能显著降低肉鸡肌肉蒸煮损失(P<0.05);饲粮中添加磷脂可显著增加宰后45 min胸肌肉色红度值(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大豆磷脂可以显著降低胸肌中MDA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以显著增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GSH含量以及胸肌中PUFA、n-3 PUFA、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P<0.05),并可显著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含量和胸肌中n-6 PUFA/n-3 PUFA值(P<0.05)。【结论】在48~80日龄中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饲粮中单独添加磷脂与大豆异黄酮均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胸肌中脂肪酸组成,提高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速型黄羽肉鸡 磷脂 大豆异黄酮 生长性能 肉品质 抗氧化性能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时玉强 马军 +3 位作者 李顺秀 赵洪兵 王兴煜 郭增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豆分离蛋白水合蓝光白度的变化,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沉温度从70℃升高到85℃,大豆异黄酮总量降低了43.84%,其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分别降低了88.76%、83.95%,黄豆黄苷降到了检出限以下,而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72.51%和143.47%,黄豆黄素的含量变化不显著;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乳清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和固形物含量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5.12%,固形物含量降低了6.34%;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不断增加且增速不断提高,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水合蓝光白度增加了26.83%;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值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凝胶值降低了57.02%。综上,高温酸沉可有效控制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和回收率,对开发低异黄酮含量的婴幼儿产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高温酸沉 大豆异黄酮 大豆乳清 蓝光白度 凝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苷型大豆异黄酮酸水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炳文 宋永生 +1 位作者 郝征红 岳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8,共4页
通过正文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为2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13.86%、G:23.48%、De:0.22%、Ge:0.02%,水解后样品中大... 通过正文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盐酸甲醇溶液的浓为2mol/L,水解温度为80℃水解时间为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13.86%、G:23.48%、De:0.22%、Ge:0.02%,水解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nd(未检出)、G:nd(未检出)、De:14.01%、Ge:23.45%,水解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型大豆异黄酮 酸水解工艺 游离型大豆异黄酮 大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处理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与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1
5
作者 张炳文 宋永生 +1 位作者 郝征红 迟玉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9,共4页
利用发酵大豆食品———豆豉与酸豆乳作为试验对象 ,通过与对照品比较 ,发现发酵处理对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不大 ,但对其异黄酮的组分有较大的影响 ,发酵处理使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 β 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大豆异... 利用发酵大豆食品———豆豉与酸豆乳作为试验对象 ,通过与对照品比较 ,发现发酵处理对大豆食品中的异黄酮总含量的影响不大 ,但对其异黄酮的组分有较大的影响 ,发酵处理使糖苷型大豆异黄酮在 β 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 ,从而使发酵制品中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处理 大豆制品 异黄酮含量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酸水解工艺的研究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炳文 宋永生 +1 位作者 郝征红 岳晖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46,50,共4页
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 :盐酸甲醇溶液的浓度为 2mol/L ,水解温度为 80℃ ,水解时间为 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 :13.86%、G :2 3.4 8%、De :0 .2 2 %、Ge :0 .... 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转化为游离型大豆异黄酮的最佳酸水解工艺条件 :盐酸甲醇溶液的浓度为 2mol/L ,水解温度为 80℃ ,水解时间为 60min。水解前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 :13.86%、G :2 3.4 8%、De :0 .2 2 %、Ge :0 .0 2 % ,水解后样品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为D :nd(未检出 )、G :nd(未检出 )、De :14.0 1%、Ge :2 3.4 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酸水解工艺 糖苷型 转化 游离型 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的分离鉴定与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德平 江汉湖 +1 位作者 肖凯 宣利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9-92,共4页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反相担体柱层析从大豆中提取分离到大豆甙元糖苷、染料木素糖苷、大豆甙元、染料木素 4个异黄酮单体。大豆异黄酮主要由糖苷组成 ,含有少量的甙元。大豆甙元糖苷和染料木素糖苷具有几乎相同的极性 ,因此很难分离这两种... 利用硅胶柱层析和反相担体柱层析从大豆中提取分离到大豆甙元糖苷、染料木素糖苷、大豆甙元、染料木素 4个异黄酮单体。大豆异黄酮主要由糖苷组成 ,含有少量的甙元。大豆甙元糖苷和染料木素糖苷具有几乎相同的极性 ,因此很难分离这两种化合物。利用分离到的 4个异黄酮单体进行抗脂质过氧化 (MDA)测定 ,得出抗氧化作用主要决定于染料木素异黄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分离 异黄酮糖苷 异黄酮甙元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生长及葡萄糖和氨基酸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林成招 马海田 +2 位作者 邹思湘 陈伟华 王国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5,共5页
分离培养了SD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 用3H TdR掺入法分别检测了 0、0 1、1、10、100和 1 000ng·mL-1 2种大豆异黄酮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 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 并测定了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同时, 利用翻转的离体小肠囊研究... 分离培养了SD大鼠的小肠上皮细胞, 用3H TdR掺入法分别检测了 0、0 1、1、10、100和 1 000ng·mL-1 2种大豆异黄酮 (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 对该细胞生长的影响, 并测定了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同时, 利用翻转的离体小肠囊研究了 0、0 1、0 5、1和 5μg·mL-1大豆异黄酮对小肠葡萄糖与氨基酸吸收的影响, 并检测了小肠黏膜总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 100ng·mL-1的大豆异黄酮 (大豆黄酮、染料木素 ) 能够提高该细胞3H TdR的掺入量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 提示大豆异黄酮可能有促小肠细胞生长的活性; 0 1和 0 5ng·mL-1的大豆黄酮和 0 5和 1 0ng·mL-1的染料木素对离体小肠葡萄糖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 而对赖氨酸与色氨酸的吸收以及小肠黏膜总ATP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大鼠 小肠上皮细胞 葡萄糖 氨基酸 小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9
作者 高荣海 张春红 +2 位作者 赵秀红 郑艳 刘长江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已成为大豆最引人注目功能成分之一,也是食品与营养学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介绍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能、分布、提取分离、检测技术,糖苷水解方法及大豆...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已成为大豆最引人注目功能成分之一,也是食品与营养学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介绍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能、分布、提取分离、检测技术,糖苷水解方法及大豆异黄酮国内外研究现状,且分析大豆异黄酮市场状况及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糖苷 大豆 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水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谢明杰 徐春华 +4 位作者 高爽 邹翠霞 卢明春 金凤燮 刘长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6-38,共3页
采用酸法将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水解成其苷元形式。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反应条件为 :盐酸浓度为6mol·L-1,酸解时间为3h;酸解温度50℃ ,盐酸体积与原料比为4∶1。利用本实验获得的最适酸解条件反应 。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酸法水解 染料木苷 染料木素 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 被引量:64
11
作者 鞠兴荣 袁建 汪海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9,共4页
本文建立了大豆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样品水解最佳条件为 :1 .0mol/lHCl-MeOH溶解、80℃下、回流水解 0 .5h ,采用Nova -PakC183.9× 1 50mm 4 μm色谱柱 ,MeOH -0 .4 %H3PO4( 4 7:53V/V)... 本文建立了大豆提取物中大豆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样品水解最佳条件为 :1 .0mol/lHCl-MeOH溶解、80℃下、回流水解 0 .5h ,采用Nova -PakC183.9× 1 50mm 4 μm色谱柱 ,MeOH -0 .4 %H3PO4( 4 7:53V/V)为流动相 ,流速 0 .7ml/min ,检测波长 2 60nm等色谱条件下测定甙元含量 ,通过换算因子计算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 ,回收率达 99% ,变异系数小于 3%。为产品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提取物 大豆异黄酮 酸水解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荣海 李长彪 +3 位作者 孟宪文 刘长江 张春红 刘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55,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为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酸法水解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3 mol/L,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180 min,酸法水解率为81.31%;最佳酶法水解工艺条件为:pH 6.0,酶解温度38℃,酶解时间90 min,加... 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为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最佳酸法水解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3 mol/L,水解温度80℃,水解时间180 min,酸法水解率为81.31%;最佳酶法水解工艺条件为:pH 6.0,酶解温度38℃,酶解时间90 min,加酶量为0.9 mg(50 mg糖苷型大豆异黄酮提取物),酶法水解率为82.54%。酶法水解的效果优于酸法水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糖苷 酸水解 酶水解 大豆异黄酮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萌发期功能性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莘 王艳梅 +2 位作者 闵卫红 苏玉春 董浩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通过对大豆 (Glycinemax(Linn .Merr .)在萌发期蛋白质、氨基酸、总糖、还原糖、矿质元素、异黄酮和皂甙的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除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外 ,其余物质含量在萌发期均较对照增加。萌发 2 0h后 ,皂甙的含量... 本文通过对大豆 (Glycinemax(Linn .Merr .)在萌发期蛋白质、氨基酸、总糖、还原糖、矿质元素、异黄酮和皂甙的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除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外 ,其余物质含量在萌发期均较对照增加。萌发 2 0h后 ,皂甙的含量出现最大值 ,较对照增加 6 8.6 %。萌发 4 0h后 ,蛋白质、氨基酸、异黄酮的含量均出现最大值 ,分别较对照增加 2 3.4 %、83.9%和 6 6 .7%。矿质元素中Zn、Cu、Mg的含量变化较大。萌发达2 0h时Mg含量出现最大值 ,较对照增加 183%;萌发达 4 0h后 ,Zn和Cu的含量出现最大值 ,分别较对照增加17.9%和 39.8%。得出结论为大豆在萌发期营养价值要高于末萌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萌发期 营养成分 测定 蛋白质 氨基酸 总糖 还原糖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墩果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粉中总皂苷含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成刚 张永忠 +1 位作者 迟玉杰 付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13-16,共4页
以大豆皂苷类似物齐墩果酸为标准品,经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应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 nm处分别测定了20%、30%和40%大豆异黄酮粉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总皂苷的对应含量分别为36.0%、26.3%、16.1%,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20μg... 以大豆皂苷类似物齐墩果酸为标准品,经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应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 nm处分别测定了20%、30%和40%大豆异黄酮粉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总皂苷的对应含量分别为36.0%、26.3%、16.1%,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20μ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相关系数R2=0.9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大豆皂苷 齐墩果酸 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β-葡萄糖苷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宏丽 郭晓军 +2 位作者 狄聪颖 郭威 朱宝成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1-629,共9页
为获得能高效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芽孢杆菌,利用七叶苷平板分离法从动物的新鲜粪便中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然后对酶活最高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到1株酶活力较高的芽孢杆菌R2-2,... 为获得能高效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芽孢杆菌,利用七叶苷平板分离法从动物的新鲜粪便中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芽孢杆菌菌株,然后对酶活最高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和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到1株酶活力较高的芽孢杆菌R2-2,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有较高的糖苷水解能力,黄豆苷水解率最高达到53.65%,染料木苷为4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芽孢杆菌 筛选 大豆异黄酮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法提取大豆异黄酮苷元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明元 余渝 杜小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9-122,共4页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先酸水解、后碱水解的方法提取大豆异黄酮苷元,对碱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对大豆异黄酮苷元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异黄酮苷元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碱解温度、碱解时...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先酸水解、后碱水解的方法提取大豆异黄酮苷元,对碱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对大豆异黄酮苷元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异黄酮苷元提取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碱解温度、碱解时间、碱解pH值,最佳工艺条件为碱解温度50℃,碱解时间1 h,碱解pH值9.0,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提取率可达7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法 提取 大豆异黄酮苷元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水解大豆异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文亮 韩继福 崔洪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75,共3页
研究了用酸水解大豆异黄酮分子上的部分糖基,使异黄酮部分水解生成低糖,高活性苷元的方法。并通过HPLC分析得到大豆异黄酮酸解最佳反应条件为:0.1mol/L盐酸;时间3h;温度40℃;盐酸体积原料比5:1。金雀异黄素含... 研究了用酸水解大豆异黄酮分子上的部分糖基,使异黄酮部分水解生成低糖,高活性苷元的方法。并通过HPLC分析得到大豆异黄酮酸解最佳反应条件为:0.1mol/L盐酸;时间3h;温度40℃;盐酸体积原料比5:1。金雀异黄素含量5.95%,分解率为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水解 大豆异黄酮 金雀异黄素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催化水解大豆异黄酮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晓东 魏作君 +1 位作者 刘迎新 任其龙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了负载有-SO3H、-COOH和-OH的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首次以氧化石墨烯为催化剂,对天然产物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在异黄酮糖苷水解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了负载有-SO3H、-COOH和-OH的氧化石墨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首次以氧化石墨烯为催化剂,对天然产物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反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氧化石墨烯在异黄酮糖苷水解反应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最佳反应温度为105℃,此时3种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转化率分别达到94.3%,92.1%和88.8%,苷元的收率分别达到69.6%、60.6%和58.8%。其催化活性明显优于其他固体酸催化剂,如沸石HZSM-5和大孔树脂NKA-9,而与0.02 mol.L.1的硫酸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大豆异黄酮 水解 酸催化剂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酸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苷元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丽颖 成乐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88-290,294,共4页
目的:研究苹果酸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对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苹果酸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 目的:研究苹果酸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苷元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对水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苹果酸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0h,苹果酸水溶液浓度2.0mol/L,水解率达到94.0%以上。结论:优选得到的糖苷水解生成苷元工艺简单易行,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糖苷 大豆异黄酮苷元 水解 苹果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大豆与普通大豆酿造酱油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梦 姚池璇 +1 位作者 伍燕湘 侯丽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共5页
实验分别以有机大豆和普通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高盐稀态酿造酱油的工艺,对发酵周期6个月内有机大豆组、普通大豆组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组原料和酱油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普通组,... 实验分别以有机大豆和普通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高盐稀态酿造酱油的工艺,对发酵周期6个月内有机大豆组、普通大豆组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组原料和酱油中的大豆异黄酮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均高于普通组,使有机大豆发酵酱油在保健功能成分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大豆 大豆异黄酮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