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南槽底沙输沙观测研究
1
作者 丁宏伟 韩玉芳 +4 位作者 胡国栋 路川藤 辛文杰 赵日明 谢至正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为解决长江口底沙输沙无实测资料的问题、研究南槽的底沙输移特性,基于坑测法原理开发了一套适用于长江口水沙环境的底沙观测系统,取得了可靠的低扰动下南槽拦门沙段底沙输沙过程资料。观测结果显示,在潮周期过程中(平均潮差3.3 m),输... 为解决长江口底沙输沙无实测资料的问题、研究南槽的底沙输移特性,基于坑测法原理开发了一套适用于长江口水沙环境的底沙观测系统,取得了可靠的低扰动下南槽拦门沙段底沙输沙过程资料。观测结果显示,在潮周期过程中(平均潮差3.3 m),输沙率与流速大小密切相关,实测潮平均输沙率为0.007 kg/(m·s),输沙率最大值出现在涨急时刻,为0.045 kg/(m·s),落急时刻输沙率最大值为0.020 kg/(m·s)。涨落潮过程中,同样流速条件下,输沙率存在一定差异,涨潮时段推移质输沙率大于落潮时段。根据窦国仁公式计算的单宽推移质输沙率与实测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量级上存在差异,潮平均计算输沙率为0.004 kg/(m·s),小于实测值,涨急时刻最大计算输沙率为0.031 kg/(m·s),落急时刻为0.028 kg/(m·s),涨潮期间实测值大于计算值,落潮期间则相反,公式推荐的输沙综合系数取值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南槽 推移质输沙率 潮周期过程 坑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冲淤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杰 陈吉余 +1 位作者 乐嘉海 曹勇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22,共8页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北槽的地形资料进行分析计算 ,论述了北槽河床冲淤变化。结果表明 :一期工程实施后 ,整治工程段北槽河床普遍冲刷 ,平均水深增幅达 1 2m ,断面平均水深最大增幅超过2m ,坝田明显淤积 ,河床断面比较对称 ,航槽回淤减少。北槽进口段和北槽中段的深槽发生较为明显的淤积 ,北槽纵向河床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趋于均匀 ,形成了一条上、下段平顺衔接的微弯深泓线。工程实施后北槽的河床总容积基本保持不变。整治建筑物完成一年后河床基本达到冲淤平衡 ,工程引起河床大幅度冲淤调整完成后 ,北槽仍具有明显的洪淤枯冲规律 ,主槽季节性冲淤幅度平均在 30cm~ 5 0c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深水航道 治理工程 北槽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对南槽冲淤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杰 陈吉余 +1 位作者 乐嘉海 黄仁元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4,共5页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以来南槽的多次地形资料和分流比资料,详细分析了一期工程实施以来南槽河床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一期工程的实施,南槽上段的水流动力不断增强,河床刷深,深槽展宽。南槽中、下段受南槽上段冲刷... 根据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以来南槽的多次地形资料和分流比资料,详细分析了一期工程实施以来南槽河床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一期工程的实施,南槽上段的水流动力不断增强,河床刷深,深槽展宽。南槽中、下段受南槽上段冲刷、底沙下泄的影响,曾出现阶段性的淤积,但随后河床水深便得以恢复。1998-2003年南槽上段共冲刷近0.85亿m3泥沙。一期工程完成后,南槽上段和中、下段季节性冲淤规律不同,上段洪冲枯淤,中、下段洪淤枯冲,季节性冲淤幅度通常都在0.7m以内。南槽南、北两侧的南汇东滩和江亚南沙在淤涨的同时,也分别呈现出洪冲枯淤和洪淤枯冲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治理工程 南槽 冲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槽河道水沙特性及河床沙再悬浮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飞 李九发 +2 位作者 李占海 姚弘毅 朱文武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9-14,21,共7页
为研究河口地区泥沙在陆海动力共同作用下的再悬浮过程和机制,基于长江口南槽河道连续8 d的水文泥沙同步观测数据,对拦门沙河道潮流速、悬沙浓度、悬沙粒径随时间变化和河床沉积物再悬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涨、落潮的水动力和历... 为研究河口地区泥沙在陆海动力共同作用下的再悬浮过程和机制,基于长江口南槽河道连续8 d的水文泥沙同步观测数据,对拦门沙河道潮流速、悬沙浓度、悬沙粒径随时间变化和河床沉积物再悬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涨、落潮的水动力和历时存在不对称性;水体悬沙浓度随小潮到大潮的变化而逐渐增加;水体悬沙粒径也随小潮至大潮的变化而不断粗化,但细砂含量略有增加,致使细砂类出现再悬浮现象;一个潮周期内,出现3次悬沙浓度峰值;水体悬沙浓度以及悬沙粒径的变化与流速及底床切应力都有着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浓度 悬沙粒径 潮流速 再悬浮 南槽河道 长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水动力及含沙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高伟 程和琴 杨忠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6,共10页
基于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长期定点观测的2006,2008和2011年洪季大潮、2006,2009和2013年枯季大潮水沙数据以及2006和2013年6—8月横沙和北槽中的潮位资料,分析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潮汐、潮流及含沙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上段... 基于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长期定点观测的2006,2008和2011年洪季大潮、2006,2009和2013年枯季大潮水沙数据以及2006和2013年6—8月横沙和北槽中的潮位资料,分析三期工程前后北槽中上段潮汐、潮流及含沙量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①中上段浅水分潮性质增强,且M_4分潮和M_2分潮的振幅变化幅度远大于M_2分潮;中段洪、枯季大潮平均潮差均减小;②中段M_2分潮流垂线平均长轴洪季大潮增大、枯季减小,长轴向均向北偏转且椭率减少;洪、枯季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优势流减小;③余流为中段含沙量贡献最主要的驱动力,其次是M_4分潮,随后为M_2分潮;中段洪、枯季涨落潮平均含沙量均增多,优势沙减小;④中上段潮动力非线性特征加强主要受三期工程中上段缩窄加深工程的影响;南导堤加高工程是中段流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洪、枯季优势流、优势沙的差异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泥沙再悬浮是中段悬沙的主要来源,且洪、枯季含沙量差别主要受上游来水来沙及潮流动力强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槽深水航道 含沙量变化 潮汐 潮流 长江口 整治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中段枯季输盐输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智罡 李占海 +1 位作者 张国安 赵方方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2,共8页
基于2012年4月15日至23日在长江口北槽中段获得的枯季水文泥沙定点观测资料,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探讨了测点处从小潮到大潮连续16个潮周期的输盐输沙特征。结果表明,从小潮到大潮,测点处向海输盐中,欧拉余流输移项贡献最大;向陆输盐中,... 基于2012年4月15日至23日在长江口北槽中段获得的枯季水文泥沙定点观测资料,运用通量机制分解法探讨了测点处从小潮到大潮连续16个潮周期的输盐输沙特征。结果表明,从小潮到大潮,测点处向海输盐中,欧拉余流输移项贡献最大;向陆输盐中,小潮时以"潮泵效应"输移项为主,中潮和大潮以斯托克斯漂移输移项为主,垂向净环流输移项次之。在向海输沙中,欧拉余流输移项贡献最大;在向陆输沙中,以斯托克斯漂移输移项为主,垂向净环流输移项次之。由于盐水楔的出现,北槽存在重力环流,这对北槽泥沙输运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小潮时水体垂向混合弱于大潮,盐水楔主要出现在近底部水层,这是导致垂向净环流输沙项对向陆输沙的贡献率从小潮向大潮不断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沙量 盐度 机制分解法 长江口北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白茆沙河段南强北弱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德军 王晓俊 +3 位作者 成泽霖 贾梦豪 闻云呈 李阳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90,共6页
近年来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态势持续增强,南水道主槽和近岸河床冲刷明显,日益威胁水下岸坡稳定与附近码头安全。通过对白茆沙汊道演变态势与分流比变化特征展开分析,进而对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分流格局变化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 近年来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态势持续增强,南水道主槽和近岸河床冲刷明显,日益威胁水下岸坡稳定与附近码头安全。通过对白茆沙汊道演变态势与分流比变化特征展开分析,进而对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分流格局变化及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格局增强的态势是白茆沙汊道历年来周期性演变中某一阶段的表现形式;鉴于不同方法计算的汊道分流比存在差异,故用分流比表征汊道强弱时,应选用同一类型的值进行比较;深水航道一期整治工程实施遏制了白茆沙冲刷后退的态势,改变了该河段周期性演变的模式,有利于河势稳定;在现有水情、工情及河势条件下,白茆沙汊道“南强北弱”的格局变化将趋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茆沙 南水道 北水道 南强北弱 分流比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北槽枯季混合与层化特征分析
8
作者 黄惠明 姚佳辉 +1 位作者 王义刚 华厦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66-74,共9页
通过分析长江口北槽2016年枯季水流、盐度实测资料,揭示了水流、盐度的大小潮、涨落潮周期变化特性。采用Simpson的势能差异函数对北槽混合与层化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指出北槽中上段势能差异极值出现在涨憩落憩时刻,北槽下段势能差异极... 通过分析长江口北槽2016年枯季水流、盐度实测资料,揭示了水流、盐度的大小潮、涨落潮周期变化特性。采用Simpson的势能差异函数对北槽混合与层化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指出北槽中上段势能差异极值出现在涨憩落憩时刻,北槽下段势能差异极值出现在涨急落急时刻。采用改进的一维势能差异方程分析了北槽枯季潮汐应变、重力环流、河流效应和潮汐搅动的时空变化及对应关系,得到水体混合与层化趋势是由这四者相对大小决定,其中影响大小潮层化变化的机制是潮汐搅动、重力环流和河流效应。发现重力环流是涨潮期间促进河口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河流效应在落潮期间偏大,潮平均作用强于潮汐应变,整体促进河口层化;大潮的潮汐搅动比小潮大1~2个量级,削弱了大潮的层化作用。并且证实改进的一维势能差异方程能够较好地解释长江口区域的混合层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北槽 混合层化 势能差异 潮汐应变 潮汐搅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河口生态航道评价研究——以长江口南槽航道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蕙 季岚 +3 位作者 刘红 石进 封学军 任华堂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8-144,164,共8页
为检验潮汐河口生态航道建设水平,开展潮汐河口生态航道评价研究。根据潮汐河口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航道属性等特征,分析潮汐河口生态航道内涵特征,提出生态航道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口南槽航道为例选取适宜指标进行航道健康水平评价... 为检验潮汐河口生态航道建设水平,开展潮汐河口生态航道评价研究。根据潮汐河口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航道属性等特征,分析潮汐河口生态航道内涵特征,提出生态航道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口南槽航道为例选取适宜指标进行航道健康水平评价。结果表明,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实施后南槽航道健康指数0.884 6,为良好状态;工程后南槽河势条件、航道条件明显改善,通航条件和涉水功能的状态良好,生境与生物状况处于中等水平,与河口整体生态环境背景状态一致;南槽生态航道建设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河口 长江口南槽 生态航道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近期演变及其对北槽航道回淤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杰 赵德招 程海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共5页
利用现场水文、泥沙以及水下地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期九段沙的冲淤演变过程、机理及其对北槽航道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九段沙总体呈现"长高不长大"的变化特点,即0 m以上高滩淤涨明显,而2 m和5 m中低滩面变化不大。... 利用现场水文、泥沙以及水下地形观测资料,分析了近期九段沙的冲淤演变过程、机理及其对北槽航道回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0年来九段沙总体呈现"长高不长大"的变化特点,即0 m以上高滩淤涨明显,而2 m和5 m中低滩面变化不大。九段沙的淤高使得南导堤的挡沙功能减弱,一定的风浪条件下九段沙滩面相对较高浓度的含沙水体涨潮越堤进入北槽中段,增加了近期北槽航道回淤的泥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九段沙 冲淤演变 北槽 航道回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维护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德招 万远扬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90,共9页
以大量工程现场资料为基础,初步分析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维护特征,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深水航道维护形势。分析表明,通过维护性疏浚,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状况良好,12.5 m深水航道已进入全面发挥效益的稳定运行阶段。2015年南港北槽12.5 ... 以大量工程现场资料为基础,初步分析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维护特征,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深水航道维护形势。分析表明,通过维护性疏浚,2015年长江口航道运行状况良好,12.5 m深水航道已进入全面发挥效益的稳定运行阶段。2015年南港北槽12.5 m航道维护疏浚强度总体仍保持时空相对集中的分布特征。与2011—2014年相比,2015年南港及圆圆沙段疏浚强度下降近15%,全年1—12月疏浚强度也普遍有所降低,这主要与南港河床地形条件和周边河势的改善,以及疏浚工艺与管理的优化有关。今后一段时期,在长江口河势格局及水沙动力环境整体稳定的前提下,12.5 m深水航道维护态势总体可控,且趋于向好。由于航道回淤时空分布特征未发生根本改变,后续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重点维护时段和区段依然是夏秋季(6—11月)和北槽中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疏浚维护 航道淤积 12.5M深水航道 南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北槽演变特征及航道回淤部分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高峰 郭文华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2004—2007年工程期间的北槽河势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表明北槽总体上呈现了拦门沙区域的"洪淤枯冲"规律,而且北槽上段北滩地一直淤积,W3附近南滩地一直发生淤涨,导致滩地坡度较大,且航道南侧滩槽水... 对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2004—2007年工程期间的北槽河势演变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表明北槽总体上呈现了拦门沙区域的"洪淤枯冲"规律,而且北槽上段北滩地一直淤积,W3附近南滩地一直发生淤涨,导致滩地坡度较大,且航道南侧滩槽水深比和航道回淤量非线性负相关性非常强。W3附近南滩一直淤积、滩槽水深比小、滩地坡度大、8 m线宽度最小等因素是使近底高含沙水体易进入航道导致北槽中段回淤量大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槽 河势演变 航道回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拦门沙河段航道回淤的波浪动力环境Ⅲ:对航道回淤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猛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4-60,共7页
开展了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波浪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的影响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北槽深水航道内的浮泥量变化与拦门沙河段的波浪密切相关,航道内浮泥量的显著增加均出现在波能显著增大之后,波能增加越大且持续时间越长,浮泥量也越大且持... 开展了长江口拦门沙河段波浪对北槽深水航道回淤的影响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北槽深水航道内的浮泥量变化与拦门沙河段的波浪密切相关,航道内浮泥量的显著增加均出现在波能显著增大之后,波能增加越大且持续时间越长,浮泥量也越大且持续存在时间也越长;2)较强波浪荷载作用会引起大量细颗粒泥沙从河床内部渗出,这些细颗粒泥沙就是形成航道内大量浮泥的主要物质基础;3)北槽深水航道的回淤量变化与长江口拦门沙河段的波浪变化在宏观上和微观过程上均吻合良好;4)在台风等因素引起的短期强烈波浪作用结束之后,其对床面的影响并不是随之而结束的,往往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拦门沙 北槽深水航道 波浪 浮泥 回淤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槽江亚南沙近期演变及碍航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中 刘璐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9-105,共7页
利用实测水下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研究成果,分析南槽江亚南沙演变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江亚南沙沙头窜沟发育,江亚南沙下沙体整体向下游淤涨,5 m沙尾下延成为南槽5.5 m航道维护困难段,同时江亚北槽冲深发展,主要是由于长江口深水航... 利用实测水下地形资料,结合数学模型研究成果,分析南槽江亚南沙演变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江亚南沙沙头窜沟发育,江亚南沙下沙体整体向下游淤涨,5 m沙尾下延成为南槽5.5 m航道维护困难段,同时江亚北槽冲深发展,主要是由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导堤封堵原九段沙窜沟以及南槽主槽与江亚北槽之间存在的水位差,南槽河床持续发展的结果。随着江亚南沙头部窜沟、江亚北槽的发展、贯通,南槽河段将形成新的分流支汊,对南槽整体河势、航道治理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槽 江亚南沙 河势演变 碍航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横沙岛附近河势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丘慧琪 李圣雨 《吉林水利》 2018年第10期16-21,24,共7页
近年来长江口一系列重大整治工程出现在横沙岛周围,工程将一定程度引起河床冲淤变化,通过横沙岛局部保滩工程项目前沿滩势近期演变特征研究,分析预测其未来的演变趋势,以及堤外滩涂地形变化的情况,对保滩工程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近年来长江口一系列重大整治工程出现在横沙岛周围,工程将一定程度引起河床冲淤变化,通过横沙岛局部保滩工程项目前沿滩势近期演变特征研究,分析预测其未来的演变趋势,以及堤外滩涂地形变化的情况,对保滩工程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确保一线海塘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横沙岛 河势演变 北港 横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 北槽悬沙遥感反演模型研究
16
作者 刘杰 程海峰 赵德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7-70,89,共5页
为了给长江口航道治理及区域水土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利用2006~2008年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长江口多点实测含沙量数据,建立悬沙遥感反演模型,对长江口南、北槽泥沙含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沙量小于0.2g/L的低合沙量区... 为了给长江口航道治理及区域水土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利用2006~2008年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长江口多点实测含沙量数据,建立悬沙遥感反演模型,对长江口南、北槽泥沙含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沙量小于0.2g/L的低合沙量区,遥感反射率与水体含沙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而在含沙量大于0.2g/L的中高含沙量区,遥感反射率与含沙量之间呈对数关系。长江口大潮与小潮期的含沙量差异明显,按大、小潮分别建立遥感反演模型的精度较高。利用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演出长江口南、北槽的舍沙量场,并据此推断悬沙可能是造成北槽航道淤积的主要泥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遥感 反演模型 北槽航道 长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规划生态航道建设方向研究
17
作者 楼飞 季岚 +1 位作者 李蕙 丁洁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针对长江口北港、南槽生态航道的建设问题,通过分析区域环境特点和航道发展需求,梳理已建的长江口深水航道生态化建设情况,提出长江口生态航道建设的核心和模式。结果显示:1)南槽和北港生态航道的建设需以确保河势格局稳定为基础;2)需... 针对长江口北港、南槽生态航道的建设问题,通过分析区域环境特点和航道发展需求,梳理已建的长江口深水航道生态化建设情况,提出长江口生态航道建设的核心和模式。结果显示:1)南槽和北港生态航道的建设需以确保河势格局稳定为基础;2)需与滩涂保护、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形成联动布局;3)需积极研发和应用生态结构,构筑“人工生态礁体”群,优化河口综合环境;4)需结合滩涂泥沙资源需求和航道建设自身筑堤用沙需求,实现航道疏浚土的资源化、生态化利用;5)需强化建设运营中科学的管控体系、生态补偿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槽 北港 生态航道 建设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冲刷切应力对最大浑浊带的影响及其敏感性数值分析
18
作者 雷蕾 周志敏 李江文 《浙江水利科技》 2016年第3期10-15,共6页
受水沙动力和地貌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内的泥沙处于动态悬浮状态。强切应力场与最大浑浊带相吻合,临界冲刷切应力有规律地先沿程增大而后递减是造成最大浑浊带含沙浓度高的重要原因。为验证临界冲刷切应力对最大浑浊带的位置... 受水沙动力和地貌多种因素的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内的泥沙处于动态悬浮状态。强切应力场与最大浑浊带相吻合,临界冲刷切应力有规律地先沿程增大而后递减是造成最大浑浊带含沙浓度高的重要原因。为验证临界冲刷切应力对最大浑浊带的位置、分布范围以及悬沙浓度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以长江口北槽为例,通过模拟不同临界冲刷切应力下的最大浑浊带悬沙分布,讨论最大浑浊带与临界冲刷切应力的响应关系。研究还进一步表明,滩槽泥沙交换、槽间泥沙交换和底沙再悬浮是北槽最大浑浊带发育与变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浑浊带 临界冲刷切应力 悬沙浓度 数值模拟 长江口北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