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十卷本《搜神记》的构成及整理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俊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今本《搜神记》二十卷辑录自唐宋时期各类书 ,辑录手段高超 ,语料构成复杂 ,真伪参半 ,不便于使用。从语料学与古籍整理的角度比较各种类书引用材料之间的异同 ,《搜神记》存在着辑录上的诸多问题 。
关键词 语料 构成方式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古志怪作品在民间故事类型学中的价值——以《搜神记》为中心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中古志怪作者在“征实”这一早期小说观念的影响下 ,忠实地记载了很多的民间故事。从民间故事类型学的角度看 ,它们往往是在世界范围内流播的民间故事的中国版本。如《搜神记》中的“毛衣女”、“谈生”、“李寄斩蛇”、“费孝先”等故... 中古志怪作者在“征实”这一早期小说观念的影响下 ,忠实地记载了很多的民间故事。从民间故事类型学的角度看 ,它们往往是在世界范围内流播的民间故事的中国版本。如《搜神记》中的“毛衣女”、“谈生”、“李寄斩蛇”、“费孝先”等故事 ,便分别属于“天鹅处女”、“梅露辛尼”、“龙穴脱险”、“聪明的劝告”等故事类型 ;另外 ,《搜神记》和其他中古志怪作品还提供了诸如“动物报恩”、“陷城为湖”等故事类型的许多异文 ,而且这些文本纪录时间极早 ,超过了西方搜集者能够搜集到的所有非汉语文本。据此 ,应对中古志怪中的某些文体性质重新定位 ,将其视之为“传说”与“故事” ,而非通常所认为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梅露辛尼型 比较文学形态 志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道兴《搜神记》与天鹅处女型故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青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6-100,116,共6页
论文首先对敦煌本《搜神记》的校勘整理情况作了介绍,指出此书可能抄录于北宋初期;然后对其中的“田昆仑田章”故事的中外渊源进行了追溯,发掘出田章此人在历史上的原型,并探讨了田章故事与田昆仑故事组合的原因。
关键词 句道兴 田昆仑 田章 天鹅处女型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干宝《搜神记》的社会新闻性质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振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在学术界 ,《搜神记》一直被视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实际上 ,这部书收录的乃是魏晋时期大量的社会新闻 ,而不是带有虚构性质的小说。干宝是本着“实录”的态度来辑录《搜神记》的 ,而且很讲究时效性、时新性和消遣性 ,这正是社... 在学术界 ,《搜神记》一直被视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实际上 ,这部书收录的乃是魏晋时期大量的社会新闻 ,而不是带有虚构性质的小说。干宝是本着“实录”的态度来辑录《搜神记》的 ,而且很讲究时效性、时新性和消遣性 ,这正是社会新闻的特点。只是由于受手抄书籍这种传播手段的限制 ,这些社会新闻虽然做到了采访上的“当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宝 社会新闻性质 志怪小说 成书原因 社会新闻内容 社会新闻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种《搜神记》的语言比较看敦煌本的语料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崔达送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1,共7页
二十卷本、八卷本和敦煌本《搜神记》交叉互同的条目不少 ,虽本事近同 ,但行文语言有别。在表达的语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 ,我们对相关语句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从而得出 ,虽然八卷本晚出 ,但相当数量条目的语言特征与... 二十卷本、八卷本和敦煌本《搜神记》交叉互同的条目不少 ,虽本事近同 ,但行文语言有别。在表达的语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 ,我们对相关语句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从而得出 ,虽然八卷本晚出 ,但相当数量条目的语言特征与二十卷本接近 ,有些条目的语言特征又与敦煌本接近 ,既不能反映其出书时语言的时代特征 ,其内部语言风格又很不统一 ,因而语料价值不高。而敦煌本的语言较好地反映了唐代的语言面貌 ,内部语言风格比较一致 ,因而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文章还对三种《搜神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本 语言比较 语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本句道兴《搜神记》本事考 被引量:4
6
作者 项楚 《敦煌学辑刊》 1990年第2期43-59,共17页
《敦煌变文集》卷八所收句道兴《搜神记一卷》,是与干宝《搜神记》和《稗海》本《搜神记》不同的又一种《搜神记》。不过仔细探究起来,若干蛛丝马迹表明,它和《稗海》本《搜神记》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和干宝《搜神记》则全不相干。本文考... 《敦煌变文集》卷八所收句道兴《搜神记一卷》,是与干宝《搜神记》和《稗海》本《搜神记》不同的又一种《搜神记》。不过仔细探究起来,若干蛛丝马迹表明,它和《稗海》本《搜神记》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和干宝《搜神记》则全不相干。本文考证句道兴《搜神记》故事的来源,也略及少数与它同源的类似故事及受它影响而产生的故事。为了条理清楚,我们对《敦煌变文集》所收句道兴《搜神记》的各段故事加编了序号,并根据主要人物的名字加拟了标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子传 太平御览 东观汉 三国志 晋书 后汉书 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搜神记》中的佛教神话——兼论中国佛教神话的兴起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闫德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4-208,共5页
《搜神记》保留了丰富的中国神话,其中有很多佛教神话。佛教传入中土后,采用中国远古神话的模式,利用自身故事及改编整合中国远古神话与传说来宣传推广其教义,为此诞生了中国佛教神话。佛教神话在中土经过艰难漫长的抗争与努力,逐步发... 《搜神记》保留了丰富的中国神话,其中有很多佛教神话。佛教传入中土后,采用中国远古神话的模式,利用自身故事及改编整合中国远古神话与传说来宣传推广其教义,为此诞生了中国佛教神话。佛教神话在中土经过艰难漫长的抗争与努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神话的一部分。佛教神话是时代造就的新神话,它与远古神话、道教神话、民间神话共同发展着繁荣着中国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兴起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侠客形象论 被引量:3
8
作者 邓裕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51,164,共7页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志怪小说 侠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复活小说叙事研究——以《搜神记》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8-121,130,共5页
复活故事在《列异传》、《博物志》、《甄异传》等魏晋小说中频频出现,尤其是《搜神记》中的复活故事更是达十九个之多。魏晋复活故事,一方面多取材于前代史书及史官的私人撰述,另一方面又被后代正史所取材。复活故事的流传与魏晋时期... 复活故事在《列异传》、《博物志》、《甄异传》等魏晋小说中频频出现,尤其是《搜神记》中的复活故事更是达十九个之多。魏晋复活故事,一方面多取材于前代史书及史官的私人撰述,另一方面又被后代正史所取材。复活故事的流传与魏晋时期战乱频仍、瘟疫蔓延、政局动荡、道教繁荣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游心娱目"的叙事功能,魏晋复活故事往往采用虚实掺半的叙事方式在多重时空中展开。魏晋复活小说的叙事特点体现出由强调实录的传统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向重视想象与虚构的散文体叙事小说过渡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小说 复活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与虚构的双重交织——论干宝《搜神记》的编撰心态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昌玲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45,共4页
《搜神记》作为以志怪为题材而编撰的虚构小说,在具备小说虚构性的同时,又具有史料真实性的倾向,使得这部小说一直徘徊在史料与小说之间。原作者干宝的编撰心态值得探究。干宝作为一名史官,在编撰这部小说的时候,明显秉承了史官手法,通... 《搜神记》作为以志怪为题材而编撰的虚构小说,在具备小说虚构性的同时,又具有史料真实性的倾向,使得这部小说一直徘徊在史料与小说之间。原作者干宝的编撰心态值得探究。干宝作为一名史官,在编撰这部小说的时候,明显秉承了史官手法,通过神怪灵验以彰显善恶、诫喻世人,从而使得《搜神记》具有史学的特质。但在其编撰过程中,由于志怪故事的特殊性,其实录的治史心态无法予以真正的落实,于是,虚构产生了,小说虚构的品格也就此产生了。干宝自己显然也意识到了编撰的虚构问题,在有意识地力避之下,也在有意无意地利用虚构,以虚掺实,"遂混虚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录原则 史料性质 小说特性 虚构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和宋代话本小说中女神、女鬼、女妖形象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相雨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30-36,91,共8页
《搜神记》与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神、女鬼、女妖形象有不小的差异 ,主要在于 :前者中的女神多神圣威严 ,后者则和蔼可亲 ;前者中的女鬼多居于野外 ,充满鬼气 ,后者中的女鬼多居于市井 ,富于人情味 ;前者中的女妖形象单薄 ,后者则形象鲜... 《搜神记》与宋代话本小说中的女神、女鬼、女妖形象有不小的差异 ,主要在于 :前者中的女神多神圣威严 ,后者则和蔼可亲 ;前者中的女鬼多居于野外 ,充满鬼气 ,后者中的女鬼多居于市井 ,富于人情味 ;前者中的女妖形象单薄 ,后者则形象鲜明 ,并大胆追求情欲。这一差异的产生有社会、心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 ,而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 ,市民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审美情越 价值观念 宋代 话本小说 形象 女鬼形象 女妖形象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侠义故事论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裕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5,125,共8页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写侠,当中有许多侠义故事。《搜神记》记侠的原因、侠义故事的类型、特点及其意义等值得探讨。
关键词 魏晋志怪小说《 侠义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梦境描述之文化内蕴与文学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辟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46,共4页
《搜神记》通过形象地记梦及其与现实相合或相悖的叙述过程所彰显出的"奇"、"怪"之美,不仅隐含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生死观、崇善劝恶的儒家伦理道德、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君权神授的政治意图... 《搜神记》通过形象地记梦及其与现实相合或相悖的叙述过程所彰显出的"奇"、"怪"之美,不仅隐含着"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生死观、崇善劝恶的儒家伦理道德、至善至美的人间真情、君权神授的政治意图等丰富的文化内蕴,而且形成了多样化的人物设置、缜密的故事结构、悬念与伏笔相互照应的叙述技巧、虚实相生的梦境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等艺术技巧,其文学价值对其他志怪小说、唐代传奇以及宋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蕴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中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及品名考
14
作者 王燕 张馨翌 +1 位作者 李强 杨小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5-161,共7页
《搜神记》中蕴藏着纺织神话、织物、服饰、服妖的相关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解读有利于厘清东晋及之前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和品名问题。通过文献和考古实物的二维互证分析,研究认为:1)《搜神记》中的纺织神话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可在... 《搜神记》中蕴藏着纺织神话、织物、服饰、服妖的相关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解读有利于厘清东晋及之前纺织服饰信息的社会心理和品名问题。通过文献和考古实物的二维互证分析,研究认为:1)《搜神记》中的纺织神话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可在夸张和不合所处时代习俗的描述中,找到从事“衣生产”的群体的真实社会心理。巨茧神话表达出丝织生产力的低下和丝崇拜的遗迹;董永和织女的神话在《搜神记》中只是一个关于孝的故事,无涉爱情,只是生产者渴望得到高超技艺的一种表现;马皮蚕娘的神话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构建马、蚕、女人形象相似性的一种朴素的错误解读,以及禁原蚕、天马地蚕联系的人为建构,体现了当时人们试图从联系中窥见事物发生的机理。《搜神记》中服妖的描述不过是人们对政治人物失败寻找服饰异象的一种神秘主义做法,其出现的根源是天命思想的物象反映。2)《搜神记》中织成是一种基于服饰设计要求而织造出来的一种织物;缣比帛要细密,有别于传统认识。《搜神记》中服饰品名遵循“材质+服饰”“形状+服饰”的表征结构,它们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品名的重要表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 服妖 纺织服饰信息 社会心理 品名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与“正史”之灾异、方术叙事
15
作者 王庆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6,171,共10页
通过分析《搜神记》与相关文类之相通、相联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回归还原当时历史文化语境把握其文本性质。《搜神记》成书之际,汇集、整合了正史、杂传、子书、小说等多种志怪叙事传统和书写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文本性质。《搜神记》与... 通过分析《搜神记》与相关文类之相通、相联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回归还原当时历史文化语境把握其文本性质。《搜神记》成书之际,汇集、整合了正史、杂传、子书、小说等多种志怪叙事传统和书写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文本性质。《搜神记》与“正史”相互取材,集中于《五行志》和《方术列传》,典型反映了灾异叙事体例、方术书写模式,关联着作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灾异论和作为社会知识体系的数术之学。随着灾异论、数术文化与“正史”叙事理念的发展演化,宋人开始将《搜神记》看作脱离政治文化的志怪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灾异叙事 方术书写 志怪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异文词汇考辨
16
作者 张佳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88,共6页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表达形式,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搜神记》语言中的异文,通过考察当时社会生活和语言使用的文化,可以为异文词汇的取舍提供一些判断的依据。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应“小”: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考察——从《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文体异同入手
17
作者 周昌梅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49-52,共4页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部杂传 子部小说 》:《世说新语》 小说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搜神记》看介宾短语句法位置之前移
18
作者 马克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03-,110,共2页
受吴波论文[1]的启发,联系《搜神记》中的相关用例对介宾短语句法位置前移的原因作具体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介宾短语在语义上是否表示终结点是决定其能否前移的前提条件;谓语(不包括状语)复杂与否是影响不表示终结点的介宾短语前移与... 受吴波论文[1]的启发,联系《搜神记》中的相关用例对介宾短语句法位置前移的原因作具体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介宾短语在语义上是否表示终结点是决定其能否前移的前提条件;谓语(不包括状语)复杂与否是影响不表示终结点的介宾短语前移与否的主要因素;言语表达美有助于理解这一主要因素起作用的原因,但其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宾短语 前移《 终结点 谓语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哥特小说与中国六朝志怪小说——以《弗兰肯斯坦》和《搜神记》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9-291,共3页
鬼怪小说是人类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英国哥特小说和中国六朝志怪小说有着类似的历史背景,使得它们在怪诞情节、恐怖氛围、深刻主题、各色人物、叙事视角等方面具有了某些共同审美特征。
关键词 英国哥特小说 中国六朝志怪小说 《弗兰肯斯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搜神记》类别归属的调整与古代小说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炜 丁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5,共8页
干宝的《搜神记》是“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的书籍。小说是知识分类体系中的术语,《搜神记》被置于小说的范畴之内,这种归类方式是逐步生成、日趋稳固的。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中,《搜神记》与《列异... 干宝的《搜神记》是“撰集古今神祇灵异、人物变化”的书籍。小说是知识分类体系中的术语,《搜神记》被置于小说的范畴之内,这种归类方式是逐步生成、日趋稳固的。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中,《搜神记》与《列异传》等居于史部杂传类,凝铸成为特定的知识模块。宋人修《新唐书·艺文志》时,将这个“序鬼物奇怪之事”的模块从史部拆解下来,直接拼装在子部小说类。小说的建模方式由杂录“街谈巷语”演变为叙事,奇幻、虚诞成为小说所叙之事的典型特质。明清时期,《搜神记》与《莺莺传》《三国演义》等其他虚构的叙事性文本一道成为小说这套知识类目核心的构成要素,并在近现代学术体系建构之时,一同纳入文学学科的界域之内。厘清《搜神记》在知识体系中的迁移路向,探寻它与小说建立关联的内生力与外驱力,考察《搜神记》等对小说规律性和规定性的重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小说具有叙事性、虚构性这一命题,是在中国本土的知识统序和学术语境中逐步建构并最终确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史部杂传 子部小说 小说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