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树(Sophora japonica L.)种质资源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付茵茵 周继磊 +5 位作者 张元莉 夏阳 庞彩红 哈新英 张恩博 李双云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45-50,98,共7页
对槐树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和现状,以及山东、山西、河北和河南等地的资源调查收集情况进行了综述;从表型、细胞和生理生化、分子水平3个方面,对槐树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以选择育种、人工杂交授粉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为例... 对槐树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和现状,以及山东、山西、河北和河南等地的资源调查收集情况进行了综述;从表型、细胞和生理生化、分子水平3个方面,对槐树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以选择育种、人工杂交授粉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为例,对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分布和现状 评价 创新利用 存在问题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和MaxEnt的槐气候适宜性和潜在分布研究
2
作者 臧慧锋 景鹏飞 +4 位作者 张智超 廖伟雄 申晓晨 赵佳文 李苏霞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202-206,共5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最大熵模型MaxEnt,依据收集到的槐分布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对影响槐的关键气候因子及适生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槐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分别是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降水量(Bio12)、4月最低温(T_(min)...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最大熵模型MaxEnt,依据收集到的槐分布数据,结合环境因子,对影响槐的关键气候因子及适生等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槐分布的关键气候因子分别是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降水量(Bio12)、4月最低温(T_(min)4);最适宜槐生长的基本生态位参数为最冷月最低温在-11.1~12.7℃,年降水量在480.0~2 455.0 mm,4月最低温在4.3~21.1℃。槐在全国范围内的中适生及以上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全境以及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华南的部分区域。本研究预测的结果与槐实际资源分布区域基本吻合,可为槐种质资源收集与种植规划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ARCGIS 潜在分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华蜗牛在不同树种上的栖息分布习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民照 覃晓春 +2 位作者 闫哲 石锐竹 高雪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6期191-196,共6页
为了解条华蜗牛在田间常见树种上栖息分布习性,给蜗牛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依据,用随机取样法对条华蜗牛在30种不同树上的分布进行调查,并用经典聚集度指标及回归分析测定在槐树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30种树上,条华蜗牛连续两年(201... 为了解条华蜗牛在田间常见树种上栖息分布习性,给蜗牛预测预报与防治提供依据,用随机取样法对条华蜗牛在30种不同树上的分布进行调查,并用经典聚集度指标及回归分析测定在槐树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30种树上,条华蜗牛连续两年(2013—2014年)在槐树上分布数量最多,分别为5.30头·树^(-1)、4.90头·树^(-1),分布最少的是核桃和板栗,都为0.10头·树^(-1),显著低于其他树种上的(P<0.05)。2013年在多个种树上的栖息量明显多于2014年的。条华蜗牛在槐树五个树干高度段分布数量随树干高度有增加趋势,最高树干段(200—250 cm)栖息数量显著多于最低段(0—50 cm)上的,树干高度与蜗牛栖息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条华蜗牛在槐树树干上分布有趋高性。条华蜗牛连续两年(2014—2015年)在槐树上栖息数量动态趋势相似,基本都是6—8月多于其他月份的,但两年高峰期有所差异,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中旬。用6个经典聚集度指标及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分析表明条华蜗牛在槐树上均符合聚集分布的判断。Blackith聚集均数λ都大于2,说明在槐树上的聚集由蜗牛自身生物学习性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华蜗牛 栖息习性 槐树 种群动态 空间分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色粒肩天牛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化奇 桑景栓 +1 位作者 孙丹萍 王建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2,共5页
通过对洛阳市区8个区段的国槐抽样调查,应用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8种聚集度指标检测和7种回归分析,对该虫虫卵进行了垂直分布和空间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虫虫卵在单株上的垂直分布无显著差异;其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利用聚集均数... 通过对洛阳市区8个区段的国槐抽样调查,应用组内单因素方差分析、8种聚集度指标检测和7种回归分析,对该虫虫卵进行了垂直分布和空间分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虫虫卵在单株上的垂直分布无显著差异;其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利用聚集均数λ分析了聚集原因,利用个体群大小指标L分析了个体群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虫虫卵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1/D)2(9.565 4/m+0.287 7)和序贯抽样决策限模式T0′(n),T″0(n)=14n±13.795 1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色粒肩天牛 分布 抽样技术 国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华 时全昌 +3 位作者 刘志亮 康翠华 姚喜民 辛国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1-173,186,共4页
1993~1995年,对郑州市7条道路上的699株国槐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锈色粒肩天牛幼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聚集原因受本身习性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制约。
关键词 锈色粒肩天牛 国槐 空间分布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