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盐冠醚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1
作者 赵明 张青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8-51,共4页
制备了两种新的锂盐冠醚络合物:LiBr·(15-C-5)·H_2O和LiTFA·(18-C-6)·3H_2O。测定了二种锂盐LiCl、LiBr的(15-C-5)络合物和四种锂盐LiCl、LiBr、LiClO_4LiTFA的(18-C-6)络合物的中红外光谱,对主要吸收峰进行了指认... 制备了两种新的锂盐冠醚络合物:LiBr·(15-C-5)·H_2O和LiTFA·(18-C-6)·3H_2O。测定了二种锂盐LiCl、LiBr的(15-C-5)络合物和四种锂盐LiCl、LiBr、LiClO_4LiTFA的(18-C-6)络合物的中红外光谱,对主要吸收峰进行了指认,表明各种锂盐上的Li^+都直接与醚环上的氧络合。由于不同锂盐的配位水形成氢键的差异,锂盐(15-C-5)络合物中配位的V_(OH)波数大小顺序为,LiClO_4>LiCl>LiBr,而锂盐(18-C-6)络合物中配位的V_(OH)波数大小的顺序为LiClO_4>LiTFA>LiBr>LiCl。此外,LiTFA盐中TFA^-的构型属Cs点群,呈双齿配体,但与Li^+配位后,由于构型变化,发生谱带分裂和频率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盐 冠醚 络合物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盐阴离子和不同侧基的15-冠-5系冠醚对锂盐/冠醚固态配合物远红外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温永红 杨恩波 +1 位作者 傅立安 方胜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26,共3页
Two reduced sequences of(s/s′)f (relative reduced partition function ratio) found in the present paper are LiSCN·B15C5>LiCCl3COO·B15C5 > LiClO4·B15C5 and LiClO4·4-mB15C5>LiClO4·B15C5... Two reduced sequences of(s/s′)f (relative reduced partition function ratio) found in the present paper are LiSCN·B15C5>LiCCl3COO·B15C5 > LiClO4·B15C5 and LiClO4·4-mB15C5>LiClO4·B15C5>LiClO4·Ph15C5,respectively.These solid lithium complexes with crown ethers were separated from tetrahydrofuran for the first sequence and from 3-methyl-1-butanol for the second one,respectively.A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obtained,an independent character of the three factors(solvents,anion of lithium salts,and the sidegroup of 15C5 series),playing a part in contribution to(s/s′)f,have been brought to light preliminari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盐/冠醚的固态配合物 远红外位移 锂同位素 相对约化配分函数比(s/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与二取代冠醚固态配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爱茹 张有明 +1 位作者 张联祥 戴玉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5-39,共5页
由4',5'-二碘苯并15冠5,4',5'-二溴苯并15冠5,4'-溴-5'-硝基苯并15冠5,四溴二苯并18冠6与过渡全属Mn(Ⅱ)、Co(Ⅱ)、Cu(Ⅱ)、Zn(Ⅱ)、Ag(Ⅱ)、Cd(Ⅱ)的硝酸盐、高氯酸盐、气... 由4',5'-二碘苯并15冠5,4',5'-二溴苯并15冠5,4'-溴-5'-硝基苯并15冠5,四溴二苯并18冠6与过渡全属Mn(Ⅱ)、Co(Ⅱ)、Cu(Ⅱ)、Zn(Ⅱ)、Ag(Ⅱ)、Cd(Ⅱ)的硝酸盐、高氯酸盐、气化物合成了19个未见报道的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热重分析等表征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二取代冠醚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醚掺杂的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对全固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刘欢 彭娜 +3 位作者 高清雯 李文鹏 杨志荣 王景涛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01-2411,共11页
聚氧化乙烯(PEO)基固态电解质由于高的柔韧性、优异的加工性以及良好的界面兼容性等在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但其较低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窄的电化学窗口限制了其高效应用。本工作采用溶液浇铸法将含有极性官能团的冠醚(15-C-5)... 聚氧化乙烯(PEO)基固态电解质由于高的柔韧性、优异的加工性以及良好的界面兼容性等在全固态锂电池中极具应用前景,但其较低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窄的电化学窗口限制了其高效应用。本工作采用溶液浇铸法将含有极性官能团的冠醚(15-C-5)分子分散在PEO/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基质中制备PEO/15-C-5聚合物固态电解质。重点探究冠醚含量对固态电解质中Li+传递的影响,同时对聚合固态电解质的形貌、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0%15-C-5在PEO中分散性较好,可有效降低PEO的结晶度,进而提升PEO链段运动性,使其抗拉强度达1.83 MPa。15-C-5与锂离子间强的络合作用促进锂盐解离,同时对阴离子产生静电排斥,从而增强离子电导率并提高锂离子迁移数,30℃下离子电导率达到1.00×10^(-5)S/cm,60℃下锂离子迁移数达到0.42,分别是PEO电解质的4.5和1.9倍。另外冠醚与阴离子形成的静电排斥中心易捕获锂离子形成较为稳定的悬停位点,降低了PEO链段形成的O-Li络合活性位点促进C-O-C结构分解的可能性,从而提高PEO电解质的分解电压(从4.29 V到5.42 V)。与镍钴锰三元正极匹配的全固态锂电池展现出稳定的长循环性能,其在60℃、0.5 C的条件下初始放电比容量达到159 mAh/g,经100圈循环之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9%。与磷酸铁锂正极匹配组装的全固态锂电池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冠醚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离子传递 全固态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