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wave Type U and RS Bursts in the X2.2 Solar Flare on 15 February 2011 被引量:1
1
作者 XUE Yu WANG Shujuan +3 位作者 YAN Yihua HUANG Chong YU Sijie WANG Rui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Two groups of microwave type U and Reverse-Slope(RS)bursts after the Soft X-Ray(SXR)maximum were observed with the 2.6~3.8GHz spectrometer of Chinese Solar Broadband Radio Spectrometers(SBRS/Huairou)on 15 February 201... Two groups of microwave type U and Reverse-Slope(RS)bursts after the Soft X-Ray(SXR)maximum were observed with the 2.6~3.8GHz spectrometer of Chinese Solar Broadband Radio Spectrometers(SBRS/Huairou)on 15 February 2011,when an X2.2 solar flare occurred in the Active Region(AR)NOAA 11158.A Shear-driven Quadrupolar Reconnection(SQR)model was utilized to analyze these bursts and the two loops involved were found to be basically in the same spatial scale and have a height difference of about 1300 km.These bursts were interpreted to be a result of a new reconnec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similar-scaled loo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flare solar radio MICROWAVE bur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of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Powerful Solar Flares
2
作者 V.Maksimov D.Prosovetsky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9-332,共4页
Input data of the system are two-dimensional images and on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s of total and polarized solar emission at 5.2 cm wavelength obtained with SSRT. Together with photoheliograms, magnetograms, Hα-fil... Input data of the system are two-dimensional images and on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s of total and polarized solar emission at 5.2 cm wavelength obtained with SSRT. Together with photoheliograms, magnetograms, Hα-filtergra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regions received from other sources, they form the initial database. The first stage includes superimposing the images, identifying microwave sources with active regions, assigning NOAA numbers to the sources, and determining for each active region the heliolatitude, extent, and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group's axis to the equator. These data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boundaries of longitude zones for each active region. A next stage involves determining the brightness temperatures of microwave sources less than the polarization distribution, the degree of polarization, and microwave emission flux, as well as calculating the parameters of microwave sources. Each parameter is assigned its own value of the weight factor, and the sum of values is used to draw the conclusion about the flare occurrence probability in each active region and on the Sun in gene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日光闪烁 耀斑 X射线 波长 磁电图 活动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耀斑对无线电导航通信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有田 张安琪 +3 位作者 赵歌歌 丁玉玲 曹渊 朴金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6,F0002,共7页
太阳耀斑是太阳最剧烈的活动,其喷射的X射线和高能粒子可对无线电导航和通信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分析了太阳耀斑爆发后,影响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的机理和过程.耀斑可造成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下降甚至失效、无线电通信噪声和误... 太阳耀斑是太阳最剧烈的活动,其喷射的X射线和高能粒子可对无线电导航和通信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分析了太阳耀斑爆发后,影响无线电导航通信系统的机理和过程.耀斑可造成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下降甚至失效、无线电通信噪声和误码率增大甚至通信中断.提出了降低太阳活动对导航和通信影响的一些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电离层 无线电 导航 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面机器学习耀斑业务预报
4
作者 李铭 崔延美 罗冰显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太阳耀斑预报是空间环境预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所构建的深度学习耀斑预报模型大都是基于活动区磁图构建的.受到投影效应的影响,这类模型仅能对太阳中心区域的活动区进行预报,难以满足全日面耀斑业务预报的需求.基于太阳活动传统参量... 太阳耀斑预报是空间环境预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所构建的深度学习耀斑预报模型大都是基于活动区磁图构建的.受到投影效应的影响,这类模型仅能对太阳中心区域的活动区进行预报,难以满足全日面耀斑业务预报的需求.基于太阳活动传统参量,研究统计了活动区磁类型、面积,耀斑爆发历史以及F_(10.7)与耀斑发生的关系,利用全连接神经网络构建了适用于全日面活动区的太阳耀斑业务预报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报未来48 h内活动区≥M级耀斑的爆发情况.该模型与已往搭建的深度学习预报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业务预报模型预报性能略优.同时,结果表明投影效应对本研究搭建的耀斑预报模型影响不大.该模型为耀斑业务预报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业务预报 机器学习 全日面活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超级耀斑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雍浩然 林隽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3-428,共46页
太阳耀斑是太阳系内最剧烈能量释放现象之一,其在数十分钟之内可以释放高达1025 J的能量。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在恒星上也观测到类似的耀发事件,其典型强度是太阳耀斑的10∼10^(4)倍,被称为超级耀斑。研究恒星超级耀斑及其爆发机制,不... 太阳耀斑是太阳系内最剧烈能量释放现象之一,其在数十分钟之内可以释放高达1025 J的能量。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在恒星上也观测到类似的耀发事件,其典型强度是太阳耀斑的10∼10^(4)倍,被称为超级耀斑。研究恒星超级耀斑及其爆发机制,不仅在理解恒星内部结构、演化与磁场活动性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探究太阳系外行星宜居性和系外生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扼要介绍了太阳耀斑及其相关磁活动现象、恒星磁场以及恒星超级耀斑;然后从恒星超级耀斑的筛选、能量计算、恒星黑子、耀斑参数与恒星参数的统计关系等方面叙述了对恒星超级耀斑的探测手段以及研究成果,并与太阳耀斑理论与相关物理过程进行对比,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与现有理论的联系;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将来可能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耀斑 大样本 磁活动 太阳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10月29~31日太阳耀斑对中国大陆电离层扰动的GPS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乔学军 郭利民 +2 位作者 杜瑞林 王琪 吴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中28个GPS基准站和中国周边地区10个IGS站的GPS观测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29日~31日期间,X10级太阳耀斑引起的中国大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本次太阳磁暴对我国不同地区电离层的影...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中28个GPS基准站和中国周边地区10个IGS站的GPS观测数据,研究了2003年10月29日~31日期间,X10级太阳耀斑引起的中国大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特征,分析了本次太阳磁暴对我国不同地区电离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对中国大陆电离层的影响从29日中午10~11时开始,其影响强度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影响越大,且自东向西移动,TEC最大值达到120TECU,峰值比正常情况下高40多个TECU;且下午电离层对耀斑的响应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电离层扰动 太阳耀斑 GPS监测 地球定位系统 总电子含量 TEC 太阳磁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4月2日太阳耀斑及其太阳质子事件的观测结果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马宇倩 王焕玉 +12 位作者 张承模 徐玉朋 汪锦州 唐仕奎 梁晓华 徐霁舒 肖佐 邹鸿 郝永强 张东和 邹积清 仲维英 吴中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7-742,共6页
20 0 1年 4月 2日 ,太阳爆发了一个近年来X射线通量最大的一次耀斑并伴有质子事件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和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这一事件的高能粒子响应进行了特例研究 .“资源一号”卫星运行于太阳同... 20 0 1年 4月 2日 ,太阳爆发了一个近年来X射线通量最大的一次耀斑并伴有质子事件 ,利用“资源一号”卫星星内粒子探测器和神舟二号飞船X射线探测器的观测资料 ,对这一事件的高能粒子响应进行了特例研究 .“资源一号”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 ,高度约 80 0km ,和宁静时期的统计结果对比 ,这次耀斑后 ,星内粒子探测器在地球极盖区 (地球开磁场区 )观测到耀斑粒子的出现 ,这是宁静时期没有的 ;神舟二号飞船轨道高度 4 0 0km ,倾角为 4 2° ,X射线探测器在 4 2°中高纬地区也观测到高能电子通量比宁静时明显的增加 ,这表明 ,太阳耀斑引起的近地空间辐射环境的变化遍及纬度约 4 0°以上的区域 ,甚至在 4 0°N附近 4 0 0km左右的高度上仍然有响应 .但是 ,中高纬度、极光带和极盖区的粒子来源 ,加速机制和响应方式却不一定相同 ,需要分别讨论 .资料分析和对比还表明 ,质子事件的强度并不一定和耀斑的X射线通量成正比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太阳耀斑 X射线探测器 高能粒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二号F星太阳X射线探测器在轨探测初步成果 被引量:6
8
作者 韦飞 张效信 +4 位作者 张斌全 李嘉巍 梁金宝 冷双 张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12-3821,共10页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以自旋稳定方式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太阳X射线探测器是该系列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监测太阳耀斑爆发过程,并对太阳质子事件等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事件进行预警.卫星自旋一周,该探测器完成一次全日面观测,记录太阳X射线的能... 风云二号系列卫星以自旋稳定方式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太阳X射线探测器是该系列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监测太阳耀斑爆发过程,并对太阳质子事件等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事件进行预警.卫星自旋一周,该探测器完成一次全日面观测,记录太阳X射线的能谱与流量.2012年初,太阳活动进入第24周峰年,风云二号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器的在轨运行取得了良好的观测结果.相比于过去的太阳X射线探测器,风云二号F星的太阳X射线探测器应用了硅漂移探测(Silicon Drift Detector,SDD)技术,对GEO轨道海量的高能带电粒子采取了有效的屏蔽措施,可以对更"软"的X射线进行观测,能谱分辨率本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太阳耀斑的量化定级精度更高,在轨初步观测结果表明,精确的能谱探测能力可提高太阳质子事件预警能力,能道响应的时间特性比过去的探测数据更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耀斑的加热过程和带电粒子加速特性.本文介绍了风云二号F星太阳X射线探测器的设计及其发射前的标定试验结果,并且对发射后在轨运行获得的初步探测成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二号 太阳X射线 探测器 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八井宇宙线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及处理系统 被引量:7
9
作者 聂思敏 张吉龙 +2 位作者 谭有恒 卢红 王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羊八井宇宙线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及处理系统,利用羊八井至北京高能所的8MB光纤数据传输线路,实现了中子探测设备的宇宙线观测数据每小时从羊八井向北京的传输及对数据的实时处理。数据处理结果通过Internet向全球发布,用于太阳物理和日... 羊八井宇宙线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及处理系统,利用羊八井至北京高能所的8MB光纤数据传输线路,实现了中子探测设备的宇宙线观测数据每小时从羊八井向北京的传输及对数据的实时处理。数据处理结果通过Internet向全球发布,用于太阳物理和日地空间环境的研究及开展近地空间辐射暴发的预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监测器 太阳中子 太阳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JI甚低频台站信号对太阳耀斑事件的响应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顾旭东 罗凡 +9 位作者 彭锐 李光剑 陈欢 王市委 易娟 李志鹏 倪彬彬 赵正予 王琛 袁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8-1517,共10页
太阳耀斑发生时,日地空间的X射线通量会随之增大,进而影响到地球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分布,导致地球-电离层波导状态发生改变,因此接收到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信号会表现出对应的扰动现象.2017年9月8日,位于湖北省内武汉和随州... 太阳耀斑发生时,日地空间的X射线通量会随之增大,进而影响到地球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分布,导致地球-电离层波导状态发生改变,因此接收到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信号会表现出对应的扰动现象.2017年9月8日,位于湖北省内武汉和随州两站点的VLF接收机分别监测到与X射线太阳耀斑相关的来自日本宫崎县(130°49′E,32°04′N)的JJI甚低频台站信号(22.2 kHz)的振幅异常事件.分析当日的数据发现JJI信号的振幅对不同的太阳耀斑出现不同的响应类型,而且对于同一个耀斑,两地的信号响应类型不尽相同.通过统计2017—2019年间与太阳耀斑相关的JJI信号振幅扰动事件,发现两接收站点的JJI信号响应类型都与耀斑强度及其发生时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呈现出四种响应类型,即两次上升下降型、先上升后下降型、下降型和上升型,但是四种响应类型的事件占比不同.拟合结果表明信号的扰动幅度与X射线通量的积分成正相关,但是两站点的线性拟合斜率存在差异.JJI信号到武汉和随州均属于近似沿纬度方向的短距离传播,且两接收站点相距较近,因此两传播路径大致相似.研究两路径上JJI信号对太阳耀斑响应的差异性有助于理解VLF信号的传播以及探索其在太阳活动监测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F信号 JJI台站信号 太阳耀斑 振幅异常 太阳活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GPS系统硬件延迟解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旭春 易武 +1 位作者 张正禄 杨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0-314,337,共6页
硬件延迟是利用GPS进行TEC测量时最大的误差源,其最大影响可达100多TECU。为获得更准确的TEC数值,GPS系统硬件延迟的计算精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2001年4月15日太阳耀斑爆发时的GPS观测数据,首先利用传统方法对硬件延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硬件延迟是利用GPS进行TEC测量时最大的误差源,其最大影响可达100多TECU。为获得更准确的TEC数值,GPS系统硬件延迟的计算精度显得尤为重要。利用2001年4月15日太阳耀斑爆发时的GPS观测数据,首先利用传统方法对硬件延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提出了一种硬件延迟解算的新观点,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其精度高于夜间数据的计算结果,同时克服了夜间数据难以获取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EC 硬件延迟 太阳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F雷达对耀斑期间电离层D区电子密度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东和 萧佐 +2 位作者 吴健 龚建村 刘四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4-342,共9页
利用MF雷达观测资料对X级别耀斑爆发期间在66—80 km高度之间的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观测到了耀斑爆发期间电子密度的突然增加,在较低高度上的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与耀斑的软X射线辐射通量相关.电子密度的变化强度依赖于具体的耀斑参... 利用MF雷达观测资料对X级别耀斑爆发期间在66—80 km高度之间的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观测到了耀斑爆发期间电子密度的突然增加,在较低高度上的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趋势与耀斑的软X射线辐射通量相关.电子密度的变化强度依赖于具体的耀斑参数,有些耀斑引起的电子密度增加高达400 cm-3,有些仅为100 cm-3左右.但耀斑期间在这一高度区间增加的总电子含量增量仅占耀斑辐射引起的整个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增量的千分之一左右.最后,利用恢复阶段电子密度的时间变化过程估算了1997年11月4日耀斑期间部分高度上的有效复合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雷达 电离层 D区 电子密度 太阳观测 太阳耀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二号C/D卫星与GOES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数据交叉比对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超 李嘉巍 +3 位作者 张效信 李传起 王春琴 王世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35-2842,共8页
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静止业务气象卫星.本文针对风云二号C星/D星(FY-2C/D)太阳X射线探测数据与美国GOES系列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数据开展交叉比对,以检验FY-2C/D卫星数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X射线通量变化的时间特性以及... 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静止业务气象卫星.本文针对风云二号C星/D星(FY-2C/D)太阳X射线探测数据与美国GOES系列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数据开展交叉比对,以检验FY-2C/D卫星数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X射线通量变化的时间特性以及通量大小等方面,FY-2C/D卫星探测结果与GOES系列卫星探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2004年11月—2010年6月期间85次耀斑事件X射线峰值流量的比对结果表明,FY-2C卫星与GOES系列卫星的探测结果在1~8波段的相关系数为0.795,FY-2D卫星与GOES系列卫星的探测结果在0.5~3和1~8波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和0.989,说明FY-2C/D卫星太阳X射线探测结果可信度较高,能够用于太阳X射线耀斑的监测、预警以及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2C/D卫星 GOES卫星 太阳X射线通量 耀斑 交叉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八井太阳中子望远镜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吉龙 卢红 +2 位作者 谭有恒 王辉 张慧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7-400,共4页
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太阳中子望远镜观测网网点,与羊八井现有的28支NM-64组成的中子监测器联合,在第23太阳活动周对一个伴随X3.3级太阳耀斑可能的中子事件进行了观测。
关键词 太阳中子望远镜 中子监测器 太阳耀斑 中子事件 羊八井 太阳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雷暴活动对太阳耀斑爆发的短期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傅元芬 黄寅亮 +2 位作者 陈济民 黄更生 刘小宁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88-295,共8页
本文研究了1971—1980年间296个2级以上耀斑爆发对我国185个气象站上空雷暴活动的中短期影响.发现雷暴对耀斑的短期响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一些区域中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明显增强,而在另一些区域中明显减弱,在这些明显响应区域中,雷... 本文研究了1971—1980年间296个2级以上耀斑爆发对我国185个气象站上空雷暴活动的中短期影响.发现雷暴对耀斑的短期响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一些区域中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明显增强,而在另一些区域中明显减弱,在这些明显响应区域中,雷暴活动在耀斑爆发前后的差异显著性通过了10^(-3)—10^(-6)的置信度检验.这些结果给太阳活动与地球短期天气相关机理的传统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事实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 雷暴活动 短期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耀斑爆发对京津冀地区云——地闪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傅元芬 李双喜 黄寅亮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4-107,共4页
The short term responses of 227326 lightning activities measured with LLP80-02 to 170 solar flares of importance 2 or greater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ound the summers of 1989-1994 are studied.In the re... The short term responses of 227326 lightning activities measured with LLP80-02 to 170 solar flares of importance 2 or greater over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ound the summers of 1989-1994 are studied.In the region of 600×600 km 2,these are two areas of negative responses with a significance level better than 5×10 -3 .They are the Bohai Bay and the middle west of Hebei,both with a scale of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This means that the lightning activities in these areas decrease after flares.This gives rise to a new challenge to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solar activities on the short-middle term weather and provides a new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闪电 耀斑 太阳爆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雷暴活动对太阳耀斑响应的东西不对称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傅元芬 黄寅亮 +2 位作者 陈济民 黄更生 刘小宁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4-272,共9页
本文研究了1971—1980年间发生在日面东部的164个和西部的132个2级以上耀斑对我国185个气象站上空雷暴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面东部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减弱且通过优于0.1的置信度检验测站数远多于日面西部耀斑... 本文研究了1971—1980年间发生在日面东部的164个和西部的132个2级以上耀斑对我国185个气象站上空雷暴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面东部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减弱且通过优于0.1的置信度检验测站数远多于日面西部耀斑,而日面西部耀斑爆发后雷暴活动增强,通过优于0.1的置信度检验测站数远多于日面东部耀斑.这种与地磁活动和日球扰动相似的雷暴活动对太阳耀斑响应的东西不对称性,可能借助于大气电环境并通过行星际磁场和磁层,将太阳和对流层的确耦合起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耀斑 雷暴 不对称性 雷暴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耀斑的短期生物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聂清香 季国平 黄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0-474,共5页
为研究太阳耀斑的短期生物效应 ,统计分析了 1 985— 1 995年中 1 6万婴儿出生日与光学耀斑的关系 .结果表明 ,婴儿出生数的变化与耀斑辐射的能量 ,以及能量到达地球的时间有关 .太阳活动较平稳年白天爆发的各级耀斑的当天都对应着一个... 为研究太阳耀斑的短期生物效应 ,统计分析了 1 985— 1 995年中 1 6万婴儿出生日与光学耀斑的关系 .结果表明 ,婴儿出生数的变化与耀斑辐射的能量 ,以及能量到达地球的时间有关 .太阳活动较平稳年白天爆发的各级耀斑的当天都对应着一个平均出生数高峰 ,而且耀斑的亮度和面积越大 ,对应的出生峰值越大 .2B耀斑当天平均出生数超过前后 2 1d总均值的 1 3.6 % ,具有p<0 .0 0 1的统计高度显著性水平 .这些出生高峰与耀斑的电磁和高能辐射有关 .2B、2N和 1B三类耀斑后的第 2— 4d还有一个出生峰 ,它们与耀斑引发的地球物理变化的时间符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短期生物效应 婴儿出生数 太阳活动 电磁 高能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在太阳耀斑级别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牛有田 谢迎涛 +2 位作者 曹向陶 贾蕾 张优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42,140,共5页
太阳耀斑爆发与多种因素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其中规律难以把握.选择时间变化长短,工作频率,路径大圆距离,VLF传播相位变化偏移量4个与太阳耀斑级别预测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构建了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Matlab工具箱对网络模型进行系... 太阳耀斑爆发与多种因素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其中规律难以把握.选择时间变化长短,工作频率,路径大圆距离,VLF传播相位变化偏移量4个与太阳耀斑级别预测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构建了BP神经网络模型;然后利用Matlab工具箱对网络模型进行系统仿真与多次训练,使网络的预测输出不断逼近期望输出,实现对太阳耀斑级别的预测,通过结果误差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具有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BP神经网络 MATLAB工具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6年2月的高太阳活动研究──Ⅳ日地扰动事件耦合初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家龙 肖佐 高玉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9-295,共7页
利用光学、射电、软X射线和硬X射线观测资料,对1986年2月系列太阳爆发中最大的两个耀斑作相似与相异性的分析,解释它们近地空间效应的区别,对该系列太阳爆发事件和叠加在一起的地球事件作认证研究.
关键词 太阳耀斑 日地扰动事件 认证 耦合 太阳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