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137)Cs in Tundra Soils(Kola Peninsula)
1
作者 Natalia Kuzmenkova Alexei Miroshniko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5-235,共1页
The scope of the paper is the current radioecological situation on the North-West of Kola Peninsula. Activity of existing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 increases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The aim ... The scope of the paper is the current radioecological situation on the North-West of Kola Peninsula. Activity of existing enterprises in the region increases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the environment by investigatio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p>137</sup>Cs in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soil LICHENS MIGRATION TUNDRA GEOCHEMICAL landscap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熵值法的半干旱矿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2
作者 杜华栋 孙浩 +3 位作者 毕银丽 车旭曦 王伟 宁本燕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为探究榆神府矿区不同地貌条件下生态环境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基于GIS技术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破碎度和土壤侵蚀4个景观指标,对榆神府矿区单因子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并结合4个景观生态因子利用全排列多边形指标法综合评... 为探究榆神府矿区不同地貌条件下生态环境对人为干扰的敏感性,基于GIS技术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景观破碎度和土壤侵蚀4个景观指标,对榆神府矿区单因子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并结合4个景观生态因子利用全排列多边形指标法综合评价矿区生态敏感性。研究表明,榆神府矿区东北部和南部地区生态敏感性高于中部,黄土丘陵区整体高于风沙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主要呈片状和带状分布,处于煤炭重点开采和经济活动的地带,该区应加快绿色开采技术推广,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中度敏感区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及西南部区域,该区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率;矿区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主要位于中部风沙区,面积占比为29%,该区需因地制宜,进一步提升植被覆盖度,促进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强度 景观破碎度 景观生态敏感性 榆神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东北黑土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3
作者 边振兴 刘彬 管德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5,共16页
[目的]东北黑土区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分布着珍贵的黑土资源,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基于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知识建立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解释了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变... [目的]东北黑土区作为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分布着珍贵的黑土资源,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法]基于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知识建立了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解释了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林地为主,二者构成了研究区基质景观,土地转移类型主要以林地转向耕地为主,转移面积为14136 km^(2),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要高于2010-2020年。2000-2020年东北黑土区景观生态风险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西北风沙区,该区域景观类型以耕地、人造地表为主,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该区域的景观类型以林地为主。5个时期东北黑土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均值为0.0635,景观生态安全状况相对稳定,景观生态风险等级面积占比较大的风险区为较低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二者占据东北黑土区面积的50%以上。5个时期的全局Moran's I值均大于0.65,呈现出正空间相关性,主要体现为“低-低”聚集及“高-高”聚集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结论]从研究区整体看,景观生态风险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干扰度的影响;从局部区域来看,自然因素对其影响较显著,但人为因素同样不可忽视。研究结果可为东北黑土区景观格局优化、黑土地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地理探测器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柳沟流域土壤风蚀时空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姜雅琼 王添 +4 位作者 李占斌 张晓明 郭兴月 李鹏 张铁钢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3,共10页
[目的]探究西柳沟流域土壤风蚀与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气象、土壤、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计算分析了2005—2020年流域内土壤风蚀量及其影响因子,阐明了流域内... [目的]探究西柳沟流域土壤风蚀与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为该地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气象、土壤、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修正土壤风蚀模型(RWEQ),计算分析了2005—2020年流域内土壤风蚀量及其影响因子,阐明了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2005—2020年,西柳沟流域土壤风蚀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平均风蚀量分别为36.9,39.4,45.3,39.4 t/(hm^(2)·a),且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北强、南弱”趋势。(2)气象因子值在2015年前后变化显著;空间上,其值在流域北部低南部高,中部变化较大。(3)流域主要以裸地和低植被覆盖度为主,占总面积79%以上;土地利用主要以草地为主,占总面积82%以上,草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整体较为破碎,斑块形状向复杂化发展。自2010年起,草地中度、强烈风蚀占比均超过85%。[结论]西柳沟流域风蚀量在长期生态保护修复下略有降低,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未来科学实施生态修复依旧是西柳沟流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WEQ模型 土壤风蚀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物结皮分布格局影响坡面水土流失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吉静怡 赵允格 +1 位作者 郭雅丽 张万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7-144,共8页
干旱半干旱区的生物结皮与草本植被共存,具有特定的分布格局,共同影响草地水土流失。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关注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结皮分布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妨碍了干旱半干旱区水土流失的准确评估。研究利用模拟降雨试验,... 干旱半干旱区的生物结皮与草本植被共存,具有特定的分布格局,共同影响草地水土流失。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关注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结皮分布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妨碍了干旱半干旱区水土流失的准确评估。研究利用模拟降雨试验,在相近的草本植被盖度下,探讨了生物结皮分布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盖度生物结皮景观格局指数差异显著。生物结皮盖度从20%~35%增至35%~50%,其斑块边缘密度和连结度分别增加了1.70和1.04倍,分离度降低了95.4%,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破碎程度减少;2)生物结皮分布格局显著影响水土流失过程,且表现出明显的阈值效应。当生物结皮斑块分离度达到35.89(对应生物结皮盖度约44.7%)时,其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显著降低。3)当生物结皮分离度小于35.89时,生物结皮分布格局通过影响坡面侵蚀动力显著改变水土流失过程。其中,分离度是影响水土流失过程的主要格局因子,随分离度增加(即斑块越破碎),径流流速、雷诺数和径流功率增加,导致径流率和土壤侵蚀速率上升。该研究揭示了生物结皮及其分布格局在草地水土保持中的重要作用,为半干旱区水土保持管理和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植被 景观格局指数 产流产沙特征 水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CC多情景模拟下黄土沟壑区流域径流响应规律及其适应性规划对策——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泽鑫 罗俊杰 +2 位作者 张文正 高静 赵旭强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0-1101,共12页
黄土沟壑区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影响。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例,运用SWAT和PLUS模型,从景观格局的宏观视角,设置了流域上中下游极端土地利用、沟谷川地缓冲区土地... 黄土沟壑区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其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影响。以晋西三川河流域为例,运用SWAT和PLUS模型,从景观格局的宏观视角,设置了流域上中下游极端土地利用、沟谷川地缓冲区土地利用与未来不同形态生态用地共3类70个LUCC情景,模拟多情景下流域径流响应,并提出适应性空间规划对策。研究发现,上游区域以林地作为土地利用主要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土涵养能力。相比之下,下游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的产汇流作用影响较小。河道沿线缓冲区的宽度变化对流域产汇流影响明显具有尺度特征,其中河道沿线400m和900m范围,是重要的尺度范围。此外,生态用地分布形态对径流控制效果有明显差异,其中,线性分布模式年径流量较低,控制效果较好。基于此,提出“流域空间-河谷空间-生态基础设施”三个尺度层级的流域雨洪安全格局构建对策,旨在塑造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本研究为黄土沟壑区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景观生态规划 水土保持 SWAT模型 P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7
作者 刘鸿林 赵方凯 +4 位作者 杨磊 沈琳钧 杨恺丰 李敏 陈利顶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3-783,共11页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绿地土壤健康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城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环节。以浙江省宁波市为研究区,选取20个建园年限不同的代表性城市公园,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绿地土壤健康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城市公园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往往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环节。以浙江省宁波市为研究区,选取20个建园年限不同的代表性城市公园,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与公园景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Cu、Zn、Cd和Pb的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分别为背景值的2.1、2.2、10、1.9倍,Cr和Ni的含量与土壤背景值接近;2)土壤中重金属Zn、Cd和Pb含量随着城市公园建设年限增加呈现增加趋势;3)乔木林地斑块比重与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与Zn、Cd和Pb的p值分别为0.021、0.018和0.011。由此表明,城市公园中的土壤受人类活动干扰明显,其土壤重金属随着时间演替不断富集,且乔木林地斑块会影响城市公园对大气中重金属颗粒物的捕获量,从而影响城市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该研究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建议在新建或改造公园时合理控制乔木林地斑块比重,优化景观格局,以降低土壤重金属富集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城市公园 污染评价 公园建设年限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下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影响的不确定性--以鄱阳湖区虎山流域为例
8
作者 魏冲 董晓华 +3 位作者 马耀明 彭涛 喻丹 冷梦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2-1115,共14页
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 景观格局是表征土地利用(LUCC)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人类活动导致的景观格局变化是改变流域径流-泥沙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仅采用单一来源的LUCC产品探究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过程的影响,忽略了不同LUCC产品给研究带来的不确定性。以鄱阳湖区饶河上游虎山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63-2022年气象水文数据和3种同分辨率的1990-2020年七期LUCC产品,分析流域降雨、径流、输沙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探究景观格局变化对径流-泥沙特征的影响及其不确定性。研究发现,1963-2022年,虎山流域年输沙模数(STM)和含沙量(SSC)呈显著增长趋势(P<0.001),径流深(RD)呈不显著增长趋势。流域内主要的LUCC为林地和耕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9.57±6.03)%和(15.72±2.36)%。1990-2020年,城镇扩张主要侵占林地和耕地,且存在较多林地-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同LUCC产品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主要由其对灌木和草地的识别差异所导致的。总体来说,研究区景观的最大斑块面积有所减小,景观破碎度有轻微增长,景观多样性有一定的增加。不同LUCC产品下得到的景观格局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存在差异,所有产品一致的结论是:斑块密度(PD)和蔓延度指数(CONTAG)与RD、STM和SSC呈负相关关系,边缘密度(ED)、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SHEI)与STM和SSC呈正相关关系;PLSR模型显示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结合度、景观分割度、SHDI和修正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MSIEI)对RD、STM和SSC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用ED表征面积-边缘特征、选用PD和CONTAG表示聚散度特征以及选用SHDI和SHEI表征多样性特征可以相对减少LUCC产品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增加流域内林地与耕地之间的连通性,减少零散分布的耕地,尽可能避免两种景观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减少景观破碎化程度,缓解流域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区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多源土地利用数据 土壤侵蚀 偏最小二乘回归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黄土区林地土壤系统分类及参比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琳 耿玉清 +3 位作者 范秋运 韩湘 师发苗 郭霞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2,共9页
为探讨林地土壤形成特征和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青海东部互助县黄土区9个典型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将分类结果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 为探讨林地土壤形成特征和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青海东部互助县黄土区9个典型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并将分类结果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进行参比。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可归属为石质干润正常新成土、普通简育干润均腐土、斑纹简育湿润均腐土、普通钙积干润均腐土、钙积简育干润雏形土、普通暗沃干润雏形土和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7个亚类。其中,3个灰褐土剖面分别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2个土纲、2个亚纲和2个土类;4个栗钙土剖面分别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2个土纲、2个亚纲和2个土类。与其他分类相比,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在设置上充分考虑了腐殖质分布的特征,更适用于天然林土壤类型的划分,也可有效减少发生分类中栗钙土同名异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土壤 系统分类 灰褐土 栗钙土 分类参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贵州省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对土壤保持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皓茹 杨坪坪 +2 位作者 高雄 李水 杨昌鑫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9,共14页
基于植被覆盖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气象数据,应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模型估算贵州省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贵州省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演变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量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贵州省... 基于植被覆盖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及气象数据,应用修正通用土壤侵蚀方程(RUSLE)模型估算贵州省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贵州省植被覆盖及土壤侵蚀演变特征,探讨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量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20年贵州省植被覆盖总体处于增长性变化趋势;从2005—2020年,贵州省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总体减少0.91 t/(a·hm^(2)),主要朝减弱方向转化,且土壤保持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研究区总体植被覆盖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性增加,斑块优势和抗干扰性不断增强,但景观的多样性随之降低,斑块趋于不均匀分布。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土壤保持强度的相关性及响应程度存在地理和时空上的差异,差异可能与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城市扩张速度存在关联性。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景观设计和土壤保持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植被景观格局 土壤保持 贵州省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带退耕草地生物结皮的斑块特征和分布格局
11
作者 吉静怡 赵允格 +2 位作者 王闪闪 黄琬雲 张万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44-1453,共10页
生物结皮是旱区景观的重要成分,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其生态功能。然而,已有研究中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以定性描述为主,限制了对其生态功能的评估。以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带封禁退耕草地的生物结皮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图像处理... 生物结皮是旱区景观的重要成分,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影响其生态功能。然而,已有研究中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以定性描述为主,限制了对其生态功能的评估。以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带封禁退耕草地的生物结皮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图像处理,采用景观格局指数量化生物结皮的分布格局,明确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景观格局指数能够精确地量化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黄土高原200-550 mm降水量带退耕草地的生物结皮盖度变化于47%-73%,不同降水量带间生物结皮盖度差异显著。其中,200-250 mm降水量带生物结皮平均盖度(73%)显著高于250-550 mm(52%)。2)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的分布模式不同。从200至550 mm,生物结皮的分布模式由基底转变为基底或斑块共存模式,再进一步转变为斑块模式。3)生物结皮斑块特征在不同降水量带间差异显著。降水量从200-250 mm增至250-500 mm,生物结皮斑块数量增加3倍,最大和平均斑块面积降低42%和49%,斑块形状趋于复杂,450-500 mm降水量带生物结皮斑块接近圆形。4)生物结皮分布格局在不同降水量带差异显著。斑块长度随降水量增大而增加,破碎加剧。本文首次量化揭示了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的斑块特征和分布格局,为准确评估生物结皮的生态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土壤结皮 降水梯度 生态功能 景观格局 空间特征 环境因子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沃土增汇的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处置利用技术路径分析
12
作者 叶林根 宋泊瑶 +5 位作者 任学勇 曹江坤 高俊宏 褚添伟 徐家林 张璐 《森林防火》 2025年第3期93-97,共5页
探讨了园林绿化废弃物沃土增汇利用的三种主要技术路径:生态覆盖、低碳堆肥和炭化还林。对比分析了三种典型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指出其在提升土壤质量、增加碳汇能力方面的潜力,为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助力碳中和目标提供了... 探讨了园林绿化废弃物沃土增汇利用的三种主要技术路径:生态覆盖、低碳堆肥和炭化还林。对比分析了三种典型技术特点及适用场景,指出其在提升土壤质量、增加碳汇能力方面的潜力,为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助力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废弃物 沃土增汇 生态覆盖 低碳堆肥 炭化还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研磨方法对园林绿化栽植土速效钾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全波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2期21-24,49,共5页
为提高园林绿化栽植土速效钾检测准确性和精度,基于手擀研磨、粉碎机研磨2种研磨方法和6种过筛孔径,设计7个处理,研究不同研磨方法对园林绿化栽植土速效钾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研磨过筛孔径对园林绿化栽植土速效钾样品处理效... 为提高园林绿化栽植土速效钾检测准确性和精度,基于手擀研磨、粉碎机研磨2种研磨方法和6种过筛孔径,设计7个处理,研究不同研磨方法对园林绿化栽植土速效钾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研磨过筛孔径对园林绿化栽植土速效钾样品处理效率及测量值的准确性和精度有显著影响,手擀研磨时间随着过筛孔径的降低而大幅增加;土壤样品回收率随着手擀研磨过筛孔径变小而降低;随着手擀研磨过筛孔径变小,土壤速效钾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手擀研磨处理相比,虽然粉碎机研磨处理样品回收率低于手擀研磨处理,但土壤研磨操作时间最短,速效钾均值最接近对照(CK)处理,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优于手擀研磨处理。建议将粉碎机研磨作为园林绿化栽植土速效钾测定的研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栽植土 混合均匀性 研磨方式 过筛孔径 速效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雅尼湿地不同景观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
14
作者 宋美成 禅和霖 +4 位作者 马润菊 颉彩霞 方辽 黄智 臧建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7,64,共9页
为了解不同干扰因素对雅尼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以雅尼湿地4种景观(林地、农田、沙地、灌丛)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定景观内植物信息、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雅尼湿地共捕获土壤... 为了解不同干扰因素对雅尼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以雅尼湿地4种景观(林地、农田、沙地、灌丛)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测定景观内植物信息、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雅尼湿地共捕获土壤动物2 621只,隶属于10纲22目117科(群),弹尾纲弹尾目的等节跳科和蛛形纲真螨目的隐颚螨科为优势类群;除林地外,其他3个景观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均呈显著性差异,林地、农田、灌丛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沙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有机质、 pH相关性显著,其中土壤动物主要类群真螨目和弹尾目分布对有机质、全钾、全氮呈显著正响应.在不同景观中,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丰富度变化差异不明显,土壤动物密度和个体数量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尼湿地 不同景观 土壤动物多样性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河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5
作者 季可可 李越梅 +3 位作者 顾治家 冯德泰 曹绍敏 黄淑萍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144,共7页
为探讨伊河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给该流域新时期水土保持规划制定等提供参考,以2018—2022年为研究期,基于DEM、降水、土壤可蚀性、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等数据,计算各类景观指数,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以10m×10m栅格... 为探讨伊河流域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给该流域新时期水土保持规划制定等提供参考,以2018—2022年为研究期,基于DEM、降水、土壤可蚀性、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等数据,计算各类景观指数,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以10m×10m栅格为单元计算土壤侵蚀模数,以各子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占比为因变量、以各子流域景观指数和社会经济因子为自变量,采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计算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解释力,进而分析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伊河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减小、强度降低,但存在微度和轻度土壤侵蚀向高强度等级转化的风险;2)伊河流域景观斑块破碎化加剧,体现在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的斑块数量、斑块密度增大等,各地类的连通性减弱,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景观斑块形状趋于有序和规则化,林地、水域景观斑块形状趋于无序和复杂化;3)景观破碎化对伊河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异质性有较大影响,体现在各地类斑块边缘密度、蔓延度指数、周长面积分形维数等景观指数对土壤侵蚀时空变化有较强的解释力;4)社会经济因子对土壤侵蚀时空异质性也有较大影响,人类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和改造使景观格局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体现在社会经济因子与景观格局因子的交互显著增大了对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壤侵蚀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 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永年区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归属研究
16
作者 孙育强 施运锋 +3 位作者 方竹 肖辉 王贺 赵燕娜 《农学学报》 2025年第4期28-34,共7页
为研究邯郸市永年区的土壤发生特征及类型归属,2022年在该区开展了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16个,剖面土壤样品20个。选取6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貌类型、成土母质、地形部位等因素,分析理化性质和剖面形态特征... 为研究邯郸市永年区的土壤发生特征及类型归属,2022年在该区开展了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共采集表层土壤样品616个,剖面土壤样品20个。选取6个典型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地貌类型、成土母质、地形部位等因素,分析理化性质和剖面形态特征,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查询每个剖面的所属分类。通过《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检索后发现,供试剖面中诊断层包括淡薄表层和雏形层、黏化层,诊断特征包括氧化还原特征、岩性特征和石灰性、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等,供试土壤剖面归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新成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的4个亚纲、4个土类和4个亚类,初步判定为5个土族6个土系(寨里系、冀窑系等)。并对6个供试土壤剖面针对高级和基层分类单元进行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之间的参比。为在邯郸市全面开展土壤系统分类工作提供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市 永年区 土壤发生 土壤系统分类 归属 土壤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对城市搬迁地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研究
17
作者 王若男 徐冰 +1 位作者 梁晶 伍海兵 《农学学报》 2025年第4期22-27,共6页
土壤的质量是决定城市园林绿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为了解调理剂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典型搬迁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调理剂、不同施用方法及不同时间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调理剂后,在一段时间内各调理剂均可... 土壤的质量是决定城市园林绿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为了解调理剂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典型搬迁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调理剂、不同施用方法及不同时间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调理剂后,在一段时间内各调理剂均可有效降低搬迁地土壤pH、增加土壤EC值,而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均有一定程度降低趋势,其中Fe-S处理降低最明显。各处理对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有一定降低,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入渗率、最大持水量及毛管持水量,其中M-S处理效果相对其他处理较差;各处理对种子发芽指数有所降低,其中Fe-I处理相对其他处理较差。尽管调理剂对搬迁地土壤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对土壤物理性质改善不明显,因此,建议调理剂与有机改良材料混合使用,以达到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满足搬迁地绿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土壤调理剂 城市搬迁地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化学性质 园林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园林绿化种植土质量评估及其提升策略
18
作者 徐丽红 《南方园艺》 2025年第3期43-53,共11页
为了提高泉州园林土壤质量并优化其绿化环境,通过对泉州地区园林种植土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系统收集和分析土壤的基本物理和化学属性,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钾、有效磷、石砾、容重、质地及水溶性盐含量,以评估其种植土质量... 为了提高泉州园林土壤质量并优化其绿化环境,通过对泉州地区园林种植土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系统收集和分析土壤的基本物理和化学属性,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钾、有效磷、石砾、容重、质地及水溶性盐含量,以评估其种植土质量状况。研究结果发现,泉州园林种植土具有较高的肥力水平,但惠安、丰泽、泉港、鲤城、德化的土壤酸碱度不平衡和营养元素分布不均仍然普遍存在。综合分析后,提出了创造局部弱碱性土壤调整磷素利用和富集、生物刺激剂和微生物制剂提高土壤有机质、链霉菌联合嗜盐古菌改良盐碱土壤、联合植物修复技术降低土壤侵蚀和重金属污染、利用植物的适应性改善土壤肥力、综合管理治理水土流失等策略,以促进土壤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 园林绿化 种植土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园林绿化苗木反季节移栽技术研究
19
作者 马金梅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75-77,共3页
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工程面临着更高的时限要求,反季节栽植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文章介绍了反季节移栽技术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影响园林绿化苗木反季节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光照、土壤以及树种自身的特性,最后... 现代城市环境建设的快速发展,园林绿化工程面临着更高的时限要求,反季节栽植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文章介绍了反季节移栽技术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影响园林绿化苗木反季节移栽成活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光照、土壤以及树种自身的特性,最后从土壤处理、选苗、起苗、运输、栽植及修剪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园林绿化苗木反季节移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化 反季节移栽 土壤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锦杜鹃生态景观化技术研究——基于仙居县天然群落的监测数据
20
作者 汪旭婷 朱敏 +3 位作者 徐乾斌 俞佳骏 江珏磊 方炎杰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3期7-11,25,共6页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是我国特有的高山木本花卉,兼具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以浙江省仙居县广度乡仰天平岗云锦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方林业部门制定的高山花卉抚育技术规范及实际工程案例,系统分析其生态景观化技术体系...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是我国特有的高山木本花卉,兼具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以浙江省仙居县广度乡仰天平岗云锦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方林业部门制定的高山花卉抚育技术规范及实际工程案例,系统分析其生态景观化技术体系。通过林分调控、土壤改良、种群结构优化等核心措施,构建“疏、促、修、造、补、播”的综合抚育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通过改善目标树种的光合效率与养分供给,显著提升了云锦杜鹃开花量和群落稳定性,为高山木本花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生态景观化 抚育技术 林分调控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