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using SH lime-ash 被引量:1
1
作者 覃银辉 刘付华 周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386-390,共5页
Through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ratio of lime-ash(1-K),quantity of lime-ash,age,degree of compression and sal... Through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influencing factors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ratio of lime-ash(1-K),quantity of lime-ash,age,degree of compression and salt conten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because inshore saline soil has special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more influencing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compared with ordinary soil for the perfect effect of solidif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IFIED inshore SALINE soil with SH lime-ash COMPRESSIVE strength LIME ASH compaction degree salt cont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条耕技术的碎土镇压整地机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施继红 刘贞彤 +5 位作者 黄东岩 孟宪章 屈鑫誉 王景立 朱凤武 马云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目的]目前,国内玉米条耕整地作业中碎土环节存在旋耕后土壤细碎、失墒较大,易引起农田表土扬尘,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镇压环节无法根据土壤墒情变化调节镇压强度,导致土壤墒情无法满足作物播种需求,进而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由此设... [目的]目前,国内玉米条耕整地作业中碎土环节存在旋耕后土壤细碎、失墒较大,易引起农田表土扬尘,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同时,镇压环节无法根据土壤墒情变化调节镇压强度,导致土壤墒情无法满足作物播种需求,进而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由此设计了一种圆盘耙碎土与变强度镇压作业相结合的条耕整地机。[方法]对驱动轴进行了静力学分析,确定设计的合理性。测试了配重块数量对镇压强度的影响,并以行进速度、耙深和耙片间距为试验因素,以土壤破碎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同时,以前进速度、镇压强度和耙深为试验因素,以土壤坚实度、地表平整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对该组合进行试验验证。[结果]确定当配置3块配重块时,能产生22.1 kPa的镇压强度,满足玉米出苗的条件。碎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行进速度、耙片间距和耙深;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行进速度3 km·h^(-1)、耙深10 cm、耙片间距140 mm,此时土壤破碎率为73.15%,为本试验的最佳碎土效果。分析得出土壤坚实度和地表平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镇压强度、耙深、前进速度;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3 km·h^(-1)、镇压强度21 kPa、耙深8 cm,此时的土壤坚实度为53.4 kPa,地表平整度为2.7 cm,各指标符合行业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碎土镇压条耕整地机具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为提升玉米条耕作业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耕技术 碎土镇压整地机 圆盘耙片 土壤破碎率 地表平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illage Practices and Straw Management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ollisols,Root Architecture and Maize Yield in Northeast China
3
作者 Li Yu-hang Yang Jia-yu +5 位作者 Tang Yu Wang Zi-hua Liu Yu-ze He Wan-Ying Cao Ning Gu Si-y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2年第4期24-38,共15页
Tillage practices and organic amendment are strategies used worldwide to preserve the properties and fertility of soils.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effects of 3-year field treatments of tillage practice and straw ma... Tillage practices and organic amendment are strategies used worldwide to preserve the properties and fertility of soils.This study aimed to elucidate effects of 3-year field treatments of tillage practice and straw management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ollisols,root architecture and maize yield in northeast China.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2015 to 2018 following a splitplot design of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with tillage practices[rotary tillage(R)and deep tillage(D)]as main plots and straw managements[straw returning(S),straw returning and organic fertilizer(M),straw removal(T)]as subplots.Soil samples at 0-15,15-30,30-50 cm depths and root samples at the seedling stage were colle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M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oil moisture content at 10-50 cm soil depth and decreased soil compaction(P<0.05),which led to a better root architecture.Rotary tillage had a slower thermal conductivity but better thermal insulation performance,while deep tillage showed a higher daily temperature difference.Bulk density of topsoi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DS(1.16 g·cm^(-3))than in other treatments,but the soil permeability in DS(1.40 mm·min^(-1)in 0-15 soil depth and 1.45 mm·min-1in 15-30 cm soil depth)was the highest.At the maize seedling stage,DM had the highest root dry weight,root-shoot ratio and root length,while RM had the highest root volume,root furcation number and root tip number.The maize yield of three years in DM was 6.19%,5.21%and 15.72%higher than that in DS,DT and RM(P<0.01),respectively.Relative to RT and DT,a slight decrease(2.72%and 0.93%,respectively)in maize yield under RS and DS was observed,which could be alleviated by the addi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The correlation matrix indicated that kernel per ear number and 100-kernel weight were the dominant factors that affected maize yield.Redundancy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straw managements and tillage practice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oot-shoot ratio,root dry weight,maximum root length,the total root length and maize yield,but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compaction,bulk density,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soil temperature.Among all the treatments,deep tillage with straw returning and the addi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was recommended as a promising strategy in restoring soil productivity,promoting maize growth and increasing maize yield in Mollisols of northeast China and similar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LAGE straw returning organic fertilizer soil temperature soil moisture soil compaction redundancy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婕 梁剑辉 +2 位作者 齐乐 龚英 高玉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0-367,共8页
自密实固化土凭借就地取土、协同处置建筑垃圾、自流平、易泵送的优点在多种回填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流动度试验、泌水率试验、湿密度试验、干缩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究了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性质的影响,并借助... 自密实固化土凭借就地取土、协同处置建筑垃圾、自流平、易泵送的优点在多种回填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流动度试验、泌水率试验、湿密度试验、干缩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究了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性质的影响,并借助自由水分离试验探讨了自由水含量对强度特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水泥掺量和掺水率条件下,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新拌浆体流动度较低,固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随着掺水率的增加,新拌浆体的流动度增长幅度基本保持不变,固化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开始减少;任意龄期条件下,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均较低。在7 d养护龄期时,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仅为2.2%,而低液限黏土自密实固化土试样的自由水含量为11.7%。该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的影响机制,可为工程实践中原料土的选择及其配比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固化土 液限 自由水 流动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表层含水率与镇压力作用下探针贯入阻力变化规律
5
作者 王志楠 卢彩云 +3 位作者 何进 王庆杰 贺栋 王泉玉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176,204,共11页
针对多数研究需单独测量单个土壤参数、对贯入阻力(PR)响应多参数研究较少等问题,本文以粘壤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含水率和镇压力对探针贯入阻力的影响研究。设置6个含水率和3个镇压力,记录各条件下探针贯入土壤过程中的阻力变化曲线... 针对多数研究需单独测量单个土壤参数、对贯入阻力(PR)响应多参数研究较少等问题,本文以粘壤土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含水率和镇压力对探针贯入阻力的影响研究。设置6个含水率和3个镇压力,记录各条件下探针贯入土壤过程中的阻力变化曲线。以探针贯入曲线终峰值(FP)、相对波动带宽(RFBW)和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PRFE)为指标进行全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上升效应,当土壤含水率从0增至10%时,随着含水率增加,终峰值不断提高,含水率10%时达到最大值2.492 N(较0增加230.94%);镇压力在低含水率时对终峰值影响较大,高含水率时影响减弱。对于波动特性,当含水率为0~15%时,相对波动带宽和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均随含水率增加而下降,含水率15%时相对波动带宽降幅为含水率0时的68.05%,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降至含水率0时的85.80%;随着镇压力增加,相对波动带宽与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均下降,镇压力75 kPa时相对波动带宽降至镇压力15 kPa时的74.62%,探针贯入阻力曲线傅里叶能量降为镇压力15 kPa时的87.37%。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含水率和镇压力对探针贯入阻力的影响规律,为研发土壤性质测试装置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入阻力 土壤含水率 土壤镇压力 土壤紧实度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压实工艺对工程渣土固化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欣正 孔纲强 +2 位作者 陈永辉 唐叶新 姚冬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83,共9页
工程渣土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改性硅藻土、磷石膏和电石渣为环保低碳固废基固化剂,对苏州市基坑开挖工程渣土进行固化资源化试验;以改性硅藻土∶电石渣∶磷石膏=0.39∶0.23∶0.38的配比为固化剂(... 工程渣土和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以改性硅藻土、磷石膏和电石渣为环保低碳固废基固化剂,对苏州市基坑开挖工程渣土进行固化资源化试验;以改性硅藻土∶电石渣∶磷石膏=0.39∶0.23∶0.38的配比为固化剂(掺量8%),探讨压实工艺中初始含水率和压实压力等因素对固化土压实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以压实压力与压实时间作为控制压实度进一步影响强度的变量,细化压实工艺对固化土强度提升的最优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当工程渣土初始含水率为液限,其最佳压实工艺参数压实压力约为0.92 MPa、压实时间约为20 min,固化土28 d强度可达2.39 MPa;当初始含水率<20%时,固化剂在土颗粒间水化不充足,提高压实压力促进固化剂在土颗粒间反应,对强度提升影响相对较大;当初始含水率超过液限时,土颗粒与固化剂间形成了水膜,隔离了接触,影响了胶结能力导致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渣土 压实工艺 固化剂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含水率对振动压实的影响及电阻率演化特征研究
7
作者 李佳文 陈高明 +3 位作者 田世龙 韩博文 冯怀平 杨志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5,共10页
土体含水率对路基振动压实的影响不可忽略,电阻率法被认为是实现含水率连续测试的有效手段。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电阻率演化规律,基于非饱和土的巴塞罗那基本模型,结合非饱和渗流的Richards方程和表征... 土体含水率对路基振动压实的影响不可忽略,电阻率法被认为是实现含水率连续测试的有效手段。为研究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及电阻率演化规律,基于非饱和土的巴塞罗那基本模型,结合非饱和渗流的Richards方程和表征土体电阻率的Archie推广公式,建立了考虑土体振动压实的水-力-电多场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数值模型分别对四组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在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回弹模量和电阻率演化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压实过程中,土体含水率对于土体的变形影响显著,土体沉降最终会趋于平衡状态,含水率越低,土体达到平衡状态越快;大于最佳含水率的土体,其最终的沉降和塑性变形幅值趋于一致;土体回弹模量在振动压实过程中随着逐渐压密而相应增大,强振作用下回弹模量的增长尤为突出;振动荷载作用下电阻率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虽然振动荷载会造成土体电阻率的周期性波动,但最终达到稳定后这种波动很小,并不会影响土体电阻率反映振动压实过程中的变形状态。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土体电阻率法测含水率进行了深入研究,验证了电阻率实时反映土体压实状态的理论与应用的合理性,可为考虑含水率的土体连续振动压实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土 振动压实 含水率 电阻率演化规律 水-力-电多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改性盐渍土配合比研究
8
作者 屈辉 刘文琦 +1 位作者 冯孝文 黄靓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山东地区土壤盐分含量高,受水分和农业活动影响,对道路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随着道路工程的发展,工程弃土增多,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迫切需要通过土壤改良实现资源化利用。利用再生骨料的物理特性和水泥的黏结性对盐渍土进行改良,对其击... 山东地区土壤盐分含量高,受水分和农业活动影响,对道路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随着道路工程的发展,工程弃土增多,环境污染问题凸显,迫切需要通过土壤改良实现资源化利用。利用再生骨料的物理特性和水泥的黏结性对盐渍土进行改良,对其击实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破坏形式进行试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提高,土体最大干密度先增后减;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土体的塑性逐渐增大;固化盐渍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先增后减,8%水泥掺量与40%再生骨料掺量协同作用时,固化土的强度与经济效益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盐渍土 击实特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机械压实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修理 秦娜 +1 位作者 王大维 乔金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共9页
农业机械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度机械压实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甚至成为降低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已有的土壤机械压实研究多是基于简单的数学统计分析,且研究重点为试验方案的设计,无法挖掘数据内部... 农业机械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过度机械压实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甚至成为降低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已有的土壤机械压实研究多是基于简单的数学统计分析,且研究重点为试验方案的设计,无法挖掘数据内部关系,也无法进行土壤机械压实程度的预测。近几年,随着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其引入农业领域及土壤机械压实的研究。为此,分析了机械压实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总结了土壤机械压实的表征属性和常用机器学习算法及评价标准,并归纳了近几年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压实的研究成果,给出了相关应用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土壤机械压实 土壤坚实度 土壤容重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粉煤灰联合处理酸污染土试验研究
10
作者 倪静 韩晓婷 +1 位作者 贺青青 耿雪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绿色环保型生物聚合物黄原胶应用于岩土工程,可提高土体强度及抗风蚀、水蚀能力。鉴于黄原胶分子中的丙酮酸基团和糖苷键在酸性土壤条件下易水解,导致凝胶黏性减小、固土效果减弱,拟采用碱性材料粉煤灰协同黄原胶固化酸污染土,并开展液... 绿色环保型生物聚合物黄原胶应用于岩土工程,可提高土体强度及抗风蚀、水蚀能力。鉴于黄原胶分子中的丙酮酸基团和糖苷键在酸性土壤条件下易水解,导致凝胶黏性减小、固土效果减弱,拟采用碱性材料粉煤灰协同黄原胶固化酸污染土,并开展液塑限、击实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有助于提高固化土的塑限、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酸性土壤条件下,粉煤灰能明显改善黄原胶固土效果,联合法固化酸污染土强度甚至超过联合法固化未污染土。另外,粉煤灰可提高土壤的pH值,缓解黄原胶水解,使其发挥增黏及胶结土颗粒的作用。基于试验结果,建议采用联合法固化酸污染土(FA=9%,XG=3%),可比酸污染上海黏土强度提高310%;在未污染土中采用黄原胶即可(XG=4%),可比未污染天然上海黏土强度提高90%。研究成果有助于绿色环保型生物聚合物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污染土 黄原胶 粉煤灰 界限含水率 击实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7种亚热带树种同质园试验
11
作者 郭冉 洪宗文 +4 位作者 袁亚玲 兰婷 游成铭 徐振锋 谭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12,共7页
【目的】通过了解树种差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亚热带人工林树种优化及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亚热带同质园7个阔叶树种,即大叶樟(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 【目的】通过了解树种差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亚热带人工林树种优化及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亚热带同质园7个阔叶树种,即大叶樟(Cinnamomum septentrionale)、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椿(Toona ciliate)和香椿(Toon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在立地5 a后(2015-2020年)测定不同树种人工林和邻近撂荒地各土层(0~10、10~20和20~30 cm)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坚实度和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①相较于撂荒地,树种显著影响0~30 cm土壤容重、0~10 cm和20~30 cm土壤坚实度和总孔隙度、20~30 cm土壤抗剪强度;②油樟、大叶樟、天竺桂和香樟4种樟属植物表层土壤容重整体高于其他树种,但土壤总孔隙度则相反;③土壤容重、土壤坚实度和土壤抗剪强度总体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22~1.54 g/cm^(3)、143.9~335 N/cm^(3)和0.49~2.25 kg/cm^(2),土壤总孔隙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变化范围为47.26%~52.55%;④土层深度显著影响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坚实度和抗剪强度,树种和土壤层次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土壤总孔隙度。【结论】树种可能通过改变凋落物输入和根系活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种植樟属植物可改善土壤物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园 土壤容重 土壤总孔隙度 土壤坚实度 土壤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湿路径下压实黏土的土-水和动力响应特性
12
作者 韩仲 张琳 +3 位作者 丁鲁强 邹维列 冯怀平 应镇谦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91-2601,共11页
以黑龙江黏土为研究对象,按照3种不同的路径(干湿—冻融路径、冻融—干湿路径、交叉的干湿冻融路径)施加了温湿作用,对比分析了不同温湿路径下压实黏土的微观结构、土-水特性、累积塑性应变(ε_(p))和回弹模量(MR)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以黑龙江黏土为研究对象,按照3种不同的路径(干湿—冻融路径、冻融—干湿路径、交叉的干湿冻融路径)施加了温湿作用,对比分析了不同温湿路径下压实黏土的微观结构、土-水特性、累积塑性应变(ε_(p))和回弹模量(MR)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温湿作用后土体内宏观孔隙发育,微观孔隙收缩,持水能力降低,脱湿速率增大。多次温湿作用后,经不同温湿路径的试样具有相似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土-水特性;②ε_(p)和M_(R)在高含水率下对湿度变化(包括含水率w和吸力s)更敏感。冻融循环后,ε_(p)对湿度的敏感性显著增加,MR对湿度的敏感性显著降低;③温湿作用后土体的M_(R-s)关系呈现非线性特征,M_(R-w)关系呈现线性特征。长期温湿作用后,不同温湿路径对ε_(p)和MR的影响差异较小;④基于非饱和土力学原理建立模型,较好地预测了不同温湿路径下MR随湿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黏土 温湿路径 动力响应 土-水特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的力学特征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关英林 邹承君 +1 位作者 杨宝平 康亚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68,173,共5页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配合比下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1)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中水泥含量与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近似呈线性增长关系;(2)水泥含量在11.9%~21.3%时,单轴抗压强度为1.5~7 MPa,弹...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配合比下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1)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中水泥含量与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近似呈线性增长关系;(2)水泥含量在11.9%~21.3%时,单轴抗压强度为1.5~7 MPa,弹性模量为120~360 MPa;(3)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峰值应力处的应变约为普通混凝土的10倍,表明其延性较好;(4)与传统压实土相比,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和变形模量大的优势;(5)在适宜的水灰比下,沙漠砂贫混凝土可实现自密实,提高了施工速度和机械化水平,可用于公路快速拓宽、管廊回填、桥台台背快速回填和高边坡整体式路基等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沙漠砂贫混凝土 单轴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峰值应变 传统压实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性土单轴抗拉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路立娜 樊恒辉 +3 位作者 陈华 马东林 王中妮 贺智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0-1166,共7页
为准确测定土体的抗拉强度,采用自行研制的制样模具和电动式单轴拉伸仪,对分散性土单轴抗拉强度影响因素及其断裂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以非分散性土和过渡性土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长径比取2.5,拉伸速率取0.8 mm/min可有效避免端... 为准确测定土体的抗拉强度,采用自行研制的制样模具和电动式单轴拉伸仪,对分散性土单轴抗拉强度影响因素及其断裂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以非分散性土和过渡性土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试样长径比取2.5,拉伸速率取0.8 mm/min可有效避免端部效应和自重影响。分散性土、非分散性土和过渡性土的单轴抗拉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压实度和黏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与非分散性土和过渡性土的单轴抗拉强度相比,分散性土的单轴抗拉强度显著低于非分散性土和过渡性土。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性土中含有一定量的钠离子和pH较高,使得土颗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厚度增加,颗粒间的引力降低,斥力增大,宏观表现为单轴抗拉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土 单轴抗拉强度 含水率 压实度 黏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土压实特性及颗粒破碎分形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杜俊 侯克鹏 +1 位作者 梁维 彭国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55-161,共7页
对多个级配不同含水率的粗粒土进行击实试验,研究粗粒土的压实特性和颗粒破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粗粒土最大干密度随级配中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粗粒含量P5=70%时,最大干密度出现最大值;当P5】70%时,最大干密度又随粗粒含量的增大... 对多个级配不同含水率的粗粒土进行击实试验,研究粗粒土的压实特性和颗粒破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粗粒土最大干密度随级配中粗粒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粗粒含量P5=70%时,最大干密度出现最大值;当P5】70%时,最大干密度又随粗粒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粗粒土击实破碎后的粒径分布具有良好的分形特性,破碎分形维数为2.2790~2.8922,均大于击实前粗粒土粒度分形维数;相同级配条件下,粗粒土破碎分形维数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且粗粒含量P5】50%时,增幅显著;粗粒土破碎分形维数D与破碎率Bg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击实前后粗粒土粒度分形维数差值能客观表征颗粒破碎的程度;粗粒含量和含水率是影响颗粒破碎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但相对于含水率而言,粗粒含量对破碎率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击实试验 含水率 粗粒含量 分形 颗粒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离子对粉质粘土及改良土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唐晓武 应丰 +1 位作者 寇乃羽 王周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519-2524,共6页
利用疏浚土有机质含量高、吸附能力强和低渗透性等特点,探讨将其作为填埋场黏土衬垫改性材料的可能性。针对粘土垫层所关心渗透性及强度两个基本问题,比较了粉质黏土、改良土(粉质黏土添加疏浚土)吸附离子前后的变化。吸附K+、Cu2+后粉... 利用疏浚土有机质含量高、吸附能力强和低渗透性等特点,探讨将其作为填埋场黏土衬垫改性材料的可能性。针对粘土垫层所关心渗透性及强度两个基本问题,比较了粉质黏土、改良土(粉质黏土添加疏浚土)吸附离子前后的变化。吸附K+、Cu2+后粉质黏土、改良土的渗透系数随着土中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对改良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要小于粉质黏土;吸附离子后,粉质黏土摩擦角增幅不大,黏聚力有较大增长,而改良土的黏聚力增长较少,摩擦角增长较快。总体而言,添加一定量的疏浚土能改善吸附离子对黏土垫层的影响。采用SEM电镜试验拍摄了离子吸附前后土体微观结构的变化,并从扩散双电层理论出发,解释了吸附离子对粉质黏土及改良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压实黏土 疏浚土 渗透性 强度 电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红黏土水分传输的毛细效应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7
作者 谈云志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万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89-2294,共6页
当路基处于地下水水源丰富且水位较高的区域时,容易受到地下水的毛细上升侵蚀作用。为治理因水分毛细上升而引起的路基病害,需了解其毛细上升规律。在水平吸渗试验原理的基础上略加改进,自制了一套毛细上升试验装置,进行了三种不同初始... 当路基处于地下水水源丰富且水位较高的区域时,容易受到地下水的毛细上升侵蚀作用。为治理因水分毛细上升而引起的路基病害,需了解其毛细上升规律。在水平吸渗试验原理的基础上略加改进,自制了一套毛细上升试验装置,进行了三种不同初始干密度试样的试验。结果表明,毛细上升高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类似于土-水特征曲线;试样的干密度越大,在相同的时间内毛细上升高度越小;水分因毛细效应的扩散能力随初始含水率的变化存在一个最优含水率点。最后,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水分在不同时刻沿着试样高度的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了试验终了时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二者之间的分布规律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路基 压实 水分传输 毛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EPS颗粒混合轻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 被引量:25
18
作者 汤峻 朱伟 +1 位作者 李明东 姬凤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45-1049,共5页
对以砂土为原料土、以水泥为固化材料的EPS颗粒混合轻质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压实条件和含水率对其密度和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存在适宜压实次数和最优含水率;对施工含水率对其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在水灰比一... 对以砂土为原料土、以水泥为固化材料的EPS颗粒混合轻质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压实条件和含水率对其密度和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存在适宜压实次数和最优含水率;对施工含水率对其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在水灰比一定的情况下强度与水泥的添加量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土 EPS 压实 最优含水率 无侧限抗压强度 应力-应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击实膨胀土工程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0
19
作者 李献民 王永和 +1 位作者 杨果林 范臻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6-830,共5页
以湖南邵阳膨胀土为例,对3种击实膨胀土工程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的起始含水率和起始干密度对其膨胀力和膨胀量大小的影响是主要的外部因素;根据膨胀力试验和膨胀量试验的试验数据,拟合出膨胀力曲线和膨胀量曲... 以湖南邵阳膨胀土为例,对3种击实膨胀土工程变形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的起始含水率和起始干密度对其膨胀力和膨胀量大小的影响是主要的外部因素;根据膨胀力试验和膨胀量试验的试验数据,拟合出膨胀力曲线和膨胀量曲线的变化规律均为指数关系。同时,还研究了膨胀速度曲线、收缩特性曲线的特征及膨胀和收缩两个过程的相似关系。研究结果为膨胀土路堤的设计及膨胀土地基处理等膨胀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击实膨胀土 工程变形特性 膨胀力和膨胀量 含水率和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重塑膨胀土的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缪林昌 崔颖 +1 位作者 陈可君 经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4-276,共3页
通过不同干密度、不同吸力的非饱和重塑膨胀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分析了广西非饱和重塑膨胀土的应力应变硬化与软化和体变剪缩剪胀特性与土样内部的孔隙孔径大小及孔隙间的连通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低密度试样内部孔隙孔径较大且连通性... 通过不同干密度、不同吸力的非饱和重塑膨胀土的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分析了广西非饱和重塑膨胀土的应力应变硬化与软化和体变剪缩剪胀特性与土样内部的孔隙孔径大小及孔隙间的连通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低密度试样内部孔隙孔径较大且连通性较好,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硬化和体变呈剪缩性,当土样密度增大后逐步由硬化–剪缩向软化剪胀转化,同时研究发现非饱和重塑膨胀土的的吸力强度与吸力的双曲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重塑膨胀土 硬化软化 剪缩剪胀 吸力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