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AT模型在三峡库区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媛 郭秀锐 +4 位作者 程水源 王征 秦翠红 陆瑾 高继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6-152,共7页
将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应用于库区大尺度流域的污染模拟研究,对其进行适用性评价及模拟应用分析。模型校验采用的是2002—2008年的水文月数据及水质水期数据,径流模拟效果最好,评价指标ENS(Nash-Suttclife Effi... 将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应用于库区大尺度流域的污染模拟研究,对其进行适用性评价及模拟应用分析。模型校验采用的是2002—2008年的水文月数据及水质水期数据,径流模拟效果最好,评价指标ENS(Nash-Suttclife Efficiency)均在0.9以上;泥沙模拟评价指标ENS在0.46~0.9;营养盐模拟评价指标ENS个别出现了〈0.36的情况,但总体模拟效果满足要求。应用SWAT模型对库区降水与地表产流、产沙、营养盐负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库区地表产流与降水的相关性趋势最好;地表产沙与产流、降水的总体趋势一致,但偶尔出现4、5月份地表产沙先于产流出现峰值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春耕对地表扰动后又逢较强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营养盐污染负荷尤其是TP的峰值趋势与地表产流相比,更接近地表产沙趋势。本文还对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负荷做了分析,得到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污染负荷总量排序及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再次验证了SWAT模型在三峡库区流域的适用性。根据分析结果,库区耕地为非点源污染产出的主要源头,可将耕地耕种措施转变及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作为库区非点源污染削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三峡库区 swat 非点源污染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融雪模块的改进 被引量:20
2
作者 余文君 南卓铜 +1 位作者 赵彦博 李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992-7001,共10页
水土评价工具模型(SWAT)是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SCS径流曲线数方法计算地表径流,而采用相对简单的度日因子方法计算融雪径流。因此在湿润半湿润、雨量丰富的平原地区应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 水土评价工具模型(SWAT)是一个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SCS径流曲线数方法计算地表径流,而采用相对简单的度日因子方法计算融雪径流。因此在湿润半湿润、雨量丰富的平原地区应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但是在干旱半干旱、降水稀少,且春汛期间融雪径流是重要补给来源的高寒山区,模拟的融雪径流明显偏小,不能很好的反映这些地区的融雪过程,导致河道径流模拟精度偏低。FASST模型是具有物理机制的陆面过程模型,其采用能量平衡的方法计算融雪径流,能够较好的模拟复杂地形山区流域的融雪径流。以黑河山区流域为研究区,将FASST模型集成到SWAT模型,改善SWAT模型融雪径流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SWAT模型集成前后莺落峡出山口的河道月径流、融雪径流和地表径流对河道的贡献等几个方面,表明了集成FASST融雪模块的SWAT模型能更好的反映黑河山区流域的融雪径流过程,从而提高河道径流的整体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FASST 模型集成 融雪径流 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在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蕾 卢文喜 +2 位作者 安永磊 伊燕平 李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87-2392,共6页
模型模拟是定量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有效工具,也是对其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前提。近年来SWAT模型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是目前全球评价大范围和环境变化条件下非点源污染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简介SWAT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原... 模型模拟是定量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有效工具,也是对其进行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前提。近年来SWAT模型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是目前全球评价大范围和环境变化条件下非点源污染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简介SWAT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原理,概述了SWAT模型目前在国内外的水文评价、污染物流失模拟、输入参数、土地利用及气候变化对水文响应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SWAT模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为模型的进一步完善与应用提供参考。结果显示,SWAT模型对水文评价(如径流量、泥沙量)可得到较好的模拟和预测结果,能够模拟污染物(如农药和化肥)在农田和河网中的迁移过程,模拟与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气候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其对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的模拟是模型的主要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评价模型(swat) 非点源污染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汉江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22
4
作者 夏智宏 周月华 许红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9-67,132,共10页
应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汉江流域1971—2000年30年逐月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高于评价标准(模拟效率Ens>0.5,相关系数r2>0.6),SWAT模型适用于汉江流域的径流模拟;水量平衡各... 应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汉江流域1971—2000年30年逐月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高于评价标准(模拟效率Ens>0.5,相关系数r2>0.6),SWAT模型适用于汉江流域的径流模拟;水量平衡各要素中,30年月、年平均蒸散发量、地表径流量、土壤对地下水补给量、土壤含水变化量、地下水侧流量分别占降水量的55.97%、25.88%、17.64%、0.26%、0.25%,蒸散发是该流域水量的主要输出项;各月30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地表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一致,而与基流量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差;30年流域降水量年变化趋势与地表径流量、基流量的变化趋势较一致;30年月、年地表径流量对降水的响应程度高于基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汉江流域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辅助下的生态恢复水文响应--以陇西黄土高原华家岭南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0
5
作者 宋艳华 马金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36-644,共9页
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生态恢复也在各地蓬勃开展,但生态恢复工程的开展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研究的指导。采用假定生态恢复情景的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生态恢复也在各地蓬勃开展,但生态恢复工程的开展迫切需要相关理论研究的指导。采用假定生态恢复情景的方法,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对陇西黄土高原的典型流域——华家岭南河流域进行了多种生态恢复情景模型的设计,并模拟了不同生态恢复情景下径流和蒸散发的响应情况。得出:在南河流域草地比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作用更强,模拟年均径流深比林地低9.1%,而蒸散发却高2.2%,所以南河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种草是十分必要的。结果同时表明,应用SWAT模型进行流域尺度的生态恢复水文响应研究是可行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生态恢复 水文响应 陇西黄土高原 GIS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IP6模式解析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
6
作者 王粼昊 张婷 +1 位作者 李建柱 冯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为揭示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基于地理空间与水文气象数据,构建了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的SWAT模型。选取4个单项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对采用的8个GCMs逐站点进行适用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多模式集合,以改进的Delt... 为揭示未来水资源变化对引滦入津工程的影响,基于地理空间与水文气象数据,构建了滦河潘家口水库控制流域的SWAT模型。选取4个单项指标和1个综合指标对采用的8个GCMs逐站点进行适用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加权多模式集合,以改进的Delta-DCSI对气象数据进行降尺度及偏差校正,同时保留了其趋势信号,将修正后的气象数据用于驱动SWAT模型,对未来情景下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构建的SWAT模型适用性良好,模式优选后的多模式集合数据精度能够满足驱动SWAT模型进行未来水资源变化预估的要求;未来3种气候情景下径流量年际间变化剧烈,波动起伏较大,总体呈现增大趋势;与1997—2022年相比,潘家口水库入库径流量在未来时期显著增大,流域内水量丰沛,天津市对引滦水量依赖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降尺度 CMIP6 swat模型 引滦入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上游流域SWAT模型的构建及适用性评价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泽利 吕志峰 +2 位作者 赵越 王玉秋 张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新安江上游屯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了SWAT模型的气象、土壤、土地利用和农作物管理等数据库,并利用2000-2010年逐月实测的径流、泥沙及非点源溶解态氮负荷数据进行了多参数、多站点的率定和验证,使用多目标(纳氏系数、线性相关系数... 以新安江上游屯溪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了SWAT模型的气象、土壤、土地利用和农作物管理等数据库,并利用2000-2010年逐月实测的径流、泥沙及非点源溶解态氮负荷数据进行了多参数、多站点的率定和验证,使用多目标(纳氏系数、线性相关系数和相对误差)对模型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径流模拟效果非常好,泥沙和营养盐模拟结果令人满意,SWAT模型在屯溪流域适用性较好,可以模拟分析该地区的非点源污染问题,研究所构建的数据库和率定的参数可为进一步研究新安江流域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泥沙 营养盐 swat模型 非点源污染 适用性 新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景三维数据下城市洪涝模拟及风险评估
8
作者 吴立舟 李华 +3 位作者 张鹏 钱虹燕 康飞 谭光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7-245,共9页
为提高城市洪涝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以镇巴县为例,探讨洪涝灾害的耦合成灾过程及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降雨数据和洪涝灾害统计,揭示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频发和严重性,以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高精度地形... 为提高城市洪涝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以镇巴县为例,探讨洪涝灾害的耦合成灾过程及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降雨数据和洪涝灾害统计,揭示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频发和严重性,以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高精度地形数据,并结合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WAT)进行洪涝模拟,提供准确灾害数据支持。构建基于多要素风险评估矩阵,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综合洪涝风险指数。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确认14个Ⅳ级风险区域,且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高。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耦合成灾模拟与风险评估方法能较为准确地识别高风险区域。针对高风险区域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包括提升防洪能力、加强监测预警、开展灾害宣传教育以及加强土地规划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 城市洪涝 风险评估 无人机 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w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及其应用与改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金婧靓 王飞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114,共4页
介绍了SWAT模型的基本原理,归纳了模型运行需要准备的各类参数。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模型应用的主要领域和最新进展,并进一步对模型的改进研究做了分析。
关键词 swat 非点源污染 分布式模型 应用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清江流域中上游旱灾监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丽 陈曦炜 裴志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29-137,共9页
为解决地形复杂区域因无法及时获取数据而影响旱灾监测的问题,该研究以湖北省清江流域中上游为例,基于具有较强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建立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进行农业旱情监测,其中,利用该流域... 为解决地形复杂区域因无法及时获取数据而影响旱灾监测的问题,该研究以湖北省清江流域中上游为例,基于具有较强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建立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进行农业旱情监测,其中,利用该流域的土地覆被、土壤、地形、气象以及2003-2005年和2007-2010年水文观测数据构建了流域SWAT模型,模拟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有关参量,包括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模拟的潜在蒸散量与气象数据计算得到的潜在蒸散量拟合相关度达到97%以上;2)与标准化降水指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基于SWAT模型建立的作物水分亏缺指数能够从机理方面客观反映监测区域作物生长期的受旱程度,有效实现了流域尺度的旱灾监测,克服了复杂地形区利用少数气象站点建立气象干旱指标评价旱情的局限性。该研究可为复杂地形区旱灾评估提供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监测 灾害 swat模型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模拟研究
11
作者 张志勇 李勋贵 +5 位作者 杨其永 孙剑 李政昌 赵张 甘富万 陈立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8,共12页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所在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建立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通过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模拟了2005—2019年钦江径流和泥沙输移过程,并耦合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对钦江流域上游河道(陆屋水文... 为了研究平陆运河所在的钦江流域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建立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通过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模拟了2005—2019年钦江径流和泥沙输移过程,并耦合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HEC-RAS)模型对钦江流域上游河道(陆屋水文站以上长度约12 km的干流)开展水动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SWAT模型在径流和泥沙模拟结果中纳什效率系数(NSE)值均大于0.561,表明该模型在钦江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HEC-RAS模型在5次洪水事件的流量、水位模拟中,NSE值均大于0.758(除2017-07-09场次的NSE值为0.420外),表明模型在河道洪水演进模拟中具有较强的稳健性;(3)钦江流域的主要沙源位于陆屋江上游,该区域为土壤侵蚀严重敏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模拟 水文水动力耦合 土壤与水评估工具 水文工程中心-河流分析系统 钦江流域 平陆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锦绣川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丛鑫 孔珂 +2 位作者 王金童 徐征和 李伟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6-432,共7页
为了解决济南锦绣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的问题,保护济南泉水的重要补给区,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构建建立SWAT模型所需的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以及2006—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库,利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径... 为了解决济南锦绣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的问题,保护济南泉水的重要补给区,研究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构建建立SWAT模型所需的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数据库以及2006—2012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库,利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径流过程并率定模型参数;通过遥感影像分析1988、1996、2002、2009、2014年夏季的系列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利用率定后的模型模拟降水条件相同而下垫面条件不同时的流域径流过程,定性评价流域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水文响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研究区的径流过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流域年径流总量与年内流量过程的变化,1988—2002年及2002—2014年流域地表径流分别增加了0.92%、0.66%;水体、道路、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与草地面积减少是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锦绣川流域 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蓝绿水对气候暖湿化和植被绿化的响应
13
作者 朱萌宇 倪福全 +6 位作者 邓玉 任化准 王宇轩 吴明炎 岳紫莹 江楠 文玮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8,共9页
长江源区位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该地区的蓝、绿水的变化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探究长江源区蓝、绿水如何响应气候暖湿化和土地利用植被绿化的时空变化,构建了适用于该流域的... 长江源区位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域。该地区的蓝、绿水的变化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探究长江源区蓝、绿水如何响应气候暖湿化和土地利用植被绿化的时空变化,构建了适用于该流域的水土评估工具SWAT模型,设置了考虑气候暖湿化和植被绿化的4种组合情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81—2020年长江源区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在1990—2020年间,有7842.7 km^(2)的未利用地转化为草地,同时叶面积指数(LAI)虽呈现增加趋势,但并不显著;随着气候暖湿化及植被绿化的推进,流域内的蓝、绿水均呈增加趋势;在蓝、绿水变化中,气候暖湿化起着主导作用,其对蓝水和绿水变化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70.24%和96.28%;暖湿化的气候不仅促进了植被的绿化,也间接推动了流域内蓝、绿水的增加,而植被绿化加速了蓝水向绿水的转化过程,表明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流域内的水资源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水 气候暖湿化 植被绿化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SWAT的气候变化下汉江上游流域径流预测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立 翟文亮 +2 位作者 张爵宏 曹慧群 唐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研究气候变化下汉江上游流域的径流响应,基于RBF神经网络降尺度模型,利用2020—2099年CanESM2模式下RCP8.5(高温室气体排放)和RCP2.6(低温室气体排放)两种气候情景,生成未来气温与降水数据;耦合SWAT水文模型,模拟分析流域2020—2099... 为研究气候变化下汉江上游流域的径流响应,基于RBF神经网络降尺度模型,利用2020—2099年CanESM2模式下RCP8.5(高温室气体排放)和RCP2.6(低温室气体排放)两种气候情景,生成未来气温与降水数据;耦合SWAT水文模型,模拟分析流域2020—2099年径流变化对不同气候情景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年径流量均呈不明显增加趋势,RCP8.5情景下的径流增加趋势比RCP2.6情景稍小,径流量年内分配与基准期大致相同,两种情景下汛期径流量稍有减小,可能是降尺度模型生成的降水量极大值偏小导致的。研究结果可为汉江流域水文气象综合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swat RBF 降尺度模型 汉江上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蒸散发数据应用对SWAT模型径流和蒸散发模拟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清 岳青华 +4 位作者 董晓华 杨百银 魏冲 喻丹 张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37-44,共8页
为探讨遥感蒸散发数据补充研究区水文资料的能力,及其在SWAT模型应用中对径流和蒸散发模拟精度的影响。以淮河上游息县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建模,并利用实测径流资料与遥感蒸散发数据(MOD16A2)设置3种参数率定情景:仅实测径流率定参数(S1)... 为探讨遥感蒸散发数据补充研究区水文资料的能力,及其在SWAT模型应用中对径流和蒸散发模拟精度的影响。以淮河上游息县控制流域为研究区建模,并利用实测径流资料与遥感蒸散发数据(MOD16A2)设置3种参数率定情景:仅实测径流率定参数(S1)、仅遥感蒸散发率定参数(S2)、径流与蒸散发同时率定参数(S3),分析不同情景下径流与蒸散发过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从径流模拟而言,S2、S3较S1的模拟精度(NS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S3在S2的基础上有较明显的改善;从子流域尺度上的蒸散发模拟而言,S1至S3模拟精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在采用径流与蒸散发同时率定时,S3比S2情景NS系数上升的子流域个数占总数的46%。通过逐步深入探究遥感蒸散发数据在SWAT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对参数率定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径流与蒸散发的模拟精度产生的变化,此方法也可推广到其他水文模型,在区域尺度水资源管理与利用上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MOD16A2 蒸散发 径流 模拟精度 子流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旬河流域气候变化水文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梅嘉洺 唐亚男 +3 位作者 李仪 刘洋 姜庆虎 陈玺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径流量是体现流域水量特征的重要指标。旬河作为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其径流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储水量。以历史时期(1995-2015年)旬河流域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选择驱动SWAT水文模型,定量探究旬河流... 径流量是体现流域水量特征的重要指标。旬河作为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其径流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储水量。以历史时期(1995-2015年)旬河流域实测径流量数据为基础,选择驱动SWAT水文模型,定量探究旬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校准期和验证期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和0.87,Nash-Sutteliffe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85和0.84,SWAT水文模型对旬河流域径流量模拟结果良好。采用英国Hadley气候中心预测的未来气候模式RCP2.6、RCP4.5、RCP6.0、RCP8.5,对2036-2055年的气象数据进行4种未来气候情景模拟,发现在历史气候情景下,三季度降水量对全年径流量贡献度最大,且四季度的径流量对三季度的降水量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在RCP8.5情景下,雨季将提前且持续周期延长。研究结果可为政策部门在水资源宏观调控、极端气候预防和防洪减灾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旬河流域 气候变化 swat模型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根河流域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雅倩 岳永杰 +3 位作者 乌云珠拉 伊丽茜 李旭 赵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6-263,共8页
为了研究根河流域38年间蒸散(ET)、潜在蒸散(PET)的年际、年内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格局,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蒸散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根河流域1980—2017年ET值、PET值整体呈增加趋势。(2)根河流域ET与PET的年内变化总... 为了研究根河流域38年间蒸散(ET)、潜在蒸散(PET)的年际、年内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格局,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蒸散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根河流域1980—2017年ET值、PET值整体呈增加趋势。(2)根河流域ET与PET的年内变化总体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分布。(3)根河流域的ET值在空间上呈现流域上游高,中下游低的分布格局;PET值在空间上呈现西南>东北>东南的分布规律。(4)根河流域的生长期、完全冻结期、融冻期ET值均呈现增加趋势,始冻期ET值呈降低趋势,4个时期平均ET值差异性表现为生长期>融冻期>始冻期>完全冻结期。(5)根河流域多年ET值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大小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沼泽地;而PET的排序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沼泽地。(6)根河流域蒸散量与降水量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根河流域的蒸散量变化及其冻融作用对当地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根河流域 时空分布 冻土区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昊 倪福全 +1 位作者 邓玉 沈敬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6,共9页
嘉陵江流域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水源区,其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实现我国新发展格局有重要影响。基于SWAT模型对嘉陵江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1981-2020年及典型年嘉陵江流域的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采用Mann-Kendall(M-K)分... 嘉陵江流域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水源区,其水资源状况的变化对实现我国新发展格局有重要影响。基于SWAT模型对嘉陵江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1981-2020年及典型年嘉陵江流域的蓝、绿水时空分布特征,采用Mann-Kendall(M-K)分析年际间蓝、绿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31 mm,为蓝、绿水资源量之和,蓝水资源量多年均值为386 mm,占降水量的41.5%;绿水资源量多年均值为545 mm,占降水量的58.5%,1981-2020年流域降水量和绿水资源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蓝水资源量呈减少趋势。特枯水年、平水年、特丰水年的蓝水资源量分别为165.61、456.71和643.70 mm,绿水系数在典型年变化差异较大。空间上,流域内蓝水资源量、绿水资源量与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相似,呈现从上游到下游先减小后增大、西少东多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水资源 时空分布 swat模型 M-K检验 嘉陵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之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侯统昭 李锦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82-286,共5页
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USDA-ARS)研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水土评估工具(SWAT),具有强大的物理机制。近年来,它被认为是最适合模拟在不同土壤、土地利用和管理大流域中,长期土地管理对于水、土沙、营养物质及农业化学物质的影响。介绍S... 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USDA-ARS)研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水土评估工具(SWAT),具有强大的物理机制。近年来,它被认为是最适合模拟在不同土壤、土地利用和管理大流域中,长期土地管理对于水、土沙、营养物质及农业化学物质的影响。介绍SWAT模型的原理及基础数据库之建立,并搜集SWAT模型应用研究之文献(1999-2008年),以统计分析SWAT模型目前的研究现况,作为日后应用SWAT模型进行相关研究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分布式水文模型 基础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长江上游径流影响预估 被引量:30
20
作者 秦鹏程 刘敏 +3 位作者 杜良敏 许红梅 刘绿柳 肖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5-415,共11页
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5 个气候模式在3 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的预估结果驱动SWAT 水文模型,预估了21 世纪气候变化对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季节分配以及极端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预估的长江上游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 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5 个气候模式在3 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的预估结果驱动SWAT 水文模型,预估了21 世纪气候变化对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季节分配以及极端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预估的长江上游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21 世纪末较当前(1986-2005 年)升高1.5 ~ 5.5℃,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在21世纪30 年代后高于当前气候平均值,21 世纪末相对于当前增加5%~ 15%。流域内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空间差异,金沙江和岷沱江流域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幅度均大于流域平均值。预估的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及各月平均径流均有增加趋势,在21 世纪30 年代后高于当前多年平均值,21 世纪中期增加4%~ 8%,21 世纪末增加10%~ 15%。预估的径流年内分布的均匀性有所增加,但年际变化明显增大,极端旱涝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预估的各子流域径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存在差异,金沙江和岷沱江流域年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年内分布变化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为低敏感;嘉陵江流域、乌江流域和长江上游干流径流增加幅度大,同时极端丰枯出现的频率和程度增加显著,是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 长江上游 swat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