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愿 狄生伟 +3 位作者 崔世泉 田亚光 林旭 白会新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教学过程中挖掘后备力量的重要性,水桶效应,发展和辩证思维,职业责任心,践行科学、认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心怀对动物生命的敬畏,秉承动物福利生产理念等思政元素,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案例展示、课堂讨论、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将上述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饲养管理”课程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 三农情怀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与通识联建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路径实现——以清华大学“沙漠里的课堂”为例
2
作者 钟茂华 黄弘 +1 位作者 史高科 吴乐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1-247,共7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授课团队对高校思政与通识联建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经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天山山脉周边环境历时21年的考察和调研后,授课团队于2023年开设了通识课程“沙漠里...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授课团队对高校思政与通识联建课程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经过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天山山脉周边环境历时21年的考察和调研后,授课团队于2023年开设了通识课程“沙漠里的课堂”。该课程针对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重大工程,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学习、现场参观、课外调研等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红色资源、大国重器、古城遗址、乡村振兴等。课程聚焦于提升学生对我国西北边疆的了解,引导青年一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增强斗争精神。2024年,清华大学把该课程列为思政选修课与通识课联建课程。该文介绍了“沙漠里的课堂”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分析“沙漠里的课堂”课程建设思路与实践,总结了课程在强化思政引领力方面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课程 社会实践 沙漠里的课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研究方法的出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2
3
作者 侯勇 肖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口述史研究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重要研究方法。从出场逻辑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研究方法的历史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期积淀,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研究方法应用,不仅回应... 口述史研究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重要研究方法。从出场逻辑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研究方法的历史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期积淀,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研究方法应用,不仅回应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代化的使命期盼,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学应用口述史研究方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具体表现为以思想政治教育记忆的个体视角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叙事空间、以口述史访谈实践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以追溯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与串联集体记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社会认同、以采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记载与传承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与家国记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研究方法的实践应用,需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重大实践活动亲历者的记忆开采、进一步激发与培育研究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想象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研究的田野边界、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口述史研究的实践情境,从而推动口述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科学应用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 口述史 研究方法 社会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4
4
作者 曾天山 徐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7,共11页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工程。教育强国建设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需求,聚焦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全面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现实状况,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使命和责任:以思政引领力为方向引领,以人才竞争力为重要使命,以科技支撑力为战略部署,以民生保障力为根本支撑,以社会协同力为基本保障,以国际影响力为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思政引领力 人才竞争力 科技支撑力 民生保障力 社会协同力 国际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生存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向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董雅华 舒练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既是对现实的人的个体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肯认,也是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指认,强调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正是其突出的理论特质。着眼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实践生存论通过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生存论既是对现实的人的个体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肯认,也是对人的社会历史性生存意义和需要的指认,强调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正是其突出的理论特质。着眼于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实践生存论通过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统合,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和价值研究建立内在统一的和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哲学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理论视界,有利于促成现存的“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视域融合,从而能克服单一论导致的解释力不足、引领力阙如的局限。立足实践生存论,再思、再释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存在,存在为何”,敦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存在、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等基本问题的研究范式走向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融合,以破解传统研究范式局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难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达成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实现政治性功能与精神性功能的有机融合。通过双向关系性思维的运思、回归人之生存和发展的感性实践以及澄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形上意蕴,构筑精神家园。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实践生存论转向,将充分彰显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生存论 研究范式转向 人的社会性生存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助农教育体系的前期架构探析
6
作者 位亚路 林思琦 +2 位作者 王长勇 罗培轩 林有鸿 《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 2025年第2期59-62,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以“大思政课”为核心的助农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农业、扎根基层。文章聚焦该体系的前期架构,围绕被服务地的乡村类型及留才方式进行划分,提出A类村应以产业整合和创业带动为重点,B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以“大思政课”为核心的助农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农业、扎根基层。文章聚焦该体系的前期架构,围绕被服务地的乡村类型及留才方式进行划分,提出A类村应以产业整合和创业带动为重点,B类村强化农旅融合与实践平台建设,C类村则突出“本村特色”特色与灵活参与机制。同时,探讨助农教育教学资源来源的广泛化,强调教学资源应具有多元性、贴合性和自主创新性,为构建服务农业、适应乡村、推动实践的教育体系提供基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助农教育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创新
7
作者 李健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以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建设为背景,分析当前该模式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育人力量下沉不足、模式管理落实不到位、育人抓手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思政教育的精准化、场景化、互动化、协同化等创新路径,... 以高职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建设为背景,分析当前该模式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育人力量下沉不足、模式管理落实不到位、育人抓手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思政教育的精准化、场景化、互动化、协同化等创新路径,并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学生参与度,构建评价反馈机制等措施,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效果,以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8
作者 张艺 王耀 贾云洁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22-125,共4页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农业管理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与新农科的要求一致,要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农业专业人才,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这一课程能培育更多能够科学做出农业项目投资决策的人才,提高该...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农业管理领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与新农科的要求一致,要培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农业专业人才,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这一课程能培育更多能够科学做出农业项目投资决策的人才,提高该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新农科建设的题中之意。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不强、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考核评价方式不健全的问题。因此,该文提出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方法多样化,增加课程吸引力;考核方式多元化,构建全面考核新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业管理 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 课程教学改革 思政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基、价值、进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审思
9
作者 任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3-47,共5页
“从何比较”“缘何比较”“何以比较”的问题,是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从哲学层面而言,“精神政治”是“可比”的共识;从基本原理层面而言,“个人与社会互动”是“可比”的表现;从实践层面而言,“政治现代... “从何比较”“缘何比较”“何以比较”的问题,是新时代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现实问题。从哲学层面而言,“精神政治”是“可比”的共识;从基本原理层面而言,“个人与社会互动”是“可比”的表现;从实践层面而言,“政治现代化”是“可比”的根据。比较思想政治研究有助于提升受教育者素质、反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汲取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促进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可采取以下策略:坚持问题导向,增进学科引领力;深化研究视角,提升学科解释力;挖掘内外资源,激发学科生长力;拓展研究方法,增强学科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政治 个人与社会互动 政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学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路径探索
10
作者 陈杨 姜超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84-188,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农学专业学生因受专业特点限制,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展农学专业社会实践。总之,农学专业学生应积...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农学专业学生因受专业特点限制,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从而更好地开展农学专业社会实践。总之,农学专业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还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高校和社会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确保农学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实践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农学专业 实践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调查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贺亚亚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4期193-196,共4页
以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培养学生振兴乡村的责任担当,提升强农强国的专业技能为目的,该探索在农村社会调查的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确立“国家需求”“专业素养”“乡村发展”3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重构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内... 以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培养学生振兴乡村的责任担当,提升强农强国的专业技能为目的,该探索在农村社会调查的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确立“国家需求”“专业素养”“乡村发展”3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重构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深挖该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思政元素素材库,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农村社会调查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并完善思政教学反馈机制及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该实践在帮助学生明确“国家需求”,了解“乡村发展”及提升“专业素养”上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步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林经济管理 课程思政 农村社会调查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能的泛化与回归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阳 翁伟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55,共5页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重要论述和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践要求,高校辅导员存在职能泛化现象,即角色定位模糊,职责边界不明;高校思政工作整体规划不够,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队伍配比设置不到位不科学致使辅导...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重要论述和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践要求,高校辅导员存在职能泛化现象,即角色定位模糊,职责边界不明;高校思政工作整体规划不够,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队伍配比设置不到位不科学致使辅导员工作分工失衡;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导致辅导员职能难以聚焦。实现高校辅导员职能的有效回归,可以在“大思政”格局中明确辅导员职能任务、增强主体性、提升核心能力、营造辅导员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三全育人” 大思政 职能回归 身份回归 主体性 价值回归 职能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理论审思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谦 唐伊豆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8,共9页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理论的途径,更是引导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需要在认识各学段学生社会化需求特点基础上给予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整体设计...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理论的途径,更是引导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需要在认识各学段学生社会化需求特点基础上给予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整体设计和积极引导。在纵向学段衔接向度上,从教育内容、实施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整合教育资源;在横向多元参与主体向度上,关注学校、家庭、社区、互联网空间等力量的整合,构建全方位育人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中小学一体化 青少年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内容及建设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学俭 徐曼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 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深刻影响着空间格局,空间成为解析社会现象、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场域。空间与社会的互动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空间趋向合理化,使空间变革愈加富有社会化特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行为实践、社会关系在一定的空间当中被塑造和完善,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作用下逐渐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在阐释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概念、分析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空间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路和举措: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广泛传播,在对空间的占有当中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基础;掌握变革社会的力量,通过对空间主体的培养塑造凝聚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主体力量;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通过对空间关系的协调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人与社会关系 社会变革 空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实践“无形课堂”的内涵特征、功能导向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5
作者 符茂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2-36,共5页
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大学生增强实践本领、增长真才实学的“无形课堂”,有着启发性、实践性、协作性和创造性的内涵特征。广泛深入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锤炼意志品... 社会实践活动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大学生增强实践本领、增长真才实学的“无形课堂”,有着启发性、实践性、协作性和创造性的内涵特征。广泛深入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锤炼意志品格、提升实践能力。高职院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扩充思政教育内容,增强思政教育功能,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 无形课堂 大学生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态度的影响成效及机制研究--基于江苏省内8所大学的实证分析
16
作者 王云白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理想信念、社会包容与友爱、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以及政治效能感、政府工作评价、家国情怀等社会态度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大学生情怀深厚、信任包容,社会态度赤诚且温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直接的知识学习、...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理想信念、社会包容与友爱、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以及政治效能感、政府工作评价、家国情怀等社会态度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大学生情怀深厚、信任包容,社会态度赤诚且温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直接的知识学习、隐性的育人氛围、大学生对学校公共事务的参与对大学生的社会态度产生了正向积极的影响。其中,直接的知识学习与学校公共事务参与对其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隐性课程的协同效应尚不明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积极践行课程思政,在涵养情怀的同时,融入参与社会生活所需的实用性知识与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态度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教育在防止返贫中的作用——以张家口坝上地区为例
17
作者 吕彦彬 田再民 +3 位作者 魏东 孟悌清 张宏宇 王玉斌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期129-133,共5页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差,产业不发达,人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具有很高返贫风险,对美丽乡村建设构成严重挑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教育对防止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保护脱贫攻...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但是贫困地区发展基础差,产业不发达,人民科技文化素质较差,具有很高返贫风险,对美丽乡村建设构成严重挑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教育对防止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保护脱贫攻坚的成果,研究张家口市坝上贫困地区教育在防止返贫中的作用,以期为采取措施优化乡村振兴效率,防止脱贫后再次返贫。以河北张家口市坝上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和现场调研的方法,分析贫困农户家庭现状、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与社会培训教育情况。综合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完善中小学硬件设施,将常见慢性疾病纳入科普课程;建立高校教学科研基地,增加产业投资;有组织、有针对性、系统地开展社会培训,尤其引入有关科研院校的高档次培训人员;向村集体派出强有力的干部,开展思政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贫困户 社会培训教育 教学科研基地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优化
18
作者 谢云 姚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263-265,270,共4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升个体价值、助力学科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课程思政能力不强、思政方式与体系有待改善、思政内容有待丰富等问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应当培育高质量的教研团队...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能够有效提升个体价值、助力学科发展和服务乡村振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存在课程思政能力不强、思政方式与体系有待改善、思政内容有待丰富等问题。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应当培育高质量的教研团队,探索适宜的思政教学方式,深挖具有农经特色的思政教学内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改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经济管理 课程思政 路径优化 三全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学异化的景观表征与消解路径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霄 秦在东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5,共8页
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形塑的影像元素作为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中,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因为对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工具与艺术... 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所形塑的影像元素作为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运用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和提质增效中,已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师的必然选择。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因为对前沿技术手段和新颖教学方法所呈现的工具与艺术性表象过度迷恋,而将教学引向景观社会,导致思政课教学中的部分真实情境被景观所遮蔽,教学主体性隐匿、教学内容程式化以及教学方式形式化等问题凸显,进而导致思政课教学陷入自我向度、价值向度和实践向度的分离,偏离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将高校思政课教学驱离由“景观”编织的表象世界,需注重思政课内涵式发展要求,实现思政课教学在以“我”为主体的“自我向度”、以内容为引领的“价值向度”和以现实为导向的“实践向度”三重维度的回归,重构思政课教学的“真实境遇”,使思政课教学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轨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高校思政课教学 景观社会理论 教学异化 消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大思政课”善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志强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3-119,共7页
“大思政课”善用社会大课堂的理念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实践教学又助力学生涵育职业素养,从而推动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破解“大思政课”善用社会大课堂的教学困境,可从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科学设... “大思政课”善用社会大课堂的理念为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指明了方向,实践教学又助力学生涵育职业素养,从而推动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奠定了思想基础。为破解“大思政课”善用社会大课堂的教学困境,可从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科学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精心组织实践教学等方面持续发力,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思政课” 社会大课堂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