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的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寇发荣 李冬 +1 位作者 许家楠 孙凯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8-53,共6页
提出一种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进行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的时滞控制。对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进行了响应特性试验,采用一维线性插值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拟合,并得到了含纯时滞的作动器简化模型... 提出一种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进行电动静液压主动悬架的时滞控制。对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进行了响应特性试验,采用一维线性插值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拟合,并得到了含纯时滞的作动器简化模型。针对作动器的惯性响应设计了内模控制器,利用一阶泰勒表达式转化成了PID控制器形式;将作动器的纯时滞视为理想主动力的时滞,设计了Smith时滞补偿控制器。搭建了EHA主动悬架的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内模-Smith时滞补偿控制能使作动器输出的主动力在时间上得到较好的控制,明显改善了主动悬架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电动静液压式作动器 内模控制 smith时滞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
2
作者 王骏骋 周明垚 章世伟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5-763,723,共10页
针对传统史密斯-一型模糊控制在变参数工况下的时滞补偿不足与鲁棒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将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位移作为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全面捕捉并响... 针对传统史密斯-一型模糊控制在变参数工况下的时滞补偿不足与鲁棒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将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位移作为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全面捕捉并响应车辆动态变化;通过引入上下隶属度函数,明确了模糊变量隶属度区间,进而计算出不同模糊规则下的激活度区间,显著提升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创新性地引入Center-of-sets算法优化模糊降阶过程,避免归一化重复计算,提升系统执行速度与实时性。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在提升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效果与鲁棒性方面表现优异,有效应对复杂多变行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磁流变减振器 补偿 史密斯 区间二型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过程的时滞补偿预测控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崔俊锋 王长远 +3 位作者 王琦 周艳丽 熊光华 杨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35-747,共13页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中具有非线性强、时滞大、时滞特性难处理等特性,传统列车制动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对磁浮列车制动过程的精准速度控制。为解决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时滞问题,提高制动控制精度,提出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中具有非线性强、时滞大、时滞特性难处理等特性,传统列车制动控制方法难以实现对磁浮列车制动过程的精准速度控制。为解决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时滞问题,提高制动控制精度,提出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制动过程的时滞补偿预测控制方法。首先,根据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实际运行数据,利用带有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列车模型参数,建立列车自回归模型。然后,根据得到的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和Smith预估器构建带时滞补偿的广义预测控制器并分析其控制律更新过程,实现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纯滞后补偿,降低列车制动过程中时滞特性的影响。最后,基于某磁浮线现场数据,以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为被控对象进行实验仿真,并比较时滞补偿广义预测控制方法与传统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对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速度跟踪控制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时滞补偿广义预测控制器能够以更高的精度实现对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速度跟踪,且与传统广义预测控制方法相比,系统跟踪误差更小并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所提出的时滞补偿广义预测控制算法不仅解决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动过程的时滞问题,而且有效提高了列车制动控制的精度,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制动过程 补偿 广义预测控制 smith预估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A半主动悬架自适应Smith预估时变时滞补偿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寇发荣 李冬 +1 位作者 许家楠 方涛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5-1012,共8页
由于传统Smith预估补偿控制对采用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 Hydrostatic Actuator,EHA)半主动悬架只能进行临界时滞时间的补偿,设计了一种自适应Smith预估时变时滞补偿控制器。通过计算含时滞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临界时滞,结合小时滞下悬... 由于传统Smith预估补偿控制对采用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lectro Hydrostatic Actuator,EHA)半主动悬架只能进行临界时滞时间的补偿,设计了一种自适应Smith预估时变时滞补偿控制器。通过计算含时滞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临界时滞,结合小时滞下悬架系统不会发生失稳的条件,得到了含时滞EHA半主动悬架时滞的时变特性,并验证了该时滞补偿控制器对时变时滞补偿的有效性。利用模糊控制算法求取了含时滞EHA悬架的半主动控制力,并进行了时变时滞补偿。建立了含自适应Smith预估时变时滞补偿控制的EHA半主动悬架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对比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时滞为0.05 s和0.1 s时,自适应Smith预估时变时滞补偿控制下的悬架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的均方根值分别改善了14.6%,5.5%和29.5%,15.5%;相比于传统Smith预估时滞补偿控制,时滞补偿效果分别提高了39.7%,41%和1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半主动悬架 自适应smith预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滞后时间削弱与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向阳 高志强 +1 位作者 田森平 哀薇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60,共12页
针对具有变时滞、变参数和扰动的大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滞后时间削弱与自抗扰控制方法,综合应用了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自抗扰补偿控制.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了系统的边界模型确定控制器参数... 针对具有变时滞、变参数和扰动的大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控制问题,本文提出了滞后时间削弱与自抗扰控制方法,综合应用了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自抗扰补偿控制.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前馈控制器的设计中采用了系统的边界模型确定控制器参数取值范围;采用系统边界模型输出与系统实际输出的动态加权和作为反馈控制器的输入.为了提高系统控制的性能,自抗扰补偿控制回路的设计基于标称模型的补偿控制器.理论证明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其在具有模型参数变化、滞后时间变化和外部扰动情况下,能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不确定系统 自抗扰控制 间削弱 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抗扰控制的船载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研究
6
作者 周卫鹏 李文龙 +2 位作者 丁仕风 刘鹏 周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2,共6页
船载主动式升沉补偿系统存在时滞性、非线性、强干扰、不确定性等问题,极大程度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能。将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运用于船载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控制算法设计中,对系统和自抗扰控制算法进行数学建模,并将自抗扰控制与经典PI... 船载主动式升沉补偿系统存在时滞性、非线性、强干扰、不确定性等问题,极大程度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能。将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运用于船载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控制算法设计中,对系统和自抗扰控制算法进行数学建模,并将自抗扰控制与经典PID控制的效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自抗扰控制算法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与抗干扰能力。在6级海况风浪流全耦合环境载荷与多种海况环境载荷进行仿真分析,补偿精度高达98%,验证了基于自抗扰控制的船载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高适应性。开展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升沉补偿系统模型试验,整体补偿效率达到84%以上,验证了系统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性能,在该领域工程的推广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抗扰控制 主动式升沉补偿 系统 抗干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量时滞过程解耦Smith控制 被引量:14
7
作者 黄灿 桂卫华 +2 位作者 阳春华 蒋朝辉 谢永芳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3-1398,共6页
针对实际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多输入多输出时滞过程,构造多变量Smith预估控制结构,提出基于对象模型伴随矩阵的解耦器设计方法.通过对解耦后对象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分析,获得对象的简化一阶数学模型.根据Smith预估控制结构闭环特征方程的特点... 针对实际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多输入多输出时滞过程,构造多变量Smith预估控制结构,提出基于对象模型伴随矩阵的解耦器设计方法.通过对解耦后对象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分析,获得对象的简化一阶数学模型.根据Smith预估控制结构闭环特征方程的特点,利用Butterworth滤波器极点配置的原理,对解耦后的多变量时滞过程设计PI控制器.结合实际过程中常见的不确定性,分析了控制系统保证鲁棒稳定性的充要条件.最后以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过程 解耦 smith控制 鲁棒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域阻尼控制的时滞影响分析及时滞补偿设计 被引量:28
8
作者 袁野 程林 +1 位作者 孙元章 张剑云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6-9,共4页
基于相量测量单元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使得电力系统向广域监测与控制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信号传输和处理过程中时滞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征值分析表明,时滞τ的影响可以转化为与角频率ω相关的相位滞后和与衰减因子σ相关的增益放大... 基于相量测量单元技术的广域测量系统使得电力系统向广域监测与控制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信号传输和处理过程中时滞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征值分析表明,时滞τ的影响可以转化为与角频率ω相关的相位滞后和与衰减因子σ相关的增益放大,从而对闭环系统的区间模式阻尼和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文中利用相位超前/滞后模块和增益调节模块,构成时滞补偿环节,以消除时滞的影响,保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等值两机系统上的时域仿真,对不同时滞条件下的区间模式阻尼和补偿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时滞补偿环节能够在一定时滞范围内有效地维持采用远方反馈信号的阻尼控制效果,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测量系统 区间阻尼控制 线性矩阵不等式 特征值偏移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率平衡及时滞补偿相结合的双级式变流器协调控制 被引量:41
9
作者 王成山 李霞林 郭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109-117,16,共9页
在光伏、锂电池储能等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微网中,包含DC/DC和DC/AC两级功率变换模块的双级式功率变流器作为能量汇集和交换的核心设备而得到广泛应用,其协调控制则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首先利用经典控制理论从动态性能方面分别对前... 在光伏、锂电池储能等分布式发电系统及微网中,包含DC/DC和DC/AC两级功率变换模块的双级式功率变流器作为能量汇集和交换的核心设备而得到广泛应用,其协调控制则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首先利用经典控制理论从动态性能方面分别对前后级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然后在全系统状态空间小信号模型基础上,利用特征值理论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为抑制暂态时直流母线电压冲击和波动,提出基于功率平衡和时滞补偿(一阶微分环节)相结合的前馈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控制器设计和分析方法获得的系统动态与稳态性能和理论分析一致;应用该前馈补偿方法,能有效抑制暂态时直流母线电压冲击和波动,提高系统动态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双级式变流器 协调控制 功率平衡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位移反馈控制的主动增加时滞补偿方法及其试验验证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军龙 代晶辉 +3 位作者 张春巍 李芦钰 欧进萍 郝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5-191,共7页
时滞是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时滞不仅会降低控制系统的性能,严重时会造成系统失稳、控制发散。针对此问题,研究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基于单自由度系统时滞的稳定性理论分析,确定系统最大允许时滞量的解析解,该阈值可以... 时滞是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时滞不仅会降低控制系统的性能,严重时会造成系统失稳、控制发散。针对此问题,研究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基于单自由度系统时滞的稳定性理论分析,确定系统最大允许时滞量的解析解,该阈值可以作为确定何时应用时滞补偿技术的一个评判指标;其次,当作动器实际时滞量大于最大允许时滞量时,常规时滞补偿方法将会失效,提出了基于位移反馈的主动增加时滞的补偿新方法,并定性结合定量详细分析了主动控制算法的参数影响规律;最后,以单层剪切型框架结构为被控对象,进行了多种输入激励下基于位移反馈的主动增加时滞补偿试验验证。大量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保证系统稳定性的同时获得一定可观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最大允许 增加补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半主动悬架时滞补偿控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寇发荣 范养强 +2 位作者 张传伟 杜嘉峰 王哲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111-2117,共7页
为了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结构。进行了EHA作动器的性能试验分析,建立了EHA半主动悬架的键合图模型,计算了EHA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临界时滞,分析了时滞对EHA半主动悬架... 为了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结构。进行了EHA作动器的性能试验分析,建立了EHA半主动悬架的键合图模型,计算了EHA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临界时滞,分析了时滞对EHA半主动悬架幅频特性和减振性能的影响,设计了Smith预估时滞补偿控制器,进行了EHA模糊控制半主动悬架的时滞补偿仿真分析。结果表明,EHA半主动悬架具有较好的阻尼可控性;然而随着时滞的增大,悬架系统会出现"轮跳"现象;在Smith时滞预估补偿控制下,EHA半主动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减小约30%,轮胎动载荷减小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静液压作动器 半主动悬架 模糊控制 预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时滞补偿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清 伍晓红 +3 位作者 戴红 范健 周进雄 张陵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时滞导致控制力的不同步实施,不仅降低控制系统的性能,而且会使动力系统不稳定。针对这个实际问题,本文对时滞补偿及时滞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控制律采用现代最优控制方法设计,采用移项法补偿时间滞后。数值结果表明,所提控制... 时滞导致控制力的不同步实施,不仅降低控制系统的性能,而且会使动力系统不稳定。针对这个实际问题,本文对时滞补偿及时滞对控制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控制律采用现代最优控制方法设计,采用移项法补偿时间滞后。数值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系统的峰值响应,而且能够保证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补偿 移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A半主动悬架时滞补偿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寇发荣 王哲 +2 位作者 范养强 杜嘉峰 李冬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39,共6页
为了改善汽车平顺性,设计了车辆电动静液压(EHA)半主动悬架结构。计算了EHA半主动悬架系统临界时滞,分析了时滞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mith时滞预估补偿器,并将其应用于模糊控制EHA半主动悬架的时滞补偿,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 为了改善汽车平顺性,设计了车辆电动静液压(EHA)半主动悬架结构。计算了EHA半主动悬架系统临界时滞,分析了时滞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mith时滞预估补偿器,并将其应用于模糊控制EHA半主动悬架的时滞补偿,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器能够对补偿环节的悬架模型参数误差进行修正,提高了悬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可有效减小时滞对该半主动悬架的影响,从而改善其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A 半主动悬架 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 抗干扰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系统的鲁棒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井岗 李临生 陈志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1-53,共3页
针对时滞过程控制对象 ,提出了一种鲁棒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方法。在常规Smith预估控制系统中 ,引入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鲁棒控制器 ,构成一种二自由度控制结构 ,能有效地抑制被控过程参数变化和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使系统同时获得良好... 针对时滞过程控制对象 ,提出了一种鲁棒二自由度Smith预估控制方法。在常规Smith预估控制系统中 ,引入基于内模控制原理的鲁棒控制器 ,构成一种二自由度控制结构 ,能有效地抑制被控过程参数变化和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使系统同时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 ,克服了常规Smith预估控制的不足 ,而且控制算法简单 ,便于实际系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鲁棒控制 二自由度控制 smith预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估补偿器柔性机械臂振动时滞控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菲 马天兵 +2 位作者 熊能 张建君 罗智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95,共4页
为解决影响柔性机械臂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控制效果的时滞问题,在线性二次型高斯(liner quadratic Gauss,LQG)最优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应用Smith预估器进行时滞补偿,设计出针对LQG算法控制的时滞问题补偿策略,并根据Lyapunov方法进... 为解决影响柔性机械臂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控制效果的时滞问题,在线性二次型高斯(liner quadratic Gauss,LQG)最优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应用Smith预估器进行时滞补偿,设计出针对LQG算法控制的时滞问题补偿策略,并根据Lyapunov方法进行新策略的稳定性证明,最后搭建柔性机械臂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通过李沙育图形辨识出时滞常数,分别进行添加时滞补偿前后的LQG控制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时滞补偿后前机械臂前两阶模态振动抑制效果分别达到9.5 d B和8.1 d B,优于时滞补偿前LQG算法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QG算法 smith预估器 补偿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系统的LM-Smith神经网络控制器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龙庭 曹顺安 胡家元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1118,共4页
针对Smith控制对时滞系统抗干扰性差的弱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辨识的LM-Smith控制器。该控制器在经典Smith控制中引入神经元模型,实时辨识时变被控对象,使预估模型能准确跟踪被控对象,实现对时滞环节的完全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 针对Smith控制对时滞系统抗干扰性差的弱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辨识的LM-Smith控制器。该控制器在经典Smith控制中引入神经元模型,实时辨识时变被控对象,使预估模型能准确跟踪被控对象,实现对时滞环节的完全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构造简单、准确性好、鲁棒性较强,改善了经典Smith控制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 smith控制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炉温不确定时滞系统Smith免疫预测控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雪松 欧阳峣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956-2959,共4页
针对钢铁炉温不确定时滞系统,将免疫反馈控制与Smith预估控制结合而提出了一种Smith免疫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克隆选择实现滚动优化避免了求Diophantine方程及逆矩阵,不需要复杂的推导,可以在线调整Smith预估器的时滞时间常数和对扰动进... 针对钢铁炉温不确定时滞系统,将免疫反馈控制与Smith预估控制结合而提出了一种Smith免疫预测控制方法。利用克隆选择实现滚动优化避免了求Diophantine方程及逆矩阵,不需要复杂的推导,可以在线调整Smith预估器的时滞时间常数和对扰动进行补偿,消除传统Smith预估对模型的依赖。通过实验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对外部干扰及系统建模误差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将该方法应用于钢铁高炉炉温控制过程,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th控制 人工免疫 预测控制 系统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滞补偿器的航空发动机最优滑模预测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寿生 陈长发 +3 位作者 周磊 苗卓广 翟旭升 张子阳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7-789,797,共4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时滞(即延迟)问题,提出了基于时滞补偿器的滑模最优预测控制。定义特殊线性变换,将原发动机中含状态量和控制量时滞环节的控制系统化为无时滞系统;在新的坐标系下采用时滞补偿器以最小修正误差建立最优... 针对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时滞(即延迟)问题,提出了基于时滞补偿器的滑模最优预测控制。定义特殊线性变换,将原发动机中含状态量和控制量时滞环节的控制系统化为无时滞系统;在新的坐标系下采用时滞补偿器以最小修正误差建立最优二次型指标,求出最优的滑模预测控制量并进行亍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补偿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中时滞环节带来的影响,对系统进行提前控制,系统响应速度较快,整体效果达到预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补偿 滑模控制 预测控制 最优滑模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过程时滞现象的补偿与控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启志 王晓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36-2841,共6页
时滞是工业生产过程中被控对象的一种重要特性,时滞越大,控制系统的品质降低越严重,因此长期以来时滞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研究中一个热门课题。而强时滞又是公认的一种最难控制的对象特性。提出一种强时滞系统弱化成一个小时滞系统的方... 时滞是工业生产过程中被控对象的一种重要特性,时滞越大,控制系统的品质降低越严重,因此长期以来时滞控制系统是过程控制研究中一个热门课题。而强时滞又是公认的一种最难控制的对象特性。提出一种强时滞系统弱化成一个小时滞系统的方法与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鲁棒滤波器,将时滞弱化过程中,模型不匹配误差所产生的高频干扰信号滤去,使系统成为一个真正弱化的时滞系统。然后通过时滞弱化系统固有的操作频率来合理分配滤波器与控制器在整个系统中所提供的相位与振幅,达到系统各组成环节的协调优化与统一。同时,提出一种改进型的PID控制器及其参数整定方法,结合工业热交换温度控制系统说明方法的应用。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调节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控制 鲁棒滤波器 控制器参数优化 系统协调与统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波浪作用下海洋平台主动控制的时滞补偿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嵇春艳 李华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5-101,共7页
基于预测控制理论,研究了适用于海洋平台的时滞补偿控制算法。该方法借助于随机波浪力的近似公式和卡尔曼滤波原理,推导出了随机波浪力向前一步预测公式,同时采用卡尔曼滤波方程,实现了对状态向量向前一步预测。利用随机波浪力及状态向... 基于预测控制理论,研究了适用于海洋平台的时滞补偿控制算法。该方法借助于随机波浪力的近似公式和卡尔曼滤波原理,推导出了随机波浪力向前一步预测公式,同时采用卡尔曼滤波方程,实现了对状态向量向前一步预测。利用随机波浪力及状态向量的实时在线预测公式,推导出最优控制力向前一步预测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不仅适用于反馈控制系统而且适用于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的时滞补偿算法。采用一典型海洋平台为数值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时滞范围内对海洋平台主动控制中时滞的补偿效果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 主动控制 补偿 随机波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