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轨道交通全联网(SRT-IoT)——更广泛的互联互通 被引量:4
1
作者 窦军 曾华燊 +1 位作者 谭献海 张新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9-1204,共6页
以轨道交通行业为背景,以智慧轨道交通(SRT)为对象,研究智慧轨道交通"全联网"(IoT)的基本组成框架和关键技术。将IoT置于下一代Internet背景之中,提出了以"智慧轨道交通骨干通信网"(SRT-BCN)为核心、以"基础... 以轨道交通行业为背景,以智慧轨道交通(SRT)为对象,研究智慧轨道交通"全联网"(IoT)的基本组成框架和关键技术。将IoT置于下一代Internet背景之中,提出了以"智慧轨道交通骨干通信网"(SRT-BCN)为核心、以"基础接入网-资源网络"为轨道交通信息源和受主网络的"智慧轨道交通全联网(IoT for SRT,SRT-IoT)"的系统组成框架。针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特点,进一步将智慧轨道交通基础接入—资源网中与轨道交通有关部分划分为"列车接入—资源网"(TARN)和"地面接入—资源网"(GARN),并分析智慧轨道交通骨干通信网(SRT-BCN)和外围接入/资源网的特点,讨论相关的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与列车相关的TARN技术,得出需要进一步发展TARN相关网络技术的结论,为实现SRT-IoT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轨道交通 智慧轨道交通全联网 智慧轨道交通骨干通信网 列车接入-资源网 地面接入-资源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旅融合视域下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数智化设计方法研究
2
作者 陈子仟 李丽华 全利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1-449,共9页
目的致力于探索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数智化手段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的功能性、便捷性和用户体验等,为乘客打造一个高效、舒适且互联互通的出行环境。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 目的致力于探索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如何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数智化手段提升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的功能性、便捷性和用户体验等,为乘客打造一个高效、舒适且互联互通的出行环境。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使用群体的需求与偏好;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结果分析确立指标权重。结果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工具应用于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中,可以帮助政府部门、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和设计师等利用科学数据全面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精准满足乘客的功能性、文化性、情感性需求。结论探索一套适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的公共设施数智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着眼于乘客的真实需求,兼顾科技发展趋势,有效促进重庆轨道交通公共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促进交旅融合。相关研究也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旅融合 轨道交通 公共设施 数智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智慧轨道交通及其系统架构 被引量:16
3
作者 曾华燊 朱怀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1195,共5页
提倡用"智慧轨道交通"来描述未来的"高效、便捷、安全、可视、可预测、环保和智慧"的现代轨道交通行业和宏观系统的发展远景视图,并提出了一个"智慧轨道交通系统架构"。该架构以"智慧轨道交通智能... 提倡用"智慧轨道交通"来描述未来的"高效、便捷、安全、可视、可预测、环保和智慧"的现代轨道交通行业和宏观系统的发展远景视图,并提出了一个"智慧轨道交通系统架构"。该架构以"智慧轨道交通智能化地面基础设施"(SRT-IGI)和智慧列车为基础实现更透彻的感知;以"轨道交通全联网"(SRT-IoT)作为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以"与人类融合智慧管理、决策与指挥"(HCA-IMDC)应用系统为顶层结构。三部分组成结构及分布其中的"智能化"功能共同实现整个交通行业的"智慧化"。同时分别对三部分的技术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鉴于笔者尚未发现从信息技术(IT)角度全面探讨"智慧轨道交通"的文献,所以希望本框架的提出能够为从信息技术(IT)角度全面研究智慧轨道交通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智慧轨道交通在技术上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轨道交通以"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处理能力"的雄姿,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性化地为人民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轨道交通 智能化系统 数字化 全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文英 鲁放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5-159,166,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随着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发生了重大变化,及时建立健全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类型标准形成有机整体,提升标准质量,壮大标准影响力,促进技术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标准随着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发生了重大变化,及时建立健全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类型标准形成有机整体,提升标准质量,壮大标准影响力,促进技术创新,适应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需求。简要统计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主体概况,总结已有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标准体系,并分析其适用性。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技术路线、工作原则、建设目标以及主要建设内容,给出了标准体系应用范围、结构图及重点研制领域的建议。期望积极推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工作,引领行业发展,助推交通强国建设和智慧城轨建设,并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占据更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标准体系 行业标准 交通强国 智慧城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梁瑜 何世伟 +1 位作者 宋瑞 郝思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99,共5页
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方法,基于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梳理了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功能的层次划分,阐述了服务框架、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及通用技术平台的建立,探讨了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及信息流的内部流转。智慧城市轨道交... 借鉴国内外既有研究方法,基于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梳理了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功能的层次划分,阐述了服务框架、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及通用技术平台的建立,探讨了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及信息流的内部流转。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架构的建立有助于梳理协调各子系统的运作,提高系统效率,推动建立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智慧交通系统 架构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新江湾城智慧车站建设探索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伟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9,12,共4页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管理经验,在实现全线路行车自动化的基础上,试点智慧车站建设方案。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新江湾城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导入车站运营场景,开发车站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车站设备管理、客运管理和人员管理...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管理经验,在实现全线路行车自动化的基础上,试点智慧车站建设方案。以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新江湾城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导入车站运营场景,开发车站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车站设备管理、客运管理和人员管理智能化,提高了车站运营效率及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智慧车站 综合运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新线对公共交通乘客吸引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温慧敏 朱珊 +2 位作者 孙建平 张建波 张晶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2-289,共8页
研究轨道交通新线对公共交通乘客的吸引力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预判新线开通带来的客流变化,以提高公共交通运力投放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本文利用公交智能卡数据构建量化评价轨道新线吸引力影响因素的... 研究轨道交通新线对公共交通乘客的吸引力影响因素,有助于理解公共交通乘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预判新线开通带来的客流变化,以提高公共交通运力投放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本文利用公交智能卡数据构建量化评价轨道新线吸引力影响因素的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实证分析轨道新线吸引力与乘客特征间的相关关系。首先,从长时期的刷卡记录中挖掘乘客类型、出行习惯、出行特征和职住地轨道可达性等乘客特征指标;其次,以开通后的乘车次数表征新线吸引力,基于上述特征指标构建整体精度为82.6%的轨道新线吸引力影响因素解析决策树模型;最后,依据决策树结构和指标权重量化解析影响轨道新线对公共交通乘客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距新线距离是影响新线对其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居住地的轨道可达性水平及乘客联乘出行比例;而出行时间、出行距离等因素对轨道新线吸引力的影响较小。此外,轨道新线对老年乘客的吸引力与其他群体存在明显差异。本文研究成果对优化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组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客流吸引力 决策树 城市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 智能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