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mad1与2型糖尿病肾功能的关联及对糖尿病肾病的预测效能
1
作者 王帅南 曹松真 王莹莹 《华夏医学》 2025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Smad同源物1(Smad1)与2型糖尿病(T2DM)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糖尿病肾病(DN)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128例T2DM患者,依据是否并发DN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DN组(38例)、非DN组(90例),检验血清Smad1等与肾功能指标的肾小球滤过率(... 目的分析血清Smad同源物1(Smad1)与2型糖尿病(T2DM)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对糖尿病肾病(DN)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128例T2DM患者,依据是否并发DN将入组患者分别列为DN组(38例)、非DN组(90例),检验血清Smad1等与肾功能指标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PRO)、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之间的相关性;归纳T2DM继发DN的危险因素;验证Smad1对T2DM继发DN的预测效能。结果经Pearson相关性系数检验,血清Samd1与PRO、SCr、BUN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指数、T2DM病程、合并高血压、HbA1c、eGFR、PRO、SCr、BUN、Smad为T2DM继发DN的危险因素;血清Samd1对T2DM继发DN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77%、80.25%(AUC>0.85)。结论超重、合并高血压且病程较长的T2DM患者会由于肾功能损伤、Smad1水平过高而继发DN,动态监测血清Smad1水平能实现对T2DM继发DN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肾功能损伤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Smad同源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1在C57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倩 杨先 +2 位作者 车成业 刘桂波 王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C57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探究Smad1在近视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3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NC),包括形觉剥夺3wk组(FDM 3W,n=20),形觉剥夺4wk组(FDM 4W,n=20),FDM3W正常对照组(FDM 3W-NC... 目的:通过建立C57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探究Smad1在近视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3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NC),包括形觉剥夺3wk组(FDM 3W,n=20),形觉剥夺4wk组(FDM 4W,n=20),FDM3W正常对照组(FDM 3W-NC,n=10)和FDM4W正常对照组(FDM 4W-NC,n=10),实验组右眼遮盖,左眼自然暴露作为自身对照,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在实验3wk及4wk时检测所有小鼠屈光状态,HE染色观察巩膜及视网膜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Smad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自身对照眼和正常对照组呈生理性远视化发展,FDM3W、FDM4W实验眼均呈相对近视化发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自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FDM3W、FDM4W实验眼巩膜及视网膜明显变薄;实验眼视网膜中Smad1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尤其是内核层及内丛状层)中Smad1的表达呈下调趋势,Smad1极有可能通过转导视网膜信号参与了近视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1 形觉剥夺性近视 屈光度 视网膜 C57BL/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43与Sma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建玲 苏震 +1 位作者 刘海旺 李春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4期19-22,共4页
目的检测Cx43与Smad1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43和Smad1在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胃癌中,Cx43的阳性表达... 目的检测Cx43与Smad1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43和Smad1在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胃癌中,Cx43的阳性表达率以及染色强度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现出下降趋势(P<0.05)。Smad1的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现出上升趋势(P<0.05)。Cx43与Sma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出负相关性。结论 Cx43在胃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Smad1高表达显示二者存在负相关,可能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X43 smad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1基因对黔北麻羊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及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敖叶 陈祥 +5 位作者 周志楠 张艳 洪磊 韦仕南 吴雨 唐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07-1618,共12页
旨在验证SMAD1基因在转录组测序中单羔组对多羔组上调的结果,并探究SMAD1基因对黔北麻羊产羔性状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健康、体重45 kg、4岁左右的单、多羔黔北麻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法检测SMAD1基因在单、多羔组黔北麻羊母羊子... 旨在验证SMAD1基因在转录组测序中单羔组对多羔组上调的结果,并探究SMAD1基因对黔北麻羊产羔性状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健康、体重45 kg、4岁左右的单、多羔黔北麻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法检测SMAD1基因在单、多羔组黔北麻羊母羊子宫、输卵管、垂体、下丘脑及卵巢组织的表达水平,PCR扩增黔北麻羊SMAD1基因CDS区,构建pEGFP-N3-SAMD1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EGFP-N3-SAMD1重组质粒进入卵巢颗粒细胞,分为超表达SMAD1试验组和pEGFP-N3空载体对照组,通过检测培养基中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利用CCK-8法和Annexin V-FITC法检测超表达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qRT-PCR检测超表达SMAD1基因对SAMD1、GnRHR、FSHR、BMP4、TIMP3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来探究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SMAD1基因在黔北麻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组间比较可知,卵巢和下丘脑组织单羔组极显著高表达于多羔组(P<0.01),输卵管组织中单羔组显著高表达于多羔组(P<0.05),其他组织未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了SMAD1基因CDS序列,未发现突变位点,并将pEGFP-N3-SAMD1重组质粒转染进入卵巢颗粒细胞,转染试验组培养基中E2含量在12、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4含量在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超表达SMAD1基因对细胞增殖在24 h达到显著促进作用(P<0.05),48、72 h达到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并且发现超表达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与SMAD1基因对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具有促进的结果是相符的。SMAD1基因超表达后繁殖相关基因GnRHR、FSHR、BMP4、TIMP3 mRNA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表明,SMAD1基因超表达可提高E2、P4的生成,有助于黔北麻羊发情及妊娠的维持,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也极显著抑制繁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而这些繁殖相关基因都能够调控卵泡数、卵泡的发育与形成以及排卵。因此,SMAD1基因能够抑制这些基因的表达,致使黔北麻羊单羔组受胎率低,进而降低产羔数,这为产羔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初步认为SMAD1基因可作为探究影响山羊产羔性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麻羊 smad1基因 卵巢颗粒细胞 差异表达 产羔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肉羊SMAD1和ESR2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关联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志龙 潘林香 +2 位作者 王金文 马琳 储明星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探究SMAD1、ESR2基因多态性与鲁中肉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检测鲁中肉羊SMAD1、ES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MAD1基因g.12485895A>G存在AA、AG和GG基因型,基因型频率... 为探究SMAD1、ESR2基因多态性与鲁中肉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检测鲁中肉羊SMAD1、ESR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MAD1基因g.12485895A>G存在AA、AG和GG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5、0.45和0.50;ESR2基因g.73324006C>T存在CC和CT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8和0.02。g.12485895A>G位点在鲁中肉羊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g.73324006C>T位点为低度多态(PIC<0.25);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g.12485895A>G位点在鲁中肉羊处于哈代温伯格不平衡状态(P<0.05),g. 73324006C>T位点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12485895A>G位点多态性与鲁中肉羊产羔数没有显著关联(P>0.05), g.73324006C>T位点多态性与鲁中肉羊产羔数显著关联(P<0.05)。综上可知,SMAD1基因g.12485895A>G位点和鲁中肉羊产羔数性状没有显著关联(P>0.05),ESR2基因g.73324006C>T位点对鲁中肉羊产羔数性状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smad1 ESR2 分型 产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兔软骨损伤模型Smad1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孙云柯 李益亮 +1 位作者 姚金龙 孙绍裘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期20-23,27,共5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不同程度兔软骨损伤模型Smad1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阐明桃红四物汤干预Smad1信号转导蛋白表达促进软骨损伤修复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随机的方法平均分成四组,分别为...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不同程度兔软骨损伤模型Smad1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影响,从而阐明桃红四物汤干预Smad1信号转导蛋白表达促进软骨损伤修复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照随机的方法平均分成四组,分别为桃红四物汤组、氨基葡萄糖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0只。对桃红四物汤组、氨基葡萄糖组和模型组进行软骨损伤造模,术后分别以桃红四物汤、氨基葡萄糖对对应组灌胃,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并于灌胃后4周、6周两个时限,从每组随机抽取5只实验兔,麻醉后抽取腹主动脉血,并按原手术切口切开后暴露损伤软骨,进行大体观察,并切取包括股骨下端在内的关节面,检测Smad1信号转导蛋白表达情况,予以统计分析。结果桃红四物汤组平均血清Smad1浓度明显高于氨基葡萄糖组、模型组,但是低于正常对照组;WB检测的平均灰度值测定第4周时低于氨基葡萄糖组,但明显高于模型组,第6周时则高于氨基葡萄糖组;各组大白兔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病理观察,第4周与第6周差异不大。结论桃红四物汤能上调软骨损伤模型大白兔Smad1信号转导蛋白的表达,促进软骨损伤修复,并且上调效果优于氨基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氨基葡萄糖 软骨损伤 smad1信号转导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mad特异性E3泛素蛋白连接酶1及Smad1水平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妍 周淑红 +4 位作者 张凯 梁刘娜 陈英 杨晓蓉 郭莉江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79-8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Smad特异性E3泛素蛋白连接酶1(Smurf1)及Smad1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Smad1、Smurf1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SLE患者36例纳入病例组,健康体检者3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 目的通过观察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Smad特异性E3泛素蛋白连接酶1(Smurf1)及Smad1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Smad1、Smurf1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初诊SLE患者36例纳入病例组,健康体检者3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Smurf1、Smad1。分析病例组血清Smurf1、Smad1水平与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常规指标(WBC、Hb、PLT)、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免疫功能指标(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自身抗体指标(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SSB)及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Smurf1、Smad1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血清Smurf1、Smad1与SLEDAI评分、CRP、IL-6、ESR、WBC、Hb、血肌酐、尿素氮、补体C4、IgG、IgA、IgM均无相关性,血清Smurf1与补体C3、PLT呈负相关(r分别为-0.529、-0.625,P均<0.05),与血清Smad1呈正相关(r=0.719,P<0.05);血清Smad1与PLT呈负相关(r=-0.673,P<0.05)。血液系统受累的SLE患者血清Smurf1水平高于无血液系统受累者(P<0.05)。结论初诊SLE患者血清Smurf1、Smad1异常增高,与PLT、补体水平相关;Smurf1、Smad1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生发展过程,Smurf1、Smad1水平增高可能有助于预测SLE患者血液系统受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Smurf1蛋白 smad1蛋白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调控METTL3/HAND2/TGF-β1信号轴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影响
8
作者 荆晓朔 张少辉 +3 位作者 汪顺伟 肖清玄 欧颖 李亮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98-105,共8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调控METTL3/HAND2/TGF-β1信号轴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调控METTL3/HAND2/TGF-β1信号轴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和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游泳力竭法制备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益气活血方组及西药组灌胃干预28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采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测血瘀程度,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Smad3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METTL3、心脏神经嵴衍生物表达蛋白2(HAND2)、TGF-β1、Smad2、Smad3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嗜睡、体质量降低等气虚表现,心电图ST段显著抬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升高(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黏度及全血黏度升高(P<0.01);心肌细胞肿大、坏死,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组织METTL3、TGF-β1、Smad2、Smad3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HAND2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方组和西药组大鼠精神状态明显改善,心电图ST段明显回落,LVEF、LVFS升高(P<0.01),LVEDV、LVESV、LVEDd、LVEDs下降(P<0.05,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黏度及全血黏度下降(P<0.01);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细胞结构及形态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组织METTL3、TGF-β1、Smad2、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HAND2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减轻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提高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ETTL3/HAND2/TGF-β1信号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甲基转移酶3 心脏神经嵴衍生物表达蛋白2 TGF-β1/Smads通路 病证结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干预及机制研究
9
作者 卜盼盼 齐郁松 +1 位作者 赵皎均 马少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7-12,43,共7页
目的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毛蕊花糖苷低浓度组(40μg/ml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 目的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毛蕊花糖苷低浓度组(40μg/ml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组高浓度(80μg/ml毛蕊花糖苷)。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选用最佳浓度的TGF-β1作为模型组,再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 ng/ml TGF-β1;低浓度实验组(TGF-β1+40μg/ml毛蕊花糖苷);高浓度实验组(TGF-β1+80μg/ml毛蕊花糖苷)。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四组Smad2、Smad3和COL-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79.54μg/ml。毛蕊花糖苷低、高浓度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迁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花糖苷低、高浓度组均能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花糖苷高浓度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Smad2、Smad3及COL-1 mRNA的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实验组Smad2、Smad3及COL-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Smad2/3、COL-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实验组P-Smad2/3表达水平降低,低、高浓度实验组COL-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毛蕊花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10
作者 梁景南 卢巍 +1 位作者 廖颖怡 冼文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3-338,共6页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 目的探究新会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提取和纯化新会陈皮的陈皮多糖成分,原代分离并培养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设置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50、100、200μg/mL陈皮多糖),处理24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陈皮多糖对细胞存活率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陈皮多糖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Col1a1、Col3a1、TGF-β1和ACT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陈皮多糖对成纤维细胞中磷酸化p-Smad3的激活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和中、高剂量实验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0.54±6.75)%和(78.90±4.24)%;Col1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3±0.15、0.57±0.16和0.48±0.05;Col3a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1±0.13、0.49±0.11和0.50±0.03;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1±0.15、0.60±0.13和0.33±0.11;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6±0.05、0.75±0.06和0.71±0.03。Col1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7、0.58±0.11和0.52±0.12;Col3a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2、0.56±0.19和0.65±0.14;ACTA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3、0.24±0.04和0.22±0.07;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9、0.50±0.10和0.49±0.15。高剂量陈皮多糖时间处理的p-Smad3/Smad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06、0.66±0.06、0.55±0.13、0.43±0.09、0.35±0.06和0.27±0.12。中、高剂量的陈皮多糖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皮多糖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激活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瘢痕疙瘩形成相关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陈皮多糖 成纤维细胞 增殖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构建心房颤动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
11
作者 黄茂芝 郑建平 +2 位作者 游超群 黄琦磊 程显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评价心房颤动(AF)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根... 目的基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评价心房颤动(AF)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并据此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首次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AF复发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构建AF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内部数据验证该模型的性能,同时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其临床适用性。结果120例患者共118例完成随访工作,退出2例。术后12个月期间,118例患者AF复发41例,占34.75%。预后不良组左房内径(LAD)高于预后良好组;术前(入院时)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TGF-β1及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3(p-Smad3)]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术前血清Gal-3、TGF-β1、p-Smad3水平高是AF患者预后危险因素(OR>1,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AF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区分度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0.966),模型区分度良好。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贴合良好,模型精确度良好。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阈值在0.00~1.00的净获益率始终>0,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术前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异常高水平是A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构建的AF患者预后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精确度、区分度均较好,临床实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 复发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精种玉汤调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模型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启动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宛静 邓蒂斯 +1 位作者 汪景仪 许金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6-111,共6页
目的基于长链非编码RNA研究养精种玉汤调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大鼠原始卵泡启动的作用机制。方法3日龄雌性大鼠分离卵巢后进行体外培养,设置空白组、模型组、脱氢表雄酮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雷公藤甲素诱导DOR模型,分... 目的基于长链非编码RNA研究养精种玉汤调控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大鼠原始卵泡启动的作用机制。方法3日龄雌性大鼠分离卵巢后进行体外培养,设置空白组、模型组、脱氢表雄酮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雷公藤甲素诱导DOR模型,分别予相应含药血清培养。HE染色观察生殖细胞并对卵泡计数,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抗米勒管激素(AMH)、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MST、转化生长因子(TGF)-β1、p-Smad1蛋白表达,RT-PCR检测卵巢组织AMH、BMP15、PTEN、MST、LTCONS-00011173、TGF-β1、Smad1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原始卵泡及生长卵泡数量均减少(P<0.05),卵巢组织AMH、BMP15、TGF-β1、p-Smad1蛋白表达降低(P<0.05),PTEN、MST蛋白表达升高(P<0.05),AMH、BMP15、TGF-β1、Smad1 mRNA表达降低(P<0.05),PTEN、MST、LTCONS-00011173 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DHEA组和中药高、中剂量组原始卵泡和生长卵泡数量增加(P<0.05),卵巢组织AMH、BMP15、TGF-β1、p-Smad1蛋白表达升高(P<0.05),PTEN、MST蛋白表达降低(P<0.05),AMH、BMP15、TGF-β1、Smad1 mRNA表达升高(P<0.05),PTEN、MST、LTCONS-00011173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养精种玉汤可能通过LTCONS-00011173介导TGF-β1/Smad1信号通路调控DOR模型大鼠原始卵泡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精种玉汤 长链非编码RNA TGF-β1/smad1信号通路 原始卵泡启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丹参酮对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卫娜 马凤巧 +1 位作者 王运贤 刘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369-1374,1385,共7页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DN模型组,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模型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DN模型组,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1)·d^(-1))和二甲双胍组(200 mg·kg^(-1)·d^(-1)),除对照组,其余均以STZ诱导制成DN大鼠模型.给药结束24 h后,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指标;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后,二甲双胍组和隐丹参酮中、高剂量组大鼠FPG、尿蛋白、BUN、Scr、MDA、ROS、TG、TC、LDL-C水平、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均较DN模型组降低,而SOD、HDL-C水较DN模型组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药物干预后,二甲双胍组和隐丹参酮中、高剂量组大鼠TGF-β1蛋白表达水平、p-Smad3/Smad3比值较DN模型组降低,而p-Smad7/Smad7比值较DN模型组升高.结论隐丹参酮可改善STZ诱导的DN模型大鼠的糖脂代谢、氧化应激及血液流变学情况,提升大鼠的肾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隐丹参酮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氧化应激 高脂血症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冼文娇 梁景南 +1 位作者 卢巍 洪跃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4-940,共7页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 目的 探讨微小RNA-199a-3p(miR-199a-3p)对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调控作用及其作用靶基因。方法 构建小鼠皮肤瘢痕疙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99a-3p、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表达。原代分离和体外培养成体C57BL/6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将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转染至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99a-3p的靶基因;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验证miR-199a-3p和沉默Smad1对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表达miR-199a-3p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瘢痕疙瘩相关基因和Smad1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转染Smad1 siRNA和miR-199a-3p模拟物后瘢痕疙瘩相关基因、Smad1的蛋白表达。结果 疤痕疙瘩组织中瘢痕疙瘩相关基因Col1a1(t=-3.334,P=0.016)、Col3a1(t=-5.927,P=0.001)和ACTA2(t=-3.673,P=0.010)mRNA表达和Smad1(t=-4.403,P=0.010)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小鼠皮肤组织,而miR-199a-3p(t=7.059,P<0.001)表达显著下降。在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miR-199a-3p可以抑制瘢痕疙瘩的相关基因Col1a1(t=5.514,P=0.005)、Col3a1(t=5.132,P=0.014)和ACTA2(t=4.136,P=0.026)mRNA表达和相关蛋白Col1a1(t=4.643,P=0.001)、Col3a1(t=6.554,P=0.003)和α-SMA(t=4.681,P=0.008)表达。miR-199a-3p与Smad1 3′-UTR有结合作用。过表达miR-199a-3p抑制Smad1 mRNA(t=3.556,P=0.024)和蛋白(t=3.781,P=0.019)的表达。分别转染miR-199a-3p模拟物和Smad1 siRNA后均能同时抑制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F=18.622,P<0.001、<0.001)和瘢痕疙瘩的相关蛋白Col1a1(F=18.804,P=0.003、0.022)、Col3a1(F=33.212,P=0.001、0.001)和α-SMA(F=10.181,P=0.020、0.028)表达。结论 miR-199a-3p通过靶向Smad1抑制瘢痕疙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瘢痕疙瘩 皮肤成纤维细胞 微小RNA sma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v1-miR-M4-5p对MDCC-MSB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余祖华 高梦茹 +4 位作者 何雷 魏颖 陈建 陈松彪 丁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78-3687,共10页
旨在研究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编码的mdv1-miR-M4-5p对MDCC-MSB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mdv1-miR-M4-5p模拟物、抑制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后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dv1-miR-M4-5... 旨在研究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编码的mdv1-miR-M4-5p对MDCC-MSB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将mdv1-miR-M4-5p模拟物、抑制物及其阴性对照转染MDCC-MSB1细胞后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中mdv1-miR-M4-5p、TGF-β1、Smad2以及caspase-9、caspase-3、cyt-c、cyclinD1、Bcl-2等增殖和凋亡相关分子的转录;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dv1-miR-M4-5p模拟物转染显著上调MDCC-MSB1细胞中mdv1-miR-M4-5p、cyclinD1、Bcl-2的转录水平,下调TGF-β1、Smad2、cyt-c、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转录,促进细胞的增殖,减少G1期细胞,增加S和G2细胞,降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mdv1-miR-M4-5p抑制物转染后MDCC-MSB1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其相关分子转录的结果与mdv1-miR-M4-5p模拟物转染后的结果相反。综上,Mdv1-miR-M4-5p可促进MDCC-MSB1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这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v1-miR-M4-5p MDV 增殖 凋亡 TGF-β1/Sm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胆道闭锁肝纤维化大鼠SMAD4 SMAD7及I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16
作者 宋海容 邱建利 +2 位作者 李灿灿 华春兰 段昱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SMAD4、SMAD7蛋白延缓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300 mg/kg)和丹参酮ⅡA组(20 mg/kg),每组6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调控SMAD4、SMAD7蛋白延缓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300 mg/kg)和丹参酮ⅡA组(20 mg/kg),每组6只。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鼠采用胆总管注射无水乙醇的方法复制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1天,吡非尼酮组和丹参酮ⅡA组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给药20 d后,采用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动物留取标本,比较各组间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MAD4、SMAD7的表达以及肝组织中collagen I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升高(P<0.05),肝组织呈明显的纤维化改变,肝组织SMAD4、collagen I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MAD7表达降低(P<0.05);丹参酮ⅡA治疗后,SMAD4、collagen I表达水平下降,SMAD7表达升高(P<0.05),且大鼠肝纤维化较吡非尼酮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有效延缓胆道闭锁肝纤维化进展,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GF-β/Smads中关键蛋白SMAD4及SMAD7的表达,从而减少肝组织中collagen I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胆道闭锁 肝纤维化 TGF-β1/Smads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_(1)/Smads信号通路探讨大蒜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影响
17
作者 白敏 李晓翠 +2 位作者 靳世英 李慧 吴洁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肾纤维化和TGF-β_(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大蒜素对T2DM所致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大蒜素低剂量组(5 mg/kg)、大蒜...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肾纤维化和TGF-β_(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大蒜素对T2DM所致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大蒜素低剂量组(5 mg/kg)、大蒜素中剂量组(10 mg/kg)、大蒜素高剂量组(20 mg/kg),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其余各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的方法复制T2DM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大蒜素各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剂量大蒜素溶液,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4周。干预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称量体质量;生化分析法测定24h尿蛋白(24 hour urine protein,24h UP)、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Masson染色进行肾组织纤维化检查并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磷酸化Smad2(phospho-Smad2,p-Smad2)、p-Smad3蛋白表达以及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ColⅢ)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增大、系膜基质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大鼠空腹血糖、24h UP、BUN、SCr、CVF、TGF-β_(1)、p-Smad2、p-Smad3、Col I、ColⅢ均升高,体质量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中、高剂量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降低、体质量升高(P<0.05),24h UP和血清BUN、SCr水平降低(P<0.01),病理学改变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纤维化改善,肾组织CVF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蒜素中、高剂量组大鼠肾组织TGF-β_(1)、p-Smad2、p-Smad3、Col I、ColⅢ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大蒜素对T2DM大鼠肾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大蒜素调控TGF-β_(1)/Smads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肾纤维化 胶原蛋白 TGF-β_(1)/Smads信号通路 大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热针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对大鼠肩袖损伤后早期愈合的影响
18
作者 刘国伟 白文博 +2 位作者 李娜 刘业双 徐子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4期10-15,共6页
目的探讨内热针对大鼠肩袖损伤后早期愈合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8周龄(200±20)g 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模型组(54只)及对照组(18只)。模型组大鼠通过离断大鼠右肩冈上肌腱止点构建肩袖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 目的探讨内热针对大鼠肩袖损伤后早期愈合及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2只8周龄(200±20)g SPF级SD雄性大鼠分为模型组(54只)及对照组(18只)。模型组大鼠通过离断大鼠右肩冈上肌腱止点构建肩袖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除不横切冈上肌腱外其余处理同模型组。造模成功的大鼠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肩袖损伤组、内热针组、内热针+通路激活剂SRI-011381组(内热针+SRI-011381组),每组18只。内热针组给予内热针治疗,内热针+SRI-011381组在内热针治疗的同时腹腔注射7 mg/kg SRI-011381,对照组与肩袖损伤组给予内热针组同时间、同部位的普通针刺。测定各组大鼠右前足足底热缩足潜伏期(TW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关节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肩袖关节肌腱组织病理损伤;Masson染色观察肩袖关节肌腱组织纤维化程度;腱-骨界面生物力学检测肩袖的最大拉力负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肌腱组织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肩袖损伤组TWL缩短,最大拉力负荷及Scx、TnC表达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及TGF-β1、p-Smad2/3/Smad2/3表达升高(P<0.05)。与肩袖损伤组比较,内热针组TWL延长,最大拉力负荷及Scx、TnC表达升高,IL-1β、IL-6、TNF-α水平及TGF-β1、p-Smad2/3/Smad2/3表达降低(P<0.05)。与内热针组比较,内热针+SRI-011381组TWL缩短,最大拉力负荷及Scx、TnC表达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及TGF-β1、p-Smad2/3/Smad2/3表达升高(P<0.05)。对照组肌腱纤维、软骨及骨组织各层次排列清晰,胶原纤维生成相对正常,存在蓝色胶原纤维沉积;肩袖损伤组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胶原纤维生成相对减少,蓝色胶原纤维沉积减少;内热针组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改善,细胞排列相对正常,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生成,蓝色胶原纤维沉积大面积增多,胶原纤维连续性、平行取向和密度增加;内热针+SRI-011381组组织病理损伤加重,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加剧,胶原纤维生成减少,蓝色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结论内热针可促进大鼠肩袖损伤早期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肩袖损伤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及对NF-κB/TGF-β1/Smad2信号通路影响
19
作者 王湘雨 王洋 +2 位作者 李亚 李婷婷 王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7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及对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信号通路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C... 目的探讨益肺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及对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信号通路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2年1月—2024年1月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益肺灸治疗。两组治疗周期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治疗前后呼吸困难、6 min步行距离(6MWD)和生活质量,肺功能,血清NF-κB、TGF-β1和Smad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RC评分和CAT评分低于治疗前,6MWD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MMRC评分和CAT评分低于对照组,而6MWD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VC和FEV_(1)/FVC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F-κB、TGF-β1和Smad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肺灸治疗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TGF-β1/Smad2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肺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临床疗效 NF-κB/TGF-β1/Sm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_(1)/Smads信号通路的中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智博 赵克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基于TGF-β_(1)/Smads信号通路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对哮喘发病过程中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的病理基础发挥作用,TGF-β_(1)对气道炎... 基于TGF-β_(1)/Smads信号通路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对哮喘发病过程中气道炎症与气道重塑的病理基础发挥作用,TGF-β_(1)对气道炎症具有双重作用,既可通过刺激嗜酸性粒细胞促进气道炎症发生,又可通过刺激肥大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抑制气道炎症;此外,因TGF-β_(1)具有超强的致纤维化作用,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引起气道重塑,中药可通过调控TGF-β_(1)/Smads信号通路,从而干预哮喘发作,缓解哮喘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TGF-β_(1)/Smads信号通路 中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