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橙红色荧光粉Ca_3Y_2Si_3O_(12)∶Sm^(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
13
1
作者
吴疆
张萍
+1 位作者
蒋春东
邱泽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2-77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经二次煅烧合成了橙红色荧光粉Ca3Y2-xSi3O12∶xSm3+,研究了Sm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Sm3+硅酸...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经二次煅烧合成了橙红色荧光粉Ca3Y2-xSi3O12∶xSm3+,研究了Sm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Sm3+硅酸盐荧光粉可以在320~500 nm范围内得到有效激发,并发射橙红光。在402 nm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中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62 nm(4G5/2→6H5/2)、598 nm(4G5/2→6H7/2)和646 nm(4G5/2→6H9/2),其中598 nm处峰值最大。改变Sm3+离子掺杂浓度发现:荧光粉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Sm3+掺杂量x(Sm3+)为5%,浓度猝灭机理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几种助熔剂的影响,NH4F、CaF2和NaCl均降低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只有H3BO3能够显著增强样品的发光,其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橙红色
sm
3
+
离子
掺杂
高温固相法
助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橙红色荧光粉Ca_3Y_2Si_3O_(12)∶Sm^(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
13
1
作者
吴疆
张萍
蒋春东
邱泽忠
机构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2-776,共5页
文摘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经二次煅烧合成了橙红色荧光粉Ca3Y2-xSi3O12∶xSm3+,研究了Sm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Sm3+硅酸盐荧光粉可以在320~500 nm范围内得到有效激发,并发射橙红光。在402 nm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中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62 nm(4G5/2→6H5/2)、598 nm(4G5/2→6H7/2)和646 nm(4G5/2→6H9/2),其中598 nm处峰值最大。改变Sm3+离子掺杂浓度发现:荧光粉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Sm3+掺杂量x(Sm3+)为5%,浓度猝灭机理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几种助熔剂的影响,NH4F、CaF2和NaCl均降低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只有H3BO3能够显著增强样品的发光,其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1%。
关键词
荧光粉
橙红色
sm
3
+
离子
掺杂
高温固相法
助熔剂
Keywords
phosphors
reddish-orange light
sm
3
+doping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method
fluxes
分类号
O482.31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橙红色荧光粉Ca_3Y_2Si_3O_(12)∶Sm^(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吴疆
张萍
蒋春东
邱泽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