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Sm_2O_3掺杂钙硼硅发光玻璃的光致发光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乔荫颇 朱振峰 +1 位作者 华斯嘉 茆世茸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Sm2O3的CaO-B2 O3-SiO2(CBS)发光玻璃材料,并对其光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明Sm2O3掺杂发光玻璃在紫外区有较强吸收并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光谱学测试表明,掺杂发光玻璃在404n...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Sm2O3的CaO-B2 O3-SiO2(CBS)发光玻璃材料,并对其光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表明Sm2O3掺杂发光玻璃在紫外区有较强吸收并在可见光区具有良好的透过率。光谱学测试表明,掺杂发光玻璃在404nm激发下出现Sm3+的特征发射峰,峰值波长分别位于565.8、602.8和650.4nm。同时,Sm2O3掺杂发光玻璃的荧光发射强度随Sm2O3掺杂摩尔分数的增加出现浓度猝灭效应,其Sm2O3掺杂猝灭浓度约为0.10%(摩尔分数)。此外,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Sm2 O3掺杂发光玻璃呈现出红橙色发光,表明其具有将紫外光转换成红橙光的能力,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光转换和光发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掺杂 sm2o3 发光玻璃 光致发光 浓度猝灭 光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膜法制备Y_2O_3掺杂的CeO_2超薄陶瓷膜的X光电子能谱(XPS)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吕卫星 方堃 +1 位作者 郭卫华 何平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利用LB膜技术发展了一种制备组分可控的超薄陶瓷膜的方法。以Ce,Y的 β 二酮络合物作为表面离子 ,替代传统的亚相离子 ,制得混合LB膜。并将它作为前驱物成功制得了Y2 O3 掺杂的CeO2 (YDC)超薄膜。XPS谱表明 。
关键词 LB膜 制备 Y2o3 掺杂 ceo2 超薄陶瓷膜 XPS 氧化钇 二氧化铈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固体电解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2O_3掺杂BaTiO_3陶瓷的结构与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郝素娥 韦永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69-1073,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Sm2O3(分别为0.001,0.002,0.003,0.005,0.007mol)的BaTiO3陶瓷,并对其结构与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2O3掺杂BaTiO3陶瓷的晶型在室温下为四方相,而且随着Sm2O3掺杂浓度的增加,BaTiO3陶瓷的晶粒...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不同浓度Sm2O3(分别为0.001,0.002,0.003,0.005,0.007mol)的BaTiO3陶瓷,并对其结构与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m2O3掺杂BaTiO3陶瓷的晶型在室温下为四方相,而且随着Sm2O3掺杂浓度的增加,BaTiO3陶瓷的晶粒尺寸变小,说明Sm2O3掺杂对BaTiO3陶瓷晶粒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Sm2O3掺杂BaTiO3陶瓷的电阻率比纯BaTiO3陶瓷明显下降,当添加量为0.001mol时,电阻率最小,.从4.3×109Ω·m下降为6.536×103Ω·m;Sm2O3掺杂BaTiO3陶瓷的晶粒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NTC效应,而晶界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PTC效应,且晶界电阻远远大于晶粒电阻,说明该材料的PTC效应是由晶界效应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3 sm2o3掺杂 电性能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Co0.6Zn0.4Ni0.8Fe1.2O4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英 甘久辉 闻荻江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用常规固相合成法成功地制备出Sm^(3+)掺杂Co_(0.6)Zn_(0.4)Ni_(0.8)Fe_(1.2)O_4红外辐射陶瓷材料,并通过XRD、FT-IR和IRE-2型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征与红外辐射性能的关系,发现Sm^(3+)的掺杂导致Sm... 用常规固相合成法成功地制备出Sm^(3+)掺杂Co_(0.6)Zn_(0.4)Ni_(0.8)Fe_(1.2)O_4红外辐射陶瓷材料,并通过XRD、FT-IR和IRE-2型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试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了材料的结构特征与红外辐射性能的关系,发现Sm^(3+)的掺杂导致Sm^(3+)以一定的配位形式进入Co_(0.6)Zn_(0.4)Ni_(0.8)Fe_(1.2)O_4体系中,并形成了有限置换型固溶体结构。数据分析可知,Sm^(3+)掺杂浓度对材料的红外辐射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样品Sm0.1在全波段的积分发射率为0.74,而在>8μm波段的平均发射率最高值可达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性能 尖晶石 陶瓷 sm2o3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Sm_2O_3掺杂的BIT陶瓷微结构与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庄永勇 蒲永平 +1 位作者 王瑾菲 杨公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8-110,共3页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高浓度Sm2O3掺杂的Bi4Ti3O12(BIT)基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的Sm2O3掺杂浓度和温度对BIT基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m2O3浓度为12.0 mol%时,有Bi0.56Sm1.44Ti2O7第二相出现,BIT陶瓷室温介电... 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高浓度Sm2O3掺杂的Bi4Ti3O12(BIT)基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的Sm2O3掺杂浓度和温度对BIT基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m2O3浓度为12.0 mol%时,有Bi0.56Sm1.44Ti2O7第二相出现,BIT陶瓷室温介电常数为114,室温介质损耗(tanδ)为0.002;当Sm2O3浓度为6.0mol%时,陶瓷材料的室温介电常数为119,室温介质损耗(tanδ)为0.0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4Ti3o12陶瓷 sm2o3掺杂 高浓度 微观结构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_2O_3掺杂CeO_2粉体的包覆处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旭俐 马峻峰 +1 位作者 高杰 周丽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4-89,共6页
采用非均匀成核法成功地制备了Al2 O3包覆型稀土掺杂CeO2 粉体。采用XRD分析了粉体的晶相 ;通过测定粉体的Zeta电位和XPS能谱 ,分析了Al2 O3在稀土掺杂CeO2
关键词 非均匀成核 二氧化铈 GD2o3 掺杂 ceo2粉体 包覆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2O_3掺杂的BaTiO_3陶瓷的PTCR效应
7
作者 齐建全 李龙土 +1 位作者 朱青 桂治轮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8-220,共3页
施主浓度与 PTCR效应的关系 ,一方面受各种杂质乃至助烧剂影响而变得复杂化 ;另一方面也被很多作者所忽视。然而 ,这一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 PTCR效应的本质。海望曾指出 ,在 Ba Ti O3材料中 ,晶界上过剩施主的堆集 ,能够形成晶... 施主浓度与 PTCR效应的关系 ,一方面受各种杂质乃至助烧剂影响而变得复杂化 ;另一方面也被很多作者所忽视。然而 ,这一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 PTCR效应的本质。海望曾指出 ,在 Ba Ti O3材料中 ,晶界上过剩施主的堆集 ,能够形成晶界层中高浓度的表面受主态 ,从而使材料 PTCR效应迅速提高。尽管海望的表面受主态模型被广为接受 ,然而 ,我们研究了 Sm2 O3掺杂的 Ba Ti O3陶瓷中掺杂浓度与 PTCR效应的关系 ,结果表明 :随着稀土掺杂量的提高 ,材料的升阻比降低。采用其他稀土元素 ,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因此 ,PTCR效应应当来源于在铁电相变点 ,晶界层中电子陷阱中性钡缺位被激活俘获自由电子 ;过剩施主的增加只能增加材料的室温电阻率 ,而不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o3 BATIo3 PTCR 掺杂 正温度系数 光敏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3+)掺杂ZnO-SiO_2-B_2O_3系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岳朋 李梅 +5 位作者 王觅堂 郝茂荣 柳召刚 胡艳宏 吴锦绣 王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0,共4页
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了ZnO-SiO2-B2O3:Sm3+系微晶玻璃,并采用SEM、XRD及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该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该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尖晶石(ZnAl2O4),被紫外光激发能够发出红色光;晶化时间的改变导致了尖晶石的逐... 通过高温熔融法制备了ZnO-SiO2-B2O3:Sm3+系微晶玻璃,并采用SEM、XRD及荧光光谱仪研究了该微晶玻璃的析晶过程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该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尖晶石(ZnAl2O4),被紫外光激发能够发出红色光;晶化时间的改变导致了尖晶石的逐渐析出,改变了光谱谱线的强度但不改变谱线的位置。Sm3+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3+掺杂 Zno-Sio2-B2o3 微晶玻璃 析晶 光谱分析 浓度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SrCO3对Ba4(Sm0.2Nd0.8)9.33Ti18O54微波介质陶瓷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春华 沈晓冬 +1 位作者 崔升 吴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研究SrCO3掺杂对Ba4(Sm0.2Nd0.8)9.33Ti18O54(BSNT)材料相组成、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BSNT掺杂SrCO3后陶瓷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rCO3掺杂量低于4%时,SrCO3与BSNT陶瓷共熔... 研究SrCO3掺杂对Ba4(Sm0.2Nd0.8)9.33Ti18O54(BSNT)材料相组成、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BSNT掺杂SrCO3后陶瓷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rCO3掺杂量低于4%时,SrCO3与BSNT陶瓷共熔而不产生第二相。同时发现随着SrCO3掺杂量的增加,介电常数εr和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近似线性增加。在BSNT陶瓷中掺杂SrCO3可以得到τf近乎于0。掺杂4%的SrCO3在1 360℃下烧结3 h,可得到介电性能最佳的BSNT陶瓷(εr=83.4,Qf=8.47 THz(4.67 GHz),τf=-2.1×1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SrCo3掺杂 Ba4(sm0 2Nd0 8)9 33Ti18o54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RE_2O_3-B_2O_3(RE=La,Sm,Eu,Tb)玻璃中的敏化发光
10
作者 石鹏途 廉世勋 +1 位作者 卢红林 李承志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4-67,共4页
在空气中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O- La_2 O_3-B2 O_3-Eu_2-O_3-Sm_2-O_3 ,CaO- La_2-O_3- B_2 O3 Eu2 O__3 Tb4O7玻璃 .发现Sm3 +,Tb3 +离子能敏化玻璃体系中Eu3 +和Eu2 +的发光 .Sm3 +→Eu3 +和Sm3 +→Eu2 +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 在空气中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O- La_2 O_3-B2 O_3-Eu_2-O_3-Sm_2-O_3 ,CaO- La_2-O_3- B_2 O3 Eu2 O__3 Tb4O7玻璃 .发现Sm3 +,Tb3 +离子能敏化玻璃体系中Eu3 +和Eu2 +的发光 .Sm3 +→Eu3 +和Sm3 +→Eu2 +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是声子支助的共振转移 ;Tb3 的敏化作用是Tb3 +离子和Eu3 +离子之间存在着电子的传递 .通过调节Sm3 +,Tb3 +和Eu3 +的掺杂浓度 ,可以提高CaO La2 O3 B2 O3 Eu2 O3 玻璃体系的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RE2o3-B2o3 LA sm EU TB 硼酸盐玻璃 稀土掺杂 敏化发光 高温固相反应 转光玻璃 氧化钙 氧化硼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Ce-M(M=Fe、Ni和Cu)催化剂的CO低温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树娜 石奇 +5 位作者 李小军 方振华 孙平 周跃花 张杏梅 杨晓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713,共7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掺杂的Ce-M(M=Fe、Ni和Cu)复合氧化物,运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RD、H2-TPR、拉曼光谱和XPS等表征技术对Ce-M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其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将Fe、Ni和Cu掺...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金属掺杂的Ce-M(M=Fe、Ni和Cu)复合氧化物,运用低温N_2吸附-脱附、XRD、H2-TPR、拉曼光谱和XPS等表征技术对Ce-M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其CO低温氧化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将Fe、Ni和Cu掺入CeO_2明显提高了其氧空位的含量,提升了晶格氧的流动性,从而使Ce-M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和催化活性高于纯CeO_2。其中,CeCu催化剂氧空位最多、还原能力最好,催化活性最高,130℃下即可将CO完全氧化;其次是CeNi催化剂,180℃时实现CO完全氧化;与之相比,CeFe催化剂的活性最差,200℃时的CO转化率仅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ceo2 FE2o3 Nio2 CUo 氧空位 Co低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稳定Ru/γ-Al_2O_3湿空气氧化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万家峰 冯玉杰 +2 位作者 杨少霞 蔡伟民 徐怡珊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用 Ce O2 作添加剂 ,对以 γ- Al2 O3为载体、Ru O2 为活性组分的 Ru/ Al2 O3湿空气氧化催化剂掺杂改性 ,用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出 Ru/ Ce O2 / Al2 O3三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经 XRD分析 ,证明 Ce O2 进入了 γ- Al2 O3的晶格 ,并且有效... 用 Ce O2 作添加剂 ,对以 γ- Al2 O3为载体、Ru O2 为活性组分的 Ru/ Al2 O3湿空气氧化催化剂掺杂改性 ,用分步浸渍的方法制备出 Ru/ Ce O2 / Al2 O3三元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经 XRD分析 ,证明 Ce O2 进入了 γ- Al2 O3的晶格 ,并且有效抑制了高温时 γ- Al2 O3向 α- Al2 O3的相变及 Ru O2 向 γ- Al2 O3晶格的渗入 .在 2 70℃、 5 .5 MPa条件下 ,对苯酚的催化氧化降解结果表明 ,Ce O2 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催化剂活性 ,其中 Ru∶ Ce O2 ∶ Al2 O3(质量比 ) =0 .6∶ 6∶ 10 0的催化剂性能最佳 ,反应 30 m in,苯酚的去除率为 96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γ-Al2o3 湿空气氧化 ceo2 浸渍 负载型钌催化剂 催化氧化 废水处理 二氧化锌 掺杂
原文传递
催化载体的掺杂对催化元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先武 徐振忠 周博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2,共3页
在检测矿井CH4体积分数的催化元件中,催化剂的积碳和中毒失活是影响元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以Al2O3为催化剂载体,讨论了Al(NO3)3和CeO2稀土材料的掺杂对催化元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材料的掺杂,使元件的抗积碳能力得到了... 在检测矿井CH4体积分数的催化元件中,催化剂的积碳和中毒失活是影响元件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以Al2O3为催化剂载体,讨论了Al(NO3)3和CeO2稀土材料的掺杂对催化元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材料的掺杂,使元件的抗积碳能力得到了提高;以CeO2修饰催化剂载体时,元件表面存在大量的O2-,使之具有优异的抗H2S中毒的能力;Al(NO3)3的加入及其在载体烧结时的热分解,在元件内部引入了丰富的孔结构,使元件抗硅中毒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元件 掺杂 ceo2 AL2o3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EA和PAA为分散剂的水基流延SDC
14
作者 李喜宝 王海燕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6-268,共3页
分别以三乙醇胺(TEA)和聚丙烯酸(PAA)为分散剂,用水基流延法制备Sm2O3掺杂的CeO2(Ce0.8Sm0.2O1.9,SDC)陶瓷,研究了pH值对SDCζ电位的影响,分析了SDC生坯的物理性能。TEA和PAA分散的SDC,最大ζ电位绝对值分别为62 mV和49 mV,TEA分散的生... 分别以三乙醇胺(TEA)和聚丙烯酸(PAA)为分散剂,用水基流延法制备Sm2O3掺杂的CeO2(Ce0.8Sm0.2O1.9,SDC)陶瓷,研究了pH值对SDCζ电位的影响,分析了SDC生坯的物理性能。TEA和PAA分散的SDC,最大ζ电位绝对值分别为62 mV和49 mV,TEA分散的生坯在基板上铺展得更好,外观更均一,显微结构更均匀、致密,TEA和PAA分散的生坯,相对密度分别为51.7%和46.2%,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1.25 MPa和1.06 MPa。TEA是SDC陶瓷较好的水基流延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o3掺杂的ceo2(sdc) 水基流延 三乙醇胺(TEA) 聚丙烯酸(PAA)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O_4/Ce_(0.8)Pr_(0.2)O_2催化剂用于乙醇水蒸气重整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丽娟 王自军 刘源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4-210,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3O4/Ce0.8Pr0.2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考察了Co3O4负载量以及Pr掺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热重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3O4/Ce0.8Pr0.2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考察了Co3O4负载量以及Pr掺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热重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中部分Co进入到载体的晶格中,使载体发生畸变产生更多的氧空位;载体中Pr掺杂有利于生成更多的氧空位,提高了催化剂的抗积碳性能,同时Pr掺杂可以增强Co3O4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金属Co的抗烧结性能;15%Co3O4/Ce0.8Pr0.2O2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400℃,空速80 000 mL/(g.h),n(H2O)∶n(EtOH)=3的条件下可将乙醇完全转化;10 h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水蒸气重整 Co3o4 ceo2 掺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