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熔盐中电沉积Sm-Co合金膜及其磁性能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加新 赖恒 +2 位作者 张志城 庄彬 黄志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01-1305,共5页
在353K的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用恒电位电解法在Cu基片上制备了Sm-Co合金膜.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熔体的电化学行为.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t电极上,Co(II)+2e"Co(0)是一步完全的不可逆反应;测得CoCl2-尿素-乙酰胺-NaBr-KB... 在353K的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用恒电位电解法在Cu基片上制备了Sm-Co合金膜.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熔体的电化学行为.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t电极上,Co(II)+2e"Co(0)是一步完全的不可逆反应;测得CoCl2-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Co(II)在Pt电极上的传递系数!=0.31,扩散系数D0=4.78×10-5cm2·s-1;Sm(III)难以单独沉积,但能被Co(II)诱导共沉积,在不同阴极电位下制备出不同Sm含量的非晶合金膜.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检测薄膜成分,用SE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用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样品退火前后的晶相和磁性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923K进行退火30s后Sm-Co薄膜由非晶转变为多晶结构,并以hcp晶相结构为主;退火和Sm含量对Sm-Co合金膜的磁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诱导共沉积 磁性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Sm-Co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与表征
2
作者 张金方 龙雄飞 +1 位作者 李新华 郭光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2-14,共3页
室温条件下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方式在硅片上电沉积制备Sm-Co合金膜。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由Sm、Co组成,其中Sm的相对含量高达26.80%(质量分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结果表明,合金膜结构致密,... 室温条件下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方式在硅片上电沉积制备Sm-Co合金膜。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由Sm、Co组成,其中Sm的相对含量高达26.80%(质量分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结果表明,合金膜结构致密,色泽均一,呈银灰色但有少许裂纹;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为非晶态,经700℃热处理2h后,合金膜由非晶态转化为多晶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 恒电位电沉积 sm-co合金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Co0.68Fe0.20Cu0.08Zr0.04)z(z=10、12)合金快淬薄带的微观组织特征
3
作者 潘晶 刘新才 +2 位作者 郭鹏举 徐峰 肖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2-1294,共3页
在V=15m/s淬速下制备Sm(Co_(0.58)Fe_(0.20) Cu_(0.08)Zr_(0.04))_z(z=10、12)合金的快淬薄带,对薄带的相结构和微现形貌进行了研究。薄带自由表面SEM分析表明,微观组织由取向生长的胞柱晶束呈编织状构成,当z=10时,一个胞柱晶尺寸大约... 在V=15m/s淬速下制备Sm(Co_(0.58)Fe_(0.20) Cu_(0.08)Zr_(0.04))_z(z=10、12)合金的快淬薄带,对薄带的相结构和微现形貌进行了研究。薄带自由表面SEM分析表明,微观组织由取向生长的胞柱晶束呈编织状构成,当z=10时,一个胞柱晶尺寸大约为(1~1.5)μm×(15~25)μm,而一个胞柱晶束的尺寸大约为(18~13)μm×(15~25)μm,当z值由10增大至12时,胞柱晶束变窄、变短.薄带自由表面XRD和EDAX分析显示,z=10的合金快淬薄带的微观组织以1:7H结构为主,伴有少量的2:17H结构,而z=12的合金快淬薄带相结构是2:17H.取向生长的胞柱晶的c轴[001]在薄带平面内取向,每一束胞柱晶内各柱晶的c轴是互相平行的,而不同胞柱晶束的c轴取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快淬薄带 微观组织形貌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Sm-Co薄膜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质 被引量:1
4
作者 龙雄飞 郭光华 +2 位作者 李新华 夏庆林 张金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4-26,38,共4页
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利用恒电位技术成功制备出了高Sm含量(质量分数为62.2%)的Sm-Co合金薄膜。循环伏安曲线表明,甘氨酸在电化学沉积Sm-Co合金薄膜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络合物[CoⅡ-SmⅢ(Gly-)2(HGly±)]3+的形成有利... 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利用恒电位技术成功制备出了高Sm含量(质量分数为62.2%)的Sm-Co合金薄膜。循环伏安曲线表明,甘氨酸在电化学沉积Sm-Co合金薄膜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络合物[CoⅡ-SmⅢ(Gly-)2(HGly±)]3+的形成有利于Sm和Co在相对低电位下的共沉积。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镀态合金膜为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后,合金膜由非晶态转化为多晶态结构,出现了永磁相Sm2Co17,合金膜的矫顽力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电沉积 电化学行为 水溶液 磁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CoFeCuZr)_(12)快淬薄带的晶体织构与磁性能各向异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晶 刘新才 +2 位作者 郭鹏举 肖军 徐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0-2024,共5页
在辊表面速度为15~35 m/s的条件下制备Sm(Co0.68Fe0.20Cu0.08Zr0.04)12合金快淬薄带,对薄带的微观组织、晶体织构和磁性能各向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薄带的微观组织由成束的Th2Ni17型结构的2-17相取向柱晶在薄带平面内交织排列而成,每... 在辊表面速度为15~35 m/s的条件下制备Sm(Co0.68Fe0.20Cu0.08Zr0.04)12合金快淬薄带,对薄带的微观组织、晶体织构和磁性能各向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薄带的微观组织由成束的Th2Ni17型结构的2-17相取向柱晶在薄带平面内交织排列而成,每一束柱晶内各个柱晶之间互相平行,而各束柱晶的取向随机分布;随着辊速从15 m/s增加到35 m/s,柱晶宽度显著细化,在35 m/s时达到285 nm;当辊表面速度分别为15、25和35 m/s时,薄带自由面的衍射谱中衍射峰强度比(I(200)/I(111))分别为3.0、3.6和4.5,表明快淬薄带自由面存在(200)晶体织构并且随着辊速的增大而增强,2-17相柱状晶的易磁化方向[001]晶向则处于薄带平面内;平行于薄带平面方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比垂直于薄带平面方向的分别高出0.21~0.37 T和0.04~0.10 T;随着辊速从15 m/s增大到35 m/s,薄带的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快淬薄带 晶体织构 磁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