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ating processes towards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of energetic material composites
1
作者 Zetu Jiba Walter W.Focke +1 位作者 Lonji Kalombo Moshawe J.Madit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16-324,共9页
This research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safe methodolog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of energetic materials.Coating formulation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to find a suitable method that may enable sel... This research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safe methodology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AM)of energetic materials.Coating formulation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to find a suitable method that may enable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as the safe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high explosive(HE)compositions.For safety and co nvenie nce reasons,the co ncept demonstr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inert explosive simulants with properties quasi-similar to the real HE.Coating processes for simulant RDXbased microparticles by means of PCL and 3,4,5-trimethoxybenzaldehyde(as TNT simulant)are reported.These processes were evaluated for uniformity of coating the HE inert simulant particles with binder materials to facilitate the SLS as the adequate binding and fabrication method.Suspension system and single emulsion methods gave required particle near spherical morphology,size and uniform coating.The suspension process appears to be suitable for the SLS of HE mocks and potential formulation methods for active HE composites.The density is estimated to be comparable with the current HE compositions and plastic bonded explosives(PBXs)such as C4 and PE4,produced from traditional methods.The formulation method developed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ce behind the processes paves the way toward safe SLS of the active HE compositions and may open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unitions of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ting processes ENERGETIC materials Simulants MOCK explosives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sintering of nano Fe coated Si_3N_4 composite powders 被引量:1
2
作者 银锐明 范景莲 刘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2期184-189,共6页
Fe/Si3N4 composite 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the heterogeneous precipitation-thermal reduction process,and then pressed into flakes under a pressure of 10 MPa.Flakes were sintered by pressureless and hot-pressing at 1... Fe/Si3N4 composite 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the heterogeneous precipitation-thermal reduction process,and then pressed into flakes under a pressure of 10 MPa.Flakes were sintered by pressureless and hot-pressing at 1 600℃under 0.1 MPa N2.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phas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composite powder and sintered flakes were investigated b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composite powders is Si3N4 coated by nano Fe.The crystal phases of sintered flakes by pressureless are Fe(Si)compound,SiC and Si3N4.The crystal phases of the sintered samples by hot-pressing are Fe,Fe(Si) compound and Si3N4.It is found that crystal phases flakes obtained by pressureless and hot-pressing are very diffe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SI3N4 coating heterogeneous precipitation sin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合金表面(Ta,Mo,W,Zr/Ti)Si_(2)高熵硅化物涂层的微观结构与抗氧化性能
3
作者 李智 张平 +3 位作者 郭喜平 陈长玖 何业增 冯培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51-2762,共12页
以单质金属(Ta,Mo,W,Zr,Ti)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先机械合金化合成高熵合金粉再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在铌合金表面反应烧结制备了(Ta,Mo,W,Zr)Si_(2)、(Ta,Mo,W,Ti)Si_(2)和(Ta,Mo,W,Zr,Ti)Si_(2)三种高熵硅化物涂层,对比分析涂层的微... 以单质金属(Ta,Mo,W,Zr,Ti)粉和Si粉为原料,采用先机械合金化合成高熵合金粉再放电等离子烧结的方法,在铌合金表面反应烧结制备了(Ta,Mo,W,Zr)Si_(2)、(Ta,Mo,W,Ti)Si_(2)和(Ta,Mo,W,Zr,Ti)Si_(2)三种高熵硅化物涂层,对比分析涂层的微观结构及其在1600℃下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Ta,Mo,W,Zr)Si_(2)涂层中存在明显的成分偏析,由(Ta,Mo,W,Zr)Si_(2)和(Mo,W,Ta,Zr)Si_(2)组成,(Ta,Mo,W,Ti)Si_(2)和(Ta,Mo,W,Zr,Ti)Si_(2)涂层则主要由单相高熵硅化物构成;Zr元素的添加显著增加了涂层/基体界面处互扩散区的厚度,且高亲氧性使其在涂层中主要以ZrO_(2)的形式存在,而Ti元素完全参与单相硅化物的形成。三种涂层试样经1600℃、20 h氧化后均保持结构完整,氧化动力学曲线呈现抛物线规律,其中(Ta,Mo,W,Ti)Si_(2)涂层表现出最小的氧化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合金 高熵硅化物涂层 抗氧化性能 反应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烧结Cr_(2)O_(3)涂层对Al_(2)O_(3)陶瓷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杨洁 陈欣 +11 位作者 李晨 张晓宁 何佳龙 刘平 秦臻 赵伟 黄刚 向军 李天涛 李杰 董攀 王韬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147,共6页
利用浸涂法将Cr_(2)O_(3)涂覆于Al_(2)O_(3)陶瓷表面,通过高温烧结获得涂层陶瓷,并系统性地研究了Cr_(2)O_(3)涂层对样品的物质成分、微观形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电阻率和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陶瓷表面呈红黑色... 利用浸涂法将Cr_(2)O_(3)涂覆于Al_(2)O_(3)陶瓷表面,通过高温烧结获得涂层陶瓷,并系统性地研究了Cr_(2)O_(3)涂层对样品的物质成分、微观形貌、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电阻率和真空沿面耐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陶瓷表面呈红黑色,其为Al_(2)O_(3)-Cr_(2)O_(3)固溶体、Mg Al_(2)O_(4)和Cr_(2)O_(3)三种物质的混合物。相较于Al_(2)O_(3)陶瓷,涂层表面晶粒和孔洞的尺寸均较小,其晶粒尺寸均匀性也有明显提升。高温烧结后,Al、Cr两种元素相互扩散,并且涂层中有少量从陶瓷基体迁移而来的玻璃相。高温烧结的Cr_(2)O_(3)涂层将Al_(2)O_(3)陶瓷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减小至3.22,将表面电阻率减小至4.52×10^(11)Ω,将真空沿面耐压强度增大至34.44 k V/cm,此值较Al_(2)O_(3)陶瓷提高了约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陶瓷 Cr_(2)O_(3)涂层 高温烧结 真空沿面耐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钕铁硼电沉积Co-Mo-P/GO复合镀层及耐蚀性研究
5
作者 李孝坤 雷鸣科 黄帅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9,共9页
在烧结钕铁硼表面电沉积掺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简写为GO)片的Co-Mo-P/GO复合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复合镀层的物相结构、形貌及表面成分,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结合浸泡腐蚀方法测试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结果... 在烧结钕铁硼表面电沉积掺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简写为GO)片的Co-Mo-P/GO复合镀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复合镀层的物相结构、形貌及表面成分,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结合浸泡腐蚀方法测试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Co-Mo-P/GO复合镀层的表面成分主要为Co、Mo、P和C元素,与Co-P合金镀层和Co-Mo-P合金镀层相比具有更致密表面结构。Co-Mo-P/GO复合镀层的电荷转移电阻以及在频率为10^(–2)Hz处的阻抗模值分别达到3.12×10^(3)Ω·cm^(2)、9.64×10^(3)Ω·cm^(2),较烧结钕铁硼分别提高约1700Ω·cm^(2)、6500Ω·cm^(2),腐蚀电流密度(9.52×10^(–7)A/cm^(2))较烧结钕铁硼的降低幅度超过一个数量级。Co-Mo-P/GO复合镀层的腐蚀速率仅为4.42 mg/(cm^(2)·h),较烧结钕铁硼降低约59%,并且在3.5%氯化钠溶液中浸泡72 h后整体腐蚀程度最轻。GO在Co-Mo-P/GO复合镀层中呈较均匀分散状态,起到明显细化晶粒作用并且极大增加腐蚀阻力,因而复合镀层的耐蚀性好于Co-P合金镀层和Co-Mo-P合金镀层,能显著提高烧结钕铁硼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P/GO复合镀层 电沉积 烧结钕铁硼 氧化石墨烯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WC-Co粗晶硬质合金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6
作者 石志鹏 詹兆卿 +6 位作者 张雷 刘涛 王诗雨 赵培鹏 杨浩 闵凡路 张建峰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31,共12页
为实现硬质合金硬质相和金属黏结剂的均匀分散,以CoCl_(2)·6H_(2)O和(NH_(4))_(2)C_(2)O_(4)·H_(2)O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结合氢气还原的方法,在WC颗粒表面均匀包覆了Co纳米粒子。研究了化学共沉淀工艺参数对沉淀率和WC-CoC_... 为实现硬质合金硬质相和金属黏结剂的均匀分散,以CoCl_(2)·6H_(2)O和(NH_(4))_(2)C_(2)O_(4)·H_(2)O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结合氢气还原的方法,在WC颗粒表面均匀包覆了Co纳米粒子。研究了化学共沉淀工艺参数对沉淀率和WC-CoC_(2)O_(4)·2H_(2)O前驱体粉末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将不同Co含量的WC-Co复合粉末压制、烧结成硬质合金,研究了WC-Co复合粉末制备方法(化学共沉淀-氢气还原、手混)和Co含量对硬质合金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的优化工艺参数如下: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50℃,沉淀剂滴加时间5 min,CoCl_(2)溶液浓度0.038~0.15 mol/L,沉淀剂过量系数1.8,pH值6。当Co含量不大于12%时,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硬质合金显微组织中孔隙和缺陷较手混法大大减少,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更高;但当Co含量达到14%时,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合金的孔隙和缺陷明显增多,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显著降低。在6%~14%的Co含量范围内,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合金的WC平均晶粒尺寸较手混法增大,相对密度整体上更高,硬度无明显差异。随着Co含量的增加,合金WC平均晶粒尺寸增大,相对密度和硬度均呈整体降低的趋势。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WC-Co粗晶硬质合金力学性能优异,在Co含量为12%时WC平均粒径达到4.2μm,相对密度为99.6%,洛氏硬度达到86.3 HRA,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分别达到2185 MPa和31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晶硬质合金 化学共沉淀 Co纳米粒子 包覆 烧结致密化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料浆烧结制备α-Al_(2)O_(3)/Cr_(2)O_(3)/SiO_(2)阻氢涂层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谢屹鹏 周波 +3 位作者 王岳峰 王峰 冯在强 唐明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89-2296,2319,共9页
采用烧结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主要由α-Al_(2)O_(3)/Cr_(2)O_(3)/SiO_(2)构成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研究了烧结温度、料浆质量比对涂层宏观形貌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阻氢性能和抗热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温度... 采用烧结法在316L不锈钢上制备了主要由α-Al_(2)O_(3)/Cr_(2)O_(3)/SiO_(2)构成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研究了烧结温度、料浆质量比对涂层宏观形貌的影响,并对制备的涂层进行微观结构分析、阻氢性能和抗热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725℃,料浆质量比为1∶5时,制备的涂层表面光滑,孔洞和裂纹数量少,形貌均匀,平均厚度为64μm。涂层的组成相主要为α-Al_(2)O_(3)、Cr_(2)O_(3)、SiO_(2),其中α-Al_(2)O_(3)和SiO_(2)在涂层中呈层状不均匀分布,Cr_(2)O_(3)在涂层中均匀分布。获得的氧化物复合阻氢涂层具有良好的阻氢性能,相对于316L不锈钢,其渗透降低因子值为15.3,并且能经受450℃下的20次热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氧化铝 氧化铬 陶瓷涂层 烧结法 阻氢性能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烧工艺对YSZ热障涂层结构和耐久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石华 金洋 +2 位作者 邸宝永 王者 丁坤英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目的提高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备的YSZ热障涂层的服役寿命。方法采用闪烧技术对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后的热障涂层进行二次处理,以提升其耐久性。使用多种分析表征方法系统地分析闪烧前后热障涂层的孔隙率、力学性能和相组成,并利用热循环和... 目的提高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备的YSZ热障涂层的服役寿命。方法采用闪烧技术对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后的热障涂层进行二次处理,以提升其耐久性。使用多种分析表征方法系统地分析闪烧前后热障涂层的孔隙率、力学性能和相组成,并利用热循环和高温氧化实验对比闪烧处理前后涂层的耐久性。结果经过闪烧处理后,YSZ热障涂层仍呈现为t'-ZrO_(2),其表面的孔隙和微裂纹得到有效改善,闪烧处理使得陶瓷层融合,形成板块状,其孔隙率降低了83.68%,脆性指数下降了31.60%。经过重复实验验证,闪烧技术在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经过100次热循环后,喷涂态涂层的脱落率接近40%,而闪烧涂层最大脱落率仅接近10%。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当氧化温度在1100℃以上时,TGO的生长速率明显加快,经过500h、1200℃高温氧化,闪烧涂层的TGO层厚度比喷涂态涂层的厚度降低了30.00%,闪烧涂层在500h的TGO厚度与喷涂态涂层在100h时相当。结论闪烧处理有效促进了YSZ热障涂层的致密化,提高了涂层的力学性能,改善了大气等离子喷涂涂层的损伤容限,延长了涂层在热循环下和高温氧化下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烧 热障涂层 致密度 耐久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O_(2)掺杂对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Zn-Al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曹玉杰 刘友好 +4 位作者 张鹏杰 徐光青 刘家琴 衣晓飞 吴玉程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采用喷涂工艺在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制备了不同纳米CeO2掺杂量的CeO2/Zn-Al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盐雾试验箱和电化学工作站对CeO2/Zn-Al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O2纳... 采用喷涂工艺在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制备了不同纳米CeO2掺杂量的CeO2/Zn-Al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仪、盐雾试验箱和电化学工作站对CeO2/Zn-Al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eO2纳米颗粒较均匀弥散分布于Zn-Al涂层中,不仅能够增加Zn-Al涂层的硬度,而且可以提高Zn-Al涂层的屏蔽性能,CeO2/Zn-Al复合涂层耐中性盐雾试验能力高达720 h。添加的CeO2颗粒能够隔绝Zn-Al涂层中的锌铝薄片之间的直接接触,起到绝缘作用,延长了腐蚀介质渗入钕铁硼基体的腐蚀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钕铁硼磁体 纳米CeO_(2)颗粒 zn-al涂层 耐腐蚀性能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Y掺杂Mo-Si-B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靳鸣 邵蔚 +4 位作者 贺定勇 陈广辉 谈震 郭星晔 周正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1,共8页
稀土元素的掺杂可提升MoSi_(2)体系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但稀土元素Y对于MoSi_(2)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机理还尚未明确。以Nb-Si基合金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其表面制备Y掺杂(1 wt.%)的33Mo-62Si-5B(at.%)涂层。通过125... 稀土元素的掺杂可提升MoSi_(2)体系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但稀土元素Y对于MoSi_(2)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机理还尚未明确。以Nb-Si基合金为基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在其表面制备Y掺杂(1 wt.%)的33Mo-62Si-5B(at.%)涂层。通过1250℃高温氧化试验,研究涂层的高温氧化行为以及Y对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MoSi_(2)、MoB、Mo_(5)Si_(3)和SiO_(2)相构成,Y在涂层中以Y_(2)Si_(2)O_(7)颗粒的形式弥散分布于SiO_(2)相内部。包覆Mo-Si-B涂层的合金样品在氧化试验初期出现质量损失,其100 h后的氧化增重高于包覆Y掺杂Mo-Si-B涂层的合金样品,表明Y掺杂涂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氧化后涂层表面形成由晶态SiO_(2)、硅硼玻璃相(SiO_(2)-B_(2)O_(3))和Y_(2)Si_(2)O_(7)颗粒构成的氧化膜。阐明Y提升Mo-Si-B涂层抗氧化性能的作用机理:在涂层表面优先形成的Y_(2)O_(3)加速了晶态SiO_(2)和硼硅氧化膜的形成,随后形成的Y_(2)Si_(2)O_(7)阻碍了O的内扩散,使Y掺杂Mo-Si-B涂层抗氧化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Mo-Si-B涂层 Y掺杂 高温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洁净金属冶炼用CaO材料的防水化措施及作用机理
11
作者 顾强 马渭奎 +2 位作者 钱凡 刘国齐 李红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6-92,共7页
CaO是冶炼洁净金属最具潜力的耐火材料,其运用可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易水化是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文综述了提高CaO材料水化性能的措施,包括高温煅烧法、添加剂法和表面处理法等,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作... CaO是冶炼洁净金属最具潜力的耐火材料,其运用可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然而易水化是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本文综述了提高CaO材料水化性能的措施,包括高温煅烧法、添加剂法和表面处理法等,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和作用效果进行评价,最后指出,采用多方式协同将成为提高CaO抗水化性的重要方向,以及从晶体结构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CaO易水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水化 高温烧结 添加剂 表面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b_(0.25)Lu_(0.25)Tm_(0.25)Y_(0.25))_(2)Si_(2)O_(7)环境障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2
作者 何翰伟 郭星晔 +2 位作者 周正 吴旭 吴杨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6-304,共9页
环境障涂层(EBCs)可以有效保护SiC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C)免受航空发动机高温水氧环境中的腐蚀。稀土焦硅酸盐(RE_(2)Si_(2)O_(7))因其与SiC基体匹配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高温性能,成为理想的EBC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其耐高温水蒸气腐蚀... 环境障涂层(EBCs)可以有效保护SiC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C)免受航空发动机高温水氧环境中的腐蚀。稀土焦硅酸盐(RE_(2)Si_(2)O_(7))因其与SiC基体匹配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高温性能,成为理想的EBC候选材料之一,然而其耐高温水蒸气腐蚀性能尚无法满足其服役需求,有待进一步优化。取四种稀土元素设计并制备一种新型高熵焦硅酸盐硅陶瓷(Yb_(0.25)Lu_(0.25)Tm_(0.25)Y_(0.25))_(2)Si_(2)O_(7)((4RE_(0.25))_(2)Si_(2)O_(7))。稀土元素Yb和Lu对应的焦硅酸具有单一的β相结构及优秀的抗高温水氧腐蚀性能,稀土元素Tm和Y的焦硅酸也具有β相结构及较低的热导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压烧结成功制备出具有单斜β相的(4RE_(0.25))_(2)Si_(2)O_(7)块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曲线无明显的吸/放热峰,从室温到1300℃保持平直,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4RE_(0.25))_(2)Si_(2)O_(7)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CTE,2.66×10^(−6)~3.84×10^(−6)℃^(−1))和热扩散系数(0.41~0.92 mm^(2)/s)。在1300℃,90%Air-10%H_(2)O的气氛中腐蚀200 h,质量损失仅0.625 mg/cm^(2),远低于Yb2Si2O7的失重,(4RE_(0.25))_(2)Si_(2)O_(7)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高温水蒸气腐蚀能力。设计并制备的新型(Yb_(0.25)Lu_(0.25)Tm_(0.25)Y_(0.25))_(2)Si_(2)O_(7)高熵硅酸盐陶瓷在热学性能和抗高温水氧腐蚀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高性能环境障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障涂层 高熵焦硅酸盐 无压烧结 热学性能 高温水蒸气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涂-烧结法制备SiC涂层及抗冲蚀性能的研究
13
作者 李媛琪 王博 +2 位作者 王龙 李安 李佳艳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5,共9页
为了提高低密度C/C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使用喷涂-烧结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均匀完整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原材料中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磷粉四种碳源对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涂层中的... 为了提高低密度C/C复合材料的抗冲蚀性能,使用喷涂-烧结法在其表面制备了均匀完整的SiC涂层,研究了反应原材料中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磷粉四种碳源对SiC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抗冲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种类对涂层中的物相组成产生影响,蔗糖和葡萄糖作为碳源时涂层均以单一的SiC物相存在,在10次冲蚀性能测试后涂层仍完整覆盖基体表面,冲蚀损失率分别为1.288%和1.144%,可能是由于残碳现象的改善以及大体积SiC颗粒的生成使冲蚀粒子发生了回弹作用,导致抗冲蚀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涂-烧结法 低密度C/C复合材料 SIC涂层 碳源 抗冲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包覆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代巧玲 孙佳新 +1 位作者 贾燕子 胡大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8-153,共6页
核壳材料作为一种复合型高效催化材料,由核心和壳层两部分有序组装而成,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效应和新特性,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SiO_(2)因无毒、化学惰性、光学透明、易于被修饰改性、价格低等优势而成为制备核壳结构... 核壳材料作为一种复合型高效催化材料,由核心和壳层两部分有序组装而成,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效应和新特性,在多相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SiO_(2)因无毒、化学惰性、光学透明、易于被修饰改性、价格低等优势而成为制备核壳结构催化剂的一种理想的壳层材料。介绍了溶胶-凝胶法、模板剂法、自组装法、表面沉积法等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从择形催化、减少活性组分流失、防止纳米颗粒聚集和烧结三方面总结了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在多相催化中的应用,并探讨了SiO_(2)包覆的核壳结构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催化剂 SiO_(2)包覆 制备方法 尺寸选择性 活性组分 抗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粉末对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刁望勋 王志雄 +3 位作者 高俊国 王长亮 郭孟秋 刘超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5,共7页
对比分析了采用烧结破碎和团聚烧结工艺制备的两种WC-10Co-4Cr粉末的物理性能和物相组成。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对两种粉末进行了涂层制备,并对两种涂层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团聚烧结粉末制备涂层的硬度、孔隙率和抗冲蚀磨损... 对比分析了采用烧结破碎和团聚烧结工艺制备的两种WC-10Co-4Cr粉末的物理性能和物相组成。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对两种粉末进行了涂层制备,并对两种涂层的性能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团聚烧结粉末制备涂层的硬度、孔隙率和抗冲蚀磨损性能均优于烧结破碎粉末制备涂层,但其结合强度略低于烧结破碎粉末制备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10Co-4Cr 烧结破碎 团聚烧结 超音速火焰喷涂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涂层的梯度硬质合金基体的制备方法与梯度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16
作者 羊建高 王海兵 刘咏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5-299,共5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梯度硬质合金涂层基体的发展现状及其制备方法 ,对梯度硬质合金涂层基体的烧结过程热力学、梯度硬质合金涂层基体制备过程中重要的工艺参数以及梯度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 梯度硬质合金 热力学 梯度烧结 扩散 烧结气氛 涂层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Ni包裹粉体的制备、烧结行为及其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卢金山 高濂 +1 位作者 归林华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利用非均相沉淀包裹技术,在铝无机盐溶液中制备出氧化铝前驱体包裹纳米镍颗 粒的复合粉体,并通过能量发散能谱(EDS)以及俄歇电子能谱(AES)研究包裹粉体的成分构 成,发现镍纳米颗粒表面均匀地包裹一层氧化铝的前驱体.煅烧... 利用非均相沉淀包裹技术,在铝无机盐溶液中制备出氧化铝前驱体包裹纳米镍颗 粒的复合粉体,并通过能量发散能谱(EDS)以及俄歇电子能谱(AES)研究包裹粉体的成分构 成,发现镍纳米颗粒表面均匀地包裹一层氧化铝的前驱体.煅烧后的包裹粉体在氩气氛中进行 热压烧结.结果表明,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体相比,包裹粉体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达到致 密化.烧结后的材料其显微结构明显不同于球磨粉体烧成的材料,不论在氧化铝晶界或晶内, 镍颗粒与氧化铝之间都有孔隙,这是由于镍的热膨胀系数比氧化铝的热膨胀系数大引起的. Al2O3/Ni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以沿晶断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粉体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 烧结行为 显微结构 氧化铝 镍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人工关节柄烧结复合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晓明 李志刚 +3 位作者 闫玉华 李世普 贺建华 王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两步涂烧法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防组织液渗透 ,结合强度高 ,生物相容性好的复合生物活性陶瓷涂层 。
关键词 钛合金 人工关节 烧结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等离子喷涂TiN涂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夏铭 王泽华 +4 位作者 柏芳 周泽华 胡亚群 盛欢 张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共8页
TiN具有硬度高、韧性好、摩擦系数小、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刀具、装饰、表面防护等领域。目前制备TiN涂层的方法有很多,如气相沉积、热喷涂、电镀等,反应等离子喷涂则是最常用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制备方法。概述了反应等离子... TiN具有硬度高、韧性好、摩擦系数小、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刀具、装饰、表面防护等领域。目前制备TiN涂层的方法有很多,如气相沉积、热喷涂、电镀等,反应等离子喷涂则是最常用的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制备方法。概述了反应等离子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包括反应等离子喷涂涂层的形成过程及工艺的优缺点。综述了反应等离子喷涂TiN涂层的喷涂工艺及性能的研究进展,包括涂层的制备方法(原位合成法、烧结破碎法)和性能特点,重点分析了涂层的力学性能、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并提出了可以依靠热处理工艺或封孔技术来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依据实验和查阅的文献,反应等离子喷涂结合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和等离子喷涂技术,可以制备质量优良的厚TiN涂层(〉500μm),是一种新型的低成本涂层制备技术,但是反应等离子喷涂制备TiN涂层存在孔隙率较高(5%-10%)、结合强度较低(〈50 MPa)的问题。分别从技术、设备、工艺、后处理四个方面总结了改善涂层质量的相应措施,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等离子喷涂 TIN涂层 原位合成 烧结破碎法 涂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等静压用陶瓷模的研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伯云 周科朝 +3 位作者 刘咏 贺跃辉 曲选辉 雷长明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5,共3页
粉末冶金陶瓷模工艺是一种适用于制备形状复杂零部件的接近成品形状的成形工艺技术。本工作对这种工艺中陶瓷模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陶瓷模的涂覆方法、脱蜡新技术和烧结工艺等。采用研究的制模技术。
关键词 陶瓷模 涂覆 脱蜡 烧结 粉末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