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外科学合作中的权与利——西北科学考查团再认识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学通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5期43-55,共13页
1927年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联合科考活动,在近代科学史特别是中外科学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双方谈判“十九条”合作协议的背后,不仅包含着科学无国界与科学家有祖国的理与利矛盾,交织着如何... 1927年组成的西北科学考查团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联合科考活动,在近代科学史特别是中外科学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外双方谈判“十九条”合作协议的背后,不仅包含着科学无国界与科学家有祖国的理与利矛盾,交织着如何借中外合作以推进中国科学进步同时又无损国家主权的利与权难题,也充满着富有戏剧性的冲突与博弈。透过对戏剧性谈判过程的回顾与解读,辨析了近代中外科学合作中的矛盾与利益,以及双方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科学合作 西北科学考查 斯文赫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西北热潮中的边疆矿产资源调查——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为例的研究
2
作者 张九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5期13-22,共10页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野外工作的6年,正值中国社会开发西北热潮蓬勃兴起之时,考查团的工作对开发西北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地质学者对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对地质考察报告...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野外工作的6年,正值中国社会开发西北热潮蓬勃兴起之时,考查团的工作对开发西北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地质学者对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通过对地质考察报告的解读,总结中国学者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贡献及其社会影响,分析中国学者以及中国社会关注边疆矿产资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 边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科学考查团(1927-1933年)团员简介
3
作者 罗桂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5期72-82,共11页
先后有四十多人参加过西北科学考查团,他们在考察中做出了杰出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大批的科学资料。为此,我们在这里对他们做一简单的介绍,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那个重要的科考团体。
关键词 成员 西北科学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的袁复礼
4
作者 李新伟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5期56-65,共10页
袁复礼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最重要的中国学者,科技史学者对袁复礼在考查团中工作的评述,多集中于他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文章着重对其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考查团组建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在担任中方团长后发挥的作用做一简... 袁复礼是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中最重要的中国学者,科技史学者对袁复礼在考查团中工作的评述,多集中于他在古生物方面的重大发现。文章着重对其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考查团组建过程中的角色以及在担任中方团长后发挥的作用做一简要评述。文章指出,袁复礼的西方留学背景和在考查团成立前的考古工作经历使他成为参与考查团工作的最佳人选;以他为代表的温和派为考查团最终成功组建做出了建设性贡献;自1929年代理中方团长后,他又为考查团在新疆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付出了巨大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科学考查 袁复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与中国新疆省政府的关系初探
5
作者 冯成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75-81,共7页
1928—1933年,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在中国新疆考察期间,与中国新疆省政府的关系经历合作、矛盾、冲突及调适的复杂演变过程。杨增新执政新疆时期,双方之间尚能较好合作;金树仁执政新疆时期双方之间关系则以矛盾为主。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 1928—1933年,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在中国新疆考察期间,与中国新疆省政府的关系经历合作、矛盾、冲突及调适的复杂演变过程。杨增新执政新疆时期,双方之间尚能较好合作;金树仁执政新疆时期双方之间关系则以矛盾为主。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二次入新问题出现后,南京政府、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与新疆省政府之间就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博弈。在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二次入新问题上的争执实是由多重因素合力所致。新疆省政府在明知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得到南京政府允许入新考察的情况下,仍然予以阻挠,这是南京政府与新疆地方实力派的关系在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二次入新问题上的反映,是南京政府与新疆省政府之间关系复杂性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 南京政府 斯文·赫定 关系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对待档案史料的态度初议
6
作者 郑鹏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3,共2页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学术团体,在持续八年的科考活动中获得了大量档案史料。考查团对待档案史料的态度若何,值得进行探讨。分析可知,考查团成员对档案史料认识较为深刻,多种门类的资料皆在其关注范围之内;成员们对档案...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学术团体,在持续八年的科考活动中获得了大量档案史料。考查团对待档案史料的态度若何,值得进行探讨。分析可知,考查团成员对档案史料认识较为深刻,多种门类的资料皆在其关注范围之内;成员们对档案史料的搜集可谓不遗余力,采用了考古发掘、调研发现及购买收集等多种方式;此外,成员们对档案史料的整理分类较为科学和及时,对相关材料的研究和保护也颇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科学考查 档案史料 考古发掘 收集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学与考古学的交汇点——袁复礼在中国西北科考团期间的甘肃考察
7
作者 徐维焱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建立的初期,地质学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从理论层面为考古学提供方法论,还主持和参与了实践性的考古发掘活动.在此过程中,西方学者固然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但中国科学家的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袁复礼作为中国地质学...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建立的初期,地质学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从理论层面为考古学提供方法论,还主持和参与了实践性的考古发掘活动.在此过程中,西方学者固然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但中国科学家的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袁复礼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在考古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先后参与了外国学者和中国学者主持的考古发掘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田野发掘经验.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期间,他在甘肃地区独立主持的一系列考古调查活动,不仅是对甘肃地区史前考古发现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对甘肃民勤地区后续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 袁复礼 地质学 考古学 甘肃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言诚不易,编书亦烦难——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档案史料》
8
作者 罗桂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0-578,共9页
《中瑞西北科学考察档案史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资料汇编,对学术界了解西北科学考查团在新疆的活动等相关情况很有助益。因编者对这个团体缺乏了解,书中也出现一些明显的错误。
关键词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 新疆 考察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复礼旧藏丁道衡西北考察文献探析
9
作者 徐姝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20,共12页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参与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西北考察活动.在前后五年的考察中,成员们搜集了大量采集品,陆续运至北京保存并研究.由于战乱和工作调动,丁道衡的个人采集品保存在北京袁复礼处多年.1955年,丁道衡不...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参与并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西北考察活动.在前后五年的考察中,成员们搜集了大量采集品,陆续运至北京保存并研究.由于战乱和工作调动,丁道衡的个人采集品保存在北京袁复礼处多年.1955年,丁道衡不幸去世,其西北科考的研究工作也戛然终止.通过袁复礼旧藏1955-1956年间的往来书信及物品登记册,可大致还原丁道衡采集品的情况,以及其家属与乐森璕、袁复礼处理采集品及私人书物的过程.前后历时两年的往复商量,不仅展示了一段地质学家早年交谊的往事,反映了知识分子以学术为公器的奉献精神与科学操守,也为我们了解西北科学考查团藏品最终的归宿提供了重要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 袁复礼 丁道衡 书信 遗物登记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复礼西北考察野外记录簿的内容与价值
10
作者 李正一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208,共28页
袁复礼在参加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期间,于自备的野外记录簿中记录了随行日记、测量数据、收入支出账目、阅读笔记、调查杂写等内容,这些原始记录成为他后来撰写《蒙新五年行程纪》和《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的重要依据.本... 袁复礼在参加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期间,于自备的野外记录簿中记录了随行日记、测量数据、收入支出账目、阅读笔记、调查杂写等内容,这些原始记录成为他后来撰写《蒙新五年行程纪》和《三十年代中瑞合作的西北科学考查团》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袁复礼西北考察野外记录簿中保留的日记、账目、数据和阅读笔记等内容,结合袁复礼旧藏地图、照片资料,对1927-1933年间袁复礼的考察行迹进行梳理和补遗.袁复礼在包头调查期间的英文日记和草图,反映出他作为地学家的独特学术旨趣.而袁复礼阅读斯文·赫定和勒柯克著作时的摘抄笔记,则说明他对西域史地和民族志研究产生了兴趣.袁复礼最早试译了勒柯克著作中的新疆地名,并根据考察时获得的口述资料撰写了《新疆之哈萨克民族》一文,这为理解袁复礼的生平和学术贡献提供了更丰富而详实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复礼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 日记 包头 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西北考古:东西方的交融与碰撞——以黄文弼与贝格曼考古之比较为中心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新春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5-154,共10页
黄文弼与贝格曼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西北考古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们的考察和研究存在诸多交集,而在很多方面又有着显著的不同,使得二人的研究相互弥补了对方的不足,为中国西北考古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方法... 黄文弼与贝格曼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西北考古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们的考察和研究存在诸多交集,而在很多方面又有着显著的不同,使得二人的研究相互弥补了对方的不足,为中国西北考古研究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视野,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方法。本文通过探讨二人在学术背景、考察目的、调查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探究他们之间出现的交流困境及原因,分析由此造成的结果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文弼 贝格曼 西北科学考查 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宪之教授之气象灾害研究成果及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曾中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9-577,共9页
李宪之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年轻时(1927—1930年)参加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青海亲历了一次强大寒潮的侵袭,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1930—193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和工作。1934年获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 李宪之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年轻时(1927—1930年)参加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青海亲历了一次强大寒潮的侵袭,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1930—193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和工作。1934年获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及北京大学教授。李宪之先生一生从事气象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34—1936年先后发表了《东亚寒潮侵袭的研究》和《台风的研究》,发现东亚寒潮可以穿越赤道,到达南半球并在那里引发降温与降水,同时提出了南半球澳洲大陆寒潮的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在西北太平洋引发台风的生成。晚年又提出了“宏观系统”的概念,指出中国大陆特大暴雨的发生主要与来自南半球的天气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从而提出了对中国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可以进行监测与预测的理论。本文综合介绍了他在气象灾害研究方面的主要观点、成果以及对气象科学研究的影响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 东亚寒潮侵袭 台风生成 半球间宏观系统 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80年来额济纳河流域的环境变迁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桂环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5期31-42,共12页
额济纳河流域是历史上重要战略要地。位于额济纳河尾闾的居延海绿洲,曾是边疆军民良好的田园扣牧场。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科学考查团曾记下了这一地区的环境情况。后来因上游用水的不断增多,这里的环境不断恶化。根据80年前的调查记... 额济纳河流域是历史上重要战略要地。位于额济纳河尾闾的居延海绿洲,曾是边疆军民良好的田园扣牧场。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科学考查团曾记下了这一地区的环境情况。后来因上游用水的不断增多,这里的环境不断恶化。根据80年前的调查记述,考察自从那时以来的剧烈变化,对于人们审慎地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农牧业布局,避免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继续恶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河流域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 嘎顺淖尔 索古淖尔 环境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文·赫定与翁文灏--兼论斯文·赫定与地质调查所的交流与合作
14
作者 王新春 曾庆盈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2,共14页
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地质调查所与斯文·赫定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论著出版、编制中国西北地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文章利用瑞典国家档案馆... 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地质调查所与斯文·赫定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论著出版、编制中国西北地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文章利用瑞典国家档案馆藏未刊斯文·赫定档案文献资料,以翁文灏与斯文·赫定的往来通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与地质调查所相关的档案材料,论述二人20余年的交往,可揭示长期不为人所知的最早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协议全貌,以及后西北科学考察时代的中瑞科学合作与交流,为西北科学考查团、地质调查所及其中国地图史研究提供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文·赫定 翁文灏 地质调查所 西北科学考查 《中国古生物志》 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复礼教授对古脊椎动物学的卓越贡献
15
作者 徐钦琦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5期66-71,共6页
在1927-1933年间,由中瑞两国合组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合作科学考察中,地质学家袁复礼共发现了4个化石点,5个化石层位,以及10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新物种。这批材料中的绝大部分化石是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 在1927-1933年间,由中瑞两国合组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合作科学考察中,地质学家袁复礼共发现了4个化石点,5个化石层位,以及10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新物种。这批材料中的绝大部分化石是由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记述的。袁复礼对我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复礼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 脊椎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