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伯板块北缘Sinjar隆起西翼裂缝成因及启示
1
作者 赵中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对Sinjar隆起西翼始新世Jaddala组—渐新世Chilou组致密灰岩裂缝性储层的裂缝成因进行分析,为类似复杂构造环境的裂缝研究和裂缝性油气圈闭勘探提供借鉴。综合利用成像测井、地震、钻井液漏失、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裂缝倾角、走向及纵... 对Sinjar隆起西翼始新世Jaddala组—渐新世Chilou组致密灰岩裂缝性储层的裂缝成因进行分析,为类似复杂构造环境的裂缝研究和裂缝性油气圈闭勘探提供借鉴。综合利用成像测井、地震、钻井液漏失、生产动态等资料,分析裂缝倾角、走向及纵向和平面裂缝的发育特征,探讨构造活动与裂缝分布之间的成因关系。研究后认为,研究区近南北走向的这组高角度裂缝的形成是区域水平挤压应力场与研究区西侧深部压扭走滑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压扭走滑作用形成了有效的裂缝性油气储集层;局部发育的近东西走向的低角度裂缝由层间滑动引起;平行于主要褶皱枢纽的纵张裂缝不发育,是由地层强烈隆升形成的似环状断裂吸收了岩石的挤压应变变形,导致没有产生有效的岩层弯曲所致。在类似复杂的构造背景下,由于多种构造作用、多期构造活动的叠加和相互影响,会减弱或增强某组裂缝的发育程度,导致裂缝分布与常见的模式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实例对于复杂构造背景下的裂缝性储层研究、裂缝性油气藏开发的井轨迹优化、致密储层领域的油气勘探等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jar隆起 裂缝 压扭走滑 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扭走滑作用对深水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以Sinjar隆起西翼为例
2
作者 赵中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204,共7页
通过分析阿拉伯板块北缘Sinjar隆起西翼始新统Chilou组—渐新统Jaddala组构造特征和油藏分布的关系,认为深部压扭走滑作用改造了浅层致密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使之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这种改造和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压扭走... 通过分析阿拉伯板块北缘Sinjar隆起西翼始新统Chilou组—渐新统Jaddala组构造特征和油藏分布的关系,认为深部压扭走滑作用改造了浅层致密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使之成为良好的油气储层。这种改造和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压扭走滑作用控制了裂缝异常发育带和裂缝性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二是压扭走滑作用产生的同沉积局部斜列褶皱隆起遭受大气淡水与海水混合水的溶蚀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致密沉积物的储集能力。这一实例表明,致密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经改造后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在油气藏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应重视类似局部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扭走滑作用 裂缝性储层 孔隙性储层 深水碳酸盐岩 sinjar隆起 阿拉伯板块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