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脾同治”探讨甘麦大枣汤在脏躁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舒 王丰林 +1 位作者 刘婷 张国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13-1716,1720,共5页
脏躁是一种以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容易波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具有相似性。脏躁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与情志失常,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心脾受损,阴血不足有关,基于“心脾同治”理... 脏躁是一种以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容易波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具有相似性。脏躁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与情志失常,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心脾受损,阴血不足有关,基于“心脾同治”理论可用甘麦大枣汤进行治疗,其药简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躁 情志病 心脾同治 心理疾病 抑郁症 多靶点 甘麦大枣汤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心同治”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天地人三才”诊疗
2
作者 周凯龙 刘陆阳 +7 位作者 苏克雷 李汇博 孙月 顾晓通 梁帅 仲伟伟 杨漪 孙慧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199,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常见的共病状态,呈进行性发展,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小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常见的共病状态,呈进行性发展,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稳定期是决定疾病预后转归的关键。张仲景首创“心肺同治”之法,程玠基于前人经验提出“心肺同归一治”的学术思想,“肺心同治”是“心肺一体观”的具化,蕴含着深刻的标本兼治和既病防变思维。基于肺心经络相连,共司气血;肺心同位上焦,阴阳相应;肺心统于宗气,相系营卫的生理学基础,阐明肺心不足、痰瘀内生是COPD稳定期合并PH的核心病机,施以气血同调、温运阳气、培补宗气的“天地人三才”治法,以期为COPD稳定期合并PH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同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气血同调 温阳化饮 活血化瘀 天地人三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脉-神”互言探讨肝心同治冠心病合并抑郁(双心疾病)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孟晓媛 宋囡 +3 位作者 王莹 裘雪莹 张艳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1-254,共4页
双心疾病作为“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病的复合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其中的冠心病合并抑郁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发病类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抑郁是其不良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 双心疾病作为“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病的复合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其中的冠心病合并抑郁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发病类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抑郁是其不良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冠心病合并抑郁属中医“胸痹”“郁证”范畴,“心藏脉,脉舍神”,心脏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从心论治”使机体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心血管疾病与情志病是密不可分的,胸痹患者心脉不畅,肝失疏泄,痰瘀互结,气机郁滞加重,由此引发情志的改变。双心疾病与中医的“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心”与“肝”的状态失衡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故“肝心同治”是调节关键病机-肝心失调的必由之法,以疏肝解郁、调气和血为主。基于对“从心论治”“心-脉-神”与“肝心同治”的理论探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旨在为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提供新的思路与机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神 肝心同治 冠心病合并抑郁 双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脾同调”阐析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叶永安 靳茜 +1 位作者 李小科 杜宏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5,共4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核心病机 肝脾同病 肝脾同调 治脾调肝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在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韩磊 武雪亮 +5 位作者 郭飞 郗宇宁 常晓燕 张春泽 张剑锋 马鹏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西医肿瘤微创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统计其一般资料、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切除组(手术切除组)和转化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肝病灶微波消融组(微波消融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同时进行生存期随访,包括总生存期和无疾病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198例,经FOLFOX或FOLFIRI方案行新辅助化疗成功后66例,其中,手术切除组30例,均达到了根治效果,微波消融组36例,共消融57个肿瘤;54个肿瘤在第1次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94.74%),后经再次消融后均达到无疾病证据;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手术切除组(P均<0.001);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切除组(P<0.001),切口感染(P=0.740)、吻合口漏(P=1.000)、吻合口狭窄(P=1.000)等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生存时间(P=0.191)和无疾病生存时间(P=0.934)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初始评估为潜在可切除的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患者,经转化治疗后两组均安全、有效,且有着相似的生存结局,但微波消融组在术后恢复、经济及耐受性方面更具优势,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潜在可切除 结直肠癌伴同时性多发肝转移 诊疗 生存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士铎《石室秘录》辨治胸痹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汪锦城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59-3161,3166,共4页
《石室秘录》为清朝医家陈士铎代表作之一,书中对于胸痹心痛病之辨治独具特色,大胆提出邪犯包络为慢性心痛之关键病机,在临床心痛治疗中,执简驭繁,寒热分型论治,并提及了病位在于脾胃而致胸痛的特殊治法。在治疗原则上,强调心肝同治,善... 《石室秘录》为清朝医家陈士铎代表作之一,书中对于胸痹心痛病之辨治独具特色,大胆提出邪犯包络为慢性心痛之关键病机,在临床心痛治疗中,执简驭繁,寒热分型论治,并提及了病位在于脾胃而致胸痛的特殊治法。在治疗原则上,强调心肝同治,善用栀子清肝泻火,提倡多服、久服方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室秘录》 @陈士铎 胸痹 心痛 病机 热邪 心肝同治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木火刑金理论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证治 被引量:2
7
作者 聂天旸 张山 +3 位作者 刘莲莲 解子乐 满天 王成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0-53,共4页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目前已跃居为慢性咳嗽的第二大致病因,且缠绵难愈,复发率较高。从“木火刑金”理论分析,认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肝、胃三脏,核心病机为木火刑金,中焦不和。治疗当以疏肝泻火,清肺和中,降逆止咳为基础,并且根据不同患...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目前已跃居为慢性咳嗽的第二大致病因,且缠绵难愈,复发率较高。从“木火刑金”理论分析,认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肺、肝、胃三脏,核心病机为木火刑金,中焦不和。治疗当以疏肝泻火,清肺和中,降逆止咳为基础,并且根据不同患者的证候特点选取左金丸、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旋覆代赭汤等方剂随证加减治疗,并辅以饮食、情志和生活习惯的调节,可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木火刑金 中焦不和 肝肺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心同治”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机理及机制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孟晓媛 宋囡 +5 位作者 王莹 李阳 王群 裘雪莹 张艳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05,I0033,共6页
目前,双心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而冠心病合并抑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部分。冠心病、抑郁分属中医胸痹、郁证,二者彼此影响、互相加重。《灵枢》载“心藏神,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强调了心的病变... 目前,双心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而冠心病合并抑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部分。冠心病、抑郁分属中医胸痹、郁证,二者彼此影响、互相加重。《灵枢》载“心藏神,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强调了心的病变会引起神志、情绪的变化,同时,情绪的刺激也会影响心脏。可见,心血管疾病与情志病是密不可分的,而调节情志,也离不开对气机的调达和疏泄。胸痹患者心脉不畅,肝失疏泄,痰瘀互结,气机郁滞加重,因此引发情志的改变。情志失调、郁证和胸痹三者密切相关。早在仲景时期,便有以肝论治心病的记载,心肝在血脉运行和精神情志等方面相关密切。课题组前期发现,“心”与“肝”的状态失衡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导师临床经验以“肝心同治”为指导而组方的定心方(人参10 g,丹参20 g,柴胡10 g,郁金15 g,三七10 g)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低毒性及个体化等特点而具有独特优势。为解决“肝心同治”中医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机制主要集中于炎症和内皮损伤等局限而不深入的瓶颈问题,基于对“肝心同治”理论的探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旨在为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提供新的思路与机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冠心病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肝心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同治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丽 张雅凤 +3 位作者 郭振武 秦文艳 甘雨 李建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75-2477,共3页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基于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及五脏相关理论,治疗哮喘不能单纯针对体内宿有伏痰留饮,而单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文章从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两方面论证肝脾同治...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基于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及五脏相关理论,治疗哮喘不能单纯针对体内宿有伏痰留饮,而单纯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文章从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两方面论证肝脾同治论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通过阅读大量古代文献,分别从小儿肝脾生理、病理的特点,肝脾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宿根的形成的影响及肝脾与气机升降的关系进行论述,提出肝脾同治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通过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发现肝脾同治在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次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同治 小儿支气管哮喘 辨证论治 理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构建冠心病肝心同治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鑫 于睿 石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冠心病患者除心脏症状外,还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双心疾病也日益突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而中医药从肝心同治思路出发,对此冠心病甚至双心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优势。心、肝两脏在阴阳、五行属性、脏腑功能及经络循行等方面关系密切,二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本文基于肝心两脏“同气相求”的特点,结合古今医家对冠心病的认识,分析冠心病肝心同治“同气相求”的内涵,并根据临床常见病证,总结了常用的肝心同治方法,以期为冠心病及双心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气相求 冠心病 胸痹 肝心同治 双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论治心系疾病探讨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赵莹科 张京春 +2 位作者 邬春晓 吕长霞 张惠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503-506,共4页
肝与心从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难经》,后世医家不断继承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脏在五行、气血、经络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从肝论治心系疾病的理论在古今医著中多有体现,并且为现代临床所广泛应用。临床上... 肝与心从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难经》,后世医家不断继承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是两脏在五行、气血、经络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从肝论治心系疾病的理论在古今医著中多有体现,并且为现代临床所广泛应用。临床上许多常见心血管疾病应用调肝之法获效的报道,亦非常普遍。本文通过总结肝与心的关系,归纳临床常见心血管病治疗中从肝论治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肝论治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双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治未病思想对肝脾同治的理解和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玉玲 崔向宁 尚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57-60,共4页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特色理论。文章首先论述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来源、含义及其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以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为例介绍了肝脾两脏对于“治未病”的重要...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特色理论。文章首先论述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来源、含义及其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以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为例介绍了肝脾两脏对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以及肝脾同治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从五行制化的正常和异常、脏腑关系与肝脾同治的关系角度探讨了肝脾同治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论述治未病与肝脾同治的关系,阐释了肝脾同治在治未病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阶段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肝脾同治在抑郁症和亚健康失眠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肝脾同治对于治未病的临床意义,以期为治未病思想的发展和应用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肝脾同治 五行制化 脏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脾-肝”轴浅析中风后抑郁症病机及治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詹杰 谭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66-1868,共3页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基于脏腑理论,正气虚衰是PSD的前提条件,"心-脾-肝"轴及其内生转化贯穿PSD发病始终。肝气不足,肝气郁结是该轴核心,也是PSD的始要病...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基于脏腑理论,正气虚衰是PSD的前提条件,"心-脾-肝"轴及其内生转化贯穿PSD发病始终。肝气不足,肝气郁结是该轴核心,也是PSD的始要病机。治疗应以顺气为先,辅以活血化痰,补益气血等,其中疏肝健脾养心法是治疗PS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抑郁症 “心-脾-肝”轴 病机 治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胆同治”麦粒灸对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甜 粟胜勇 +4 位作者 张熙 羊璞 覃美相 蔡慧倩 林欣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2,共8页
目的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 目的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制备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模型,连续造模21天。造模结束后采用行为学评分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进行模型评价。(3)造模成功后第2天,麦粒灸组取大鼠双侧“心俞”及“胆俞”穴麦粒灸干预,每穴每天连续灸3壮,持续10天;西药组予盐酸文拉法辛合地西泮混合溶液(盐酸文拉法辛:13.5 mg·kg^(-1),地西泮:0.9 mg·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空白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4)干预结束后,采用行为学实验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抑郁及失眠样行为,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ASA)测定各组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评分、睡眠时长均降低(P<0.01),睡眠潜伏期增加(P<0.01),海马5-HT、DA、NE表达水平降低(P<0.01),海马组织损伤较明显,且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染色模糊不均,出现明显空泡状结构;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西药组行为学评分、睡眠时长上升(均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海马5-HT、DA、NE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且麦粒灸组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P<0.05),海马组织中细胞排列整齐,胞体受损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心胆同治”麦粒灸可有效改善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抑郁及失眠行为,其治疗机制与上调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修复受损海马细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胆同治 麦粒灸 抑郁共病失眠 单胺类神经递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疏肝气,调营卫”角度探讨柴胡桂枝汤治疗冠心病的用义与内涵 被引量:38
15
作者 周欢 张军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0-1173,共4页
冠心病与抑郁共病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诸多造影正常却反复胸痛患者与心脏X综合征、冠脉慢血流现象、冠脉痉挛的密切关联,证实精神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患者对抑郁状态的主观不认同及药物本身的一些不... 冠心病与抑郁共病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诸多造影正常却反复胸痛患者与心脏X综合征、冠脉慢血流现象、冠脉痉挛的密切关联,证实精神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患者对抑郁状态的主观不认同及药物本身的一些不良反应,抗抑郁药临床处方率低。从中医疏肝解郁角度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情志障碍,达到调"神"以利血脉的作用。又经典有云:"荣卫不通,血凝不流","损其心者,调其营卫",予桂、芍之剂调和营卫在冠心病血脉病变中具有确切的理论依据,故从"疏肝气,调营卫"角度入手,结合柴胡桂枝汤的组方特点,古方新用,探讨其"双心同治、心神同调"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柴胡桂枝汤 疏肝气 调营卫 双心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心-肾-肝-脾-子宫轴”论治复发性流产 被引量:14
16
作者 唐培培 殷燕云 +1 位作者 顾旻 陈颖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1-634,共4页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原有的“心-肾-子宫轴”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心-肾-肝-脾-子宫轴”。认为“心-肾-肝-脾-子宫轴”失衡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病因,其中心肾不交是中心环节,肝脾气血升降失调是重要影响因素,肝脾对心肾相交起着重要...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在原有的“心-肾-子宫轴”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心-肾-肝-脾-子宫轴”。认为“心-肾-肝-脾-子宫轴”失衡是复发性流产的主要病因,其中心肾不交是中心环节,肝脾气血升降失调是重要影响因素,肝脾对心肾相交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应以调节“心-肾-肝-脾-子宫轴”为主要方法,心肾合治,肝脾同调,同时顺应女性生理周期进行调周治疗,注重防治结合,如此方可收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桂成 复发性流产 心-肾-肝-脾-子宫轴 中医治疗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和合”思想、运用“肝心和合”法治疗双心疾病 被引量:17
17
作者 段盈竹 张欢 +3 位作者 张颖 郭鹤 于游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9-32,共4页
“和合”思想发轫于《周易》,为古代学术界认可和承袭。对自然生命、疾病、治疗及养生等各个相关领域均应用到和合思想,是中医和合思想的渊源。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是和合,主要阐释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三者和谐统一。任何事... “和合”思想发轫于《周易》,为古代学术界认可和承袭。对自然生命、疾病、治疗及养生等各个相关领域均应用到和合思想,是中医和合思想的渊源。生命活动的最佳状态是和合,主要阐释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三者和谐统一。任何事物发生运动变化都会遵循和合思想,和合思想具有诸多特性,包括整体性、协调性、自发性、动态性。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失和,而治病与养生的最高境界即为求和。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双心疾病”的相关理论越来越被重视。基于和合观的整体思想及双心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的情况下,该团队提出基于“和合”思想、运用“肝心和合”法治疗双心疾病,文章主要从心肝的渊源、古代研究、现代研究等方面阐明运用“肝心和合”法治疗“双心疾病”的本质,为今后临床治疗开阔思路,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心和合 双心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脾同治”理论探讨益气活血方调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瑾茜 喻嵘 +6 位作者 李薇 杨蕙 张田田 蔺晓源 胡国恒 陈亚 雷诗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5-941,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益气活血方调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免疫炎症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均采用“力竭+控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模型,造模周期为22 d,中药组在...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益气活血方调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免疫炎症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均采用“力竭+控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模型,造模周期为22 d,中药组在造模第8天起予以益气活血方预处理14 d。于第25天取大鼠血清、脾、主动脉及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35、IL-37含量;HE染色观察脾、心肌组织病理形态;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脾、心、主动脉IL-35、IL-37光密度表达及蛋白表达。结果(1)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中IL-37、IL-35显著降低(P<0.0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IL-37、IL-35均显著升高(P<0.00001)。(2)HE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组织红髓区域变小,白髓可见边缘区(marginal zone,MZ)和动脉周围淋巴鞘之间淋巴小结大量增多。中药组心肌组织炎性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脾组织可见正常分布的脾小梁(trabecula,T)、血窦(splenic sinus,SS),且脾中央动脉(central antery,CA)形态规则。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增生,结构紊乱并存在泡沫细胞、脂质沉淀;中药组主动脉内膜变薄,纤维破损处可见修复痕迹。(3)模型组大鼠心肌、主动脉、脾组织IL-35、IL-37平均光密度值及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001);中药组大鼠心肌、主动脉、脾组织IL-35、IL-37平均光密度及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001)。结论CHD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可为“心脾同治”理论提供模型支撑;益气活血方对CHD气虚血瘀证炎症状态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与上调IL-35、IL-37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同治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免疫炎症反应 益气活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维琴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经验新思路——肝脾论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心爱 赵勇 +8 位作者 郭维琴 张洪嘉 胡超群 窦晋芳 高瑜倩 彭嘉冉 王志淼 黑穆荣 朱海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2-54,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引起心脏收缩射血和或充盈能力受损,心脏泵血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严重疾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期阶段,此类患者生存质量差,预后不良[1-2]。中医...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下降,引起心脏收缩射血和或充盈能力受损,心脏泵血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严重疾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终末期阶段,此类患者生存质量差,预后不良[1-2]。中医药对心衰病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心衰病患者的胸闷、憋气、水肿的症状[3]。从中医理论角度分析,心衰病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肺肾。郭维琴教授认为当代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或者工作压力大、情志焦虑抑郁致情志郁结,二者共同致病,导致心衰病,总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之症。此类患者生存质量低,预后差,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郭维琴教授针对该病复杂病因病机,主张在治疗心力衰竭应当在益气活血利水的基础上,从肝脾论治,以疏肝健脾、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为治疗大法,临床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经验总结 郭维琴 肝脾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生物信息学筛选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颖锋 李雪梅 +4 位作者 韩笑 刘佳 陆兔林 毛春芹 杭爱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15-1621,共7页
目的运用综合生物信息学筛选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方法TCMSP数据库筛选山茱萸、牡丹皮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SEA数据库预测并构建成分靶点集,与疾病数据库(TTD、GAD和DisGeNET)中肝损伤... 目的运用综合生物信息学筛选山茱萸、牡丹皮抗肝损伤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方法TCMSP数据库筛选山茱萸、牡丹皮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Drugbank、SEA数据库预测并构建成分靶点集,与疾病数据库(TTD、GAD和DisGeNET)中肝损伤靶点取交集,通过DAVID平台进行富集分析;应用GEO数据库和ROC曲线评价核心靶点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过程中肝脏损伤的关联程度。结果筛选得到潜在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潜在靶点为AKT1、PIK3CG、PTPN1、MAPK8、PPARA等。ROC曲线评价结果显示,VEGFA、ESR1、MAPK8的曲线下面积处于0.70~0.90之间,且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山茱萸和牡丹皮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抗肝损伤,潜在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和甾醇类为主,可能成为保肝药物的候选成分;筛选了肝损伤潜在靶点。VEGFA、ESR1和MAPK8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过程中肝脏损伤的关联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牡丹皮 肝损伤 异病同治 生物信息学 活性成分 靶点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