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心脾同治”探讨甘麦大枣汤在脏躁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舒 王丰林 +1 位作者 刘婷 张国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13-1716,1720,共5页
脏躁是一种以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容易波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具有相似性。脏躁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与情志失常,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心脾受损,阴血不足有关,基于“心脾同治”理... 脏躁是一种以精神失常,无故悲伤欲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情绪容易波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与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具有相似性。脏躁病因病机复杂,中医认为与情志失常,思虑过度,肝气郁结,心脾受损,阴血不足有关,基于“心脾同治”理论可用甘麦大枣汤进行治疗,其药简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躁 情志病 心脾同治 心理疾病 抑郁症 多靶点 甘麦大枣汤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心同治”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天地人三才”诊疗
2
作者 周凯龙 刘陆阳 +7 位作者 苏克雷 李汇博 孙月 顾晓通 梁帅 仲伟伟 杨漪 孙慧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199,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常见的共病状态,呈进行性发展,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小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常见的共病状态,呈进行性发展,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稳定期是决定疾病预后转归的关键。张仲景首创“心肺同治”之法,程玠基于前人经验提出“心肺同归一治”的学术思想,“肺心同治”是“心肺一体观”的具化,蕴含着深刻的标本兼治和既病防变思维。基于肺心经络相连,共司气血;肺心同位上焦,阴阳相应;肺心统于宗气,相系营卫的生理学基础,阐明肺心不足、痰瘀内生是COPD稳定期合并PH的核心病机,施以气血同调、温运阳气、培补宗气的“天地人三才”治法,以期为COPD稳定期合并PH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同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气血同调 温阳化饮 活血化瘀 天地人三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脉-神”互言探讨肝心同治冠心病合并抑郁(双心疾病)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孟晓媛 宋囡 +3 位作者 王莹 裘雪莹 张艳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1-254,共4页
双心疾病作为“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病的复合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其中的冠心病合并抑郁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发病类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抑郁是其不良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 双心疾病作为“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病的复合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其中的冠心病合并抑郁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发病类型。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焦虑和抑郁是其不良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冠心病合并抑郁属中医“胸痹”“郁证”范畴,“心藏脉,脉舍神”,心脏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从心论治”使机体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心血管疾病与情志病是密不可分的,胸痹患者心脉不畅,肝失疏泄,痰瘀互结,气机郁滞加重,由此引发情志的改变。双心疾病与中医的“心主血脉”“心主神明”“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心”与“肝”的状态失衡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故“肝心同治”是调节关键病机-肝心失调的必由之法,以疏肝解郁、调气和血为主。基于对“从心论治”“心-脉-神”与“肝心同治”的理论探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旨在为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提供新的思路与机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神 肝心同治 冠心病合并抑郁 双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士铎《石室秘录》辨治胸痹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锦城 胡镜清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59-3161,3166,共4页
《石室秘录》为清朝医家陈士铎代表作之一,书中对于胸痹心痛病之辨治独具特色,大胆提出邪犯包络为慢性心痛之关键病机,在临床心痛治疗中,执简驭繁,寒热分型论治,并提及了病位在于脾胃而致胸痛的特殊治法。在治疗原则上,强调心肝同治,善... 《石室秘录》为清朝医家陈士铎代表作之一,书中对于胸痹心痛病之辨治独具特色,大胆提出邪犯包络为慢性心痛之关键病机,在临床心痛治疗中,执简驭繁,寒热分型论治,并提及了病位在于脾胃而致胸痛的特殊治法。在治疗原则上,强调心肝同治,善用栀子清肝泻火,提倡多服、久服方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室秘录》 @陈士铎 胸痹 心痛 病机 热邪 心肝同治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心同治”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机理及机制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孟晓媛 宋囡 +5 位作者 王莹 李阳 王群 裘雪莹 张艳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05,I0033,共6页
目前,双心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而冠心病合并抑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部分。冠心病、抑郁分属中医胸痹、郁证,二者彼此影响、互相加重。《灵枢》载“心藏神,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强调了心的病变... 目前,双心疾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类健康的主流问题之一,而冠心病合并抑郁是双心疾病的重要部分。冠心病、抑郁分属中医胸痹、郁证,二者彼此影响、互相加重。《灵枢》载“心藏神,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强调了心的病变会引起神志、情绪的变化,同时,情绪的刺激也会影响心脏。可见,心血管疾病与情志病是密不可分的,而调节情志,也离不开对气机的调达和疏泄。胸痹患者心脉不畅,肝失疏泄,痰瘀互结,气机郁滞加重,因此引发情志的改变。情志失调、郁证和胸痹三者密切相关。早在仲景时期,便有以肝论治心病的记载,心肝在血脉运行和精神情志等方面相关密切。课题组前期发现,“心”与“肝”的状态失衡是导致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结合导师临床经验以“肝心同治”为指导而组方的定心方(人参10 g,丹参20 g,柴胡10 g,郁金15 g,三七10 g)在临床上对于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多机制、多途径、低毒性及个体化等特点而具有独特优势。为解决“肝心同治”中医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的机制主要集中于炎症和内皮损伤等局限而不深入的瓶颈问题,基于对“肝心同治”理论的探讨,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旨在为防治冠心病合并抑郁提供新的思路与机制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心疾病 冠心病 抑郁症 网络药理学 肝心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构建冠心病肝心同治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鑫 于睿 石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气相求”理论的论述最早见于哲学代表作《易经》,其思想内涵对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多元化改变及其迅猛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冠心病患者除心脏症状外,还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双心疾病也日益突出。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而中医药从肝心同治思路出发,对此冠心病甚至双心疾病的治疗均具有较好的优势。心、肝两脏在阴阳、五行属性、脏腑功能及经络循行等方面关系密切,二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本文基于肝心两脏“同气相求”的特点,结合古今医家对冠心病的认识,分析冠心病肝心同治“同气相求”的内涵,并根据临床常见病证,总结了常用的肝心同治方法,以期为冠心病及双心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气相求 冠心病 胸痹 肝心同治 双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胆同治”麦粒灸对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甜 粟胜勇 +4 位作者 张熙 羊璞 覃美相 蔡慧倩 林欣颖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2,共8页
目的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 目的探讨“心胆同治”麦粒灸治疗抑郁共病失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每组6只。(2)模型组、麦粒灸组、西药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结合孤养法联合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制备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模型,连续造模21天。造模结束后采用行为学评分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进行模型评价。(3)造模成功后第2天,麦粒灸组取大鼠双侧“心俞”及“胆俞”穴麦粒灸干预,每穴每天连续灸3壮,持续10天;西药组予盐酸文拉法辛合地西泮混合溶液(盐酸文拉法辛:13.5 mg·kg^(-1),地西泮:0.9 mg·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空白组、模型组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kg^(-1))灌胃,1次/天,连续灌胃10天。(4)干预结束后,采用行为学实验及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抑郁及失眠样行为,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ASA)测定各组大鼠海马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水平,并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评分、睡眠时长均降低(P<0.01),睡眠潜伏期增加(P<0.01),海马5-HT、DA、NE表达水平降低(P<0.01),海马组织损伤较明显,且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染色模糊不均,出现明显空泡状结构;与模型组比较,麦粒灸组、西药组行为学评分、睡眠时长上升(均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P<0.01),海马5-HT、DA、NE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1),且麦粒灸组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P<0.05),海马组织中细胞排列整齐,胞体受损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心胆同治”麦粒灸可有效改善抑郁共病失眠大鼠抑郁及失眠行为,其治疗机制与上调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修复受损海马细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胆同治 麦粒灸 抑郁共病失眠 单胺类神经递质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连相伍为用-国医大师周学文学术经验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天羽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2-35,共4页
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在多年临病的过程中,进行深入临床应用研究,提出"溯源求本、内外相济、脏腑并调、尤重于脾"的系统学术思想。周学文教授常常将黄芪黄连相伍为用,治疗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失眠、口... 国医大师周学文教授在多年临病的过程中,进行深入临床应用研究,提出"溯源求本、内外相济、脏腑并调、尤重于脾"的系统学术思想。周学文教授常常将黄芪黄连相伍为用,治疗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失眠、口疮、郁证等多种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疗效颇佳,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治疗特色。通过应用芪连相伍,不断临证,提出了"以痈论治"溃疡病、"从湿论治"溃疡性结肠炎、"肝脾并调,胆胃同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以痈论治"口疮、分脏腑论治郁证等重要理论。芪连相伍,补消兼施,谨守病机,随证治之。认真研习周学文教授用药经验,传承其学术思想,对于后学辨治脾胃病乃至内科杂病定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连相伍 周学文 以痈论治 胆胃同治 学术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脾同治”理论探讨益气活血方调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瑾茜 喻嵘 +6 位作者 李薇 杨蕙 张田田 蔺晓源 胡国恒 陈亚 雷诗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5-941,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益气活血方调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免疫炎症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均采用“力竭+控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模型,造模周期为22 d,中药组在...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益气活血方调控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大鼠免疫炎症的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均采用“力竭+控食+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模型,造模周期为22 d,中药组在造模第8天起予以益气活血方预处理14 d。于第25天取大鼠血清、脾、主动脉及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35、IL-37含量;HE染色观察脾、心肌组织病理形态;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脾、心、主动脉IL-35、IL-37光密度表达及蛋白表达。结果(1)模型组较正常组血清中IL-37、IL-35显著降低(P<0.00001);中药组较模型组IL-37、IL-35均显著升高(P<0.00001)。(2)HE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间质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脾组织红髓区域变小,白髓可见边缘区(marginal zone,MZ)和动脉周围淋巴鞘之间淋巴小结大量增多。中药组心肌组织炎性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脾组织可见正常分布的脾小梁(trabecula,T)、血窦(splenic sinus,SS),且脾中央动脉(central antery,CA)形态规则。Masson染色显示模型组主动脉内膜增生,结构紊乱并存在泡沫细胞、脂质沉淀;中药组主动脉内膜变薄,纤维破损处可见修复痕迹。(3)模型组大鼠心肌、主动脉、脾组织IL-35、IL-37平均光密度值及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0001);中药组大鼠心肌、主动脉、脾组织IL-35、IL-37平均光密度及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001)。结论CHD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可为“心脾同治”理论提供模型支撑;益气活血方对CHD气虚血瘀证炎症状态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与上调IL-35、IL-37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同治 冠心病 气虚血瘀证 免疫炎症反应 益气活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胆胃同治”理论从脾胃论治胆道动力障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云舒 刘霁锋 +4 位作者 周琪 孟凡跃 赵瑞国 李积强 王长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0-193,共4页
胆道动力障碍(biliary dyskinesia, BD)是大多胆道、胰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也是该类疾病关键的继发病理改变。目前现代医学于此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胆胃同治”为从脾胃论治BD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大量的文献从基础和临床上... 胆道动力障碍(biliary dyskinesia, BD)是大多胆道、胰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核心环节,也是该类疾病关键的继发病理改变。目前现代医学于此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胆胃同治”为从脾胃论治BD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大量的文献从基础和临床上对其进行了阐述及报道。从解剖位置、经络循行、气机升降、脏腑功能等方面探讨“胆胃同治”理论内涵。在“胆胃同治”理论指导下,总结BD患者针刺、中药方剂治疗的效果及有关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旨在探讨治疗BD更加有效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胃同治 胆囊动力障碍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脾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惠芳基于“心肾交合”及“微炎症”理论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先兆流产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小悦 周惠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0-33,共4页
先兆流产为临床妊娠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因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微炎症”状态,更易影响胚胎着床,导致先兆流产。祖国医学则将此归属于胎漏、胎动不安。周惠芳教授基于傅青主学术思想,衷中参西,汲取现代医学“微炎症”理论... 先兆流产为临床妊娠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因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微炎症”状态,更易影响胚胎着床,导致先兆流产。祖国医学则将此归属于胎漏、胎动不安。周惠芳教授基于傅青主学术思想,衷中参西,汲取现代医学“微炎症”理论,继承和发展傅山学术思想,提出“肾水既亏”,胞胎通于心肾,亦关乎肝脾的观点,主张心肾同治,平肝健脾,生气化血,以稳胎元,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先兆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青主 多囊卵巢综合征 先兆流产 微炎症 心肾交合 心肾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心复脉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令康 张恒 +8 位作者 陈克研 齐静 任路 郝苗 陈晨 刘壮 李志爽 蔡欣彤 侯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70,I0028,I0029,共6页
目的 研究益心复脉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小鼠认知功能的治疗作用及效应机制。方法 从80只16~18月龄衰老小鼠中筛选出20只因衰老而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小鼠,随机分为老龄缓慢性心律失常组(BA)和益心复脉组(YXFM),10只正常心率的衰老小... 目的 研究益心复脉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小鼠认知功能的治疗作用及效应机制。方法 从80只16~18月龄衰老小鼠中筛选出20只因衰老而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小鼠,随机分为老龄缓慢性心律失常组(BA)和益心复脉组(YXFM),10只正常心率的衰老小鼠设为老龄正常心率组(NHR),每组各10只。益心复脉组小鼠采用灌胃法给予益心复脉颗粒2 g/(kg·d),连续给药4周。采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小鼠心率及心电图改变,Morris水迷宫法评估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及TUNEL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改变及神经元凋亡情况,DHE染色检测脑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脑组织促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核呼吸因子2(nuclear factor-like 2,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 心电图结果显示与正常心率组比较,缓慢性心律失常组小鼠心率明显下降,伴随窦性停搏、传导阻滞等改变,同时脑组织出现病理损伤,神经元细胞凋亡明显,ROS积聚显著,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GC-1α、Nrf-2蛋白的表达下降。而益心复脉组小鼠心率得以显著提升,脑损伤及学习能力也得到显著改善,PGC-1α、Nrf-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结论 益心复脉颗粒在提升心率的同时,可能能够通过调控PGC-1α/Nrf-2通路起到非心率依赖性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认知功能 心脑同治 益心复脉颗粒 PGC-1α/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思娜 连妍洁 +3 位作者 仇盛蕾 刘鑫毅 杨悦文 尚菊菊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3期1928-1933,1938,共7页
目的:分析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组方规律,为异病同治的脑心同治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药智网数据库收集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处方,运用Excel 2010、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3.0等统计软件进行配伍规律... 目的:分析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组方规律,为异病同治的脑心同治法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药智网数据库收集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处方,运用Excel 2010、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3.0等统计软件进行配伍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37首中成药处方,涉及中药133味,累计频数335次,累计出现频数最高的前6味中药分别是丹参、川芎、当归、黄芪、地龙、红花;药性主要为温性、平性、寒性;药味主要集中在甘味、苦味、辛味;归经以肝经、脾经、心经最为常见;分类多以活血化瘀类药、补虚类药、息风止痉药、清热药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4对,如丹参-川芎等。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益气活血类与行气活血类两类,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和通瘀煎。此外,37首中成药主治中医证候共12种,如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等。结论: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用药以活血化瘀药为核心,辅以补虚类药、息风止痉药、清热药等,为脑心同治法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同治 异病同治 中成药 药智网 数据挖掘 配伍规律 益气活血 行气活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永生心肝同治理论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辉 刘迎辉 +1 位作者 李洪禹 刘爱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2-45,共4页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文章通过生理病理、气血、情志三方面阐释心肝同治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作用,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黄永生教授对这种临床复杂病症的认识,执简驭繁运用权变之法管理冠心病心绞痛病程中肝脏的作用,即在健脾、...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文章通过生理病理、气血、情志三方面阐释心肝同治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作用,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探讨黄永生教授对这种临床复杂病症的认识,执简驭繁运用权变之法管理冠心病心绞痛病程中肝脏的作用,即在健脾、益气、滋肾基础上,分别加以柔肝、疏肝、泻肝、暖肝及养肝之法;以调理肝脏贯穿于治疗冠心病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黄永生 心肝同治 学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心理脾”剖析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的内涵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国川 许文静 +3 位作者 吕渭辉 姚萍 马世玉 陈秋雄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2615-2618,共4页
“心脾”论治心力衰竭萌芽于《黄帝内经》,目前通过各项医学热点研究证明了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从心与脾的生理、病理、经络等相互关系上来论述心脾同治与心力衰竭、肠道菌群的内涵,并着眼于中医心脾功能、病理... “心脾”论治心力衰竭萌芽于《黄帝内经》,目前通过各项医学热点研究证明了肠道菌群与心力衰竭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从心与脾的生理、病理、经络等相互关系上来论述心脾同治与心力衰竭、肠道菌群的内涵,并着眼于中医心脾功能、病理因素、中药研究论述探讨心脾与肠道菌群、心力衰竭之间的纽带关系,以期为临床试验提供指导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脾同治 心力衰竭 肠道菌群 治心理脾 内涵 中医药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