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搜索的Simulink测试数据生成 被引量:1
1
作者 邓绍鹏 杨志义 王宇英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27-2530,共4页
为满足基于模型的测试需求,研究了基于搜索的Simulink模型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对于严格约束,该方法利用代价函数规则构建目标函数,针对Simulink模型复杂性的特点,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目标函数求优,最终搜索出满足目标约束的测试数据。由... 为满足基于模型的测试需求,研究了基于搜索的Simulink模型测试数据生成方法。对于严格约束,该方法利用代价函数规则构建目标函数,针对Simulink模型复杂性的特点,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目标函数求优,最终搜索出满足目标约束的测试数据。由此设计了一种综合考虑宽松约束和严格约束的Simulink测试数据生成框架,最后实现了该方法在典型案例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快速有效地解决了Simulink模型的测试数据生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数据生成 simulink测试 基于搜索的测试 基于模型的测试 模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标准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陶飞 马昕 +31 位作者 张辰源 易航 刘蔚然 魏宇鹏 邹孝付 王子同 任羿 陶岚 葛军 丁露 卓兰 韩丽 弓志强 谭永华 郄永军 周文 李建双 杨春霞 许鸿杰 蔺文杰 刘广 孙波 李海旭 阎德劲 李少伟 罗谦 王敬贤 罗英 尚政国 刘志新 易贤 张文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Digit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D-ETV)是利用“数力”和“智力”更好地了解产品或系统基本属性和性能特征的方法,是实现高质高效研制运维的重要支撑手段。然而,在物理试验测试验证(Physical Experiment,T...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Digit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D-ETV)是利用“数力”和“智力”更好地了解产品或系统基本属性和性能特征的方法,是实现高质高效研制运维的重要支撑手段。然而,在物理试验测试验证(Physical Experiment,Testing,and Validation,P-ETV)向D-ETV演化的过程中,因缺乏基础共性标准参考,导致不同人员对D-ETV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差异;因缺乏关键技术标准参考,导致D-ETV实现难;因缺乏通用支撑、安全、行业应用等标准参考,导致D-ETV实施难。针对上述问题,首先从D-ETV有何用、如何用、何处用3个角度对D-ETV标准需求进行分析。在作者团队前期提出的D-ETV通用流程“D”模型及关键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析-定-建-测-评-融”D-ETV理论体系。面向航空航天、工程机械、船舶、电子信息、汽车等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与相关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尝试探索建立一套D-ETV标准体系,包括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通用支撑、安全和行业应用5类标准。期望相关工作为D-ETV理论研究、标准研制、行业应用提供参考,助力我国试验测试验证向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进而为我国装备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试验测试验证 标准体系 数字试验 数字测试 数字验证 数字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自主航行虚拟测试场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立家 王凯 +3 位作者 黄立文 李胜为 周欣蔚 刘岩值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7,共13页
自主航行能力系统性测试、验证与可靠性评价是智能船舶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前提。为明确不同测试对象对于自主航行测试场景的需求,对自主航行测试场景的测试对象、场景定义、构建方法和测试方式进行梳理。依据测试对象和场景需求的特点,将... 自主航行能力系统性测试、验证与可靠性评价是智能船舶产业化应用的重要前提。为明确不同测试对象对于自主航行测试场景的需求,对自主航行测试场景的测试对象、场景定义、构建方法和测试方式进行梳理。依据测试对象和场景需求的特点,将场景构建方法分为真实数据提取、机理建模重构、数据驱动衍生和优化搜索采样方法,对比阐述不同场景构建方法的性能和所生成场景的特点,并结合算法验证优化、性能评估和安全验证等不同测试需求分析场景构建方法所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应用要求测试场景构建技术充分关注测试场景结构体系的完备描述、场景组合爆炸和场景系统动力学演化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异质交通场景发展趋势,丰富智能船舶测试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智能船舶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应用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船舶 船舶测试 自主航行 测试场景 场景定义 场景生成 场景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技术驱动汽车产业智能跃迁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建平 李冠洲 +1 位作者 赵帅 黄玲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9-1664,共16页
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技术作为支撑智能驾驶系统安全验证与商业落地的核心手段,在技术方法与应用场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真实道路测试因成本高昂、极端场景覆盖率低及效率瓶颈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日益迫切的高等级自动驾驶(L4级及以上)... 自动驾驶仿真测试技术作为支撑智能驾驶系统安全验证与商业落地的核心手段,在技术方法与应用场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真实道路测试因成本高昂、极端场景覆盖率低及效率瓶颈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日益迫切的高等级自动驾驶(L4级及以上)的安全验证需求。仿真测试技术应包含数学建模、虚拟场景、硬件在环(HIL)、混合现实与云仿真集群等多层次的验证体系。数学建模可加速算法开发,虚拟场景仿真提升了感知系统的鲁棒性,HIL测试保障了控制器可靠性,而云仿真集群通过大规模并行计算实现了场景覆盖的指数级扩展。FLOWSIM平台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在真实人类驾驶行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因级”人类驾驶行为模型,保障了仿真测试场景中交通流环境的精确性。FLOWSIM-MR基于数字孪生实现了一种自动驾驶虚实结合的测试范式。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及相应的测试技术发展成熟,新技术如生成式AI与数字孪生技术将推动仿真测试向更高精度与智能化演进,而国际标准(如ISO 34502)的制定与政产学研协同生态的构建,将成为突破“安全-成本-效率”三角困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仿真测试 虚实结合仿真 测试场景库构建 自动驾驶安全验证 驾驶行为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一体化维卡仪的多机位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姚囝 陶潜顺 +2 位作者 罗斌玉 叶义成 李玉飞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2-128,共7页
针对现有维卡仪测试效率不高、智能化集成不够、测试误差较大等问题,开发一款多机位智能一体化维卡仪。设计多机位与双试针测试机械结构,采用高精度激光传感器优化试针的自动找平方案,同时避免因自由落体导致试针变形的问题;基于STM32... 针对现有维卡仪测试效率不高、智能化集成不够、测试误差较大等问题,开发一款多机位智能一体化维卡仪。设计多机位与双试针测试机械结构,采用高精度激光传感器优化试针的自动找平方案,同时避免因自由落体导致试针变形的问题;基于STM32单片机,自主设计并开发智能维卡仪测试与控制方案。试验表明,所开发的智能一体化维卡仪大幅减少操作流程,并实现多机位试模的初、终凝智能化测定;其中初凝检测的相对误差系数最大为2.35%,终凝检测的相对误差最大为3.83%;相对于普通维卡仪有较大提升,对浆体凝结时间提供良好测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维卡仪 凝结时间测试 多机位测试 智能化 测试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状态机引导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方法
6
作者 袁斌 任家俊 +3 位作者 陈群锦明 张驰 邹德清 金海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6-3743,共18页
模糊测试技术能够自动化挖掘软件当中的漏洞,然而目前针对网络协议的模糊测试工具对于协议实现内部状态空间探索有限,导致覆盖率较低.有限状态机技术能够对网络协议实现进行全方位建模,以深入了解网络协议实现的系统行为和内部状态空间... 模糊测试技术能够自动化挖掘软件当中的漏洞,然而目前针对网络协议的模糊测试工具对于协议实现内部状态空间探索有限,导致覆盖率较低.有限状态机技术能够对网络协议实现进行全方位建模,以深入了解网络协议实现的系统行为和内部状态空间.将有限状态机技术和模糊测试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引导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方法.以广泛使用的TLS协议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状态机学习来对于TLS协议实现进行建模,用来反映协议内部状态空间及其系统行为.随后,基于有限状态机对于TLS协议模糊测试进行引导,使模糊测试的深度更深、覆盖代码更广.为此,实现一个原型系统SNETFuzzer,并且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发现SNETFuzzer在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中优于已有工作.SNETFuzzer在实验中成功发现多个漏洞,其中包含两个新漏洞,证明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模糊测试 网络协议 有限状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测试序列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锐 司鑫悦 王成志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 针对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场工程验收测试方法单一、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任务重和工作量大等问题,研究一种适用于现场工程验收测试序列自动生成的方法。首先分析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测试案例集约束条件,将线路划分成若干独立测试区段;其次将线路特征量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化语言,提高编辑效率和人机交互体验;然后应用辅助生成工具自动生成若干条现场可执行的工程验收测试序列;最后选取真实线路作为测试对象,验证工程验收测试效率。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设计测试序列的方法,通过形式化语言设计的测试序列,满足工程验收要求,覆盖互联互通测试案例,能够缩短现场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信号系统 CBTC 互联互通 工程测试 形式化语言 测试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测试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挖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鹃 张勃显 +3 位作者 张志杰 谢海宁 付金涛 王洋 《信息网络安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随着反序列化技术在Java Web应用开发中的广泛应用,针对Java反序列化机制的攻击也日益增多,已严重威胁Java Web应用的安全性。当前主流的黑名单防范机制无法有效防御未知的反序列化漏洞利用,而现有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挖掘工具大多依赖... 随着反序列化技术在Java Web应用开发中的广泛应用,针对Java反序列化机制的攻击也日益增多,已严重威胁Java Web应用的安全性。当前主流的黑名单防范机制无法有效防御未知的反序列化漏洞利用,而现有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挖掘工具大多依赖静态分析方法,检测精确度较低。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测试的Java反序列化漏洞挖掘工具DSM-Fuzz,该工具首先通过对字节码进行双向追踪污点分析,提取所有可能与反序列化相关的函数调用链。然后,利用基于TrustRank算法的函数权值分配策略,评估函数与反序列化调用链的关联性,并根据相关性权值对模糊测试种子分配能量。为进一步优化测试用例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特征,文章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反序列化特征的种子变异算法。该算法利用反序列化的Java对象内部特征优化种子变异过程,并引导模糊测试策略对反序列化漏洞调用链进行路径突破。实验结果表明,DSM-Fuzz在漏洞相关代码覆盖量方面较其他工具提高了约90%。此外,该工具还在多个主流Java库中成功检测出50%的已知反序列化漏洞,检测精确度显著优于其他漏洞检测工具。因此,DSM-Fuzz可有效辅助Java反序列化漏洞的检测和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va反序列化漏洞 模糊测试 污点分析 漏洞挖掘 程序调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孔内原位各向异性变形探测系统研制与测试
9
作者 晏长根 王逸凡 +5 位作者 兰恒星 杨明宇 董忠红 雷文斌 张宏兵 李森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1730,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原位土体变形测试忽略土体各向异性,加载测试方向单一等问题,提出黄土孔内各向异性变形原位测试系统的设计构想,整个测试系统由支撑系统、切削系统和探测系统组成,类似于孔内各向异性原位水平载荷试验,成功研制出样机。本... 为了解决传统原位土体变形测试忽略土体各向异性,加载测试方向单一等问题,提出黄土孔内各向异性变形原位测试系统的设计构想,整个测试系统由支撑系统、切削系统和探测系统组成,类似于孔内各向异性原位水平载荷试验,成功研制出样机。本样机可实现在钻孔内任意深度处固定,由切削系统切削出平面,再由阵列式挤压板进行孔内挤压,并通过数据采集器记录压力和位移数据,得到应力-位移关系曲线。基于现场试验测试,检验了本测试系统的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测试深度的变化,变形模量与含水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土的黏聚力和峰值锥尖阻力呈正相关关系,黄土的各向异性与土体含水率和峰值锥尖阻力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含水率的增加会降低同一深度不同方向黄土的变形模量差;而随着峰值锥尖阻力的增大,不同方向黄土的变形模量差也随之增大。验证了本测试系统结果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测试技术 各向异性变形测试 变形参数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晓 张伟 +3 位作者 王尊理 温暖 刘聪慧 李忠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数...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计时站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 go test,TUG)时间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规律血液透析、数据完整且可配合的患者,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5次起坐试验(5 times sit to stand,STS-5)、TUG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下肢肌肉力量、平衡及步态功能;根据TUG结果进行分组,即TUG≤12 s,判定为TUG正常组;TUG>12 s判定为TUG延长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TUG延长组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TUG延长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6例MHD患者,TUG延长组86例,TUG正常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糖、教育水平、MMSE评分、C反应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钠、全段甲状旁腺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STS-5、单次尿素氮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女性、低MMSE评分、低Kt/V以及STS-5时间延长是发生TUG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年龄、性别、MMSE总分、STS-5时间预测MHD患者发生TUG延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25、0.678、0.777、0.836(P<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Kt/V预测患者发生TUG延长的AUC为0.602(P=0.037),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上5项指标作为整体模型预测MHD患者发生TUG延长的AUC为0.923(P<0.01)结论MHD患者的年龄、性别、MMSE评分、STS-5时间延长、Kt/V的水平与合并TUG延长相关,是发生TUG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TUG延长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计时站立行走测试 认知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试验测试技术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
11
作者 孙波 郑凯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85-1906,共22页
数字试验测试融合多种数字化理论和技术在数字空间中完成试验测试,是数字时代试验测试发展的新形态。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测试对象的特点,梳理了各时期试验测试技术的核心特征,展示了试验测试技术体系的范式变迁;探讨了信息时代测试对象... 数字试验测试融合多种数字化理论和技术在数字空间中完成试验测试,是数字时代试验测试发展的新形态。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测试对象的特点,梳理了各时期试验测试技术的核心特征,展示了试验测试技术体系的范式变迁;探讨了信息时代测试对象对试验测试提出的新需求,并阐释了新形势下数字试验测试的内涵;围绕数字试验测试“设计-建模-实现-应用”全流程技术体系,提出了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并指出了从“实测”向“智测”转变过程中数字试验与测试面临的挑战;对数字试验测试在理论、人才、标准和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测试 数字试验测试 测试对象 试验设计 试验数据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
12
作者 朱冰 汤瑞 +4 位作者 赵健 张培兴 李文旭 李嘉胜 徐雪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597,共11页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基于场景测试方法严重依赖人力、效率瓶颈凸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方法。首先,设计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架构,建立了对应的数据层和仿真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汽车仿真测试流程,针对知识问答型任务设计了知识挖掘、模型微调与知识库增强检索应用流程,针对场景生成任务设计了场景类型分析、场景要素生成、场景工具链调用的应用路径,针对测试评价型任务,设计了测试场景解析、评价体系构建与仿真测试执行综合应用框架;最后,对各任务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测试任务,提升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仿真测试 大语言模型 场景生成 自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青明渠段输水控制系统的MIL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立新 曹辰宇 +2 位作者 张峥 雷晓辉 李翔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8,共10页
针对现有输水工程中闸泵站控制模型测试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展开探索,旨在进一步提升渠道输水控制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输水工程现场的安全与高效运行。将引黄济青工程明渠段作为研究区,将渠道输水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模... 针对现有输水工程中闸泵站控制模型测试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展开探索,旨在进一步提升渠道输水控制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输水工程现场的安全与高效运行。将引黄济青工程明渠段作为研究区,将渠道输水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模型作为测试对象,并基于LabVIEW(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开发系统组态,以水动力模型作为环境仿真模型,搭建模型在环(model-in-the-loop,MIL)测试系统,实现了闭环测试,验证所开发模型在环仿真系统和模型开发阶段对模型进行测试的可行性。本研究为渠道输水工程领域内的控制模型开发与测试工作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为提升输水工程的运行效率及增强其安全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输水 模型在环(MIL)测试 水动力数值模拟 控制系统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安全的技术治理:对抗测试与评估审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辉 郭烘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共11页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提供跨任务和跨领域泛化性能的同时,由于数据驱动和技术复杂等原因产生了多重风险,增加了企业和个人面临的安全威胁,并带来了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对抗测试和评估审计为核心的技术治理能够有效辨识和缓解安全漏洞及风...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提供跨任务和跨领域泛化性能的同时,由于数据驱动和技术复杂等原因产生了多重风险,增加了企业和个人面临的安全威胁,并带来了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对抗测试和评估审计为核心的技术治理能够有效辨识和缓解安全漏洞及风险,为大语言模型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关键保障。但是,目前缺少充足的算力保障、技术治理流程和标准缺乏统一性、平台技术治理易受商业利益影响等困境影响了技术治理方案的稳步实施。从优化技术治理框架、鼓励安全治理技术创新、明确流程与标准、构建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安全技术治理机制的建议,以确保大语言模型的稳定与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安全风险 技术治理 对抗测试 评估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载激光雷达空间线形扫描的斜拉索索力测试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洲 张同卓 +2 位作者 苏朋飞 朱颖 郭辉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0,共9页
为提升大跨度斜拉桥斜拉索索力测试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非接触式斜拉索线形扫描的索力测量方法——线形法。利用高差和空间聚类法从点云提取斜拉索实测线形,结合索参数、索力理论公式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提出索力推... 为提升大跨度斜拉桥斜拉索索力测试的效率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机载激光雷达非接触式斜拉索线形扫描的索力测量方法——线形法。利用高差和空间聚类法从点云提取斜拉索实测线形,结合索参数、索力理论公式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提出索力推算的公式法和有限元法,两种方法相互校核、平均实现线形法索力测试。依托主跨672 m的鳊鱼洲长江大桥现场静载试验,分别采用线形法和频率法进行索力测试,开展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线形法、频率法索力测试结果最大误差分别为2.6%、5.8%,线形法显著提高了效率和精度。索力误差与实测弧垂误差成正比,弧垂误差对长索索力测试误差影响较小。索力误差随索长增加而减小:索长为200 m时,索力相对误差为6.2%,误差明显;当索长300 m时,索力相对误差降低至2.9%。线形法索力测试适用于长度为300 m以上的长索索力测试,并可通过多次测试平均、提升斜拉索实测点云处理精度等措施提高索力测试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斜拉索 索力测试 线形法 三维扫描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质响应原理的变压器油纸绝缘测试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阳 黄煜 +3 位作者 方梦泓 石松浩 姚雨佳 高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3,共8页
油纸绝缘作为电力变压器中的主绝缘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电力传输应用中尤为重要,为验证油纸绝缘的性能状态,该文研制了基于介质响应原理的现场可编程电力电子控制实验平台。平台以LabVIEW编程环境和三电极测试装置作为载体,采用状态机框... 油纸绝缘作为电力变压器中的主绝缘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电力传输应用中尤为重要,为验证油纸绝缘的性能状态,该文研制了基于介质响应原理的现场可编程电力电子控制实验平台。平台以LabVIEW编程环境和三电极测试装置作为载体,采用状态机框架设计了回复电压谱与极化谱测量流程,并嵌入聚类云模型算法实现油纸绝缘状态精准分类。该实验平台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革新,满足实验探索、科学研究等多层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实验平台设计 回复电压测试 数字编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在大麦DUS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陈翠萍 李新 +1 位作者 王晨宇 刘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0,182,共7页
为了探讨DUS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方式在大麦DUS测试中的应用,以31份大麦品种为材料,基于大麦DUS测试指南中的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子检测将31份大麦品种分为34对相互近似的品种组合;聚类分析表明,31份大麦品种... 为了探讨DUS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方式在大麦DUS测试中的应用,以31份大麦品种为材料,基于大麦DUS测试指南中的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子检测将31份大麦品种分为34对相互近似的品种组合;聚类分析表明,31份大麦品种可以分为两大类;随着分子检测差异位点数的增多,DUS测试差异性状数量也增多;同一品种不同年份间代码可能会出现不同,每个品种平均差异性状数量为2.5个,主要集中在QN性状;对于有关花青甙显色有无及强弱的性状,不同重复或不同年份之间的代码可能会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表型性状 SSR标记 DUS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机械性能参数测试土槽试验台优化设计与试验
18
作者 叶岩 程睿 +5 位作者 赵德春 祝天宇 蔡晓华 李占成 赵尔迪 李尧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7-223,共7页
为了提高土槽试验台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耕作机械性能参数测试土槽试验台。同时,对土槽试验台的车体定位部件、电路保护系统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优化。试验台采用无级调速45 kW变频电机驱动台车行进,能够实现空载运... 为了提高土槽试验台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耕作机械性能参数测试土槽试验台。同时,对土槽试验台的车体定位部件、电路保护系统和抗干扰能力进行了优化。试验台采用无级调速45 kW变频电机驱动台车行进,能够实现空载运行速度0.3~12 km/h可调,被测耕作部件和整机横向与深度方向调整,测控软件可对土槽试验台的行进速度、动力输出轴扭矩、转速、功率等试验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结果表明:样机试验所设计的理论速度与实际平均速度有差异,平均速度绝对误差在0.2 km/h以内,平均测速相对误差小于2%,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驱动轮打滑和导向轮摩擦等。试验过程中,土槽试验台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转,各项性能参数能够稳定、快速采集。改进后的土槽试验台进一步提高了试验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保证了试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测试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能够达到设计优化目标,满足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机械 土槽 试验台 优化设计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径分析的蜕变测试组生成与优先级排序技术
19
作者 孙昌爱 邢嘉煜 +1 位作者 刘宝莉 付安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5-693,共19页
蜕变测试依据待测软件的蜕变属性(通常表示为蜕变关系),由原始测试用例生成衍生测试用例,通过检查它们对应的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蜕变关系确定测试是否通过,由于无需构造单个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结果,因此有效地缓解了测试预期问题。不难看... 蜕变测试依据待测软件的蜕变属性(通常表示为蜕变关系),由原始测试用例生成衍生测试用例,通过检查它们对应的输出结果是否满足蜕变关系确定测试是否通过,由于无需构造单个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结果,因此有效地缓解了测试预期问题。不难看出,蜕变关系和原始测试用例决定了蜕变测试的故障检测有效性。尽管已经存在一些面向蜕变测试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这些方法存在如下不足:忽略了蜕变关系的作用范围,存在易于生成无效的测试用例的问题;仅仅考虑原始测试用例之间的差异,导致生成的蜕变测试组(即原始测试用例与衍生测试用例对)不充分问题;未考虑测试用例的故障检测能力差异,从而影响蜕变测试的故障检测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分析的蜕变测试组生成与优先级排序技术(简称PaMTG)。在待测程序路径分析的基础上,PaMTG首先获得满足蜕变关系的可行路径对,然后生成覆盖可行路径对的蜕变测试组,最后依据执行路径信息对蜕变测试组进行优先级排序。开发了相应的支持工具,并采用一组程序从测试用例的有效性、故障检测能力、故障检测效率和时间开销四个方面对PaMTG进行了实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PaMTG能够生成有效的蜕变测试组,且生成的蜕变测试组的故障检测能力与效率优于现有基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蜕变测试 符号执行 测试用例生成 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材料应力-应变测试方法及设备研究综述
20
作者 潘勤学 胡嘉 +5 位作者 郑健龙 吕松涛 张军辉 姜舜君 宋小金 周怀德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52,共25页
现行路面材料应力施加与测试方法难以实现三向独立及拉伸加载,真三轴仪可开展三向全应力状态下路用材料三轴力学性能试验,对路面结构与材料的设计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综述国内外不同应力状态下路面(含岩土)方向材料应力-应变... 现行路面材料应力施加与测试方法难以实现三向独立及拉伸加载,真三轴仪可开展三向全应力状态下路用材料三轴力学性能试验,对路面结构与材料的设计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综述国内外不同应力状态下路面(含岩土)方向材料应力-应变测试方法与设备测试原理、特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现行常用施加不同应力状态设备的技术特点,其中重点分析3类典型真三轴仪的应力施加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对应变测量方法与技术进行归纳,据此提出路面材料真三轴试验设备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真三轴仪可准确模拟路用材料的实际受力状态,适用于三向不同应力状态下路面材料的强度、模量、本构模型等大部分材料力学特性研究;刚性加载真三轴仪可实现路面材料三向全应力状态组合,且采用三向滑动互扣式夹具可有效解决刚性加载板间的相互顶托、消除应力空白角和端部效应,使得试件的三向应力-应变均匀分布;LVDT位移传感器精度高、灵敏度及抗干扰性能好,较适合路面材料应变测试。据此建议采用滑动互扣式刚性加载真三轴仪及LVDT位移传感器进行三维复杂应力状态下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材料 测试方法 真三轴 应力 应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