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mons导管在肺动脉闭锁造影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张岩 张庆桥 蒋世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在肺动脉闭锁患者中选择性显示固有肺动脉结构的临床造影方法。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途径送入Simmons特型导管 ,通过未闭动脉导管或粗大体肺侧支 ,对 2 7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除 ... 目的 介绍一种在肺动脉闭锁患者中选择性显示固有肺动脉结构的临床造影方法。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途径送入Simmons特型导管 ,通过未闭动脉导管或粗大体肺侧支 ,对 2 7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除 2例婴幼儿患者外 ,采用Simmons导管均清晰显示了中心肺动脉的解剖结构。这种导管能较容易地进入位于主动脉弓不同部位 (特别是发自头臂动脉干 )的未闭动脉导管。在仅存在粗大体肺侧支的 10例患者中 ,笔者成功完成了经体动脉途径的肺动脉楔形造影 ,较传统的肺静脉途径楔形造影更加安全少创。操作过程中未发生血管痉挛或血栓生成等并发症。结论 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术前检查中 ,利用Simmons导管能够提高诊断质量且便于操作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mons导管 肺动脉闭锁 选择性动脉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与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樊维娟 邓小倩 +1 位作者 郑立春 欧阳向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完整的PNET患者74例,并选取74例PDA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超... 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超声及超声造影资料完整的PNET患者74例,并选取74例PDAC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74例PNET均为单发病灶,胰头18例、胰体26例、胰尾30例,PDAC也均为单发病灶,胰头52例、胰体8例、胰尾14例;在超声表现方面,PNET组病灶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胰管扩张或截断,血流信号所占比例分别为86.49%、83.78%、78.38%、18.92%、32.43%,PDAC组分别为94.59%、29.73%、27.03%、75.68%、21.62%,2组在病灶发病部位、形态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晰、胰管是否扩张或截断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1.862、44.048、39.141、47.815,P均<0.05),而在回声及血流信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840、2.193,P均>0.05)。52例PNET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动脉期呈高增强表现38例,呈等增强表现14例,静脉期呈等增强表现40例,呈低增强表现12例;74例PDAC行超声造影检查,其中动脉期呈低增强表现70例、静脉期呈低增强表现72例。2组动脉期、静脉期的超声增强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6.582和37.852,P均<0.05)。结论PNET的超声及超声造影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造影增强方式在与PDAC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胰腺导管腺癌 超声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及永存左上腔静脉CTA表现1例
3
作者 何晓宁 穆乃文 +3 位作者 肖娟 蒋双升 单裕清 王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病例 女,6月。3月前因感冒就诊于外院,CT平扫显示主动脉弓狭窄,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本院就诊。患儿无明显其他症状。体格检查:血压108/69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黏膜无黄染、苍白、发绀;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率126次/分;... 病例 女,6月。3月前因感冒就诊于外院,CT平扫显示主动脉弓狭窄,为求进一步检查来本院就诊。患儿无明显其他症状。体格检查:血压108/69 mmHg(1 mmHg≈0.133 kPa),皮肤、黏膜无黄染、苍白、发绀;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率126次/分;听诊胸骨左缘第2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收缩期3/6级杂音,P2亢进,无心包摩擦音。超声检查:主动脉弓降部缩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并向前血流速度加快,左室壁厚,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主动脉缩窄 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球囊导管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席嘉元 江勇 +6 位作者 曹新华 朱瑛 吕梁 赵新湘 卫丁英 邵静宣 华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子宫腔输卵管碘水造影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应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子宫腔,注入2.5~3.5ml生理盐水或空气充盈球囊,使球囊卡于子宫颈峡部,堵住子宫颈内口,用助推器注入碘海醇充盈子宫及输卵管,如遇输卵管阻塞时,可进一步...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子宫腔输卵管碘水造影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应用双腔球囊导管插入子宫腔,注入2.5~3.5ml生理盐水或空气充盈球囊,使球囊卡于子宫颈峡部,堵住子宫颈内口,用助推器注入碘海醇充盈子宫及输卵管,如遇输卵管阻塞时,可进一步增高宫腔内压力,使造影剂钝性分离,开通阻塞输卵管,整个过程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并选择实时摄片。结果本组检查2698例女性不孕患者,插管成功2685例,成功率99.5%。诊断原发不孕806例,继发不孕1868例,其他24例。子宫腔造影:正常2198例(81.9%),各种先天性畸形249例(9.3%),各种后天性病变238例(8.9%),输卵管阻塞3082支。有98例曾在外院作过碘油造影,至今35例输卵管内仍有碘油潴留。输卵管重度积水117支(3.8%)。术中有轻度疼痛,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安全有效,图像质量优良,能获得比碘油造影更多的信息。克服了碘油造影不能加压和部分患者输卵管内长期碘油潴留的缺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输卵管 碘水造影 双腔球囊导管 子宫输卵管 球囊导管 碘水造影 临床应用 双腔 碘油造影 女性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 子宫腔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溢液乳腺疾病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与病理(附105例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石宇文 李敏健 +3 位作者 叶素贞 李玉娥 陈德基 黄世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溢液乳腺疾病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105例,包括乳腺癌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乳腺导管扩张症43例及1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 目的分析溢液乳腺疾病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105例,包括乳腺癌1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8例、乳腺导管扩张症43例及1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乳腺导管造影正确诊断乳腺癌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41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2例。乳腺癌主要造影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管壁浸润;"潭湖征";导管结构紊乱;管壁不规则伴微钙化灶;乳头状瘤病伴导管壁毛糙破坏,提示恶变。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造影表现为大导管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导管边缘光整;多发者表现为小分支导管内多发边缘光滑之充盈缺损。乳腺导管扩张症造影表现:大、中、小导管同时不同程度地扩张,或伴有管壁毛糙,分支导管萎缩变形等炎症表现。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囊肿表现为小导管高度扩张形成囊袋状改变,盲管腺病表现为小导管或末梢导管呈多发小囊袋状改变。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高度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造影 乳头溢液 导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乳腺导管造影术诊断乳头溢液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姜军 韩晓蓉 +3 位作者 张毅 杨新华 张帆 陈显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2069-2072,共4页
目的 探索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行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诊断的意义。方法  10 6例乳头溢液病人 ,同时行选择性X线乳腺导管造影和经导管注入美蓝造影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观察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X线乳腺导管造... 目的 探索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行乳腺导管造影的方法及其对乳头溢液诊断的意义。方法  10 6例乳头溢液病人 ,同时行选择性X线乳腺导管造影和经导管注入美蓝造影用红外乳腺诊断仪观察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X线乳腺导管造影与红外乳腺诊断仪乳腺导管造影对有乳头溢液的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腺病的病理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83 3 %、91 8%、10 0 %、90 0 %与 70 8%、65 6%、10 0 %和 3 0 8%。结论 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头溢液 红外诊断仪 乳腺导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功能障碍DSA造影表现 被引量:11
7
作者 武中林 刘亮 +4 位作者 李杰 杨超 赵阳 魏盼盼 李智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94-1296,共3页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导管功能障碍[1-6],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5-6],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并处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少...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简称静脉港)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是导管功能障碍[1-6],导致部分患者不得不提前摘除静脉港[5-6],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痛苦,而且延误治疗。因此及时、正确地发现并处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少见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的报道,现将静脉港导管功能障碍原因及DSA造影表现作简要分析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导管功能障碍 DSA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评估冠状动脉钙化所致狭窄程度的一致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冉启胜 闫红野 +3 位作者 廖春 兰芳 童海鹏 陈金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ICA)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接受CTCA和ICA、且图像无明显伪影的45例冠状动脉钙化狭窄患者;分别测量其病灶处钙化CT值、血管CT值,计算二者的CT比值,即血管钙化CT比...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导管造影(ICA)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接受CTCA和ICA、且图像无明显伪影的45例冠状动脉钙化狭窄患者;分别测量其病灶处钙化CT值、血管CT值,计算二者的CT比值,即血管钙化CT比值=病灶周围钙化最高CT值/病灶周围血管近端无钙化层面的血管CT值。以所用患者血管钙化CT比值的总平均值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A、B两组。分别比较两组中CTCA与ICA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45例患者血管钙化CT比值的总平均值为3.04±0.89;A组血管钙化CT比值<3.04,共21例,CTCA与ICA对其狭窄程度评估的吻合率为95.24%(20/21),诊断一致性极好(Kappa=0.82,P<0.05);B组血管钙化CT比值≥3.04,共24例,CTCA与ICA对其狭窄程度评估的吻合率为37.50%(9/24),诊断一致性差(Kappa=0.172,P<0.05)。结论当血管钙化CT比值<3.04时,采用CTCA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程度,与ICA的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导管造影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89例体会 被引量:84
9
作者 姚民 乔树宾 +12 位作者 王东方 杨跃进 秦学文 刘海波 吴永健 袁晋青 陈珏 尤士杰 戴军 吴元 姚康宝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目的 :探讨常规使用较小直径 ( 5F)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患者 6 89例 ,按其造影时首先选用 5FJudkins型造影导管抑或 5F共用型造影导管分为Judkins型导管组 (n =36 3)和共用型导管组 (n =32 6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  结果 :共用型导管组 32 6例中 32 1例 ( 98 5% )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Judkins型导管组 36 3例中 343例 ( 94 5% )经绕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成功 ,共用型导管组的造影成功率明显高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Judkins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7 5± 5 5分和 30 8± 2 0 1分 ,而共用型导管组的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平均X线透视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5 4± 3 4分和 2 4 2± 1 0 4分 ,均少于Judkins型导管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结论 :①使用较小直径造影导管经桡动脉径路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需严格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可作为某些经选择病例的首选径路。②合理选择适于桡动脉径路的造影导管对提高手术操作的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造影导管 经桡动脉径路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任静 翁萍 +3 位作者 吐尔逊纳依 耿玉荣 胡佳俊 刘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80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20例(导管内癌组),良性肿块患者60例(良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特征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乳腺导管内肿块患者80例,其中乳腺导管内癌20例(导管内癌组),良性肿块患者60例(良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检查与病理特征分析。结果:相对于良性组,导管内癌组常规超声多表现为乳腺周边高回声、内部微钙化、边界缘毛刺和后方回声衰减(P<0.05)。导管内癌组的超声造影增强评分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在导管内癌组20例患者中,超声造影增强评分在不同淋巴结转移、分化类型、Dukes分期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也显示乳腺导管内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分化类型等病理特征与超声造影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341,0.368,-0.289,P<0.05)。结论: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能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且超声造影增强情况与乳腺导管内癌的病理特征有明显相关性,能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病理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1
作者 武中林 刘玉芝 +2 位作者 王建新 吴勇超 李顺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6-358,363,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 目的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CVPAS导管功能障碍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DSA下经静脉港蝶翼针外接口,手推造影剂行DSA,分析DSA表现。结果 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51例(38.9%),其中CVPAS体内导管末端局部纤维蛋白鞘形成43例(84.3%,43/51),CVPAS体内导管弥漫性纤维蛋白鞘形成5例(9.8%,5/51),CVPAS体内导管广泛性纤维蛋白鞘形成3例(5.9%,3/51)。DSA可见沿体内导管外壁走形的线样、柱状或不规则状高密度影包裹体内导管,被包裹的导管管径明显增粗,造影剂可向上反流进入腔静脉、CVPAS植入侧皮下软组织或输液座周围皮下软组织内。结论纤维蛋白鞘形成是造成CVPAS导管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SA可有效评估CVPAS体内导管纤维蛋白鞘形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体内导管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2
作者 潘芝梅 俞琳玲 李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 165例溢液性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片的X线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的分类 ,导管正常者 12例 ,占 7.2 7% ;单纯性导管扩张者 89例 ,占 5 ...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 165例溢液性患者的乳腺导管造影片的X线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造影表现的分类 ,导管正常者 12例 ,占 7.2 7% ;单纯性导管扩张者 89例 ,占 5 3 .94% ;导管扩张伴炎症者 11例 ,占 6.67% ;导管扩张伴囊肿形成者 2例 ,1.2 1% ;导管扩张伴乳腺增生 10例 ,占 6.0 6% ;导管内乳头状瘤 3 4例 ,占 2 0 .61% ;导管癌 7例 ,占 4.2 4%。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术对溢液性乳腺病的诊断与鉴别有很大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造影 乳腺病 溢液性乳腺病 造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造影导管在咯血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丁健 陈亮 +4 位作者 王永利 王征宇 谢科 彭志清 刘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造影导管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接受BAE术治疗的97例咯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所示开口及走行方向将责任动脉分为开口向上、开口水平走行向上、开口水平走行...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造影导管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接受BAE术治疗的97例咯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所示开口及走行方向将责任动脉分为开口向上、开口水平走行向上、开口水平走行向下、开口向下等4种类型,选择合适的造影导管(MIK导管、胃左动脉导管、Cobra导管、Simmon-1导管、Simmon-2导管)超选至责任动脉作造影,分析导管选用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97例患者中责任血管180支,开口向上42支、开口水平走行向上54支、开口水平走行向下46支、开口向下38支。MIK导管、胃左动脉导管、Cobra导管、Simmon导管超选成功率分别为83.3%(35/42支)、92.6%(50/54支)、87.0%(40/46支)、89.5%(34/38支,Simmon-1导管30支,Simmon-2导管4支)。BAE术后所有患者责任血管闭塞,停止咯血,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7.2%(7/97)。结论 BAE术治疗咯血安全有效,关键是根据责任动脉开口及走行方向正确选择造影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造影导管 责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在超声造影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睿 薛玉 +2 位作者 张歆 许建萍 唐艳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超声造影多参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的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6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分析在超声造影多参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的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6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关度较高的造影参数,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模型的5个参数分别为造影剂增强速度、增强不均匀、造影剂渡越时间、造影剂消退速度、肿块增强程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较高相关性(P<0.05)。结论:超声造影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 超声造影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欧阳伟 王孝英 +2 位作者 邵学勇 张海蓉 曾燕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5期494-497,共4页
目的:分析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临床表现有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23例,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中原位癌8... 目的:分析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临床表现有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23例,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中原位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包括单纯癌6例、乳头状癌4例),导管癌早期浸润3例,乳头状瘤病恶变2例。病理上诊断早期癌13例(56.5%),其中8例临床未触及乳腺肿块。乳腺导管造影主要表现:导管内充盈缺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导管扩张12例;乳腺肿瘤侵蚀导管形成潭湖征5例;溢液导管受乳腺肿块推挤,导管变形3例;导管持续显影、管壁不规则伴广泛微钙化灶1例。本组中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为82.6%。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检出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准确观察到肿块与溢液导管的位置关系、溢液导管受侵蚀程度,而且还能检测出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造影 放射摄影术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在封堵术中应用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宏 齐晓勇 +7 位作者 杨进源 王中阳 赖尽忠 李文英 张凡 张建青 刘惠良 何容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9-39,共1页
1资料与方法自2006-05至2007-06,作者在应用其他常规导管引导导丝穿越室间隔缺损失败的情况下采用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3DRC)引导导丝成功建立动静脉轨道完成室缺封堵术,现就5例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初步经验 造影导管 封堵术 术中应用 三维 导管引导 室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磁共振涎管造影图像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大铭 俞创奇 +1 位作者 董敏俊 郑凌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1-813,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磁共振涎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14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进行磁共振涎管造影,得到下颌下腺导管和结石图像,并分析其特... 目的:研究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磁共振涎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提供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对14例下颌下腺导管结石患者进行磁共振涎管造影,得到下颌下腺导管和结石图像,并分析其特点。结果:结石影像呈黑色,导管为白色,14例均见结石到腺体方向主导管及分支导管扩张,结石到导管口方向从完全显影、不完全显影到完全不显影等几种表现。结论:磁共振涎管造影可以很直观地显示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大小和结石在导管中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导管 涎石症 磁共振水成像 涎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赫 姜玉新 +2 位作者 戴晴 朱庆莉 张璟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乳腺手术的96例患者共96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其中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1例。超声造影增强形式分为无增强、周边增强、均匀增强、区域增强和不均匀增强,分析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造影特征,并与病理所见进行对照。结果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经常规超声仅检出6例,病灶1.6~3.9cm;经超声造影发现另外4例,均为均匀增强,病灶0.5—1.2cm。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均匀增强6例(54.5%),区域增强4例(36.4%),无增强1例(9.1%)。超声造影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是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突出物,以纤维血管为轴心,树枝样生长,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非增强区组织病理学特点主要是扩张导管和纤维组织。结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造影主要为均匀增强和区域增强,超声造影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有关。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 超声造影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和血管造影检测动脉导管未闭最小直径和类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庆桥 蒋世良 +9 位作者 黄连军 赵世华 徐仲英 凌坚 郑宏 谢若兰 张戈军 金敬琳 张岩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75-977,共3页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 (PDA)最小直径和类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测量PDA直径的患者 2 62例 ,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PDA类型的患者 55例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超声心动图测量...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测动脉导管未闭 (PDA)最小直径和类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测量PDA直径的患者 2 62例 ,既有超声心动图又有血管造影PDA类型的患者 55例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 超声心动图测量PDA最小直径显著高于血管造影 (P <0 .0 1 )。除 5例漏斗型和 6例管型PDA超声心动图与血管造影所见一致外 ,其余 44例 (80 % )PDA类型超声心动图所见均与血管造影不一致。结论 选择经导管PDA封堵术适应证、封堵方法和封堵器型号目前应以血管造影为标准 ,超声心动图可起初步筛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管造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导管CT造影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志华 易炜 +4 位作者 何芬 莫威 林铃 曾乾 牛道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03-1505,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腮腺导管CT造影操作,探讨其操作方法及技术要点,为头颈部肿瘤放疗中保护腮腺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选取20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进行CT模拟定位扫描时,行双侧腮腺导管造影,对腮腺部位进行薄层... 目的:通过对2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腮腺导管CT造影操作,探讨其操作方法及技术要点,为头颈部肿瘤放疗中保护腮腺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选取20例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进行CT模拟定位扫描时,行双侧腮腺导管造影,对腮腺部位进行薄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4例造影失败,其余16例造影效果良好,均能较好地显示双侧腮腺主导管及各级分支导管,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观察到导管的空间走行。所有病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腮腺导管CT造影方法安全可靠,实用性高,熟练掌握可获得较好的显影效果,为腮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影像学依据。该造影方法可能应用于头颈部肿瘤放疗中对腮腺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导管造影 CT扫描 腮腺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