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氯化钙-甲酸溶剂体系的Silk Ⅰ结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翁敏仪 王志伟 +2 位作者 宁晚娥 王倩 黄继伟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首先以氯化钙-甲酸为溶剂溶解脱胶蚕丝,然后采用自制的加湿处理装置对溶解液进行加湿处理,接着将其置于稀碱溶液中进行透析得到丝素蛋白水溶液,最后针对所得丝素蛋白水溶液进行冷冻诱导和冷冻干燥,制备出了具有Silk Ⅰ结构的丝素蛋白支... 首先以氯化钙-甲酸为溶剂溶解脱胶蚕丝,然后采用自制的加湿处理装置对溶解液进行加湿处理,接着将其置于稀碱溶液中进行透析得到丝素蛋白水溶液,最后针对所得丝素蛋白水溶液进行冷冻诱导和冷冻干燥,制备出了具有Silk Ⅰ结构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和力学分析等对所得丝素蛋白支架材料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孔隙率、力学性能和酶降解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具有稳定的Silk Ⅰ结构、可调控的孔隙率、酶降解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支架材料 silkⅠ结构 氯化钙-甲酸溶剂体系 冷冻干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PVA静电纺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表面AgCl原位生成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志伟 翁敏仪 +2 位作者 王倩 宁晚娥 黄继伟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85,共10页
SF/PVA静电纺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CaCl_(2)-甲酸为共溶剂制备SF/PVA混合原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SF/PVA-CaCl_(2)共混纤维膜... SF/PVA静电纺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及良好的力学性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CaCl_(2)-甲酸为共溶剂制备SF/PVA混合原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SF/PVA-CaCl_(2)共混纤维膜。在此基础上,利用CaCl_(2)与AgNO_(3)的反应,在纤维膜表面原位生成AgCl,获得了一种具有抗菌性能的SF/PVA静电纺纤维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aCl_(2)-甲酸为共溶剂制备SF/PVA共混原液进行静电纺丝是可行的。然而,随着SF/PVA中PVA比例的增加,静电纺纤维膜出现了明显粘连现象,且PVA比例越高,粘连现象越严重,甚至导致原有纤维形态的消失。进一步地,SF/PVA静电纺纤维膜的力学性能随PVA比例的增加而显著改善,尤其是断裂伸长率明显提升。此外,AgCl成功在SF/PVA静电纺纤维膜表面原位生成,且最终所得SF/PVA-AgCl静电纺纤维膜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聚乙烯醇 静电纺丝 氯化银 原位生成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CA/SF多孔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液体分离性能
3
作者 李炳 陆雨涛 +4 位作者 张栎霞 张祖贤 高榕蔓 熊杰 郭凤云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为探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及其在液体分离方面的应用,选用醋酸纤维素(CA)和丝素蛋白(SF)为原料,通过双组分静电纺丝法将CA和SF按照对喷的方式纺制成复合纳米纤维膜,同时改变混合溶剂中乙醇和水的比例,并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不同温度... 为探究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工艺及其在液体分离方面的应用,选用醋酸纤维素(CA)和丝素蛋白(SF)为原料,通过双组分静电纺丝法将CA和SF按照对喷的方式纺制成复合纳米纤维膜,同时改变混合溶剂中乙醇和水的比例,并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的处理,以此调控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特征,优化孔隙率,最后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液体分离评估。结果表明:优化乙醇和水的相对比例,可以实现对孔隙率、润湿性等相关参数的调节,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可实现对多种油/水混合物和油/油混合物的分离,且纤维膜还具有良好的选择透过性。以上表明所制备的CA/SF多孔纤维膜有望在液体分离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丝素蛋白 液体分离 静电纺丝 复合材料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_(2)@SF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抗肿瘤应用
4
作者 何杰 杨瑞昊 +3 位作者 于云龙 钟莉 薛鹏 康跃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50,共11页
缺氧肿瘤微环境通常会促进肿瘤增殖和导致肿瘤细胞对活性氧(ROS)治疗的抵抗.选择丝素蛋白(SF)为模板,通过模拟生物矿化作用在SF表面矿化一层氧化铱(IrO_(2)),得到丝素蛋白和氧化铱的纳米复合物IrO_(2)@SF(IOS).天然SF的加载赋予了IOS多... 缺氧肿瘤微环境通常会促进肿瘤增殖和导致肿瘤细胞对活性氧(ROS)治疗的抵抗.选择丝素蛋白(SF)为模板,通过模拟生物矿化作用在SF表面矿化一层氧化铱(IrO_(2)),得到丝素蛋白和氧化铱的纳米复合物IrO_(2)@SF(IOS).天然SF的加载赋予了IOS多重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IOS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较好的声动力效果.IOS能够通过分解肿瘤微环境过表达的过氧化氢,从而逆转肿瘤微环境的缺氧状态.体外细胞实验表明:IOS实现了光热联合纳米酶催化动力学抗肿瘤与声动力联合纳米酶催化动力学抗肿瘤治疗,2种多模式结合的治疗方式均展现了优异的抗肿瘤效果.同时,由于SF这种天然蛋白的加载,IOS还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丝素蛋白 氧化铱 抗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k Fibroin Scaffolds Direct Neural and Glial Differentiation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s
5
作者 Yawen Liao Peng Tang +5 位作者 Yao Zhang Zhanao Hu Yongning Zhang Shangbang Gao Qiang Zhang Ning Wang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63-163,共1页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edicine,as it can lead to permanent loss of fun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damage to other function of the bod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gether w...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is one of the major challenges in medicine,as it can lead to permanent loss of func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damage to other function of the body.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gether with tissue engineering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potential choice of treatment.However,direct transplantation of stem cells without scaffolds has yielded poor clinical outcome.Here we show a strategy of using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ESCs)cultured within a silk fibroin(SF)based,three-dimensional scaffold with oriented channels by a directional temperature field freezing technique and lysophilization.We find that the ESCs maintained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ed in the scaffolds and the cells migrated fastest along the SF channels.SF scaffolds contributed to ESC differentiation into neural and glial cell like cells and expressions of the neural and glial cell markers MAP2 and GFAP were greatly elevated when retinoic acid was used as an inducing factor.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approach may offer some hope in the future for spinal cord injury repair using SF scaffolds and E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k fibroin Scaffolds DIRECT NEURAL GLIAL DIFFERENTIATION EMBRYONIC Stem Cel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非绢丝利用及原料规模化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成国涛 刘紫旭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丝素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理想来源。近年来丝素非绢丝利用相关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加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率生产供给再生丝素原料市场需求大。天然丝素为非水溶性线状高分子,需经过脱胶、... 丝素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理想来源。近年来丝素非绢丝利用相关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加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率生产供给再生丝素原料市场需求大。天然丝素为非水溶性线状高分子,需经过脱胶、溶解、脱盐等工艺再生后方可进一步加工。由于丝素分子量大且有一定粘度,常用的透析法、膜法和柱法等脱盐技术在丝素溶液脱盐时耗时耗水、容易堵塞,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难以进行规模化工业生产。本文综合论述了再生丝素非绢丝利用及丝素原料规模化生产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讨论分析了规模化制备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 再生丝素 规模化制备 关键技术 溶解 脱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蛋白止血材料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庆 王镟淇 蓝广芊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控制出血是降低失血性休克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蚕丝蛋白(包括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的分子构象以及多重促凝机制,已成为新型止血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材料形态角度出发,系统... 在创伤急救中,快速控制出血是降低失血性休克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蚕丝蛋白(包括丝素蛋白和丝胶蛋白),凭借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的分子构象以及多重促凝机制,已成为新型止血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材料形态角度出发,系统地综述了颗粒型、片层型、海绵型与水凝胶型蚕丝蛋白止血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这些材料的分子结构特性(如β-折叠构象和动态氢键网络)与其止血作用机制(包括凝血因子激活、血小板富集及物理封堵)之间的构效关系;同时,从临床应用维度评价了上述4类材料在体表创面、深部腔隙及动脉出血等不同场景中的性能优势与局限。进一步地,本文探讨了通过仿生结构设计、功能组分整合与智能化改性策略,构建兼具高效止血与组织修复功能的多级响应体系的可能性。本综述旨在为开发靶向性强、环境适应性优的蚕丝蛋白基止血材料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推动创伤急救材料的临床转化提出指导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蛋白 止血材料 生物相容性 丝素蛋白 丝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基创面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程岚 李晓冉 +1 位作者 孟思雨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蚕丝蛋白材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在创面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蚕丝基创面修复材料的3种主要形式——蚕丝纤维基敷料、再生丝素蛋白敷料和丝胶蛋白敷料,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蚕丝蛋白材料因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力学性能,在创面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蚕丝基创面修复材料的3种主要形式——蚕丝纤维基敷料、再生丝素蛋白敷料和丝胶蛋白敷料,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蚕丝纤维基敷料(蚕茧结构、织物和平板丝)通过仿生结构设计和抗菌改性,兼具良好的透气性、机械性能和成本优势;再生丝素蛋白敷料(海绵、水凝胶、微纳米颗粒和薄膜)能够模拟细胞外基质,提供力学支撑,并通过负载生长因子和调节氨基酸代谢促进组织再生;丝胶蛋白敷料(水凝胶、薄膜及3D打印支架)则凭借抗氧化、保湿和促细胞迁移等特性,在慢性创面修复中表现出显著优势。蚕丝基敷料在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探索多功能复合材料、智能敷料以及大规模生产工艺,以促进其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临床创面修复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基敷料 蚕丝纤维 再生丝素蛋白 丝胶蛋白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水凝胶在组织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丽 罗文豪 崔红娟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组织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支架材料、活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构建人造活体组织,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策略。近年来,由家蚕丝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形成的水凝胶作为... 组织缺损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组织修复具有重大的临床需求。基于支架材料、活细胞和生物活性分子的组织工程技术旨在构建人造活体组织,为组织修复提供了新策略。近年来,由家蚕丝的主要成分——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形成的水凝胶作为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关注。先进的生物制造技术为SF水凝胶仿生微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有力工具,进一步推动了SF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与修复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介绍了从蚕丝中提取SF的工艺,重点阐述了SF水凝胶的形成原理和主要制造技术(如生物3D打印和微流控技术),探讨了SF水凝胶在骨、软骨、皮肤、神经等组织再生修复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以期为未来SF水凝胶的临床转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再生修复 生物制造 生物3D打印 丝素蛋白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素蛋白压电纤维毡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宁 陈杰 +1 位作者 范苏娜 张耀鹏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7,共8页
首先采用甲酸/氯化钙溶剂体系制备丝素蛋白(SF)溶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乙醇-拉伸后处理工艺得到SF纤维毡。然后以SF纤维毡作为压电层,采用铝电极作为正负电极,并用聚酰亚胺(PI)胶带对其封装,构筑了性能优异的SF纤维基压电发电机(S... 首先采用甲酸/氯化钙溶剂体系制备丝素蛋白(SF)溶液,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乙醇-拉伸后处理工艺得到SF纤维毡。然后以SF纤维毡作为压电层,采用铝电极作为正负电极,并用聚酰亚胺(PI)胶带对其封装,构筑了性能优异的SF纤维基压电发电机(SF@PENG)。采用示波器和静电计测试了SF@PENG的压电性能,并对比后处理前后的性能差异。同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了SF在后处理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后处理后的SF@PENG在25 N的外力作用下,可产生20.8 V的输出电压和8.2μA的输出电流;在恒定外力(21 N)作用下可循环稳定运行超过9500次。同时,证实了提高SF的β-折叠结构含量和结晶度可显著提升SF@PENG的压电输出和力学性能。该SF@PENG能够监测人体的不同运动状态,为其在自供电器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凝聚态结构 静电纺丝 自供电器件 压电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丝素蛋白支架结构对支气管上皮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陈仲春 钟农萍 +2 位作者 董涛 邵正中 赵霞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83,共9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羟丙基羧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支架结构对体外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3D生物打印机通过调节SF/HPMC溶液浓度和打印参数,并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6种不同孔... 目的探讨3D打印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羟丙基羧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支架结构对体外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3D生物打印机通过调节SF/HPMC溶液浓度和打印参数,并结合冷冻干燥法制备6种不同孔隙率、孔径大小和表面粗糙度的3D打印SF/HPMC支架。选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AS-2B细胞,在支架上培养7天。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通过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活性。结果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20%(质量百分数)SF/HPMC支架的孔隙率分别为70.5%±2.0%和65.5%±6.1%,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30%(质量百分数)SF/HPMC支架的孔隙率分别为63.9%±2.1%和59.6%±2.1%。粗糙表面的20%SF/HPMC支架有两种孔径,分别为(443.9±104.1)μm和(681.1±115.1)μm。BEAS-2B细胞在粗糙表面支架上的延展更好,在高孔隙率和小孔径支架上的增殖更好。结论3D打印SF/HPMC支架适合支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粗糙表面、高孔隙率和小孔径的支架结构可能有利于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sf) 3D打印 上皮细胞 支气管 表面形态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丝素蛋白纤维增强胶原基角膜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12
作者 高闻语 陈诚 +2 位作者 奚晓玮 邓林红 刘杨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针对胶原基角膜修复材料力学性能不好而导致的不耐缝合以及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尝试将丝素蛋白引入到胶原(Col)基角膜修复材料的内部。首先对天然丝素纤维进行羧基化处理,随后将羧基化丝素蛋白(CSF)引入到胶原凝胶体系,并通过1-乙基-(3-... 针对胶原基角膜修复材料力学性能不好而导致的不耐缝合以及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尝试将丝素蛋白引入到胶原(Col)基角膜修复材料的内部。首先对天然丝素纤维进行羧基化处理,随后将羧基化丝素蛋白(CSF)引入到胶原凝胶体系,并通过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二者进行化学交联,成功制备了一种具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胶原-羟基化丝素分子Col-CSF复合支架。通过红外、热重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SF的引入显著提高了薄膜的力学性能,Col-CSF的抗张强度达到(12.66±0.11)MPa。此外,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透光性能。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证明,Col-CSF无细胞毒性,有利于角膜上皮细胞的黏附与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纤维改性 丝素蛋白 胶原蛋白 力学性能 角膜修复材料 医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SF抗菌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勇悦 伊智峰 +3 位作者 丁丽 李永振 陈鹰 彭政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93-1695,共3页
A novel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mixing natural rubber latex(NR)with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SF).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was test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vering film on the surface of samples,and the composite ... A novel 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mixing natural rubber latex(NR)with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SF).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y was tested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vering film on the surface of samples,and the composite was tested b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tensile-strength measurement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zer.The result showed that lacteous composite had absorption in UV spectrum,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composite film was about 0.8MPa,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reduced to-72.3℃ and flexibility modulus reduced.Furthermore the composite had a good antibacterial effectiveness to Escherichial coli,bacteriostasis rate reached 95.3% and 90.0% after incubation for 24h and 4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胶乳 丝素蛋白 复合材料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水凝胶复合材料在传感器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王浏杰 赫玉欣 +5 位作者 张丽 宋寒霖 杜厚义 董雨洁 侯学杰 张银兵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0,37,共6页
丝素蛋白水凝胶复合材料结合了丝素蛋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调控性,以及水凝胶的高吸水性和渗透性,因此在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丝素蛋白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物理交联法、化学交联法、酶催化交联法,... 丝素蛋白水凝胶复合材料结合了丝素蛋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可调控性,以及水凝胶的高吸水性和渗透性,因此在传感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丝素蛋白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物理交联法、化学交联法、酶催化交联法,以及该复合材料在应变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基于丝素蛋白水凝胶复合材料的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性能稳定可靠的特点,有望在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水凝胶 复合材料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SF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瑞娟 邓启明 詹鸿洲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共5页
在磷酸钙骨水泥(CPC)粉末中加入丝素(SF)粉制备CPC/SF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研究材料的结构,用ISO水泥标准维卡仪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CPC粉末的主要成分为磷酸氢... 在磷酸钙骨水泥(CPC)粉末中加入丝素(SF)粉制备CPC/SF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研究材料的结构,用ISO水泥标准维卡仪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态。结果表明,CPC粉末的主要成分为磷酸氢钙、磷酸四钙,在固化过程中磷酸氢钙转化为羟基磷灰石。当液固比相同时,丝素比例在0-3%范围内,在CPC粉末中加入SF粉制成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随着丝素比例的增加而缩短;当丝素比例由3%增加到4%时,CPC/SF复合材料调制不匀,不具注射性。在本实验条件下,CPC中加入SF粉可增加骨水泥的抗弯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丝素 制备 凝固时间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氯化钙复合忆阻器的性能调控及突触可塑性模拟
16
作者 谢玉龙 范苏娜 张耀鹏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神经形态计算的实现依赖于忆阻器等可以模拟生物突触行为的电子器件,从而使其拥有高度并行、低功耗的计算能力。丝素蛋白(SF)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加工性和可调控的介电性能,在非易失性存储及仿生神经突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 神经形态计算的实现依赖于忆阻器等可以模拟生物突触行为的电子器件,从而使其拥有高度并行、低功耗的计算能力。丝素蛋白(SF)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加工性和可调控的介电性能,在非易失性存储及仿生神经突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目前SF基忆阻器仍面临开关电压大、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采用SF与氯化钙进行复合,通过调控钙离子的掺杂浓度及SF的分子结构,构筑了忆阻性能可调的SF基复合忆阻器。结果表明:该忆阻器可在较低的开关电压下实现忆阻转变,具有典型的双极性电阻开关行为。此外,该复合忆阻器在50次循环周期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且高低阻态的保持时长均超过3000 s。在脉冲电压的作用下,SF复合忆阻器呈现出非线性电学特性,模拟了神经突触的短时和长时可塑性,为神经形态计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忆阻器 人工神经突触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气处理对丝素蛋白甲酸溶液盐析法制备支架材料的影响
17
作者 翁敏仪 王志伟 +2 位作者 宁晚娥 王倩 黄继伟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4,共11页
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其力学性能对组织再生修复中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生长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以CaCl_2-甲酸为溶剂溶解脱胶蚕丝后,采用盐析法制备丝素蛋白支架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所制备的支架... 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领域中极具应用前景,其力学性能对组织再生修复中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生长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以CaCl_2-甲酸为溶剂溶解脱胶蚕丝后,采用盐析法制备丝素蛋白支架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方法,所制备的支架材料具有较高的压缩模量和强度,但由于高质量分数甲酸对丝素蛋白具有显著的促结晶作用,反向的低压缩模量和强度调控并不易实现。对此,文章通过对丝素蛋白甲酸溶解液进行加湿处理,稀释溶解液中甲酸的质量分数,实现了对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力学性能的反向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加湿处理环节后,所制备的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稳定的成形性,孔隙率约90%,孔壁由丝素蛋白微球组成,压缩模量和强度随着加湿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有效实现了其力学性能可调控性,期望能够促进适用于不同组织再生丝素蛋白支架材料的设计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支架材料 甲酸 盐析法 湿气处理 力学性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C/SF复合软骨支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倩 王可 +3 位作者 王曙东 朱立成 马丕波 朱玲玲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8-23,共6页
采用TEMPO/Na Br/Na Cl O体系对细菌纤维素(BC)进行氧化改性,然后以氧化细菌纤维素(OBC)、丝蛋白(SF)作为基础材料,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经电凝胶技术制备负载BMP-2的OBC/SF复合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SEM)、孔隙率、力学性能、体... 采用TEMPO/Na Br/Na Cl O体系对细菌纤维素(BC)进行氧化改性,然后以氧化细菌纤维素(OBC)、丝蛋白(SF)作为基础材料,负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经电凝胶技术制备负载BMP-2的OBC/SF复合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SEM)、孔隙率、力学性能、体外降解率测试对所制备的复合水凝胶进行表征,将软骨细胞种植于负载BMP-2的OBC/SF复合水凝胶支架上进行体外联合培养,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中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该OBC/SF复合水凝胶是一种具有细腻、疏松的双网络孔隙结构,良好的降解性能、优异的力学性能,适合细胞增殖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BMP-2的加入有诱导软骨细胞分化,维持软骨细胞特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 细菌纤维素 氧化 丝蛋白 水凝胶 电凝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丝素蛋白涂层的光热/压电双功能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19
作者 陈实 荣立夺 +3 位作者 王碧佳 钟毅 毛志平 冯雪凌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0,共5页
开发了一种基于磷酸预分散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协同作用的石墨烯/丝素蛋白复合印花浆料,通过丝网印花技术在棉织物表面构建了具有光热-压电双功能特性的智能纺织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证实:石墨烯... 开发了一种基于磷酸预分散石墨烯和丝素蛋白协同作用的石墨烯/丝素蛋白复合印花浆料,通过丝网印花技术在棉织物表面构建了具有光热-压电双功能特性的智能纺织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证实:石墨烯在磷酸-丝素蛋白基质中分散均匀,纤维表面形成致密连续涂层,且石墨烯诱导丝素蛋白形成β-折叠结构,显著提升材料稳定性。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0.9%时,织物在AM 1.5G标准光照(100 mW/cm^(2))下可迅速升温至94.2℃(原棉织物约45℃);在20 N周期压力下产生约200 mV开路压电电压。该研究为开发可穿戴能量收集与热管理一体化器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整理 石墨烯 丝素蛋白 丝网印花 光热转换 压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多级结构的自组装机制及其重构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罗欣 王磊 +3 位作者 王筱悠 伍韬 张贞贞 张一帆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5,共11页
丝素蛋白是构成蚕丝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多级结构和自组装特性,赋予蚕丝优异的力学性能。综述了目前提出的蚕丝纤维结构模型,总结了丝素蛋白的排列方式和自组装机制,探讨了丝素蛋白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方式,为探索丝素蛋白材... 丝素蛋白是构成蚕丝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多级结构和自组装特性,赋予蚕丝优异的力学性能。综述了目前提出的蚕丝纤维结构模型,总结了丝素蛋白的排列方式和自组装机制,探讨了丝素蛋白结构对其宏观性能的影响方式,为探索丝素蛋白材料功能化和性能提升的新途径提供参考。详述了由五级结构模型启发的多级结构分级调控机制,总结了各层级结构对蚕丝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结构调控的丝素蛋白基功能材料在生物医药、储能、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了突破,针对丝素蛋白材料缺乏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问题,提出其在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挑战,为天然蛋白质材料的多元化和产业化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结构模型 自组装 结构调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