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silicon-oxygen layer on lithium metal anode via in situ reaction with tetraethoxysilane 被引量:3
1
作者 Yang Luo Tianyu Li +5 位作者 Hongzhang Zhang Ying Yu Arshad Hussain Jingwang Yan Huamin Zhang Xianfeng Li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22,共9页
Lithium metal-based secondary batteries are very promising for next generation power battery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lithium anodes suffer from poor electrochemical reversibility in organic electrolyt... Lithium metal-based secondary batteries are very promising for next generation power battery due to their high energy density.However,lithium anodes suffer from poor electrochemical reversibility in organic electrolytes due to Li dendrites and instability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Recent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blem can be alleviated via tetraethoxysilane(TEOS)treated lithium metal to form a silicon oxide layer on the lithium surface,however,its reaction mechanism is controversial.Herein,we deeply explore the re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EOS and Li and propose:Fresh Li can directly react with TEOS even though no lithium hydroxide exists on the lithium surface,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water will accelerate the reaction process.Moreover,it was found that the silicon oxide layer can promote the uniform deposition of lithium ions by providing lithiophilic nucleation sites,thereby achieving a long cycle life of Li metal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metal anode silicon-oxygen layer Lithiophilic SEI Tetraethoxysil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飞行条件下固冲发动机补燃室绝热层烧蚀实验研究
2
作者 闫航 程吉明 +3 位作者 刘杰 李海波 冯喜平 侯晓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总体机动飞行引发的过载效应会导致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气积聚,并在绝热层局部形成烧蚀严重区域。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一套模拟机动飞行条件下补燃室烧蚀热环境的实验装置,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装置内两相流场参数的变化规律... 总体机动飞行引发的过载效应会导致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燃气积聚,并在绝热层局部形成烧蚀严重区域。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一套模拟机动飞行条件下补燃室烧蚀热环境的实验装置,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装置内两相流场参数的变化规律,实现了补燃室内压力、绝热层表面温度、燃气速度、燃气与绝热层间夹角等烧蚀影响参数的可控。利用该装置对某典型固冲发动机机动飞行工况开展了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满足补燃室烧蚀严重区域目标参数模拟要求,目标压强为0.45 MPa,实验测量压强为0.467 MPa,与目标压强相对误差为3.78%;实验过程中温度测试结果为1245 K,1341 K,与数值仿真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5.62%和5.14%,数值仿真得到的试件中心温度为2367 K,与目标温度相比相对误差为2.9%;实验用绝热层在燃气直接作用区域形成了冲刷凹坑,最大烧蚀位置的线烧蚀率约为0.03 mm/s,非直接作用区域试件膨胀,凹坑形状受试件附近流场分布规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冲发动机 模拟机动条件 富氧两相环境 烧蚀实验系统 硅橡胶绝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直拉法单晶硅生长过程中晶体缺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翔 李太 +6 位作者 黄振玲 赵亮 康家铭 李绍元 任永生 马文会 吕国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9,共9页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碳排放量仅占化石能源发电的1/20~1/10,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随着光伏装机规模的持续增加和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不断提高,相关行业对单晶硅片向着低成本、大尺寸、高品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碳排放量仅占化石能源发电的1/20~1/10,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随着光伏装机规模的持续增加和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不断提高,相关行业对单晶硅片向着低成本、大尺寸、高品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硅片的大尺寸化带来的传热传质不均以及晶体缺陷等问题是影响硅片电学性能的重要因素。本综述对直拉法单晶硅生长过程中缺陷的种类、生长机理以及氮、磷、硼、碳掺杂元素对缺陷的形成与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研究了硅中间隙原子、空位以及硅晶格应力的相互影响,并对大尺寸直拉法单晶硅生长过程中晶体缺陷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点缺陷 氧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激光制备黑硅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王可 王梓霖 +7 位作者 周晓雨 黄伟其 张铁民 彭鸿雁 王安琛 张茜 黄忠梅 刘世荣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1,共9页
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在常温常压室内环境下扫描刻蚀单晶硅片,通过改变扫描方式和扫描的线间距制备了各种不同结构的黑硅样品,重点研究了扫描方式、扫描间隔、高温吹氧退火时间等对黑硅光致发光(PL)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参量制备的硅表面... 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在常温常压室内环境下扫描刻蚀单晶硅片,通过改变扫描方式和扫描的线间距制备了各种不同结构的黑硅样品,重点研究了扫描方式、扫描间隔、高温吹氧退火时间等对黑硅光致发光(PL)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参量制备的硅表面微结构对光吸收率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拉曼和荧光光谱仪、吸收光谱仪等对制备的黑硅样品形貌、光吸收和PL发光特性进行了检测与表征,获得了吸收率高于90%且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黑硅结构样品。研究发现,采用线性扫描方式制备的黑硅样品的PL光谱主要分布在红光波段,而采用正交扫描方式制备的黑硅样品的PL光谱中在近红外900 nm附近有稳定的发光峰;此外,在黑硅样品中还观察到630 nm附近的电子局域态发光,并通过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解释了其发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黑硅 吹氧退火 光致发光谱 反射谱 局域态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协同稳定Pickering有机硅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奥运 沈军炎 +2 位作者 杨雷 李剑浩 张志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针对目前有机硅平滑剂乳液往往存在分散稳定性差或高剂量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应用性能降低等问题,以聚丙烯酸异辛酯的共聚物胶乳(PEHA)为Pickering颗粒,协同表面活性剂,用于制备“油/水”Pickering有机硅乳液,并将其用于织物后整理。考察了... 针对目前有机硅平滑剂乳液往往存在分散稳定性差或高剂量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应用性能降低等问题,以聚丙烯酸异辛酯的共聚物胶乳(PEHA)为Pickering颗粒,协同表面活性剂,用于制备“油/水”Pickering有机硅乳液,并将其用于织物后整理。考察了PEHA粒径、表面亲水改性及PEHA质量分数对有机硅乳液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整理残液化学需氧量(COD)和整理织物表面摩擦因数的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与Pickering纳米颗粒协同稳定对有机硅乳液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HA颗粒吸附在有机硅液滴的表面,形成机械阻隔,提升有机硅乳液的分散稳定性,180 nm的PEHA颗粒的稳定效率最佳,90 nm时的稳定效率最差;表面亲水改性能显著提高PEHA稳定乳液的效率,在质量分数仅为10%时,即可实现乳液稳定;最佳稳定方案可使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降低60%以上;浸轧整理织物时,相比表面活性剂独自稳定的体系,Pickering体系吸附织物效率更高,整理后残液的COD值降低63%,整理织物表面静、动摩擦因数分别降低至0.51与0.49,即“Pickering/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有机硅乳液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乳液 Pickering乳液 化学需氧量 后整理剂 摩擦因数 织物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105硅橡胶老化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戴超 郑健 +2 位作者 许进升 黄薇 贺宏博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0期46-52,共7页
目的建立橡胶老化特性指标与老化时间的动力学方程,对不同预压缩量下硅橡胶密封组件的贮存寿命进行预估,探究不同预压缩量和温度对硅橡胶密封组件老化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预压缩量和温度为变量,选取压缩永久变形为老化指标,对硅橡胶... 目的建立橡胶老化特性指标与老化时间的动力学方程,对不同预压缩量下硅橡胶密封组件的贮存寿命进行预估,探究不同预压缩量和温度对硅橡胶密封组件老化性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预压缩量和温度为变量,选取压缩永久变形为老化指标,对硅橡胶试样进行热氧老化试验。依据试验数据,建立老化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回归方程,研究不同温度和不同预压缩量对橡胶老化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压缩永久变形和老化时间的动力学方程,对不同预压缩量下的橡胶贮存寿命进行预估。结果建立了硅橡胶贮存寿命预测的老化动力学方程,对硅橡胶在不同预压缩量下的贮存寿命进行了预估。预压缩量由12%增加到45%时,硅橡胶密封组件贮存寿命由24.8 a下降到14.2 a。结论预压缩量对橡胶老化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作用,在实际使用时应选择合理的预压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硅橡胶 热氧老化 预压缩量 寿命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方氮化硼含量及其尺寸对硅橡胶辐射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吴志豪 李一帆 +1 位作者 沈杭 林铭章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5-66,共12页
本研究将六方氮化硼(h-BN)作为功能性填料引入硅橡胶中,以增强其辐射稳定性。探讨填料的添加量和尺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辐射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h-BN增强硅橡胶辐射稳定性的机理。应力-应变曲线和硬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填... 本研究将六方氮化硼(h-BN)作为功能性填料引入硅橡胶中,以增强其辐射稳定性。探讨填料的添加量和尺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辐射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h-BN增强硅橡胶辐射稳定性的机理。应力-应变曲线和硬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填充20份h-BN的硅橡胶复合材料(BN/SR-20)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S_(100))和硬度分别比未填充h-BN的原硅橡胶(SR-U)提高了5.9%、69.1%和15.6%。同时,BN/SR-20比SR-U的辐射稳定性更高,在电离辐射环境中,其拉伸强度和S_(100)均明显优于SR-U。h-BN横向尺寸越大,越有利于减缓硅橡胶辐射老化进程。此外,通过气相色谱测定样品辐解气体(氢气)产额和氧气消耗量,以及结合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证明添加h-BN可以降低O_(2)在硅橡胶中的扩散速率,从而实现复合材料耐辐射性能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方氮化硼 硅橡胶 力学性能 辐射稳定性 氧气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i-LSX分子筛的制备及其母液循环利用
8
作者 王少强 崔凯 +3 位作者 鲁墨弘 吕芳芳 李柯志 任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9-1266,共8页
通过对Ca-LSX分子筛进行Li^(+)交换制备了不同锂交换度的CaLi-LSX分子筛,对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母液回用法降低了离子交换过程中的锂盐用量,并采用XRD,ICP,FTIR等表征手段及吸附热、静态竞争吸附、Rietveld精修等模拟... 通过对Ca-LSX分子筛进行Li^(+)交换制备了不同锂交换度的CaLi-LSX分子筛,对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工艺进行了改进,通过母液回用法降低了离子交换过程中的锂盐用量,并采用XRD,ICP,FTIR等表征手段及吸附热、静态竞争吸附、Rietveld精修等模拟计算对分子筛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锂交换度的提高,CaLi-LSX分子筛的吸附容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氮氧分离系数先升高后降低,在锂交换度43.7%时达到最高值5.23,此时氮气吸附容量为28.94 cm^(3)/g;Rietveld精修结果显示,单个晶胞中有10.357个Li^(+)位于SⅢ位点;母液回用法制备的分子筛吸附性能无显著下降,重复性好,产品锂交换度和常温氮氧吸附容量均相差较小,可使锂盐用量降低约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硅X型分子筛 母液回用 变压吸附 氮氧分离 钙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2,3-环氧丙烷)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水解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奎 张天云 +1 位作者 曹秀鸽 杨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97,108,共3页
为获得充分水解,且尽量避免缩聚的有机硅氧烷水解产物,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例,对有机硅氧烷的水解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性介质、常温搅拌有利于降低水解得到的Si-OH发生缩聚反应;Si-OH的缩聚反应随着水... 为获得充分水解,且尽量避免缩聚的有机硅氧烷水解产物,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为例,对有机硅氧烷的水解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性介质、常温搅拌有利于降低水解得到的Si-OH发生缩聚反应;Si-OH的缩聚反应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而下降,GPTMS的水解、缩聚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加快;GPTMS与水的质量比为100∶28,常温搅拌至溶液无分层且澄清,即可获得水解完全且基本无缩聚反应发生的GPTMS水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水解 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退火对太阳电池用多晶硅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任丙彦 勾宪芳 +3 位作者 马丽芬 励旭东 许颖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1-354,共4页
对多晶硅片进行三步退火处理,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准稳态光电导衰减法(QSSPCD)测硅片退火前后氧碳含量及少子寿命,并对单晶硅片做同样处理进行比较。实验发现:经三步退火后,多晶硅比单晶硅氧碳含量下降的幅度大,这表明多晶硅内... 对多晶硅片进行三步退火处理,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准稳态光电导衰减法(QSSPCD)测硅片退火前后氧碳含量及少子寿命,并对单晶硅片做同样处理进行比较。实验发现:经三步退火后,多晶硅比单晶硅氧碳含量下降的幅度大,这表明多晶硅内部形成的氧沉淀多,其体内的高密度缺陷如晶界、位错等对氧沉淀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多晶硅与单晶硅少子寿命大大提高,可能是由于高温退火后晶体内部形成氧沉淀及缺陷的络和物可以作为电活性杂质的吸除中心,从而减少了分散的载流子复合中心,提高了硅片的少子寿命。变化趋势的不同与晶体内部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多晶硅 氧沉淀 少子寿命 热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拉硅单晶中氧的轴向均匀性控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田达晰 杨德仁 +1 位作者 徐明生 阙端麟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2000年第3期105-109,共5页
本文从气氛、热场、坩锅材料、埚位、埚转、晶转、变参数拉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 CZ硅单晶初始氧浓度和氧的轴向均匀性的控制方法 ,着重研究了变参数拉晶对氧的轴向均匀性控制的影响。
关键词 杂质 直拉硅单晶 轴向均匀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奎 李伯耿 曾光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1,共2页
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例,对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和水含量的增加,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所需的时间先下降后上升,过量水的加入,抑制了有机硅氧烷水解得到的Si-OH发生缩合反... 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例,对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和水含量的增加,有机硅氧烷水解、缩合所需的时间先下降后上升,过量水的加入,抑制了有机硅氧烷水解得到的Si-OH发生缩合反应。有机硅氧烷的水解、缩合反应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加快。水、盐酸与有机硅氧烷的摩尔比为2.0000∶0.0007∶1.0000,85℃条件下,有机硅氧烷水解、缩聚反应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氧烷 水解 缩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造多晶硅中氧与碳在连续冷却中的沉淀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潘兵 龚洪勇 +2 位作者 陈泽文 汤斌兵 周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6-510,共5页
实验结果显示,铸造多晶硅经1350℃加热1h后在高达10℃/s的速率下冷却仍会产生氧沉淀和热施主,生成氧沉淀的量和热施主的浓度在0.017~10℃/s范围内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少;与等温过程相比,连续冷却中的氧沉淀和热施主形成速率明显提高;... 实验结果显示,铸造多晶硅经1350℃加热1h后在高达10℃/s的速率下冷却仍会产生氧沉淀和热施主,生成氧沉淀的量和热施主的浓度在0.017~10℃/s范围内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少;与等温过程相比,连续冷却中的氧沉淀和热施主形成速率明显提高;碳在低至0.017℃/s冷却速率下也基本不发生沉淀析出。多晶硅片的少子寿命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基于硅中氧、碳的结构状态与扩散性质对上述沉淀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多晶硅电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静 李卫平 +1 位作者 陈贻炽 朱立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24-827,88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机硅涂层的抗原子氧剥蚀能力,采用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ZnO微粒,在聚酰亚胺薄膜基材表面制备出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通过原子氧地面模拟试验,研究了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规... 为了进一步提高有机硅涂层的抗原子氧剥蚀能力,采用经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纳米ZnO微粒,在聚酰亚胺薄膜基材表面制备出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通过原子氧地面模拟试验,研究了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的质量损失、表面形貌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纳米ZnO微粒可以均匀分布在有机硅涂层中,有效消除有机硅树脂成膜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经过原子氧辐照试验,没有保护涂层的聚酰亚胺基材的质量损失较大,而涂覆纳米ZnO-有机硅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抗原子氧剥蚀性能,其质量损失和微观表面形貌变化很小,并且随着涂层中纳米ZnO含量的增加,其抗原子氧剥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改性 有机硅 原子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熔融–红外光谱法测定硅中的氧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倩倩 郭飞飞 +3 位作者 张长均 李美玲 王蓬 沈学静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3年第5期97-99,共3页
采用惰性气体熔融一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中的氧,选择锡囊和镍篮做助熔剂,样品称样量为0.05g,分析功率为4.5kW。实验结果表明,样品释放完全,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7%(n=5),用GSBH40104-1996标准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 采用惰性气体熔融一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硅中的氧,选择锡囊和镍篮做助熔剂,样品称样量为0.05g,分析功率为4.5kW。实验结果表明,样品释放完全,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67%(n=5),用GSBH40104-1996标准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104%,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气熔融-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俊玲 田艳霞 +2 位作者 崔建忠 张宇新 孙树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探讨矽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损伤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氧化损伤机制。方法:对矽尘作用于肺泡巨噬细胞产生的 O2和 H2O2进行原位显示、定量测定并做相关分析;以 ATPase作为膜功能酶改变的反映;在亚细胞水平观察细胞形态结... 目的:探讨矽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损伤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氧化损伤机制。方法:对矽尘作用于肺泡巨噬细胞产生的 O2和 H2O2进行原位显示、定量测定并做相关分析;以 ATPase作为膜功能酶改变的反映;在亚细胞水平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结果:细胞形态结构受损程度、膜ATPase的活性与矽生致肺泡巨噬细胞早期产生的氧自由基活性直接相关。结论:(l)首次将原位显示氧自由基技术应用于矽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损伤机制研究,发现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其介导的进一步的自由基连锁反应是砂尘损伤肺泡巨噬细胞的机制之一,提示应用抗氧化剂减弱矽生所致的损伤,以预防肺成纤维细胞增殖,给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参考;(2)形态学方法定位显示氧自由基比自由基总体测定技术更能直观具体地阐明细胞损伤状况。为矽肺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又一项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巨噬细胞 矽尘 氧化损伤 超微结构 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拉硅中氧化诱生层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储佳 杨德仁 阙端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35-37,共3页
硅中的氧化诱生层错(OSF)是一种重要的工艺诱生缺陷,会对微电子器件产生重大影响,为提高硅片质量,要求对 OSF 有充分了解。综述了氧化诱生层错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 OSF 的形成动力学、影响因素和检测方法,井指出:OSF 是一种由点缺陷... 硅中的氧化诱生层错(OSF)是一种重要的工艺诱生缺陷,会对微电子器件产生重大影响,为提高硅片质量,要求对 OSF 有充分了解。综述了氧化诱生层错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 OSF 的形成动力学、影响因素和检测方法,井指出:OSF 是一种由点缺陷行为决定的工艺诱生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诱生层错 直拉硅单晶 氧沉淀 半导体材料 缺陷 研究进展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拉硅片中间隙氧和硼对太阳电池光衰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丙彦 霍秀敏 +3 位作者 左燕 励旭东 许颖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9-632,共4页
为研究间隙氧和硼对于硅片少子寿命和光衰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不同氧碳含量、不同掺杂浓度的p型(100)的直拉硅(Cz Si)片制作太阳电池,设计了不同温度、气氛的热处理工艺。发现:太阳能级直拉单晶硅片中间隙氧含量和硼的掺杂浓度的不同对... 为研究间隙氧和硼对于硅片少子寿命和光衰减的影响,实验中采用不同氧碳含量、不同掺杂浓度的p型(100)的直拉硅(Cz Si)片制作太阳电池,设计了不同温度、气氛的热处理工艺。发现:太阳能级直拉单晶硅片中间隙氧含量和硼的掺杂浓度的不同对于硅片少子寿命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硅片少子寿命值在650℃热处理时有轻微下降,而在后续650℃和950℃的热处理中有着显著的提高。当电阻率一定时,低氧的样片有利于少子寿命的提高;而在氧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掺杂硼的浓度越低,对于少子寿命的提高越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氧 掺杂 光衰减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热处理对高能粒子辐照硅中氧沉淀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贵锋 马晓薇 +3 位作者 吴建海 马巧云 薛晶晶 郝秋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8-933,953,共7页
研究快速热处理对快中子辐照掺氮直拉硅(NCZ-Si)和电子辐照直拉硅(CZ-Si)中氧沉淀和清洁区(DZ)的影响.样品经过不同温度、降温速率和退火气氛快速热处理(RTP)预处理后,再进行高温一步长时间退火,以形成氧沉淀.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快中子辐... 研究快速热处理对快中子辐照掺氮直拉硅(NCZ-Si)和电子辐照直拉硅(CZ-Si)中氧沉淀和清洁区(DZ)的影响.样品经过不同温度、降温速率和退火气氛快速热处理(RTP)预处理后,再进行高温一步长时间退火,以形成氧沉淀.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快中子辐照NCZ-Si,RTP有助于后期退火中DZ的生成,且RTP温度越高,形成的DZ越宽;而高的降温速率会使得DZ宽度变窄;对于电子辐照CZ-Si,在N2气氛下高温RTP更能促进氧沉淀形成,体缺陷(bulk micro defects,BMDS)密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辐照 电子辐照 掺氮直拉硅 直拉硅 氧沉淀 清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氧环境对硅凝胶材料的侵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勉军 罗崇泰 +1 位作者 张德靖 黄良甫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1-37,共7页
简述了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原子氧环境试验过程,分析和考察了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作用下的侵蚀效应,探索了原子氧环境对硅凝胶材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环境作用下,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样品的... 简述了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原子氧环境试验过程,分析和考察了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作用下的侵蚀效应,探索了原子氧环境对硅凝胶材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原子氧环境作用下,DC93-500和GN511硅凝胶材料样品的可见光透射率明显下降;样品表面被氧化并出现龟裂裂纹和凸起的小岛;随着原子氧作用累积通量的进一步增加,样品表面会由于小岛被剥落而发生质损现象;相对于GN511而言,DC93-500硅凝胶材料在原子氧环境下的结构和性质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凝胶 原子氧 裂纹 透射率 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